实施公民素质教育总结(精选多篇)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5-08-12 05:15:41)

第一篇:实施公民素质教育总结

2014年4月,四川省xxxx高级中学被xx县委确定为xx县公民素质教育工程示范点建设示范单位,这是xx县教育系统唯一的入围单位。公民素质教育工程是深入贯彻四川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我县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我校根据县委宣传部和县文明办《关于印发〈xx县公民素质教育工程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剑委宣发[2014]14号)文件精神,学校党总支迅速制定了《关于实施xx县公民素质教育工程示范点建设的意见》(剑x党发[2014]7号)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和落实了学校加强公民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历经半年的公民素质教育,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校师生的各项素质得到提高,但也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先总结如下:

一、成立各级领导小组,工作有条不紊

1、学校城里领导小组

学校首先成立了公民素质教育领会到小组:党总支书记、校长xxx建平为组长,负全责;副组长为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工会主席;成员为学校各党支部书记、各处室主任。领导小组副组长、成员负责公民素质教育的指导、规划、督查、宣传、实施、考核等各项工作。

2、成立各职能部门

党总支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德体艺卫处、校工会、校团委、教务处、总务处、学校各部、班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责任到部门,实行部门一把手责任制。

形成了在党总支领导下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机制和局面。

3、建立各种执行部门

学校的公民素质教育在各级领导的负责下,具体的每一项工作,学校以教师为主题城立了教师素质提高的组织,以部、班为单位城立了各种提高公民素质的小组。

校党办带领学生党校、团委、学生会负责思想道德建设,校工会负责学校师生精神文明、文化艺术建设,德体艺卫处负责日常管理、安全事故、法规校纪、行为规范、体育活动建设,教务处负责学生的学习风气、实验实习、兴趣活动、继续教育建设,总务后勤处负责财务财物的管理、分配、发放。招生就业处负责师生的职业培训、招生就业,办公室负责办公事务、接待工作。

各部、各班分别就每项具体工作落实到班、到人。

公民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成立的各个组织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我校的这项工作自始至终进行得有条不紊,按时按质完成了工作。

二、围绕素质教育,布置重点工作

学校围绕育人这一教育的本质,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公民素质教育工程结合起来,将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与各项创建素质教育示范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从而提升了学校工作的绩效和水平并提高了素质教育。

1、将教职工的政治学习、业务培训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四讲一提高”、“三心一弘扬”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倡导“感恩自强促发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作风优良、治学严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将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结合起来。以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以教职员工为重点,加强法律法规、师德师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青年学生为重点加强廉政文化教育。改进干部作风,加强效能建设和责任追究,进一步推进“三务”公开。开展“作风大整顿、信访大下降”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3、将安全教育与开展“百日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提高工作认识和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加大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力度;建立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和机制,形成人人讲安全,时时事事抓安全的工作局面,有效地确保了校园平安,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4、将学生的德育工作与养成教育、法纪教育、感思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结合起来,立足于培养合格的中职生和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劳动者,德育工作成效更加显著。

5、将“清洁城乡行动”的开展与“文明单位”的创建结合起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将卫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和素质的提高细化并纳入日常工作加以检查、督导,将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并纳入到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促进了师生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6、将学校藏区“9+3”的校风学风建设与学校常规的校风学风校结合。2014年9月,我校迎来了我校的首批来自阿坝州十三个县的藏区“9+3”学生,四川省委、省政府下达了对于他们的校风学风整顿。我校以此为契机,全员进行整顿,也加强了学校的素质教育。

7、执行国家的职校生“2+1”模式,加强师生的素质教育。新模式要求加强学生的职业生生存能力、岗位动手能力、超前的适应能力。我校为此加强学生的实际就业的能力,加强实训,在2014年秋的广元市职业技能大赛中夺得的奖励超过半壁江山。毕业证、技能等级证、计算机、普通话、书画技能已经是我校师生必备的生存技能。

三、推行素质活动,全面培育新人

1、认真开展了公民素质教育宣讲活动。我校通过教育例会、资料印发、专栏墙报、文化标牌的宣讲,让广大师生员工了解了我国公民素质存在的问题、原因与背景,并结合我县、我校实际,让广大师生员工认识到开展公民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而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学校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工作的认识。

