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品油整治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范文
重拳出击打黑油 铁腕整治惠民生
——在成品油整治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
天长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要求,严格遵照安徽省政府、滁州市政府部署安排,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国计民生的高度,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依法整治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专项行动。
一、政治挂帅,强力推动成品油整治
旗帜鲜明讲政治。天长市坚持站在政治高度,把成品油整治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强化组织保障,理顺整治责任,形成强大合力,确保成品油整治工作组织有序、推动有力。
一是组织保障坚强有力。成立以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市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市政府办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司法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和市公安局分管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市依法整治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比照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相关职能股室参加的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小组。
二是责任分工科学明确。制定《天长市依法整治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天长市政府牵头抓总、统筹全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协调工作,承担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在市政府统一指挥、统筹调度下协同组织开展非法加油站集中攻坚行动。
三是联合联动高效默契。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针对疑难杂症问题,多部门联合诊断,发挥综合力量,共同推动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全程实行多轮多部门联合执法,依法依规运用综合治理手段,全面清除非法加油站(点)和流动加油车(船),真正做到查得准、打得严、清得掉、全覆盖、无遗漏。
二、问题导向,依法开展成品油整治
依法依规履职责。天长市坚持突出问题导向,重拳出击、多管齐下,通过加强网格化包保监管、大力开展油品抽检、加大执法打击力度、严格行刑衔接制度等多种措施,发现一个、打击一个、清除一个,确保成品油整治工作有的放矢、精准有效。
一是摸底排查全面到位。严格落实网格化包保责任制,由市场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应急局对各镇、街道分别包保,5月12日开始,组织力量对全市范围内的加油站点进行了地毯式摸底排查,仔细核查了“两证一照”办理情况,查准摸清了非法加油站(点)和流动加油车(船)分布情况,共排查发现问题线索20条,发现一般隐患问题27条,依法对已摸排出的黑加油站点全部予以关停。
二是油品抽检有序推进。对成品油经营企业油品质量加大抽检力度,坚决打击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不法行为,严把成品油质量关。由市场局执法人员会同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抽检流程,对加油站点进行现场抽样,按规定签字、封存、留存备份。截至目前,第一轮已抽取79组成品油样品,其中2组抽检结果显示不合格,已对抽检结果不合格的成品油经营企业安排二次抽检。
三是铁腕办案形成震慑。由市场局、商务局、应急局牵头组成3个联合执法工作组,针对摸排、抽检和群众举报存在问题的加油站点,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从快查处。截至目前,已查办案件12起。其中,行政案件11起,查封存在安全隐患黑加油站点10个,查扣黑加油车1辆;刑事案件1起,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 3 人,成功打掉1个非法经营成品油团伙,强有力震慑和打击了违法经营成品油行为。
三、常态管理,持续推进成品油整治
倾情倾力惠民生。天长市深刻认识到成品油作为战略性物资的极端重要性,也清醒认识到成品油违法行为因高额利润驱使容易死灰复燃,坚持把成品油整治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重要内容,持续推进、一抓到底。
一是常态管理,夯实力量。坚决不搞一阵风、走过场,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建章立制,常抓长效,把成品油整治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在目前市依法整治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再增加城管、电力等整治力量,夯实监管基础,织密监管网络,全方位、无死角打击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
二是疏堵结合,科学治理。建立疏堵结合长效机制,针对农村偏远地区加油站点较少的情况,深入调研全市当前成品油站点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增加成品油供给点,全面提升油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根本上消除黑加油站点生存空间,为成品油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公平有序的成品油市场。
三是网格监管,联合攻坚。以18个乡镇、街道、新区为网格,市市场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应急局5个市直部门进一步落实包保监管责任,围绕问题清单,加大巡查力度,强化联合执法,经常性开展“回头看”,推动“百日攻坚”八大专项行动走深落实。
四是抓好宣传,壮大声势。坚持正确舆论宣传导向,通过全方位、高频次的舆论宣传,对油品整治专项行动中的经验做法、典型案例、查处信息进行总结宣传,增强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努力营造严打严办黑加油站点浓厚氛围,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各方共治共管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