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精选多篇)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5-09-28 05:16:13)

第一篇: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

文章标题: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

同志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和参加第十七期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的学员们一起学习和探讨“三农”问题。下面我先给大家介绍当前我市“三农”工作的发展情况,欢迎大家互动交流。

一、我市“三农”工作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有建制镇35个,行政村1146个;从地域上看,全市7434平

方公里的土地,扣除中心建成区和上述几个区(市)的建成区面积,剩下的约6300平方公里的广阔大地都属于农村地区。全市有农村人口227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31%;农林牧渔从业人员74.8万人。全市耕地面积为202.4万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中心镇建设为龙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逐步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

(一)中心镇建设加快推进。[好范文网-http://www.haoword.com/找文章,到好范文网]

从2014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今日中心镇,明日卫星城”的发展目标,遵循“统筹兼顾、优化布局、管理高效、各具特色”的原则,规划建设16个中心镇,按照中心镇镇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可容纳20万人左右的标准,通过10年左右时间,把中心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优良、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型城区。通过不断增强中心镇产业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

为确保实现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农村中心镇村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中心镇建设和发展。一是从规划建设和经济发展、户籍管理、农民培训、就业、社保、教育、计生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为中心镇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加大扶持力度,明确要求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每年安排每个中心镇(南沙区万顷沙镇除外)1500万元统筹建设资金,各有关职能部门专项资金要向中心镇建设重点倾斜。二是严格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卫星城的要求,高起点编制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用现代化的城市理念推进中心镇建设,提高建设和发展水平,彻底走出传统小城镇建设的旧模式。目前,全市16个中心镇已有14个编制完成总体规划(花东镇规划方案正在招标,万顷沙镇规划编制工作处于准备阶段);太平镇、狮岭镇、江高镇、炭步镇、大岗镇被选为试点镇,率先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三是合理安排中心镇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时序。在全面加快各中心镇发展的基础上,选择几个区位优势明显、建设和管理水平较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突出的中心镇,重点加以扶持,力争在较短时期内使若干个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心镇率先建成广州的“卫星城”。四是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中心镇给排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建设,认真解决好中心镇镇区城市功能配套问题,进一步改善中心镇居住和创业环境,不断强化中心镇城市服务功能。五是明确提出各中心镇争取在2014年之前,实现建有1所省一级学校、2所市一级学校和1所二级甲等医院的目标。六是坚持把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作为加快中心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吸引一批大的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加快形成中心镇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带动中心镇人口集聚及其他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目前,全市16个中心镇的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中心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中心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截至2014年10月,各中心镇建成或在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50多个,涉及道路交通、供排水、供气、垃圾处理、通讯、文化体育设施、环境改善工程以及商业配套设施等各个方面,进一步改善了中心镇生产、生活环境,增强了中心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中心镇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中心镇产业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两年多来,各中心镇累计引进投资项目900多个,合同投资额累计超过150亿元,实际投资近100亿元。2014年,全市16个中心镇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约1107亿元,同比增长23;完成两税收入40亿元,增长28。中心镇已经成为中心城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和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中心镇人口集聚作用日益凸显。2014年,各中心镇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7500多人,成功转移就业40800多人,约占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的70。四是中心镇建设与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加强对中心村和农民建房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引导农民有序建房和农村建设有序发展,改变过去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

(二

)都市型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20.44亿元,比2014年增长26.1,年均增长4.7。我市农业总产值在全省排名第三,仅次于茂名、湛江,但单位耕地面积产出水平分别是全省、茂名和湛江的1.8倍、1.3倍和2.3倍,以占全省6%的耕地创造了占全省10%的农业产值。

我市农业在国民生产总

值结构中,仅占2.5;但比重低,不代表无足轻重。首先从实际需要来看,比重再低,但农产品是日常生活不可少的东西;其次从经济理论上分析,农业基础地位的“基础性”,不是因为比重大,而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它是从根本上制约其他部门发展而成为它们的前提;再次从广州农业的成果看,其实际产出远不止统计的数值。在现行的统计体系中,以下几方面是不作农业统计的:一是农产品进入工厂加工,统计在工业产值中;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统计在服务业产值中;三是生产农产品所消耗的物资和农产品收成后的系列服务创造的价值,分别统计在二、三产业中。如果按农业直接关联的口径进行统计,我市都市农业产供销总收入去年达693亿元;从农业对我市二、三产业的支持上看,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农产品销售额约占全市商业零售总额的20。

同时,我市农业还有不可磨灭的“三大贡献”:一是为上千万人口的城市提供丰富的农产品。不仅解决了广州本地常住人口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而且广州还是周边地区农产品的集散中心。二是为城市发展提供公共生态环境。农业是制造绿色植物、净化工业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唯一的产业部门,为城市发展默默地提供了作为公共产品的生态环境。三是为近三分之一的居民提供居住发展的基本条件。“三农”工作直接关系到全市227万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福利政策的实现。

“十五”期间,我市农业逐步实现了从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在区域布局上形成了近郊、中郊、远郊等不同圈层的区域结构,在功能开发上形成了兼顾生产、生态、生活等三大功能协调发展的结构,在产品形态上形成了满足食品、工业原料、精神产品等层次丰富的产品结构。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206万亩基本农田是我市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我市从1995年开始,对列入标准化改造的146万亩农田和连片面积300亩以上、共12万亩的鱼塘进行改造,按照沟、渠、田、林、路、桥、涵、闸全面配套的要求,大力推进农田标准化建设,依靠科学做好土地的深度开发。从1995年到2014年,我市各级政府已累计投入13亿元,完成了76.7万亩农田和3万亩鱼塘的标准化改造任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据统计,标准化整治后的耕地利用率普遍提高3,农民出租耕地收入普遍提高30-50,高的甚至达一倍;标准化改造后的鱼塘的产量、产值、利润增幅均在50以上,如2014年我市投入3530万元用于2.16万亩鱼塘的标准化整治后,多数鱼塘的亩产与产值增幅达100%,亩利润在5000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万元以上,塘租普遍提高了100%,有效提高了渔业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的地租收入。并且由于交通改善,增强了招商引资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水产业的规模化、企业化经营。如花都区炭步镇鱼塘标准化整治项目开工后,就引进了2家企业落户经营。

2.都市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市农业区域按近、中、远郊三个圈层布局,即第一圈层主要包括天河、黄埔、芳村、海珠区和白云区近郊,侧重以花卉、林果、草坪等绿色园艺产业为主,严格限制发展畜牧、水产业;第二圈层包括番禺、花都区和增城、从化市靠近广州市区的部分地区和白云区的边远镇村,主要是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谷和蔬菜业、林果业、花卉园艺业、畜牧业、海洋和淡水养殖业、种子种苗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七大主导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第三圈层包括番禺、花都区和增城、从化市离广州市区较远的地区,致力于建成广州名特优稀土特产、反季节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休闲度假农业的重要基地。目前,基本完成了第一圈层畜牧产业转移和二、三圈层优势产业基地布局,农业区域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已规划、建设了10个蔬菜基地、5个水产基地、8个水果基地、5个花卉标准化示范区和5000亩鲜切花生产基地,逐步实现菜、畜、渔、果、花五大支柱产业的基地化,规模经营面积达64.6万亩,成为我市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其中,水产业形成了东部万亩优质淡水鱼,南部10万亩咸、淡水鱼,西北部10万亩加工原料鱼,西部观赏鱼和北部山区特种水产的区域优势产业带;花卉业已基本形成北部(从化市)以鲜切花、高山花卉为主,中部(花都区、白云区)以优质盆花、盆景为主,西部(原芳村区)以流通集散市场为主,东部(增城市、萝岗区)以球根、宿根鲜切花为主,南部(番禺区、南沙区)以观叶植物、绿化苗木为主的区域优势产业带;水果业逐步形成了南部香蕉、早熟荔枝,中部优质荔枝和石硖龙眼,近郊优质小水果、罗岗甜橙,北部落叶水果、加工型水果等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区域性水果优势产业带。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产业发展迅猛,蔬菜、水果、花卉占种植业的比例由2014年的76%提高到2014年的85.5%,畜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7.68,蔬菜、花卉、水果、水产、畜牧五大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2.3;观光休闲农业等新兴都市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种子种苗等服务型产业渐成气候,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达16.3亿元,列全省第一,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3.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推进。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我市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对有实力、有带动能力,在农产品流通、加工和科技等方面有成效的龙头企业,不分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经考评合格都列为龙头企业,并在资金、用地、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经过几年的培育和扶持,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5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实现销售产值52亿元,带动农户21.9万户(约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3),带动农民增收1.45亿元,农业出口总值的大部分来自农业龙头企业。二是抓好都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市级以上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增加到20个,总面积达12万亩。其中包括2个水稻示范区、6个花卉示范区、5个蔬菜示范区、4个水产示范区、2个水果示范区和1个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区。2014年20个市级农业示范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3亿元,以约占我市5的耕地总面积实现了16的农业总产值。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市从2014年开始累计投入200多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启动资金、科研推广及技术培训经费,较好地保障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运作。目前,全市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含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44个,会员(社员)6415人,带动5.9万农户,基本覆盖了蔬菜、畜禽、岭南果业、花卉、渔业等多个特色优势产业。如增城市小楼镇有悠久的冬瓜种植历史和较大的种植面积,成立了冬瓜行业协会后,带动冬瓜全年复种面积达15000亩,全镇有1500多户农户从事冬瓜种植,鲜冬瓜远销上海、山东、新疆等地,还出口到俄罗斯。

4.农产品流通加工进一步发展。依托便捷的道路交通运输体系,我市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大、辐射面广、示范性强的中高级批发市场,以广州花博园、嘉禾生猪、江南蔬菜、黄沙水产四大批发市场为核心,形成了中心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协调发展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目前,全市交易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批发市场有70多个,年交易额超过200亿元,其中仅四大中心批发市场交易额就达176.2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产品流通,不少农产品已初步形成影响全国的“广州价格”;由广州农产品批发市场常年流通到广州和珠三角洲以及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品种达100多个。如江南蔬果批发市场成为广东果菜流通的重要枢纽和港澳水果进出口重要基地,去年蔬果总成交额100.13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国蔬菜批发市场十强前列。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产品销往138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农产品出口总值达4.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扶持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保鲜加工业的发展,发展名优加工产品。在全市50家农业龙头企业中,有30家从事或涉及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务,从玉、东升、农艺等一批龙头企业都建立了真空预冷、低温储藏设备,对产品进行分拣、包装、冷藏,打响了“东升”、“从玉”等品牌;市果树所建设年加工能力5000吨果汁生产线,拉动了加工型水果的发展;从化佳荔、顺昌源、华隆等一大批荔枝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效解决荔枝销路问题;龙丰园、顺昌源等青梅加工企业,基本解决了从化北部山区5万多亩青梅的销路问题。“九五”期末我市水产品年加工能力不足万吨,“十五”期间取得大发展,罗非鱼加工出口实现零的突破,现有广州鹭业、陆仕和恒发水产3家水产品加工厂,共有13条加工生产线,其生产的罗非鱼和叉尾鱼片全部出口欧美市场,全市水产品的年加工能力近10万吨。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农产品加工出口不断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900多亿元。

5.科技兴农成效进一步发挥。提高农业效益,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十五”以来,我市农业围绕都市特色农业生产,着力推进市属农业科研机构改制,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健全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新型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体系,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招投标制度,普及农业科技,推进农业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共取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多项,引进和培育了600多个农业新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100多项。种鸡人工受精、钢架大棚基质育苗技术,荔枝回缩、换种技术,无病苗圃育苗和规范化栽培等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恢复发展了特色传统品牌萝岗甜橙;荔枝冷藏保鲜技术能使荔枝保鲜期达40天,能够大量远销欧美和日本;大花蕙兰新品种选育取得阶段性成果,使该品种国产化成为可能。目前,全市主要农产品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2%,均位居全省前列。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化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劳均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2千瓦。

6.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应对入世挑战、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从2014年起,我市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修订)了农业地方标准160多项;建立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6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4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的产地369个,无公害农产品185个;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分别达到106个和103个,创建省名牌产品(农业类)18个和市名优农产品91个,大大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业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基地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技术的普及,产地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同时,市级、区县级监测中心、批发市场、农业企业四级农业标准与质量检验检测网络逐步完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快推进,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较大提高。

(三)农民增收减负成效显著。

1.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为5.9、6.4、5.1、8.1和6.9,年均增长6.3,2014年达到7080元,在全国大城市中保持前列;如果把5年来近郊约40万“农转居”人员的收入计算在内,我市农民收入增速和绝对值更高。从农民收入结构来看,随着平均每年5万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10,去年达到4217元,占农民收入的60;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经营收入逐步扭转了下降的趋势,去年达到1187元,同比增长10。

