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精选多篇)范文
第一篇: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
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规模大、规格高,时间虽短,但效果很好。会上,闽旭书记和德新市长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本着求实创新的原则,就全市人才工作作了重要讲话;贵池区、市人民医院和黄山岭冶化公司分别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是我市专门就人才工作召开的一次面向未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下面,我就会议的落实强调三点意见。一、抓落实,要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着抓工作落实的力度。会后,各参会人员要及时将此次会议精神向党委(党组)进行传达。要结合学习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学习市委、市政府两位主要领导的讲话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要联系本地、本部门人才工作实际,认真研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及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准确把握中央对做好人才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真正把广大干群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文件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在传达学习的过程中,各地、各部门要牢牢把握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的这一根本要求,准确理解科学人才观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观念;要牢牢把握人才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一根本目的,坚持“第一要务”与“第一资源”的有机统一,做到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围绕发展来确立,人才工作的措施根据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成效用发展来检验;要牢牢把握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这一根本任务,始终掌握人才工作的主动权,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强市战略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抓落实,要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上下功夫人才工作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政策层面的,又有工作层面的;既有单项具体的,又有综合全局的;既有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又有需从长计议、稳步推进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整体推进,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第一,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用好“三个重要环节”。对池州来说,关键是使用好现有人才,盘活存量。各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何书记、谢市长要求的那样,有任人唯贤的识才之举,有海纳百川的容才之量,有人尽其才的用才之艺,有求贤若渴的爱才之心。总之,就是要有用人之心、容人之量、用才之胆,要善于发现、使用人才,对人才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用在合适岗位,切实为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尽最大努力防止本市人才外流。各地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要紧紧围绕提高公务员的高效从政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现代管理能力、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农技人才的示范推广能力,完善、落实各类人才的培训计划,加快人才的知识更新,改善人才的知识结构。要用活各项优惠政策,狠抓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的落实,广泛招徕所需的人才,促进池州发展。第二,要创新人才工作的“四项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敢于开拓创新,消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流动和使用的体制性障碍。要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的选拔任用机制;要根据德、能、勤、绩、廉等要素,以“认可、实绩、能力”为主要参照系,细化、量化人才评价的主要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各类人才评价机制;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打破地域和所有制的旧框框限制,促进人才“柔性流动”,健全完善人才的流动机制;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和服务保障措施,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第三,要重点推进“五支队伍”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省“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的建设,必须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把提升人才队伍的素质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首要任务,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一起抓,努力形成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各类人才茁壮成长的生动局面。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抓好重点工程和重点行业的人才队伍培养,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不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等人才载体建设,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职业技能振兴计划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于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一主三化”的战略布局(即以民营经济为主,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大力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三、抓落实,要在强化领导、形成合力上下功夫抓好落实,关键在领导,关键看落实的行动和实际效果。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担负起领导职责,把“党管人才”的原则真正体现到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到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事关全局和长远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第一,要健全组织机构。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新形势下加强人才工作的需要,尽快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市委已成立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希望各地也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构,设立专门的人才工作办事机构,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协调指导。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行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职责,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发挥自身优势,齐心协力做好工作。各用人单位要发挥主体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第二,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讲,重视不重视人才工作,能否善于发现人才、凝聚人才、使用人才,是衡量领导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一个地方和单位来说,有没有一个爱才、惜才、用才的浓厚氛围,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有无竞争力的重要尺度。我们常说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人才环境”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用人与容人的关系。对人才一定要有宽容的态度,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不可求全责备;既要能容人所短、发挥所长,又要能宽容失利、鼓励成功;既要做到见贤思齐,有举才之德,又要宽容“锋芒”、鼓励自信,有护才之胆。要让各类人才感受到党委、政府对他们的重视,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切实从感情上、政策机制上和生活服务上,为各类人才创造出“拴心留人”的良好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工作顺心、生活舒心,真心实意地为池州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二是“四个尊重”与“四个不唯”的关系。