2、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学校结合创建和谐社会、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新校区建设开展了以感恩中国共产党、感恩人民政府,感恩社会、报效祖国,感恩父母,感思师长,感恩同学和朋友,感恩大自然等为内容的感思教育系列活动。对于灾后重建工作,在我校在师生中开展了感恩黑龙江的教育活动,让老师学习龙江支教老师的优良师德风范,立足本职岗位,努力为学校发展作贡献。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征文比赛、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并将5月设立为感恩教育月,开展感恩系列主题教育,使其经常化、制度化。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逐渐领悟了人生的第一课,在感恩中成长,表现出了文明礼让、体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勤奋学习、勤于动手实践、爱护环境卫生等良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广泛的文体活动。学校增添了文体设施,开展了师生篮球运动会、学生乒乓比赛、羽毛球比赛、棋类比赛。课外活动时间,学校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添置了高档音响设备,成立了校学生合唱团、学生舞蹈队、教师合唱队,开展了第八届艺术节;开展了“清明祭祖,爱我中华”及以“感恩、爱国”为主题的端午节等节日文化活动或主题班会。对者一系列活动进行了征文、演讲赛,既丰富了师生校园生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增强了师生团结协作,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崇尚科学,遵守法纪等方面的意识与素质。

4、深入开展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由于中职生毕业后都将走向社会这一广阔天地去就业、立业、创业,语言文化素质又是一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我校非常注重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这一国家法定的语言文字的推广,在师生中大力开展培训、达标活动。将普通话的使用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常规加以考核,将普通话作为合格中职生必备的素质加以规范,经常开展诗歌朗诵、演讲等比赛活动。从xx年年起在学生中普遍开展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去年我校高二800余名学生参加测试,一半以上达到国家二级水平。目前,学校师生员工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正在进一步提高。

5、开展了“文明细胞”的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校园文明细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清洁城乡”行动,在教职工中开展“文明职工”、“双文明户”的创建活动,在校内各处室部门开展了创建“文明处室”,学生中开展了“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文明细胞的创建和评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认真检查、评比,及时通报,并总结表彰,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引领,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提升了文明层次。

6、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结合“清洁城乡”活动,学校进一步加大了以改善校园环境卫生状况,加强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管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活动,加强了对校园内及周边、校园内公共场所及教职工、学生寝室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由校工会、行政办、德体艺卫处定时不定时地进行联合督查,公布结果并实行奖惩,进一步优化了校园环境卫生面貌,促进了师生员工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巩固了以往的教育效果。

7、继续巩固养成教育成果,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在原来已开展的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加强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将学生个人卫生、寝室内务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的治理与保持情况纳入日常检查。不仅校园日常卫生的巩固,而且学生个人的理发、洗澡、洗衣服、被子及发型、指甲、服饰都作为日常检查和考核的内容,并将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检查情况与班级日常管理和班主任的考核挂钩。同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了德育课教学,将德育的内容丰富到守法纪、懂规矩、(请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净环境、知感恩、明礼仪、知荣辱、讲诚信、做真人等做人的方方面面。

8、开展了学生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活动。学校除开展好课堂专业教学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制定了集中技能实习方案,做到“做中学,做中教”,理论和实践结合,同时还积极参加广元市2014年9月举办的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以绝对优势得广元市26个参赛单位第一名。为学校技能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增添了光彩。

9、开展了“严肃学风,优化校风”整治活动。根据学生实际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校制定了详尽的整治方案,开展了严肃学风,优化校风活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10、开展了学生业余党校培训学习活动。学校党总支充分利用学生党校这个思想宣传阵地,向学生大力宣讲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并积极吸收优秀分子到党组织中。

11、创造藏区教育成功的典范。面对新生事物,我校积极应对省政府的藏区“9+3”教育。我校先后排除人员到藏区组织招生,参加学习、培训。学校认真分析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周密合理的安排:学校挤出最好的食宿设施,提供最优秀的老师,摸索最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最负责的挂联师生。这让藏区远离家乡的孩子在我校留得住学得好生活习惯,他们都认为,来xx职中不虚此行。从2014年秋入学以来,四川省85所模范职业中学的一万多名藏区学生,给很多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我校的情况却是汉藏和平相处,藏区学生乐于学习、积极上进。2014年10月底,四川省市委书记李崇喜率省公安厅、省教育厅专程到我校设差我校的藏区学生教育工作,慕名而来的兄弟学校不胜枚举。