2.农民减负成效明显。一是加大整治力度,全面清理涉农收费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重新审核工作,取消不合理的、过时的和无依据的收费项目,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抓好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等“四项制度”建设,深入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治理。重点抓好农民建房收费政策的落实工作;对农业生产性费用中不合理收费和搭车收费进行专项整治,农业供水严格执行“受益缴费,计量收费”的原则;农村用电坚决纠正乱加价和搭车收费行为,落实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减少农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全面取消了镇统筹、村提留、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集资,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收费实行了“一费制”,农村订阅报刊严禁行政命令摊派。目前,全市有农村的八个区和两个县级市的所有镇、村、学校、医院,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向农民收取的各项行政事业收费、政府定价的公用事业价格和经营性收费,都按规定制作了公示牌或价目表,公开明示。全市建立涉农收费公示牌1254个,设立投诉举报电话120多个。大部分镇村订阅报刊支出额度控制在规定限额范围内,没有出现违反省的规定采取行政命令摊派报刊征订任务情况。二是调整农业税费政策,实现了农业“零税赋”。我市从2014年5月份起率先开展农村税费改革,通过取消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特别是从2014年1月1日起,全市提前免征农业税,年减少农民税费负担近亿元,全市200多万农民实实在在地从“零税赋”中受益。农民收入、负担的“一增、一减”,使我市农民人均“净收入”比“九五”期末增加2014元以上。为确保免征农业税后,农民负担不反弹,我市加强了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落实情况监督,加强了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的监督管理。同时,还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去年共安排1.3亿元资金用于负担原来从农民收费中支付的基层组织运转和教育等镇村开支,确保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义务教育经费的正常需要。

3.农民转移就业力度加大。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推进农村“三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近年,我市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按照劳动就业城乡统筹、劳动力市场城乡统一、劳动者就业城乡平等的“两统一平等”的要求,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若干意见》,建立健全“三个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制。从市、区(县级市)到镇村层层建立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将城市就业培训服务工作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建立18岁至45岁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信息库,完善劳动力市场硬件建设,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实施“青年农民科学技术知识技能培训工程”,每年培训1万人;市财政每年投入2014万元资助5万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对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户,按每个学生每年2014元的标准,资助一名子女免费到技工中专学校读书。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就业激励机制。对参加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证书》的农民,分别给予200元和500元的补贴;对就业服务机构或村委会,每介绍一名农民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分别奖励50元和100元;对招用一名本市农民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单位,政府代缴一年的工伤保险金;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农民,一律按合法收费标准的60给予优惠;本市农民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一样,实行全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十五”期间我市共培训农民近12万人,80以上的受训农民实现转移就业。

(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城市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着力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一是农村“五通”工程(通电、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在2014年底已完成全部行政村“五通”任务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五通”工程向自然村延伸,到去年底,共投入9000万元完成了401条100人以上自然村的通水任务;安排了1600万元补助资金,完成100公里水泥路面村道建。除从化、增城部分边远地区外,全市5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了通有线电视,新增约16万农村群众吃上干净的自来水,又有54条自然村实现通电话。二是“青山绿地”工程。从2014年开始,用三年时间投入12.5亿元,实施城市林带林区建设,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86平方公里,逐步形成环绕广州的一个绿色生态屏障,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该项工程已完成总任务量的94。三是城乡防灾减灾工程。预算安排投资81.26亿元,大力推进列入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范围的18项工程,其中有16项分布在农村地区,主要包括城市防洪工程达标、江海堤围工程达标和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达标工程等。

2.农村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市加快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一是城镇居民生活保障制度向农村社区延伸。我市1997年开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至去年底,全市有2.5万户、6.8万名农民纳入农村低保救助对象,发放低保金3464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二是农村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我市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为契机,从2014-2014年,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共投入49.56亿元(其中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重点用于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目前已经有13个镇成为省教育强镇,农村毕业生升学率和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接近城区水平。三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成型,已建设有64家镇级医院(卫生院),1076条村建立了卫生站,基本做到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在镇医院或区(县级市)医院诊治,大病才到市区大医院就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覆盖,2014年全市有169.8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2%,高出省的要求22个百分点,已有5万多人次农民得到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助,平均每人次1300元;从缴费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参合率已达到83。

3.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落实农民征地款清兑。全市所有的行政村都实行了会计委派、选聘和代理制。大力推进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规范财务公开程序,健全农村财务民主管理制度,加强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并组织了清欠征地补偿款专项检查,2014年落实兑付拖欠征地款案件31宗,涉及金额20.2亿元,全面完成农民征地款清兑任务。二是认真落实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采取灵活积极的办法,从整体上推进我市农村二轮土地承包扫尾工作。对于白云、花都、增城、从化四个传统农业区(县级市),将土地承包期延长至30年,做到“面积、地块、合同和土地经营权证”四到户。目前,这四个区(县级市)已有5305个村(组)实行了二轮土地承包,占总数5309个的99.9。对于天河、黄埔、海珠、荔湾、番禺、萝岗、南沙等7个城市化进程较快带农业的区,结合城市化进程中“村改居”,大力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将村所有集体资产连同土地折股量化到人,确保社员对集体资产和集体土地长久收益权。目前,天河、黄埔、海珠、荔湾等已全部开展农村股份制改革,番禺区247个村已有99个村完成了农村土地股权固化工作,计划在今年底明年初全部完成。三是落实对农民直补政策。在省对30亩以上种粮农户每亩每造补贴20元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的实际,对每造1亩以上的农户每亩每造增加10元的直接补贴,2014年共补贴资金1244.3万元。2014年还直接补贴给农户购置联合收割机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达400万元。

4.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各级党委继续加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力度,高度重视、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认真做好“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的各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培养锻炼一支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队伍,选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路子,健全一套体现村情特点的规章制度,切实为农村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坚强堡垒。二是大力开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和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的解决,集中有限资源积极推动和谐农村建设;着眼于管理民主和农村党组织与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帮助农村党员提高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力度,把农村的年轻、优秀党员选拔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保持基层领导班子充满朝气和活力,不断提高战斗力。四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村审计制度,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进一步改进。

5.农村基层民主不断完善。成立了市本级、区(县级市)和街镇三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参加,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村委会普遍能够建章立制,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委会工作制度等。建立了村民自治监督制度,全面推行财务代理制、委派制度和电算化,以财务公开作为重点,逐步规范集体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在年终和换届选举前,全面进行村财审计。在遇到重大村务或需民主评议时,坚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把监督机制落实到最基层。许多区、县级市还将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纳入了镇、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强监督力度,基本做到镇级每季度检查一次,区、县级市每半年检查一次。2014年,各区、县级市、镇、村共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858个,村民主理财小组1146个;设村务公开栏1157个,监督箱1080个,举报电话594个。全市1146个村中,按省的有关规定全面公开15项内容的有868个村。村务公开已成为我市农村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发展。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涌现出一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其中花都区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白云区人和镇等11个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村民自治模范镇。

二、当前我市“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土地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各项建设的加快,农民赖以生存、农业赖以发展的土地不断被征用,农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全市耕地面积202.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28亩,分别低于全省人均0.41亩和全国人均1.5亩的水平,更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农业发展空间日益狭小。而农民得到的土地资本收益却只占很少一部分,出现了务农无土地、就业无岗位、贫困无保障的“三无”农民,成为当前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农业的基础建设还比较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仍然不足,对农田路网、排灌设施等直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比重偏小,设施农业发展缓慢,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全市旱涝保收耕地面积124.1万亩,占总面积的62.4%,其中经过标准化整治的农田仅占基本农田面积的38.7%,标准化鱼塘面积仅占鱼塘总面积的8.3%,农业规模化经营面积仅占农田面积的33%,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业受自然灾害和疫病影响仍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农民综合素质整体较低。

农村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农民占72,适应不了二、三产业岗位的要求,转移就业的难度大。农民长期固守乡土,创业意识不强,不愿意甚至害怕外出谋生,宁肯守住几亩责任田过清贫日子。近郊的农民主要靠出租土地或物业获取收益,安于现状,养成了闲散的生活习惯,就业意愿低下;远郊的部分农民虽有转移就业的愿望,但由于拈轻怕重、高不成、低不就等主观原因,转移就业的难度很大。

(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1999年以来,我市农民收入平均增速约为6.38%,低于同期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62的速度,城乡收入水平进一步拉大。2014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625元,与城镇居民年均纯收入16884元比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55:1,2014年的比例是2.6:1,差距有所扩大;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078元,远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121元;全市还有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农户2.7万户、11万人,农村低保对象2.5万户,7.1万人,分别占农民人数的4.8%和3.1%,主要集中在从化、增城市。同时,当前我市农民通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来增加收入变得越来越困难,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来提高收入的潜力也会越来越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不足,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改善农民生活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五)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在医疗、教育、文化、社保等社会事业方面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无序建房,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现象还比较普遍;北部山区部分镇村的面貌仍相当落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恶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不足。如从化市吕田镇还有90%的农民住在泥砖房里,一旦有大的台风或下大雨,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六)农村社会还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

农村土地征用、土地经营和土地权益等方面管理上存在着不少隐患;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够完善,党群关系还存在着不协调;农村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社会管理仍存在着诸多漏洞,形势严峻;征地拆迁、土地权益、利益分配、干部作风等引发的纠纷、上访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如蝇逐臭,总想在农村特别是基层民主建设方面无事生非、制造事端,发泄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

三、“十一五”期间我市“三农”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一)当前我市“三农”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

首先,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三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和社会环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连续三年出台了指导“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就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举措;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并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前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三化”建设的决定》,明确了我省贯彻“两个趋向”、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近年,市委、市政府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有关精神制订了一系列扶农促农政策措施。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更加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为加快我市农业农村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

其次,我市具有做好“三农”工作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广州已经充分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去年全市gdp达5115亿元,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的发展为“三农”提供了强大支撑,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必要的前提。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中心镇建设为龙头,大力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转移,社会事业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推进,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三农”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加快“三农”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三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各部门、社会各界更加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逐步将工作向农村延伸,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共同营造了加快“三农”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市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领域。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城市发展相比,当前我市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农村仍然属于相对落后的社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落后于城市居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差距拉大的势头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这已成为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不可回避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必须通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广州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市农村总体稳定,干群关系较好,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快农村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基本要求,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它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其内容包括整个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对“三农”的领导,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主动将工作职能向农村延伸,确保“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三农”各项工作

“十一五”时期我市“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在加快中心镇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和转移就业,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环境,逐步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1、加快中心镇建设。

坚持把加快中心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走有广州特色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十一五”期间,继续落实“今日中心镇、明日卫星城”的定位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中心镇,按照每个中心镇约20平方公里、可容纳20万人左右的规模,切实抓好17个中心镇的建设。

继续推进中心镇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按照中心镇的历史文化、产业现状和区位优势,在进一步完善中心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推进中心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合理控制中心镇的建设和开发规模。继续落实市对每个重点中心镇1500万元的扶持资金,全面推进中心镇交通、商业网点、电网、供排水、公交、供气、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中心镇镇区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力争2014年实现中心镇中心村的“五通”目标,增强中心镇的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能力,营造中心镇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增强中心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在促进各中心镇加快发展的基础上,选择区位优势明显、建设和管理水平较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突出的江高、太平、新塘、狮岭、沙湾等5个中心镇进行重点扶持,力争在较短时期内率先建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卫星城”。

继续落实扶持政策,完善中心镇管理体制。依据国家、省、市已明确的扶持政策,制定中心镇建设的税费返还、专项资金扶持、土地开发等方面的配套优惠政策,为中心镇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根据赋予中心镇县一级管理权限的要求,做好各项管理权限的移交,建立健全中心镇城市化管理体制。同时,继续推进中心镇教育、卫生、计生、就业服务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

加快中心镇产业聚集和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在招商引资、产业转移、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向中心镇倾斜,引进国内外大企业落户,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继续支持中心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强农田标准化改造和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加工型农业企业进入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并努力协调有关部门给予税收、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优惠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使中心镇既有“卫星城”的现代功能,又有现代农业的田园风光。各中心镇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托自身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加强专业特色园区建设,形成专业化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聚集的水平。

2、从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入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从整治改造村容村貌入手,以中心镇和城市主干道两边的中心村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面貌,营造农村良好的人居环境。当前,要重点搞好“两规”、“三清”、“四有”、“五通”。

一是编制“两规”,即新村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拨出专门经费,指导各区(县级市)组织编制农村新村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要在严格土地管理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完善土地整理政策,开展旧村用地的复垦整理,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集中安排用于新农村建设。

二是开展“三清”,即清卫生死角、清沟渠池塘、清乱搭乱建。要广泛发动农村群众开展经常性的“三清”活动,力争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在短时间内有较大改善;指导农村制定“村规民约”,实现制度化、日常化管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村容村貌整洁卫生。

三是实现“四有”,即有排污处理系统、有环卫设施、有村民公园、有绿化林带。要指导、扶持农村建立集中的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开展下水道暗化建设;指导和扶助农村家庭应用水冲式三格化粪等形式的无害化厕所,建设或改造农村公共厕所;加强对农村地区工业“三废”管理和整治,大力推广农业环保技术,扶持农民发展沼气事业;指导和扶持农村结合实际和自身特色,建设村民公园,开展村庄周边和道路、屋前屋后的绿化建设,营造村道绿化林带和农田林网,大力提高农村绿化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

