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厅干部大会暨“七一”专题党课上的讲话范文
在全厅干部大会暨“七一”专题党课上的讲话
(2020年7月3日)
■鞠 振
同志们:
在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召开后,我们第一时间召开全厅干部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省委全会精神,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全厅上下咬定转型不动摇,聚焦创新不散光,深化改革不惧难,追赶超越不懈怠,从严治党不停步,率先在“三农”领域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来,交出一份让党中央和省委满意、让全省农民群众满意的优秀答卷。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牢记领袖嘱托,坚决扛起“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重大历史使命
5月11日至12日,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有序全面恢复的重要时刻,在山西加力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总书记再次亲临山西,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视察,对山西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重大任务,勉励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总书记亲临山西视察,这是党的领袖对山西人民的最大关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山西工作的最大支持,是山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情真意切、语重心长,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崇高的领袖风范、许党许国的使命担当、真挚至深的为民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光辉思想的真理力量,越学越觉得博大精深、心里亮堂,越学越觉得使命如山、责任重大。
一要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武装思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与2017年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既指出了山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和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又指明了山西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既提出了做好山西工作的总体要求,又明确了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坚持不懈抓好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等六大任务;既肯定了山西近三年来的工作,又寄予了“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切期望,为山西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对山西转型发展和现代化道路的宏伟擘画,具有划时代意义。特别是总书记围绕“三农”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涵盖了粮食安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抓住了“三农”工作的主要矛盾,把准了山西农业农村发展的脉搏,是指导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全厅上下都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思践悟上下一番苦功夫,不仅要领会具体工作要求,还要领会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以理论的彻底增强实践的自觉。
二要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统一思想。我们要牢记领袖嘱托,准确把握“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核心要义和时代内涵。楼阳生书记在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阐释,内涵丰富,发人深思,充分体现了“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展现了胸怀全局的战略思维,蕴含了创新求变的智慧远见,充满了“敢为人先”的气魄胆识,彰显了“掷地有声”的责任担当,凸显了“时不我待”的迫切愿望。讲话全篇贯穿了6个字,即“忠、变、新、谋、先、情”,可以说是一堂山西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课”、一本蹚出转型新路的“教科书”、一张“十四五”转型出雏形的“施工图”、一声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动员令”,我们要反复研读、深刻领会。要深刻认识到,很多时候,路是杀出来的、蹚出来的,必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全局”的高度,纵观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家富强和山西“五个阶段”的发展轨迹,从“血路”到“新路”的历史跨越中把握时代背景,深刻理解“蹚出新路”这一重大指示要求中蕴含的历史意义、赋予的历史使命;要深刻认识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既是总书记对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提出的新的重大要求,也是在新时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向全国、向全党发出的新的进军号令,总书记指明的“新路”就是国家强盛之路、民族复兴之路、现代化实现之路;要深刻认识到,转型是山西发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走老路只能是歧路、死路,蹚新路才能赢得出路,华山路一条,舍此别无他途;转型发展本质上就是高质量发展,必须把转型发展作为“三农”事业发展的纲,紧紧围绕转型发展来谋划、摆布、推动“三农”工作,真正构建起“一切为了转型、一切服务转型”的工作格局。全厅上下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上来,统一到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蹚新路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走下去、坚实走出来。