四、教苑奇葩,素质楷模

职业教育是一个关乎社会和谐,惠及千家万户,利在子孙后代的教育。为此,在这次的素质教育活动中,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高素质的师生。

1、为学生身心憔悴的xxx老师

xxx老师原是一个身体强壮但性情温和平易近人的青年教师。他家在离学校7公里的普安镇,只有文化不高爱人在家抚养教育刚读初中的孩子,70公里之外的老父母还在农村辛勤劳作。2014年9月,不顾他还有高二两个班的班主任和四个班的数学课的繁重的工作任务,学校安排他负责藏区基础班的学生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从此,他和藏区新生一起吃一起住,备课、改作业他都是在藏区学生的班上或者寝室,连洗衣的时间是学生睡后才跑到食堂边的公用水管,学生生病了他通宵在县医院陪护,学生没钱了一定是他自己掏腰包支付。新生心理有问题用心理辅导,行为不正确用事例去教育。可是,他还担任了老生两个班的课啊,他从来没有因为新生而落下一节内容!他也和其他老师一样,完成了本年读的继续教育,哪怕是半页钢笔字都没有拖欠。

国庆节连着中秋节,学校只给与藏区有联系的老师放假一天,即使是这短短的一天,他也是和藏区的孩子在一起过的,中秋节那天,还是他11岁的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到学校给他和藏区学生送了几盒月饼!为了藏区学生,x老师两个月瘦掉了十几斤。

2、精灵神算子赵小慧

高二财会班的赵小慧,一个普通的农家小女孩,她没有出众的家世,她没有迷人的形象,在学校,但是她有极高的声誉。赵小慧是我校财会技能的佼佼者,点钞、珠算、做账、心算全校无出其右的了。

很多人面对职业高中在犹豫、在迷茫。赵小慧只有坚定的信念,她说:“我看了cctv的《状元360》就着迷。”她也说:“那才是新时代的劳动者!”

高一还耍了一学期的她,在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中,她毅然决定:从头再来!她把凡是能利用的时间用在了财务业务训练上,她把凡是能利用的钱用在了学习上,她把凡是能学习的人当作楷模,不到一年,她成了学校财务技能的标杆。

3、一个上进的群体

藏区来的孩子,他们在文化背景、思想性格、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语言交流上和我校的本地学生截然不同。

面对新学校的新环境,我校的88名藏区新生,他们鉴定信心,从头学起,从新生活适应起。才来时,有好多人根本就不能和老生交流,有些人的汉语还要从“a”、“o”、“e”这些汉语基础开始,数学也得从数数,形成数字概念来学习,英语更是没有任何基础。但现在,他们基本上能用汉语交流,数学也能进行小学低年级的运算了。在很多专业,老师们说最用功的其实还是藏区的学生。他们和老生在一起学习、生活、娱乐、活动、参加实训、举行活动。现在,他们已经成了学校活动的主力军之一。思想意识上进了,法纪观念加强了,交流沟通能力增加了,学业长进了,专业技能提高了,他们已经迅速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素质提升的榜样,是我校素质教育成功的创举。

五、当今我校素质教育的问题

1、继续从分发挥全面教育的功能

由于受整个社会公民素质教育不平衡的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的职业教育面临的社会、学生家庭、学生自身的苦难还比较大。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生、学校的综合教育功能还没有取得全面的胜利。

2、中加强法纪意识、道德意识以及科学信仰意识教育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3、继续在教职员工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工作者本身的公民素质也还非常必要。

4、坚定信念,迎接新挑战的教育。

我们马上要接待第二批藏区新生,我们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对突发事项的能力还要继续锻炼。

我们确信: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领导下,自觉履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努力将与地方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关系密切的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我校的素质教育水平还会上到一个新台阶,不愧成为xx县教育界素自己也的典范。

第二篇: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

论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量极度扩张,社会分工更为细化,没有人能成为通才、全才。那么,人才之间的竞争,其核心是什么?毫无疑问,当属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培养思想高尚、文化深厚、专业精深,身体心理健康良好的跨世纪大学毕业生,是时代与民族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与庄严使命。

一、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素质教育虽然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定义,但其内涵大家却都是熟悉的:就是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亦即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文化修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有健康的体院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与我们过去常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实并不完全相同。首先,全面发展理论因其过于抽象、在实践中难以操作成监控;而素质教育可以将几个方面的素质分解为一项一项的比较具体的内容,结合社会的实践、学校、个体的实际,把抽象的方针、目的具体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第二,素质教育的内容,有一些是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所未提及的,或虽包含在全面发展理论之中,但又不甚明确。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三,人们所理解的“人的全面发展”很容易被误解为以统一的模式去塑造全体学生或培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素质教育则明确地表达了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大学生个人、个性的全面发展。

