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情况推介词范文

(作者:大4226时间:2019-05-26 18:49:55)

蒲城县情况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您莅临蒲城检查指导工作,(来蒲城参观旅游)我是蒲城游客中心的讲解员xxx 。很高兴今天能够为大家服务。下面,我将蒲城的概况做以简单的介绍。

蒲城有十张名片:

① 蒲城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故乡;

② 是国家授时中心北京时间发出地;

③ 是全国唯一的通用航空试点园;

④ 是历史文化名城;

⑤ 是国家卫生县城;

⑥ 是全国科技发展最强县;

⑦ 是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县;

⑧ 是全国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

⑨ 是“中国酥梨之乡”,蒲城酥梨已列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

⑩是焰火之乡,其杆火艺术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存有全世界仅存的唐代低空焰火。

蒲城面积1584平方公里,辖15镇,“两区一办”。总人口83万,是陕西省第二人口大县,蒲城区位优势明显,距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陵100公里,距离省会西安只有90公里。距闻名中外的五岳之一西岳华山100公里。西韩、西延、蒲铜、包西四条铁路穿境而过,西禹、渭清公路和京昆、渭蒲高速公路纵横交汇于县城,境内有高速出入口5处,火车站14个。蒲城已经被列入了大西安都市区发展规划,关天经济区也已将蒲城列入了三级中心城市规划范围。

我们蒲城资源丰富。人力、土地资源充足,年转移劳动力10.5

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两亩多。石灰石储量150亿立方米,原煤储量3亿多吨。水资源有洛河和二期抽黄,其中洛河沿岸地热资源丰富,仅袁家坡一处地下热水用水量每小时可达7000余吨;大理石、硫铁矿及粘土矿等资源也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蒲城县历史悠久,建城的历史有3000年,夏商时属雍州、周时封贾国、春秋时属晋国、秦时置重泉、北魏时名南白水、西魏时始称蒲城、唐时名奉先、宋时名蒲城至今。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分别为:桥陵、泰陵、景陵、光陵、惠陵、慧彻寺南塔、崇寿寺塔、杨虎城旧居、徵邑漕仓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分别为:云麾将军碑、蒲城文庙、高力士墓、清代考院、龙首渠井渠遗址、蒲城南庙、勿幕图书楼、金陵寺塔、海源寺塔、万家节孝坊、王振东家宅、王鼎故居、王益谦故居、岳西峰故居、平路庙乡关帝庙、国家授时中心蒲城授时台旧址、蒲城阿坡城墙址、睦王河遗址、邓艾墓、永丰墓群、王鼎家祠、杨虎城故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分别为:桥陵宫牌楼、大孔无量殿、六井经幢、敬母寺经幢、明城墙遗址、尧山庙、贾大夫墓、关帝庙泥塑、文昌阁、欧式小洋楼、漫泉河石桥、李仪祉故居、山西村堡址、王鼎墓、李桐轩家族墓、寇遐墓、太白山庙、培民小学。城外有桥、景、光、泰、惠五座唐代帝王陵墓,依山为陵,彼此烘托。其中桥陵石刻最为精美,气势雄伟,为唐十八陵之冠,被誉为“露天博物馆”。

蒲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三千年来,这块大地养育了一代代一个个,卓越非凡,才华横溢,仁人志士,他们浩然正气和英雄事迹誉满华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他们也是举世瞩目的灿灿星座。每当中华民族关键时刻都有蒲城籍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谱写出一曲动天地,泣鬼神的感人篇章。

著名的有:

反对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而尸谏道光皇帝的王鼎。

有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将军。

有“大禹之后,中国一人”的水利专家李仪祉。

有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先生。

有中国的夏伯阳—包森。

有不为大将,必为大寇的关中怪杰—郭坚。

有敢挑时代重担,体现工人价值的窦铁成。

还有寇遐、黄罗斌。    

蒲城的投资环境优良。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项目为抓手, 确定了“一城两陵”发展战略,全面加快“三区四化”建设,全力构建文物旅游“十大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促进文物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产业发展优势转变,全面提升我县经济全面发展。

渭南市委市政府,蒲城县委县政府提出四化同步发展的渭北明珠和打造渭南副中心城市为目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城市建设上,实施城北森林公园、城南重泉水库、城市环线贯通等重点城建项目,建成博物馆、展览馆、游泳馆、文化馆、综合文体中心等,大幅提升城市综合品位和承载吸聚能力。

商贸中心布局上,要建设能辐射周边的商品流通集散地,秦东蔬菜瓜果物流园区现已开工,建成后不但能把蒲城的农副产品

输送到国内外市场,还能将外面的产品运回蒲城及周边县市地区。

医疗服务上

加快实施县医院门急诊楼、二院整体搬迁、高新医院等建设项目;积极与西安的大医院结成联合体,让蒲城和周边居民就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环境保护方面

实施的生活垃圾焚烧综合利用项目,达到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的目标,不但能对资源进行二次利用,还可发电、创造就业岗位。

社会保障方面

要建设西北地区、甚至北方地区最好的社会福利园区--民生苑,其中包括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社会救助站等。

文物旅游方面

槐院里简介

该项目位于蒲城县槐院巷、药王庙巷、西府巷、达仁巷等四条主要巷道,规划面积38.4公顷,现存街区为唐代遗存,街区内尚存唐、宋、元、清、及近代等不同历史时期建筑,建筑风貌为关中东府合院式民居;街区内有慧彻寺塔、王振东家宅、清代考院、杨虎城旧居、岳西峰故居、王鼎纪念馆、王鼎纪念馆、林则徐故居等。项目开发主体单位为由陕西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和蒲城县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华山旅游集团蒲城