三要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解放思想。践行总书记殷殷嘱托,必须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其内在要求。要在“率先”上抢先机,坚持争站前列、勇创一流的理念,全面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敢与最强者比拼,敢与最快者赛跑,让抢抓先机、干事创业、争当头雁成为全厅工作的主流;要在“蹚出”上下苦功,转型发展不会是一路坦途,而是一条滚石上山、披荆斩棘、艰辛探索之路。要大力弘扬“晋商精神”“右玉精神”,既拿出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更拿出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久久为功地把新路蹚出来;要在“新路”上勇探索,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新”、新动能的“新”、追赶超越新优势的“新”,从观念、理念、思路到政策、举措、方式再到制度、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全方位地体现“新”, “三农”不是传统产业,更不是落后产业。“三农”永远是朝阳产业,需要我们赋予全新内涵,让“三农”新路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山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项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使贯彻落实进一步具体化。在此之前,我们不等不靠,提早动手,于5月下旬就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条分缕析,起草了我厅的贯彻落实方案,并在省委方案出台后进行了细化修改,最终形成10方面25项100条举措,希望大家对照方案,认真抓好落实。
总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是一个不断深化、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过程。全厅上下要在前一阶段学习贯彻的基础上,持续学、深入悟、笃实行,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定理想信念、指导决策部署、衡量推进成效,切实把成果体现到政治能力的提高上、主观世界的改造上和工作水平的提升上,确保中央、省委关于“三农”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明晰思路定位,推动“三农”工作实现全面、系统、彻底的转型
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全省“三农”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擘画了新蓝图、注入了新力量。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三篇光辉文献”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特优”战略,聚焦“六新”突破,强化“六先”举措,立足“两地定位”,打造“两柱支撑”,率先蹚出一条创新开放绿色融合富民的转型发展新路。
“六先”即“观念转换率先、规划编制领先、“六新”动能占先、机制突破抢先、对外形象争先、能力作风当先”,这是我们立足全省“三农”工作实际,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省委全会精神、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目标的核心举措。
一是观念转换率先。楼书记指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转型首先要转观念”。可以说,没有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总书记勉励我们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意味着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也意味着一切抱残守缺、坐井观天、刻舟求剑的路是根本走不通的。我们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决克服小农意识,摒弃封闭狭隘,突破条条框框、打破坛坛罐罐,跨越“一农”到“三农”,跳出“三农”看“三农”,敢于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敢于和市场资本打交道,不断注入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和转型发展要求的先进理念,真正以思想观念大转换推动全省农业农村大发展。在座的都是厅里中层以上干部,也是关键少数、部门负责人,大家观念转变了就可以更好的以上率下,形成强大思想合力,带动全厅上下干部职工实现思想转型。
二是规划编制领先。总书记讲,“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实现“转型出雏型”目标,进而为“十五五”基本实现转型、“十六五”全面完成转型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决不能输在“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上。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根和魂,把胸怀“两个大局”作为基本出发点,把创新驱动作为逻辑起点,按照“收好官、定好位、谋好篇、打好牌、出好招、下好棋”的要求,切蛋糕、进规划,做比较、强指导,站在战略高度编制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2+12”规划体系(“2”即山西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山西省“十四五”农业现代化三大省级战略、十大产业集群培育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规划,“12”即有机旱作农业、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现代种业提升、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数字化农业农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12个行业内部专项规划),谋划和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确保全省“三农”转型发展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避免陷入战略危机。从目前情况看,我省对接国家级规划成效显著,必须持续跟进,继续对接好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等上级部门,推动成果落地,做到既抓大也抓小,既抓面也抓点,既抓远也抓近。
三是“六新”动能占先。楼书记指出,“转型发展的过程就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动力变革的过程”。我们要以战略思维、国际视野、长远眼光谋划农业农村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全面实施好非均衡战略,正确处理“老饭碗”和“新饭碗”的关系,以立新创新求新的勇气和胆识,围绕“六新”抓项目、建生态、抓双创、定标准,坚决打赢“六新”攻坚战、决胜战,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六新”驱动转变,实现直道加速、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四是机制突破抢先。楼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体制机制上的深度转型,就不可能有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我们要牢固树立“先行先试是先行先机”的理念,聚焦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集体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充分发挥改革的关键一招作用,有的放矢地破除“三农”领域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处理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把政府不好办、办不好的事情更多交给市场来做,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激活各种要素潜能,确保“三农”工作始终与改革相随共进。