四是继续推进“五通”向自然村延伸。要加快实现自然村通水泥路,提高农村水、电、电话、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在“五通”的基础上,要协调落实公共汽车班次和路线等问题,力争到2014年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实现通公共汽车;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尽快实现行政村通信息网络。到2014年,全市自然村普遍实现通水泥路,95以上农村家庭用上洁净水,农村电网通到家家户户,电话线路、有线电视网络通到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基本实现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通公共汽车(客运班车)、信息网络。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处理,自然村基本建有公共厕所,环境美化、绿化,村容村貌整洁优美。

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4年开始,由市农业局牵头,选定中心镇和主干道沿线20条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各区(县级市)要引导、扶持不同层次、有代表性的村,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建设。同时,进一步引导、扶持有条件的中心村开展创建“文明示范村”工作,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新农村建设,力争到2014年建成100条左右市级文明示范村。

3、积极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紧紧围绕发展都市型现代化农业、促进生态广州建设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带动能力和生态保障能力;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经营体制创新,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城郊型农业向优质高效安全的效益型农业、设施先进管理科学的科技型农业、资源可循环利用的节约型农业、田园风光优美空气清新的生态型农业、服务功能多元化的服务型农业转型升级。

到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255亿元和14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以上(按现行价计算),农业经济效益和现代化水平在全省保持前列。

一是继续推进农田标准化改造。确保完成纳入规划的剩余81.3万亩农田标准化改造任务,使我市标准化改造的农田达到158万亩;并按照方格化和路网、电网、排灌系统齐备的要求,完成15万亩连片鱼塘的标准化改造,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在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高标准规划扩建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完善较大规模的15个蔬菜基地及20个蔬菜专业村、10个水果基地及20个水果专业村、10个花卉基地和10个水产养殖基地,改造或新建50个生态环保的畜牧小区或畜牧场。要继续大力培育和引进有竞争力、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联合创办信贷担保机构,解决流动资金困难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兴办的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企业,在用地、水、电及税费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力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80家,80以上的农业企业、专业大户成为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的成员,80以上的基本农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90以上的农业产出集中在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基地。

三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扩大到60个,主要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建立健全农业质量安全体系,完善农业产业化园区、基地的防疫检疫制度,加强农产品进入广州市场的监管、监控;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队伍建设和完善疫情报告、预警和防治机制等,有效抵御重大动植物疫病的影响。

四是提高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的水平。发挥农业科研机构、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在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的主体带动作用,在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鲜活农产品保鲜和加工、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装备和实施名牌战略等方面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

五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大对江南蔬果批发市场、广州花卉博览园、黄沙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嘉禾畜禽批发市场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指导和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进交易手段,发展电子商务,并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同时,建设示范性三鸟批发市场。通过这些批发市场同外地农业产业化基地的经济协作,拓展为广州市场服务的农业基地,组织优质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广州市场。

4、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广泛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强化“智力扶贫工程”,全面实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落实农村劳动力“一人一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进技工学校的资助政策,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网络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强化农村就业服务,继续实施企业招收本地农民的招工激励,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形成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机制,逐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员,提高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到2014年初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网络,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全面培训并基本实现转移就业。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总数比例达到60以上,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70以上。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扩大农村小额贷款范围,加快建立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性、合作性和互助性的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业贷款财政贴息、担保制度,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增加收入。

三是稳定、完善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逐步提高农民种粮、耕地涵养、生态公益林、良种和农机购置等补贴(补偿)标准,加强对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沃土工程等公益性推广项目的专项补贴,强化对农民增收的直接支持。

四是完善村级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农民按股分红的股份合作制,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部门责任制,严防农民负担反弹。加强对农村各种收费项目和收费行为的监管,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对违纪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并督促彻底整改;进一步完善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议事程序、议事范围、审批程序,严防将“一事一议”筹资变为固定的农民负担项目;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配套措施,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和各种政策补贴资金的监管,确保足额落实到村到户;加强农村供水供电及农资价格等的监管;逐步将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纳入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减轻农民的公共事务负担。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到2014年达到1万元(按现行价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5、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以创建教育强市为契机,狠抓教育强区、教育强镇建设,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配备,改善办学条件;从2014年9月新学年开始,在免收学费的基础上,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杂费,完善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制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到2014年,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到100、98和95以上;高中学校市一级以上优质学位达85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并逐步达到高中文化程度。

二是加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快中心镇的配套医疗机构建设,按照镇村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完成所有镇村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按照农民步行半小时到达的距离合理设置村卫生机构,逐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设施建设,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村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予以适当补助;逐步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力争到2014年参合率达到95以上,人均筹资水平达到100元以上。

三是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低保为核心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落实低保政策,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并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扩大资金筹集渠道,积极探索农村“五保户”供养的多种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物救助,确保农村“五保户”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救助和重大疾病医疗资助制度,并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村低保对象、五保户及其他困难群众小病有基本医疗救助、重病大病有合作医疗资助和临时救助。在解决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医疗保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它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体系。

四是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无政策外多孩生育镇、无政策外人口出生村”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村级计划生育工作队伍、阵地、制度建设,健全计划生育组织网络;坚持属地管理、公平对待的原则,加强对农村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广大农民实行计划生育;深入开展“婚育进万家”活动,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增强优生优育意识,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

五是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引导帮扶力度,指导和资助农村组建书画、戏曲等文艺社团,开展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的特色节庆活动,深入开展电影为农民服务工作;加强农村地区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引导帮扶开展全民健身、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

6、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力度,解决好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做好“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深入开展“固本强基”工程,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一个坚强有力、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战斗力强的领导核心,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坚强堡垒;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力度,把农村的年轻、优秀党员选拔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保持基层领导班子充满朝气和活力,不断提高战斗力。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村审计制度。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指导和监督,强化“两组”(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两会”(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建设,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专门委员会建设,确保村民自治机制健康运转,依法行使自治权力。到2014年,全市50的区(县级市)创建为村民自治模范区(县级市),80的镇创建为村民自治模范镇,90的村创建为村民自治模范村。

三是加强村干部的作风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学习党章教育和民主决策、公开监督等形式,防止村干部在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及承发包、财务管理等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和以权谋私行为,坚决查处村干部贪污腐败等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引导村干部树立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公道正派、发扬民主的工作作风。

四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完善农村会计委派、选聘和代理制,落实“村账镇(街)管”制度;积极推行集体货币资金银行基本户管理,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和财务公开;全面实行以财务管理电算化为核心的农经电算化,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培训。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加(在好范 文 网搜索更多的文章:www.Haoword.CoM)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

五是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抓好村务公开规范化建设,继续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并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将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时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积极推进村务事项从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加强对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工作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区(县级市)、镇(街)和村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六是深入开展“和谐平安社区”活动。进一步加大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除“黄赌毒”,禁止“六合彩”赌博,取缔邪教组织,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和黑恶势力,遏制重大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下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把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成员和各有关协调部门配合。市将成立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任成员,负责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日常组织工作,主要是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工作协调,办好试点,推广先进经验,检查、督促、指导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时,调整市农业局的机构和职能,赋予统筹协调“三农”工作的职责。要求各有关区(县级市)也要成立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选派得力干部深入农村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切实贯彻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存量调整、增量重点向农村倾斜”的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确保2014年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要以城乡统筹的标准明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逐步加大本部门工作向农村延伸的力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部门预算用于农村的比例。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城市部门、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结对帮扶农村活动,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互动机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引导各大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的信贷资金投放力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募捐活动,多方筹集社会资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规划引导、组织发动、管理协调等职能,做到“到位不越位、在位不缺位,引导不强迫、协办不包办”,并建立“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对态度比较积极、行动比较迅速的村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要明确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自主开展资金筹集、投工投劳、组织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具体工作,保证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推进。在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要尽可能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让农民群众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处和实惠,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来源于好范文网,欢迎阅读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

第二篇: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

文章标题: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

同志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和参加第十七期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的学员们一起学习和探讨“三农”问题。下面我先给大家介绍当前我市“三农”工作的发展情况,欢迎大家互动交流。一、我市“三农”工作发展基本情况目前,全市有建制镇35个,行政村1146个;从地域上看,全市7434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中心镇建设为龙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逐步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

(一)中心镇建设加快推进。[文秘114网-http://www.HAOword.com找文章,到文秘114网]

我市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结构中,仅占2.5;但比重低,不代表无足轻重。首先从实际需要来看,比重再低,但农产品是日常生活不可少的东西;其次从经济理论上分析,农业基础地位的“基础性”,不是因为比重大,而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它是从根本上制约其他部门发展而成为它们的前提;再次从广州农业的成果看,其实际产出远不止统计的数值。在现行的统计体系中,以下几方面是不作农业统计的:一是农产品进入工厂加工,统计在工业产值中;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统计在服务业产值中; 三是生产农产品所消耗的物资和农产品收成后的系列服务创造的价值,分别统计在二、三产业中。如果按农业直接关联的口径进行统计,我市都市农业产供销总收入去年达693亿元;从农业对我市二、三产业的支持上看,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农产品销售额约占全市商业零售总额的20。

同时,我市农业还有不可磨灭的“三大贡献”:一是为上千万人口的城市提供丰富的农产品。不仅解决了广州本地常住人口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而且广州还是周边地区农产品的集散中心。二是为城市发展提供公共生态环境。农业是制造绿色植物、净化工业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唯一的产业部门,为城市发展默默地提供了作为公共产品的生态环境。三是为近三分之一的居民提供居住发展的基本条件。“三农”工作直接关系到全市227万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福利政策的实现。

“十五”期间,我市农业逐步实现了从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在区域布局上形成了近郊、中郊、远郊等不同圈层的区域结构,在功能开发上形成了兼顾生产、生态、生活等三大功能协调发展的结构,在产品形态上形成了满足食品、工业原料、精神产品等层次丰富的产品结构。

2.都市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市农业区域按近、中、远郊三个圈层布局,即第一圈层主要包括天河、黄埔、芳村、海珠区和白云区近郊,侧重以花卉、林果、草坪等绿色园艺产业为主,严格限制发展畜牧、水产业;第二圈层包括番禺、花都区和增城、从化市靠近广州市区的部分地区和白云区的边远镇村,主要是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谷和蔬菜业、林果业、花卉园艺业、畜牧业、海洋和淡水养殖业、种子种苗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七大主导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第三圈层包括番禺、花都区和增城、从化市离广州市区较远的地区,致力于建成广州名特优稀土特产、反季节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休闲度假农业的重要基地。目前,基本完成了第一圈层畜牧产业转移和二、三圈层优势产业基地布局,农业区域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已规划、建设了10个蔬菜基地、5个水产基地、8个水果基地、5个花卉标准化示范区和5000亩鲜切花生产基地,逐步实现菜、畜、渔、果、花五大支柱产业的基地化,规模经营面积达64.6万亩,成为我市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其中,水产业形成了东部万亩优质淡水鱼,南部10万亩咸、淡水鱼,西北部10万亩加工原料鱼,西部观赏鱼和北部山区特种水产的区域优势产业带;花卉业已基本形成北部(从化市)以鲜切花、高山花卉为主,中部(花都区、白云区)以优质盆花、盆景为主,西部(原芳村区)以流通集散市场为主,东部(增城市、萝岗区)以球根、宿根鲜切花为主,南部(番禺区、南沙区)以观叶植物、绿化苗木为主的区域优势产业带;水果业逐步形成了南部香蕉、早熟荔枝,中部优质荔枝和石硖龙眼,近郊优质小水果、罗岗甜橙,北部落叶水果、加工型水果等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区域性水果优势产业带。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产业发展迅猛,蔬菜、水果、花卉占种植业的比例由2014年的76%提高到2014年的85.5%,畜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7.68,蔬菜、花卉、水果、水产、畜牧五大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2.3;观光休闲农业等新兴都市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种子种苗等服务型产业渐成气候,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达16.3亿元,列全省第一,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扶持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保鲜加工业的发展,发展名优加工产品。在全市50家农业龙头企业中,有30家从事或涉及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务,从玉、东升、农艺等一批龙头企业都建立了真空预冷、低温储藏设备,对产品进行分拣、包装、冷藏,打响了“东升”、“从玉”等品牌;市果树所建设年加工能力5000吨果汁生产线,拉动了加工型水果的发展;从化佳荔、顺昌源、华隆等一大批荔枝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效解决荔枝销路问题;龙丰园、顺昌源等青梅加工企业,基本解决了从化北部山区5万多亩青梅的销路问题。“九五”期末我市水产品年加工能力不足万吨,“十五”期间取得大发展,罗非鱼加工出口实现零的突破,现有广州鹭业、陆仕和恒发水产3家水产品加工厂,共有13条加工生产线,其生产的罗非鱼和叉尾鱼片全部出口欧美市场,全市水产品的年加工能力近10万吨。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农产品加工出口不断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900多亿元。

