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三变”改革培训动员会上的讲话范文
在全市“三变”改革培训动员会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三变”改革培训动员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面启动“三变”改革工作,推进“三变”改革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领域发展。我们这次把动员会以电视直播的形式直接开到乡镇、村组,主要是为了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第一时间直接掌握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变”改革工作的要求部署,了解“三变”、熟悉“三变”、参与“三变”、推动“三变”,确保“三变”改革在六盘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增强推进“三变”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三变”改革的提出。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再勇书记在贵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汇报了我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三变”改革的做法,引起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和相关部委领导的高度关注。会后,我市向国家财政部、国家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相关部委报送了关于“三变”改革工作的做法和初步成效。随后,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农业部先后派出调研组赴我市实地调研,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农民日报》、《贵州日报》等中央媒体、省内外媒体跟进报道了我市“三变”改革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指导意见》(六盘水党发〔2015〕32号)和《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六盘水党发〔2015〕33号)。
近半年来,“三变”改革工作成为了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热词,国务院有关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对我市“三变”改革工作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和指示。
5月9日,汪洋副总理批示:请锡文、长赋、静林、永富同志认真研酌。“三变”似有值得更深层次上考虑其价值的意义,请先分别作考虑,择机再议。
5月13日,我们的老书记赵克志批示:再勇同志,“三变”的探索和实践很好!根据汪洋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可在扶贫资金上使用(如作为两无人员股权投资)大胆探索和实践。同日,陈敏尔书记、省长批示:远坤同志,省有关部门要到六盘水市去总结经验、完善思路,提出复制推广的建议方案。贯彻好汪洋副总理和克志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批示:六盘水“三变”思路,理念新、机制新、效果好,希望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按照克志书记、敏尔省长的指示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走出一条符合贵州省情,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路子来,努力创造在全省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8月25日至26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在我市召开。陈敏尔书记、省长作出批示,国家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出席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致辞,再勇书记作了题为《“三变”激活农村发展新动力》的发言。陈敏尔书记、省长批示指出:六盘水市积极探索推进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对于发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优越性,推动农村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六盘水市遵照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视察贵州时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强学习交流,不断深入实践,全面总结提升,为全省农村改革发展创造经验、探索路子、作出示范。 国家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讲话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从更深层次来认识六盘水“三变”改革,从认识上、制度上、理论上、实践上来进一步完善“三变”改革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在致辞中指出:要深入总结完善好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经验,把改革推向深入,激活农村发展动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在我市圆满召开,使我市“三变”改革工作得到了初步推广。
8月27日,陈敏尔书记、省长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是农村股份制导向的改革,是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将有效促进和解放生产力,要在六盘水市召开现场会,形成全省复制推广的经验。
这些重要批示和指示,既是对我市“三变”改革工作的肯定和推动,也是对我市工作的督促和鞭策。全市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和省有关领导的重要批示和指示上来,切实把“三变”改革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贯彻落实,真正让“三变”改革在六盘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三变”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三变”改革有效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动力,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4年以来,全市共有47213户约17.82万人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入股土地面积20.25万亩,入股农户收入大幅提升;全市共整合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各类财政资金2.74亿元,撬动村级集体资金7081万元、农民分散资金1.17亿元、各类经营主体资金12.31亿元,集中投入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56682名贫困群众受益,30789人实现脱贫。成效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为农业规模经营构建了新机制。通过引导农户将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改变了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方式,变分散经营为合作经营,变小农经济为市场经济,推动了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发展,创新了农业规模经营体制机制,实现了“统”与“分”的有机结合,减少了企业投入,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比如,贵州天地人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猕猴桃产业基地,在六枝特区郎岱镇4个村的6000亩承包地经营权入股的基础上,实现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补贴、统一规划的规模化运作模式,进入盛产期后,预计每亩土地可实现收入1600元;钟山区民润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葡萄种植,大河镇70户农民、843亩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盈利后,村民按照入股土地面积获得30%的实物分红,也可以按照入股土地面积比例参与分红。
二是为实施精准扶贫找到了新路径。通过“三变”搭建的股权平台,整合各类资源、资金和项目,把贫困群众与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有机连接起来,增强扶贫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比如,钟山区用财政扶贫项目资金684万元购买六盘水农村商业银行原始股份400万股,股份收益解决了337名农村“两无”人员、115名城市贫困人口扶贫难题;六枝特区落别乡抵耳村将财政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的100万元资金,入股朝华农业科技公司,种植高标准茶叶,所得股份收益按照4:6的比例进行再分配,其中60%用于扶助本村贫困人口,直至整村脱贫;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带动盘县普古乡8个村964户发展,实现了1161人脱贫致富。