五是对外形象争先。总书记希望山西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农”也是一张靓丽名片,不能总习惯于当“旁观者”“啦啦队”。我们要牢固树立“先行先试是先行先机”的理念,进一步克服内陆思维,强化节点意识,勇探创新“无人区”、敢涉改革“深水区”、开辟转型“新特区”,通过十大产业集群、三个出口平台、山西药茶、有机旱作等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推动现代农业实现“五个转变”,促进各项工作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在总体领域上位次、在“特”“优”领域举旗帜、在改革领域争排头,着力打造山西“三农”对外开放新形象。
六是能力作风当先。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是蹚出新路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不断培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提升工作理念和思路境界;要坚决克服四平八稳、不思进取、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的心理,树牢“不怕没有,就怕不起步;不怕事小,就怕不积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思想,强化想为、能为、敢为、善为、勤为的“五为”意识,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战斗姿态,争当敢闯敢试、敢开先河、敢为人先的新时代“三农人”。我经常给干部讲,我们思想解放到哪里,视野就可以看到哪里,我们的脚步就可以伸到哪里,我们的发展就可以到达哪里。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两地定位”,即特色优势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和功能食品生产基地、全国农村改革新高地。其中,“特色优势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和功能食品生产基地”是楼书记立足“十四五”乃至今后十五年、三十年,站在全球化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给山西省提出的八个定位之一(京津冀一体化重要成员、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制造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黄河流域和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特色优势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和功能食品生产基地、拱卫首都安全“护城河);“全国农村改革新高地”是我们在山西农谷“四高地一先行区”定位的基础上,力争推动全省各项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具体定位。如果说受地理、气候等条件限制,我们的农业生产总量性矛盾不易破解,那么改革是最有希望在全国实现突破的。目前我省在“三支队伍”改革、生产托管服务等方面都走在了前面,要持续加力深化,力争打造更多的“晋字号”样板标杆。
“两柱支撑”,即把“特”“优”现代农业打造成全省转型发展的新支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新支柱。其中,“转型发展新支柱”是省委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是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的重要体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新支柱”是着眼于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成色、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最大限度发挥“特”“优”现代农业在二者有机衔接过程中的作用,而提出的关键支撑。
“创新开放绿色融合富民的转型发展新路”,是对“三农”新路内涵的具体拓展。其中,“创新”是“新路”的核心要义,是新发展理念之首,也是我们聚焦“六新”突破、区别于“老路”“旧路”的最显著特征;“开放”是“新路”的内在基因,是摒弃小农思想和内陆思维的强有力武器,也是在经济全球化、统一大市场背景下,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引入“外生变量”来增强“内生动力”的必由之路;“绿色”是“新路”的根本底色,就是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始终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楼书记在省委全会上再次强调了“三个不要三个要”,其中就包括“坚决不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GDP,要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的GDP”。“融合”是“新路”的基本内涵,就是不能以孤立和静止的眼光看“三农”,而要把“融合”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其中既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又包括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还包括产业发展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也包括机关内部的沟通协调等方面;“富民”是“新路”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让他们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楼阳生书记指出,“只要战略对,通过努力一定胜”。以上要求可总结为“166221”总体要求(“1”即坚持一个战略,也就是“特优”战略;“6”即聚焦“六新”突破;“6”即强化“六先”举措;“2”即立足“两地定位”;“2”即打造“两柱支撑”;“1”即率先蹚出一条创新开放绿色融合富民的转型发展新路),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省委全会精神高度契合,与“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内在统一,是我们立足“两个大局”、深刻研判省情农情、正确把握“三农”发展演变规律基础上提出的。全厅上下要深刻领会、把握关键,只争朝夕、久久为功,奋力推动“三农”工作实现全面、系统、彻底的转型,决不辜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总体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逐渐完善、反复锤炼、提炼升华。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碰撞,集思广益、共同完善,确保符合工作实际,符合群众愿望,符合“三农”发展要求。