要准确理解科学人才观的深刻内涵,“四个不唯”绝不是与“讲学历、讲职称、讲资历”相对立,不唯不是不讲、更不是不要,一定程度上学历、职称、资历正反映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履历和能力。因此,我们要辩证地对待,把德才兼备与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统一起来,大胆启用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善于合作奉献、自我要求严格的各类优秀干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三是经济强市与人才强市的关系。人才强市,经济是基础;经济强市,人才是保证。只有加快发展,经济强市和人才强市才能实现。因此,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都要落实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上来。正确处理好上述“三个关系”,我们决策就会科学,办事就会公道,就会加速“优良环境”的形成。同时,我们也要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要宣传党和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总结推广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大力宣传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不断把人才工作推向前进。第三,要加强监督考核。各地、各部门要按照闽旭书记和德新市长提出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抓紧细化分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具体分管的领导。要把人才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情况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市委、市政府的《实施意见》下发后,相关单位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责,加强指导,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切实把人才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在实处。
第二篇: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3
下面,我就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强调四点意见。一要深入抓好中央一号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要把此次会议精神与中央一号文件、省委八号文件精神结合起来,一并学习宣传。希望参会的同志将市委、市政府两位主要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向班子成员进行传达,认真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的文件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来,采取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措施,贯彻好、落实好中央、省委的文件,以及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实施意见。二要切实抓好当前的春耕生产和粮食生产工作。各地要结合贯彻落实全省早稻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本地实际,严格执行粮食生产县(区)长负责制,把粮食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切实按照省政府提出的“保种植面积、保粮食产量、保市场供给、保粮库储备、保农民得实惠”的要求,落实市政府下达的粮食种植任务,把国家鼓励农民种粮的政策交给农户,把粮食补贴兑现到户,把农业技术服务送到田头,千方百计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我市粮食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达到增产高产、自给有余的目标。三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各地要在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的同时,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更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激活农村的市场主体,增强他们自主创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四要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带着对农民群众深厚的感情,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把政策宣传给群众,把措施落在实处,做到政令统一,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支农资金保障到位、领导精力保障到位,为促进我市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提供体制性和机制性保障。
第三篇: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二○○二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和主要特点
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一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2亿元,增长12.7%,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改善。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虽然受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和遭受严重干旱的双重影响,粮食总产仍然达到318万吨。进一步调整了农业结构,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和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1.5和1.7个百分点;继续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9家,带动全市60%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认真进行了农村费税改革,农民人均减负率25.2%。加大了科技兴农力度,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5%,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
工业改革和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全市有38户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重组,退出国有资产19亿元,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得到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68.2亿元、增加值135.5亿元,分别增长22.3%和16.7%;利税合计42.85亿元,利润总额23.34亿元,分别增长23.2%和38.6%;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1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7家,同比分别增加4家和13家。
外经外贸、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引进市外资金65亿元,其中外资10181万美元,比上年翻了一番。我市被省政府授予外经贸工作先进市,进出口总额增长26%,出口增长44.7%。全市新增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家,总计达到61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完成技术创新项目458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4.8%。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7万户,私营企业超过一万家,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突破100亿元,增长68%;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6.77亿元,增长15.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5.8%。
投资与消费的拉动作用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6.8亿元,增长18.1%,其中技改投资60.9亿元,增长34.4%。交通、电力、通讯等一批“十五”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市政府确定的46个重点项目和14个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经营城市开始破题,全年实现政府土地收益7.26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亿元,增长11.3%,临沂批发城实现交易额208.8亿元,增长10.1%。旅游业成为消费新热点,全年实现旅游收入31.2亿元,增长27.2%。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6.2亿元,增长27.4%;财政支出44.8亿元,增长12.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0.6亿元,比年初增加9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80.1亿元,比年初增加67.9亿元。
