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教案新版多篇范文

(作者:没予煦时间:2023-07-11 10:58:44)

【概述】顶碗少年教案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顶碗少年教案新版多篇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

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内容,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结合观众们的表现,你能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出示ppt: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四、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五、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材依据

《顶碗少年》是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顶碗少年在一次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误,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终于获得了成功,博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本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作者从“少年、观众、碗”三个角度抓动作、神态、语言具体描写,生动而细腻,很有特色。

二、设计思想

对于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精读课文,是例子,是出发点,目的是指向学会自主阅读。”因而,本课教学,我尝试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转而让学生“粉墨登场”去学。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师只是适时点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这是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强化的内容,也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点训练内容。因而,在学生自读自悟及交流的过程中,我重点在“主要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方面作点拨。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2、感知作者多角度细腻描写的表达方式,并学以致用。

五、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写的《顶碗少年》,一起读课题:(《顶碗少年》)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第十一页,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包括阅读提示也要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把握全文

1、大家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肯定有不少收获吧。比如主要内容、文章的结构等。谁先来说一说。

2、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

当学生说到主要内容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教师点出:像这样写人写事的文章,“段意连接法”和“谁做什么”的句式来概括主要内容都是相当不错的方法。以此达到强化目的。

当学生说到课文首尾呼应时,注意引导学生说说具体从哪些句子来体会的。毕竟,学生对文章的表达方式的体会一直比较弱。以此达到对教学重点的巩固,实现学法的延伸。

(三)研读感悟,咀嚼文字

1、作者带我们欣赏了20多年前的一场杂技表演,请同学们细读2——7自然段,特别要留心少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表演,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场怎样的表演?在品读的时候,还要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出示问题:1、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2、从中体会到这是一场怎样的表演?3、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可以批注你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作批注,教师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整理答案。

4、课堂交流,教师点拨。

每个小组选择体会得最好的一处全班交流,小组成员相互补充。教师相机点出作者的表达方式,毕竟这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

预设:

这是一场充满关爱的表演

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众目睽睽之下、接连两次失败,观众起哄,一向镇定的少年也不知所措了,是白发老人的关爱与宽容让他重振旗鼓。从“微笑”、“抚摸”、“轻轻摇了摇”“低声说”等动作神态,体现关爱。 板书:动作、神态)

这是一场挑战自我的表演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微笑”“鞠了一躬”这样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少年在失败面前的镇定自若,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板书:少年、动作、神态)

这是一场精彩的表演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

(从少年、碗的的动作体现难度高,表演精彩。 板书:碗)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抓“厉害地摇晃”“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忍不住拍、跳起摇摆舞、急忙晃动”等观众的动作、神态,少年的动作、碗的动态体会惊心动魄。 板书:修辞)

(四)学以致用,课堂练笔

师小结:

本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作者从碗、观众、少年三个角度来描写,而我们也正是从这三个角度抓住动作、神态等关键词语以及修辞来体会到了表演的惊心动魄,同时作者也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表演的扣人心弦。

(五)点化主题,拓展延伸

1、齐读最后一段,作者从頂碗少年身上认识到了什么?或者说作者要赞美什么?他没有说,但是他又分明说了,作者想说的话都藏在哪儿了?(省略号)我们都来写一写:我从頂碗少年身上感受到,或者说我想对顶碗少年说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师:老师也有自己最真实的感受,那就是人的一生就像顶碗少年表演杂技一样,可能会遇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挫折,但是,我们要记住面对失败,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同时,当别人处于失败中时,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安慰与鼓励。

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顶碗少年的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及文章的主旨。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少年两次失误后的表现有何不同,反映了少年怎样的心情?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学习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课文提供的具体语境来为人物设计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美国费城的小男孩。这位体弱多病的男孩在父亲的鼓励下终于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勇敢地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故事感人,又发人深省,让我们获益非浅。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个男孩。不过,他不是外国小孩,而是一位英俊的中国少年。

明确要求:认真倾听,听完故事后,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备注:对课文内容作一些处理,选择文中主要情节讲述故事)

二、倾听故事,概括内容

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要求: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说明:不让学生接触文本,采用听故事这种形式,是为了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节上。为概括打基础。

三、引入新课,介绍作者

故事中的这位英俊少年是散文《顶碗少年》中的主人公,作者是赵丽宏。赵丽宏,上海市崇明人,是我们的同乡。

板书:顶碗少年

赵丽宏

四、沉浸文本,理解课文

1、思考:结合课文内容,请谈谈你对这位少年的印象。

①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有关内容,并简记自己的观点。

②朗读感悟,交流。

说明:引导学生抓住少年三次表演的动作、神态进行分析

2、训练:根据上下文,揣摩少年在两次失败以及在老者的鼓励后,可能会产生的心理活动

①学生根据上下文揣摩少年的心理活动,任选一处形成文字

②组织交流活动

3、小结:探究少年成功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老者的鼓励

②主观原因:自身的努力

五、拓展思维,提升感悟

1、主要写了顶碗少年,为何文中多处提到观众的反映?

