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概述]七年级音乐教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聆听,欣赏电影《音乐之声》,体会歌声所传达的情感信息,思考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熟悉四三拍的节奏,了解多种演唱形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分析:
通过学唱歌曲《音乐之声》,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面,还能让学生了解这部优秀的电影,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音乐之声》体会其中对于音乐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
理解插曲流露的情感,训练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在《音乐之声》的歌声中走进教室,初步体会歌曲中对于音乐的赞美之情。
2、教师简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的内容,播放课件,配合视频和音乐让学生了解电影的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图像、声音、内容合为一体,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为下面欣赏歌曲做好铺垫。
3、介绍并欣赏主题曲《音乐之声》创作背景及相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风格。
4、播放《音乐之声》在影片中的片段,欣赏原汁原味的电影歌曲,体会歌曲情感,分析歌曲内容,感受四四拍的节奏,让学生说出欣赏感受,并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鼓励学生跟着哼唱。提示学生注意演唱形式的变换。
5、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介绍独唱、齐唱,比较合唱与重唱的异同,并提醒学生注意在演唱二声部时第一要注意唱准自己声部的旋律,二要相互配合,和谐统一。
6、欣赏影片中的其他插曲《DoRemi》和《孤独的牧羊人》,分别播放从电影中剪辑下来的视频,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与乐趣。说出两首歌曲带给我们的感受(《哆来咪》欢乐有趣,《孤独的牧羊人》诙谐幽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烘托情感,渲染气氛,让感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让电影得到更完美的诠释。
7、小结及作业:
适当的时间自己欣赏《音乐之声》这部影片,完整体会影片和歌曲的魅力。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能够听辨民乐合奏中
主要乐器的音色。
2、训练打击合奏与节奏律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
探究与创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喜爱音乐,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学生即兴创作打击乐合奏及根据音乐创设情景。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部分打击乐器
学生自带打击乐器(自制)
教学过程:
一、赏析揭题
目的:创设气氛揭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方法:欣赏、讨论、评说
课前准备:展示美术画《秋景》,欣赏音乐《庆丰收》
(一)组织教学、课堂礼仪,形成良好文明的教学气氛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耳闻目睹”进行讨论,谈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三)根据学生的回答,直接导入新课,揭示主题“秋”
(四)揭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音乐形式的多样性,能辨民乐合奏中主要乐器的音乐。
2、训练打击乐合奏与节奏律动的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能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二、欣赏曲目《丰收锣鼓》
目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将音乐与社会生活联系
方法:欣赏、讨论、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1、欣赏乐曲《丰收锣鼓》(第一遍)
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欣赏
(2)能否听出乐曲的音乐结构
(3) 试着找出乐曲中的两段无旋律的民乐打击乐合奏片断,并设计一幅与音乐情景相符的活动场面。
2、第二遍欣赏
方法:(1)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音乐。
(2)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锣鼓模仿打击,其余学生用自制的打
击乐器进行合奏,让学生从鼓乐声中切身体会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
三、总结:
1、由学生谈体会
2、评出最佳表演组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配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地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地即兴表演。
教学过程:
1.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例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 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例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第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拍击节奏,在“三角铁” 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地演唱1~2遍。
8.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9.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10.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
11.以下方法供参考:
(1)在拍手处可以边拍手边喊:“嗨、嗨”,烘托气氛。
(2)可以根据歌词的提示做表演,如走秧歌步,精神饱满地和着音乐踏步。
(3)教师为本课教学准备一些渲染气氛的道具:锣、鼓、镲、彩绸等,便于学生边歌边舞。
12.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作品的情绪。
(3)教师再为学生播放几段音乐,由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通过欣赏女声独唱、合唱《杨柳叶子青》,加深学生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
4、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二、学习活动及目标本节课分为三个板块。
1、学生欣赏歌曲,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教师教唱歌曲。(歌曲中的衬字,以及扬州的方言)
3、女声独唱和女声合唱的《杨柳叶子青》,感受、体验合唱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你可知道爷爷的故乡在哪里吗?生:江苏扬州
(1)、诗句
师:谁能说出一句与扬州有关的古诗?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师:好一个"烟花三月下扬州
2)、风光师:你们谁去过扬州?介绍一下你所见到的扬州好吗?
