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礼仪讲座上的讲话范文
让文明礼仪成为我们闪亮的名片
——在文明礼仪讲座上的讲话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中国礼仪文化渊源流传,古时中外往来,外国友人见中国以礼仪为美德,待人谦恭温和,钦羡之余,感叹中国为“礼仪之邦”,“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早在二千多年前出版的《荀子·修身》就告诉我们,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中国人也一直以身居泱泱华夏、礼仪大国而自豪。在当代,文明礼仪修养已经成为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成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礼者,敬人也”。尊重是礼仪的核心,意味着一种真诚的认可,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的价值、能力、行为等表示承认与认可,其中也伴随着赏识、赞扬、佩服、肯定、支持、高度评价等。尊重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个人首先得尊重自己,一个人不尊重自己,是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作为学生来说尊重自己首先要认可和接纳自我,不管我自身相貌、身高、体重怎样,我都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潜力无穷的宝藏;其次尊重自己所在的集体和自己的身份,以身为科利华中学的学生而自豪,认同和遵守科利华中学的校规校训,用实际行动维护学校的荣誉。今天,同学们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站姿挺拔就是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具体表现。
“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是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教养。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告诫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灵魂。《世界人权宣言》的第一条是,“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这是尊重必须的价值基础。”所以平等是尊重的基础。
《孔子家语》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交往中,,我们要顺着他人的特点,照顾别人的感受,不强人所难,不让人家做不想做的事。别人知道你体贴他,自然会反过来也会为你着想。可见,真正做到尊重他人,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尊重他人,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别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对别人与自己不同的地方,不排斥,不藐视。尊重他人,就要对于他人的缺陷缺点,能够做到不取笑不歧视。
一代文豪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好朋友,有一天,苏东坡去找佛印禅师聊天。苏东坡说:“你看我现在的坐姿如何?”佛印赞叹道:“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很高兴。佛印接着也问道:“那你看我怎么样?”苏东坡为了压倒佛印,就答道:“像一坨牛屎。”佛印听了也笑笑。苏东坡回去后很高兴,到处宣扬他这回胜了佛印。苏小妹听了以后,却说:“哥,你不要再四处宣扬了,其实是你输了。”苏东坡不解。苏小妹继续说道:“佛印心里有佛,所以他看谁都是佛。你心里有屎,所以看谁都是屎”.心中有佛,所见是佛.心中有佛,大概就是有一颗仁义之心、慈爱之心、善良之心、诚恳之心、感恩之心、怜悯之心、大度之心,包容之心,用这样的心,去看世界,看生活,看人生,大概才会看到世界的美好,天空的蔚蓝,花鸟的可人,人人间的真情.所以,尊重是以爱心和善良为核心的。
在校园生活中,与人交谈时,我们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与人交往时,我们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这些都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尊重别人的谈吐,会提高我们的素养;尊重别人的大度,会开阔我们的心胸,欣赏别人的善举,会净化我们的心灵。相互的尊重,则会创造社会的和谐。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尊重社会本质上也是对自身和他人的尊重。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不是孤立的,都生活在群体中。而社会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尊重社会”强调的是对“规则”的尊重和遵守。这是一个法治国家的基础,也是个人文明礼仪修养的底线。
著名经济学家龙永图向人谈起亲历的一件事。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在瑞士公园散步。他上厕所时,听到隔壁“砰砰”地响,很是纳闷。出来后,一位女士着急地对他说,她儿子进厕所十几分钟都没出来,请他帮忙看一下。龙永图折回到洗手间,打开那“砰砰”作响的隔间的门,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弄抽水马桶,却怎么也冲不出水来,急得满头是汗。小男孩觉得上厕所后不冲马桶就违反了规定,所以他坚持冲。这个男孩如此自觉地遵守规则,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尊重规则,遵守规则,既是一个人有教养、有风度、讲道德、讲文明的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优秀品格。在观赏节目时,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在游览景点时,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在参加各种典礼时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这些都是我们尊重社会,自觉按规办事的具体要求,也是文明礼仪的基本规范。
尊重是一种力量,尊重是一种语言,尊重是一种信任,尊重是一种理解,让尊重进入心灵,我们每个人就会有一片灿烂的阳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我的世界我做主,就应该我行我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这样吗?我们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代表自己吗?!
2013年,南京一位初一的学生成了名人,有数十万人在网上为他发表评论,有网友专门“人肉”搜索他,他家里的电话成了热线,他的家门口有人蹲守,就是他就读的小学也未能幸免,被网友黑了校园网。他做了什么事情能让他一夜成名?事情源于一篇新浪微博,一位网民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某某到此一游”,网民表示这是他“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微博发出后,引起轩然大波,网上的相关评论则达数十万条,而主题词就是中国游客的“素质”,强烈谴责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丁同学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埃及3000年文明史的浮雕上,自尊的网民决计要把到此一游四个字,刻到丁同学和他父母的心上。人们把丁同学对埃及文明的这次施暴,当成了外扬的家丑,恼羞一怒,以谩骂、人肉等方式,要让丁某某和他的家长一起,为此付出代价。
报道称,丁同学父母主动联络媒体:我们向埃及方面道歉,也向全国关注此事的人们道歉!孩子父母表示,孩子“痛哭了一晚”,此事是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发生的,孩子也意识到了错误,恳请大家原谅。
是的,丁同学确实是错了,他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人类历史的浮雕上,不曾想却把自己的名字和耻辱捆绑了起来。他确实应该悔过和自省,把这次错误作为自己的教训,改过自新。作为同辈人,我们也应引以为鉴,要明白:文明礼仪的养成不仅在于平时积极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在于犯错后的反省和担当,文明礼仪的养成不仅在于有监管之处的规范,更在于独处时的自省自律;文明礼仪的养成不仅在于大是大非的担当,也在于点点滴滴细节的坚守。
但犯错的只是丁同学吗?答案其实是显然易见的,其父母当时没有起到监管之责,事后又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属于违反了规则又不承担责任的逃匿行为,其实质恰恰是不尊重自己、不尊重他人的违反文明礼仪之举;网民人肉当事者,黑了学校的网站,部分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这本身就是用不文明礼仪的行为来谴责不文明;我们的教育重视分数,重视孩子的特长,但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化重视度不够,这都是应该及时反省补救的行为。
“一两的行动胜于一吨的语言”。文明礼仪不是挂在嘴上空泛的伦理道德,更是在具体情境下实实在在的行动。纵观社会,丁某某事件并不是个例,衣冠不整、着装怪异、时髦出位、污言秽语、呼叫喧哗、“噪音”回响,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目中无人的现象随处有迹可循。2014年,江苏省制定了全国首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强调“践礼修德,从小抓起”,借此机会,我倡议:
让我们行动起来,做文明风尚的“引导员”。从日常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自身做起,当文明人、做文明事,守礼仪、重礼节,培养文明、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行动起来,做社会和谐的“促进员”。积极养成文明礼仪、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行为习惯。
让我们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的“守护员”。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自觉参与垃圾回收、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爱护山河、美化家园等服务活动。
正如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每个人的言行,就是我们所在国家、城市、学校和家庭的名片,“当你不在中国,你便变成了全部的中国”,所以让我们内涵文明,外塑形象,彬彬有礼,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打造出新一代南京市民淳朴诚实、博爱博雅的闪亮名片。
最后向科利华中学爱岗敬业的教师表示敬意,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也向科利华的学子们表示感谢,你们的善良、守礼是我们家长最大的骄傲!也要向科利华的后勤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你们的认真、爱心是我们家长坚强的后盾!
讲座难免有偏颇之处,占用了大家的时间,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