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260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36元,分别增长4.7%和13.95%。“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的政策得到落实,社会保险征缴、扩面、清欠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保人数达到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大力推进政府“提速”,各级政府机关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三项基本国策得到较好落实。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几大班子协同配合,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拼搏奋进、艰苦创业、埋头苦干的结果。这为做好今年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还应当看到,在经济总量、人均占有、经济结构、外经外贸、农民增收、财政收入、劳动就业等方面,我们与全省先进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对这些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根据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全市经济工作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奋战三年过千亿、打好基础翻三番”为目标,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四大战略”和“三个坚持”、“三个关键”、“三个亮点”、“六个变化”的经济工作方针,突出抓好“结构调整、招商引资(更多内容请访问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现代物流、改革开放、增加投入、扩大就业”六个重点,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4.6%和15%;工作目标力争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分别增长17%、15%;自营出口增长29%;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增长50%,工作目标1.8亿美元,增长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立足我市实际,切实作好“抓调整、抓载体、抓优势、抓关键、抓环境”这五篇文章。
抓调整。就是要牢牢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这是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重点是调整所有制结构,激活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发展高增值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培植骨干企业,优化中小企业。结构调整是牵头冠总的工程,各级各部门都要把自己的工作放在这个“大盘子”中来策划和运营,整体推进,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抓载体。就是要着力打造承载经济膨胀的平台,这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措施。载体建设大到抓城镇,小到抓项目,可作的文章很多。相对于产业而言,商贸物流业应主要依托市场这个载体,建设现代流通中心;工业经济要突出抓好园区建设,开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农业农村经济要进一步抓好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工作千头万绪,抓载体建设就是最佳的切入点。今年市里将加大对载体建设尤其是园区建设的考核调度,推动这项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抓优势。就是要集中力量打好自己的优势仗,形成特色经济、特色城市。临沂的优势很多,比如交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等,但能在全国、全省争得一席之地的无疑是商贸流通、民营经济和水城环境。过去我们通过培育这三大优势,为临沂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辐射带动效应。今后,我们要抢得发展的先机,还要进一步发挥这三大优势,以争坐全省头把交椅、争当全国一流名城的胆识和勇气,把临沂建设成更加知名的商城、水城和民营经济城。
抓关键。就是要针对关系临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下大气力搞上去,当务之急是要加速提升经济社会外向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一个地方综合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弱,关键取决于其外向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没有经济的外向化就不可能步入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没有高水平的工业化,也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化。从我市的现实情况看,尽快提升“三化”水平,既是扬长补短的战术需要,又是现阶段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我们必须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把工作的着力点向推进外向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倾斜,争取经过三、五年努力,我市工业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外向度和城市化水平缩小与全省的差距。
抓环境。就是要把改善发展的软硬环境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真正按照十六大提出的“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找准政府的定位,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到管理社会和公共服务上来。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基础设施完备、服务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生态优美、文明进步的生活环境。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统筹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实现市委提出到2014年翻三番,关键是第一番;三年过千亿,关键是第一年。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实现今年的任务目标,本着能快则快、好中见快的原则,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为重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继续把外经外贸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第一亮点来抓,以实施“招商引资年”、“国际市场开拓年”为总抓手,举全市之力抓开放,努力实现对外经贸工作的新突破。
一是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外经贸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外资金要确保达到80亿元,力争超过100亿元。
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份额争取提高1个百分点。要把招商的主攻方向放在韩、日、港台地区,放在吸引中小城市、中小企业投资和中小项目上。在此基础上,争取有国际500强企业和国内100强企业来我市落户。要牢固树立“临沂以外都是外”的观念,坚持外资内资一齐引,尤其要强化对“江南地区”的引资工作。要下更大的气力抓好开发区的布局和建设,使其成为吸纳力更强的招商引资载体。
要坚持全民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强化专业招商,发展代理招商,注重实招实引,提高招商效果,加快形成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招商方式。
二是要努力扩大外贸出口。以全市外贸出口额超6亿美元为基本要求,着力抓好重点县区、重点企业的出口创汇,争取2个县出口过1亿美元,3个县过5000万美元;5户企业出口超过2014万美元,15户企业超过1000万美元。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民营企业出口,使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到25%左右。搞好木业、纺织、机电、农产品、工艺品、中药材等优势产品整合,突出抓好纺织、蔬菜、花生、工艺品四大骨干出口商品,下决心把机电产品出口搞上去。
三是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抓好东方路桥公司、天元集团劳务合作工程的洽谈、签约和实施,搞好市国际公司与日韩的劳务合作,加快劳务输出基地县建设。抓好临棉、新光等境外投资项目的实施,以临沂批发市场为依托,积极引导经营业户境外兴办小商品批发市场。
四是着力优化开放环境。强化税贸、关贸、银贸、检贸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大通关”建设,落实鼓励出口的“免、抵、退”税政策,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从亲商、富商、安商抓起,诚实守信,兑现承诺,及时受理外商投诉,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的膨胀、升级。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必须牢固树立“工业立市”、“工业强市”观念,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
采取出售、转让、股份制、引进外资等形式,一企一策,推动国有资本有序退出、推动已改制企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对困难企业,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退二进三、易地再生,主辅分离、盘活有效资产以及对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破产等形式,加快扭亏解困步伐。对改革相对滞后的流通、外贸企业,要加大推动力度,力争1-2年内基本完成改革任务。要继续强化企业上市工作,争取年内再有二、三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同时做好现有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工作。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授权经营公司)-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构架,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益和水平。