有限公司,蒲城“槐院里’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总投资15、4亿元,项目分两期实施,2021年全面完成项目整体投资,预计2018年完成一期项目开发并开街运营。项目建成后将填补西安东部东府文化街区旅游的空白,成为陕西省文化休闲旅游、郊游和文化体验的旅游目的地,更是蒲城县的城市客厅和撬动蒲城县域旅游的引爆点。

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西南五公里处,属陕西关中平原典型的天然兼人工型湖泊湿地,是具有内陆型湖泊、沼泽、草甸和森林等原生态的显著特征的湿地,

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重点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24平方公里,距离省会西安78公里、

渭南中心城市35公里、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故里--富平县13公里、爱国将领杨虎城家乡--蒲城县12公里。

通用航空产业园简介

通用航空产业园位于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是卤阳湖开发区优先发展的示范园区,是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园区整体规划已经完成,机场跑道、滑行道、联络道、停机坪等已完成施工,两年一度的“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在这里举行。

尧山风景区简介

尧山风景旅游区距县城15公里,是关中名山,山脉西南东北走向,总长18公里,主峰海拔1080多米,尧山居中偏东。“昔尧时,洪水为灾,诸山尽没,唯此山若浮”因而得名“古浮山”,又因尧王在山上治水有功,因而又称其为“尧山”,尧山庙属唐代皇帝道观,现存文物20余件(组),有著名的长庆二年铁书金卷,“灵应夫人”祠等文物藏品。

紫荆公园简介

紫荆公园是一座仿唐式建筑,是集生态景观与历史文化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开放式园林,总占地面积340余亩,投资1.1亿元,是我县城南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县两级的重点民生工程。

南庙简介

南庙是祭祀关羽的庙宇,又称“武庙”。元代建筑风格,明嘉靖时(1572~1566)改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重修。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简介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是以杨虎城将军旧居为基础建立的纪念馆,是国家3A级景区,纪念馆共设8个展室,展出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及实物,详实记录了杨虎城将军一生的历程。旧居建于1934年,院内分东西两院,东院为正院,西院为偏院,整座建筑布局典雅简洁,是典型的关中四进式院落,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将军纪念馆被中共陕西省委命名为“爱国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家四部委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免费开放单位。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别名杨忠祥,小名杨久娃,刀客出身,是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是民国陕军成就最高的将领。因杨虎城坚持抗日、反对内战,联合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即双十二事变),抓捕蒋介石而被囚禁十二年。 七七事变后,杨虎城多次致电要求回国参加抗战。1949年9月6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

刘少奇对杨虎城的评价是“虎城将军,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

邓小平、刘伯承对杨虎城的评价是“为烈士复仇,彻底消灭反动派;争人民幸福,努力建设新中国。”

胡锦涛对杨虎城的评价是“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代考院博物馆简介

清代考院博物馆,位于东槐院巷17号,它占地6200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当时进行童生考试的地方,距今已有126年。目前,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考秀才的考院建筑群。1992年4月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科举考试是国家唯一公平公正的选人制度,是底层精英分子唯一上升的途径,科举制度的兴衰可以影响国家的兴衰,著名水

利专家李仪祉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也曾是中共蒲城县委秘密办公地点。目前考院已成为蒲城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缅怀先驱,教育后代的一个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鼎纪念馆简介

王鼎纪念馆以王鼎故居为馆址,占地1060平方米,是关中典型的四进式民居建筑。现陈列有王鼎塑像、生平事迹、王鼎和林则徐书稿、道光帝御赐七十寿匾、碑石等30余件(组)珍贵文物。为全国第二批免费开放纪念馆,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市级“廉政教育基地” 故居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鼎是嘉庆和道光皇帝的老师,林则徐的恩师,清乾隆33年(1768)出生于蒲城县,嘉庆元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

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礼、户、吏、工、刑等部侍郎、户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要职,王鼎一生忠贞爱国,晚年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于道光22年(1842)4月30日尸谏殉国。他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英雄之举,成为后代志士的楷模。

清代启蒙思想家 魏源对王鼎的评价是“万言遗疏气嶙峋,尸谏谁闻古荩臣”

蒲城县博物馆简介

蒲城县博物馆是以文庙为基础上创建的,蒲城文庙建于唐贞观四年,宋、元、明、清历代都对文庙进行维修和扩建,现占地

面积170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六龙壁、棂星门、大成殿、戟门、明伦堂等。馆藏文物达6000件(组),该馆辖蒲城文庙和北寺宋塔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设四室一林,即珍贵匾额室,珍贵文物室、历代名人字画室、雕刻艺术室和蒲城碑林,是渭北地区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

桥陵简介

桥陵,是唐睿宗李旦之陵墓,位于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丰山海拔为761米,这里是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各自独立的山头。向南平野辽阔,与秦岭诸峰遥遥相对,山川壮丽,气象万千,丰山据记载叫金帜山,亦称金栗山和苏愚山。当地人们依其展翅欲飞的天然形势,称它为凤凰山。唐睿宗桥陵建成于大唐立国近百年的开元盛世,这时国力强盛,社会升平,在陵墓

建筑中都有反映:石刻艺术造型力求展现富贵气象的宏大、壮丽,陵墓建制高大宏伟。唐睿宗桥陵的陵墓建造和石刻艺术是唐代繁盛时期的代表,与乾陵并称为唐代陵墓石刻艺术之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陵路上

现在在大家左手边的这头卧牛,它就是蒲城城池的一个再现,我们看它头伸西北,尾甩东南。相传太古女娲在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时候,将一块黄褐色形如卧牛的仙石遗弃在了这里,天长日久,被沙尘掩埋的卧牛仙石释放出祥瑞之气,致使地面城池逐渐变成卧牛之形,所以当时人们称这里为“卧牛城”。人们又都说,

