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人才培养工作总结范文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
为充分满足社会对紧缺的应用型病理学专门人才的需要,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精神和病理学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确定了符合新形势下病理学专业教学的新模式,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病理学专门人才。
(1)、在先期改革与实践的基础上,整体优化,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2)、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导师引导、见习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实践等方面,探索病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地结合,以提高病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3)、利用“病理中心”教学资源,强化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和实践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三早”教育模式,培养临床应用型病理学专门人才。
(4)、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创新教育模式,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理论实验分开的教学模式,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
2.理论研究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并在办学规格、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学校的个性和特色上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顺应了高等教育这一发展趋势。 在我国卫生技术人员已达到相当规模和社会发展对医学教育提出更高需求的形势下,高等医学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亦是一条符合我国目前国情必经之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病理学是界乎基础与临床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在医疗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医院病理科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水平,准确无误的病理诊断,会直接有效地指导临床对治疗方法的制定和选择,并能促进临床医生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重视病理诊断,积极组建病理科,目前病理工作已逐渐深入到全国各基层单位。由于基层医院病理科普遍起步较晚,基层医院病理科人员配备少,在科室管理、设备投入、人员培训、科室质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而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病理工作者的需求。培养应用型病理人才便成了不容忽视的迫切任务,针对我国病理人才紧缺的现状,我院开办了临床医学病理专业方向,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病理技术思维能力,擅长病理技术的应用,能够从事临床病理诊断的高级病理学人才。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导师引导、见习实习基地、创新实践等方面,探索病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地结合,以提高病理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3.培养目标
依据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研究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以及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 应用型病理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病理技术思维能力强,擅长病理技术的应用,能够从事临床病理诊断的高级病理学人才。同时具备正确职业价值、行为、态度和伦理观,结构合理的临床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转变传统的传授式教育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方式,要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从“个人学习”转变为“团队协作”。
4.创新性
(1)、在教育理念上,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学分制的实行、转专业政策的制定、研讨型课程的开设、导师制的建立、实验教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都是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和个性化的培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2)、在培养计划上,创办以理为主、以文为辅,文、理、医相结合的培育模式
充分利用专业分化学科资源,从调整课程结构入手,结构更趋合理、内容更趋系统的课程体系,使医科学生能更好地接受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教育以及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完善其知识结构,强化综合素质的培养。
(3)、在课程体系上,强化基础与临床的整合
通过课程整合满足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完善已整合的PBL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学院在这方面的改革已有相当的基础,促进基础学科教师和附属医院临床教师之间更深入、成立“病理中心”。实现了更广泛的教学合作和交叉融合,以及各方资源的有效利用,进一步扩大课程整合的广度和深度。
(4)、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学习,注重能力培养
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采用多种措施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使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5)、在评价方式上,引入形成性评价机制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医学教育的评价机制将影响教学改革的成效。除了传统的口试、笔试等侧重于知识掌握情况的终结性评价方法外,侧重能力和表现的形成性评价方法日益受到重视。
(6)、在教学管理上,整合多方资源,理顺管理体制
为了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引进“三早”原则,并有机地整合教育资源,从管理体制上消除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两个环节上的障碍及附属医院各专业之间的分隔,改善了医学教育管理结构和综合管理能力,使资源分配更趋合理,为医学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