三是为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提供了新模式。在“三变”改革中,按照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的要求开展多种形式股份制合作,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加快现代农业化发展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生态、安全的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比如,盘县依托野生刺梨分布广、长势好、维C含量高等地域特点,以组建刺梨产业联合党委和“企业+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成功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刺梨产业链,把“小野果”做成了“大产业”,实现了“四个价值最大化”,推动了山区农业转型发展。盘县滑石乡岩脚村将村集体37.8亩土地折价入股贵州农熠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哒啦仙谷农业示范园区,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
四是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搭建了新平台。通过将集体资源、闲置资产以及财政资金入股等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增强了村级组织治理能力,探索了一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可行路径。2014年以来,全市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2477万元,消除“空壳村”157个,“空壳村”占比从2013年的53.8%下降到18.6%,预计今年全市912个行政村将全部实现有村集体经济积累目标。比如,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在村支书余留芬的带领下,先后筹资建成矸石砖厂、小锅酒厂、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火腿加工厂、休闲山庄等集体企业,村集体按股参与收益分红,目前该村的集体资产总额已达到5000多万元;六枝特区陇脚乡花德村将集体常年闲置的1000多平方米养殖场办公用房,入股到六枝特区驰诚养殖专业合作社用于茶业精深加工,每年可获得固定分红2万元,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水城县玉舍镇转山核桃寨由4家国有企业和玉舍镇俄脚村委员会共同建设,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俄脚村委会成立转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提供管理服务方式入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三变”改革任重道远,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把成绩估计得过高,“三变”改革推进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一些领导干部对“三变”改革不重视、不关心、不学习、不思考,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地方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还有部分基层干部没有充分认识“三变”的重要意义,没有准确把握“三变”的科学内涵,迟疑观望、心中无数、手上无招。二是在基础工作上有差距。确权颁证进度缓慢,清产核资工作跟不上,情况不清、底数不明,对资源、资产、资金“三资”存量心中无数,没有建立台账,产权不清、管理混乱。三是在资源整合上有差距。没有有效整合自然性资源、经营性资产资源和财政资金资源等多方资源,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很多涉农资金采取的是条块分割管理,没有打好“组合拳”,难以形成合力。四是在政策配套上有差距。在村集体资产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经营主体发展、激励农民创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不完善,农村产权、股权交易政策不匹配,制约了“三变”改革深入推进。五是在主体培育上有差距。参与推动“三变”的市场主体,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规模小,经营项目单一,信用等级不高,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不强。六是在总结提炼上有差距。缺乏专业人才支撑,对“三变”改革的理论研究不深、总结提炼不够、分析不透彻,尤其是对“三变”改革示范点的经验总结高度、深度和广度不够,概念性内容多、可操作性内容少,形成的做法和经验不易学习、借鉴、复制和推广。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要深刻认识“三变”改革的内涵和意义。所谓“三变”,就是通过资源变股权,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把村集体以集体土地、森林、草地、滩涂、水域等自然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可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享受股权权利。通过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把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原则上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资金,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权权利。通过农民变股东,让增收的渠道多起来。通过农民自愿把自有的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资金、技术等,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权权利。“三变”改革的实践探索,对我市实现转型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三变”改革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突破。我们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改革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清晰的脉络。
第一次土地改革:1949年后,中国确立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时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这就形成了旧的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征:一是土地无偿使用,二是无限期使用,三是不准转让。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到1953年春,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被摧毁,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第二次土地改革:1953年到1956年。在保留农民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农业互助组和初级合作社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大改造”之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仿照苏联建立合作社。从1951年12月开始,中共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自此,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制度。
第三次土地改革:1958年到1978年。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土地改革。虽然新中国在第二次土地改革中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制度,但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中国国内生产的有限性,尤其是粮食供给的有限,中国出现了粮荒,为此有人将原因归结为国家对土地控制的力度不够,所以又进行了第三次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的目的被宣传为加强发挥集体生产的优越性。这一次土地改革后的土地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5年。改革开放前,中国城镇国有土地实行的是单一行政划拨制度,国家将土地使用权无偿、无限期提供给用地者,土地使用权不能在土地使用者之间流转。