正是因为卧牛仙石释放的祥瑞之气,使这里的水土变灵,滋养出了许多的英雄豪杰,一个个尽具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说蒲城是一块风水宝地一点儿也不夸张,有这么多重要的项目落户蒲城,诸多的名人或出生或侨居于蒲城,还有唐代的五位帝王葬于蒲城,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蒲城的人杰地灵,所以欢迎大家以后能够多来蒲城。

从这里往南就是杜家村了,以前这里曾发现了一块道光四年王鼎所书的石碑“杜甫寓里”,它充分证明了诗圣杜甫曾在这里侨居过的事实,而杜家村也因此得名。根据史料记载,当年杜甫从长安回这里看望家人时,路经华清池,听到里面载歌载舞,闻到酒肉飘香,回到家时,却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刚刚被饿死,再想到

百姓的穷苦,痛心的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充分的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大家右手边的这个村子叫花王村,是以前桥陵的花匠住的地方,据说当时整个县都是为桥陵服务的。

现在是北京时间XX点XX分,那咱们大家知道北京时间是从

哪里发出的呢?就是从蒲城!现在各位左手边的这几座高耸入云的铁塔,就是326天文站的发射塔,它采用大功率长短波来发射授时信号,再经由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播出这一标准的北京时间,在西欧、南美、非洲、澳洲等地,均可清晰地收到它的信号。授时中心的设备非常先进,其中以氢原子钟和铯原子钟为基础的基准系统,其精确度、均匀性和

可靠性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0万年不到一秒之误差。大到火箭的发射、卫星的转动,小到我们平时的起床、上班、约会,都是以这里发出的时间为准。至于为什么叫326,那是因为1966年3月26日,周恩来总理在国务会议上决定,建立授时中心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站,授时中心的发射地点,就定在了蒲城县。当时为了保密,便将这项工程以当日会议日期为准,称为了“326”。

从这条桥往南就是蒲城八景之一的“漫泉秋月”,明代蒲城文人将当地有名的景观总结为“八景”,分别是南塬春情、温汤晚浴、五陵闲云、双塔夜影、盘龙异石、漫泉秋月、尧山古柏、北岭积雪。由于时代的变迁,一些景点成为了记忆,但有些景色依然可以看到。

好了,现在咱们看到的这一条笔直的大道就是桥陵专线了,大家看到的这个牌楼为四柱三楼仿唐建筑。据资料记载:当时官员到此,需沐浴净身3日后,方可上桥陵祭拜。陵区前的这个村子叫做安王村,是当时守陵人的居住地方。

在快到目的地的桥陵时,我给大家讲一下五大桥陵的谜团,希望大家参观的时候可以带着这些谜团去看,去感受。

谜团一,奇特的鸵鸟眼睛。当你站在一侧去看对面的鸵鸟时,会发现鸵鸟乒乓球大小的眼睛呈白色,异常分明,而其它部分却模糊不清。

谜团二,敲击石马传钟声。桥陵神道两旁的石马中,西边第三匹敲打时会听到钟鸣声,无论你在石马哪个部位敲击,钟鸣声

都会从马嘴发出。

谜团三,毛茸茸的鸵鸟颈。桥陵石刻中有一对鸵鸟,大家可以细看它们脖颈上的绒毛丝丝分明,用手触摸,竟然还有毛茸茸的感觉。

谜团四,同一獬豸不同效果。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獬豸又叫独角兽,是唐十八陵的一种异兽雕塑。桥陵有一对,獬豸近看怒目露齿,面容凶恶。而从对面远看,竟又像一位慈祥的老人低眉含笑。

谜团五,十美女进膳。传说桥陵有10尊美女石雕像,皆为手托盘状,当地称为“十美女进膳”,2005年蒲城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在对陵区神道普钻时,出土了一尊美女石像,可以证实传说属

实。那么,唐十八陵的石刻中,有美女石像者唯桥陵一处,不知何意?


 蒲城名人

李仪祉:

李仪祉(1882-1938),陕西省蒲城县人,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他主张治理黄河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航运、灌溉和水电兼顾,改变了几千年来单纯着眼于黄河下游的治水思想,把我国治理黄河的理论和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学府--南京河海工程专业学校和多所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水利建设人才,并亲自

主持建设陕西泾、渭、洛、梅四大惠渠,树立起我国现代灌溉工程样板,对我国水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陕西人民受益尤大。

周恩来对李仪祉的评价:李仪祉先生在关中兴修水利,对关中的农业尤其是棉田有很大的好处

井勿幕:

井勿幕(1888年2月12日一1918年12月23日),原名井泉,字文渊,后通用井勿幕,笔名侠魔,陕西省蒲城县广阳镇井家原(今属铜川市印台区)人,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幼时聪敏好学、志向远大。1903年12月留学日本,入东京大成中学学习日语和普通学

科.是陕西早期的留日学生。1905年加入同盟会,而后奉孙中山之命回陕发展组织,任陕西支部长。1906年再赴日本,与赵世钰等在东京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1918年在陕西兴平县被奸人设谋杀害,时年31岁。陕西军民为怀念井勿幕的不朽功勋,曾将井勿

幕在西安居住过的四府街更名为井上将街,并在街南端城墙上凿开一门,名勿幕门(即今小南门)。1918年11月21日被广州孙中山护法大元帅府特赠陆军中将衔。1945年11月19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

原教育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 张奚若对井勿幕的评价是“辛亥革命前,同盟会陕西支部长是井勿幕,一个了不起的人……陕西人中运动革命出力最大的,一个是在上海办报的于右任一个是他”。

包森:

包森(1911年7月[1] -1942年2月17日[2] ) 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赴延安,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一师工作,任33大队总支部书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年4月下旬,杀死前来劝降自己的日本遵化宪兵队军曹池本信次郎。1939年秋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内野虎山一带与日伪一部遭遇,指挥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终年31岁。

叶剑英对包森的评价是“中国的夏伯阳”

李运昌对包森的评价是“为人民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寇遐:

寇遐(1884-1953)字胜孚,号玄疵。著名政治家和书法家,陕西蒲城县陈庄村人。1931年,杨虎城主持陕政,邀请寇遐任省政府委员、高等顾问等职。1935年,张学良率东北军入陕,寇遐在促进张杨相互了解,消除隔阂、在合作抗日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寇遐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寇遐在书法、金石艺术方面造诣颇深,曾编辑出版《西京金石书画集》,杨虎城的"止园"别墅落成时,就由他题写门匾。另外,"杨虎城将军墓碑"、"李仪祉墓碑"、"王卓亭墓碑"字,均出自其手。西安人民

大厦榜书横额,被誉为他晚年的精心之作。1953年9月6日,寇遐因心脏病在西安逝世,享年69。

郭坚

郭坚,字方刚,1887年生于陕西蒲城县东南乡郭家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辛亥革命时为表达自己的革命志向改名郭坚。从郭坚短暂一生的经历和遗留墨迹内容来看,他是一个胸怀天下,爱国忧民,有雄才大略,识大局,明事理的人中之杰。极坚之才,可以纵横一世,而不免为人所算,论者犹或惜也!

窦铁成:

窦铁成,1956年10月出生于陕西蒲城,中共党员,初中文

化程度。1979年参加工作,现任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以下简称电务公司)电力工高级技师。1998年荣获铁道部劳模,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企业工委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被评为工程总公司

优秀共产党员。是中铁一局的"金牌工人"。

习近平对窦铁成的评价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经一行带动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

李元鼎:

民国时期知名民主主义革命者,蒲城县荆姚镇中街村人。1905

年选送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组建的同盟会。与井勿幕等陕籍同学创刊《夏声》杂志,鼓吹革命。井勿幕回陕进行革命活动,他设计了“通讯横斜格”及“纵横连系法”,保证了通讯机密不会泄露。1909年回国,任陕西咨议局秘书长,曾以清朝“永不加赋”的祖制,抵制了清廷增征田赋税银的命令。1914年袁世凯派陆建章督陕,陆大肆排斥革命党人,他愤然辞职。陕西靖国军起,总司令于右任聘他为秘书长,靖国军解体后,他以教书为业。1935年春,他拒绝接受蒋介石派侍从室要员送赠的五十万元支票,并向于右任递交辞呈,携家小回陕。七七事变后,他又返政坛,先后被选为国民参政会第一、二、三届参政员。1942年陕西省临时参议会成立,他回陕出任议长,弹劾陕西省主席熊斌变卖沙金贪污的丑行,此即轰动一时的“黄金案”。1943年回蒲城,任《蒲城县志》主编。翌年病逝,

享年65岁。

于右任对李元鼎的评价是“天留议席先生老;泪湿关门后死难”。

刘宗宽:

刘宗宽,中将。曾用名刘毅,号志弘,陕西蒲城人,生于1905年7月4日。先后任师上校参谋长、团长、副旅长、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军少将高参、陕西省军管区参谋长、师长,1941年被拘捕判刑,1943年12月被保释出狱, 1949年1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中将副参谋长,并代理参谋长,期间与解放军取得联系,为解放军提供军事情报,11月30日在重庆迎接解放。后任解放军西南军区高级参议,西南军政委员会监察委员,川东人民行署委员,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战术教授会副主任,中国农工党中央顾问,中国农工党四川省委和重庆市委副主委,四川省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成都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1992年7月29日在重庆病逝

刘伯承对刘宗宽同志的评价是“对解放战争是有重大贡献的,特别是解放西南所起的作用胜过十万雄兵,堪称第一功!”

王独清:

   1913年考进三秦公学学习英文。16岁开始写笔记式杂文和政

论文章。1915年离家到上海。不久,东渡日本,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两年后返回上海。任《救国日报》编辑。1920年赴法国留学,

并研究和考察欧洲古典建筑艺术。1925年底回国, 1929年9月任上海艺术大学教务长,1930年主编《开展月刊》。1937年回到故乡,1940年病逝。 

黄罗斌

黄罗斌(1916-1998):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书记,蒲城县上王乡西苇村人。1929年参加渭北苏区游击队,任渭北苏区游击队班长。1937年1月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北神府分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警备3旅副旅长、八路军129师385旅副旅长、警备3旅长。1943-1945年中央党校学习,出席“7大”。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陇东警备区司令、西北野战军4纵队警3旅长、西北军区军区独立2师政委、陕北军区代理司令员、独立1师师长兼政委。建国后,历任宁夏省军区第1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宁夏省委副书记、军区第1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省委副书记、军区政委。1958年10月

任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1978年1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1979年6月任区委副书记,1980年6月任区委书记。1983年5月任甘肃省5届政协主席,12月任甘肃省顾委主任。中共7大代表,13届中顾委委员,14大代表。1998年于兰州逝世,享年82岁。

习仲勋对黄罗斌的评价是“一代名将,千古忠魂”。

名碑介绍

苏孝慈墓志情况介绍

有“天下第一楷书”之称

清光绪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年),在蒲城县西南乡崇德里,出土一方隋代墓志。当时知县张荣升得此消息,便叫人移送城内,先放在县署内,后移置东槐院尧山书院。这便是有名的《苏孝慈墓志》。志石为正方形,每边各长八十四公分。

