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汇总44篇)范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44篇《品德与社会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品德与社会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调查,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并明白它们与工农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
2.了解社会生产部门中的各行各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相应地,人们会随着行业的变化,可以变换行业。
3.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解的探究学习方式,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
4.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课前准备:
1.给学生分发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家里或周围的人正在从事的行业。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互动,生成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个话题: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看了这个话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师相机归纳小结: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他们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今天,我们就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二、唤醒生活记忆,拓展生活经验
(一)他们为我做什么?
1.感受一天中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为我们辛劳
师:刚才同学们问了,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
我们不妨从一天的生活说起,今天早上你们吃了什么?
(学生交流早上吃的早餐)
师:早餐真丰富!当你手捧香浓的牛奶,品尝可口的小菜时,你有没有想过,它们经过多少人的手才到我们手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已经开始了忙碌?
2.观看录像(出示课件)
晚上在路上各种车辆在行驶;
很多奶点的工作人员开着小型车进配货场领奶,从大车上卸奶,装到小车上;
送奶员来自己的牛奶供应点领牛奶,骑上自己的三轮车送奶;
送奶员到达自己服务的小区,保安查他的证件,允许他进入小区;
送奶员把牛奶放进了奶箱;
环卫工人清理垃圾;
蔬菜批发市场呈现出忙碌的景象;
运菜的人在赶路;
运菜的人把菜摆在摊点上;
小区内清洁工把扔在外面的垃圾放进垃圾箱;公路上,洒水车在洒水,清洁工在扫街道。
3.交流讨论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观看录像的感受)
师: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好!
4.说自己日常生活
师:从白天到夜晚,还有哪些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请说一说你亲身经历的事。
(学生可能会说,我们穿的衣服先有农民种棉花,再由工人纺纱织布,然后裁剪,最后做成衣服;还有人运到商场,有人卖衣服,然后我们的爸爸妈妈去买;在学校不懂的问题,教师会教我;有的同学家离学校很远,他们坐车来学校,司机会帮助他们;出去游玩时,导游会给我们讲解,安排路线;邮递员给我们送报纸,让我们了解很多信息;我们住的房子先由设计师设计,然后由建筑工人修建楼房,还有装修公司的工人来我家装修……)。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试着把这些不同的行业分分类。
5.学生填表
(学生在书上填表)
师:同学们,你们想对这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说点什么吗?请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里说吧!
(学生虔诚说心里话)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反思思考:假如……
师: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行业的人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也许我们并没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有多重要,假如有一天,他们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选一个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交流,他们可能会说假如农民都不种地了,全世界的人都吃不到粮食,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都会饿死的;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停止劳动,我们就会没水洗澡,没水喝,都要渴死了;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我们的生活会是一团糟;假如所有的医生都不上班,病人会痛死的;假如学校没有老师,我们会没文化,也不会从老师这里懂得做人的道理;假如没有解放军保卫我们,就不会有幸福与和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是的,我们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三、挖掘课程资源,进行访问活动
师: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中,有的我们经常见面,却很少关注他们;有的我们满怀好奇,却没办法见面。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确定沟通方法
师:有什么办法?
(学生交流:采访、打电话、写信、上网发E-mail)
师:想不想现在就去采访?
师: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模拟的小队采访活动
(二)讨论活动计划
师:要保证采访成功,要制定采访计划
(媒体出示小队采访计划,学生讨论分工)
师:小记者们,出发吧!
(学生分组到教师办公室、学校餐厅、校园、门房、商店采访)
交流采访收获
师:请每组派一位同学上来介绍你们组采访的情况
(实物投影访问记录,学生汇报采访情况)
师:通过采访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采访后的感受)
师:我们一起大声地为辛勤工作在不同行业的人们说声:“谢谢你们!”
四、问题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师:同学们,活动进行到这儿,你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交流,师归纳:有这么多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师:今天的活动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相处是长久的。在生活中,让我们面带微笑,带着问题去面对每一个劳动者。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今后更多地参与社会、关注社会,让拥有的知识和本领去创设更加美好的生活!
篇2:《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理解火药的发明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同时了解火药也增加了战争的危害。
3.初步了解科学与迷信的复杂关系。
4.进一步认识四大发明的伟大,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古代火箭图和现代火箭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提起火药,谁都知道它的厉害,不过,你们知道火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的课文,并观察炼丹爆炸图。
2.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火药是古代炼丹师偶然发现的。本来炼丹师是为了求得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却意外地炼出了能够置人于死地的火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与迷信往往是奇妙的结合在一起的,火药的最初发明就是这样的。当硫磺、硝石、木炭这三样东西混合在一起,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加热,极容易着火甚至发生爆炸。说不定还有一些炼丹师曾为此丧生呢!虽说他无意为科学献身,但科学史上却永远不会忘记是炼丹师发明的火药。但是仅仅靠偶然发生的事故是不能产生真正的发明的,人们在炼丹炉经常发生的爆炸事故中,经过反复摸索、尝试,才最终有了火药的发明。”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17页下方的图(它们分别是古代不同时期的火箭),然后请学生想像一下,这些早期的火箭是怎样发挥火药的威力的?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关于万户的文字和图画,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18页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文字和照片。教师强调:“当你们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而赞叹的时候,应当记得像万户这样伟大的先行者,更应当记得发明火箭的是我们的祖先。现代火箭是高科技的产物,比早期的火箭不知进步了多少倍,但它们在原理上却是相同的。”教师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人类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如关于前苏联第一次进入太空、美国宇航员登月等,不必详细,但应当简单予以说明,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4.小小辩论会。教师向学生说明:“火药发明的利与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对此可能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召开一次小小辩论会,题目就叫做“火药的出现是不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教师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5.。教师对学生的辩论活动进行,应特别强调的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利用火药,火药是否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最终还是由人类自己决定的。
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关于四大发明的作业。
2.搜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语录和事迹。
篇3:《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许多华人,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
2、知道海外华人虽身在异乡却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节,他们时刻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并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和海外华人的故事。
2、教师准备相关音乐,制作课件;指导排练相关节目。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教学。
1、同学们,我给大家推荐一首传唱多年的歌,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2、听着音乐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声?
3、揭示课题:是啊,每当听到《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我们就会自然地想起那些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中国城――华人的“家”。
1、理解中国城
(1)由来: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炎黄子孙的足迹已随着祖国的强大而遍布世界各国,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独立的华人区,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国城”、美国的“唐人街”等等。(课件展示)
(2)、解释中国城:所谓“中国城”、“唐人街”,是指一些颇具规模的商业中心――以经营中国产品、中国饮食为主,以中国式建筑为格调的城区。
2、展示交流中国城资料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展示关于中国城的资料,师巡视发现有特色的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影碟、录像等)。
(2)、抽生在班内交流。
3、小结:风格各异的中国城,充分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中国城就是华人温暖的“家”。
三、中国城――中国心!
1、探究活动:海外华人为什么要建中国城?过中国节?
(1)、四人小组内探讨,各选两人分别负责记录、发言,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想法又多又合理。
(2)、汇报探究结果,师相机给予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的浓浓的思乡情结,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
2、小结激情:欣赏中国风格的建筑,感受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品尝中国风味的饭菜,用汉语谈笑聊天……在中国城里,华人们仿佛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
3、想象中国城的幸福生活
(1)、假如你是一位久居异国的华人,当你走进中国城,你会有什么感受?可能想到什么说些什么?
(2)、生自由发言,师给予适当的追问、点评,再次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浓浓的思乡情结,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明白中国城――华人的“家”的`真正含义。
四、你在他乡还好吗?
1、过渡引入:海外华人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他们在异国他乡生活过得怎样,始终是我们难舍的牵挂,有一首歌曲表达了我们的心声。
2、播放音乐《你在他乡还好吗》,学生欣赏完后说说自己对这首歌的体会和感受。
3、介绍了解到的海外华人的生活情况,体会他们在海外生活的酸甜苦辣,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思乡情结。
4、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引入第二课时。
五、板书设计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中国城――华人的家
中国城――中国心
你在他乡还好吗?
篇4:《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中外民间进行交流的活动。
2、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吸引众多外国人的原因。
3、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外民间友好来往的情况和活动有大致的了解。
2、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搜集相关的内容,在课上汇报展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外国人“大山”引入本课题的学习。看教科书第85~87页的图片,了解一下中外民间友好往来的情况。
2、观察与讨论。
(1)阅读书上的图片和说明文字,请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中外民间友好往来都有哪些形式?
(2)针对某一幅图片展开教学,让学生想想图中的对话。
(3)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为中外交流做点什么。
3、汇报展示。
(1)小组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可以介绍、表演等形式)
(3)谈体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能够吸引众多的外国人的理由。
4、教师。肯定学生的搜集情况和课堂表现。
家庭作业
完成走进学习广场。
篇5:《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质的不同标准,及其对于人类生活的具体意义。
2.进一步从宏伟和微观角度了解水资源的严峻现状。
3.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珍惜和爱护水资源的态度。
4.能够自觉自愿地投入节约水的行动中。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27~129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就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准备一些资料,尤其是关于污染程度和原因的。
2.教师就本地区水资源的现状做具体调查,以了解按照国家标准,本地区的水质属于哪个类别,便于在学习七大水系及水的质量标准时,帮助学生理解类别的实际意义。
3.准备一份较大的全国地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可以以朗读“地球属于谁”第一课时的优秀作业开始,然后说明,今天主要讨论关于水的内容。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的照片和文字,通过提问和讨论,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些照片和文字所表达的意义。教师要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即水资源的危机不仅局限在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而是整个地球和全人类都面临的危机。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各代表教科书第54页的七大水系显示图中的一各水系。然后各小组分别研究自己的水系,参与显示图下方的标准和全国地图,明确该水系的状况,准备向全班做介绍。
教师强调,介绍时要能够详细具体地加以说明。
例如:我是海河,发源与太行山和燕山,流入渤海,在我地流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像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石家庄……一共有25座!可是今天,在我的整个流域中,之有3.1%是洁净的I类水,10.7%是Ⅱ类水,7.7%是Ⅲ类水――这样的水还可以做人类用水的水源。可是,这三类水加起来才是我的总水量的21.5%!还不到四分之一。其余的呢,有12.3%是V类水,要知道,这些水不仅不能喝,连游泳都不行。更可怕的是,Ⅵ类的劣质水已经占到53.9%!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就是说,我的一半以上的水已经属于没有任何用途的臭水!我曾经养育了许多代的人,养育了这么多繁华的城市,难道人类就要让我的水全部变成臭水,让我变成一条没有用处的河流吗?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你们人类,你们那些城市,又该怎么办呢?
4.表演与交流.各个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本小组所代表的水系,并且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
5.总结。教师对各个小组的介绍给予鼓励为主的评价。朗读教科书第55页的课文,对本课题的学习给予总结,强调我国水资源的严峻现实。强调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就教科书第55页倡议书与学生简单交换看法,鼓励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做水资源的保护者。
布置家庭作业:每个学生自己创作一条(幅)宣传节约水、珍惜水的标语或图画。
给教师的建议
1.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教科书第55页的倡议书及制作标语、宣传画的活动扩展到第二课时,或者与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协商,作为少先队或者班级活动。
2.水源质量标准的学习对于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态度和价值观影响深远,教师要在学生活动的各个环节加以引导,使他们真正理解每种标准的含义。
3.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表演活动。
家庭作业
完成节约水、爱护水的宣传标语或者图画。
评价建议
1.对每个小组的表演给予鼓励为主的评价。主要针对介绍的正确性。
2.对每个学生创作的宣传标语或图画给予鼓励为主的评价,选择其中优秀的在校园的有关地方展示。
篇6: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到那儿去买》第二话题《购物新方式》。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活动是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到那儿去买》第二子话题《购物新方式》如下要点设计:
一、了解一些新颖购物方式。
二、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购物方式。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具备文明消费、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和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与习惯:养成合理、文明消费的习惯。
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些新的购物方式。并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购物需要选择适合的购物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结合学生搜集资料和课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丰富的游戏,了解新型购物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一些新的购物方式。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需要选择合适的购物方式,做有心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组织学生课前预习和调查任务,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让学生调查新颖的购物方式。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视频播放,激趣导入。
1、播放班上同学到商店买商品的画面。评一评同学的买卖活动。了解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买卖活动随处可见。而这样的买卖也是很早以前就有的购物方式。
2、CAI:介绍古人进行买卖的影片画面。了解古人如何买东西,用什么方式买。
3、探讨古今购物方式异同。
小结:看来古今购物还是有不同之处。
活动二:师生研讨,了解新颖的购物方式和付款方式。
1、古人买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在我们购物又是怎样的?(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的购物方式和付款方式也在悄悄变化,不在是单一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2、现在,我们不出家门也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了。你知道现在有哪些新型的购物方式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交流购物经历。(分组讨论交流)。
3、学生交流后,观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颖的购物、付款方式。
4、比较讨论自己的购物、付款方式哪种更好,为什么?点明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购物方式。
小结:只有了解新颖的购物方式及其特点,才能更便捷的购物。
活动三:学生游戏,学会运用新的购物方式。
1、同学们,随着社会进步,购物方式越来越多。可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购物方式呢?CAI出示游戏题。
(1) 春节到了,我们全家想到哈尔滨过冰雪节,要买火车票,可火车站人真多,我该怎么买?