2、学习新歌:1)、感受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生:轻松、活泼,充满活力生:有很多衬词。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准确地演唱和律动《爱星满天》,感受歌曲乐句的对称性。
2、能跟着老师的指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学习活动及目标
1、学生欣赏歌曲《爱星满天》,熟悉歌词以及歌曲可分成的乐段。
2、学生学唱歌曲《爱星满天》,主要是学生通过听来达到学会演唱的目的,教师在难唱或易唱错的地方重点解决问题。
3、配合律动体验歌曲的美。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生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答案:第一乐段(1-16小节),采用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描绘了美丽的天空带给人们的快乐和甜蜜。第二乐段(17-32小节)稍显激动,前后明显的对比,歌唱人间高尚而纯洁的爱。第三乐段(33-48小节)是第一乐段的缩减再现,是爱心的传递和延伸。
3、学生学唱歌曲《爱星满天》,找到变化音--,
4、重点难点:后十六和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5、有感情的熟练准确的演唱歌曲。
6、配合律动来完整演绎《爱星满天》。感受乐句和乐段的结构,体验歌曲美好真挚的感情。(p13有完整的律动动作)
四:教学反思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欣赏短颈乌德等作品,运用对比欣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体会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
通过欣赏、讲解,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培养学生尊重、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愿望和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土耳其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短颈乌德的有关内容及乐曲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短颈乌德和对土耳其音乐发展的介绍,使学生易于把握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
欣赏土耳其音乐,判断有哪些类型的乐器及思考旋律与节奏是多重复还是多变化的`?
欣赏《短颈乌德》请学生思考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及音乐特点。
二、乐器学习
观看《短颈乌德》视频,让学生了解乌德琴。
三、介绍土耳其音乐
合理掌握各环节的时间,重点讲解乌德琴特点及土耳其音乐的风格特点。
通过视频欣赏《短颈乌德》直接激发学习兴趣。
四、深化
结合听音乐思考问题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欣赏注意力,引导其学习通过音乐要素来赏析作品。
每部作品的欣赏环节均采用聆听音频或欣赏视频并出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更好的理解作品。
七年级音乐教案 篇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选择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13册中的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中的《新疆之春》。
(二)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1节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之学段目标中7—9年级的要求: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能力。初步感受了解“倚音和切分音”及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②熟记《新疆之春》的第二段主旋律,并了解单三部曲式等相关的音乐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针对其音乐情绪、结构、曲式等各不相同的特点,将其划归于新疆音乐文化的主线之中,以音乐文化为背景,按照发现、探究、实践的教法线索惯于一体,通过导思、导学,使学生在自主的状态下学会唱法,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②通过欣赏感受新疆音乐文化的创作特点,并应用其为新疆歌曲编配伴奏和舞蹈,从而促进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欣赏并感受《新疆之春》,了解新疆音乐的特点。
2、应用新疆音乐的特点为本单元的歌曲编配伴奏。
四、教学难点:
1、感受并了解新疆音乐的典型节奏“倚音、切分音”。
2、应用其为本单元的歌曲编配伴奏
五、教法应用:
发现、探究、实践等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钢琴
七、教学思想:
通过导思、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表现潜力。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起发现-----感性体会(播放课件---风景图画)
师:下面我们欣赏几幅风景图,猜一猜,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
生:新疆。
师: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新疆游玩一圈,去看看新疆的春天。(点课题《新疆之春》)。但旅游的时间很短,路途又很遥远,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代步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生:……
师:我们走的是陆地旅行,所以要用---“汽车”。现在我们就乘座大客车出行。(点课件一辆车缓缓开来,教师做按笛的动作)。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没有笛声)
1·节奏律动:
师:车的笛声坏了,需要同学们帮忙鸣笛(老师手势示意,学生用“迪迪”鸣笛-----引入“倚音”)老师开车进入校园(第一次鸣笛)有的'同学看躲开了,可有的同学没有听见、也没有看见没躲开,于是老师再一次鸣笛(第二次鸣笛)
师:老师先后鸣笛了两次,前后有什么区别?
