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多篇)范文
第一篇:《看云识天气》教案一
《看云识天气》教案
一、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二、设计思想
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也是一篇旧课文,过去常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但这套新教材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因此,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而应以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为主。
2、学生地处乡镇,这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尤有实际意义。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课文中关于云和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巩固复习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五、教学难点
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天气知识的了解。
六、教学准备
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看谁判断得准确;上网查找或者到图书馆查阅,或者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搜集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分类积累,并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1 / 5
七、设想: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课时: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大家都听说过“草船借箭”的故事吧!那孔明究竟是靠什么“借”得这十万支箭的呢?孔明又怎样知道有大雾天气呢?小说里的孔明故弄玄虚了一番,其实他真正知道有大雾天气的是通过观天象,即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看云识天气”。那么,怎样看云识天气呢?
2、检查预习
(1)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简要谈谈自己对天气的观察和感受。
(2)积累常用雅词和谚语:
二字雅词:峰峦 招牌 点缀 预兆 轻盈 绫纱 鳞波 崩塌 弥漫 征兆
四字雅词: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白云朵朵 阳光灿烂 乌云密布 大雨倾盆 丝丝缕缕 朦胧不清 密密层层 连绵不断群峰争奇 耸入天顶
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整体感知
⑴学生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后,简要概括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用课文中的原话说说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
(方法指导:默读时要做到口不动、手不动、头不动,眼球则要转动。)
⑵跳读课文,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学生可自行设计表格,也可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然后教师总结:先把云分成两大类,按照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的云和雨雪天气的云;再按照云的光彩分为晕、华、虹、霞四种。)
⑶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云的图片,并结合课本的图片,加深学生对云的名称的理解。
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要求:(1)充分利用描写云及光彩的语言材料。(2)让别人知道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状况。(学生介绍时,教师出示各种云及光彩的图片)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将听、说、读相结合。培养学生更加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云。)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小组合作交流,后课堂交流,同一组同学点评。(形成一个高潮)
教师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乌云弥漫,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这就是我——积雨云在作怪。我是由积云变化而来,当积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成了我。我有时恶作剧,还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大家认识我了吗?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说的就是我——霞。我很美丽,常在清晨或傍晚出现,你知道吗?当太阳照到天空,云层变成了红色,我就又穿上美丽的红衣裳??)
师: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4、合作探究、重点研讨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⑴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提示: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是概述,先总说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第3、4、5段的“纲”:“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3、4、5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第6段开始写“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具体到一段
文字中,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如第3段,把“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与天气的关系。
⑵品味语言
a、本文虽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请以“文章语言美在因为”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性的话。
美点示例:本文的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对词、句、段落进行了品味)
本文的语言美在“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因为它运用了八个比喻,准确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的动态特点。
师小结:a、采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b、生动的词语。例如: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描写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等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b、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仿照这段的语言特点进行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
造句:
①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②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学生先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句子,体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再重点学习课文第1段的语言,并仿照示例造句。)
师小结: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作者能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解说得生动活泼,主要是因为他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文章借助修辞手法运用生动的词语和描写等方式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语言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说、写的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学会赏析评价,学以致用。)
5、拓展延伸
课文第6段引用了一些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经验的结晶,它简短通俗,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请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谚语,并交流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并简单解释其含义,说出搜集的方法。