(2) 奶奶看中电视上的一款保暖羽绒服,该怎么买?
(3) 家里突然停电了,急需蜡烛,到那里买?为什么?
(4) 我想买一双新款轮鞋,该怎么买?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还可选几个条件允许让学生现场演示一下)。
3、指导学生现场通过网络购买一本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实际尝试一下新颖的购物方式。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知道这么多购物方式,还知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购物方式,学以致用,好�u
活动四:创新设计未来的购物。
1、时代在不断的日新月异,未来又会出现新的购物方式,想想未来又会出现哪些新的购物方式,发挥想像力,设计一下更便捷的购物方式。
2、让学生讨论未来的购物场所应该怎样?(小组共同绘画未来的购物场所,教师从旁点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3、学生展示作品并讲解,师赞美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4、最后阅读书上P55“未来的购物”。
小结:为了让梦想成真,让我们好好学习,努力奋斗吧�u
板书设计
新购物方式
电话购物
邮政购物
网上定购
电视直销
篇7:品德与社会教案
活动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第60―63页内容。
活动目标:
1、知道桥、车、飞机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对探究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演变过程的兴趣。
2、懂得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变化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而发展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活动重点:
了解桥、车、飞机的演变过程。
活动难点:
懂得交通的演变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而发展的。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交通演变过程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条谜语,请大家猜猜看。
“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打一交通设施!
生:(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桥。
师:答对了!咱们武汉素有“江城”之称,长江和汉水把武汉分为了三镇(教师边说边用手比画),这分割开来的三镇就是由许多的桥连为一体的。同学们,咱们武汉都有哪些桥呢?
(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
师:这么多的同学都想说,这样吧,那我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武汉的桥吧,看你们是否能叫出桥的名称来!
(伴随着音乐,课件出示武汉的桥的图片,同学们跟随着图片叫出桥的名称。)
师:看来同学们对武汉的桥都不陌生呢!去过吗?在什么情况下去的?
生1:我去过武汉长江大桥,爷爷住在武昌。
生2:我去过江汉一桥,到妈妈单位去找她的时候去的。
师:看来这些桥都给咱们的生活带了很多方便呢!除了这些桥以外,在咱们生活中大家还见过那些桥呢?
生1:我在公园里见过石拱桥。
生2:上次旅游的时候,我还见过铁索桥呢!
生3:我见过独木桥,走上去有些危险,但是很有意思!
生4:在乡下的时候,我还见过了用一些用木板搭成的桥。
……
二、共同活动
活动一:从古到今话桥
师:现在各式各样的桥可真多!在桥这个大家族里,正在举行“最受欢迎的桥”的评选活动呢!有这样四座桥(教师出示乡间木桥、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南浦大桥的卡片),他们正在争论谁是最受欢迎的,他们个个都显得不甘示弱,到底谁才是最受欢迎的呢?
课前,大家都收集了资料,各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说说本组所研究的桥的优势,咱们一起来比比!
(讨论开始,各小组的同学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资料进行交流)
师:到底哪座桥最受欢迎呢?请同学们说说看!
生1: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
生2:我还要补充,大桥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
生3:你们还知道吗?这座桥完全由中国人自力更生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呢!
师:同学们,南京长江大桥确实在我国的造桥历史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请同学们看屏幕。
(课件出示关于南京长江大桥建成的视频材料,让学生体会出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建起这座桥是多么的不容易。)
这样吧,竟然南京长江大桥有这么一段特别的历史,那么我们就让这座桥评为最受欢迎的桥吧!
生1:我们小组不同意,我们觉得乡间木桥应该可以评为最受欢迎的桥,因为木桥的结构简单,很容易建造,省时省力还省钱。
生2:木桥虽然不是很坚固,但是它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桥,最有历史价值。
生3:对,其他的桥都是在木桥的基础上进行建造的,没有木桥做基础就不可能出现其他的桥。
生4:木桥还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所以木桥应该是最受欢迎的。
师:说的有道理,木桥是最早出现的桥,拥有的历史最为悠久,那么就让木桥排第一吧!
(其他组的同学异口同声地说:“不行,我们不同意!”)
生1:现代城市中都不建造木桥了,木桥上都不能行车,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都不实用。你看斜拉桥多好,又可以行车,桥身有非常的轻便,更重要的水下桥墩很少,便于船的通行,所以应该让它排第一。
生2:就拿南浦大桥为例,整座桥十分美观,而且它的引桥部分为立交桥,可以缓解交通压力,这座桥在在世界同类型桥梁中排名第三呢!
生3:斜拉桥是最晚出现的桥,应该比其他的桥更有优势,可以说是其他所有的桥优势的集中,是科技发展之后的产物,因此应该是最受欢迎的!
师:真有说服力,看来其他的桥要乖乖排到后面去了!
生1:我们小组不同意,我们觉得石拱桥应该最受欢迎,你看现在公园里、度假村、旅游景点都设置了很多石拱桥,正式因为人们喜欢,所以才会修建啊!
生2:就拿赵州桥来说,它是继木桥以后发展起来,用石头作为材料,使桥更加的坚固,而且造型优美科学,这样的技术,早了欧洲900多年呢!
生3:赵州桥十分坚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离现在已经有1400多年了,还是可以给人们带来方便。
师:对啊,赵州桥足以体现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是咱们值得炫耀的,那么就让它排第一吧!
(其他组的同学都急着说:“不行,不同意!”)
师:哎!这么争下去能争出结果来吗?
生:不能!
师:这是什么原因啊?
生:每座桥都有它的优势,都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作用。
师:说的对,“最受欢迎的桥”排行榜确实不好排啊,这样吧,咱们把这个主题给改改吧,换成“桥的古今演变”排行榜。现在大家会排了吗?
(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完成排行榜)
排行榜中呈现的就是古今桥的演变过程了,今天咱们这节课就来“从古到今话交通”{板书课题}
观看排行榜,想一想,桥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的呢?
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桥不断地发生变化着。{板书:人类的需求}
师:桥的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方便。
活动二:从古到今话车
师:说到出行,同学们,现代人出行都可以使用哪些交通工具呢?
生1:自行车、小汽车、轮船。
生2:我还要补充,还有飞机、火车,轻轨和地铁呢!
师:现代人的选择可真多啊,古代人们有这么多种选择吗?古代人们都选择什么做为交通工具?
生:大概是马车吧!
师:看来不论是桥也好,还是交通工具也好,古今的差别是很大的!刚才大家提到了车,那么车的演变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在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吧!
活动“精彩是与非”
(1)橇和车的结构大不相同,因此橇和车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师:这道题的答案是“是”还是“非”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请各小组举“是非”牌呈现讨论结果)
生1:我觉得是“是”,橇和车太不相同了。
生2:我觉得应该有联系吧,他们都是运输工具啊!
师:到底是“是”还是“非”呢?我们一起来看答案。(动画呈现:车是由橇一步一步演变来的。答案是“非”)请答对的小组为本组插上一面红旗。
(2)橇是人类发明的最早的车。
师:这道题的答案是“是”还是“非”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请各小组举“是非”牌呈现讨论结果)
生1:是最早的车吧,在没有发明轮子之前,应该是车。
生2:不是,车一般都有轮子,橇都没有轮子,肯定不是。
师:到底是“是”还是“非”呢?我们一起来看答案。(动画呈现:车是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答案是“是”)请答对的小组为本组插上一面红旗。
师:那第一辆车是怎样的呢?
生1:我觉得应该是马车吧!
师:我查过资料,第一辆车结构简单,是用人力来推动的,是人力车。人们用人力车来运送,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聪明的人们想到一个好办法,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生2:用马来拉!或者是其他的牲畜来作为动力拉车,这样人就可以轻松多了。
师:马车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运输,又可以供人们出行,多好的交通工具啊,怎么现在很少看见了呢?
生3:马车毕竟太慢了,而且马还不受控制。
生4:天气如果不好的话,马车就很不好走了。
生5:马车运的东西也不多,不然马可拉不动。
师:大家说的都对,因为马车还存在一些不好的地方,聪明的人们又想到什么?
生6:大概是想到,如果可以用机器来控制就好了!
(3)第一辆汽车是蒸汽机(汽)车。
师:这道题的答案是“是”还是“非”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请各小组举“是非”牌呈现讨论结果)
生1:我觉得是的,蒸汽机发明以后,聪明的人们就把它安装在车上。
生2:应该不是吧,蒸汽机那么大,怎么可能放在车上。
师:到底是“是”还是“非”呢?我们一起来看答案。(视频呈现,答案是“是”)请答对的小组为本组插上一面红旗。
(4)我国的第一辆汽车是长春一汽1956年生产的解放牌载货汽车。
师:这道题的答案是“是”还是“非”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请各小组举“是非”牌呈现讨论结果)
生1:这个我知道,我查过资料,咱们中国的第一辆汽车就是解放牌的。
师:到底是“是”还是“非”呢?我们一起来看答案。(视频呈现,答案是“是”)请答对的小组为本组插上一面红旗。
师:同学们,当时的人们上排着长龙来看这辆车啊,但是的人们为什么那么高兴呢?
生2:这辆车可是我们中国自己制造的啊,多了不起啊!
生3: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开端,以后就可以不用国外进口了,中国人真是聪明。
(5)随着汽车逐步私有化,汽车的产量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将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有人说今后的车只以环保为主要发展方向。
师:这道题的答案是“是”还是“非”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请各小组举“是非”牌呈现讨论结果)
生1:确实现在的污染很严重,要保护咱们的地球妈妈,所以我答案是“是”。生2:不会只关注环保吧,车还可以从速度方面考虑,我觉得是“非”。
师:到底是“是”还是“非”呢?我们一起来看答案。(视频呈现,答案是“非”)请答对的小组为本组插上一面红旗。
师:咱们精彩“是”与“非”的活动结束了,从活动当中大家了解到什么?有什么体会?
生3:我了解到了车演变的过程,体会到人是很聪明的!
师:车的演变历经了6千多年,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发达,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不懈地努力,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板书:人类的智慧}
活动三:飞上蓝天的梦想
师:在同学们提到的交通工具中,要数飞机的速度最快了,古代的人们一直都有飞上蓝天的梦想,聪明的人们是受到什么的启发才制造飞机的呢?
生1:是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
生2:是风筝。
师:飞机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看视频材料――飞上蓝天的梦想)
师:看完了片段,有什么想说的?
生3:人类可真是很聪明啊!
生4:为了能实现这个梦想,不少的人甚至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生5:只要有了梦想不放弃,应该就会成功,飞机的产生就说明了这点。
师:飞机的演变历史告诉咱们有了梦想,永不放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有一天会成为现实!
三、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桥、车、飞机的演变过程,在现代交通中,船和路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一起构成了现代立体交通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了解。
同学们,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慢慢变成了现实,以咱们武汉为例,上个世纪的交通情况和现在的已经大不相同了。(请同学们看对比图片)武汉的交通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今天的呢?下节课咱们再来研究。
篇8:品德与社会教案
1.阅读《复活节到衰落的秘密》。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复活节到衰落的秘密是什么。
2.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71页许强、黄春雨、任丽的话。
你想说什么?请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写下来。
3.阅读《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在这部最早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法中,提到了一些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具体措施,你觉得这些措施的提出,体现了我们祖先怎样的观念?
这些措施在今天还有用吗?如果今天再次制定,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条例?
4.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你知道围绕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各地举行了哪些活动吗?
5.请同学朗读课本第72页王大同同学的话。
你还知道哪些我国保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
如果家乡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保护它们?
四、作业
就保护自然资源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写下来。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合理使用和节约自然资源。
2.让学生自觉地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并向周围人宣传善待资源。
3.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资源应有的态度,了解和掌握在生活中节约自然资源的途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资源应有的态度,了解和掌握在生活中节约自然资源的途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教学准备:
向家人了解自己家每月用电用水量大约各是多少。
教师自己设计“绿色记事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自己设计的“绿色记事本”,把自己纪录的内容与学生分享。
二、教学互动
1.阅读《“绿色记事本”》。
说一说这本“绿色记事本”的特点和用途。
2.请同学们朗读《环保收支簿》。
你家每月用电用水量大约各是多少?这些电和水用在哪些地方呢?
结合你家用电用水情况,谈谈你觉得你家用电用谁还有节约的空间吗?