其次,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植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业。食品行业,要依托金锣集团等骨干企业,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加工技术,搞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医药工业,要以鲁南制药等企业为龙头,积极利用生物工程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开发新产品,在临沂形成医药工业的盆地效应;机械行业要由临工打头,重点发展以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拖拉机等产品为主的机械产品;化工行业,要开拓领域,向生物肥料、精细化工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发展;建材行业,要通过改造工艺流程、调整品种结构,培育规模经营,提高竞争能力;纺织行业要加快引进先进适用设备、技术和人才,强化后整理,开发最终产品,提高附加值。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企业规模结构,做强做大优势企业。今年争取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新增150家以上,利税过1000万元企业达到90家以上,其中利税过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坚持择优扶强与择优育小相结合,培植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小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争取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
第三,要加大生产性投入力度。省政府确定今后几年全省投资率要保持在30%以上,我市要实施赶超战略,投资率必须高于全省水平,而扩大投资的重点就是工业项目。必须牢固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首先抓项目”的思想,切实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储备工作,做到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特别是对我市长远发展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项目,要明确责任,一刻也不放松的靠上做工作。要加快对已确定的25个投资过亿元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度,力争年内完工投产或基本完成。全年技改投入确保完成75亿元,力争达到80亿元。
第四,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按照突出特色、相对集中的原则,每个县区和重点乡镇集中力量建设1-2处工业园区,市里将组织认定一批市级工业园区,赋予一定的扶持政策。要积极探索园区建设的新路子,提倡用市场手段进行运作,鼓励本地和外地企业参与或自主办园区。对正在实施或筹办园区的金锣集团、鲁南制药、华盛江泉、临工集团等,要给予大力支持。
(三)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
一是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要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结构调整的核心,搞好农业的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要以构建粮、经、饲三元经济结构为基本出发点,大力发展畜牧和林果两大产业。畜牧业要扩大以奶牛、肉牛为重点的食草畜禽养殖,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拉动力。林果业要作为我市的特色产业来抓,加大退耕还林、退耕还果、退耕还牧的力度,争取五年左右的时间,将25度坡以上的耕地大部分退完。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着力培植企业、市场、基地三大龙头,重点抓好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每个县区都要结合本地特色产业,集中培植1-2家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要促进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强果品、瓜菜、油料、畜牧、药材、烟草等10大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和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抓紧建立农产品认证、认定和市场准入制度,搞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建设,今年经国家和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增20万亩。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科研体系和种子工程建设,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四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和管理措施,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有利条件。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对待,今年每个县区至少要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万人以上,市直有关部门输出3万人以上,全市力争转移15万人。
五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在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推进林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农机等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税费改革的巩固与完善工作,确保农民负担降低不反弹。
(四)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步伐。
以创建商贸名城为总体要求,以形成鲁南苏北现代流通中心和京沪高速公路中间地带的物流配送中心为具体目标,营造我市在现代流通业中的领先优势。
要切实抓好临沂批发城的改造和提升。按照省政府确定的现代批发中心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搞活经营机制,逐步将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引入批发市场,努力提升其水平和档次。要集中精力把工贸开发区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力争5年内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交易方式先进的商流、物流中心和生产制造基地。
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配送。着力培植一批骨干连锁企业,支持其运用商品、商号、经营模式、管理技术等发展特许经营,拓展连锁经营领域,加快向城郊、乡镇、农村扩张步伐,争取今年连锁经营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鼓励和引导化肥、建材、陶瓷、食品等行业的大型企业发展内部物流配送,支持大型连锁企业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加强物流资源整合,依托大型工业和流通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搞好全市物流发展规划,围绕建设临沂城区高水平物流园区,大力吸引社会投资,整合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搞好“澳龙国际物流城”、“香江集团中国商贸城”两大园区的规划建设。
要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加快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中介咨询、物业管理、金融保险、文化传媒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历史文化、山水风光、现代休闲为题材,以景点开发为重点,以旅行社为媒介,以宣传促销为手段,尽快把旅游业做强做大。要依托资源优势,提升旅游业整体水平,争取进入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五)加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力度,打造功能和形象兼备的现代化城市。以建设鲁南苏北区域中心特大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推进城市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第一,要紧紧抓住城市规划这个龙头。坚持规划的先行性和完善性。尽快修订、调整《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保证规划的高起点、高水平,舍得出高资、请高手,放开规划设计市场,引进竞争机制,努力做到规划、建设50年以上不落后。要理顺规划管理体制,设立由公务员、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城市规划委员会,负责规划的审查。要依法强化规划的管理,规划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变更。
第二,积极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工作。力争用2-4年的时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用6-8年的时间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更加有效地实施城市的绿化、光亮工程和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建设出一个天蓝、地绿、水清、路畅、灯明、城美、人旺、商兴的新临沂、大临沂。