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燕子低飞,要下雨。鸡迟迟不愿入笼,是下雨的预兆。蜻蜓低飞要下雨。蚂蚁搬家预示将要下大雨。蜘蛛张网补网兆天晴)
师:我还知道一种古老的盐巴占卜术,将盐巴丢到火中,发出劈啪声的预示好天气,可以远行;而没有声音的就象征天气变坏、风雨将至,盐巴警告人们应该呆在家中,等风雨过去再出门远行。(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积累资料和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精神。)
6、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的思路清晰,很有条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恰当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方法。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7、布置作业
1、搜集更多的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分类整理。
2、用生动的语言(包含比喻修辞),说明一种你感兴趣的天气现象。
九、板书设计:
第二篇:看云识天气教案
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点滴体会
上传: 邱玉珠更新时间:2014-5-22 16:22:39
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点滴体会
江西临川孝桥中学 邱玉珠
语文学习,小学是打基础阶段,高中是学生素养的提高阶段,初中则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而字词学习是积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字词不但是语文基础的一部分,是学生提高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领悟中华文化的一个最具体最直接的载体。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初中阶段,语文字词教学既不能为了应试花费过量的精力和时间,也不应被弱化和淡化。
《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启示我们,字词教学必须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正确运用为核心目标。因此搞好学生字词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上课读几遍,课后抄几遍,最多再选择几个词语让学生解释一下这个认知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运用能力。下面是本人字词教学的一点体会:
总体原则是以运用促认知。认知是运用的基础和前提,运用是认知的归宿,二者不可偏废。字词认知学习可以与小学阶段有所不同要: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查出课文中生字生词的注音释义。课堂上通常选择课后“读读写写”中的一些生字词、在语文实践中使用频率较高或学生容易混淆的词语去注音、解释,剩下的可让学生自己制卷去考同桌。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找到每个人的不同错误点。
另外可以采用联想积累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认知的印象和词语的积累。在学生初步建立“词语库”的基础上,我有时会在课文中找一两个词,以其中的某个语素为词头或词尾,让学生再找几个类似的词。如:《在山的那边》一课中有“凝成”一词,让学生用“凝”这个语素,再找一些新词。学生找到的有“凝重、凝滞、凝视、凝望、凝练??”。有时候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让学生进行词语接龙训练,如《生命》中有一个词:昂首挺立。要求学生以此为基础,以“立”字开关再接一个词,有学生接“立足之地”,再以此类推,接下去,像“地大物博——博大精深——深入浅出——出其不意??”。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以一个词为纽带,牵出一连串的词语,这样既扩大了词汇量,又可感受到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新授课中,不可忽视已学字词的复现。字词的掌握是习得性的,是需要不断反复的。在反复重现中才能巩固并被充分掌握。
在认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词语理解运用的训练。对一个词语是否真正理解就看他能不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把字词教学 与课文内容教学 联系起来,做到一举两得。在课文讲解结束后,可以将文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些字词去创造性的复述课文,这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 意义。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如《斑羚飞渡》中,先让学生找出准确生动描写斑羚飞渡场面的动词,再让学生根据这些动词创造性地复述斑羚飞渡的经过。这样让学生既感受场面的悲壮,理解了文本,又加深了词语的理解,老师也能把握学生字词学习的情况。
课堂教学与课后迁移拓展运用相结合。小学用词造句主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所学词语的能力。初中是小学的延续更是小学的提高。课后让学生根据个人能力选择 “读读写写”中三个以上不等的词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设一定的情境写几句话,或片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也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只要语言通顺流畅,词语搭配合理就行。对学生的作品多加鼓励,好的进行交流表扬。用课后练习所给词语去连话,去编故事,首先就要求学生加深词语的认知,从根本上去理解这个词的真正意思,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既加强了认知训练,又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想象,自由写作的空间。当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鼓励他模仿书上的内容将几个词语串联成连贯的话。加强作文评改中的字词纠错。习作是学生对字词的 具体运用,忽视习作中的 字词纠错,等于放弃了对字词应用的检验。重视学生对字词“认”“辨”,而忽视“用”,这是本末倒置。除了老师评改学生习作时进行字词纠错,还倡导学生自我检查互相检查,让学生以自己或同学的作文为材料,找出并修改文中写字,用词等方面的错误。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认知,提高理解运用能力。
总之,字词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初中字词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找到符合自己的方法。
第三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教案
17.看云识天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
3.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
重点难点
1.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
2.难点: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峰峦(luán):山峰和山峦。(2)一霎间(shà):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3)预兆(zhào):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4)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5)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6)朦胧不清:模糊不清。
(7)阴森;形容(地方、气氛、脸色等)阴沉可怕。本课指天气阴沉,气氛可怕。
(8)丝丝缕缕(lǚ):一丝丝,一条条。缕,量词,用于细的东西。
(9)绫纱;泛指稀而薄的织品。本课比喻云彩稀薄。(10)崩塌;崩裂而倒塌
(11)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12)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13)千姿百态:形容有各种各样的姿势。(14)变化无常:没有规律地出现新的状况
2.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看云识天气》,大家可以从云的千姿百态的描绘中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的实践中观察的结晶。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而又准确,大家在学习时要注意把握
三、正课
1.快速阅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一层(第2—5段):根据天空中云的形态、位置、薄厚来推测天气的情况。
第二层(第6段):根据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
2.探究质疑:讨论云和天气情况简表。
3.提问:文章介绍这八种云,按照什么顺序?