1.阅读“绿色信息”。
你知道哪些类似的绿色信息?你从什么渠道获取这些绿色信息的?请说出来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三、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绿色环保小报,作为对今年“世界环境日”的纪念。
篇9:《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34~35页。
〖教学准备
教师要阅读和准备有关四川都江堰和新疆坎儿井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们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如果水的来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及时,不可能尽如人愿,或旱或涝,没有定数。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农业叫做“靠天吃饭”。如果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来控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于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注重兴修水利,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所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通过探究知道:岷江经常洪水泛滥,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众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鱼嘴”“飞沙堰”“金刚堤”对岷江进行“三七分水”,平时七成水流进内江,用于保证浇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从外江流走。遇到岷江发洪水,利用鱼嘴附近的闸门进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进内江用于灌溉;七成水从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区旱涝保收,造就了一个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继续为人类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我们为祖先的伟大创造而感到骄傲。
4.探究活动二。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通过探究知道: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干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宝贵了,如果在地表流动,会很快地从干涸的土地上渗漏掉,或被强烈的阳光蒸发掉。所以,新疆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D�D�D坎儿井。正是有了坎儿井,才可以减少水的损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农田里,正是这一古代就创造出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因为干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滩上,才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
5.教师。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给教师的建议
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或者在黑板上绘制都江堰和坎儿井的示意图。
〖建议
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和关注程度。
篇10: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
2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进行各地方言的了解调查活动,收集相关的方言资料。
2、学生收集家乡方言土语词汇,记录下来。
3、家乡地方戏曲或方言节目录音录像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明确利弊
1、教师播放用家乡方言表现的各种节目录像导入,引导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交流谈话:同学们,我们是哪里人?是否喜欢家乡的方言?谁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大家说方言时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体会家乡方言的特点。
4、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5、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家乡人与方言的关系:方言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根植于家乡人的生活,带来家乡人相互交流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欣赏方言节目时的痛快感和认同感。这是方言对人们生活中有利的一面。
6、引导学生交流说方言在生活中有什么不便的地方。
7、师生共同归纳:方言不得于广泛的交流,特别是在与外地人的交往中,很多时候可能会因为交流不便,耽误事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活动二:辩论会:方言与普通话哪个好
1、对比方言与普通话
(1)教师引导学生将事先收集的家乡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
(2)在充交流的基础上,纠正自己语言中的方言。
(3)完成教材第29页图表的填写。
2、小小辩论会
(1)教师创设情境:大家了解了我们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利与弊,你能否谈谈自己的见解,说说方言与普通话哪一个好。
(2)辩论会将学生按照见解的不同分成小组,小组合作进行辩论。分别阐明已方见解。
(3)归纳明确:普通话与方言都应该会说,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可以选择平民的语言,既不妨碍交流,又保留家乡留在我样身上的烙印。
活动三: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
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在班上交流。
2、底土其与普通话对比,让自己学好普通话,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
篇11:品德与社会教案
活动目标:
1、体会相互尊重、真诚相待的可贵,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2、学会多为他人着想,多给他人鼓励和帮助,不嘲笑、挖苦他人,不取笑他人的弱点。
活动重点:学会多为他人着想,多给他人鼓励和帮助,不嘲笑、挖苦他人,不取笑他人的弱点。
活动难点:体会相互尊重、真诚相待的可贵,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活动准备:学生表演的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角色表演,引发思考
1、师:在下面的情形中,你会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2、自由选择以下情景(也可以自创其他情景),自选角色,自排自演。
(1)服务员为我倒茶水时;
(2)演出结束,演员谢幕时;
(3)同桌的日记本遗忘在课桌上时;
(4)要进老师办公室时。
3、汇报表演,教师可参与其中,演一些不够尊重他人的角色,形成角色冲突,引发思考、讨论。
二、联系生活,反省自我
1、结合教材中的故事,联系生活实际,反省自己的行为。
(1)如果你是刘宏兴,你有什么感受?反省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行为。
(2)如果你是小青,当王叔叔尊重了你的时候,你心里会怎么想?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交流自己得到尊重时的感受。
(3)结合朱文文和周英的故事,谈谈你对尊重的认识,续写提示文要求的话。
2、交流小结:我们不应该嘲讽、挖苦他人,应该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关心、鼓励、帮助他人。尊重别人,,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从而,获得更多的朋友。相反,不尊重别人,也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且还会失去很多的朋友。
三、真诚表白
1、过渡:普希金说:“尊重别人吧,它会使别人的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的痛苦减半。”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是我们的疏忽大意,也许是我们的幼稚无知,使别人受到伤害。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真情表白吧,把你的歉意写在纸上,用真诚的心呼唤朋友,呼唤友情。
2、教师引发学生反省自己曾经伤害过别人的行为。由伤害同学的行为,发散到伤害老师、家长、门卫、工友、售货员、公汽司机等有意无意的行为。
3、表示一下自己真诚的歉意。
4、小结:让我们学会彼此尊重,让快乐洒满每一个角落,伴随我们每一天。
四、活动延伸
将你写的信、卡片,送给你要表达的对象,真诚地对他说:“对不起,我愿永远做你的朋友!”
篇12: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82~83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阿拉伯地区社会发展、民俗、民情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东邻日本的情况。这节课,让我们沿着南海向西行,穿过印度洋,到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去看一看。”
2.识图练习。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西亚、北非地区的位置,查找从我国到阿拉伯国家的路线。
3.阅读与探究。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39页的文字,欣赏教科书第38~39页的图片。教师将自己补充的材料也给学生。
思考:(1)阿拉伯人从事什么农业?(2)阿拉伯地区最发达的工业是什么?
(3)阿拉伯地区最著名的资源是什么?(4)你知道哪些阿拉伯地区的古老文明?(5)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长袍?(6)阿拉伯地区最主要的宗教是哪一种?
4.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活动的结果,尽可能充分地讨论有关阿拉伯国家的概况、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或讲述。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有关阿拉伯地区农业、工业经济发展和发达的古老文明传承的资料和图片。
2.要准备好地球仪、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家庭作业
预习与探究关于非洲地区的社会状况。
建议
就学生对西亚、北非阿拉伯国家的了解程度给予。
篇13: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能永远依靠父母,有些事应该自己拿主意,做决定。懂得在必要的时候学会自己拿主意,才能做一个有主见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情感:生活中遇到必要的时候自己拿主意,做决定,学做一个有主见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能力:在生活中学会智慧勇敢地行使拒绝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交流生活中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事的经验,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情
听五年级的同学写给妈妈的恳求信。
二、讲述故事,讨论明礼
1、听故事《走自己的路》
2、说说你同意这位同学给妈妈写信的内容吗?为什么?
3、讨论:
1) 你认为作为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哪些事是应该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
2) 曾经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事有哪些?
4、设疑:
1) 在你拿主意、做决定后,事情的后果怎样?
2) 在你拿主意、做决定时,你是怎么考虑的?有没有想过行为的后果?有没有听取他人的意见?你是怎样对待他人的不同意见的?
三、行为辨析,具体导行
1、《行使拒绝权》
2、讨论:读了这段文字后,你认为碰到哪些事我们要勇敢地行使拒绝权?
3、模拟情境,角色扮演、评价。
4、小结:当我们因顾及别人的颜面而为自己的拒绝感到为难的时候,想想不这么做 后果可能会让自己和别人都受到伤害,所以不必害怕合理地拒绝,要智慧勇敢地行使拒绝权。
四、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 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时候要认真考虑,正确的事坚持做,难知不对的事情,要勇敢地说“不”,希望大家从小学会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篇14: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和生知法、懂法,有区分违法、合法的意识,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行为与习惯:培养同学学会依法、用法。使同学能够做到依法享有自身正当的权利,依法维护自身人,依法尽自身的义务。
3、知识与技能:使同学了解国际上以和我国为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和社会上能够维护、协助未成人的机构、部门。
教学重点:让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了解我国为维护少年儿童年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法律法规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同学知法、懂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享有自身正当的权利,依法维护自身的义务,进一步增强法制的意识。
教学难点:让同学对平安进行分析评判,并说出自身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准备:
1、收集我国为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
2、组织同学开展对法制人员的采访活动,进一步了解维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
3、收集实际生活中具体而真实的案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天天地长大,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哪些维护呢?
2、请同学发表自身的观点。
3、过渡:其实,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除了离不开家长、家人、老师的维护,我们还离不开法律的维护。
二、分析案例
1、出示案例:《法律帮他找回爱》,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
2、请同学们设想:假如没有法律的维护,小建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3、分组交流:通过分析这个案例,我们有什么想说的。
4、全班进行交流。
三、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1、小组讨论:为了维护我们少年儿童,我国制定了哪些法律法规,签署了哪些国际条约。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补充、归纳。
3、出示《儿童权利公约》,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
4、全班交流:通过自学,自身对《儿童权利公约》有了哪些了解。
5、讨论:我国除了制定了法律法规维护少年儿童,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部门维护、协助未成年人,这些机构、部门有哪些?
6、请同学做介绍,教师做补充。
四、课后延伸
请每位同学课后通过上网、查找书籍、采访法制人员等方式,了解自身应该享有的权利。
篇15:《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二课时
古人的歌谣
1.出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调查表
天气的农谚
节气的农谚
自然的农谚
其他
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食文化P31——P32。
1.你们了解了什么?(出土的石器、面团变面条、饺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书上的介绍,你还知道什么?(从习惯、讲究、礼仪等方面引导)
2.全班齐读《奇妙的筷子》,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反映出祖先聪明的例子吗?
3.古代与现代食文化有哪些联系呢?(以饺子为例教学P85)
4.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肯得基、牛排,那它们属于——西餐。对,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们比较一下,中、西两餐各有什么特点?P33除书上的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5.小结:这两课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生活状态,以食这一话题,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及对现代的影响,除了食文化,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再次感受这些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篇16: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同学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溢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示在:期望自身能和成人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布置自身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对于六年级的同学,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笼统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身的朋友。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生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学六年级是小朋友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同学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生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同学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教材结构、内容等)
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第二单元 地球生病了
第三单元 世界问题还不少
第四单元 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三、教学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同学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外表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和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接近的海洋。
3.引导同学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同学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同学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同学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需坚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
1.引导同学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同学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维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保护人类一起的生存环境。
2.让同学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维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同学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财富,维护物种就是维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同学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维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维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同学以朋友们的爱心平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同学自觉主动维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同学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协助同学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同学知道战争的严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使同学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
引导同学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假如利用不当不只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同学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和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发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同学的视野,培养同学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同学通过对6年小同学活的回顾,总结自身的生长过程,认识到自身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果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协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同学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观赏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同学自身去发现未来的中同学活的主要内容,考虑自身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同学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动身,唤起同学生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同学活的渴望和准备,协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掌握课程目标。
2、丰富同学的生活经验,使同学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布置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协助儿童掌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4、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出现直观性的资料。
5、在本册教学中进行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落实。
篇17: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自查、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人(包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甚至陌生人等)曾经有什么不诚信的行为;准备几个有关诚信的故事或几条格言。
(二)教师准备
收集古代、现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准备几条有诚信格言的条幅。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思考并认识诚信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2.以诚信为标准反思和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找出差距与不足。
3.牢固树立做诚信人的信念。
教学结构
1.导入: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杀猪》等。
2.汇报: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2]发生在家里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3]学校、班级里不诚信的人和事。
3.讨论:不诚信的危害。
4.解决问题:给同学写建议;送格言;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
5.,布置课后练习
六、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深情并茂地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汇报、讨论采访与调查的结果: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组长汇报课前布置的采访、调查等情况。
妈妈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
我也想起了这样一段话“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个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整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个海洋。”
[2]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诚信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刻?
过渡:这是发生在社会上的不诚信的事例。那么,在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
[3].讨论:学习上不诚信的危害。
(1)学生上台讲古今中外严谨治学的故事。
(2)小组交流、讨论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3)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课本,了解图意
看书上的插图,谈谈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看法?
乐乐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处理的?你有什么看法?
假如说你跟别人真承诺了一件事,经过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发现这件事不对了,这时候你还去做到吗?
假如你对他承诺的事是错的,不能做的,你得讲哥们义气,你还得去?
还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坏事?
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说“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的、美丽的故事。诚信,说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说它小,就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我们不用喊那么高的口号,其实我们身边的小事真能做到“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是真理去坚持,是谬误去斗争",就是好样的!