(三)农民增收减负成效显著。

(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4.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各级党委继续加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力度,高度重视、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认真做好“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的各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培养锻炼一支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队伍,选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路子,健全一套体现村情特点的规章制度,切实为农村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坚强堡垒。二是大力开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和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的解决,集中有限资源积极推动和谐农村建设;着眼于管理民主和农村党组织与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帮助农村党员提高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力度,把农村的年轻、优秀党员选拔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保持基层领导班子充满朝气和活力,不断提高战斗力。四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村审计制度,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进一步改进。

5.农村基层民主不断完善。成立了市本级、区(县级市)和街镇三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参加,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村委会普遍能够建章立制,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委会工作制度等。建立了村民自治监督制度,全面推行财务代理制、委派制度和电算化,以财务公开作为重点,逐步规范集体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在年终和换届选举前,全面进行村财审计。在遇到重大村务或需民主评议时,坚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把监督机制落实到最基层。许多区、县级市还将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纳入了镇、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强监督力度,基本做到镇级每季度检查一次,区、县级市每半年检查一次。2014年,各区、县级市、镇、村共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858个,村民主理财小组1146个;设村务公开栏1157个,监督箱1080个,举报电话594个。全市1146个村中,按省的有关规定全面公开15项内容的有868个村。村务公开已成为我市农村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发展。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涌现出一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其中花都区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白云区人和镇等11个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村民自治模范镇。

二、当前我市“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土地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各项建设的加快,农民赖以生存、农业赖以发展的土地不断被征用,农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全市耕地面积202.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28亩,分别低于全省人均0.41亩和全国人均1.5亩的水平,更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农业发展空间日益狭小。而农民得到的土地资本收益却只占很少一部分,出现了务农无土地、就业无岗位、贫困无保障的“三无”农民,成为当前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农业的基础建设还比较薄弱。

(三)农民综合素质整体较低。

农村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农民占72,适应不了二、三产业岗位的要求,转移就业的难度大。农民长期固守乡土,创业意识不强,不愿意甚至害怕外出谋生,宁肯守住几亩责任田过清贫日子。近郊的农民主要靠出租土地或物业获取收益,安于现状,养成了闲散的生活习惯,就业意愿低下;远郊的部分农民虽有转移就业的愿望,但由于拈轻怕重、高不成、低不就等主观原因,转移就业的难度很大。

(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五)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在医疗、教育、文化、社保等社会事业方面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无序建房,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现象还比较普遍;北部山区部分镇村的面貌仍相当落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恶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不足。如从化市吕田镇还有90%的农民住在泥砖房里,一旦有大的台风或下大雨,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六)农村社会还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

农村土地征用、土地经营和土地权益等方面管理上存在着不少隐患;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够完善,党群关系还存在着不协调;农村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社会管理仍存在着诸多漏洞,形势严峻;征地拆迁、土地权益、利益分配、干部作风等引发的纠纷、上访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如蝇逐臭,总想在农村特别是基层民主建设方面无事生非、制造事端,发泄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

三、“十一五”期间我市“三农”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一)当前我市“三农”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

其次,我市具有做好“三农”工作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广州已经充分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去年全市gdp达5115亿元,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的发展为“三农”提供了强大支撑,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必要的前提。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中心镇建设为龙头,大力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转移,社会事业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推进,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三农”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加快“三农”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三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各部门、社会各界更加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逐步将工作向农村延伸,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共同营造了加快“三农”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市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领域。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城市发展相比,当前我市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农村仍然属于相对落后的社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落后于城市居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差距拉大的势头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这已成为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不可回避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必须通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广州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市农村总体稳定,干群关系较好,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快农村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基本要求,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它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其内容包括整个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对“三农”的领导,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主动将工作职能向农村延伸,确保“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三农”各项工作

“十一五”时期我市“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在加快中心镇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和转移就业,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环境,逐步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1、加快中心镇建设。

坚持把加快中心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走有广州特色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十一五”期间,继续落实“今日中心镇、明日卫星城”的定位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中心镇,按照每个中心镇约20平方公里、可容纳20万人左右的规模,切实抓好17个中心镇的建设。

继续落实扶持政策,完善中心镇管理体制。依据国家、省、市已明确的扶持政策,制定中心镇建设的税费返还、专项资金扶持、土地开发等方面的配套优惠政策,为中心镇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根据赋予中心镇县一级管理权限的要求,做好各项管理权限的移交,建立健全中心镇城市化管理体制。同时,继续推进中心镇教育、卫生、计生、就业服务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

加快中心镇产业聚集和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在招商引资、产业转移、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向中心镇倾斜,引进国内外大企业落户,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继续支持中心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强农田标准化改造和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加工型农业企业进入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并努力协调有关部门给予税收、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优惠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使中心镇既有“卫星城”的现代功能,又有现代农业的田园风光。各中心镇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托自身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加强专业特色园区建设,形成专业化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聚集的水平。

2、从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入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从整治改造村容村貌入手,以中心镇和城市主干道两边的中心村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面貌,营造农村良好的人居环境。当前,要重点搞好“两规”、“三清”、“四有”、“五通”。

一是编制“两规”,即新村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拨出专门经费,指导各区(县级市)组织编制农村新村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要在严格土地管理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完善土地整理政策,开展旧村用地的复垦整理,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集中安排用于新农村建设。

二是开展“三清”,即清卫生死角、清沟渠池塘、清乱搭乱建。要广泛发动农村群众开展经常性的“三清”活动,力争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在短时间内有较大改善;指导农村制定“村规民约”,实现制度化、日常化管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村容村貌整洁卫生。

三是实现“四有”,即有排污处理系统、有环卫设施、有村民公园、有绿化林带。要指导、扶持农村建立集中的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开展下水道暗化建设;指导和扶助农村家庭应用水冲式三格化粪等形式的无害化厕所,建设或改造农村公共厕所;加强对农村地区工业“三废”管理和整治,大力推广农业环保技术,扶持农民发展沼气事业;指导和扶持农村结合实际和自身特色,建设村民公园,开展村庄周边和道路、屋前屋后的绿化建设,营造村道绿化林带和农田林网,大力提高农村绿化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

四是继续推进“五通”向自然村延伸。要加快实现自然村通水泥路,提高农村水、电、电话、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在“五通”的基础上,要协调落实公共汽车班次和路线等问题,力争到2014年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实现通公共汽车;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尽快实现行政村通信息网络。到2014年,全市自然村普遍实现通水泥路,95以上农村家庭用上洁净水,农村电网通到家家户户,电话线路、有线电视网络通到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基本实现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通公共汽车(客运班车)、信息网络。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处理,自然村基本建有公共厕所,环境美化、绿化,村容村貌整洁优美。

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4年开始,由市农业局牵头,选定中心镇和主干道沿线20条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各区(县级市)要引导、扶持不同层次、有代表性的村,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建设。同时,进一步引导、扶持有条件的中心村开展创建“文明示范村”工作,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新农村建设,力争到2014年建成100条左右市级文明示范村。

3、积极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紧紧围绕发展都市型现代化农业、促进生态广州建设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带动能力和生态保障能力;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经营体制创新,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城郊型农业向优质高效安全的效益型农业、设施先进管理科学的科技型农业、资源可循环利用的节约型农业、田园风光优美空气清新的生态型农业、服务功能多元化的服务型农业转型升级。

一是继续推进农田标准化改造。确保完成纳入规划的剩余81.3万亩农田标准化改造任务,使我市标准化改造的农田达到158万亩;并按照方格化和路网、电网、排灌系统齐备的要求,完成15万亩连片鱼塘的标准化改造,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扩大到60个,主要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建立健全农业质量安全体系,完善农业产业化园区、基地的防疫检疫制度,加强农产品进入广州市场的监管、监控;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队伍建设和完善疫情报告、预警和防治机制等,有效抵御重大动植物疫病的影响。

四是提高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的水平。发挥农业科研机构、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在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的主体带动作用,在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鲜活农产品保鲜和加工、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装备和实施名牌战略等方面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

五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大对江南蔬果批发市场、广州花卉博览园、黄沙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嘉禾畜禽批发市场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指导和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进交易手段,发展电子商务,并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同时,建设示范性三鸟批发市场。通过这些批发市场同外地农业产业化基地的经济协作,拓展为广州市场服务的农业基地,组织优质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广州市场。

4、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广泛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强化“智力扶贫工程”,全面实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落实农村劳动力“一人一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进技工学校的资助政策,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网络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强化农村就业服务,继续实施企业招收本地农民的招工激励,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形成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机制,逐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员,提高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到2014年初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网络,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全面培训并基本实现转移就业。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总数比例达到60以上,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70以上。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扩大农村小额贷款范围,加快建立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性、合作性和互助性的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业贷款财政贴息、担保制度,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增加收入。

三是稳定、完善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逐步提高农民种粮、耕地涵养、生态公益林、良种和农机购置等补贴(补偿)标准,加强对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沃土工程等公益性推广项目的专项补贴,强化对农民增收的直接支持。

四是完善村级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农民按股分红的股份合作制,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部门责任制,严防农民负担反弹。加强对农村各种收费项目和收费行为的监管,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对违纪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并督促彻底整改;进一步完善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议事程序、议事范围、审批程序,严防将“一事一议”筹资变为固定的农民负担项目;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配套措施,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和各种政策补贴资金的监管,确保足额落实到村到户;加强农村供水供电及农资价格等的监管;逐步将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纳入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减轻农民的公共事务负担。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到2014年达到1万元(按现行价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5、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以创建教育强市为契机,狠抓教育强区、教育强镇建设,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配备,改善办学条件;从2014年9月新学年开始,在免收学费的基础上,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杂费,完善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制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到2014年,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到100、98和95以上;高中学校市一级以上优质学位达85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并逐步达到高中文化程度。

二是加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快中心镇的配套医疗机构建设,按照镇村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完成所有镇村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按照农民步行半小时到达的距离合理设置村卫生机构,逐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设施建设,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村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予以适当补助;逐步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力争到2014年参合率达到95以上,人均筹资水平达到100元以上。

三是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低保为核心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落实低保政策,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并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扩大资金筹集渠道,积极探索农村“五保户”供养的多种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物救助,确保农村“五保户”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救助和重大疾病医疗资助制度,并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村低保对象、五保户及其他困难群众小病有基本医疗救助、重病大病有合作医疗资助和临时救助。在解决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医疗保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它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体系。

四是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无政策外多孩生育镇、无政策外人口出生村”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村级计划生育工作队伍、阵地、制度建设,健全计划生育组织网络;坚持属地管理、公平对待的原则,加强对农村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广大农民实行计划生育;深入开展“婚育进万家”活动,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增强优生优育意识,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

五是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引导帮扶力度,指导和资助农村组建书画、戏曲等文艺社团,开展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的特色节庆活动,深入开展电影为农民服务工作;加强农村地区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引导帮扶开展全民健身、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

6、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力度,解决好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做好“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深入开展“固本强基”工程,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一个坚强有力、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战斗力强的领导核心,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坚强堡垒;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力度,把农村的年轻、优秀党员选拔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保持基层领导班子充满朝气和活力,不断提高战斗力。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村审计制度。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指导和监督,强化“两组”(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两会”(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建设,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专门委员会建设,确保村民自治机制健康运转,依法行使自治权力。到2014年,全市50的区(县级市)创建为村民自治模范区(县级市),80的镇创建为村民自治模范镇,90的村创建为村民自治模范村。

三是加强村干部的作风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学习党章教育和民主决策、公开监督等形式,防止村干部在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及承发包、财务管理等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和以权谋私行为,坚决查处村干部贪污腐败等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引导村干部树立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公道正派、发扬民主的工作作风。

四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完善农村会计委派、选聘和代理制,落实“村账镇(街)管”制度;积极推行集体货币资金银行基本户管理,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和财务公开;全面实行以财务管理电算化为核心的农经电算化,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培训。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

五是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抓好村务公开规范化建设,继续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并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将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时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积极推进村务事项从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加强对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工作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区(县级市)、镇(街)和村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好范文网范文网【www.haoword.com】

六是深入开展“和谐平安社区”活动。进一步加大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除“黄赌毒”,禁止“六合彩”赌博,取缔邪教组织,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和黑恶势力,遏制重大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下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把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成员和各有关协调部门配合。市将成立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任成员,负责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日常组织工作,主要是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工作协调,办好试点,推广先进经验,检查、督促、指导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时,调整市农业局的机构和职能,赋予统筹协调“三农”工作的职责。要求各有关区(县级市)也要成立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选派得力干部深入农村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切实贯彻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存量调整、增量重点向农村倾斜”的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确保2014年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要以城乡统筹的标准明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逐步加大本部门工作向农村延伸的力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部门预算用于农村的比例。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城市部门、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结对帮扶农村活动,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互动机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引导各大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的信贷资金投放力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募捐活动,多方筹集社会资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规划引导、组织发动、管理协调等职能,做到“到位不越位、在位不缺位,引导不强迫、协办不包办”,并建立“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对态度比较积极、行动比较迅速的村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要明确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自主开展资金筹集、投工投劳、组织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具体工作,保证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推进。在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要尽可能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让农民群众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处和实惠,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三篇: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课稿