第三,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工程。城区内的工程主要围绕水城建设、老区改造、新区扩展三个方面来布局,近期突出抓好滨河大道建设、王羲之故居扩建及其他水、气、热、路等城市新建和续建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强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日东高速公路竹园至曲阜临沂段,争取开工建设临沂至枣庄、青州高速公路,搞好国省道续建及新开工项目建设和县乡公路建设。积极配合,加快胶新铁路临沂段建设。搞好电厂二期工程扩建、农网二期改造等基础建设工程。继续推进信息化工程,建设数字化城市。要抓住中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搞好基础设施项目的筛选、论证和提报,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
第四,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所有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投标拍卖,争取今年政府土地收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城市现有基础设施,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产权出让、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进入,实现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变现。
(六)以政策和服务为拉力,实现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各级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致富群众的生力军,使民营经济这个“亮点”更亮起来。
一是着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认真落实国民待遇政策,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审批程序,特别要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它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在公有制企业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过程中,支持民营资本收购国有企业资产或产权。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对于进城经营和外地来我市投资兴办民营企业的给予办理城市户口,创造民营经济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的环境。探索建立高标准的市级民营工业园区。
二是大力培植民营骨干企业。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加快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科技素质和管理水平,尽快培植一批“顶天立地”的名人、名企、名牌。
大力支持具有地方特色和风格、产品比较优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加快发展,通过专业化生产,为大企业进行产品配套等方式,做出有竞争力的名、特、优、新产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民营企业群体。
三是切实搞好对民营经济的服务。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要逐步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比例;积极探索成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搞好面向民营企业的技术培训、管理培训,提高民营企业的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能力。
(七)高度重视财政金融工作,确保经济稳健高效运行。财政金融是经济工作的保障和核心,必须牢牢抓在手上,精心地研究好、运作好。
一是要加强财源建设。要适应国家所得税收入改革的新形势,研究培植地方财政收入的税收主体和骨干税源,加大对税源经济的扶持力度,巩固提高增值税及所得税源,发展扩大营业税源,培育壮大特产税源,重视中小税种税源,努力把财政增收的“蛋糕”做大。要在研究放活机制上下功夫,激励方方面面抓财源建设的积极性;要在国有资本运营上下功夫,增强财源建设的活力;要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上下功夫,夯实财源建设的基础。
二是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和征收,强化对个体私营企业、外资企业、集贸市场、高收入者、重点行业等环节的税收征管,堵塞各种跑冒滴漏。特别对各类批发市场,要在不加重业户总体负担的前提下规范征收,降费增税。要彻底清理税收优惠政策,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要求,依法加强行政性收费和基金的征收。征足征齐农业税收。
三是建立规范的财政支出机制。严格按照“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的顺序安排支出,优先保障工资发放,足额安排好社会保障资金和救灾资金。加强预算执行,规范财政支出范围,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新的支出管理方式,探索成立市财政结算中心。
四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优化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集中资金投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重点项目、民营经济和新的消费热点。要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主渠道作用,用好储蓄资金,增加信贷投放,缩小存贷差额,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继续组织开展好“百万农户贷款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强化金融监管,抓好金融安全区建设,提高金融资产质量,确保金融安全稳健运行。
(八)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要立足于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形成全市上下搞建设、谋发展的合力。
科技工作,要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联合,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推向市场。同时,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优化教育结构,继续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巩固“普九”成果,重点解决高中阶段教育“瓶颈”问题;深化教育改革,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完成临沂大学第一期工程建设任务。搞好以沂水中心医院影像病房楼为重点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毫不放松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抓好土地管理,保护有限资源。立足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植树造林,建设绿色沂蒙。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避免和防止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保持社会稳定。
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要把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立足于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社区服务,更多地安置劳动力。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劳动者自主择业、灵活就业。要认真贯彻落实扶持就业和再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搞好职业培训、上岗培训等就业服务,争取今年全市实现就业、再就业5万人,努力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要继续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政策,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和支出管理。做好低保排查工作,做到应保尽保。
要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受灾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难群众安全度过春荒。要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给予优抚对象应有的关心和照顾。