从我国古代的“射御礼乐书数”,到陶行知先生身体力行的“实践教育”,从“t”型人才结构理论,到美国哈佛大学的“通才”培养模式和“超越零点项目”等等,不一而足,都是对“素质教育”的尝试。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指导,他们都还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性指导的法规性支持。

“素质教育”最初是针对中小学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倾向而提出来的,但高等教育中“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影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现象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倾向,过弱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比之基础教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实行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已达到了3—5年翻一番的程度,知识更新的周期更是越来越短,那种“上一次大学,管用一辈子”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科学教育信受青睐,而人文教育 1

则受到冷落,这种急功近利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大学生盲目迷恋高新科技教育,忽视冷落了人文思想与精神的培育。

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正处于一个嬗变过程中,对大学生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当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的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四有”人才,为他们在校学好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前瞻性很强的系统改革工程。它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意义十分深远。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针,明确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现代大学应该是为世纪之交的严峻挑战和“知识经济”社会提供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最佳教育,其核心是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统一。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持别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明确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即要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思想观念,要明确面对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教育已不再是单纯地继承、传授知识,高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广阔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要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等等。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工,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明确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进而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改革教育思想,明确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教师参加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讨论,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深入地研究新形势下教育特点和规律上来;同时,也要吸引学生参加讨论。形成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的教育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是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先导。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高等教育继承和保留了科学、严谨、系统化等优良传统,但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现象仍很严重,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真正的落实。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改革的重点将放在这样几个方面,即研究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素质和培养模式,以及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专业结构;研究各专业或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及人

才规格;研究主要专业或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基础课程、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并形成一批新教材;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整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将体现“有组织、较系统、起点高、立意新、整体性”等突出特点。

调整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结构,要特别重视抓好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开设,成为使学生从文化知识、文化修养层面得到提高和加强科学和人文精神教育的主阵地。对理科学生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适当开设自然科学课程,以促进文理知识相互渗透和融通,使学生“在宽口径的专业面上打好适应基础,在柔性的专业方向上培养适应能力,在整体化上提高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努力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包括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会和专题讲座、学生读书会、学生社团活动、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等,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专业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同时,也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检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习,积极开展社会文化调查、社会调查和教育调查,让学生在广阔而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大背景中接受熏陶,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三、大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一些误区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紧迫课题。当前,不管在区域整体推进层面,还是在高校具体实施层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不容忽视的也存在着某些误区,有待于澄清是非,提高认识。

误区之一,是把学校特色教育当成是素质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全面性特征,只是开展一些课外的文体活动、书法讲座、音乐、体育竞赛等;片面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只讲少数学生的所谓特长、特色等。教育部领导多次强调指出:素质的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开展素质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注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学的过程,使受教育者在这三个方面获得协调的同步的提高,以期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如果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形式主义的搞一些花架子,把它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就会事与愿违,走向它的反面。

误区之二,就是把素质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免试教育。一些人认为考试会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就会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这实在是一种误解。素质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综合素质

的提高,在这些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文化素质是基础。对受教育者是否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完善严格考评手段,对之进行认真地考评,才能推动素质教育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那种降低考评要求,放松考评管理,甚至放任自流的想法和做法,也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误区之三,是把实施素质教育仅看作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事。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教职员工的历史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但是,实施素质教育毕竞是前无古人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涉及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涉及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凡此种种都说明:它不仅需要教育界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就学校内部而言,实施素质教育也不仅仅是教务部门的事,也是全校各部处以及党政工团妇的事,只有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担负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职责,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推行。

我们欣逢盛世,只有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个人、个性的全面发展,才能为大学生拓展出一片广阔的自由空间,使之展翅翱翔于祖国21世纪的天空。

第三篇:实施素质教育总结

华坪县中心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工 作 总 结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一学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以人为本、依法治教、以德治校、科研兴校、创新举校的办学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县教育局《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目标》的要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有素质的华坪公民为办学方向,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着力整体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对本学年工作做一总结:

一、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坚持领导班子行政例会和行政决策,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班子成员深入课堂,认真听课,还参与评课,指导教学,了解、掌握教情、学情,在所任的教学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2、利用周日全体教师会议,经常性地进行师德师风的教育和引导,传达和正确解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的各种政策,布置落实每周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3、通过师德考核、班主任工作评议、一日常规检查评比、班主任工作交流、周三的业务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本学期未发现教师违反师德规范行为。

4、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上下功夫,开展校本培训,坚持组织观看优秀课件,开展校内听课、评课活动,包括随堂课、研讨课、展示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地区组织的各项比赛,如:写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论 1

文比赛等。

5、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尽可能为骨干教师的外出培训提供经费保证,继续教育全部达标。

6、落实岗位责任制,结合校情,经教代会讨论,征求全体教师意见,调整和改进了学校考核奖惩制度,充分发挥激励机制。

二、积极开展德育教育:

1、每周进行国旗下讲话,晨会、班会课还开展了专题教育讲座,主题围绕“如何做一个文明人”“友善待人”“学会宽容”“环境塑造人”等内容进行教育。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化为每周、每天、每堂课上的具体要求。如:“我学会了宽容与谅解”“同学间没有了争吵”“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随手捡起身边的垃圾”“关注灾区儿童,我们是一家人”“民族团结开红花”等,使学生容易对照,容易做到。通过一日常规检查评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自觉性。教育局对我校的检查反馈中,对我校的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利用班会课开展国情、法制、环境、消防、交通法规、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开展“争做好人好事”,平时学生拾到的钱、物无人认领就交给学校值班领导,学校公开表扬拾金不昧的学生,并用以帮助身边的同学;学雷锋活动义务劳动、进行爱绿护绿宣传等,这些活动活化了教育内容,深化了教育主题,使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寓以其中。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学校团委组织团员走向街头、公园,打扫卫生,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组织学生参观119消防大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街头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开展“把安全带回家”活动;中午午休时间,

提倡“以静养心”,各班组织学生看书、看报、听故事,拓展知识,了解社会;科学、艺术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做一些手工作品、小制作、编织、美工等,举办作品展示。这一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审美情趣。

4、召开了家长会。利用家校联系卡,家长调查表,各班班主任认真地从教育和心理学的角度指导家长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明白既要工作又要教子的重要性,明白老师的苦心,促进了家长与老师的联系,赢得绝大多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素质教育抓紧抓实:

1、开齐、上足、教好各门课程,无增加课时现象;严格按规范教材、规定教辅用书征订和使用,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2、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学习。主要学习《义务教育法》、教育理论、教学法规、教育技术能力、师德规范、课程标准、教学六认真细则等为主。

3、教导处围绕质量开展学科验收和综合质量测评。每学期进行了全校级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测查验收,开展了各年级各科的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等活动;校内每个月进行一次“六认真”检查。通过检查、调研和测评,及时了解各科质量情况,找出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

4、严格执行三项规定要求,确保学生每天的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活动、素质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达标率,合格率与优秀率。结合校情,学校制定了综合活动计划,做到内容、人员、时间、场地的落实,对活动情况纳入常规检查考核内容,

每天由值周老师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纳入文明班级评比中。

四、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我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是办学条件急需进一步完善。主要是学校硬件建设还没到位,教学微机室急待完善,实验室未装备,急需完善常规的实验设备设施。二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方面,其入格、到位、规范、科学等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校正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渠道、全方位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群体,使全校教师都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先进的教育思想、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成绩和困难面前,我校全体教工一定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发扬负重自强、团结拼搏、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力争早日实现“把学校建成方向明确、治学严谨、发展全面、校容优美的县一流学校”的奋斗目标。

华坪县中心中学

二0一四年七月二十日

第四篇: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公民素质的教育

—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借此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浅谈个人一点关于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的肤浅观点。

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特别是社会公德意识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和内容。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公民存在,大学生首先应具备最一般的公德意识;作为正在接受系统高等教育的先进群体,大学生不应混同于一般公众,更应具备与大学生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较高层次的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遵守社会公德,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类社会群体,但社会公德的失范现象在他们身上却屡见不鲜,这反映出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有所欠缺,这也是为什么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原因。高校德育要紧抓公德意识这一核心要素,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实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高尚人格的前提和基础。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起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人格的完善,就应该从培养公德意识开始。同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人的道德修养也只有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大学生只有培养和树立起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比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一般说来,它所要求的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有人认为,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该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事,对大学生还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岂非“小题大作”?诚然,社会公德教育早在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学龄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才是生理心理蓬勃发展并日益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臻定型,思想道德日趋完善的重要时期。正如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言青年期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因此,必须深化和加强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为形成高尚品格打下坚实基