(四).提高认识见行动
(1)写格言,送格言
同学们课前准备了一些有关诚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创作了格言,要送给好朋友。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2)尝试给同学写建议
老师分发精美的小卡片,针对同学平时的言行,写一写你的建议,提出你的希望。然后,把卡片郑重地送到对方的手中。
(3)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制作“诚信卡”
为自己列出“清单”,请同学督促自己今后要做到的条款。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给自己帖上“诚信星”。
(五).,布置课后练习
1.教师:
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用诚信来要求自己,也用诚信来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其他身边的人,并做到持之以恒。
2.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自己的“诚信卡”,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督促。
篇18: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 尝试利用交通图选择简单的出行路线,学会看站牌、路牌,以和寻路、问路的一般方法。
2. 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周边的交通线路和起始站、局部途经地、终点站的名称。学会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3.知道乘车时要注意的平安和礼貌。
4. 知道问路的基本礼貌和要注意的事项。
活动准备:
1. 每人准备一张本地交通图。
2. 一张放大的局部交通图。
第一课时
一、模拟活动:和小队去旅行
1. 帮他们出出主意
①设置出行情景(以教材提供的范例设置)
②以小组为单位,看交通图,讨论可以选择哪条路线,坐什么车。
③实地到街上看看站牌和乘坐的车的特征。
④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所看到的情况。
⑤将小组研讨的结果汇报。
二、我们演一演
①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乘车时注意什么”和“假如不认识路怎么办”问题,先研讨,然后设计不同的情境,再扮演出来。各小组可偏重不同的主题,如乘车秩序、乘车平安、乘车文明、问路。
②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大家评一评。
③归纳和总结。
三、试一试制订一份出行计划
①师:暑假来了,爸爸妈妈准备带你到外地去旅游,你准备到哪里去呢?你能自身制定一份出行计划吗?试一试吧!
②同学制订计划。
③交流。
第二课时
准备活动:
1.根据教材的调查表让同学到学校或家庭和近找一找、看一看,了解本地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各路车(船)可以到达什么地方等,并填写在表上。
2. 找一找图片或画一画本地人们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自身家和近有哪些交通工具?它们能到达哪些地方呢?起点与终点是哪里?
二、介绍、讲述自身乘某路公汽或其他交通工具的经历(单独一人的经历更好)。
三、交流与展示
1. 交通调查表记载的情况
2. 介绍与展示记录表
3. 介绍其他地区人们常用的交通方式
四、画一画或演一演你常用的交通工具(备注:演一演可以自身与小伙伴创设情景,也可以动作模拟)。
五、“小小交通工具设计师”
二十年后,交通方式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大胆想像,自身设计未来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可以画图,也可以文字说明)。
1. 同学设计。
2. 展示作品。
3. 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六、延伸活动
当一回小记者,调查、采访一下,这几年,你的家乡在交通方面有哪些新鲜事呢?
篇19:品德与社会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人各有所长,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嫉妒别人有害于身心健康。
2、欣赏别人的长处,并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学会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活动重点:知道人各有所长,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嫉妒别人有害于身心健康。
活动难点: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学会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活动过程:
一、图文导入:看图读《苹果李的故事》,结合主题文字说说什么是取长补短。
二、活动一找朋友
1、阅读教材中求师、自荐广告。4~6人为一组,讨论每个人的长处与不足。
2、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写好自荐和求师广告。
3、广告展示,互相评价。
活动二签合同
1、根据自身特点,自愿结合,找到互帮互学对象,签订互帮互学合同。(指导学生书上的例子完成)
2、师生共同评价几份有代表性的合同,并完善合同内容和条款。可能的话,教师作为公证人签上自己的名字。
三、联系实际,交流提升
1、看一看教材组图中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取长补短的。
2、反省一下,在我们刚才签订的“互帮合同”的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言行。
3、学生自我反省,提升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认识。
四、激情回味,总结教学
1、师:
想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天天有进步的人吗?请你记住:就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出色的同学,他们有的成绩优秀,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心灵手巧,有的助人为乐……。看到别人取得成功,甚至超越自己,我们由衷地为他们高兴,真诚地祝贺并告诉他们:我要向你学习。一句话,要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下节课,我们要以“我远离‘红眼病’”为主题开展一个班队活动,请大家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如诸葛亮与周瑜、孙膑与宠涓的故事。
篇20: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教师节的来历,教师工作的辛苦。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学会体贴关心老师。
3、培养学生尊师敬师爱师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教师的辛苦,学会体贴关心老师,尊敬老师。
班会流程:
一、导入:
在学校里,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处,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师,您辛苦了》
二、走近老师
1、阅读50——51页的内容,了解教师一天的生活。
2、观察自己的老师一天的工作,说说你的感受。
3、了解“世界教师日”
(1)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2)谈谈教师节的来历。
三、理解老师
1、默读52——53页的内容,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2、讨论交流:
这几天老师上课时不像平时那样精神饱满,嗓子也有些哑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小结:老师也上人,他们和所有人一样,都要面对生活中的烦心事和工作上的种.种困难,我们要懂得老师的辛苦,充分理解老师。
四、尊敬老师
1、阅读54——55页的内容,谈谈伟人毛泽东是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的?
2、思考:尊敬老师体现在方方面面、点点点点滴滴。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呢?
3、小结:教师辛勤地耕耘在三尺讲台,用广博的学识引领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教导学生做人做事,同学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
板书设计:
9、老师,您辛苦了
走近老师
理解老师
尊敬老师
篇21:品德与社会教案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关心家庭生活,关心家人,关心家庭事务,初步具有为家庭和谐做贡献的意识和行动。
2、引导学生为家庭尽责任,懂得不管年龄大小,家庭成员都要承担家庭责任,要有负责任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身体验、召开家庭会议、交流园、出点子、演一演、写承诺书、阅读感悟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为家庭尽责任,懂得不管年龄大小,家庭成员都要承担家庭责任,要有负责任的精神。
2、难点: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在对家庭的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爱家庭、做贡献的意识,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准备好参与活动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情境:小刚的爷爷生病了,爸爸妈妈都要上班。没有人照顾爷爷,该怎么办呢
2、师: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3、生自由回答。
4、师:有些同学回答得不错,那就是小刚可以在课余时间照顾。小刚是在承担家庭责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如何为家庭做贡献,承担责任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我的家庭贡献
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42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有没有对家庭做过贡献
☆你对作贡献保持什么态度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家庭中的每位成员都很重要。家庭的幸福需要每位成员做出贡献。作为孩子,我们也要对家庭有所贡献。
活动与探究二:看一看,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43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身边有个类似的事情吗
☆你认为哪些事情属于家庭之间相互陪伴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相互关心,就是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贡献。
活动与探究三:说一说,写一写
(1)生阅读教材第44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对家庭做过哪些贡献
☆为家庭中央贡献和你的心情怎么样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作为家庭的一员,尽管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是也可以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用我们的创意和劳动为家庭做贡献吧。
活动与探究四:演一演
(1)生阅读教材第45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认为上述方法怎么样
☆你还能想到什么样的妙计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孩子是维持家庭亲情的纽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二:我也有责任
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看一看
(1)生阅读教材第46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对上述情形的看法是什么
☆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你会怎么办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家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这里有爸爸妈妈这样的大人,也有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在家庭中大人要尽的责任,我们年纪虽小,但也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活动与探究二:阅读第47面的阅读角
(1)生阅读教材第47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
☆假如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办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家庭责任的承担,不能仅凭一时兴起,需要有负责任的精神,坚持到底的责任。
活动与探究三:看一看
(1)生阅读教材第47面阅读角和活动圆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认为上面事列对你有用吗
☆你认为自己具备这种精神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有了为家庭负责任的精神,我们就会处处为家庭着想。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会认为这只是大人做的。
活动与探究四:读一读
(1)生阅读教材第48面的阅读角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读了此篇文章,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假如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三)师总结:我们要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体会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重要性,能主动为家庭做贡献,尽责任。
板书设计。
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主动关心家人和家庭事务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篇22: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奇怪现象的剖析,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的兴趣,知道什么叫外来物种,懂得外来物种与外来有害物种的区别,初步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初步感知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
2.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使学生认识到物种入侵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
教学准备:
故事《谁是水中恶魔》。
把教材中其他国家遭受的损失制成卡片资料。
食物链图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龙虾吗?
2.我们原来并没有龙虾,你知道龙虾是从哪里来的吗?
简介龙虾的来历。
3.讨论:龙虾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4.教师介绍龙虾的危害。
师:我们把龙虾这种外来物种称为外来有害物种。
二、学习:奇怪的现象
1.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还有哪些是外来物种?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从动物、植物等方面予以提示)
2.出示紫荆泽兰图片。
这种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阅读课文中的资料《霸王草紫荆泽兰》。
交流讨论:为什么把紫荆泽兰称为霸王草?
3.物种入侵现象不仅我国有,其他国家也有。
听故事《谁是水中恶魔》。组织交流讨论,了解食人鱼的危害。
4.深入讨论:外来物种都是有害的吗?
教师介绍西红柿、马铃薯等外来物种,了解这些外来物种对促进物种多样性、改善人们生活的益处。
5.阅读《词语链接》,了解什么是外来有害生物。
三、学习:难以估量的损失
1.集体交流我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资料。
2.阅读:
《水上绿魔闷死昆明城》,了解水葫芦的危害。
阅读《水葫芦的自述》,讨论:为什么水葫芦会造成危害?
3.出示图表,了解我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损失到底有多大。
4.师生交流课外搜集的外来无踪入侵对其他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
出示图表资料:《外来物种入侵给有关国家造成的损害》。
5.讲故事《欧洲家兔吃掉澳洲大陆》。
讨论:为什么家兔会吃掉澳洲大陆?
阅读教材小资料:《为什么“地头蛇”斗不过“强龙”》。
四、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有害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了解我国和其他国家加强对外来有害生物防范和管理的措施,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积极行动,防御有害物种入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国和其他国家加强对外来有害生物防范和管理的措施,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积极行动,防御有害物种入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引发了一场场灾难,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世界各国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防御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二、话题教学
话题一:我国的对策
1.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入侵,我国是怎么做的?
2.出示小资料:中国加强对外来有害生物的防范和管理。
3.阅读“新闻链接”材料,思考讨论:
(1)有人认为食人鱼是一种动物,在我国剿杀食人鱼是不爱护动物的行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2)专家观点:出示“专业人士访谈”内容。
(3)教师小结:食人鱼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产生严重危害,所以,剿杀食人鱼势在必行。
话题二:世界各国的行动
1.阅读教材中材料:《中国加强对外来有害物种的防范和管理》。
1.教师小结: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化日。
话题三:我们的行动
1.直击现场:根据课本中创设的情景,初步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再次交流。
2.制定防御方案。
阅读《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
根据有害生物入侵的方式,制定我们的防御方案。
三、总结
外来物种入侵是全世界人们共同面临的一个环境问题,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防御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第9课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布置小调查:家乡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了解我国保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吗?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篇23:品德与社会教案
品德与社会教案
安全地成长
板书设计
当我受伤了
流鼻血了 小小事故
手划破了 会自救
脚扭伤了
……
不惊慌
生重病 120 危险之时
遇匪徒 110 会求救
遇火灾 119
独自在家安全指南(家有学童)
孩子假期里或者平时放学回家,独自在家时,家长该教给他哪些知识,才能让他在紧急情况出现时,毫不慌乱地远离危险呢?近日,美国儿科学会给父母提出了四个建议:
准确掌握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家庭详细地址、家里电话号码、父母亲手机号码和单位座机号码、一到两位邻居和朋友的电话号码及各种报警电话,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报警或与父母取得联系。
一人在家锁牢大门。告诉孩子,进家门后立刻将大门锁好。陌生人无论用什么花言巧语哄骗,都不要开门。
大门敞时不要进入。如果放学回家后,发现家中的玻璃窗被打碎或是大门敞开,一定不要进入家中。要先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藏起来,然后想办法联系父母或者拨打报警电话。
学会顺利打开大门。一定教会孩子如何用钥匙打开大门。万一发生火灾、煤气泄露等事故时,能迅速从家中逃离。并且要告诉孩子,不要携带贵重物品,生命远比财产重要。
第二课时
活动一生活中的小意外
1. 故事导入:(播放:独自在家看电视的玲玲,突然流鼻血了)
2. 生活中的意外小事故: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意外小事故还有哪些?
3.我的意外小事故:讲一讲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意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自己和他人的意外小事故,既让学生知道有时危险不可避免,又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下面的`活动设计做好铺垫。】
活动二小小事故发生时
1. 过渡导入:看来,尽管我们知道了许多居家安全小知识,都努力避免危险的发生,但有时危险还是发生了,避免不了意外的伤害,当出现小事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2. 分组研讨:每小组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
(1)流鼻血了怎么办?
(2)脚扭伤了怎么办?
(3)手划破了怎么办?
3.全班交流:
(1)小组代表一人说说处理意见,另一人用教师提供的碘酒、纱布、创可贴、卫生纸等示范表演。
(2)你还会处理哪些小意外?
小结:当不可避免的小小事故发生时,我们首先不要惊慌,要学会自救,所以平时我们要多学习居家安全的小知识。 (板书:小小事故会自救)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简单的自护自救的方法,为学生们今后的生活提升做好准备。】
活动三危急时刻我能行
1. 故事导入:(播放:独自在家看电视的平平,突然发现家里有的窗户有火苗飘进来,原来是隔壁阿姨家着火了)这时,平平该怎么办呢?