三、突出关键重点,以变革性引领性标志性举措蹚出转型发展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蹚出“三农”转型发展新路,更需要我们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具体要做到“六个贯穿始终”。
一是抓好稳粮保供,把“粮食安全”贯穿始终。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中围绕农业谈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命脉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教授曾经谈过一个观点,“粮食安全是长期问题,而不是短期问题;是生产问题,而不是流通问题;是食物问题,而不是谷物问题;是数量问题,而不是价格问题;是全局性问题,而不是局部性问题;是政府的目标,而不是农民的目标”,讲得非常透彻。这里我重点强调其中两个问题:其一,粮食安全是生产问题,而不是流通问题。粮食安全涉及很多环节,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生产环节。欧美农业的生产能力强大,国家不储存也没有粮食安全之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今天下午,在全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韩正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安排部署了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耕地保护的重视。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两藏”战略,提升开展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做好防灾减灾和重大病虫害防控,确保需要时产得出、供得上。特别是要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等各项补贴政策,让农民种粮有账算、让地方抓粮不吃亏。其二,粮食安全是食物问题,而不是谷物问题。谷物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但不是全部,粮食安全涉及到饭碗里装的包括谷物、瓜果蔬菜、肉禽蛋奶在内的所有食物。当前,在我国居民日常食物消费量方面,谷物口粮只占食物消费量10%—20%,食用油、肉禽蛋奶、蔬菜、水果等产品占消费总量比例更多,而且从消费金额来看,非谷物产品占到居民支出总额的90%甚至95%以上。要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快生猪产能恢复,推进奶业大省建设,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这里重点强调一下生猪的问题,近年来猪肉价格暴涨,从经济学角度讲,是由于猪肉需求弹性小,一个很小的供给数量变化,就会引起一个很大的价格变化。比如10年前猪肉供给量减少了8%左右,价格就上涨了60%以上。一个完整的猪肉市场波动周期大概3年左右,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市场供给量会慢慢上来,随之而来可能又是猪肉价格的下跌。我们要着眼长远,进一步完善调节机制,用科学的预期来指导决策,避免企业和养殖户盲目跟风,加剧市场价格波动。
二是立足省情实际,把“特”“优”战略贯穿始终。立足“特”“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总书记赋予我们的“金扁担”。挑好这个“金扁担”,要做好“农谷药茶黄花菜、五个平台交错带、有机旱作小杂粮,十大集群聚特优”各项工作,必须打好三张牌。一要打好标准牌。要深刻理解楼书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三句话的内涵,围绕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需求,做好小杂粮、山西药茶、大同黄花等产品的标准制定,在种植、管理、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打造标准“高地”,不断提高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更好发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让人一提到某种农产品,就首先想到山西。比如,褚橙品质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褚时健对果园自然环境的改造,通过叶片的分析化验找到最适合的肥料结构,并通过一些可量化的数据建立起各环节的作业标准。再比如,同样是猕猴桃,新西兰从中国引种后,对原先口味偏酸的绿色果肉猕猴桃进行了改良,推出了口味偏甜的黄色果肉的全新品种,摇身一变成了黄金奇异果。目前新西兰佳沛国际奇异果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8%,远超故乡中国的出口量。可见奇异果虽然不是新西兰土生土长的水果,但“特”和“优”已经体现出来了。同时,要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双轮驱动模式,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知名企业产品品牌。特别是要按照楼书记要求,打造好20个功能农产品品牌;要建好用好可视化追溯平台,进一步突出山西农产品的“特”“优”品质。二要打响加工牌。在“特”的基础上实现“优”,必须体现高附加值。比如辣椒,一公斤鲜辣椒价格约为1.2元,晒制成干辣椒后,收购价格约为每公斤5元,把1公斤干辣椒制成辣椒酱,市场价格最高也不过10元左右。同样的辣椒换成精深加工,1公斤干辣椒中可以提取辣椒红色素40克、辣椒精10克、辣椒籽油60克,还可以提取辣椒碱,剩余的椒粕和籽粕等下脚料作饲料卖,这样就能增值到35元,是干辣椒价值的7倍。楼阳生书记强调,山西发展现代农业要抓好三件事,第一科技创新,第二产业集群,第三设施农业。所以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这篇大文章,要按照楼书记提出的“三全”思路、“五为”路径,高位推进“三优三建两提升”(“三优”即优化政策体系、优化产业布局、优先发展骨干企业;“三建”即建项目、建基地、建品牌;“两提升”即提升产品创新研发能力、提升产业集群综合效益),推动农产品加工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要立足各地禀赋,瞄准国内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0强、全球乳业企业20强统一招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等建设,实现非均衡、差异化发展,着力打造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三要打赢市场牌。有好产品,还要能卖个好价钱。要坚持“北上”“东进”“南下”,大力实施“农产品走出去、大企业引进来”策略,依托省政府驻广州、上海、天津办事处,聚力打造“圳品”基地,用好上海国际食品产业物流园和“西粮东送”推广服务平台,助力我省特色农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高端市场。深圳是一个典型的食品输入型城市,每天要消耗约7100吨的蔬菜、2300吨水果、1500吨水产品、4200吨肉类、490吨禽蛋、5480吨口粮,95%的食用农产品和85%的食品必须依靠外地输入,而粮食100%靠外地输入。“圳品”是深圳市基于“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推出的对标国际一流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的城市食品品牌。