四、如何对待教师?知人必要善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史记》中刘邦有段名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一代帝王,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何等气魄;一代帝王,敢于启用强于自己的人才,是何等胸襟。“此三者,皆人杰也”说明刘邦善于识人;“吾能用之”说明刘邦敢于用人。这种思想在今天,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就是要以人为本。

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校长,都重视人才,都需要人才。只要你是人才,学校总会委以重任,只是个时间问题。在学校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我不成熟的观点:能培养人、善于识人、敢于用人。就是要知人善用,用其所长,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用是必然,不是所有工作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能做的;疑是必须,不是怀疑,不是猜忌,而是要考虑你的能力、素质、水平适合做什么,教哪一科,而且还要努力使其更好的发展。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 1

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对于学校来说,成就教师,发展学生,这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教师也如此。如何能够发挥每名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问题的关键是人尽其才。田忌赛马的故事很有意思。每个学校都会给我们机会,都会给我们要创造一个“场”,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场,一个允许伯乐说话、适合千里马驰骋的场,一个“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场,一个“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场。只要你是人才,只要你敢于尝试,只要你敢于展示自我,机会肯定会在某一个地方等着你。天生我材必有用。

五、如何推动工作?人文加上制度。

我讲的是学校,你可能开始的是面对一个班级,但大同小异,仅供借鉴。杜威说,教育,人是目的。学校中的一切都是为了人,为了学生和教师。“人本”的另一含义就是要有人文关怀,教育就是一种关怀的人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管理行为和教育活动中要始终充满着“爱”,饱含着“情”。如每年都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师(160人)过生日“三个一”活动,即教师过生日当天调休一天、送生日蛋糕一盒、送生日祝福卡一张。例如2014年的生日贺词是:沾满粉尘的双手,每一天都在书写着毛小的动人故事,写满关爱的眼神,每一刻都把毛小精神诠释。没有五彩的鲜花,没有浪漫的诗句,没有贵重的礼物,没有兴奋的惊喜,只有轻轻的祝福,衷心祝愿您生日快乐!元旦期间我们召开全镇小学老师联 2

欢活动,表彰先进、举办宴会慰问教师、沟通思想,并温馨寄语:“毛家店小学的教育事业,寄希望于在座的每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昨天,是你们用心血和汗水构筑起毛家店小学教育事业的坚实基础;今天,靠你们用爱心和智慧支撑了毛家店小学教育事业的灿烂星空;明天,期待你们用理想和信念描绘毛家店小学教育事业的绚丽诗篇”。面对面的情感沟通使教师们感慨万千,感情得到升华。“三八”妇女节,我们送给女教师一句名言“我曾经想做一位伟人,没有成功,后来我又想做伟人的妻子,业已失败,今天,我终于想通了,我要做伟人的老师。祝您节日快乐!”教师家有婚丧嫁娶等大事小情,我们都要及时赶到,送上组织的一份关怀和温暖。学校免费为老师提供午餐。对困难教师,每年都不同程度的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对上班路途较远的教师,适当补助摩托车油。为女教师投保妇女安康保险,为所有在职教师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冬天为老师买一个棉座椅垫,送上一份温暖,夏天更换一个凉垫,送上一份清凉。我们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创设宽松的人际氛围。比如教师演讲比赛、“六一”亲子联欢、冬季拔河比赛、教工排球赛、同兄弟学校开展教工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无不尽情欢乐,开怀笑语,让教师感受到:这就是我们的“家”,生活在我们这个“家”中的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这个家好温馨。在这个家中大家同担风雨,共享快乐,有压力而不压抑,工作辛苦而心理宽松。只有学校对广大教师给予一片至诚的关怀,让老师们备感大家庭的温暖,才能激发了广大教师空前的工作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们对学生、管理班级也一样,都需要给学生人文关怀。

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我们小时候玩跳绳、踢毽子,得讲游戏规则;就是现在打麻将,也得讲规则,等等。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制度不成学校。学校持续发展,需要用制度来管理;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用制度来管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用制度来管理。每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在学校,任何人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是学校文化的根本和前提,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交通管理中,礼让三分、机动车避让行人是文化,遵守交通规则、等红绿灯就是制度。在学校管理中,对老师给予理解、对学生给予关爱是文化,按时上下班、执行课时计划按课表上课就是制度。制度的执行和坚守也是人治与法制的一道分水岭。制度关键在执行,所以,我提醒各位,不管我们即将就职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们必须遵守校规,必须按套路出牌。否则,对你不利(我们要守时:上班时间,上课时间等,守规:手机使用)。同样,我们管理一个班级也必须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小学生来说,将民主的同时更要讲制度。

第四篇: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授稿

同志们、同学们: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县委对大家有幸参加本次县委党校组织的学习培训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祝贺!你们这批学员,年纪轻、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相当一部分是党政领导干部,和前几批学员相比,起点比较高。县委对你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从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反馈情况来看,总体表现是好的,县委相当满意。希望你们努力克服工学矛盾,继

续发扬优良的学风,圆满完成以后的学习任务,争取更大的成绩。今天,我就新形势下建设高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作一些初略的探讨,藉此与大家共勉。一、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进步、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综观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哪种社会制度,也不管是哪个社会时期,高素质的领导干部(过去称贤达、治国良臣)都始终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前沿,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因素。高素质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特殊组成部分,他们通过国家意志,带领和组织人民群众,对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起着不可规避的特殊作用。历史的事实反复证明:谁(过去指统治者、当权者,现在叫执政者)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谁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会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古往今来,中国外国,相关的实例举不胜举。远的不讲,我只举一个例,大家就会明白。在建党75周年的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意味深长的讲了一段话,他说: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的领导骨干和宏大的干部队伍。正因为有了一支在经受各种考验中不断得到锻炼提高的干部队伍,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正确路线,我们党才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江总书记的话,高屋建瓴,对历史规律作了很好的诠释。上个世纪是这样,新世纪更是如此。我们不但要从历史的规律中清醒地看到建设一支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的客观必然性,更要进一步认识到新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1世纪是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竞争更加严峻的世纪,也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知识产业化、教育终身化的世纪。世界竞争激烈,核心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人才的竞争,是领导者的能力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在今天,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拥有人才就意味着拥有技术、拥有财富、拥有竞争力和战略优势。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能不能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和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专门人才、创新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据设在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从1998年的第13位,降到1999年的第25位,再降到2014年的28位。与此相反的是,芬兰作为一个资源匮乏、人口只有500多万的北欧小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力却从1995年的年18位跃居本年度的世界第一位,排名在美国之上,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这一组数据,并不是说我们落后了,也就是说,我们在进步,但别人的进步更大。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慢了也要挨打。科技的发展虽然同一国的科技实力和科学基础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国缺少具备教高科学素质和科技领导能力的党政领导干部客观上影响了科技进步已是不争的事实,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2014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就要看我们党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攠当前,我国即将加入wto,将会面对国际规则的挑战,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是否都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否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应对自如,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这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沉重的话题。去年,县委党校会同县人事局对全县公务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涉外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训和考试,大家都参与了,相信大家对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更深刻、更独到的认识,我就不多说了。总之一句话,时不我待,形势逼人,我们在座的各位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二)实践搣三个代表攠,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新时期对所有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最重大课题。关于“三个代表”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前一阶段的“学教”活动和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已经很清楚,我不多讲。这里,我举三个例。当前,全

国各地的广大农村很多都把乡镇干部为农民领办、创办科技示范田(地)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有的地方做得很好,成了典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落后的面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有的地方却收效甚微,甚至在某重程度上影响了干群关系。调查得知,有相当一部分干部信息不灵,缺乏起码的商品经济意识,更有连普通农民所具备的农业常识都不

具备的干部,这样的干部,去搞领办创办,怎样能带好头,怎样帮助农民致富?怎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向?某市有一位副市长,有一次接到省里的开会通知,要求指派搞信息高速公路的领导参会,该市长大笔一挥,批示为:请市交通局某局长参加,成为笑话。现在互连网高度发达,网络传媒、网络文化如火如荼,如果由连英特网为何物都不知道,从来没有上过网的去主管文化、主管宣传、主管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可以想象,他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此类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通过什么去体现。以前有个典故,外国人嘲笑中国人不懂经济,搞不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讲,谁说中国人不懂经济,我看朱溶基就懂。事实证明,朱总理的确为处在改革年代的中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国际金融界享有极高的社会威望。外国专家对一国总理能具备这样的高素质表示惊叹和敬佩。所以说,我们讲学习贯彻“三个代表”并不是喊口号,做样子,主要是要用实际行动去体现,能不能体现,怎样体现,效果怎样,关键在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只有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了,紧跟时代步伐了,才能实实在在的满足“三个代表”的客观需要。

目前,我国正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地向第三步战略的宏伟目标迈进的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整个中华民族都在圆一个几百年未圆的民族复兴之梦。日本有位专家撰书指出: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只要中国一直保持政局的稳定和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毛泽东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最终是你们的。同志们,我们肩负了几代领袖的历史重任,唯有我们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才能最终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望

(三)实现c县经济社会展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经常在党校的培训班上对学员们讲,你们都是40万c县人中的优秀分子,你们更是c县未来的希望;我们鼓励你们到外地、到上一级去更好的发展,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仍将留在c县,工作在c县。c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责无旁贷的落在了你们的身上。“为官一任,富民一方”。今天我老话重提,希望你们安下心来,立下大志,为改变c县落后的面貌实实在在的干一番大事。前面我已经讲过,你们年纪轻、素质比较高,大有发展前途。上几周,我仔细地阅读了党校的那本小册子,那上面全部是你们的论文。论文总体质量很高,有几篇还很有见地和和特色,非常不错。但是,仍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高素质只是相对的,全县广大党员干部队伍的现状与顺利推进和实现c县未来十年发展战略还有相当差距,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县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需要。c县未来十年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营造改革和发展的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突出综合配套改革和工农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两个重点,推进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瞄准市场,依靠科技,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提出了发挥大林业综合开发效益,走国土综合开发的路子,发展特色绿色产业,开发特色僰文化旅游,推进建材和矿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建成工业大县、特色旅游县和特色农业县,实现撤县建市的奋斗目标。突出了七个战略重点,推进我县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一抓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抓岩桂开发,建设天然香料生产加工基地;三抓食用菌开发,加快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四抓绿色饲料开发,加快肉食品加工业发展;五抓矿产资源开发,建成建材、矿产品生产基地;六抓旅游资源开发,建成川南旅游环线上的特色旅游县;七抓城市建设与管理,建成县级市。同志们,c县美好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各级干部,在于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

二、高素质干部的基本要求

(一)、总要求:德才兼备

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品质、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素质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的时代应有不同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由此可见,高素质的干部既要能紧跟时代,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又要德才兼备,具备党政干部的基本原则。这既是基本内容,又是前提条件。在德才兼备的问题上,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念,正确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既不能过于强调“德”而忽略“才”,也不能只唯“才”而论。事实上,这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需要兼而有之。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在加强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一定要德才并举,全面发展。

(二)、特征:

1、政治可靠,作风民主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党政干部的政治素质,把其作为衡量干部素质高低的首要标准。在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系统中,地、(市)县两级的党政干部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左右的重要作用。这两级党政领导班子的作用发挥好了,对于领导系统的健康有效运行,保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领导班子作用的发挥,取决于领导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而在诸方面素质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思想政治素质。“讲政治”是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最基本的要求。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指出的:“没有这个政治的灵魂,就会迷失方向,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清醒的和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成为一个清醒的和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共产党员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是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和义务。党的各级干部,担负着重要的领导责任,更应该有敏锐的政治意识,深刻的政治洞察力,自觉地从政治上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提醒我们:“在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邓小平同志这些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要求,对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警醒作用。当前,我们讲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按照江泽民提出的,作为党的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具备基本的政治业务素质。第一,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第二,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开拓前进,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四,模范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第五,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坚持我们一切工作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高度一致。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这一论述,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也给我们正在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领导干部的作风好坏、是否民主已经成为衡量领导干部自身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好的干部作风是民主的作风,包括好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具体说来,就是以“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为标准。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2、善于学习,敢于创新

孔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近几年来,江泽民同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和论述加强全党学习问题。早在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搣学习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我们全党、全民族都必须有这个共识。攠江泽民同志从党、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战略高度告诫全党重视学习,素质兴业。如何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学习的学习效果,把江泽民同志的号召变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关键是要解决好怎样学习的问题。学习的方法种类多种多样,在这里。我只就如何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讲两方面的意见。

(1)善于学习要具备三种意识:

一是要具备学精于勤的意识。搣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攠(苏格兰历史学家卡莱尔)。搣求知无捷径,苦读有奇功攠(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这些精辟的名言,说明一个深刻的哲理,即学精于勤,也就是广识多才在于勤。历史上凡有作为的名人,无一不是勤奋好学的典范。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曾阅读了90多个经济学家的著作,研究过1500多种书籍,写了100多本笔记。恩格斯不仅学习、掌握了哲学、经济学、军事学等所有重要学科的知识,而且还掌握了欧洲20多种语言,被马克思称之为搣百科全书攠。周总理曾评价过毛主席:博览群书,特别是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学精于勤,在于有挤劲、钻劲、韧劲。

二是要具备质疑善思的意识。宋代的朱熹说:搣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攠英国作家波尔克也指出:搣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攠强调的就是学习要质疑善思。质疑就是要在学习的时候,联系社会和工作实际,善于问个为什么。人们掌握知识的多少,是与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成正比的。毛主席在长沙一师念书时,读《天演论》竟写了一万多字的评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疑和知是相对的,疑是暂时的不知,知是疑的结果。搣水开后壶盖为什么会跳动?攠使瓦特从中认识到蒸汽的力量,发明了蒸汽机;搣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攠这一质疑,使牛顿发现了搣万有引力定律攠。质疑是获得真知、引发创造的前提。善思就是要善于释疑,力求甚解,加以鉴别,决定取舍,掌握真谛。

三是要具备耕种并举的意识。有人说:搣有了知识不运用,如同农民耕地不播种。攠强调耕种并举,其实质就是要学以致用。一是要会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改造思想,特别是会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政观。二是要会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指导自身工作的实践,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和成效性。

(2)勇于创新要具备解放思想,奋勇前进的勇气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会创新,是肯定干不好工作的,甚至是干不了工作的。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尤其是乡镇干部经常抱怨基层工作难干,除开客观的制约因素以外,一个很大的原因仍然在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这样的干部,说到底就是没有很好的创新。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思想保守,工作畏守畏脚,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制约了当地经济的更快发展。邓小平常讲,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和学习的,要把这项伟大的事业顺利推向前进,必须靠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当前,在某些地方流行“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做法,虽然有些极端,我并太赞同,但是至少表明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领导干部素质构成中的特殊作用。“西部大开发,观念要先行”,这对于原本就比较保守和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党政领导干部是否具备勇于创新的基本素养和开拓进取的勇气就格外显得紧迫和重要。

3、精于调研,实事求是

毛泽东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准确的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础。一个县、一个乡镇甚至是一个村要取得较大的发展,当地的领导干部是否了解实际情况,能否准确找准问题,提出发展思路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具备常调研、会调研、精于调研的基本素质。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同时,还必须实事求。事实求实是我党的理论精髓,必须坚持和发扬。事实证明,越是实事求是路线坚持得好的地方,经济就越发展。华西村现任村支书吴仁宝在对外界记者谈经验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华西村能有今天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在于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动摇,吃准了村情,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讲实事求是,并不与解放思想相矛盾,个中的道理,相信大家不难理解。中央党校里有一块鲜明的校训:实事求是,为什么把这几个字摆在党的最高学府,大家可以从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层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4、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邹东涛把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形象地分为四类:其中的第四类叫“十”字型人才。(前三类分别为“一”、“1”“t”字型人才,这些人才都不全面)这种人才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点上有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敢于出头、冒尖,有创新。邹认为,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取得发展和进步,需要更多的“十”字型人才。当前,世界范围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空前的科技革命,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时代、智力时代、信息时代,进入了以知识为真正资本和首要财富的知识经济时代。崭新的时代对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挑战。领导干部在制定决策时不仅要善于从多种备择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而且应善于汲取各种方案中的优点另组更佳方案。在实施决策时,还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实行有效的动态控制和协调。领导干部经常面对方方面面的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没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是寸步难行的。在社会科学方面,首先应该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懂得并能运用哲学、法学、经济学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工作。此外,还应学习、了解行政管理学、领导科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软科学的基本原理。在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方面也应该掌握其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当今世界各种学科都处于分化、交叉、整合同时多向发展之中,没有多学科的知识,也就无法深谙专业知识,即是说,专才首先必须是通才。层次越高的领导人,其知识金字塔的底座必须越宽大。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民经济对信息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作为跨世纪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很有必要掌握一至两门外语。国家公务员外语等级考试已经开始实施。上海市已对所有公务员提出学会英语的要求。切实掌握一门外语后,不仅便于直接获得国外信息,而且通过对比就会加深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领会,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赶超世界水平的自信心。作为科技革命标志的信息技术的迅速进展和日趋普及化,迫切要求领导干部掌握微机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走在改革最前沿的深圳,早在1999年就实行了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持计算机等级证书上岗。其他省市也在相继仿效,这是大势所趋。总之,在世纪之交,越是高层的领导,越需要广博而精湛的知识。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党政干部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上海市黄浦区委副书记陈长顺说:搣领导干部要有好的精神状态,是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精神状态好,就容易调动人的全部素质和潜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不只是照亮个人,而且能照亮群众,振奋精神,奋发图强,克服困难,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在市场竞争中的角逐中需要领导干部既经常保持一种平衡心理,荣辱不惊,又始终保持艰苦创业、开拓竞取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对于老区、贫困地区及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领导来说,保持团结奋斗、发奋图强的精神状态特别重要。那种强调客观、怨天尤人、甘于落后、不思变革,甚至逃避困难,见异思迁的领导者,那种当了‘穷家’仍‘穷吃’、‘破罐子破捧’的领导者,是与党和国家对跨世纪干部素质要求格格不入的。攠领导干部的精神状况具体体现在每一项工作之中,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

三、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

(一)、总趋势

(1)、201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已经中央批准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并在通知中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党组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内容略)

(2)中央组织部长曾庆红谈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节选)

(记者)问:为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抓紧做好哪些工作?

(曾庆红)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在以下几个重要环节上取得明显进展:一是要以观念创新为基本前提,进一步解放思想。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落后观念,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把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贯穿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和办法,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二是要以扩大民主为改革方向,进一步扩大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制度。加大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推广力度,争取三至五年内在地厅级以下领导干部中普遍实行。积极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三是要以解决干部“能下”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要抓紧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任职试用期制、辞职制度及部分领导职务聘任制,使干部“能下”逐步制度化。抓紧研究建立和完善“能下”的各项配套措施,努力营造“能下”的社会环境。四是要以完善考核为关键环节,进一步健全择优汰劣机制。要尽快研究制定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扩大考核范围,改进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责任制。五是要以推进交流为重要措施,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六是要以加强监督为根本保证,进一步完善制约制度和措施。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尽快建立干部推荐责任制、干部考察责任制,研究制定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度。

(3)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取得巨大的成绩。5年来,全国公开选拔县处级以上干部7700余人。

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要认真研究和总结,使其不断完善。1996年1月,中组部转发了《吉林省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选拔领导干部的暂行办法》,推进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在全国进一步开展。如北京市在1995年公开选拔5名副局级领导干部的基础上,1997年又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56名,1998年公开选拔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72名。1998年12月,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要逐步扩大公开选拔的范围,增加群众参与程度。今后,在党政职能部门出现空缺,或新增职位,或机构和人员调整的时候,就尽可能采用这种办法选人。

1999年3月,中组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工作的力度,逐步规范公开选拔的工作程序,着力提高考试的科学化水平,切实提高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工作成效。这标志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进入了深化阶段。在今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中央及中组部领导同志强调,要大力推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公开选拔的职位和要求,逐步提高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人数占新提拔的同级领导干部总数的比例。要逐步规范和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程序和方法,加强考试组织、题库建设等工作。”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以来全国31个省(区、市)都开展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选拔地厅级领导干部700多人,县处级领导干部7000多人,科级干部数万人。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公开选拔面向全社会,不拘一格选人才,敞开了进贤之路,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组织部门的视野,解决了实际上存在的用人视野不够宽、难以发现优秀人才的困扰。各地在公开选拔时,参与竞争的干部越来越多。四川省1995年以来,各地先后开展公开选拔工作264批次,报名参选的人数达33600人次。今年山东省公开选拔18名副厅级领导干部,报名人数达到2400多人。

——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借鉴了现代科学的考试方法和人才测评技术,对干部的能力素质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再加上严格的考察,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同时还做到了好中选优,使大批优秀人才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据一些省市调查,公开选拔上来的领导干部整体素质比较高,对党充满感激之情,工作中表现出很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责任心,能够较好地履行职责。1997年,四川省委组织部对1995年公开选拔上来的20名副厅级领导干部素质适应职位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干部普遍思想政治素质好,适应能力强,工作实绩明显,组织满意,群众信任,全部合格。

(4)我县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结合珙县实际,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一是在扩大民主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根据省、市精神,从今年起,除少数特殊岗位外,拟提拔的科局级领导干部都实行了公示,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对条件成熟的单位积极试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和党委(党组)集体讨论投票表决制,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改进了党管干部的方法,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采取多种途径,让群众更多地参与荐贤举能。二是在干部公推公选、竞争上岗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公推公选、竞争上岗”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年县乡机构改革和乡镇村换届选举中,绝大部分单位的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都实行了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和待岗制度,群众更多地参与了选拔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程序更加规范化,选拔方法更加科学化,基本做到了选好人、用准人。三是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工作中,既抓了优秀年轻干部能“上”的问题,又注意疏通了干部“下”的渠道,并妥善安置好“下”的干部。对那些素质偏低,民主评议不称职达到一定比例的干部,进行了果断的调整,该免职的免职,该降职的降职。同时,进一步加大了领导干部岗位轮岗力度,扩大了轮岗面,加快了轮岗速度。四是在干部考察考核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坚持原则、标准、程序的统一,并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方和部门的特点以及领导岗位的职责和任期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了考核内容和标准,多渠道、多侧面、多方式,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提高了考核的准确性。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做到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注意和防止了少数人独断专行。四是即将建立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管。随着我县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会继续加大。最终的趋势是变“泊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努力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机制和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切实提高广大党政干部的综合素质。

四、努力实践,紧跟时代步伐

(一)加强党性锻炼

党性锻炼的内容很广,我只强调两个方面。

(1)、经受住三个考验。搣三个考验攠是指执政的考验即权力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能否经受住三个考验,是涉及到一个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精神境界的问题,也是直接关系到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成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问题,是讲党性修炼的重要方面。经受住三个考验,是对每个领导干部的最基本的思想素质要求。

首先要经受住权力的考验。有人说,权力是把双刃剑,这话有道理。为人民而用,那么它就是一把劈荆斩棘、开拓前进的利剑;为私利而用,它就会成为悬在自己头上的一把铡刀。客观地说,有了一定的权力与地位,既获得了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同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蜕化变质的危险。所以作为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自己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解决好权力是谁赋予的以及为谁掌权怎么用权的问题,要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意味着重担,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奉献,而不是谋求个人私利的工具;要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分析判断人生道路上一切错综复杂的问题与是非;要认真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干什么,是立志当大官还是立志干事业等根本性问题。

其次要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改革开放既是强国之路,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和思想革命。作为领导干部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使自己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敢于把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观念克服掉,大胆学习、借鉴、利用世界各国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大胆开拓创新;要正确认识改革所引致的利益碰撞,正确对待名、权、位、利,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做到不断改造、解剖、完善自己;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渗透,加强自我修养,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个领导干部能否拒腐防变,最主要还是靠自己,换句话说,最难但也是最管用的就是要搣自己管得住自己攠。

其三,能够经受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大创造,更是摆在我们干部面前的一道全新考题。发展市场经济,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得以极大的解放和转变,但同时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也乘机侵蚀人们的头脑,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政治生活,搞权钱交易,成为金钱的奴隶,这样的搣前车之鉴攠已为数不少。要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防止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的政治生活;要在自重的基础上,加强自省、自警、自励,增强自我约束能力,炼好拒腐防变的搣内功攠;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决做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2)、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搣三个关系攠是指做官与做人、敬业与创业、勤政与廉政的关系。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攠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同样是一个领导干部先进性的体现。

首先,能正确处理好做官与做人的关系。这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正确处理德和才的关系的问题。领导工作是一项特殊职业,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工作。驾驭全局,正确决策,处理协调好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凝聚人心,是对领导工作的最基本要求。要做好领导工作,要求为官者必须是一个能人,也就是要有搣才攠。但领导工作又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才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德。德是对人帮人的要求,做人必须要有人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我们常说的心术要正,思想要纯,境界要高,就是对做人的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好官,首先必须做好搣人攠,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这也是一个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是领导者的生命,是为官的首要条件。许多事实告诉我们,为官有才无德,官做得越大,问题越大,给党的事业造成的危害愈严重。

其次,能正确处理好敬业与创业的关系。敬业是对每个干部职工的基本要求,作为领导干部更必须具备敬业精神。同时领导干部又都应该是人才,人才与普通劳动者的区别,在于人才具有较高的创造性,这是人才的本质特征。有无创业精神与创造力,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优劣的重要标尺。作为领导干部,应该珍惜人民群众所赋予的权力、给予的机遇,充分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领导干部要敢于超前思维,超前工作,敢为人先,不能老是步人后尘,更不可因循守旧,平平庸庸,得过且过,固守搣摊子攠。管理工作也应该树立起搣名牌攠意识,创造出特色。尤其是当前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精神,勇于变革思维定势,敢于求搣异攠思维,敢于否定自我,战胜自我。领导干部没有创新精神,没有扎实的作风,就不可能创造出活力,创造出才干,创造出经验,也就不能算是一个好官。

