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与社会服务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范文
科研与社会服务处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2022年度工作计划
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抓手。2021年在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科研与社会服务处紧紧围绕学校“双高”工作提出的目标要求及“十四五”事业发展计划,稳步发展、稳中有升,扎实工作,较好地履行了各项处室职能,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1年度工作总结
(一)积极营造科研氛围,提升科研管理服务
1.积极申报课题,争取省级项目。全年共计参与种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申报,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省部级课题,今年申报的有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项目,省科技局软科学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个省部级课题,共有 名教师申报,虽然未有立项,但也是教师们对申报省部级课题的尝试和努力。今年申报成功立项除 个校级课题以外,共有 个纵向课题、 个横向课题获得立项,其中:省教育厅项目 项,市科技局项目 项,省文旅厅课题 项,省教科规课题 项,省高教会课题 项,中华职教学会课题 项,省工会课题 项,省成职协课题 项,省社科联课题 项,市社科联课题 项,党建研究会课题项。
2.完善科研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根据我校科研工作实际情况,结合参照其他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经验,于年初修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修订印发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对在科研学术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规范、指导和决策;发布《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负面清单》,提高科研诚信意识,维护优良学风、规范学术道德;通过学校《独立科研机构管理办法》文件。
3.营造科研氛围,培育学术团队。为增强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提升课题申报成功率,全年共开展了15次有关教学科研的培训讲座和沙龙活动,其中特聘教授为我校教师进行《如何确定课题和论文的研究选题》、《科研工具的使用》等专题讲座,并通过学术沙龙活动为教师们的科研问题答疑解惑,从基础上提高教师们的科研能力。此外,还请了首都经贸大学的 博士、宁波大学的 博士等进行科研讲座。
4.提高管理效率,建立系统平台。为规范和提高科研管理整体水平,专门购买了科研管理系统,一改过去采用传统手工统计方法,设计了申报立项、结题、经费管理及获奖信息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模块,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化,提高科研管理和统计效率。目前系统已安装调试完毕,接下来将抓紧进行对各级管理员的权限设置和业务培训。尽快进入数据录入与初步运行阶段。
(二)创新拓展合作领域,全面丰富合作内容
1.强化校地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学校秉持“互利共赢”的合作初衷,依托 “一院一镇”工作机制,每个二级学院与市内一个乡镇(街道)对接,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与街道组建产教协同平台“产业学院”,以“一核驱动,三轴并联,五链对接”战略合作模式,与街道、管委会、渔业小镇、大健康产业中心等先后签订或洽谈合作协议或意向,开创校地合作新局面。在培训服务、项目研究、决策咨询、人力支持、学历教育、平台建设、实践基地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不断推进校地资源共用、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全面打造校地合作样板。
2.拓展校企合作,提升合作质量。积极服务当地社会发展。打造由“校内教师+行业名匠+学生团队”的科创中心,与校外企业积极合作,让数字助农、职校生助渔,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极参与市旅游与健康相关产业规划的研究,为校企合作的旅游和酒店企业提供旅游规划、酒店星级评定、企业经营管理提升等咨询服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应急救护培训、员工礼仪培训等35次,顺利举办护士、导游、育婴师、美容师、健康管理师、茶艺师等职业技能考证培训班12场,累计培训企业员工5000余人次,全方位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和综合技能。
(三)社会服务工作开展顺利,服务深度和广度有所提升
1.有序开展社会培训,培训成效增长明显。受疫情影响,社会培训工作开展难度提升。社会人员培训方面,为有效防控疫情影响,承接了市财政会计学会财政学组培训班、县乡村振兴合作创业带头人培训班、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新思想学习提升等业务,累计培训社会人员人次;在校学生实用技能培训方面,开展了高级美容师、高级育婴员考证培训班,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班,导游资格证、护士资格证、中级茶艺师、中级美容师、中级育婴员考证培训班等,累计培训在校学生人次。
2.扎实做好成人学历教育工作,顺利完成各项目标。开展高起专函授在线学习课程资源建设,拓展校外教学站点布局,规范教学站点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做好专升本合作办学项目,在原项目引进基础上稳扎稳打,规范运作。在函授高起专项目方面,今年新增加了个函授站点。在全日制专升本方面,加大全日制专升本考前辅导工作力度,组织优秀师资开启网上授课模式,参训学生反响良好。组织报名参加省2020年度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参加考试人数人,其中人通过投档线,电大招生、教学管理有序推进。
3.完善研学规章制度,服务中小学生研学。对研学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完善我校劳动实践基地(职业体验基地)、研学实践教育营地运行管理办法和课程收费标准。学校作为市级中小学生研学营地,今年接待某中学300余名学生到我校进行“劳动教育”研学活动,为研学师生开放香道、茶艺、烘焙、调酒、解剖、急救和波音模拟机舱等多个实训室,并安排专业老师授课,该中学高度评价我校研学课程设计。
三、2022年工作计划
在科研服务方面紧密围绕区域产业需求,借助和整合社会资源,逐步搭建对接专业建设、形式多样的科研平台;在校企合作方面,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和组织体系,共建旅游、健康、电商融合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智库作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做好成人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工作,增加受训人次同时提升办学质量,努力打造学校相关专业和行业的培训品牌。
(四)目标举措
1.做好任务分解和落实
在制定2022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做好目标任务的分解工作,同时将任务内容贯彻落实到月度的工作计划中,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抓好任务执行的检查工作,部门每月开展月度工作小结,查看任务落实进展情况,及时协商解决执行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
2.完善体制机制
进一步强化二级教学单位(学院、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包括培训、继续教育)的责任,逐步推行目标管理,分解年度目标任务,组织年终目标考核,考核业绩与奖惩挂钩,充分调动二级学院(部)开展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二级学院(部)对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的主体作用。完善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的计量计酬和奖励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3.加强交流合作
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在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拓宽服务面向、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与省内外高职院校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为合作单位及专家提供合作场所、争取合作经费、参与合作项目等途径,提升我校的科研水平与科研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