目前,我们已经与深圳市达成合作意向,正在开展选优品、认“圳品”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筛选特色优质农产品,力争3年内认证“圳品”100个,打造“圳品”基地80个,更好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市场。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经济界委员联组会讨论时指出,“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我们做“圳品”不但可以解决“卖的好”的问题,还可以倒逼解决农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加快实现转型升级。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高位推进“南果中粮北肉”出口平台和“东药材西干果”商贸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我省特色农产品出口份额和市场影响力;要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拓展“晋品晋味·助农益农”百日消费季等活动影响力,培育直播营销“新农人”3000名,把“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好产品广而告之、全民享之。楼阳生书记指出,“三业不强,转型无基;三业不活,转型无望”。这里的“三业”,指的是产业、企业、企业家,其中“企业家”是最关键的因素。同样,在打好标准牌、打响加工牌、打赢市场牌的过程中,政府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一定要把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好“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把“特”“优”战略真正实施好。
三是强化创新引领,把“六新”驱动贯穿始终。“六新”是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理论成果,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变革趋势,代表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既是我们蹚新路的方向目标、路径要求和战略举措,也是全省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支撑所在、希望所在。楼书记在全会讲话中,用了整整30页的篇幅来阐释“六新”,可见“六新”的极端重要性。要按照“抓项目、建生态、抓双创、定标准”的要求,重点做好“三个统筹”。一要统筹好当前与长远。近期,我们正在起草《全省“三农”领域推进“六新”实施方案》,在新基建布局、新技术研究、新材料研发、新装备研制、新产品开发、新业态培育六个方面提出43项具体任务。方案成熟后要尽快出台,同步建立项目谋划储备、年度计划制定、要素保障等推进工作机制,并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十四五”规划。我们今后谋划项目预算将专门设立“六新”科目,要给各地讲清楚,并指导做好“六新”项目的谋划、储备、落地、推进和达效。同时,我们要以《实施方案》为基础,在“未来农业”上超前布局、抢占先机。“未来农业”的范畴很广,有不同的表述,但都离不开“六新”的支撑。要以数字乡村战略为重点,加快编制《山西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20-2025)》,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数据农业、精准农业,构建以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为一体的乡村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加快实现农业生产要素数字化、在线化,农业决策大数据化、智能化,全天候服务个性化、针对化,农业管理信用化、安全化。二要统筹好农业与农村。强化“六新”驱动,不但要着眼于提升农业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还要为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两者不可偏废。要以“六新”为纽带,大力发展“四高”农产品(科技含量高、品牌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申报建设有机旱作农业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培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未来农业等新业态,并与乡村旅游、乡村康养等新模式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十最十乡”评选活动(即最美乡创、乡红、乡艺、乡厨、乡贤、乡社、乡品、乡园、乡景、乡居。这是农业农村部在《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中提出的关于“培育休闲旅游精品”的举措),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促进乡村经济“新新”向荣。三要统筹好人才与金融。“六新”除了是各种有形概念的创新外,背后还有与之紧密相连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及金融创新。特别是人才和金融,是创新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用好山西农谷这个平台,强化应用导向,高水平抓好“引才”“育才”“聚才”“用才”,落实好农谷与中国农科院、湖南农大、深圳基因所、山西农大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组建研究创新团队,共同申报国家、省级各类科研项目,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特色创新团队与中心。同时,要与发改、财政等部门做好对接,指导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加快出台我省落实《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的实施办法,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等领域实施一批PPP示范项目,借资本力量补齐短板,为“六新”注入金融活水。
四是聚焦深层次问题,把深化改革贯穿始终。破解“新路”上的各种障碍,离不开改革这个制胜法宝。一要坚守“四不能”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我们必须坚守这四条红线,防止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犯颠覆性错误。要落实好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顺应农民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意愿;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拓展改革试点,丰富试点内容,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好办法。6月30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要求积极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具体路径和办法,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权益。