完成今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目标,各级政府及政府机关和全体公务员担负着重大责任,我们一定要在市委的领导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努力建设实干型公务员队伍,以“政府提速”为总抓手,营造鼓励人们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让能干事的人、有本事的人放心大胆地干事业。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高举旗帜,与时俱进;发扬民主,团结统一;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要求,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我市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第四篇: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主要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我市人才工作形势,全面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人才工作,为“重振大同雄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下面根据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实际,我讲三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确立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新时期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加强人才工作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的变化,提出了人才强国战备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去年12月全国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年5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了人才工作的问题,为做好新时期我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目标和任务。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中央预算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人才强省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我市的人才工作,就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进一步深刻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努力开创我市人才工作的新局面。其次,加强人才工作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人才竞争的必然选择。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我市作为一个欠发达城市,人才资源还相当匮乏。目前我市在高素质人才的总量、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引进人才的竞争力等方面与“跨入全省经济强市前列”的要求,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十分紧缺。对此,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国内人才竞争的严峻态势,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在人才工作上与先进城市的差距,更好发把握人才工作的发展方向,只有爱才才会识才、重才才会聚才、用才才算有才,努力形成在各个领域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才群体,以人才优势赢得发展优势。第三、加强人才工作是实现重振大同雄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一切为了发展,重振大同雄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市工作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建立坚强的人才保证。当前,我们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抢抓机遇、应对挑战,需要凝聚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可以这样讲,要创造一流的城市,首先要创造和吸引一流的人才;要建设“一都、二埠、三地”,首先要建设人才高地;要成为经济强市,首先要成为人才强市。因此,我们只有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大同实现经济中跨越式发展的长远大计,围绕发展抓人才,以人才的大开发,促进经济的大发展,才能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为大同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这次会议明确了我市今后工作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特别是提出了要建设好五支人才队伍。围绕这个总体思路和目标,建设培育好这五支人才队伍,需要我们做的工作很多,特别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人才工作的先导,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人才观。一是树立新的大人才观。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来:“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这是一种新的大人才观。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不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不拘一格选用人才。二是树立新的人才战略观。必须从战略上看待人才资源开发问题,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形成人才资源的资本意识,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人才资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和创业的社会氛围。三是树立新的人才价值观。即要坚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又要高高度重视人才在促进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用当其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和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以造福社会和人民。四是树立新的人才使用观。我们要有全新的、动态的人才意识,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引进和使用好各类人才。这当中特别要树立“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用人观,积极采取固定用人与流动用人相结合、专职用人才与兼职用人相结合、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相结合等方式,广泛招揽人才,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二)以完善政策为保障,建立引才聚才用才的政策优势。人才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政策的竞争、制度的竞争。因此,市委、市政府根据人才工作新要求和我市实际,在这次会议上下发了进一步加快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规划和文件,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些政策,并继续加大政策的研究力度和创新力度,用有效的政策指导人才工作,以一流的政策吸引一流的人才。一是要不断研究和完善具有超前性的人才政策。就是要进一步学习借鉴国内外人才方面一些好的政策,及时搜集信息,加强前瞻性研究,在人才政策竞争上占得先机,广纳贤才。二是要研究拟定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就是要针对我市的人才状况,加快建立对国内外人才具有吸引力、适度超前、更加开放灵活的人才政策体系。三是要研究制定有保障性的人才政策。就是要建立有利于人才资源开发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要的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增强人才工作的活力,关键在于机制创新。特别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竞争激励的选拔作用机制。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制度改革,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实行市场化和职业化的企业管理人才使用制度,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要紧密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要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健全以工作实际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开放有序的人才开发、流动机制。要引导人才合理流动,促进人才合理配置,研究制定各类人才队伍人才互通的政策措施。要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服务配套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四)以优化环境为着力点,大力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是努力构建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流载体。要把人才载体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关键举措,下力气把各类载体做大做强做活。二是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三是努力改善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四是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实行限时服务、承诺服务,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来同创业的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五是建设吸引人才的良好人居环境。(五)以教育培训为基础,全力技术先进人才辈出的科教平台。一是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各部门要全力支持大同大学的建设发展,以大同大学建设为纽带,加大我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整合。二是加强产学研联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全力促进潜在的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大力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环节,注重培养和引进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复合型科技人才,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发展技术市场的技术服务中介组织,努力把我市科技生产力的潜力更好地释放出来。