苏志的出土,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因为它的字迹清晰优美,浑厚雄劲,一时拓者纷集,很快风行海内,为学书者楷模。一张拓片在上海居然可售白银一两。《续陕西省通志稿.金石志》称:苏志“楷法精健绝伦”,并对史、志内容作了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有不少人练习苏志书法,并出版了苏志选字帖。可见它在书法艺术上的价值。

苏志初出土时,知县张荣升,曾在志石原文第三十一行空格内,撰刻了两行“跋文”:“光绪戊子夏月,公出西南乡,风闻有

人获隋臣苏慈墓志…被苏姓阻夺,往验之,并诘苏姓世系,家乘无考。见字法精严遒健,纯得魏齐神髓,惜无书丹姓名。爰饬畀碑署中,俟考博古君子。知蒲城县事张荣升志”。但有人认为“跋文”刻于原石不妥。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彭询任知县时,便将张之跋文铲去,又写了一篇“跋文”,另刻一石。文中称此志“书法遒劲挺拔,与贺若谊碑相类(按:贺碑在兴平县)”。因此,

苏志过去出现了三种拓片,第一种为初出土未刻“跋文”者;“第二种为字行间夹刻张荣升之“跋文”者,第三种为铲去“跋文”而留有明显刀痕者。苏孝慈在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曾任工、兵、民、刑等部尚书,并授大将军,卒于仁寿三年(公元六0三

年),年六十四岁。墓志全文共一千二百九十六字,写墓主历史比《隋书》和《北史》详细,而且纠正了史书上的两处错误:一、史书均言名孝慈,而墓志则说名慈字孝慈;二、史书均言苏孝慈系扶风人,而墓志则说“其先扶风人也”并说死后“归葬于同州莲勺县崇德乡乐邑里”。这证明墓主的祖先是扶风人,而他已占籍莲勺。按莲勺县当时在蒲城、渭南接壤地区。县治取消后,分属下圭、蒲城,而崇德乡(后名崇德里,今苏坊乡)在蒲城境内。因此,毫无疑问,苏孝慈之籍贯应在蒲城。

大周故吕将军墓志铭情况介绍:

1991年冬,出土于蒲城县西南甜水井乡的璋宝村北原,志石为正方形,长宽各六十二公分。志文记述了武周初期,检校松州都督,同昌军大使吕志本生平。

值得指出的是,墓志中不但使用了武周的国号和年号,还使用了武则天所造的新字.如使用天、地、日、月、年、星、授共七个字计四十一处,占墓志全文九百四十七字的百分之四以上。因此,不仅可以了解墓主对武周政权的态度,也为我们研究武周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据悉,过去发现的有武后造字的资料很少,仅在西安市东郊和河南新安县发现过有武后新字的石刻。

武则天(642-705)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公元690-705年在位,名  ,并州文水人,十四岁被唐太宗选入皇宫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高宗时又被召入宫,为昭仪。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参与朝政,并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中

宗即位,她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睿宗。载初元年(690)又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时年冬死,与高宗合葬于乾陵。武则天执政时,有个怪癖,不但爱为别人改姓名,而且还爱造字,根据史料及出土文物证明,她造的新字至少有十九个。武则天改元称帝初,首先创造了两个新字,一个是 字,这是她给自己所起的名字。另一个是把国字改为  字。这是因为她当皇帝后,有人给她说国字框里为或,或通惑,有惑乱之意。武则天便下令改   为   ,意思是如今是我武氏天下”。这时又有人说武字被包围起来,岂不是被囚禁了?武则天又下令改为   ,取统治八方之意。另外,她还把天字改为  ,地字改为  ,年字改为  ,月字改为  日字改为  ,星字改为○,授字改为  ,

所改的这些新字,除过  字作为她的名字留传下来外,其它或因化简为繁,或因结构怪癖,违背了文字发展规律,不久便被人们抛弃,因此在武周时期的石刻中也很少见。

唐.代国长公主碑情况介绍:

1979年被列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特点是隆基撰额、其夫撰文、其子书丹,内容是宫廷宴会场景。

代国长公主碑,系唐玄宗之妹李华的神道碑,位于蒲城县城西北十里的双庙村西南,代国长公主(公元686—734年),名李华,字华婉,是武则天的嫡孙女,唐玄宗李隆基的二妹,与让皇帝李宪为同胞兄妹。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六月二十九日卒于河南

修业里,享年四十八岁。同年十二月三日陪葬其父唐睿宗桥陵。

此碑高约四米,螭首,题额为隶书“大唐代国长公主碑”八字。碑文1800余字,大多清晰,保存较好。碑后有冢,保存基本完好。

该碑碑文系其夫驸马都尉郑万钧撰文,其子驸马都尉、左赞善大夫郑聪书。郑万钧为唐代文豪兼书法家。《金石萃编》跋言:“张说、郑万钧深艺之士也,学有专癖,书成草圣,挥洒手翰,镌刻心经。”郑聪书法源于家学,名在其父之上。此碑行楷兼备,潇洒婉丽,有颜真卿书法之神韵。时桥陵诸碑铭书丹均出于名臣或玄宗之手,惟此碑系夫为妻撰文,子为母书碑,在历史上实为少见。

更为可贵者,此碑碑文一洗官样俗套文风,与桥陵诸碑迥异,以生活琐事入题,尤显其清新细腻。

高力士墓神道碑情况介绍:

高力士碑是唐大历12年(公元777年)5月11日立于唐玄宗泰陵陪葬高力士墓前的著名的唐碑(在今椿林乡山西村西)。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钱大昕在他撰著的《潜研堂金石文跋尾》中记载“右内侍监高力士碑石已中断。失其下截。每行止存二十余字”另一位乾隆年间的著名金石学家王昶 在《金石萃编》中仅收录了