近期,一些地方的“合村并居”引起了舆论关注,应该说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解决村级组织运转成本高、基层负担重,空心村比例高、土地浪费严重,公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一定要把选择权给农民,不能替代农民去选择,党和政府可以引导示范,但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一阵风、一刀切。二要坚定市场化方向。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农机、农经、农技“三支队伍”改革,就是按照市场化理念,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把由政府承担的、适宜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社会力量承担,切实解决“三支队伍”能力素质不强、运行机制不活、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形成开放竞争、多元互补、协同高效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通过这次改革,不但可以培育壮大一批服务主体,构建起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新模式,还将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支持“三支队伍”离岗创业或兼职取酬,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活力。三要坚持多要素联动。农村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按照“扩面、提速、集成”的要求,切实牵好“牛鼻子”,以“一子落”带动“全盘活”。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的有效实现形式,防止出现搭个“空架子”、发个“空本子”,干部“空忙活”、群众“空欢喜”的局面,楼书记对这项改革高度关注,前天还专门开展了调研。要扎实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这项工作全国都在大力推行,许多省份也形成了一些特色模式和经验做法。比如山东省,鼓励探索一站式托管、多环节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将物联网、卫星遥感等信息化手段导入农业生产中,提高品质和产量,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我们要立足省情和各地实际,探索推广分区域、分领域、分类别、分环节的托管模式,在全省70%以上的县推进生产托管服务试点,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山西农谷”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农民职业体系、农业标准化等方面推陈出新,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在全国叫得响的的经验做法,着力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和农村改革先行区。
五是推进“三化一改善”,把宜居善治贯穿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化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直击全面小康最直观的“落差”和民生痛点。一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209万亩硬任务,同时要加大市场化参与力度,深化与大地公司合作,把落下的步子补回来;出台《加快设施农业发展2021年行动计划》,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坚持“农有、农用、农享”,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建设一批立足田间地头、功能设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紧密衔接市场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特别是要帮助各市县做好政策导引与技术要点培训,解决好“在哪建、谁来建、建什么、怎么补”的问题。二要扮靓农村美丽家园。深入开展“治六乱、靓家园、迎小康”村庄清洁专项行动,突出黄河、汾河流域重点县,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再创建400个省级示范村,确保年底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全面完成三年整治任务,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画卷。楼阳生书记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度重视,提出整治标准不能过低或过高,要体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我们的基础设施可以慢慢完善,但干净整洁要持之以恒。我强调一点,要把握规律性,不冒进,不一刀切,更不能拍脑袋做决策、提要求。三要展现农民时代风貌。全面深化“三治”融合,积极开展“三零”创建,在“零事故、零上访”创建中发挥农业农村系统的指导作用,让村级治理更有力度、更具温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出台《关于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要精心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同时指导节庆下基层,展示好山西农民的时代风采。
六是决胜脱贫攻坚,把富民增收贯穿始终。蹚出“新路”,兴农惠农富农是根本。我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曾一度在全国排前15名,近年来位次不断下滑,目前只排到25名左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0.5%。今天上午,全省巩固脱贫成果现场推进会在临汾召开。会议传达了楼阳生书记批示精神,林武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如期完成攻坚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对产业脱贫又提出了具体的指示和要求。我们要做好学习贯彻落实。一要抓好产业脱贫。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节奏、大决战状态,要落实全省巩固脱贫成果现场推进会精神,坚持“巩固、完善、提升、拓展”总体思路,以“五提、两清”为抓手,围绕“一村一品一主体”,继续推进九大特色农业扶贫行动(特优区和产业园创建、特色种植业扶贫、水果中药材扶贫、畜牧业扶贫、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扶贫、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贫困地区农产品促销、农业科技扶贫、贫困户组织化提升),确保完成好8000人的产业脱贫任务和12.4万易返贫人口的巩固任务;要引导龙头企业强化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落实好关于克服疫情影响确保贫困群众产业就业增收28条措施,协调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让农民在创业中增收,靠产业致富。二要提升技能素质。楼书记在省委全会上讲,“人口结构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的变迁和演化,人口质量高低、劳动力素质高低,事关转型成败”。