2、读完,你得到了什么启迪?

六、作业:(2、3选做)

1、抄写词语:优雅惊羡颓废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2、选择以上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3、第五段中有一处省略号,请试着补出其省略的内容

顶碗少年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3、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⑴ 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⑵ 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⑴ 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⑵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⑶ 背诵第6、7自然段:

① 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A、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B、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②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③ 同学互背。

④ 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失败──再失败──成功

启迪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材依据

《顶碗少年》是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顶碗少年在一次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误,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终于获得了成功,博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本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作者从“少年、观众、碗”三个角度抓动作、神态、语言具体描写,生动而细腻,很有特色。

二、设计思想

对于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精读课文,是例子,是出发点,目的是指向学会自主阅读。”因而,本课教学,我尝试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转而让学生“粉墨登场”去学。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师只是适时点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这是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强化的内容,也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点训练内容。因而,在学生自读自悟及交流的过程中,我重点在“主要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方面作点拨。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2、感知作者多角度细腻描写的表达方式,并学以致用。

五、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写的《顶碗少年》,一起读课题:(《顶碗少年》)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第十一页,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包括阅读提示也要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把握全文

1、大家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肯定有不少收获吧。比如主要内容、文章的结构等。谁先来说一说。

2、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

当学生说到主要内容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教师点出:像这样写人写事的文章,“段意连接法”和“谁做什么”的句式来概括主要内容都是相当不错的方法。以此达到强化目的。

当学生说到课文首尾呼应时,注意引导学生说说具体从哪些句子来体会的。毕竟,学生对文章的表达方式的体会一直比较弱。以此达到对教学重点的巩固,实现学法的延伸。

(三)研读感悟,咀嚼文字

1、作者带我们欣赏了20多年前的一场杂技表演,请同学们细读2——7自然段,特别要留心少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表演,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场怎样的表演?在品读的时候,还要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出示问题:1、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2、从中体会到这是一场怎样的表演?3、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可以批注你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作批注,教师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整理答案。

4、课堂交流,教师点拨。

每个小组选择体会得最好的一处全班交流,小组成员相互补充。教师相机点出作者的表达方式,毕竟这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

预设:

这是一场充满关爱的表演

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众目睽睽之下、接连两次失败,观众起哄,一向镇定的少年也不知所措了,是白发老人的关爱与宽容让他重振旗鼓。从“微笑”、“抚摸”、“轻轻摇了摇”“低声说”等动作神态,体现关爱。 板书:动作、神态)

这是一场挑战自我的表演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微笑”“鞠了一躬”这样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少年在失败面前的镇定自若,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板书:少年、动作、神态)

这是一场精彩的表演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

(从少年、碗的的动作体现难度高,表演精彩。 板书:碗)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抓“厉害地摇晃”“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忍不住拍、跳起摇摆舞、急忙晃动”等观众的动作、神态,少年的动作、碗的动态体会惊心动魄。 板书:修辞)

(四)学以致用,课堂练笔

师小结:

本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作者从碗、观众、少年三个角度来描写,而我们也正是从这三个角度抓住动作、神态等关键词语以及修辞来体会到了表演的惊心动魄,同时作者也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表演的扣人心弦。

(五)点化主题,拓展延伸

1、齐读最后一段,作者从頂碗少年身上认识到了什么?或者说作者要赞美什么?他没有说,但是他又分明说了,作者想说的话都藏在哪儿了?(省略号)我们都来写一写:我从頂碗少年身上感受到,或者说我想对顶碗少年说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师:老师也有自己最真实的感受,那就是人的一生就像顶碗少年表演杂技一样,可能会遇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挫折,但是,我们要记住面对失败,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同时,当别人处于失败中时,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安慰与鼓励。

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恭喜大家已经学会了抓住重点句段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够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自学一篇课文阅读,巩固一下自学方法。

北京版六上《顶碗少年》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新课标语文6年下《顶碗少年》教学设计。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又做过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情。

·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背诵第6、7自然段。

A.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1)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2)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B.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C.同学互背。

D.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顶碗少年教案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顶碗少年教案新版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061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顶碗少年教案新版多篇.doc》
顶碗少年教案新版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