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稿(1)范文

(作者:jd3net时间:2014-05-26 08:27:21)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稿

编写者: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励志学校:叶军

 

【课前预习】

一、注音或写汉字:

 

 kuāng

       

 

  玄 虚

 (   )骗

  求神拜佛

  省 悟

 mǎo  máng

   

    pū

  wū   miè

(   ) (   )

      

 (  )后继

  )( 

二、解释:

1、玄虚:

2、诓骗

3、怀古伤今:

3、为民请命:

5、渺茫:

6、前仆后继:

7、诬蔑

8、自欺欺人:

三、文学常识:

选自            。鲁迅,原名        ,字               (地名)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1918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其作品:1、短篇小说集:                       

        2、散文集:       

        3、散文诗集       

        4、杂文集:                                16部。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一)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二)作者提出的正面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思考讨论:

(一)1~2段):

 1、填空                         

                               论据                              

 

 
 
 

 


1-2段)提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                                                  

 

                               

                               论点

 

2、对方论点中的“中国人”是指什么人?

 

 

3、开头两段在驳论中的作用?

 

 

(二)3~5段):

1、填空:

                                                                 

  二(3~5段)直接批驳

                                                                 

 

2、第3和第5两段中的“中国人”是指什么人?

 

 

3、他们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那有没有失掉自信力?

 

 

4、既然他们失掉了自信力,为什么又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是错误的?这在逻辑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5对方的论据是事实,问题在于这些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论证上不合逻辑。这里是运用了什么驳论方法?

 

 

(三)(6~8段):

 1、填空:

                         论点:                                       

   三(6~8段)间接批驳

                         论据:                                     

 

 2、这里作者论点中的“中国人”是指什么人?

 

 

 3、这里其实是立论,它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4、这一部分(第三部分)论证思路特点?第二部分论证思路特点?

 

 

(四)9段):

1、填空:

 

四(9段)得出结论:                                             

 

                                                                  

2、本段中的“中国人”、“状元宰相”、“地底下”分别指什么样的人?

 

 

   3、本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思考讨论:

 (一)这篇驳论批驳的方法?作用?(参见后面所附“资料”二回答)

 

 

 (二)这篇驳论结构的特点:

        提示:1、层次和重点:

              2、段与段 、部分部分的联系:

 (三)联系历史和现实,举例证明“我们有并未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四)本文中鲁迅先生对敌人深恶痛绝,犀利如刀;对人民则衷心爱戴,热情似火,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鲁迅先生批驳错误论点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六)联系我们学生学习实际,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

 

 

四、布置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一)、研讨书后第三题。

 (二)、写法之三:本文论述语言有什么特点?

 

 

【课后练习】

 (一)书后练习一、二。

 (二)学习了本课,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附:资料助读

一、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当时资产阶级《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二、论文简介: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观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观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无内在逻辑关系,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以上三种方式,均是着眼于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因此统称为直接批驳。

另外,从正面提出论点,这个论点与对方论点是针锋相对的,证明了这个论点的正确性,等于宣告对方论点不能成立,这是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我们称之为间接批驳。

word该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稿(1)范文,全文共有894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稿(1).doc》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稿(1)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