“三农”领域同样如此,必须在优化农村人口结构和农业从业者结构上下功夫,更加重视扶智扶志、鱼渔并授,落实“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要求,全面推进职业农民认定,组织好“三百”评选活动(百所田间学校、百名金牌教师、百佳技能农民),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绿领”人才,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三要推动衔接融合。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是“三农”战略的一种延续、深化、转变和升华,也是总书记视察山西亲自给我们布置的重大课题。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首先要把握二者的“同”与“不同”。“同”,就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围绕“三农”而提出的重大决策,二者在内容范围上耦合度很高。比如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与脱贫攻坚强调的产业扶贫、文化扶贫、党建扶贫、生态扶贫等方式具有内在一致性;“不同”,就是脱贫攻坚具有特殊性、局部性、紧迫性和突击性的特点,而乡村振兴则具有综合性、整体性、渐进性和持久性的特点,脱贫攻坚是要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消灭绝对贫困,而乡村振兴则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基于以上“同”与“不同”,我们抓衔接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体现精准。脱贫攻坚的成效体现了“精准”思想的科学性,我们要继续把“精准”原则贯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始终,实现精准衔接融合,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二是协同推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同步推动观念衔接、规划衔接、政策衔接、机制衔接、资金衔接、组织衔接,确保平滑过渡。三是试点先行。我们要不等不靠、提前动手,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针对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差异性,因地制宜、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类推进,最终逐步完成衔接融合。
四、坚守初心使命,打造一支与新路融合、与时代偕行的坚强队伍
今天的会议同时也是一堂专题党课。借此机会,我想就厅机关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和大家交流几点想法。
关于机关建设。2019年12月1日,楼阳生书记在履新后不久,与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班子成员座谈时谈到,省委办公厅要建设成“五型机关”,即政治机关、枢纽机关、服务机关、参谋机关、督办机关,组织部前段时间还专门下发了个关于加强“五型机关”建设的文件,对我们厅机关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结合“五型机关”要求和农业农村厅实际,我觉得厅机关建设至少要做到“五个过硬”。
一是政治过硬。机关建设千万条,政治建设第一条。大家要强化一个观点,农业农村厅是业务机关,但首先是政治机关,大家是干部,但首先是共产党员,我是厅长,但首先是党组书记。对我们来说,讲政治绝不是虚无缥缈的空口号,而是非常具体的,比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六稳”“六保”等等,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好的政治任务,所以一定要善于从政治上把大局、看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谋划和推动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我们的班子才会坚强有力、无往而不胜。楼阳生书记在这方面是我们的表率,比如在省委全会上对“蹚出新路”时代内涵的深刻阐释,包括提出的“八个转型”“六新突破”“十大战略”“10项重点工作”等举措,可以看出楼书记对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思考得非常透彻,把握得非常精准,研究得非常细致到位,这方面我们要对标省委、对标楼书记,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和政治素养。
二是学习过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与时俱进,用学习克服“本领恐慌”。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快速更迭的时代,即使是在“三农”这个相对传统的领域,也早已不是几千年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作,早已脱离了“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范畴,各类新模式新业态也如雨后春笋,新词汇新表述更是层出不穷,如果不学习,就肯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无法担负起蹚出新路的重担。所以我们抓机关建设,最怕的就是“因循守旧”,最希望的就是“求新求变”,要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让广大党员干部砥砺“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的学习态度,永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我加压带头学,牢固树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理念,争当产业化发展、资本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弄潮儿”。
三是业务过硬。农业农村厅的工作业务性很强,既要管农业,又要管农村,既要管发展,又要管改革,既要管农业产业发展,又要管乡村社会治理,业务过硬是安身立命之本,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含糊。我们每个处站都各管一摊,分管的业务都很具体,面临的问题也很具体,如果每个干部都盯着去解决好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厅里每年会解决多少问题?就像华为一样,几十年如一日朝着一个门洞猛攻,最终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所以说,大家要主动思考和推动,要吃透“上情”、把握“下情”,还要了解他山之石,看看发达地区是怎样搞的,习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胆“拿来”、兼收并蓄,不能关起门来坐井观天,避免陷入“同过去比”“同自己比”“同水平不如自己的比”的惯性思维。要多跑基层、多搞调研,用脚步丈量民情。何为调查研究?调查,贵在掌握实际情况;研究,重在提出解决方案。做到脑子里有思路、眼睛里有问题、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子。厅级干部每年至少要拿出三个月的时间,处级干部要拿出六个月的时间搞调查研究,这样才能更加了解农民、企业需要什么,出台政策更加接地气。这里再强调一点,我们厅里过去对农业抓得多,对农村抓得相对较少。但现在,既然省委农办设在咱们厅,咱们就要担起来、统起来,不怨不尤、不推不诿,像抓农业一样把农村工作抓实抓好。