础。我国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要求,这无疑也说明加强大学生公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2、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恩格斯在评述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发展时,曾经热情洋溢地讴歌“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无疑是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成长及其特征同时代的要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说这是时代与人才成长的永恒的辩证法。那么,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应该造就怎样的人才?很显然,绝不会是那些不学无术,一无所长的庸庸碌碌之辈,也绝不会是那种“思想骑墙”、“有奶便是娘”的所谓“知识分子”,人才应是“德”与“才”的统一,应是“德才兼备”的人。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理想,有道德。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大学生是否有德的最直接的表现,也是衡量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指标。如果缺乏公德意识或者公德意识比较差,那么,聪慧的人将变得险恶和狡诈,健壮的人也会显得野蛮和粗莽,而貌美的人,也同样会流于庸俗和乏味。可见,有德无才是庸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有才才是实才。因此,潜心向道,严谨治学,才是合格人才的本色。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正是塑造“人才灵魂”的基础工程,也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3、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况,它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在精神文明复杂的结构体系中,道德处于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或者说,道德是精神文明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组成部分。而在道德领域,社会公德又以其范围上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内容上的总括性和一般性,以及结构上的传统性和沿袭性而区别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基础。由此可见,社会公德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自然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核。作为青年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一类群体,透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最能看出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平,也最能反映出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可以说,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具体指标。大学生本身也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具备很强的公德意识,都能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典范,就会对社会发生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有助于安定、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能否“自善其身,兼善天下”,能否开风气之先,创时代业绩,能否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既直接影响到国家、民族的现在,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21世纪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眼光来看待。

二.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意义

1、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关于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1、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四化建设的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我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教育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杯水车薪,教育体制毕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教育的学生毕竟是经过激烈竞争的优胜者,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以优遮百丑”,这样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没有负担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就很危险,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2、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非典”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非典”结束后将这些“白衣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

3、以高校为主,进行道德教化。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主阵地。高校遵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两课”教学为核心,有目的、有

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的灌输与教育,高校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有序的道德教育,其教育方式的特点和效果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言传身教,训导学生;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熏陶学生。高校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要注意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小事着手,要求学生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班级的一桌一椅,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等等,于小事上见精神。

4、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育人。在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过程中,学校是主阵地,但是,学校不是万能的,光靠学校唱独角戏是行不通的。学校不是远离社会的孤岛,变革时代的大学生更不能远离社会环境而遗世独立。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务实心态,也具有比一般社会大众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必须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公德意识的培养合力。关注大学生成长,培养合格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同样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只有整合和发挥社会道德教育的整体功能,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就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源”。来自家庭的公德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及良好的家风来进行的。我国目前约有2.7亿个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来自家庭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积极影响便是不言而喻的了。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的还有大众传播媒介,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一定道德观念、道德榜样得以传播的载体,更能以其特有的多样性、生动性和艺术感召力引起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对心灵发生巨大的振荡和感染作用。尤其是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作用越来越突出出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总之,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是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对于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而言,有人概括说要争取“四面八方”的配合和支持,即家庭、学校、社会和政 府四个方面,教育、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公安、司法、群众团体八个方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真的不无道理。

5、以“自律”来强化和巩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单靠来自学校和社会外在的道德教育,是无法完成的。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才会成为内心永恒的道德法则。也就是说,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更应该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

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和内容。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公民存在,大学生首先应具备最一般的公德意识;作为正在接受系统高等教育的先进群体,大学生不应混同于一般公众,更应具备与大学生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较高层次的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遵守社会公德,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一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我想我们都会有所感悟。不只是单纯的认为只要学好专业一切就行了,专业过关并不代表你在社会上获得承认。我们应该把学好知识和加强思想道德相结合,才能在社会的竞争洪流中占据先机。

第五篇:公民教育实施方案

潍坊日向友好学校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潍坊日向友好学校

一、背 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公民(特别是年轻人)政治参与意识淡薄、远离政治甚至反感政治、反感社会行为不断增多的现象,世界各国掀起了培养有责任心的合格青年的公民教育热潮。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也给思想还处于单纯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三点:

1、学生公民意识的淡薄。我国学生缺乏公民感,甚至并不知道什么是“公民”,自己也是小公民当中的一员。对社会的关注不多,更缺少对作为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层面的了解,因而表现为对社会缺乏责任心,做事情缺乏主动性,只是生活在一个小家庭、小学校的圈子里面。

2、公共精神的缺乏。在2014年sars危机中,除了由政府组织的公共行为之外,很少有公民个人的声音。在民间则存在着观望、自保、冷漠、拒斥等现象。这些都反映了我们现代公共精神的不足,反映了我们缺乏现代公民与社群应有的“自主、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风范和风尚。我们经常会目睹或听到公共设施遭到破坏的事情;在学校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学生只是听老师的安排和指令,一旦离开学校,就很少关心公共事务。

3、公共政策的冷漠。从中国现实看,问题不在于一个个具体政策的出台,而在于总体性公共政策秩序的失范。这种失范可谓无处不在:

缺乏尊重法律的氛围,基本的信任资源被耗散,基本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公众监督乏力下许多政策根本得不到执行和保障。大环境上的示范,使公众对政策态度冷漠并使政策的执行陷入了恶性的循环:越焦虑越冷漠,越冷漠越得不到执行。

因此,作为学校,充分利用社区公民道德教育资源,增强公民道德教育的效果,巩固并完善学生所必需具备的最基本的公民道德。我们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积极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二、目标与内容:

总体目标:

通过组织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

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关注社会应该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逐步增加小公民意识,关注社区的公共问题,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以自己小公民的角色立足社会,体验生活。通过他们实践的过程,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张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责任。

二是通过社会实践、问题研究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能力。

从学校发展来讲,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行动,将“公民教育”从局部的探讨上升到“公民教育”整体视野的高度,统整我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系列活动,从而形成鲜明的、科学的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特色,提升我校的办学文化品位,焕发学校生命的活力。

活动内容:

我校公民教育是以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依托,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整合学校教学和德育工作内容,通过“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三方面开展教育活动。旨在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掌握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本领。

1、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深化推广研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独立人格、具有责任感、尊重他人、文明礼貌、自省自律的公民道德。 2、感恩教育。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遵循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针对现在小学生出现的与家长交流少、不懂得感恩等心理问题,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营造学校的“感恩文化”,培养感激父母、感激他人、感激社会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3、社区志愿服务小队在行动。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构建和谐社区,丰富小学生的阅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创建工作中,为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和谐、宽松、健康的良好环境,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初步培养学生具备与人沟通、与人合作、表达情感的公民技能。

三、实施公民教育的途径

1.教学改进行动

结合班会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将公民教育的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向学生传授公民教育的内容。

通过各学科内容,在备课中体现教育点,渗透公民教育,利用学科教学指导学生树立正面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将情景模拟引进课堂,通过讨论、分析,引发学生有效思考,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场景和自主参与的教育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品德。

2.日常行为规范训练。通过训练学生的入校放学队、课间学生右行礼让、大课间规范有序等,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等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3、举办“学校感恩节”。通过校园感恩节活动,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栽培之恩,感谢别人以及社会帮助之恩。

4、成立了社区志愿服务小队。通过周六陪伴、服务社区、使用小志愿者服务手册等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了解国情,参加各项实践活动,提高对公民意识的认知程度,达到知行统一,培养社会责任感。

5、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注重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墙报等形式,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每一面墙都成为公民教育的主阵地。

四.实施公民教育的措施保障

(一)加强领导。

1、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邀请专家对项目开展进行论证,保障活动顺利实施。

2、将公民教育的实施纳入学校计划,结合学校日常工作,将具体职责加以细化,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公民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取得实效。

3、注重研究。

以实施公民教育工作为契机,系统分析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学校德育工作,整合德育活动,建立以公民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和活动体系,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制度保障。

明确过程管理制度和考核奖评制度。将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工作情况纳入学校综合评价中。

5、社区共建。

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争得社区单位的支持,建立德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参与社区共建中,提高公民意识。

五、“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则香

副组长:王 军李志勇

成员:郑银花、贾美玲、曹洪文、陈淑芹、马倩、

张艳妮、杨红霞、李红、徐晓燕

word该篇实施公民素质教育总结(精选多篇)范文,全文共有2124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实施公民素质教育总结(精选多篇).doc》
实施公民素质教育总结(精选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