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范文

(作者:Han空灵时间:2019-01-24 08:48:42)

试点法人治理,构建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

 

一、对现代学校制度的粗浅认识

1、概念

 “现代”是一个动态的、标准不断调整完善的、在绝对时间上没有固定起点和终点的一个过程、一个时代。自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以后,相当多的人们总是习惯于将自己所在的时代称为“现代”。

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新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基本要求,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2.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四个主要特征,或者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四根支柱。依法办学对其他三个方面起着统领作用,既要求政府要依法行政,又要求学校要依法治校,社会要依法参与、依法监督。学校的各种治理要以法律为依据,以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实施,一切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

3.路径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包括健全和完善学校内外部治理体系。

外部治理体系也就是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宏观制度背景,关键是要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和学校的互动关系。三方主体明确职能,准确定位,切实承担好该承担的责任。简单说,知道自己该干啥,干好自己该干的,配合别人干好该干的,既相互支持又不过多干涉。(附图)

重点是理顺政校关系,实行管办评分离。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职能,承担起该承担的权力和责任。从目前法律法规看,政府对学校的义务和权力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学校建设、经费保障、人力资源配置、贯彻教育方针。

当然,作为学校,最应该着力的是建立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学校章程建设以及配套的制度体系建设。(我将在后面结合试点工作详谈)

总之,通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扩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体共治的发展格局。

4.特征

大家注意:现代学校制度强调 学校治理而不是学校管理。“从管理到治理,改变的不是一个字,而是对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理论及实践模式的创新、超越和发展,是一种本质意义的变革和升华。”

那么治理与管理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从下面图表可略见端倪。 

管理

治理

主体单一-----上级领导

主体多元:校领导、教职工、学生、家长。。。。。

金字塔式结构

多层级 自上而下 垂直管理

扁平式结构

层级少  多向度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同级)

权力集中 人治色彩浓

权力分散 依法治理

刚性命令多

重控制约束

 

民主参与

重沟通协商

 

管理者责任大   包揽多

人人有责 共治共享

封闭 被动

开放  内生动力

完成任务

达成目标

 二、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的体会

 2015年16年,我参与了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何谓学校法人治理?根据我国目前法律的规定,学校被定位为事业单位,属于事业单位法人。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是对学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利配置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权力制衡。制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保障学校的自主办学。

工作目标:以实现学校办学宗旨为目标,实行举办权与管理权分离,建立和完善学校理事会、管理层和监督机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学校公益属性,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

基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落实学校法人自主权;坚持强化学校的公益属性,建立社会参与、主体多元的监督机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的领导。

工作程序:建立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即学校决策机构(理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和执行机构(学校行政班子),形成新型的现代组织管理体系。制定学校章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具体工作:

(一)建立学校决策机构,成立学校理事会。(由区政府代表、副局长、校长、书记、工会主席、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和知名人士11人组成,副局长任理事长,校长为执行理事)(理事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审议通过学校工作计划和发展中的大事)。

(二) 组建学校执行机构,完善学校管理层。(原学校班子)

(三)明确学校监督机构,形成校内校外监督体系。(党支部、工会和家委会监督)

(四)合理制定学校章程,成为学校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五)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拓展社会公众参与渠道。

(六)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学校治理初步做到决策权、日常管理权和监督权的“三权分立”,并且形成五大机制,即民主决策机制、管理责任机制(可操作、可监控和可问责)、监督制衡机制、参与合作机制和平等竞争机制。

民主决策机制:   重大事项由理事会、教代会集体决策,适当吸收开明的社区人士、有“参政议政能力”的学生家长等参与决策,通过民主、集中辩证统一的过程,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完成对于重大事项的决策。

管理责任机制:  学校日常管理各岗位职责明确,有具体、明确、可操作、可监督、可问责的《岗位责任制》。

监督制衡机制:  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肩负不同职能,相互支持配合又彼此制约,学校行政、支部、工会、家委会各负其责,彼此监督,密切配合。特别是涉及群众利益和学校发展的大事要事,各方共同协商,教职工全程参与,监事会全程监督,确保了公开公正公平。

参与合作机制 : 通过制度建设,激励、引导教职工、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管理;倡导学生当好小主人,实行自主管理;学校与社区、家庭密切合作,取长补短,互相支持。

平等竞争机制: 建立健全竞争上岗、量化考核、职称评聘等各项制度,在校内形成健康向上的平等竞争机制, 营造了一种拼搏实干创优的良好文化。

虽然试点时间比较短,探索还是初步的,但一个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依法治理、明责分权、多元共治的格局已在萌芽中。如果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能真正落地,现代学校制度也就基本建设成型。当然,其中的困难问题也很多。道路崎岖,前途光明。


word该篇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范文,全文共有260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doc》
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