三是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培训水平。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战略地位,切实抓紧抓好。(一)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不断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化程度。(二)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责任制。为加强领导,市委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组,负责全市人才工作的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和综合协调。各县区也要及时调整和充实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保证人才工作有效开展。(三)加大对人才工作投入力度。人才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努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为培养、引进、使用人才提供坚实的资金保证。同志们,在奋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才作用日益显现,人才荼责任重大,人才事业大有可为。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不断开创我市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实现“重振大同雄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就落实《济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xx-2014年)》、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全市各级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宏大人才队伍,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建设人才强市是决定济宁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
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就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并制定颁布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深刻认识人才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至关重要。xx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姜异康书记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建设人才强省的战略目标和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这充分表明中央和省委都把人才工作摆到了全局工作的战略新高度。各级各部门在对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把握上,要做到“四个充分认识”:一是充分认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自觉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二是充分认识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方针,遵循人才工作规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进人才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全市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三是充分认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切实把人才优先发展的要求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四是充分认识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落实好党管人才责任,落实好人才培养使用重大政策,落实好人才服务职能,确保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清醒认识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更是摆上突出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的比重不断提升;人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占15%,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27人年,高技能人才占到技能劳动者的24%;人才发展环境日益改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一些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人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在煤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加快经济战略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更要清醒看到我市人才工作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差距。主要是人才总量不够足、层次不够高,人才密度仅为724人,比全省平均水平少300人,国家级、省级专家人才入选率较低,高技能实用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分布不够均匀,大量高层次人才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企业一线人才匮乏,农业和农村人才偏少,复合型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物短缺,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不足;环境不够宽松、机制不够完善,存在着优秀人才引进不够和引进后留不住的问题,人才不足与人才浪费并存,人才潜性闲置和显性短缺并存;人才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不够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还没有转变到位,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还不完善,企业的用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等。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要紧紧围绕发展需要,以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要打造“六支队伍”、把好“三个环节”。打造六支队伍,一要适应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要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战略转型相适应,以提高专业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三要适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为核心,以技师、高级技师培养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把济宁建设成为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四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技术推广人才为重点,培育一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五要适应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六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乡科级以上党政领导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把好三个环节,就是围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出实招、求实效。要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观,注重人才引进与项目引进相结合、与重大课题攻关相结合、与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到引进一个人才,推动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带活一个行业。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原则强化人才培养,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重点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和后备队伍。要不拘一格用人才,用其所长,容其所短,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克服嫉贤妒能的狭隘心理,对贡献突出的人才要敢于给“位子”、奖“票子”、发“牌子”,树立“以实绩论英雄,靠贡献拿报酬,凭本事坐位置”的鲜明导向,促进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大力加强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人才能不能引得进、落得下、作用发挥得好,关键在于有没有好的平台载体。近些年,我市在人才平台载体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依托高校和企业建立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整体提升了我市吸引和承载人才发展的能力。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适度超前、配套建设”的原则,适应重点产业发展要求,做大做强一批立足区域、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的高位平台。