生:(节奏宽松,节奏紧凑)
师:为什么会这样?老师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情绪紧张了)
师:节奏从宽松到紧凑反映了音乐情绪的变化。
2.节奏模仿:
师:学生们准备上车了,大家发现了吗?上车节奏动律是X X X ,同学们实践一下上车节奏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下在这个节奏中出现了几个音符,其中哪个音乐时值最长。(点出切分节奏 X X X)
生:3个音符 其中第二个音符最长。是另外两个的2倍
师:同学们试着击打一下节奏,实践怎么上车。
(学生击打节奏)
(二)探究源泉-----理性分析
1、乐曲片断欣赏
师:同学们上车出发了,我们将要去的地方正在举行一个活动,活动的场面有着怎样的气氛,是什么使你产生这样的联想呢?(播放第一部分A部分)
学生:气氛热烈、快乐。节奏比较紧凑、速度较快。
2、导入新疆音乐特点
师:同学们仔细听辩这段音乐主题中出现了我们了解过的哪个节奏。(第二部分旋律试唱)
学生:是上车节奏动律。
师:这个节奏是当地歌曲中极为典型又常见的节奏,当地的一种乐器为歌舞伴奏时经常会打击出此类节奏来。(教师做手鼓击打状)这件乐器叫什么呢?(手鼓)
师:这种上车节奏动律,在音乐中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切分音”,而车笛节奏叫“倚音”。在我们今天的行程中将会同这两个熟悉的节奏相会。
3、布置任务、引导探究、知识讲解、
师:你们在《新疆之春》的音乐中找找看。(完整播放音乐,并提出要求)
任务一 :
寻找“倚音和切分音”节奏
(1) 鸣笛节奏出现时同学们用按笛手势示意
(2) 上车节奏出现时请同学们举手示意
任务二 :
师:你是否注意到作品中出现了几种乐器?(两种乐器—-钢琴、小提琴)
任务三:
听辩乐曲 ----- 聆听三段旋律,谈后感
提问:这首音乐作品有几个段落?(三个段落A+B+A′)
第一部分 表现出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第二部分 采用了新疆手鼓的伴奏节奏为素材,给人载歌载舞的音乐情绪。
第二部分就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在结束部分却有所不同,有一个尾奏,这就是单三部曲式结构。比如我们熟悉的歌曲《歌唱祖国》
4、音乐知识:演奏形式 (再次欣赏全曲)
师:那么作品的演奏形式是什么?(提示)我们以前了解过演唱形式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等。
生:(是重奏、齐奏)
师:这首作品的演奏形式是小提琴独奏曲,作品中以小提琴为主旋律,它除了独奏的形式外,还有重奏、齐奏。
5、创作背景分析
这首作品是马耀先、李中汗先生创作于1956年,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及欢欣鼓舞的欢乐情绪,所以取名为《新疆之春》
(三)实践创作----感性再现
“倚音、切分音”都是新疆少数民族极为常见又极富特点的节奏,它不仅可以成为音乐创作的源泉,还可以成为(教师边唱边击打节奏---伴奏)
(目的:通过体会乐器“鼓”带来的音乐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创设活动)
1.参与创设活动
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情绪上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在间奏中用钢琴模仿了哪种乐器节奏呢?谁来告诉我们大家?这种乐器出现非常明显,(做打鼓的动作提示学生)对了,是鼓,从缓慢的(师唱一句:12 32|1 7 1)到带有舞蹈性的跳跃(5 1 2 | 3 4 3)就因为鼓的加入使整个音乐发生了变化,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也运用这个鼓,采用切分音的节奏为这一乐段伴奏呢?大家练习一下打节奏,唱第二部分主题旋律。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请个别学生打鼓,老师唱谱)同学们的打得不错,只要你们用心去感受一定能打得更好。下面把你想要加入的节奏,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随心所欲的表现出来,我们一起来演唱这段旋律。(全体同学完整跟着音乐唱一段第二部分旋律,加入自己创造的节奏)
2.师生互动互评。
九、教师小结:
音乐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了解一个民族、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化窗口。今天,我们伴着《新疆之春》的音乐翅膀走进新疆,感受新疆。新疆人民都能歌善舞,我们同样也可以用肢体语言来演绎新疆歌曲,最后请同学与老师一起边唱边跳,让我们在《青春舞曲》的歌声中告别新疆。(放歌曲----青春舞曲)
十、自我评析
本课的重点是针对其音乐情绪、结构、曲式等各不相同的特点,将其划归于新疆音乐文化的主线之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民族音乐特点为背景,将其按照发现、探究、实践的教法线索惯于一体,通过导思、导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状态下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七年级音乐教案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