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优选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雨后彩虹时间:2023-07-07 11:34:29)

【编辑】初中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优选教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初中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优选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阅读赏析诗歌。

2、领会诗中“山”和“海”的艺术形象蕴涵的意味,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学习重点:把握诗歌总体形象,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学法点拨:诵读-感悟;自主-合作-探究

资料助读

(一)关于诗歌

1、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2、诗歌分类:根据表现内容,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根据诗歌的外在形式和语言特点,分为格律诗和自由律诗。

3、诗歌的特点: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像。诗歌是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从感情上打动读者的。③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的,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

4、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和想象、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

5、意象: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

(二)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1、作家作品

王家新,曾用笔名北新等。 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肖川农化厂劳动。1977年考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触摸》、《风景》、《预感》等,诗论《人与世界的相遇》。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79年,当时作者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王家新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他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经验,与他童年的挫折经验以及在这种挫折中日渐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

一、字音字形词义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一瞬间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指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诱惑:招引

喧腾:喧闹沸腾

二、阅读理解:

1、诗歌的第一部分,这部分从时间上看写 我的童年时期  ;从事情上看写 我渴望海  ;从方式上看写“我”与 妈妈  的对话。

2、“哦,山那边是海吗?”这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作者想去看海,但对妈妈的话表示怀疑的心情。

3、“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铁青着脸”写出了“我”  失望、沮丧  的心情,“铁青着脸”的原因是 山色是青色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妄想,笑我幼稚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拟人 ,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幻想的落空,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中“打了一个零分”的言外之意是 我见到海的幻想全然落空   。

5、诗的开头两句,用了“常”“伏”“痴”三个字,表明“我”小时候是什么样的一个孩子?

我小时候是一个富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

6、“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种子”是指 山那边的海  ,比喻 信念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于 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

7、诗中的“山”是指 重重困难     ,“海”是指 理想境界     ,都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和 象征  的表现手法,其作用是 形象、具体、生动,增强了内容的深度,有力地揭示了主题

8、诗中的“失望”是因为 山那边还是山  ,“这样一座山顶”是指 前面可以看到海的山顶     ,“枯干的心灵”表示的意思是 对理想的迫切渴望

9、“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一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表达了作者没有见到大海的失望、沮丧的心情

10、“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 www.shubaoc.com 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这里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信念?

表达出作者对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11、“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几句诗中,“枯干的心灵”比喻什么?如何理解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对理想的渴望;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12、“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含义?

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13、小时候爬山“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长大后,我“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你能分别用两个成语来概括这两个时期的爬山经历吗?从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一个孩子?

大失所望  百折不挠   我是一个敢于幻想,充满好奇心,不懈追求的孩子

14、诗中用了两个破折号,第一个破折号的作用是 承前解释   ,第二个破折号的作用是 启下延伸   ;诗中还用了两个省略号,第一个省略了 “漫湿”后的情景  ,第二个省略了 “照亮”后的情景

15、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梦”。这个“梦”是对大海的热烈向往。请介绍一下你童年的梦,并说说怎样才能梦想成真。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篇二

1、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学习设置:

课文感知: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课前二分钟:讲述成语故事《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课文导入  :学生朗读文章《会飞的蒲公英》,导入  新课:同学们,在刚刚读过的文章中,母亲从小就为我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那是一颗怎样的种子?(蒲公英的种子——希望的种子)在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诗歌当中,“我”的母亲也为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首诗歌,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颗种子是怎样生根,发芽,结果的。

(导入  二: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朗读课文: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在进行读诗的指导。

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问题探究:

1、  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2、  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4、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5、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6、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体会感知: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教学方式: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在学生(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处,认真进行品读。

a.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

②朗读指导

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布置作业 :

①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②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记: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这首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但是,怎样翻无数座山,却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翻过无数座山,到达理想的境界,是教师和学生本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朗读技巧的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初中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优选教案 篇三

1、画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⑴ 伏在窗口(fú) 痴想(chī)

⑵ 隐秘(bì) 凝成(nín)

⑶ 诱惑(xiù) 漫湿(màn)

⑷ 枯干(?括?) 一瞬间(shùn)

2、下边四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⑴ 幻想 凝成 诱惑 宣腾

⑵ 海潮 攀登 朦胧 痴想

⑶ 隐秘 清澈 依然 枯干

⑷ 漫湿 一瞬间 飘来 深根

3、填空

⑴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_________,即对__________________和自信。

⑵ 用课文中词语填空:

小时候,我常__________在窗口__________。

于是,怀着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想望。

山那边的山啊,__________________脸。

在山的那边,__________________!

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海。

4、根据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⑴ 我伏在窗口痴想渴望见到波涛汹涌的大海。

⑵ 我渴望见到的大海是信念凝成的大海。

⑶ 山那边的山,铁青着脸,使我一次次失望过。

⑷ 从小飘来的种子使我一次次鼓起信心。

【参考答案】

1、⑴

2、⑴

3、⑴ 幻想 大海的热烈向往

⑵ 伏 痴想 隐秘 铁青 是海 信念凝成

4、⑴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初中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优选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初中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优选教案(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510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优选教案(精品多篇).doc》
初中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优选教案(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