其三,能正确处理好勤政与廉政的关系。为官者从政要勤,为政要廉。勤政是廉政的基础,廉政才能更好地勤政。勤政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勤于政事,关心群众利益,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结成鱼水之情,并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增长才干。廉政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廉洁奉公,两袖清风,拒腐防变。廉政的本质是正确对待公与私的问题,是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是党性原则问题。为官者要廉政,就必须勤政,一个勤政的干部,必然是一个置人民群众利益于首位的干部。此外,为官者还必须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搣慎独攠、搣自律攠的能力,自觉接受搣监督攠、搣他律攠;要正确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要大处着想,小处着手,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攠。

(二)加强理论修养

江总书记指出: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科学理论,这是我们党政治上成熟的根本标志。现在我们党已经成为一个有64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领导着一个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12

亿人口的大国,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就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是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理论的学习。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

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并被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用好。从党的历史上看,什么时候理论和实际结合得好,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因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更加自觉和全面,就能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避免和减少在工作中出现片面性、绝对化和左右摇摆。

三是要要努力钻研业务。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提到过,我不多讲。

(三)加强实践锻炼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座的年轻干部,最缺的就是实践。大家要积极投身投身实践,努力增长才干,着意提高提高三个能力。搣三个能力攠是指把握全局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以及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这三个能力,是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前提条件,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重要内容,更是领导干部自我修炼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把握全局就是指领导干部要时刻胸怀全局,坚持以大局为重,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把它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同时把握住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总的发展态势,抓住事物的本质,驾驭矛盾,因势利导,作出正确决策。现代领导有一条重要原则叫做搣领导者要做领导的事攠,搣做领导的事攠就是指搣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攠,就是能够把握大局。一个领导者,能否把握全局,树立全局观点,是政治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正确地把握住大局,需要有科学的判断能力,能够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积极投身实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国内国外、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正在发生的变化,熟悉本局部的各种实际情况,了解本局部在全局中的地位、特殊性以及与其它局部的关系,从而找到把握全局把握发展趋势的关节点,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其次,要提高组织协调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学会搣弹钢琴攠,既抓住主旋律,又注重其它因素的彼此平衡、相互协调。抓主旋律就是要抓中心工作,并紧紧扭住不放,使职工群众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抓住中心工作是协调各种关系的前提与基础。抓主旋律,绝不是只要一个音符,还要注重各种因素的相互协调。为完成中心工作任务,需要有整体合力,而这种整体合力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协调。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要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高超的领导艺术,特别是要拥有科学的公关能力,因为公关能力在当今社会已成为衡量一个干部能力、经验的一个重要参数。要坚决克服本位主义思想。本位主义实质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经济思维定势的产物,它必然造成各自为政、闭关自守各行其是、相互牵制的现象,必然带来内耗不断、矛盾丛生、各自为政、人心涣散的后果。本位主义盛行,就不可能形成统一步调和整体合力。

其三,要提高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领导干部能否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不只涉及到能力问题,更涉及到工作作风问题,涉及到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有些领导干部或者对待工作不负责任,对待同志不讲团结,对待职工群众利益漠不关心;或者漠视自身存在的问题,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或者好高鹜远,工作不切实际,嗜尚空谈,不求实效;或者对待困难与问题动辄请示汇报,好象离了拐杖就走不得路;或者遇到矛盾绕道走,错误的不敢反对,正确的不敢坚持,在问题面前态度暖昧;或者思想懒惰,作风飘浮,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或者抓工作没有观点,没有思路,眼高手低;或者只看领导眼色行事,一味取悦领导等等,结果造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困难重重,矛盾丛生,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这既是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迫切要求。要增强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的能力,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特别是要提倡脚踏实地,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的精神。

第五篇: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授稿

同志们、同学们: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县委对大家有幸参加本次县委党校组织的学习培训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祝贺!你们这批学员,年纪轻、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相当一部分是党政领导干部,和前几批学员相比,起点比较高。县委对你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从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反馈情况来看,总体表现是好的,县委相当满意。希望你们努力克服工学矛盾,继续发扬优良的学风,~完成以后的学习任务,争取更大的成绩。今天,我就新形势下建设高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作一些初略的探讨,藉此与大家共勉。

一、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进步、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综观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哪种社会制度,也不管是哪个社会时期,高素质的领导干部(过去称贤达、治国良臣)都始终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前沿,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因素。高素质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特殊组成部分,他们通过国家意志,带领和组织人民群众,对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起着不可规避的特殊作用。历史的事实反复证明:谁(过去指统治者、当权者,现在叫执政者)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谁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会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古往今来,中国外国,相关的实例举不胜举。远的不讲,我只举一个例,大家就会明白。在建党75周年的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意味深长的讲了一段话,他说: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的领导骨干和宏大的干部队伍。正因为有了一支在经受各种考验中不断得到锻炼提高的干部队伍,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正确路线,我们党才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江总书记的话,高屋建瓴,对历史规律作了很好的诠释。上个世纪是这样,新世纪更是如此。我们不但要从历史的规律中清醒地看到建设一支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的客观必然性,更要进一步认识到新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1世纪是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竞争更加严峻的世纪,也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知识产业化、教育终身化的世纪。世界竞争激烈,核心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人才的竞争,是领导者的能力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在今天,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拥有人才就意味着拥有技术、拥有财富、拥有竞争力和战略优势。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能不能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和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专门人才、创新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据设在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从1998年的第13位,降到1999年的第25位,再降到2014年的28位。与此相反的是,芬兰作为一个资源匮乏、人口只有500多万的北欧小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力却从1995年的年18位跃居本年度的世界第一位,排名在美国之上,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这一组数据,并不是说我们落后了,也就是说,我们在进步,但别人的进步更大。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慢了也要挨打。科技的发展虽然同一国的科技实力和科学基础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国缺少具备教高科学素质和科技领导能力的党政领导干部客观上影响了科技进步已是不争的事实,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2014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就要看我们党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攠当前,我国即将加入wto,将会面对国际规则的挑战,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是否都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否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应对自如,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这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沉重的话题。去年,县委党校会同县人事局对全县公务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涉外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训和考试,大家都参与了,相信大家对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更深刻、更独到的认识,我就不多说了。总之一句话,时不我待,形势逼人,我们在座的各位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二)实践搣三个代表攠,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新时期对所有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最重大课题。关于“三个代表”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前一阶段的“学教”活动和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已经很清楚,我不多讲。这里,我举三个例。当前,全国各地的广大农村很多都把乡镇干部为农民领办、创办科技示范田(地)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有的地方做得很好,成了典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落后的面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有的地方却收效甚微,甚至在某重程度上影响了干群关系。调查得知,有相当一部分干部信息不灵,缺乏起码的商品经济意识,更有连普通农民所具备的农业常识都不具备的干部,这样的干部,去搞领办创办,怎样能带好头,怎样帮助农民致富?怎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向?某市有一位副市长,有一次接到省里的开会通知,要求指派搞信息高速公路的领导参会,该市长大笔一挥,批示为:请市交通局某局长参加,成为笑话。现在互连网高度发达,网络传媒、网络文化如火如荼,如果由连英特网为何物都不知道,从来没有上过网的去主管文化、主管宣传、主管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可以想象,他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此类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通过什么去体现。以前有个典故,外国人嘲笑中国人不懂经济,搞不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讲,谁说中国人不懂经济,我看朱溶基就懂。事实证明,朱总理的确为处在改革年代的中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国际金融界享有极高的社会威望。外国专家对一国总理能具备这样的

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坚决反对消极~现象;第五,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坚持我们一切工作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高度一致。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这一论述,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也给我们正在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领导干部的作风好坏、是否民主已经成为衡量领导干部自身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好的干部作风是民主的作风,包括好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具体说来,就是以“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为标准。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2、善于学习,敢于创新

孔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近几年来,江泽民同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和论述加强全党学习问题。早在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搣学习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我们全党、全民族都必须有这个共识。攠江泽民同志从党、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战略高度告诫全党重视学习,素质兴业。如何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学习的学习效果,把江泽民同志的号召变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关键是要解决好怎样学习的问题。学习的方法种类多种多样,在这里。我只就如何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讲两方面的意见。

(1)善于学习要具备三种意识:

一是要具备学精于勤的意识。搣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攠(苏格兰历史学家卡莱尔)。搣求知无捷径,苦读有奇功攠(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这些精辟的名言,说明一个深刻的哲理,即学精于勤,也就是广识多才在于勤。历史上凡有作为的名人,无一不是勤奋好学的典范。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曾阅读了90多个经济学家的著作,研究过1500多种书籍,写了100多本笔记。恩格斯不仅学习、掌握了哲学、经济学、军事学等所有重要学科的知识,而且还掌握了欧洲20多种语言,被马克思称之为搣百科全书攠。周总理曾评价过毛主席:博览群书,特别是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学精于勤,在于有挤劲、钻劲、韧劲。

二是要具备质疑善思的意识。宋代的朱熹说:搣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攠英国作家波尔克也指出:搣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攠强调的就是学习要质疑善思。质疑就是要在学习的时候,联系社会和工作实际,善于问个为什么。人们掌握知识的多少,是与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成正比的。毛主席在长沙一师念书时,读《天演论》竟写了一万多字的评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疑和知是相对的,疑是暂时的不知,知是疑的结果。搣水开后壶盖为什么会跳动?攠使瓦特从中认识到蒸汽的力量,发明了蒸汽机;搣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攠这一质疑,使牛顿发现了搣万有引力定律攠。质疑是获得真知、引发创造的前提。善思就是要善于释疑,力求甚解,加以鉴别,决定取舍,掌握真谛。

三是要具备耕种并举的意识。有人说:搣有了知识不运用,如同农民耕地不播种。攠强调耕种并举,其实质就是要学以致用。一是要会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改造思想,特别是会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政观。二是要会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指导自身工作的实践,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和成效性。

(2)勇于创新要具备解放思想,奋勇前进的勇气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会创新,是肯定干不好工作的,甚至是干不了工作的。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尤其是乡镇干部经常抱怨基层工作难干,除开客观的制约因素以外,一个很大的原因仍然在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这样的干部,说到底就是没有很好的创新。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思想保守,工作畏守畏脚,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制约了当地经济的更快发展。邓小平常讲,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和学习的,要把这项伟大的事业顺利推向前进,必须靠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当前,在某些地方流行“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做法,虽然有些极端,我并太赞同,但是至少表明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领导干部素质构成中的特殊作用。“西部大开发,观念要先行”,这对于原本就比较保守和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党政领导干部是否具备勇于创新的基本素养和开拓进取的勇气就格外显得紧迫和重要。

3、精于调研,实事求是

毛泽东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准确的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础。一个县、一个乡镇甚至是一个村要取得较大的发展,当地的领导干部是否了解实际情况,能否准确找准问题,提出发展思路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具备常调研、会调研、精于调研的基本素质。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同时,还必须实事求。事实求实是我党的理论精髓,必须坚持和发扬。事实证明,越是实事求是路线坚持得好的地方,经济就越发展。华西村现任村支书吴仁宝在对外界记者谈经验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华西村能有今天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在于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动摇,吃准了村情,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讲实事求是,并不与解放思想相矛盾,个中的道理,相信大家不难理解。中央党校里有一块鲜明的校训:实事求是,为什么把这几个字摆在党

的最高学府,大家可以从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层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4、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邹东涛把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形象地分为四类:其中的第四类叫“十”字型人才。(前三类分别为“一”、“1”“t”字型人才,这些人才都不全面)这种人才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点上有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敢于出头、冒尖,有创新。邹认为,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取得发展和进步,需要更多的“十”字型人才。当前,世界范围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空前的科技革命,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时代、智力时代、信息时代,进入了以知识为真正资本和首要财富的知识经济时代。崭新的时代对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挑战。领导干部在制定决策时不仅要善于从多种备择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而且应善于汲取各种方案中的优点另组更佳方案。在实施决策时,还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实行有效的动态控制和协调。领导干部经常面对方方面面的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没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是寸步难行的。在社会科学方面,首先应该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懂得并能运用哲学、法学、经济学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工作。此外,还应学习、了解行政管理学、领导科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软科学的基本原理。在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方面也应该掌握其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当今世界各种学科都处于分化、交叉、整合同时多向发展之中,没有多学科的知识,也就无法深谙专业知识,即是说,专才首先必须是通才。层次越高的领导人,其知识金字塔的底座必须越宽大。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民经济对信息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作为跨世纪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很有必要掌握一至两门外语。国家公务员外语等级考试已经开始实施。上海市已对所有公务员提出学会英语的要求。切实掌握一门外语后,不仅便于直接获得国外信息,而且通过对比就会加深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领会,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赶超世界水平的自信心。作为科技革命标志的信息技术的迅速进展和日趋普及化,迫切要求领导干部掌握微机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走在改革最前沿的深圳,早在1999年就实行了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持计算机等级证书上岗。其他省市也在相继仿效,这是大势所趋。总之,在世纪之交,越是高层的领导,越需要广博而精湛的知识。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党政干部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上海市黄浦区委副书记陈长顺说:搣领导干部要有好的精神状态,是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精神状态好,就容易调动人的全部素质和潜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不只是照亮个人,而且能照亮群众,振奋精神,奋发图强,克服困难,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在市场竞争中的角逐中需要领导干部既经常保持一种平衡心理,荣辱不惊,又始终保持艰苦创业、开拓竞取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对于老区、贫困地区及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领导来说,保持团结奋斗、发奋图强的精神状态特别重要。那种强调客观、怨天尤人、甘于落后、不思变革,甚至逃避困难,见异思迁的领导者,那种当了‘穷家’仍‘穷吃’、‘破罐子破捧’的领导者,是与党和国家对跨世纪干部素质要求格格不入的。攠领导干部的精神状况具体体现在每一项工作之中,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

三、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

(一)、总趋势

(1)、201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已经中央批准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并在通知中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党组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内容略)

(2)中央组织部长曾庆红谈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节选)

(记者)问:为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抓紧做好哪些工作?