讨论并归纳: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的云。
4.讨论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光彩识天简表
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
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西阴雨袭,晚霞东几天晴
5.探究质疑:文章把云分为八类,把光彩分为四种来描述,这样分类说明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这样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方面的异同,将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四、小结
本文运用分类说明的方法,对八种云、四种光彩进行描述,说明它们与天气的关系。
第四篇:22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开场白:科学的进步,帮助人类走出蛮荒,迈向现代文明。通过科学,人们认识世界,探索万事万物的奥秘。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7)年级(上)册第( 五 )单元第( 二 )课《看云识天气》,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四个方面)
、《看云识天气》所在的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看云识天气》》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云的形态和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层次清楚,有纲有目,抓住了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而且语言生动形象。 其中的知识点在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常有体现,因此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重点课之一。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能力: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要点,了解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②过程与方法:
(2)通过品读课文中优美句段,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拓展延伸、作业布置,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3
根据本单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快速阅读,概括要点,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4、难点:
针对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处理
对于重点难点突破处理上,我主要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初7年级学生认知程度,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图片、相关资料的播放,增强直观认识和理解,使其更加丰满生动,加上教师的强调说明,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内容;在难点上,适当增加学生讨论方方法,控制初中生认识的程度,点明事件的关键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二、说学情:
7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本课采用大量图片的直观教学方法、小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在符合他们特点的学习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爱上语文,乐学、会学。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点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如谈话导入课文,使学生在较为轻松的谈话过程中进入本课的学习,消除了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谈话、交流,形成了教师、学生与文本三方的和谐对话,而且能使教学的各个环节自然衔接,教学流程自然流畅。
在学生思维出现困难时,我适时使用点拨法,让学生茅塞顿开,形成师生的和谐对话。如学生自我介绍云与天气的关系这一环节中,我适时点拨,学生就能更好地抓住各种云的特点,介绍云与天气的关系。
在小组合作这一环节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云,你会怎样向大 1
家介绍你自己呢?请学生以自我介绍的方式来介绍云,这样入情入境,学生融入了课文的学习中,也能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三)学法
,我贯彻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 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为导学评练四个环节,分为七个步骤,具体如下:
13)分钟时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一个成功的导语同样也能为一节好课铺设一段通往成功之门的路。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因使用谐音双关表情达意而显得新颖别致。那么,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一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能根据什么识别天气的变化呢?预习过课文的学生会回答:云、云彩。于是我顺势导入:对,还可以能过云彩。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情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小品文《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
学生在小学时就背诵过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这一导语以学生熟悉的诗句导入,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创设一种诗的意境引入这篇科普小品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分钟)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学生大声朗读,其他学生倾听理解。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学习要求,给出学生学习策略,让学生知道什么,怎么学。
分钟)
投影仪展示学习提示:熟读课文,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独立思考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并找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学生用五分钟时间独立学习。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暴露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4、【组内学习】(5分钟)
小组内成员互助学习,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小组,共同探讨交流。小组长搞好控制与管理,安排探究成果的记录、整理、展示,确保高效且有深度。教师一定要及时参与到合作小组中去,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展示做准备。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而且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习中的问题,并凭借组内力量把问题解决到最小化。
(1)各小组轮流按导学评练上的提纲展示,积极、有序。
展示方式可口头,可书面,必须简洁、条理、声音洪亮,学生展示必须脱稿。
非展示同学要学会倾听,点评,质疑,补充,学会整理。
(2)教师要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补充点拨,延伸拓展,层层引导。点拨要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注意总结规律和方法。 疑难点拨:
这一环节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环节,我采用了这样四个步骤来完成教学:
首先我请学生细读课文,用不同的标志标示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点和它们带来的天气情况。这样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也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落实。
方式介绍一种云或其光彩,要介绍清楚会带来怎样的天气,并尽量使用文中原句;先自行预演,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
以自我介绍的方式来介绍云与天气的关系,使学生能入情入境,融入对课文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并尽量使用课文原句,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既考察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行预演环节,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为下一环节小组交流打好了基础,避免了小
组合作流于形式。全班交流的过程是一个使所有学生都受益的过程,配以课件中相应的云的形态和光彩的图片,学生对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印象深刻。步骤一、二的设计一脉相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小组讨论中,加深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进一步解决了教学重点。
学生在充分了解了云与天气的关系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介绍了这么多的云,但读来却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这时学生根据板书的要点,明确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会使文章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最后一个步骤是品析优美语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我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体会不同的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在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进一步巩固了教学重点的学习。设计意图:自学展示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学生对合作学习环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学生间的讨论、评价、质疑、交流等方式得到解决,教师只作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谋者和组织者。教师只对学生合作学习中“不对”的问题进行引导,修正,补充。大量问题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合作、探究完成的,老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交往行为、问题解决的方式、效果等都予以及时引导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学生做《导学评练》中的达标检测题,然后由教师口头检测,或学生之间互相检测。 设计意图:通过达标反馈练习,巩固重点,突破难点,了解和评价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补救教学。