第四次土地改革: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公有,由农户家庭经营的土地改革。新中国的第三次土地改革后的土地制度在中国并没有发挥出优越性,直到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群农民违法结束了这种土地制度。这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目的,用农民的话说就是求温饱,求生存。而官方推行目的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1979年中国开始以场地使用权作为出资兴办中外合资企业或向中外合资企业收取场地使用费。土地使用权可作为合资企业的中方合营者的投资股本。
第五次土地改革: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到,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这是建国以来首次提出农村土地可以流转。同时决定中也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2013年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2014年12月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会议指出,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并决定在全国选取30个左右县(市、区)行政区域进行试点。7月初,国土部宣布,33个区县的试点实施方案已经获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批复,改革试点工作进入全面启动阶段。
我市“三变”改革就是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这样一个背景下催生的,是我们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探索,并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
第二,“三变”改革是推进“三农”工作的有效抓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三农”工作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我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7%,25度以上耕地占全市463万亩总数的47%,土地破碎、发展传统农业空间小;全市农业人口密度高达255人/平方公里,远远超过滇桂黔片区127人/平方公里的密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人均数高、大多数低,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2:1,远远高于全国2.75:1的平均水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我市要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三农”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突破、不能停顿,只能改革创新、不能墨守成规。通过“三变”改革,促进农业增效,使农业强起来。充分激活山地资源、生态资源、政策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各种发展要素,促进土地集中、资金集中、劳动力集中,发展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和农业“接二连三”,推动全市特色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通过“三变”改革,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富起来。允许农民以流转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方式入股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就近就地优先安排农民务工,最大程度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股份收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步伐,是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更多获得感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三变”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使农村美起来。“三变”改革为城市工商资本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平台,盘活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联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民人居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
第三,“三变”改革是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4年,我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75.6%、低于全省1.64个百分点;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分别为86.4 %、92.2 %、84.9 %、97.2 %,实现全面同步小康主要的差距还是在农村,在贫困人口。全市还有农村贫困人口50.99万人,贫困发生率达19.55%,高于全省1.5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2.3个百分点;还有4.5万户、13万人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25.5%。 “三变”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兜住底线,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让贫困人口早日摆脱贫困、增收致富。通过“三变”改革,贫困群众可以通过把扶贫资金转变为股金投入到经营主体,获得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收入,变“输血”为“造血”,为摆脱贫困、增收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三变”改革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通过“三变”改革,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提高了乡镇党委政府的服务力、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农村致富能人的带动力,把村级组织、企业和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通过“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步消除“空壳村”,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建立一批跨区域的联村党工委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党组织,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发展功能,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力、服务力、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通过“三变”改革,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入股企业、打工就业,监督保障群众利益,村级组织在参股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发挥越来越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水平。
二、把握重点、精准实施,统筹推进“三变”改革向纵深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的重要批示要求,做到思想上遵循、理论上指导、实践上先行,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打好“组合拳”,全力以赴抓推进、抓深化、抓突破,让“三变”改革成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排头兵”和“领头雁”,努力成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面旗帜。在改革推进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要突出“三变”改革实效。改革是加快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要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三变”改革是一项全新工作,没有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着力解决“三变”改革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从问题的研判和剖析中选准“三变”改革的路径。要着力解决好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问题,乡乡要有典型示范点,努力形成“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果。要在改革行动方案制定、细节处理上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提高“三变”改革的针对性、操作性、实践性,确保改革精准发力、精准落地,以改革的新成效激发活力、释放红利、惠及民生。