高力士残碑的存文。说明:二、三百年前,此碑已残破不全,下半截一直下落不明,因此,无人窥其全貌。1963年,县文化馆将其上半截由山西村运回保存。1971年,在山西村发现下截, 1980年,运回县文化馆保护。

此碑,首为蟠螭修饰,两侧线雕缡枝卷叶文,正面碑身,由李阳冰篆额,潘炎撰文,张少悌行草书丹。碑文记载了高力士的生平事迹。较史传评实,可与史传互相参证,是研究唐史的实物资料。高力士碑是著名的唐碑,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云麾将军神道碑情况介绍:

 此碑位于县西十五华里三合乡北刘村东,唐云麾将军李思训墓前(桥陵陵园内)。李邕(李北海)撰文并书,上截完好,下截早已漫患。1956年,蒲城县政府修建碑楼加栅上锁,妥善保护,1979年被列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
    此碑书法用笔自然,气魄宏伟,骨劲生动,遒雅而研丽,作为李邕存世书法艺术作品,是全国著名明碑之一。李思训,唐宗室,官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擅长绘画,笔法工细精致,

金碧辉映,自成家法。他创造了青绿 为质,金碧为纹的重色工细山水画法,把传统的色彩表现形式,进一步发挥得更加绚丽灿烂,在中国绘画史上,起着承前起后的重要作用,但碑文未提他擅长绘画情况,是封建社会不重视艺术之证。李邕,曾官任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书法家。云麾将军碑是他的得意之作,是现在传世的唯一手迹,其全文拓本极为

少见。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情况介绍:   此碑立于县西六公里三合乡东贾家村东鄎国长公主墓前(桥陵陵园内),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四月建。碑文记

载了鄎国长公主的生平事迹,鄎国长公主,睿宗第七女,崔贵妃所生,开元十年二月薨,春秋三十有七。此碑碑首浮雕六螭,两侧线雕卷缦草纹,雕刻精美,张说撰文,玄宗李隆基隶书,书法宏伟壮丽,遒劲生动,是桥陵保护较完好的珍贵文物。

金仙长公主神道碑情况介绍:   此碑立于县西10公里的三合乡武家村南(原桥陵陵园内)金仙长公主墓前。原有碑楼,额题“仙台古迹”四字。碑六螭首,龟跌,通高4.2米,宽1.3米,厚0.42米。文革期间,墓被破坏,碑楼被折毁,碑身将倾倒,1973年发掘抢救性发掘金仙公主墓后,修复加固了碑身,今屹立完好。
    碑为徐峤之撰文,唐玄宗李隆基书丹,下截字迹磨灭,上截字迹尚可辨认。且今存世者已稀有罕见。故此碑为稀有的珍贵

文物。

高力士墓志铭情况介绍:

高力士墓志铭,长约1.2米、宽0.78米,其体量和形状均为少见。墓志中有录顶盖,上阴刻有篆书“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高公墓志”四侧盖刹线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像。墓志四周线刻十二生肖图案,志面镌有1420余字的行楷志文,概括

记述高力士的身世功绩,为唐代书法家张少悌书,书法笔力遒劲、气势流畅。有极大的学术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

从墓志中可以知道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广东潘州人,他的先祖是北燕的冯弘。高力士被选入宫,深受武则天的爱怜,赐

姓高,改名力士。他不但聪颖,善解人意,而且处事果断谨慎。后来在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中又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多次进谏玄宗,遏制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的权利与野心,他善于借机陈述正确意见,避免了多次宫廷纠纷,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这一切都显示了高力士的雄韬武略,所以他深得玄宗宠信,从而显赫一时,官拜大将军并内侍监(一品),开创了自有唐朝以来宦官不过三品的先例 。高力士的晚年是不幸的,“安史之乱”后,玄宗退位,此时,明皇的旧部均邀功而宠新主,而唯有高力士一人忠心辅助在明皇身边。

公元760年,高力士被发配至巫州(今湖南黔阳县)途中见带满地荠菜,有感而作:两京作斤卖,巫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借物言志,表明了他对玄宗忠心不改。公元762年,

高力士被赦返还途中,行至郎州龙兴寺(今湖南桃源东),得知二帝驾崩命他陪葬泰陵的遗诏,悲痛欲绝,绝食七日而亡,终年七十三岁。在当时的历史环境里,高力士的确做出了一个古代忠臣所能做的一切。明皇作为一代名君,在位四十四年,活了七十八岁,后妃众多,将相如云,子女多达五十九人,但一个未能陪葬。

显然,在明皇一生中,共安乐者居多,而与他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的唯有高力士一人,这也是残酷的历史现实,使明皇在临终时做出只让高力士一人陪葬泰陵的悲痛抉择,这也是对高力士一生至高无上的殊遇。

墓志和盖,呈长方形,上面篆刻着“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扬

州大都督高公墓志”。这个墓志是青石质地,上面的字体有楷书和行书两种,它是唐朝著名书法家张少悌所写,宋人曾赞张少悌的书法深得王羲之行草风格,志文是潘炎所撰,文采非常华丽,他详细记述了高力士的一生,可以补充史料的缺憾,弥足珍贵。

唐凉国长公主碑铭情况介绍:

凉国公主为唐睿宗第六女,字华庄,始封仙源,下嫁薛伯阳,再嫁温曦。开元十二年八月薨,享年38岁,葬于桥陵东南侧,墓前有碑。此碑系唐开元十三年(724)刻,在县城西北7.5公里三合乡后泉村井家村北。碑通高4.46米,宽1.65米,隶书十八行,每行四十五字。额篆文“大唐唐凉国长公主碑”。苏颋撰文,玄宗李隆基隶书,原此碑辞大半可读,为桥陵陪葬墓名碑之一,可惜上半截砸毁,现仅残存下半截,残碑,高2.5米。

