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speedwinder时间:2023-07-24 07:24:25)

【说明】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圆片图形: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三、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在教授《圆的认识》后,有如下反思,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扬长短,促进教学。

一、联系生活,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课后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1、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如教学圆心、直径、半径,不急于传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圆,发现圆中心的一点,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发现圆的一些特征;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看书,发现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懂得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伴随新知识的获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2、在画圆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圆的画法,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画圆的经验了,就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在学生介绍画圆的经验时,我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我很自然地解决了“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是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问题,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了圆的画法。

3、应用知识,体验价值。提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机演示自制教具车轮,让学生再好奇,愉悦的氛围中明白了车轮做成圆的车就跑的既快又稳道理。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体现了学习的乐趣。正真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又服务生活。

不足之处:

1、在本节课画圆的部分,没有在黑板上示范圆的画法,因此并没有规范学生对圆的画法的认识,学生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感觉,没有创设出一个理解的空间。、

2、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没有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

3、在尊重学生方面还应注意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4、圆与点、直线、圆的位置关系还不是很清楚、证明题中还不会找条件。

5、扇形的面积计算还不太熟练,有待于进一步巩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五课时

小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5,做一做,练习二1~4。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二、探索新知

1、例题5: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 。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分米,松鼠乐乐的身体长2.4分米。

(1)提取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①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②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dm。

所求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确定单位1,根据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可知,应把松鼠欢欢的身体长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所求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就是求2.1dm的3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134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3)探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组织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分数,也可以把 化成小数。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 = = (分米)

分数化成小数: =2.10.75=1.575(分米)

3、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再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采用问题一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同学们,想想分数乘整数时,我们是怎样进行约分的,小数乘分数也能这样约分吗?

当学生有所发现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最后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和分母约分: (分米)

4、观察比较,回顾思考。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是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题。

3、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3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分数乘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合理地使用教材,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正确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

师:非常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动手量一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

(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对比分析

师: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自由谈。

学生发现:1.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 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π≈3.14。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学生自由谈。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小结2: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动手做一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小组交流错误原因。(可让其他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

(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可让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二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二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张亮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数对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活动引入,认识数对

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

位置卡

第 -列,第 -排

学生可能出现

A、找不到座位。

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

(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

2、体会学习数对的必要,认识数对

(1)用学生自己喜欢的简便的方法表示班长的位置,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学生板演表示的多种形式)

这么多的方法都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意见?

(2)在数学上就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

班长的位置3列2排就可以用(3,2)来表示。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

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

3、生活中应用数对

(1)根据位置写数对

①出示哈尔滨旅游景点的分布图。

你能表示出各个景点在图中的位置吗?

②独立书写,全班交流。

(2)根据数对找位置

①出示残缺的太阳岛景点分布图。

你能帮忙把地图补充完整吗?

②学生操作后交流。

得出:表示同一行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同一列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

二、活动二:学生小结

学习了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

三、活动三:课外引申——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

1、课件出现国际象棋棋盘和棋子

(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八条横线分别用1、2、3、4、5、6、7、8表示。每个方格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国际象棋的棋子有黑白两色,各有一个王、一个后、两个车、两个象、两个马和八个兵。

(2)如果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方法记录为g2,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棋的位置的吗?

(3)课件出现三枚棋子在棋盘上的不同位置,问:其他棋各在什么位置?

(4)如果有一枚棋走一步记录为C6—C2,你知道是哪枚棋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上吗?