二要紧盯改革重点。推进“三变”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是基础。农业转型难、农村发展难、农民增收难,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晰,导致大量农村资源闲置浪费,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和作用。要认真学习中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系列政策精神,吃透政策、把握政策、用好政策,在推进“三变”中更加突出改革性,最大限度释放各种发展要素的活力。要加快推进农村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各地一定要把握好政策和方向,按照“因地制宜、发展需要、全面确权、优先确权”的原则,以“还权赋能”为核心,对开展“三变”改革进展较快、群众积极性较高的乡村,优先推进确权工作,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要抓紧制定工作推进方案,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户。水城县作为国家试点,要率先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六枝特区、钟山区作为省级全面推进县,要整县推进该项工作;盘县要选择6个以上、全市再启动33个乡镇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三要用好政策红利。敏尔书记、省长提出,要把六盘水“三变”改革经验作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面旗帜。希望省直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在全省推广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意见,认真抓好组织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从农村改革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当前,全省有关部门都在积极行动,省农工委代省委省政府起草的“三变”改革意见即将出台,全省“三变”改革经验交流现场会将于这个月底前后在六盘水召开。这些都是利好机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国和全省的高度系统谋划和推进我市“三变”改革,再总结、再提炼、再创新、再探索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典型改革措施。同时,要抢抓机遇,加强向上汇报对接,力争得到国家和省的认可,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争取进入国家试点范围,在全省甚至全国推广。当前,要重点争取将我市纳入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城市。
(二)要夯实“三变”改革基础。要做深、做细、做实“三变”改革各项基础性工作。
一是摸清家底。要摸清资源、资产、资金“三资”底数。要以行政村为单元,对村集体的耕地、林地、荒山等自然性资源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等经营性资产以及资金要进行核查清理、登记备案、评估认定,进一步摸清村集体“三资”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情况,界定资产、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健全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做到帐实、帐清、帐款相符。要摸清财政可变资金和不可变资金底数。2014年全市投入农业农村资金55.27亿元,2015年上半年投入农业农村资金34.28亿元。在可变资金中,共有2.74亿元变为股金,其中2014年2.6亿元、2015年上半年1374万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分类摸清底数,分清哪些资金可以变股金,哪些资金不能变股金,哪些资金可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政策突破变成股金。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精准掌握,方能精准实施、精准落地。
二是提升能力。“三变”改革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关键在干、关键在实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责任抓“三变”、 带着感情抓“三变”、带着目标抓“三变”,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各族人民交出满意的成绩单。这次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三变”改革培训,涵盖市、县、乡、村各级干部,范围广、人员多,目的是让大家了解“三变”、熟悉“三变”、参与“三变”、宣传“三变”、推动“三变”,始终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行。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强化素质、提高能力,掌握“三变”改革的基本知识、政策要求和操作流程,真正成为“三变”改革的参与者、推广者、实践者,成为“三变”改革的行家里手。乡镇党委书记是“三变”改革推进的“一线指挥员”,村居干部是“三变”改革推进的“终端显示”。要全面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培训,进一步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三变”改革基层队伍。
三是选准产业。产业是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基础。我市“三变”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典型事例,主要因为有产业支撑,主要得益于产业发展。自实施“3155工程”和“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特色农业产业种植162.99万亩,建成了一批全省最大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农民和企业都尝到了甜头,农业产业越干越有前途,越干越有幸福感、成就感。在推进“三变”改革中,要因地制宜选产业,坚定不移发展“3155”工程,突出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以县区为单位找准每一个品种的最适宜区域,因地制宜选择1—2个主打品种,在“精、特、专”上下功夫,做出规模、做成品牌,把农业特色产业做成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主抓手。要紧盯市场选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效益高就种什么”,依托多样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种养业,积极培育农业经济新增长点。要“三品”联动选产业,注重“三品”联动,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大力打造凉都圣果、凉都红豆杉、凉都春芽、凉都核桃、凉都刺梨、凉都红花油茶、凉都红樱桃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让带有乡土气、“天生丽质”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山区、走向国内外市场。
(三)要扶强扶壮“三变”改革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三变”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和引导者。要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摆脱贫困。
一是扶持壮大现有经营主体。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引进和培育农业企业192家,市级龙头企业82家、省级龙头企业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25个。要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省级龙头企业,要重点支持其做稳、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份额,积极申报国家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争创机会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盘子;对市级龙头企业,要加强引导、突出优势,不断做大基地规模、提升产品品质,早日成长为省级龙头企业;对中小微企业,要按照市级标准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逐步成长为市级龙头企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帮助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竞争实力和发展质量,加快注册登记为企业法人,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对有条件的家庭农场,要支持其在存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申报认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到2018年,要确保全市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0家以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00个以上。