唐金仙长公主墓志情况介绍:

1974年金仙公主墓发掘出土,此碑刻于开元二十四年。徐峤之奉敕文,玉真公主楷书。墓盖中篆刻“大唐故金仙长公主志石之铭”十二字。四边线雕“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四神”图案,线雕流畅生动栩栩如生,可惜志盖在出土时已破损。

墓志记载了金仙公主的生平事迹。金仙公主是睿宗李旦之女,玄宗之第八妹,在唐中宗神龙二年度为女道士,时年十八岁,唐玄宗开元二十年死于洛阳之开元观,享年四十四岁,开元二十四年启旧茔自洛阳陪葬于桥陵。

唐代公主书写的碑志十分罕见,此志为玉真公主书写,书法工整,柔媚婉丽,是桥陵碑志中的珍品。

蒲城名匾介绍

“靖共笃祜”匾

靖共笃祜上款:“道光十七年二月初三日”;下款:“赐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臣王鼎七十寿”正文:“靖共笃祜”,意为―――静下心来,君臣共享无边的福气。可见,此匾是王鼎七十寿辰时道光皇帝御赐的贺仪。四边龙云文,密不透风,异常精美;正文正上方,钤有一枚篆刻“道光之宝”的大印章。

“味兰书屋”匾

味兰书屋是林则徐1847年来陕西蒲城为恩师王鼎守心丧时,为王鼎的族弟,他的好友王益谦(仲山)题写的“味兰书屋”匾

额,被国家确定为二十四快历史名匾之一。

“城隍庙”匾

《城隍庙》匾  原悬城隍庙正门。落款:“万历丁未中秋之吉利,邑人王进德书献”。高1.4米,长3.8米,墨底金字,行楷相

间,每字约1米见方。

“福寿”匾

《福寿》上款均为“道光十七年二月初三,赐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臣王鼎七十寿”。高1.32米,宽2.8米,周饰金边,浮雕二龙戏珠祥云,朱砂底黑字,楷书。上方正中刻有篆文玉玺字样

“道光之宝”。

“观察第”匾

《观察第》黑底金字,工笔楷书,书送王增谦。上款“道光丁未春”,下款“林则徐”,并加印。高0.97米,宽1.92米。

“槐荫山房”匾

《槐荫山房》黑底金字,行书横写。上款“仲山父台嘱”,下款“林则徐”,并加印。高0.39米,宽1.21米。

“和丸画荻”匾

《和丸画荻》高0.87米,宽1.75米。长方窄边,黑底红字,行楷书体。款题“例封儒人懿德。”下款“诰授中宪大夫巡福建延邵道受业愚侄张汝骧顿首拜书,门下晚生同顿首。

“胜利台”匾

《胜利台》宽3.2米,高1.21米。木质黑底金字,隶书。上款“民

国三十五年元月“,下款“邑人寇遐”。

四座古塔介绍

崇寿寺塔(北寺宋塔)  

该塔建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是一座密檐式、方形、仿木结构的空心砖塔。塔基有方形座。共有13层,实测高度为44.4米。塔身底下一层较高,每边长10米,塔门向南,北面亦有一假门,内放石刻佛像一尊。塔身第二层北面正中镶有石碑一块,上刻“诸佛舍利宝塔”。而北宋寺塔建塔经费是由当地北乡延兴村商人王信一个人全部承担。

慧彻寺(南寺唐塔)

南寺唐塔又名慧彻寺塔,原建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为陕西省建造较早的一座塔,比西安慈恩寺大雁塔早二十五年,比荐福寺小雁塔早八十年,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南寺唐塔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为方形十一級密檐式空心砖塔,高三十六米,底层每边长七点三米,基层九平方米,以上逐层收分;底层南面开卷門,内立唐代石佛象一尊,头和右手已毁。第二级北面塔身嵌有“诸佛舍利宝塔”六字石碑。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陕西华县发生八级大地震时,塔身裂缝,顶端崩折两层。一九五三年进行大修维持十级,并在里面安装三级楼梯。

海源寺塔

温汤宝塔,即海源寺塔,位于蒲城县永丰镇南温汤村。塔六

角九级,高二十六米。常乐、温汤两塔,各级均有斗拱、门、窗、

栏杆和象征性纹饰,玲珑秀丽,隔洛河遥遥相对,自成一景。两塔具有宋塔的造型特征,与常乐宝塔都相传建于金代,并称金代双塔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乐宝塔

常乐宝塔,即金陵寺塔,位于蒲城县平路庙乡常乐村东南。

塔六角十三级仿木结构空心楼阁式砖塔。塔高二十八点五米。塔身每层各面均为三开间,有平座栏杆,中间为券洞或假门,两边为横格假窗。该塔作工精巧,造型玲珑秀丽,是一座典型的宋代砖塔。

特色小吃

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或者尝过咱们蒲城的椽头馍,在外地一直流传着一句我们蒲城的方言就是:蒲城的蒸馍拿称称。早在清朝时,大学士王鼎就用椽头馍招待过林则徐及朝中大臣,使其名噪京华。光绪年间慈溪太后来西安的时候,曾指明要吃蒲城的椽头馍,后将此馍定为贡品。民国初,在日本留学的本县城学生想吃家乡的椽头馍,家中便给邮寄了几斤,经过二十多天,到了日本打开邮宝之后,椽头馍色泽如初,外表不裂,醇香扑鼻,香甜可口,因而,蒲城椽头馍誉满三秦,驰名全国。现在我们的蒲城特产馍品还延伸除了很多不同品种,有棒棒馍,石子馍等等,香酥可口,大家可以在品尝之后带回家馈赠亲友或者自己食用。