一是加快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企业,采取政府加企业的模式,鼓励多方投入,围绕产业发展振兴规划,重点建设一批支撑自主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的产业孵化器、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为吸引集聚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所急需的高端人才智力提供载体。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为招才引智搭建平台。二是加快各类科技园区和科研教学机构建设。济宁高新区要以晋升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加快由产业密集区向技术、人才、知识密集区转型。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都要有高新技术孵化器和高层次人才创业示范园区,着力强化创新功能、孵化功能和人才聚集功能。要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争取国家、省级科研院所和高校在济宁设立分支机构。要积极促进产业资源和教育资源融合,专业设置与主导产业匹配,努力形成“产业+人才”的发展模式。三是加快推进重点人才工程建设。全市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12项重点人才工程,这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要以这些重点工程为抓手,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快培养一批在全市重点领域、行业、产业、学科的领军人才,带动全市人才队伍向高水平发展。各级各部门要科学制定规划,层层落实任务,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程都有相应责任单位、有充足资金保障、有高效载体支撑、有严格督导考核,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第一环境,政策环境好了,就能够产生放大效应,带动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一是始终保持政策的领先优势。一方面要坚持“人无我有”,敢于创新人才政策,制定出台一些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要坚持“人有我优”,对现行的人才政策适时梳理、及时跟进,不断推进人才政策的提档升级,构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二是注重政策的统筹衔接。要统筹优化投入政策,加大财政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人才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完善人才资金配套和绩效考核制度,保障人才发展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实施。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人才预算、加大人才投入,营造“企业敢投入、投入有成效、成效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要统筹优化产业政策,紧密结合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突出人才驱动作用,努力实现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效对接。要统筹优化部门政策,从全市大局出发,加强人才政策与科技、教育等政策的对接,实现人才、科技、教育“三驾马车”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三是切实兑现政策承诺。要畅通政策执行“绿色通道”,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着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确保政策落实,凡是政策明确的优惠待遇,凡是规定可以享受的工作生活照顾,凡是承诺了的服务事项,都要及时不折不扣地兑现,决不可失信于人才。
(五)积极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培养吸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关键要有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这对推进人才强市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和职业标准入手,建立完善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克服人才评价中重资历学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要制定完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岗位职责规范,完善考核制度,改进考核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二要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选任制,改进委任制,规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以推选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完善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进一步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管理环节,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要放开眼界,面向海内外,建立健全我市的柔性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机制,更多更好地延揽和用好外地的实用人才。三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疏通人才队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规范人才市场中介服务,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加大对人才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力度,保障人才、用人单位和人才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四要建立公平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合理确定岗位、绩效工资。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进一步完善以业绩为核心、以贡献为标尺、以体现人才价值为根本、以维护人才权益为基础的分配激励机制,实现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做到在谋划发展时考虑人才工作,在制定计划时考虑人才需求,在研究政策时考虑人才导向,在部署工作时考虑人才措施,确保人才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党委要认真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点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落实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抓好重点人才工程,切实把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强化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把人才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要准确把握本地本部门人才需求趋势,深入研究人才工作的规律特点,真诚与人才交心交友,帮助解决人才工作遇到的困难问题,更好地指导和推动人才工作。要加强人才工作组织建设,按照“编制、职责、人员、工作”四到位的要求,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配备精干力量,加强实训培养,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人才工作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必须调动各方力量齐抓共管,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党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要重点抓好全局性问题调研、综合性政策论证、跨部门工作统筹,形成统分结合、各方联动的人才工作协调机制。组织部门要在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上下功夫,实现工作重心由管理调配人才向聚集服务人才转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着力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各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优势,加强协作配合,齐心协力做好人才工作。
要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里的规划纲要和任务分工方案,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的人才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力度到位。要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分工方案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对任务不落实、工作进度慢的,要通报批评,责令整改。要建立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考核办法,把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所占比重逐年提升,并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事业造就人才。全市上下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落实人才强市建设任务,奋力开创我市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济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