要提升服务、解决难题,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深入企业一线,着力帮助解决融资、招工、市场开拓等难题,帮助解决基础设施配套、技术推广等方面问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打造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品质量优、品牌效应好、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产值达5000万元和亿元以上的大企业,使之成为“三变”改革的主力军、领头雁。要加强管理、规范运作,支持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参与“三变”、主动吸纳农户,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市场、统一品牌,实现农业特色产业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二是培育引进一批经营主体。要借助外力,向上争取支持、向外引进要素、加大招商引资,培育和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三变”改革。要激活内力,积极引导市内矿产企业、房地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推动一批企业资源变资本、“地下”变“地上”、“黑色”变“绿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带头人。
三是大力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不仅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而且懂技术、会管理、善开拓、敢创新,能够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发展缺人、缺钱、缺路子的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铺路搭桥,鼓励和支持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乡土能人领办、创办农业特色产业和企业,让他们“破土而出”、脱颖而出,支持他们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为深化“三变”改革、促进“三农”发展多做贡献。
(四)要筑牢“三变”改革平台。着力建好四个平台:
一是园区发展平台。农业园区既是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主战场,又是推进“三变”改革的试验区。要着力提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模和质量,加快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支持更多园区成长为引领型园区,更多市级园区成长为省级园区,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集聚、集群、高效发展。到2018年,全市力争发展50个示范园区。
二是产权交易平台。要学习借鉴河南济源市、湖北京山县等地的先进经验,加快农村产权交易网络建设,引导土地流转双方进场入市交易,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要以县区为单位加快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各县区分别建立1个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根据“三变”改革的推进情况,适时建立区域性的股权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三变”改革政策支撑体系。
三是金融服务平台。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农业特色产业融资担保公司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作用,吸纳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资金,进一步做大支农再贷款规模。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三变”改革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推行集体产权抵押贷款、惠农直补资金抵押贷款、信用互助合作等模式,创新农村信贷产品。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网上众筹等方式壮大“三变”改革资金规模。
四是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立“三变”综合信息管理数据库平台,认真做好精准统计和录入工作,逐步实现“三变”改革、“3155工程”、扶贫开发、确权登记等方面的综合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加快建设市级数据中心,并连通所有县区、乡镇、行政村以及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大力开拓线上市场,实现更多“凉都特产”网上直销。到今年底,每个县区要建立1—2家农村电商站;到2018年,全市要建成农村电商平台100个以上。
(五)要完善“三变”改革机制。要让“三变”改革有生命力,完善机制至关重要。
一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吸引集体资金、农民自筹资金、社会资金、金融资金参与“三变”改革。从明年开始,市级财政每年将安排1亿元的资金推动“三变”改革,其中5000万元作为直接投入“三变”改革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农业产业发展、信用担保、风险防控等方面投入;另外5000万元是“3155工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是间接投入“三变”改革的资金。各县区也要预算安排5000万元“三变”改革专项资金,及时足额配套到位。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各级财政投入农村的各类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原则上以股金形式集中投入“三变”项目,不能“撒糊椒面”、“下毛毛雨”。
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探索多种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经营主体+村集体+基地”、“经营主体+农户+基地”、“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基地”等基本经营模式,以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为纽带,在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民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让农户由参与变为主导、由工人变为主人、由参股变为控股。同时,要千方百计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三是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收益分配不公就会导致心理失衡、产生被剥夺感,就会导致群众对改革的反感和抵制,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因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做到公平公正、程序规范。要根据合同或协议约定,按农民个人享有的股份比例,及时兑现农民应得的收益。
四是完善进退机制。要优先把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三变”改革范围,建立和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进退有据的扶贫工作机制,确保到2018年通过“三变”实现3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同时,财政入股资金专门用于帮扶贫困户的,要建立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在稳定脱贫后及时退出。