(曾庆红)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在以下几个重要环节上取得明显进展:一是要以观念创新为基本前提,进一步解放思想。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落后观念,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把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贯穿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和办法,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二是要以扩大民主为改革方向,进一步扩大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测验和民主评议制度。加大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推广力度,争取三至五年内在地厅级以下领导干部中普遍实行。积极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三是要以解决干部“能下”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要抓紧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任职试用期制、辞职制度及部分领导职务聘任制,使干部“能下”逐步制度化。抓紧研究建立和完善“能下”的各项配套措施,努力营造“能下”的社会环境。四是要以完善考核为关键环节,进一步健全择优汰劣机制。要尽快研究制定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扩大考核范围,改进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责任制。五是要以推进交流为重要措施,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六是要以加强监督为根本保证,进一步完善制约制度和措施。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尽快建立干部推荐责任制、干部考察责任制,研究制定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度。

(3)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取得巨大的成绩。5年来,全国公开选拔县处级以上干部7700余人。

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要认真研究和总结,使其不断完善。1996年1月,中组部转发了《吉林省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选拔领导干部的暂行办法》,推进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在全国进一步开展。如北京市在1995年公开选拔5名副局级领导干部的基础上,1997年又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56名,1998年公开选拔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

专业技术人才172名。1998年12月,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要逐步扩大公开选拔的范围,增加群众参与程度。今后,在党政职能部门出现空缺,或新增职位,或机构和人员调整的时候,就尽可能采用这种办法选人。

1999年3月,中组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工作的力度,逐步规范公开选拔的工作程序,着力提高考试的科学化水平,切实提高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工作成效。这标志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进入了深化阶段。在今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中央及中组部领导同志强调,要大力推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公开选拔的职位和要求,逐步提高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人数占新提拔的同级领导干部总数的比例。要逐步规范和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程序和方法,加强考试组织、题库建设等工作。”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以来全国31个省(区、市)都开展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选拔地厅级领导干部700多人,县处级领导干部7000多人,科级干部数万人。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公开选拔面向全社会,不拘一格选人才,敞开了进贤之路,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组织部门的视野,解决了实际上存在的用人视野不够宽、难以发现优秀人才的困扰。各地在公开选拔时,参与竞争的干部越来越多。四川省1995年以来,各地先后开展公开选拔工作264批次,报名参选的人数达33600人次。今年山东省公开选拔18名副厅级领导干部,报名人数达到2400多人。

——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借鉴了现代科学的考试方法和人才测评技术,对干部的能力素质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再加上严格的考察,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同时还做到了好中选优,使大批优秀人才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据一些省市调查,公开选拔上来的领导干部整体素质比较高,对党充满感激之情,工作中表现出很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责任心,能够较好地履行职责。1997年,四川省委组织部对1995年公开选拔上来的20名副厅级领导干部素质适应职位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干部普遍思想政治素质好,适应能力强,工作实绩明显,组织满意,群众信任,全部合格。

(4)我县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结合珙县实际,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一是在扩大民主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根据省、市精神,从今年起,除少数特殊岗位外,拟提拔的科局级领导干部都实行了公示,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对条件成熟的单位积极试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和党委(党组)集体讨论投票表决制,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改进了党管干部的方法,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采取多种途径,让群众更多地参与荐贤举能。二是在干部公推公选、竞争上岗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公推公选、竞争上岗”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年县乡机构改革和乡镇村换届选举中,绝大部分单位的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都实行了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和待岗制度,群众更多地参与了选拔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程序更加规范化,选拔方法更加科学化,基本做到了选好人、用准人。三是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工作中,既抓了优秀年轻干部能“上”的问题,又注意疏通了干部“下”的渠道,并妥善安置好“下”的干部。对那些素质偏低,民主评议不称职达到一定比例的干部,进行了果断的调整,该免职的免职,该降职的降职。同时,进一步加大了领导干部岗位轮岗力度,扩大了轮岗面,加快了轮岗速度。四是在干部考察考核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坚持原则、标准、程序的统一,并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方和部门的特点以及领导岗位的职责和任期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了考核内容和标准,多渠道、多侧面、多方式,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提高了考核的准确性。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做到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注意和防止了少数人独断专行。四是即将建立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管。随着我县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会继续加大。最终的趋势是变“泊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努力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机制和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切实提高广大党政干部的综合素质。

四、努力实践,紧跟时代步伐

(一)加强党性锻炼

党性锻炼的内容很广,我只强调两个方面。

(1)、经受住三个考验。搣三个考验攠是指执政的考验即权力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能否经受住三个考验,是涉及到一个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精神境界的问题,也是直接关系到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成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问题,是讲党性~的重要方面。经受住三个考验,是对每个领导干部的最基本的思想素质要求。

首先要经受住权力的考验。有人说,权力是把双刃剑,这话有道理。为人民而用,那么它就是一把劈荆斩棘、开拓前进的利剑;为私利而用,它就会成为悬在自己头上的一把铡刀。客观地说,有了一定的权力与地位,既获得了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同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蜕化变质的危险。所以作为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自己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解决好权力是谁赋予的以及为谁掌权怎么用权的问题,要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意味着重担,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奉献,而不是谋求个人私利的工具;要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分析判断人生道路上一切错综复杂的问题与是非;要认真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干什么,是立志当大官还是立志干事业等根本性问题。

其次要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改革开放既是强国之路,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和思想革命。作为领导干部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使自己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敢于把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观念克服掉,大胆学习、借鉴、利用世界各国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大胆开拓创新;要正确认识改革所引致的利益碰撞,正确对待名、权、位、利,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

、言论和行动,做到不断改造、解剖、完善自己;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渗透,加强自我修养,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个领导干部能否拒腐防变,最主要还是靠自己,换句话说,最难但也是最管用的就是要搣自己管得住自己攠。

其三,能够经受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大创造,更是摆在我们干部面前的一道全新考题。发展市场经济,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得以极大的解放和转变,但同时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也乘机侵蚀人们的头脑,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政治生活,搞权钱交易,成为金钱的奴隶,这样的搣前车之鉴攠已为数不少。要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防止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的政治生活;要在自重的基础上,加强自省、自警、自励,增强自我约束能力,炼好拒腐防变的搣内功攠;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决做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2)、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搣三个关系攠是指做官与做人、敬业与创业、勤政与廉政的关系。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攠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同样是一个领导干部先进性的体现。

首先,能正确处理好做官与做人的关系。这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正确处理德和才的关系的问题。领导工作是一项特殊职业,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工作。驾驭全局,正确决策,处理协调好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凝聚人心,是对领导工作的最基本要求。要做好领导工作,要求为官者必须是一个能人,也就是要有搣才攠。但领导工作又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才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德。德是对人帮人的要求,做人必须要有人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我们常说的心术要正,思想要纯,境界要高,就是对做人的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好官,首先必须做好搣人攠,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这也是一个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是领导者的生命,是为官的首要条件。许多事实告诉我们,为官有才无德,官做得越大,问题越大,给党的事业造成的危害愈严重。

其次,能正确处理好敬业与创业的关系。敬业是对每个干部职工的基本要求,作为领导干部更必须具备敬业精神。同时领导干部又都应该是人才,人才与普通劳动者的区别,在于人才具有较高的创造性,这是人才的本质特征。有无创业精神与创造力,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优劣的重要标尺。作为领导干部,应该珍惜人民群众所赋予的权力、给予的机遇,充分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领导干部要敢于超前思维,超前工作,敢为人先,不能老是步人后尘,更不可因循守旧,平平庸庸,得过且过,固守搣摊子攠。管理工作也应该树立起搣名牌攠意识,创造出特色。尤其是当前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精神,勇于变革思维定势,敢于求搣异攠思维,敢于否定自我,战胜自我。领导干部没有创新精神,没有扎实的作风,就不可能创造出活力,创造出才干,创造出经验,也就不能算是一个好官。

其三,能正确处理好勤政与廉政的关系。为官者从政要勤,为政要廉。勤政是廉政的基础,廉政才能更好地勤政。勤政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勤于政事,关心群众利益,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结成鱼水之情,并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增长才干。廉政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廉洁奉公,两袖清风,拒腐防变。廉政的本质是正确对待公与私的问题,是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是党性原则问题。为官者要廉政,就必须勤政,一个勤政的干部,必然是一个置人民群众利益于首位的干部。此外,为官者还必须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搣慎独攠、搣自律攠的能力,自觉接受搣监督攠、搣他律攠;要正确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要大处着想,小处着手,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攠。

(二)加强理论修养

江总书记指出: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科学理论,这是我们党政治上成熟的根本标志。现在我们党已经成为一个有64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领导着一个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12

亿人口的大国,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就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是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理论的学习。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

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并被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用好。从党的历史上看,什么时候理论和实际结合得好,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因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更加自觉和全面,就能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避免和减少在工作中出现片面性、绝对化和左右摇摆。

三是要要努力钻研业务。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提到过,我不多讲。

(三)加强实践锻炼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座的年轻干部,最缺的就是实践。大家要积极投身投身实践,努力增长才干,着意提高提高三个能力。搣三个能力攠是指把握全局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以及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这三个能力,是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前提条件,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重要内容,更是领导干部自我~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把握全局就是指领导干部要时刻胸怀全局,坚持以大局为重,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把它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同时把握住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总的发展态势,抓住事物的本质,驾驭矛盾,因势利导,作出正确决策。现代领导有一条重

要原则叫做搣领导者要做领导的事攠,搣做领导的事攠就是指搣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攠,就是能够把握大局。一个领导者,能否把握全局,树立全局观点,是政治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正确地把握住大局,需要有科学的判断能力,能够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积极投身实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国内国外、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正在发生的变化,熟悉本局部的各种实际情况,了解本局部在全局中的地位、特殊性以及与其它局部的关系,从而找到把握全局把握发展趋势的关节点,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其次,要提高组织协调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学会搣弹钢琴攠,既抓住主旋律,又注重其它因素的彼此平衡、相互协调。抓主旋律就是要抓中心工作,并紧紧扭住不放,使职工群众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抓住中心工作是协调各种关系的前提与基础。抓主旋律,绝不是只要一个音符,还要注重各种因素的相互协调。为完成中心工作任务,需要有整体合力,而这种整体合力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协调。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要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高超的领导艺术,特别是要拥有科学的公关能力,因为公关能力在当今社会已成为衡量一个干部能力、经验的一个重要参数。要坚决克服本位主义思想。本位主义实质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经济思维定势的产物,它必然造成各自为政、闭关自守各行其是、相互牵制的现象,必然带来内耗不断、矛盾丛生、各自为政、人心涣散的后果。本位主义盛行,就不可能形成统一步调和整体合力。

其三,要提高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领导干部能否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不只涉及到能力问题,更涉及到工作作风问题,涉及到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有些领导干部或者对待工作不负责任,对待同志不讲团结,对待职工群众利益漠不关心;或者漠视自身存在的问题,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或者好高鹜远,工作不切实际,嗜尚空谈,不求实效;或者对待困难与问题动辄请示汇报,好象离了拐杖就走不得路;或者遇到矛盾绕道走,错误的不敢反对,正确的不敢坚持,在问题面前态度暖昧;或者思想懒惰,作风飘浮,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或者抓工作没有观点,没有思路,眼高手低;或者只看领导眼色行事,一味取悦领导等等,结果造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困难重重,矛盾丛生,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这既是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迫切要求。要增强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的能力,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特别是要提倡脚踏实地,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的精神。

word该篇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精选多篇)范文,全文共有6709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精选多篇).doc》
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精选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