2. 讨论交流:(学生持各自的观点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请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别发表意见,教师给予及时评价和正确的引导学生既要自救,又要及时求救)
3.看一看,说一说:P18页右下角的小方卡
4.补充资料:播放:如何拨打报警电话?
5.模拟表演:你是平平,你该怎样如何报警?
(首先不惊慌,沉着冷静,正确拨通相应报警电话,说清事情发生的地点、简单状况,语言简洁,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6.广而告之:在没有发生意外的时候,可千万不要拨打报警电话!
小结:小小事故发生时,我们不慌张学会自救;当我们遇到了自己处理不了的危急情况时,我们首先做到不惊慌,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或者联系父母或向他人寻求救助。在没有发生危险的时候,不要拨打报警电话!(板书:危急之时会求救)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资料学习、表演,让学生明白当自己处理不了的危急情况要学会及时求救,牢记常用的报警电话,并学会如何报警。】
篇24:品德与社会教案
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温暖的家》单元“今天我当家”主题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活动使同学感受家长的辛劳,从而理解家长,将对家长的爱转化成为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和的事情的自觉行为。学会统筹布置家务,制定计划,并将计划付诸实施。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爸爸、妈妈都非常辛苦,我们愿不愿意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和的事情,为他们分担一些负担呢?
生:愿意。
师:那好。星期六、星期天休息的时候,我们就来帮爸爸、妈妈当一天家,体验体验他们工作的辛苦。怎么样?
生:行。
师:不过,这个家怎么当,大家还得想一想。和同学们互相交流交流。(想一想,意在让同学充沛调动大脑里已有的生活经验,回想自身观察到的家长在家一天的工作情况,模仿拟定自身的计划)。
小朋友们纷纷地开始了“当家人”计划的讨论,一些小朋友干脆趴在桌子上开始写计划。五分钟后,陆续有同学拿着写好的计划让老师看……小朋友们对家长在家做的事情早已司空见惯,觉得做这样的计划实在太简单了。一点也不谦虚。
师:看来大家写得差不多了。下面,每个小组推荐一份计划,我们大家一起来评判一下。
视频展示仪展示计划
第一小组计划:今天我当家
1.拖地 2.洗碗 3.叠被子
4.收拾家 5.写作业 6.做饭 7.买菜
生:老师。他们家怎么一起床不叠被子?(嘻笑声)
生:他们家怎么吃了饭才买菜啊。
生:他干活的顺序好象不对劲。
第二小组计划:(内容略)
……
第三小组计划:今天我当家
1.洗脸、刷牙 2.做早点 3.叠被子、收拾家
4.拖地、擦桌子 5.出去玩一会儿 6.买菜、做饭
7.午休 8.写作业 9.玩一会儿
10.买菜、做饭 11.洗碗 12.睡觉
生:老师。自身的事情不应该写在计划里。
生:老师。我觉得计划应该写上什么时间干什么?要是睡个懒觉,就干不了这么多的事啦。
生:老师。这个计划里的好多事情,我们只能帮着家长做。
生:对!就是!不要说我们不会做!就是会做,我爸我妈也不让我做。
这不正是许多家庭真实的写照吗。这不就是造就中国千千万万缺乏自理能力小朋友的主要原因吗。于是我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要求。
师:虽然同学们都提出了一些看法,但老师认为大家的计划写得还是非常不错的,说明大家都特别认真地对待了这件事。下面,根据刚才对这些计划的看法再接着讨论,研究一下我们在写这个计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讨论在更加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教室里乱糟糟的,听不清具体的一句话,但仔细观察,倒也没有做闲事的,一些小朋友在发表着自身的高见,一些小朋友在争吵着,面红耳赤。这个局面似乎比刚才认真了许多,大概是意识到模仿天天能看到的事情,写一个计划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吧。
差不多十分钟过后,教室里渐渐恬静了下来。于是我引导同学讨论汇报结果。
生:我们能干的就写,干不了的就不要写。
生:要写上干活的时间。
生:像洗脸、刷牙这些自身的事情不要往上写。
生:我觉得写了就要去做。
……
通过讨论,使源于生活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而高于生活,使其对生活具有了切实的指导意义。
师:“非常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身提出来的要求重新调整自身的计划。计划写完后用双面胶贴到黑板上。”
教室里恬静了下来,大家都认真地做起了自身的计划。一份份计划陆续被贴到了黑板上,黑板变成了小朋友们的作品展览板。计划比刚才有了很大的进步。无序的生活琐事变得有了条理,小朋友们似乎对统筹布置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是计划书案例。
计划一:今天我当家
我的计划在星期六,早晨7∶00起床后,我要做这样一些事情:
1.叠被子;2.收拾家;3.擦地、擦桌子;4.买菜、洗菜;5.蒸米饭;6.洗碗。
计划二:今天我当家
6∶30起床叠被子 7∶00买早点 8∶00收拾家
10∶00买菜 11∶00帮妈妈做饭 10∶30收拾碗筷
篇25:品德与社会教案
主题二.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
课题1.“家庭寻宝”中的发现
教学目标:
1.知道小人书是过去孩子们最重要的课外读物;
2.通过小人书与今天儿童读物的对比,体会历史的发现。增强读书兴趣,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师生在课前尽可能多地搜集年代久远一些的小人书,类型应多样化,如童话故事、电影故事、历史故事等。
2.准备几张写好分类名称的图书卡片。
教学过程:
1.阅读欣赏
请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36页的文字和照片。
师:“这些学生在欣赏什么?从他们搜集到的这些东西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进入新的学习,我们要和他们一样,从家里找一些长辈们过去用过的学习和生活用品,通过了解、研究这些东西的 用处及来历等,进一步了解历史。”
请同学们将自己搜集到的旧小人书摆放在课桌上,请一两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找到的。找到的是什么类型的小人书?看过没有,是否喜欢?
2.体验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个学生挑选一本别的学生带来的、自己从前没有看过的小人书来阅读,时间大约20分钟。待学生都看过后,互相讲一讲树种的故事,或给同桌介绍书中精彩的片断。
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小人书摆放在一起,并人选一本,要爱护书,不争不抢。
(2)请学生看看,小人书属于哪一类,看看书的扉页和版权页,说说都发现了什么?(这本书是哪一年出的,作者是谁,价钱是多少?)
(3)请学生默读自己选好的小人书,并思考,这本书将的是什么故事,你是否喜欢,选出你最喜欢的部分准备介绍给其他的同学。教师在学生读书时,根据他们手中的小人书的种类进行板书,如:童话故事、电影故事、历史故事、科学幻想故事等图书种类的名称。
(4)小组汇报。简要介绍自己阅读的小人书,讲一讲自己的读书体会。
(5)将小人书进行分类。教师将图书种类卡片放到不同的桌子上,然后请学生将自己度过的小人书分类放置。教师提示学生:“你们从这个活动中想到什么?”
(到图书馆看书,也需要先按分类查阅目录。家里的书多了,最好分类放置,以便于查找。)
3.全班讨论。
对于今天的体验活动有什么感想?这些“古老的”的小人书和你们今天读的书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过去的孩子们特别喜欢看小人书,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过去,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家里一般没有电视,电影也属于高档或比较稀罕的消费,小人书就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
(最好找到一两中介绍家乡或和家乡历史有关的书,介绍给同学们,并以书中的故事为例,告诉大家一些家乡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历史变迁。
4.总结。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7页乐乐的话,引导学生明确:“小人书虽‘小’,但是从中却可以发现一个大世界。”
篇26: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懂得要尽量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主动参与家务劳动。
2、学习并掌握做家务活的技能。
3、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大人沟通,争取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身体验、家务擂台赛、阅读感悟、小讨论、学习交流会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承担家务活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和情感,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学习掌握做家务的技巧,坚持做好家务活。
2、难点:坚持做好家务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在对家庭的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爱家庭、做贡献的意识,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做过家务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比赛,好吗比赛的内容就是看谁做的家务活多。
生:好。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家务擂台赛
1、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问一问
(1)生阅读教材第32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平时做过哪些家务活呢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开展擂台赛。
(4)比一比,看看谁做的家务活多。
2、活动与探究二:议一议
(1)生阅读教材第33页内容,并看看知识窗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回想一下自己在做家务活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呢
☆你认为做家务活有什么好处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我们尝试着做家务,不仅能减轻大人不能负担,而且在动手的过程中还会有许多收获。
目标导学二:愿做哪种人
1、活动与探究一:看一看,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通过这篇日记,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可以从主人公的身上学到什么呢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应当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
2、活动与探究二:讨论
(1)生阅读教材第35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觉得这些孩子可爱吗
☆你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习并掌握做家务活的技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情境导入。
2、师:有时我们确实想帮家人做些家务活,但家人对我们不放心等等,不让做,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三:不让做怎么办
1、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36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大人为什么不让我们做家务活呢
☆你有过那次的烦恼吗说给大家听听。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有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愿意做家务活,而是大人们不让我们做这个,不让我们做那个。他们总是担心。
2、活动与探究二:阅读文中第37面的一封信。
(1)生阅读教材第37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从这封信中你学到了什么
☆你认为有什么好的方法与父母交流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
3、活动与探究三:想一想,议一议
(1)生阅读教材第38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假如你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38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目标导学三:与“家务活”签约
1、活动与探究一:比一比,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39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假如有些家务活你不会做,你应该怎么办
☆假如可以学,你会向谁学呢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39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2、活动与探究二:阅读一下书中的知识窗
(1)生阅读教材第40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除此你知道哪些家务小窍门
☆你认为这些家务小窍门对你有帮助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40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三)师总结:我们要尽力料理自己的生活,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大人沟通,争取自理自立、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
板书设计
5、这些事我来做
展示自己会做的家务活儿
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
学做家务活
篇27:品德与社会教案
我准备在星期六七点钟起床后做这样一些事情:叠被子、收拾家、买菜、洗菜、洗涮碗筷、午休、学习、帮妈妈做饭、洗涮碗筷、看电视、给爸爸妈妈捶背。
……
师:同学们的计划写得都非常好。但是希望它不只仅只是一份计划,既然写了,就应该很好地落实。请大家把计划拿回去,过两天休息,实践一下,我想,你们的行为肯定会给家长一个惊喜的,你们的收获也将是巨大的。
与事先料想的差不多,大局部小朋友进行了认真的实践,但有个别小朋友早不知把计划扔到了哪里。翻看实践后交上来的计划书,显得有些激动,我们的教学活动与生活有了真正的碰撞,家长在小朋友们的计划书上写道:“小朋友。你长大了。”、“璐璐。妈妈今天特别高兴。”、“希望学校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这些看似正常而并不寻常的家长的殷切期望,让我们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任务的坚巨,这也正是课程改革要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篇28:《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
2、初步懂得风俗及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3、知道多姿多彩的风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形成批判地继承家乡风俗、文化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督促学生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特有的风俗和文化,并搜集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传说、民间传统等故事。
2、提前查阅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68—69页的文字和照片及图画。从提问引入本课题的学习。“同学们可能从电视、广播及民间故事书里听到或看到过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说听。”
帮助学生理解“乡风乡俗”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习惯,就在家乡人的生活中,就在家乡人的一言一行里。
2、说一说家乡的风俗。“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请同学们再来说一说,在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独特的风俗和文化呢?
3、故事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都渗透着一些地方的民间风俗和文化。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的故事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4、讨论。针对学生所讲的故事,就其中渗透的一些民间风俗和文化展开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民间风俗和文化。
5、。针对乡风乡俗中文明与封建迷信并存的实情,在时,强化相信科学、追求文明、拒绝封建迷信的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家庭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家乡风俗和文化的传说或故事,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篇29:《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生活的探究、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无数探险者以他们坚定的意志、勇敢的努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在探险者队伍之中有很多人的身影,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72~75页。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世界政治区、两半球图和反映从事地球科学探究人员光辉事迹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人类生活的地球时丰富多彩的,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有很多不够,还有很多未知,所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阅读教科书第32页第一段的文字。
2.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2页的课文,并欣赏图片。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和交流阅读。
要求:(1)了解我国北极探险的重要事件。(2)了解北极地区的概况。(3)了解科学考察工作的特殊与艰苦。
3.阅读与讲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加以讲解。
教师强调:“科考队员是执着、无畏的勇敢探索者。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思考与讨论要点:(1)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因纽特人的生活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家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
4.教师。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循着探险者在北极的足迹了解了我国科学家的勇敢和无畏。那么,在地球的另一极是什么样什么样的状况呢?让我们随着两名中学生一起到南极去看一看吧。”
2.识图练习。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南极洲的位置,查找与我国的距离。
3.阅读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南极长城站的图片。自由讨论。
要点:(1)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我国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3)“雪龙”号为什么要把科考站的`垃圾装运回国呢?