八宝辣子

  辣子是百吃不厌的一道菜,虽然它不一定出席在大型宴会上,但却成为渭北地带广为流传的名食,也有人称其为什锦辣子或酱辣子。蒲城地处中国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干燥而较低气温的大陆性气候使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注重御寒功能,当地人在平日吃饭中常调入辣椒或辣椒佐餐,便是其中一种方法。而秦椒也是在这种环境下,经过人们不断改良的栽培方法培育而出。它的色泽红中带黑,肉厚油大,入水不沉,辣香纯正,质地优良,素有“辣中之王”之美称,这为它成为八宝辣子的重要材料起到了决定作用。今以八种原料(干辣椒和胡萝卜、蒜苗、土豆丁、油炸花生米、玫瑰咸菜、炸豆腐、肉末),佐以秦椒配制而成的八宝肉辣子经不断改良,已不仅是蒲城人的绝活,更是陕西乃至全国人民向往的美味。

高力肉

高力肉是陕西省蒲城县的一道名菜,蒲城县人爱吃高力肉,酒席宴会,常常离不了这道菜。

  高力肉的做法是:用精瘦肉,切块,约胡桃大小,裹蛋清、淀粉,先过油,再蒸制。蒸时加精盐、味精、葱、姜、大料及酱油。高力肉呈酱红色,酥而不烂,味略咸而香,老少咸宜。为什么蒲城人却如此偏爱呢?

原来这高力肉,是因高力士这位唐玄宗李隆基的大总管而得

名的。唐玄宗埋葬于蒲城县城东北十五公里的金粟山,叫做泰陵。

高力士也埋葬于此,作为陪葬。据传高力士酷爱吃这样的肉菜,所以,这菜就叫做高力肉。大概又因为高力士埋在了蒲城县,所以,高力肉就成了蒲城的名菜。

棒棒馍

蒲城特产棒棒馍,在椽头蒸馍的技术工艺上独家研制而成的新产品,其营养丰富,香酥可口,消食健胃,品味齐全,质优价廉,食用方便,是居家旅游首选食品之一。棒棒馍听名字就知道,是棒状的,一般长约大半个手掌,粗细大概和三四个手指合拢差不多,用马精都喜欢偷吃的优质面粉,加入小茴香芝麻为主的少量调料和盐,经过揉面,发酵,醒面,烘烤精制而成,为什么棒棒馍特别好吃呢?酥酥脆脆的小面棒,既有小麦粉淡淡的甜,又有茴香和芝麻特殊的香,还有食盐那飘缈的咸,后味醇正干香,特别耐咀嚼,对牙口是个考验。

椽头馍

椽头馍按照传统的揉面、搓条、手工制作、土法蒸笼,加工生产。同时为了满足现代市场要求,采用了盒装箱装等礼品化包装,使椽头馍既保持了固有的传统风味,又迎合了现代人馈赠亲朋的消费理念,从1998年起,蒲城椽头馍就远销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还漂洋过海进入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成为世界认识中国、认识蒲城的一个载体.因其状如椽头而得名,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制作历史,为蒲城特有的传统食品而声名原扬。相传古代地方官员多以椽头蒸馍用麻纸包裹装箱,作为上贡皇家及执

政大员之礼品,也曾远销湖广各省。在制作方法上别具一格,蒸馍时不使碱,发酵程度要求严格,面团要反复盘揉,所以椽头蒸馍内 酥外光,含水分少,不佐菜疏吃,则甘香满口,且便于携带,又耐久贮,成为宴会待客,馈赠亲友,外出旅游必备美食。

面辣子

面辣子,也有叫蒸辣子模糊的。其法,用小麦面粉为主料,掺以豆腐丝、木耳丝、粉条碎节等等普通蔬菜通通放到一个盆子里头,加盐、味精、蒜片等调料,开水烫至半熟后,倒入油泼辣子,搅拌均匀,再上笼蒸,成品呈稠糨糊状。吃法:多用来泡馒头。是一种最简单的小菜类食品。多少可以与街上叫卖的胡辣汤相比较

羊肉泡馍

先有秦家(羊肉)店,后有蒲城县”,这句俚语足以说明蒲城羊肉泡馍的历史悠久。蒲城羊肉泡馍,在制作工艺上,经过长期不断改进,在调料掺兑与包装上,独具一格,口味上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馍筋耐嚼,油饼酥脆,香气四溢,清爽可口。特别在造型上:汤中藏卧大块羊肉(其他地方均是将肉切薄片),保持了羊肉的自然块状,使食客在品尝羊肉原汁原味的同时,更加享受到古代原始食肉的趣味和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真可谓:“羊肉块大含深味,人还未至香先近”。

荞面饸饹

荞面饸饹被誉为北方面食三绝之一,与兰州拉面、山西刀削

面齐名。饸饹,古称"河漏"。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或作汤饼。饸饹,因多用荞麦面制成,比较固定的叫法是荞面饸饹。饸饹,古称"河漏"。

泡油糕

由唐代佳点‘见见消’(油浴饼)演变而来。糕面隆起,泡泡蓬松,其味芬芳,入口即消。形状玲珑剔透,犹如巧制花

结束语

好了,我们今天的行程呢已经全部结束了,大家今天也很辛苦,现在我们可以好好休息一会儿了。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叫我。

(终点站下车前)好了,我们的终点站到了,感谢大家今天来蒲参观指导,再见!

word该篇蒲城县情况推介词范文,全文共有1765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蒲城县情况推介词.doc》
蒲城县情况推介词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