四是落实过硬。楼阳生书记反复强调,“要强化结果导向,以结果论英雄”。比如7月2日,楼阳生书记在寿阳调研“三零”,讲到一个村里如果没有出现上访、案件、事故这些问题,那么“三零”创建工作就是“优秀”的,不用看那么多材料,这就是结果导向。对干部来讲,认真是一种能力,落实是一种品格。农民误了农时,一年没有收成,如果我们省厅的干部不抓落实,贻误的是全省的战机,耽误的是全省的“收成”。厅里工作点多面广事杂,我到厅里工作后,绝大多数同志们都能积极担当作为、谋事干事,许多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得到了领导肯定和群众认可。同时,我深切感受到“三农”干部有三个特点:一是朴实不张扬,长期从事“三农”工作,都有纯朴的情怀。二是务实不懈怠,“三农”工作事务繁杂,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耽误的将是农活收成。三是踏实不飘浮,很多同志和我一起整夜加班,没有节假日,毫无怨言,而且工作效率和质量越来越高,我感谢大家。但仍然有个别同志做事浮在表面,习惯当“差不多先生”“甩手掌柜”“二传手”,办事节奏拖沓、落实标准不高、工作把关不严等问题时有发生。还存在信息反馈不畅的问题,厅内从上到下政令畅通,但从下到上还不能做到及时传导,任务落实情况反馈不及时,不追问、不督促就不清楚落实情况。要进一步研究任务落实反馈机制,解决信息畅通问题,做到真正贯通,高效运转,事半功倍。栗战书同志写过一篇文章,提到总书记要求干工作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总书记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作风非常严谨,工作节奏也很快,报送给总书记的请示,不管多晚,即使到了夜里12点,第二天早上都能收到他的批示。我们要向总书记看齐,也拿出这种状态,努力走在时间的前头,把结果导向成为一种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制度,努力把寻常工作做成超常、把普通工作做成特色、把优势工作做成精品。
五是廉洁过硬。楼书记讲,“没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难以形成,高质量转型发展就会大打折扣”。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决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简”“减”同志关系、“严”“严”组织关系,使全厅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肃、政治文化更加健康、政治规矩更加严明、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这里再强调一个事情,就是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总书记专门作了批示,今年下半年全省也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把检视整改2019年以来存在的问题与今年的报告查核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我在6月30日厅党组会上专门讲过,是否如实报告个人事项,是检验干部对党忠诚不忠诚、老实不老实的“试金石”。大家要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做“透明人”,如实向组织亮家底、说真话、说实话,切实做到不大意、不儿戏、不欺瞒、不侥幸。
关于干部队伍建设。2014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办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讲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二是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三是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四是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五是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同时对“三农”干部队伍,总书记还提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具体要求。结合总书记要求,我觉得全厅党员干部都应该做到“五个无”。
一是对组织无限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总书记强调,“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全厅党员干部要上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堂首修课、必修课、终身课,强化“一句誓言、一生作答”,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对群众无私奉献。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我在4月1日全厅干部大会上讲过,往上三代,我们都来自农村,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作为“三农”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爱农”“为农”“重农”“兴农”情怀,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三是对事业无比热爱。热爱是干好事业的基础。总书记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在座的都是全省“三农”事业发展的“顶梁柱”“指挥棒”“助推器”,要始终对农业满怀激情、对农村饱含深情、对农民充满感情,经常与农民打交道,播撒热爱的种子,真正把“使命感”点亮,将“事业心”固牢,在本职岗位彰显人生价值。
四是对发展无畏艰辛。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未来我们一定会遇到各种“黑天鹅”“灰犀牛”“蝴蝶效应”,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和如履薄冰的警觉,炼出真金、蹚出新路。特别是厅里的广大年轻干部,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真正把自己放在热锅上烤一烤。
五是对名利无欲无求。就是要坚守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始终做到轻名利似浮云,重节操如泰山,坚守党性家园,不越雷池半步。要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真正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同志们,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相信通过一代代“三农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农业将充满希望与激情,到处是丰收喜悦的画卷;我们的农村将寄托无数乡愁记忆,一派村美人和的景象;我们的农民将不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个个是富裕幸福的面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奋力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来,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农”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