4.讲解与讨论。教师提问:除了南极、北极,地球上还有一个第三极,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呢?的探险者在那里有什么作为吗?”
阅读教科书第34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珠穆朗玛峰和登山英雄的图片。
教师讲述登山英雄攀登珠峰的光辉事迹。
5.教师本课,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地球仪、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家庭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35页介绍的两位探险家。
2.完成教科书第35页“我最佩服的探险家”。
建议
1.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并记录下来。
2.对学生的书面作业给予,并且可以择其优秀者在后面的课上宣读。
篇30:《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四单元
第一课学看平面图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3.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课前准备:
(生)1.收集各种平面图,尝试自己阅读,看看从平面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去附近的公园、商店、医院、社区、学校……等处去查看平面图,并尝试根据平面图在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3.彩笔
(师)1.准备一张学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图
2.准备一些写有XX平面图的卡片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说一说导入(谜底为地图)
1.猜谜语
2.师出示准备的平面图,请生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
二、学生交流活动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平面图。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平面图,并简单说明在哪里找到的。
三、初识平面图
1.你问我答认识平面图(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平面图的知识问小组同学,或者问老师)
2.自由组合,结合实践,研讨怎样看懂平面图
四、再识平面图
1.师出示学生熟悉地方的平面图让学生认指,说一说
2.学生互相“考一考”
3.课后延伸(请生到这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前师将制作的卡片秘密发给几位学生)
1.师假设要去某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们认识的“谁”来帮忙呢?
2.生拿着卡片走出来大声说“我——(某平面图的的名称)来帮忙,并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并导入下一个活动:(同学们现在都知道了平面图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信息,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一地方的概况,而且还可以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现在有二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二、帮忙设计游玩路线
1.课件显示放大的动物园平面图(并配有二个小朋友的对话)
2.学生分小组设计
3.生汇报
4.小组分角色模拟表演游玩的路线
三、说说你的发现:(如:指向标、动物图画图例、蓝色表示。。。为下节课自己绘制平面图铺垫)
第三课时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画学校平面图)1-2分钟
二、学生自由组合到操场上观察、商讨、确定小组画图的方案(师到各个小组指导,提建议)(10-12分钟)
三、讨论:绘制校园平面图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回到教室,3分钟)
四、学生分组绘制平面图
五、各小组展示介绍
六、(延伸:回家按图向家长或其他的亲人介绍学校的情况)
篇31:《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家乡的方言》,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说到家乡,家乡的方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方言是十分重要的。本课就是从家乡的方言入手,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认识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同时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嘴上经常说方言,但却不知什么是方言,尤其对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利与弊他们几乎不懂。老师平时强调说好普通话,可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懂为什么要说普通话。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在活动中掌握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活动,正确认识方言,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应用普通话。
五、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进行各地方言的了解调查活动,收集相关的方言资料。
2.学生收集家乡方言土语词汇,记录下来,课堂进行讨论。
3.多媒体,《猫和老鼠》陕西方言版的视频资料。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学习、合作交流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动画激趣:同学们,你们看过《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猫和老鼠》的精彩片段,看看今天老师播放的动画片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2、引出课题:这部动画片用陕西方言进行了配音。陕西方言,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乡音。说到家乡,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家长的方言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家长的方言吧。(板书课题)
二、说家乡的方言,感受不同地域的方言。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的家乡都在哪里呢?你们会说家乡的方言吗?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方言。(陕西,河南,山西,上海,青海等)
2. 总结: 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他们的方言也会各不相同。(板书)
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方言,感受方言在生活中的地位。
同学们,方言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那你们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都能在哪里听到家乡的方言呢?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家乡人在一起说方言;地方戏用方言演唱;地方电视台有用方言播出的栏目)
总结:
方言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四、引导学生体会方言的利弊。
1. 体会方言对人们生活的有利之处:
(1)同学们,方言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根植于家乡人的生活,那大家想一想,方言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有利的地方呢?
(启发引导: 你们想一想,如果你们在外地遇到老乡,你们说方言的时候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再比如刚才观看方言视频的时候,你们心里又有什么感觉呢?)
(提问并作相应的评价)
(2)总结:
方言的好处: 方言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根植于家乡人的生活,它带来家乡人一起交流时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当我们看方言栏目时的认同感和兴奋感。
2. 体会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方便之处。
(1)方言对我们的确有好处,那你们再想一想,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说方言吗?
(启发引导: 大家想一想,如果你们去外地旅游,还能说方言吗?如果你们在公共场合与他人交流,这时候还方便说方言吗?)
(2)总结:
所以说,方言不利于广泛的交流。有时候说方言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甚至还会耽误事情。这是方言的弊端。
结论: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方言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方言对我们有好处也有不方便之处,所以呢,为了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我们应该学好普通话。
篇32:《品德与社会》教案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迎接美好未来》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迎接美好未来
富阳市富春三小 戴君
【教学目标】
1、展望未来社会,树立信心,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2、懂得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未来才会变得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展望未来社会,树立信心,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难点:懂得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未来才会变得美好。
【教科书分析】
本课引领学生畅想未来,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勾画中,感受学习的重要性。课文用独特的方式告戒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不要在年老时为一生碌碌无为而感到惭愧。
本课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风景线”和“回望角”。课文主题是展望未来,所以“风景线”介绍了未来社会的一些特征,描述了一个神奇但竞争更为激烈的未来,使学生在向往未来社会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意识到了未来更为艰巨的挑战。“回望角”则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设想未来生活可能的发展趋势,在想象中感受未来社会的神奇和美好。教学时,学生的一些设想有可能不符合实际,教师应尊重学生意见,不要急于否定。
第二部分是“世界窗”和“小讨论”。针对学生对社会的想象,“世界窗”刊载了一些专家对未来社会十大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然后结合学生前一部分的想象交流感想。小讨论要求学生判断这些预测是否能成为现实。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未来社会充满信心、充满渴望。
第三部分是“辩论会”。在展望未来社会的同时,学生不能一味沉浸在美好的氛围中,应全面地看待问题。课文要求学生就“对未来社会持乐观态度还是悲观”态度这一话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是“体验园“。这部分设计了“给50年后的自己写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未来需要自己用勤劳和智慧去创造。少壮不努力,年老时就会为一生虚度光阴而感到羞愧,从而激励学生为创造美好未来,从现在起就把握时光,努力学习。
第五部分是《品德与社会》编者对即将进入中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展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棉度这些即将小学毕业的少年,教师需要引导他们为中学阶段的新生活作好准备。六年级的学生通常开始进入青春期,心理不成熟,教师应深入了解,及时引导,使学生能正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合理地为自己设计未来的蓝图,充满信心地跨入中学的大门!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活动一:认识未来
1、揭示课题。
2、未来是我们每个人要去的地方,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未来风景线”,来认识未来社会的特征吧。
未来社会的特征
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科技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发展;未来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全球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未来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思想文化的多样性日益明显,冲突与融合加强;未来社会是一个高质量的社会,人民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大大幅度提高和改善;未来社会还是……
活动二:设想未来
1、师:这是未来社会的特征,那专家眼中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世界窗”来看一看。阅读《专家对21世纪前10年内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的预测》
2、师:除了专家,有许多人也在设想着未来社会的生活。请看老师搜集的资料。(展示一些文字或影视的关于未来社会生活的资料。)
3、学生展示交流搜集的资料。
4、师:人们设想的未来,各种各样,而我们未来社会的主人,未来社会的蓝图将由我们来描绘。那你能设想未来社会生活可能的趋势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你设想的未来。
5、学生小组交流设想,准备汇报。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展现学生脑海中的未来,如:文字介绍、绘画、歌曲、表演等。(引导学生从未来的科技、未来的物质生活、未来的世界各国之间等方面畅想未来。)
6、全班交流。
活动三:预测未来
1、师:看了同学们的展示,似乎未来社会的生活就在眼前,你们的设想真是太出乎意料了。那大家觉得同学们和专家的设想能实现吗?
2、全班讨论交流,说说哪些设想可能实现,并说明理由。
3、小结:没有大胆的设想,就没有美好的未来。相信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必将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
第二课时
活动一:我看未来
1、师: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你持乐观态度还是悲观态度呢?
2、辩论会:根据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陈述理由。
3、小结:只要人们妥善处理人类与科技、自然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加幸福的`生活
活动二:我的未来
1、师:未来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把未来建设得更美好。现在我们是六年级的学生,50年后,我们就成了老人。你设想那时的你是怎样的呢?
2、学生交流。
3、师:现在的小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翁,怎样才能在自己成为老人时,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请你给50年后的自己写封信吧。
4、学生写信并交流。
5、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希望同学们都能把握今天,创造美好的未来。
活动三:迎接未来
1、师:小学生活即将结束,美好的未来正向大家招手。《品德与社会》课陪伴你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现在也要和你说再见了。过去的四年中你在这门课中有哪些收获呢?
2、全班交流。
3、面对就要到来的中学生活,你认为自己还要作些什么准备呢?
4、小结:让我们时刻准备着,接受挑战,经受洗礼,不断进取,迎接美好的未来吧。
篇33:《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当今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足,让更多的城镇孩子不知道劳动的艰辛、生活的艰难。因此虽然本课的教学对象已是四年级的孩子,但由于他们从不用为吃穿操心,也就不会去关心它的来源,所以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很少了解与关注,更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也不仅仅停留在表象上。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劳动成果的习惯。教学难点是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从学生最熟悉的自己家的餐桌开始,由近及远,再把视角投向生活的各个方面,带领学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回顾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从而感受农业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了解衣食之源的知识,知道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以此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并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设计思路
教材呈现的知识比较零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倡回归生活”的理念。设计时,依据教材,巧妙整合,从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餐桌”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采用活动化、游戏化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猜一猜,食物从哪里来、算一算,民以食为天、认一认,农业的种类、找一找,生活中的农业。
第二课时:背一背,吟诗知辛苦、访一访,水稻的生长过程、夸一夸,劳动人民的智慧、做一做,爱惜粮食是美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农民和农民的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习惯。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 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知识目标: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教学重点
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劳动成果的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 CAI课件;2.食品包装袋;3.每小组一份表格。
学生准备:1.食品包装袋。2.采访身边的农民或查阅资料,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3.搜集农谚、袁隆平的故事及有关现代农业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60-P63页内容,话题为“餐桌上引出的话题”。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64-P69页内容,话题为“粒粒皆辛苦”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猜一猜 食物从哪里来
1.师:说到美食,每年最丰盛的一定是年夜饭。大家看——(课件出示: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享受着丰富的佳肴)这顿美食你们感不感兴趣呀?你们家的餐桌上都有哪些美食呢?
2.师:同学们,你们餐桌上的食物可真丰富啊!可是餐桌上丰富的食物来自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它们的家吧!(课件放映一组农作物的图片,教师简要介绍。)
3.小结:看到这么多新鲜的蔬菜水果,活蹦乱跳的鱼虾,还有每天必不可少的米饭,大家有没有想过是谁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自家的餐桌入手,帮助学生形成食物来自农业的基本概念。】
活动二算一算 民以食为天
1.师:来看看农民一年要为我们种植多少粮食?大家来算一算,一个人大概每天要消耗0.4公斤粮食,我国大约有13亿人口,请你们算算我国人民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要是一个月、一年呢?
2.学生算一算后报出得数。
3.小结:由此数字,我们也可以想像到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等每日的需求量也是大得惊人呀!宋庆龄奶奶曾经说过:“稻穗比金子还宝贵。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 。“民以食为天”,是农业支撑了这片天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算一算,感受粮食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三认一认 农业的种类
1.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包括的种类很多。比如说:我们刚才看到的蔬菜、水果,这些属于种植业;鱼、虾、蟹属于渔业;鸡、鸭、牛、羊肉属于畜牧业;(板书贴图)其实不仅仅只有这三种,请你们打开书62页找一找还有哪几种?