:
学生对所学知识、方法、情感进行自我梳理,体现知识、方法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情感、态度的内化与升华。 五、简述板书设计。
云是天气的“招牌”
薄云: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层次分明
形态晴朗天气
厚云: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条理清晰
光彩:晕华虹霞阴雨天气
意义、局限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设计就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够架起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沟通共鸣的桥梁。既突出重点,又简明扼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五篇: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领会运用比喻修辞的妙处和运用打比方、分
类别 、引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3、培养细致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以及运用打比方、
分类别 、引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云往西、披衰衣,云往南、雨绵绵”生动的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现在,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图中那飘浮的云彩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二、说明文知识介绍
1、定义: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1)、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4、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5、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诗文)。
6、说明文语言特点 :准确平实(文艺性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
三、巩固词语:
峰luán( 峦 ) 棉xù( 絮 )月yùn( 晕 ) mí(弥)漫轻盈(yíng)鳞波(lín ) 崩塌( tā ) 丝丝缕缕( lǚ )
四、研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
1、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一词,本义指商业人员用来标志商品,招揽顾客的广告牌,用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
(2)、你能迅速判断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提示:学习说明文要注意那些概括性强的段落、句子,这种句子一般在段首。根据这些关键性的句段,就能迅速把握全文。如第二段文字。)
明确:2--6自然段①②③④
根据以上两题梳理文章结构:
(分) :云的形态云的光彩
(二)、自读3--6自然段:
用方框“□”框出依次介绍的那些云和光彩的名称(即对云和光彩的分类),
用波浪线"﹏﹏"画出云和光彩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
用横线"__"画出云和光彩的天气征兆。填好设置的表格,小组交流,查缺补漏。
晴天云彩简表
名称 形态变化 位置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渐渐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成群的扁球状排列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名称 形状变化过程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着,仿佛蒙上白色的绸幕,卷云慢慢向前推进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层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低更厚,暗灰色云块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的云山,乌云密布 更低 雷雨冰雹
云彩识天气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 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里紫外红 华环小到大晴华环大到小
阴雨
虹 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出现在早、晚,太阳照红云层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三)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它作自我介绍。
要求:
1、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
2、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先教师示范,后小组交流,再个人表述
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
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
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来进行了“看云识天气”,大家掌握得非常好,我想一方面缘于
同学们积极地的学习与思考,同时也缘于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使我们不仅获得
了知识,也感受到云的美丽。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
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同时文中优美的句子也构成了一道生动亮丽的风
景线, 吸引我们愉快地阅读下去。那么让我们走进课文进行美读欣赏。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全文不但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清
楚,而且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
1、作者主要采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
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
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因为它运用了八个比喻,准确生动、形象具体地
描绘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的动态特点。(修辞:比喻,说明方法:打比方)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具体形象地说明卷云的轻盈和
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用了比喻使卷积云难以描摹的形态特征具体化;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松软洁白;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用“招牌”
比喻天上的云,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
以上句子都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2、其它说明方法的运用:
分类别: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
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
引用谚语
3、用词准确,“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往往”去掉可以吗?为什么?——体现
语言的准确性。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呢?
天上起了鱼鳞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梯梯云,干破盆。
有雨四边亮,无雨顶上光。
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
日落云里走,雨落半夜后。
太阳落地云来抢,不等半夜听雨响。
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日落乌云接,风雨定猛烈。
鱼鳞天,不雨风也颠
天上起了泡泡云,不过三天雨淋淋。
瓦块云,热死人;梯梯云,干破盆。
天上起了鱼鳞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天上起了泡泡云,不过三天雨淋淋。
补充看雾识天气谚语: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雾气小,天晴好;
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气浓,有大风;
清晨浓雾重,天气必久晴。雾气重,大雨凶;
早上地罩雾,尽管晒稻谷。雾气轻,隔天晴。
满地大雾盖,当天日头来。早雾晴,晚雾阴,
雾大不见人,大胆洗衣裳。晚雾不散,细雨淋淋
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白茫茫雾晴,阴沉沉雾雨。
看动物识天气谚语: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麻雀囤食要落雪。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蚂蚁垒窝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鱼跳水,有雨来。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燕子低飞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
课堂小结: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
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
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
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六、布置作业
1、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你在一周内观察到的云的情况,试预测天气的变化。
2、仿照课文第一段写几句话:夜暮四合,周围的群山,??
示例:
夜暮四合,周围的群山,形态各异,宁静无比。它们有的像瘦弱的骆驼,被
背上的重物压得挪不开步;有的像卧佛,神态安详的打着盹;有的像巨莽,在流云
的映衬下慢慢潜行;还有的像一堵闸门,像天上倒挂的垂幔,像高高的谷堆??
板书:
看云识天气(一)、云和天气的关系(总)
(二)、看云识天气的方法(分) :云的形态与天气
云的光彩与天气
(三)、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总)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