四、活动四:游戏——摆子连线

比赛规则:每3人一个小组,第一个学生先掷两次骰子。假如第一次是2,第二次是4,就将自己的棋子放在(2,4)的位置上(说明:棋子用一点来表示)。

第二个学生接着同样的操作,按所掷的点数放棋子。如果位置被其他棋子占了,可以重新再掷。

另外的一个学生负责记录。

每放对一个棋子加1分、如果你将两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2分,3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3分,依此类推,将你们俩的得分记录在一张纸上、谁先得8分,谁就赢了。(学生操作,教师下去巡视)

活动五:全课总结

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板书设计:

位 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 - × = ×(1- ); ×(5- )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练习三第2题:一朵花要用 张纸,一个同学做了9朵,列式 ×9,另一个同学做了11朵,列式 ×11,他们一共做了 ×9+ ×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 ×(9+11),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

4、练习三第8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5、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6、练习三第4、5、9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的练习册。个人修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例2、第21页“做一做”及第23页练习五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示意图中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问题情境中感受根据距离和方向确定位置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确标出物体的准确位置。

教学难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直尺、铅笔、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确定物体位置,必须要哪些条件?

2.观察下图,说一说。(课件出示)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问题,展开问题探讨。

师:同学们,台风登陆后方向发生了改变,正向B市移动,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如何利用A市这一观测点,很快画出B市和C市的位置图呢?

生:要知道两座城市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画出准确位置。

2.出示下列文字: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 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 km。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3.教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标出B市和C市的位置。

(1)师:那物体位置平面图该怎么画呢?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2)交流汇报。

生: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找准参照点(中心点),了解B市和C市在参照点的哪个方向和它们之间的距离,还要确定每厘米格子表示的距离。老师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B市距离A市200千米,C市距离A市300千米?

生:因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所以只需要在图上画出B市距离A市2厘米,C市距离A市3厘米就可以了。

(3)动手绘制B市和C市位置平面图。

(4)展示各位学生绘制的平面图,交流绘图体会,点评绘图效果。

(5)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这里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以谁为参照点?北偏西30°是以哪条边为起始边?向哪个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如何表示“距A市200 km”?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6)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7)说说你在绘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又是怎么克服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2.选一选:课件呈现题目。

3.课件呈现题目。

四、课堂小结

在绘图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方法步骤

1、确定方向;

2、量出角度;

3、选好单位长度;

4、确定距离;

5、画出物体的位置;

6、标出名称。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总是想方设法以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探险入手,通过对已知方向的判断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准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思维。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三P3-5。

教学目的: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关键:以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上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组交流:

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可以有意识的用学生复习亿以内数时用到过的一些数据。上课时,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数据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写写。再说说是怎样读或写这些数的。这样是帮助学生复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重点处理亿以内的数,引导学生看亿以内的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在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数据的来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全班交流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二、讲授新课: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出示一些亿以上数的信息。(有学生搜集的、也有教师提供的)例如:

①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

②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

③20xx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www.haoword.com[5600000000美元。

④截止到20xx年一月,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102000300人。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数级扩展成是三级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

(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读数。

(2)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学生可能说得不完整,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补充。实际是把亿以内数的方法迁移到这。)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

(不管学生说到0的问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例如:

(1)听录音判断对错:

610 0000 0000 读作:六百一十亿 ?(√)

236 0509 0008 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

100 4000 20xx 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

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

(2)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800 7000 65 0006 1500 8000

3040 0000 70 0000 5000 5080 0060 0000

(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 ?哪个0没读?为什么?)

5.师:你觉得读含有2级的数和含有3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读法一样,数级扩展)

6.下面围绕读法进行练习。做练习一:并填反思表。

练习一

(1)读出下列各数:(先自己读读,再2人互相读读。1人读1人判断。再换过来读。有争议的可以举手。)

8300000000 578000000 20700600

10001000000 620300400000 4600800000

读完六个数可以填写反思表,一共3个题。

反思表

1.六个数,你读对了( )个数?

2.你是怎么读出比亿大的数的?(多选)( )

①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③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3.亿以上数的读法你是怎么学会的?( )

①自己看书。

② 通过别人帮助学会的。别人是( )。

③利用以前学过的读数方法来读亿以上的数的。

④ 其他。

(设计这个反思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此有意识的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让学生关注自己是怎么学,用什么方法学会的。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做好知识和方法的准备 )

(2)课本“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086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多篇.doc》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