2.学生看书补充完整:还有林业和副业。教师播放有关视频资料。
3.小游戏:老师这儿有两张签,一张写着“农”,一张写着“业”。每张签打开后都可以看到五种农业生产,请你说出它们分别属于农业生产中的哪一种。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农业,哪些属于农产品。】
活动四找一找 生活中的农业
1.分小组探究农业与吃、穿、用的关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产品和农业有关。
教师分组提要求:组长组织大家积极讨论,每个同学都要踊跃发言,记录员将说到的农产品进行记载。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发言的小组声音要大,让每个同学和老师都听见,如果是探讨相同话题的小组,要特别注意,你的记录里,别人谈到的要打个勾,以便待会交流的时候不重复,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他们交流了多少种。
3.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小组的学习,大家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4.小结:的确,我们生活的吃、穿、用、行等等各方面都和我们的农业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在我国的国徽上有——(学生说:谷穗)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让我们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感谢他们用艰辛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感受农业与人们生活得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种植业 畜牧业
副业 林业 渔业
篇34:《品德与社会》教案
1、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向优性”情感体验。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学生都有很强的模仿性,典型的故事很容易深入他们的内心,学生身边的典型例子,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收到教育的效果。本课中《写在矿工帽上的遗书》和德国人民遵守规则的故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遵守规则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自己叙说遵守有关规则带来的好处和快乐,激发起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冲动愿望,从而自觉分析自己的行为,自我审查自我提高。
2、学生亲自参与,增强学生直觉性情感体验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具有情景性的特点,他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心理学也认为:“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达到既定的目标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要能让学生内心产生碰撞,形成共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火花。本课选择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能动参与和思考空间。在活动中,观察有得体验真切,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情感体验。
3、指导学生行动,促使学生的实践性情感体验
实践性是情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的途径和推动情感的动力,因此,激情也离不开实践。“行”即是实践。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坚持正面疏导,用真情感染学生,有的放矢的知道学生行为,使导行真正做到离学生“近一点’’,难度“小一点”,行动“实一点’’,达到良好的导行效果。一般来说:越实践,情感越深,越愿意完成,从而变成学生自觉的行动。本课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疏导,通过自我总结,实话实说等方式,对自己的过去的言行做个辨别,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严格遵守规则,对不能自觉遵守的规则给自己提出下一步的要求,从而知道行为。
篇35:《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 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体验。
2. 正确辩认方向,了解路线图的作用,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路。
活动准备:
1. 师生收集学校周围标志性建筑或景观的照片、图片。
2. 同学准备彩色笔。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让我来考考你
1. 老师出示收集的学校和近的建筑物的图片、照片,让同学猜猜是什么地方。
2. 同学相互考考对方。
二、“探路特别小队”在行动
1. 激趣,引出“探路特别小队”
2. 小组讨论,确定“探路特别小队”行动的方向和任务
3. 全班交流,完善小组方案,师相应指导或提出建议,
4.“探路特别小队”动身(带上纸、笔)
延伸活动:各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课作时间继续进行活动。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各小组整理“探路特别小队”活动资料
二、交流、汇报
1. 各小组汇报“探路”过程,并展示活动过程各种形式的记录资料或其他相关资料。
2. 小组自评、互评“探路”行动,并导入下一活动。
三、认识“路线图”
1. 同学自身读教材P62-63的路线图,说一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 合作学习,讨论并试着解答“读路线图”遇到的疑问。
3. 试一试、画一画自身“探路”路线图。
4. 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并讨论路线图的作用和画的方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教科书上。
延伸:让同学回家把自身“探路”的路线图画得更清楚。
第三课时(可以把下课时间连在一起)
准备:每个同学先画一张从学校到自身家的路线路(或其他大家熟悉的地点)
一、看一看、猜一猜、评一评、改一改
1. 将每个人画的路线图放在一起,然后随意抽取几张图,展示给大家看。
2. 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3. 评一评:依据上节课总结的路线图的画法评一评。
4. 改一改:提出修改意见,或者上台改一改。
二、“探路小队”在行动——看图寻路
1. 同学自愿组合成小组,抽取一张路线图,并与图的“小作者”交流意见。
2.“探路小队”制订看图寻路方案。
3.“探路小队”看图寻路活动动身(各小组带着路线图从学校动身)。
三、“看图寻路”活动汇报
1. 各小队汇报自身实地探路与路线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 路线图的“小作者”根据意见修正图。
备注:同学第二节课课前赶回学校。
篇36:《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设计理念:
《分享的快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共欢乐”,《分享的快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本课为第一课时。在设计中,根据目前同学的思想状况,结合新课程规范的有关要求,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主要采用“活动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让同学在轻松、民主、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分享、体验。由一起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而引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从而愿意与他人分享,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体验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满足感。
2、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快乐,能够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培养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和满足,从而愿意与他人分享。
四、教学战略:
针对同学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而且好活动的特点,我防止了理论说教,而是为同学创设活动情景,并让同学结合身边和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同学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会分享、体验快乐。
五、教学准备: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些自身倾注着特殊感情的玩具和用品,让小朋友们拿出自身心爱的东西与大家分享。
1、组织同学把自身心爱的东西集中起来。如:集邮册、玩具、图书等。并带一两种心爱的物品到课堂来。
2、小同学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具体、生动的画面更兴趣,为此,我为同学自制鲜明生动的图片。
六、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们的“分享日”。
教师首先让同学将自身喜爱的一两件物品带到课堂上来,由物品的主人扮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身的物品。同时,教师将自身的最爱的照相机带来,作为课程资源,为同学拍照,合影留念。同大家一起分享拍照的乐趣。这样,一开始,老师就可同同学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氛围。同时,也可激发起同学想同大家一起分享自身喜爱的物品的愿望。同学的大脑立即进入兴奋状态。接着,我立即迎合同学这种心理,留给同学充沛活动的空间,让同学与其它同学一起充沛分享自身喜爱的物品。而在分享的过程中,必定要涉和语言的变化和情感的体验。为此,我为了捕获到最真实的情感,分享过程我立即请同学交流、谈话:当他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他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让同学充沛表达自身的感受,因为有了自身切身的体验,可使之自然地理解“五角星”里的话语。即: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这样,不但提高同学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同学从中感受到:“分享”的快乐,给予也是一种分享和快乐,而且是一种增值的快乐。
活动二:我们共享用
此环节是为了让同学回归生活。因为,品德与社会新课程规范中指出:要让儿童从自身的世界动身,用自身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身的心灵去感受社会。”因此,我首先利用彩色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回到实际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图片上所示情况时,我们该怎样做呢?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体会同学之间的相互关心与协助,懂得当他人需要的时候,把自身的东西分给他人,或借他人用一用,也是一种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是同学之间的友情和欢乐。另外,我让同学自选生活中“互相协助”的场景,讨论后,分配角色,并分组扮演。扮演中,教师也参与其中,并让同学对扮演的同学进行采访。这样,通过扮演,可让同学充沛体验“协助”与“被协助”后的不同感受。教师为同学创设自由选择的空间,同学自创、自编、自演,使其在充溢兴趣的想象创作中主体性得到充沛发挥。既可体现同学的“主角”意识,又使人人在扮演中得到满足,在创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创编和扮演能力。同时,教师的参与,为同学真正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同学的扮演不受任何拘束,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进行充沛的情感体验。而小组交流活动可体现问题的开放性,可使同学之间的不同思想认识相互碰撞,使矛盾的焦点集中,促进同学思维的发展和深化。让同学进行道德评价,其目的是让同学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为标尺,进行衡量,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明确:分享也是献出关爱,有了爱,世界将会更美好,社会更和谐,生活也就更幸福.
活动三:拓展延伸:
首先,让同学谈学习本节课的感受.这样,既可反馈教学目标,又可巩固教学重难点,同时,也可让同学真切地再次体验我们“一同分享”这节课的感受。而社会调查“小记者要行动”激起同学合作分享的欲望,为下节课”合作分享”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将课内训练延伸到课外,可使同学在实践中反复的、不时地、多方位的体验,感悟。
总之,我这节课设计的总的思路是:让同学从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体验,到生活中实践。即:使同学真正地“丛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篇37:《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当矛盾发生时》。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年级的孩子对社会上和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多的感受,常常因为与家长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看法不一致,处理方式不一致,引发矛盾和冲突,进而出现诸多成长的烦恼。面对与长辈之间亲密与疏离、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应该如何与父母交流、沟通,如何向长辈表达内心的想法和利益诉求,他们渴望得到指导与帮助。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他们社会性发展提供有效的引导,正是我们的责任和教材追求的目标。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特别是与自己的父母在学习、生活等很多方面很多问题上意见不统一,当与父母意见不统一时又总是很冲动,并没有坐下来和父母好好谈一谈,因而容易发生矛盾。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正确处理和父母之间发生矛盾的方法,感受到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要正确看待它。作为子女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想法,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激励化解矛盾。教学难点是: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多种互动形式,通过多样的主题活动和表演创设情景教学,以此来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和互动效果,突破与父母沟通,理解、体谅父母这一教学重难点。
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情感体验、师生交往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培养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尊重父母长辈的情感。让学生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能做到多与父母进行沟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能力:学会用平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父母的矛盾,常与父母交流。
知识:
知道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并懂得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爱。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和父母长辈之间的矛盾。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处理和父母之间发生矛盾的方法,感受到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要正确看待它。作为子女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想法,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激励化解矛盾。
教学难点
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采访部分学生家长,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
了解生活中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并记录下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6-P37页内容,话题为“爱的碰撞曲”。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8-P40页内容,话题为“学会沟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情境导入
师:大家都很喜欢看《家有儿女》吧!我这里请大家看个片段,并说说这个片段说了件什么事情。
播放《家有儿女》片段:刘星要去打棒球,妈妈不让,非要他在家写作业。
小结:随着我们的成长,在一些问题上和家长的看法不同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处理事情的方法,很容易与父母产生一些矛盾。
【设计意图:用《家有儿女》的片段开课,深受学生欢迎,而且所选片段紧扣本主体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引发学生思考自己和父母间的矛盾作了铺垫。】
活动二敞露心扉
1. 现场调查:在家里,和爸爸,和妈妈有过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的同学,请你举起手来,老师统计出全班95%的同学在家里都和父母亲有过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
2.看来,同学们和父母发生的矛盾还真不少,带来了不少的烦恼。你们都是因为什么事情和父母发生矛盾呢?
师生交流,依据学生的发言相应板书:生活中、学习上、交友时……
小结:看来,同学们因为学习上、生活中、业余时间的支配等方面和父母发生过这样的、那样的矛盾冲突。其实发生矛盾冲突是一件很普通的、很寻常的事情,每个家庭里都会发生。
【设计意图: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将自己与父母发生的矛盾说出来,并帮助孩子了解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与长辈之间出现矛盾是很正常的事,并不可怕,为同学们的学习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愿意敞开心房,讲述自己遇到的矛盾,这些矛盾来自于学生,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真实可信。】
活动三 真情告白
师:我们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都会和父母发生矛盾,为什么随着我们的年岁的增长,这样的矛盾冲突会越来越多呢?你们想知道爸爸妈妈他们是怎么想的吗?
现场采访家长,听听家长的心里话。
交流:了解了父母的想法,你们现在心里在想些什么?
小结:了解了父母的想法,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多一些理解,虽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父母对我们的爱。看来,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上、业余时间上和父母之间发生的矛盾,源自于父母亲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如果,她们不爱你们,就不会对你们做出这样那样的限制。所以,我们把这些矛盾冲突称为“爱的碰撞”。
【设计意图:请家长到课堂上跟孩子面对面的交流,家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能使所有学生感受到家长的真心、真情。而且引导同学们理解这些矛盾的产生源自于父母亲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关心爱护。促进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爱的碰撞曲
矛盾和冲突
父母 子女
第二课时
活动一情境再现
1.我们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那是很平常的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大家还记得上节课《家有儿女》中刘星和妈妈之间的矛盾吗,如果你是刘星,遇到这样的矛盾,你会怎么做?有哪些好办法来化解这个矛盾?
四人小组讨论,解决矛盾的可行方法。
2. 情景再现,小品表演。
依据先前学生的发言,归类再现生活情景:刘星与妈妈的矛盾;因学习而与父母发生的矛盾;因生活中的小事而与父母发生的矛盾……
教师在表演中适时的加以引导和总结,提升学生的认知。并相应板书:理解 尊重 体谅 换位
小结:是的,有些时候发生矛盾时是做父母的不对,我们做孩子要学会体谅家长。这样,矛盾也可以解决了。尊重父母,取得父母的理解,这也是化解矛盾的办法。所以,我们要学会和父母沟通。
【设计意图:让课堂教学呈现生气勃勃的生活中的素材,彰显了五彩缤纷的生活色彩,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的再现生活场景中得到体验和感悟。同学们通过生活事件的表演、对话、交流,初步了解了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为学生内在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活动二导行巩固
提问导入:与爸爸妈妈发生“爱的碰撞”后,怎样做去面对呢?这是一位苦恼的同学写给“心理信箱”王老师的信。
讨论:你们觉得赵刚该怎么办?有哪些办法?你主张赵刚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把学生讨论的意见进行归纳)并进行民意统计:全班多数同学赞同赵刚跟爸爸心平气和的谈一谈。
记录:同学们,让我们在自己的心情卡片上写下解决矛盾的方法,贴在自己的床头或门上,以此来提醒自己。
小结:看来,当矛盾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正确化解,学会和父母真诚沟通,理解、尊重、换位、体谅,那么我们和父母之间,心与心之间就不会有距离,就不会有烦恼的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学生学会正确化解与父母之间发生的矛盾的方法,学会与父母真诚沟通,学会尊重理解父母、学会体谅关心父母。同时也明白自己在家里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活动三放飞亲情
导语:我们学会了处理和家长之间产生矛盾的一些方法,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和父母进行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不仅会减少矛盾的产生,还能够化解矛盾。让我们给父母写一封信,写上自己的心里话,和父母开始第一次沟通吧!