五是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农业产业投资回报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如果经营主体没有足够的实力、科学的管理和持续稳定的发展效益,那将会给“三变”改革和农民增收带来较大风险。要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加强对“三变”改革的监督管理,加强经营主体管理,强化专项资金监管,从制度上为“三变”改革加上“安全阀”。要建立风险准备金,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坚定不移把“三变”改革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的过程,也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的过程。各级各部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从推进“三变”改革的具体办法、具体责任、具体工作等细处入手,一环扣一环地抓下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努力让机制越变越活、产业越变越优、生态越变越美、农民越变越富、基层干部越变越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三变”改革要顺利推进,最根本的是党政领导有力、部门分工明确、上下联动配合。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既要做改革的组织者、推动者,也要做改革的守护者、保障者。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政策组、产业组等专项工作组。各县区、各乡镇要比照成立党政“一把手”为双组长的 “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工作专班,切实加强对“三变”改革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各项重大问题,整合各方资源,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工作责任。要坚持“市统筹、县乡为主、村居为单位”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能落实、见成效。各县区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三变”改革第一责任人职责,上心上手、亲力亲为,把“三变”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亲自安排部署工作、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不能说起重要、办起次要、忙起丢掉。各县区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具体抓、抓具体,把“三变”改革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抓紧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市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统筹指导、协调配合,抓好抓实本单位负责事项,确保工作责任落实。
三是细化年度目标任务。要强化目标意识,加强目标管理,把“三变”改革任务分解到年度、到季度、到月份,细化到县区、到部门、到乡镇、到项目,一项一项盯住、一项一项完成,以县区的工作成果确保全市目标的完成。要加强工作预见性、统筹性,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特殊性,超前谋划好项目,超前制定项目、资金整合方案,超前向上汇报、对接,千方百计争取上级部门最大限度的支持。
(二)要抓好方案落实。近期,市委、市政府还将出台《六盘水市深入推进“三变”改革行动方案》,初步提出了“4116”措施,即明确了4个方面目标、10个方面工作措施、10个步骤和6个方面保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市有关部门要按照《行动方案》的步骤和时间节点,加强配合、强化指导,把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各县区要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把握好改革的要求、突出精准措施、体现改革的特色和亮点,一项一项完成、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进。
(三)要善于总结提炼。要在经验总结、归纳、提炼上下更大功夫,把历届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创造的“三变”改革经验充分挖掘出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
一是深入挖掘“三变”经验。要深入挖掘“三变”具有共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好做法,展现“三变”改革强大的生命力,实现从特殊性向普遍性转变,为全国、全省农村改革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要找准“三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查明原因、找准症结,千方百计克难攻坚、寻求突破。
二是学会借助“外脑”。要把“走出去”请教咨询与“请进来”调研考察结合起来,把“三变”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聘请国家、省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为我市“三变”改革问诊把脉,形成更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要广泛借鉴、吸收成果,用好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在我市召开的成果,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好的做法和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让我市“三变”改革向更深、更实、更细、更准的方向发展。
三是加大推广力度。“三变”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证明“三变”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潜力很大、空间很大。各级各部门要加大“三变”改革的推广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示范点和示范模式,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稳步推进、全面推开,让更多经营主体和农户参与到“三变”当中来,让更多农民在“三变”中增收致富,让更多经营主体在“三变”中发展壮大,做到“墙内开花墙内香”,让“三变”模式在全市遍地开花、花香满园。
(四)要广泛宣传发动。要大力宣传“三变”改革,营造人人关注“三变”、人人热议“三变”、人人参与“三变”、人人推动“三变”的良好氛围。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政务平台等载体,把“三变”改革政策宣传到农村、到企业、到社区、到机关、到学校、到农家,扩大“三变”的知晓面。要走村入户宣传“三变”,确保各项支农、助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做到家喻户晓。
二是发挥典型示范。要通过现场学习、媒体报道等多种方式,大张旗鼓、旗帜鲜明地宣传先进典型、先进经验,传递“三变”改革的正能量。要通过“三变”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先进带后进、抓典型促全局。
三是深入发动群众。思想跟得上,行动才能跟得上。要深入群众宣传“三变”带来的好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提高群众参与热情,让群众更深层次地了解“三变”、认同“三变”、投身“三变”。要做好释疑解惑,一家一户召开群众座谈会,让群众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收获,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
(五)要强化督促检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我们要加大“三变”改革工作督查力度,确保抓一项、成一项,办一件、成一件。
一是督政策落实。要加强对各类强农惠农支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农户、落实到具体受益人。要加强对“三变”改革文件落实情况的督查,确保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重要文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要加强对财政资金拨付情况的督促检查,坚决防止截留、滞留、挤占、挪用情况发生,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真正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二是督工作推进。要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督查,紧盯确权登记、财产评估等重点,紧盯资源整合、入股经营主体、股份分红等难点,紧盯经营主体情况、合同签订和履行等环节,确保“三变”改革有序推进。要对存在问题进行督查,定期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工作推进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对滞后工作进行督查,坚持在过程中督查、在过程中问责,抓不落实的事,盯不落实的人,让大家紧张起来、紧迫起来、警醒起来,全力以赴将各项工作往前推、往前赶,决不能拖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后腿。
三是督工作成效。“三变”改革工作干得好不好,要靠作风吃饭、拿成绩说话。要把“三变”改革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先选优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效明显的,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同时,改革要鼓励创新者、宽容失败者,只要是为了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我们都鼓励大家大胆试、大胆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