在音乐声中,学生写下自己的亲情留言。
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不仅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爱,也知道了怎样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不过,同学们心中可能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矛盾,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有了解决的方法,那就快用你的智慧去化解与父母之间的不愉快吧,让你的家庭天天充满欢声笑语!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另外一种方法,有的时候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无法与父母面对面的沟通,那么把自己的想法用写信的方式告诉父母也是很好的沟通方法。】
板书设计
学会沟通
当矛盾发生时
父母 子女
理解、换位、体谅
篇38:《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同学知法、懂法,有区分违法、合法的能力,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培养同学学会依法、用法。使同学能够做到依法享有自身正当的权利,依法维护自身,依法尽自身的义务。
3、使同学了解国际上以和我国为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和社会上能够维护、协助未成人的机构、部门。
教学重点:
让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了解我国为维护少年儿童年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法律法规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同学知法、懂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享有自身正当的权利,依法维护自身的义务,进一步增强法制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让同学对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并说出自身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准备:
1、收集我国为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
2、组织同学开展对法制人员的采访活动,进一步了解维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
3、收集实际生活中具体而真实的案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天天地长大,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哪些维护呢?
2、请同学发表自身的观点。
3、过渡:其实,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除了离不开家长、家人、老师、警察的维护,我们还离不开法律的维护。
二、分析案例
1、出示案例:《法律帮他找回爱》,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同学了解自身与法律的关系)
2、请同学们设想:假如没有法律的维护,小建的生活会变得怎样。(激发同学对小建的同情)
3、分组交流:通过分析这个案例,我们有什么想说的。
4、全班进行交流。
三、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1、小组讨论:为了维护我们少年儿童,我国制定了哪些法律法规,签署了哪些国际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未成年人维护法〉〈儿童权利公约〉)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补充、归纳。
3、出示《儿童权利公约》,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
4、全班交流:通过自学,自身对《儿童权利公约》有了哪些了解。(四种权利:生存权发展权 受维护权 参与权 )
5、讨论:我国除了制定了法律法规维护少年儿童,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部门维护、协助未成年人,这些机构、部门有哪些?(法院公安部门等)
6、请同学做介绍,教师做补充。
四、课后延伸
请每位同学课后通过上网、查找书籍、采访法制人员等方式,了解自身应该享有的权利。(通过课后活动的形式,让同学对相关法律进行进一步了解,明白自身的权利,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
第二课时
一、交流采访活动
1、谈话:同学们,在课后收集资料的活动中,你们有所收获吗?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交流。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过渡:大家所交流的法律法规,就是维护我们的法律武器,我们不只要了解它们,还要很好地运用它们。
二、展示辨析活动
1、出示教材P49三幅图:
2、请每四人小组选择一幅图进行讨论:遇到上面的情况,我们该怎样做。
3、全班进行交流。
4、教师出示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进一步提供法律依据协助同学进行辨析。
5、教师再创设新的生活情境,请同学进行辨析。
(1) 未经同意,就用同学的照片做广告。
(2) 厂家请同学参与产品推销的宣传活动。
(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同学知道如何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6、再请同学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让大家进行辨析。
(反复举例,反复练习。使同学对一些法律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
7、小结:通过辨析活动,我们应该学会运用好法律武器来维护我们少年儿童合法的权益。
三、课后延伸
请每位同学课后调查了解:在我们身边,有哪些需要用法律武器去解决的事。(学以致用)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知法、懂法以后,除了要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还应该依法尽自身的义务。有一个同学就为我们做出典范。
2、出示《报刊文摘》。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
3、组织交流:这位同学的做法好在哪里?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小结:我们每个人的都应该像这位同学一样依法尽自身的义务,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学习依法办事
1、出示讨论题,分小组展开讨论。
(1)当我发现有人危害国家财富时,应该怎么办?
(2)当我看到公共汽车站和路灯杆上有人在贴“牛皮癣”,应该怎么办?
2、全班交流。
3、请同学把课后调查了解到的需要用法律武器解决的事列举在黑板上。如:
(1)学校和近设有网吧
(2)小店出售三无产品
(3)有人随地叶谈、随手乱扔垃圾。
(4)有人损坏花草树木。
------
4、根据自身的能力,自由选择问题,运用法律武器去解决它。其他同学可以做相应的补充,老师做适当的指导。
5、过渡:在生活中,我们除了运用法律武器去解决问题,还可以对法律法规自身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个性意见,这也是在尽自身的义务。
6、出示《化悲哀为法律》一文,指名朗读。
7、开展交流: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有什么感想。
8、请同学大胆地说自身认为现有的法律法规需要完美的地方。
9、大家一起制定修改的意见。
三、课后延伸活动
请班上的代表,写一封信给法制部门,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培养同学参与法律的修改,参与管理国家意识。体现他们的参与权).
篇39:《品德与社会》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够观察和发现商品价格的差异和变化,尝试了解造成差异、变化的原因,并在购物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会选择价格比较合适的商品。
2.了解选择商品的有关常识,回看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中的有关信息。能根据这些信息识别商品的真伪、优劣。
3.初步具有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并知道在购物时出现问题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孩子们走进商场进行商品价格调查,并咨询价格变化的原因。
2.收集商品的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
3.爸爸、妈妈或自己买的食品一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活动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希望花最少的钱,多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还要保证质量,是不是?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的学问。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活动一:小小调查员
1.根据孩子们课前布置的作业,参考第59页调查表进行调查:
(1)蔬菜每天早晚价格是否一样?
(2)水果的价格在不同的季节有什么变化?
(3)哪些衣服在打折?
(4)水产在不同季节,活物与死物价格有什么不同?
2.根据学生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归纳,并选出代表在班里汇报。根据汇报结果,学生从中发现了什么秘密,让学生谈谈怎样选购商品。
活动二:火眼金睛看包装
1.把自己搜集到的食品包装袋、衣服标签、商品说明书拿出来,仔细观察上面有哪些信息,问问周围的同学及老师,弄懂各种标志表示的意思。
2.自己设计一个包装袋,自己要知道设计的包装袋上要有哪些说明。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包装袋、标签及自己设计一个包装袋等,让大家评一评,合格不合格。
活动三:当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1.分组进行,让学生拿出自带的食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鉴别,什么样的是合格的食品能食用,否则就不能使用。提醒学生做到:
(1)看生产厂家;(2)看它含的成分;(3)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4)看食用方法;(5)食品的外观,等。
2.把鉴别的结果进行汇总,对不合格的食品教育学生不能贪便宜买,更不能吃。
知识拓展:瞭望台
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即使我们学会了鉴别优劣商品,难免也会买到不合格的商品。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样做?对于有问题的商品,我们可以要求修理、更换,仍无法使用的可以要求退货;对不合格的商品,我们可以直接要求退货。让孩子们了解下面这些知识,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篇40:《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
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
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上次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学活动:
一、导入
请几个学生发言,谈谈对上一节课家庭作业中“进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二、阅读与讨论
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课文。
说明:前面两个课题中所学的内容,毕竟在生活中不是经常发生,而是比较特殊的事情。实际上,正如课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诚信问题。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的。
2、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几幅插图及说明文字,展开自由讨论。
3、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三、阅读与思考
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且思考教科书第8—9页中的内容,然后自由讨论,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结合第8—9页中的一项内容。思考及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题目展开:
1、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3、这样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什么?
4、这样的做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
四、教师
教师用教科书上“诚信是做人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句话进行,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篇41:《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谈话导入
二、结合名人档案理解第一段主题文字。
1、事先布置学生了解这些名人的故事。
2、引导思考:这些人都曾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为什么还能取得成功呢?
3、对比自己的行为讨论: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不愿意当众说,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告诉老师,让大家来帮他分析,应该是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
三、看图听故事,探讨问题
1、学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
2、学生分析小雪的心理,探讨她该如何面对一进的失意。
3、学生续编故事:小雪会成功吗?
4、教师小结。
四、读名人名言,学道理
1、读爱迪生的名言,想爱迪生的故事,并交流。
2、学生在讲其他名人类似的故事
3、交流:有人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失败了无所谓,根本不要放在心上。”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4、教师小结。
篇42: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主义亲怀,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多样的风俗》教案 西慈亭小学。
2、通过对家乡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了解家乡的文化、习俗以及家乡最著名的`事物。
二、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学多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有些应该大力弘扬有些是不健康的应该制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哪些应弘扬那些应破除。
三、授授新课
1、吴桥杂技图中是三副杂技演员正在进行表演和举办国际杂技艺术节的照片。杂技演员在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使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所以要大力弘扬。
2、民俗展览图中上二副为唐山的皮影,唐山被成为“皮影之乡”皮影从制作工艺到演出技艺都独一无二,教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多样的风俗》教案 西慈亭小学》。 下三副图,1为河北棒子传统剧目《花为媒》2是耍狮子3、是家乡汇演以节目单为底衬,反映戏剧演出的剧目众多。
3、家乡的骄傲有我们河北人都喜爱的梆子、“太极之乡”永年、“武术之乡”沧州、“石雕之乡”曲阳、保定的铁球、面酱、春不老。
4、自己动手剪窗花的步骤:1画好图形2剪好图样。过年过喜事贴窗花显着喜庆、热闹。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剪剪看看。中国结有很多种编制方法,每一种都有很深的寓意。它们代表着祥和、团结、幸福、快乐、万事如意。
5、移风易俗树新风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延续着许多风俗习惯,有些是积极向上的,有些是封建迷信不健康的内容,让学生判断四副图中那些是不健康的饿迷信活动。
6、农村婚俗的变化书中短文表现了现代农村婚俗的变化,从以前向男方索要各种各样的彩礼,到现在陪送致富的项目,结合本县、外县不同婚俗让学生了解家乡风俗习惯上还有那些变化。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知道那些是越来越富有民族的文化传统,那些是封建迷信,让学生从小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篇43: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妙,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3、激发同学探索地球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对于我们生存的地球,你了解多少呢?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蔚蓝色的地球》,板书课题。
二、学习“从太空看地球”
1、我们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假如你乘座宇宙飞船漫游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欣赏书中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
2、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中描写的语句。
4、你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全貌的人是谁吗?最早测算地球大小的人又是谁呢?读一读文中有关介绍。
5、你知道了什么?
6、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那究竟是多大呢?学习小伙伴告诉了我们。
7、你还能用其他的事例来具体说明地球的大吗?
三、学习“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可是你知道吗?人类认识地球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人类最早将天想象成一个半圆的盖子,高高在上,无所不包。大地如一个方方正正的棋盘,被天所覆盖,人们是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呢?在很早以前,麦哲伦做了一次环球探航。
2、请同学们阅读瞭望台中《麦哲伦环球航行》一文
(1)麦哲伦和船员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麦哲伦率领的5艘大船,200多名水手,历时3年返回西班牙时,还剩多少只船、多少队员?
(3)从这一个个困难,一组组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历时3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通过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引导同学探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图。
5、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因此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千百年来,人类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用自身的智慧一次次揭开了地球的奥妙。
(1)数百万年前的三叶虫化石
(2)中国北极黄河站建成
6、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地球的人和事?向大家介绍介绍。
四、总结
人类为了揭示地的奥妙,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时探索进取,充沛显示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篇44:品德与社会教案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家长的心里话。
4、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与现象。
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知道在家里应具有哪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播放父母对孩子说的心里话,营造一种温馨感人的气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父母的爱意,体会亲情,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
2、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温馨美好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这一问题的思考,进而深切地体会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同时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已经长大了,我应该为创设温暖的家做些什么”,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对学生进行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能力的训练,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分析事物和现象。
4、在本节课的结尾,通过“我的心里话”让学生把自己在整节课积聚的情感释放出来,把自己对父母的热爱与感激之情真切地表达出来,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实施过程〗
(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
1、教师播放录音。教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
2、教师提问。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营造一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
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设问。
师:我们这节课的名称是《我长大了》,但是为什么张老师却要在课上放录音,又要你们谈感受呢?这和我们的新课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教师仔细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给予称赞。
(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
2、通过对照片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来的,体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我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
1、教师提出问题。师:在这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同学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但是你们在享受温暖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温暖的家做些什么,对家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几名代表陈述本组同学的观点,并要说明理由。
3、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之后,将学生写的卡片贴在“温馨宝典”——红心卡上。
4、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质疑、解释、补充等活动,逐渐地转变了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开始形成了主人翁责任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四)我的心里话
1、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师:你们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说得多好啊,老师都感动了,要是你的爸爸、妈妈能听到,一定会很高兴的。
你愿意说给他们听吗?
2、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地说出来,使学生与旁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