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多篇)范文
[导语]《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
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
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
物质 本色 观察到的颜色 是否
变色 原因
(猜想)
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如(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
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 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
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学生猜想:金属与酸可能会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金属
是否有气体产生
速度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试管中,有何现象
学生完成表格,讨论、交流。
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想→探究→交流→分析归纳→小结,使学生觉得金属活动性顺序好像是自己刚发现的,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感。
知识情景再现
①观察漫画。
②补充素材:多媒体展示银戒指、铅、白金戒指与硫酸反应的现象。
问题:从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发现或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①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
②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③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学生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演)(教师指导)
①Mg+2HCl=MgCl2+H2↑
②Zn+2HCl=ZnCl2+H2↑
③Fe+2HCl=FeCl2+H2↑
问题1:根据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能否判断出上述金属中哪种最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如何?
问题2:①上述反应是否是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②上述几个反应有何共同点?
借助教学的辅助手段,让知识再现,有利于突破难点,扫清障碍。
学生讨论、归纳
反思小结:
①Mg、Fe、Zn、Cu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②置换反应的定义。
联想与运用:
1.多媒体展示:下列反应是否都是置换反应?
a.CO+CuO=Cu+CO2
b.Fe+CuSO4=FeSO4+Cu
c.NH4HCO3=NH3↑+CO2↑+H2O↑
2.活动与探究: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反思小结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
②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
巩固与练习
①课本P14 1、3、4。
②课后小实验:Sn、Pb、Ag与稀盐酸反应。
看似练习,实为伏笔,为下节课进一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搭台阶。
第 二 课 时
复习巩固
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能与O2反应:4Al+3O2=2Al2O3。
②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H2↑
质疑激趣(小故事)
奇怪的天平:趣味化学小组的张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一台天平,在天平两端秤盘里各放两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烧杯,再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使天平保持平衡。接着他又拿两个质量相等的铝球,并同时将这两个铝球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之中,这时天平两端继续保持平衡。过一会儿,将铝球取出,天平慢慢地倾斜了。是天平出了毛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问题:为什么把铝球放入两烧杯中天平不能平衡?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能否猜一猜?
学生猜想:可能是铝与其中的一种溶液发生了反应,而另一种没有。
学生验证猜想
①教师展示:铝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
②学生探究,完成下表:
药品
实验现象
结论
铝与硫酸铜溶液
铝与硫酸镁溶液
③教师补充:铁丝、铜丝、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
④学生实验“自助餐”,完成下表中的任意两个。
反应物质
实验现象
结论
⑤学生交流。
问题:同学们刚才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学生2:我发现铁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铝。
学生3:我发现铁、铜不能置换出铝,但能置换出银。
问题: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学生分析:
①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②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③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学生归纳:Fe、Cu、Al、Ag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是Al、Fe、Cu、Ag。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问题与启示
问题: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②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启示:①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
②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
反思小结
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置换反应的条件。
练习与巩固
1教材P14 5、6、7、8
2下列物质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CuCl2 BFeCl3 CZnCl2 DAgCl
3下表是某种常见的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硬度
密度(g/cm)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银白色固体
较软
2.70
660.4
良好
良好
良好
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①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
②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填“强”或“弱”)
③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并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④若这种金属就是铝,而有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用铝等一些其他金属掺杂甚至代替纯银饰品卖给不知情的顾客,请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条件设计一个方案,帮助鉴别这些饰品的真伪。
执教:湖北省宜都市聂家河镇中学 张建平
点评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本课题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小故事等多种形式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出问题、猜想、验证、分析、归纳、小结等过程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
金属的化学性质 , 篇二
一、--思路二、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探究实验原理:以mg和盐酸的反应为例,分析、判断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强调fe+hcl生成fecl2(氯化亚铁)。
问:这种反应跟以前所学的反应类型有什么不同?
以前我们所学的化学反应中,是否也有置换反应呢?
演示实验:铁刀变铜刀
问: 怎样比较铝、铜、银的活动性?(提示:银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探究二:铝、铜、银的活动性及常见金属的活动性
1、 根据给出的实验仪器、药品设计实验证明ag、cu、al的活动性
学生得出生成h2和mgcl2
书写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类推其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置换反应:
a+bc==b+ac
联想到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写出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增加新知
通过置换反应过渡既回忆旧知又引出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加强记忆
实 验
现 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铜丝浸入agno3溶液中
铜丝浸入al2(so4)3溶液中
2、教师巡视并指导实验
3、收集证据
收集学生的实验用试管,展示给同学们看。
拿出课前做好的铜树、银树进行展示。并说明效果为什么好一些。
1、 解释与结论
师生共同归纳出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带读
进行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或自己设计实验报告)
学生观察、对比
分析、解释得出:
al cu ag
金属活动性由强减弱
pb (h) cu hg ag pt au
自读
提问:金属活动顺序有那些意义和作用?
反思与评价
实践运用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
①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学生上台:谈体验以及收获、启示、发现……
1、 设计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
2、 判断下列反应类型
h2+cuo△cu+h2o
2al+6hcl==2alcl3+3h2↑
2kmno4△k2mno4+mno2+o2↑
3fe+2o2点燃fe3o4
3、铝在空气中能跟氧气反应,为什么生活中却有那么多的铝制品?如铝制炊具。
总结规律,指导应用
运用知识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 , 篇三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案
湖北省宜昌市第五中学 谢易俗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回忆与再现
1填表:
实验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活泼性比较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在空气中燃烧
2铝与铁相比,具有哪些优良性质?
3为什么铝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
4分析“真金不怕火炼”蕴含的科学原理。
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一)
1收集信息:
a组
金属与稀盐酸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与稀盐酸
锌与稀盐酸
铁与稀盐酸
与稀盐酸
b组
金属与稀硫酸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与稀硫酸
锌与稀硫酸
铁与稀硫酸
与硫盐酸
2讨论交流:
上述反应的共同特征:
(1) ;
(2) ;
(3) ;
(4) 。
3结 论:
(1)上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2)上述反应属于反应 。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活动探究(二)
1收集信息:
实验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2讨
论交流:
①上述反应的共同特征 。
②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
实验与应用
1判断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
(1)银和稀盐酸 (2)铝和稀硫酸
(3)铜和硫酸锌溶液 (4)锌和硫酸铜溶液
(5)镁和硝酸银溶液 (6)铜和氯化银固体
2“药金”又称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由于“药金”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实验台上的“药金”戒指是假黄金戒指。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反思与评价
学完本节,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②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能够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
②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③能够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一步认识微观与宏观的联系;
②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联系;
③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计算能力,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
一、原理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υ的关系。
点燃
[板书]
例如:
2H2+O2====== 2H2O化学计量数υ之比:2∶1∶2扩大NA倍:2NA ∶NA∶ 2NA物质的量之比:2mol∶1mol∶2mol
[小结]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投影例题]
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要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板书]
二、步骤
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4.根据的原理进行计算
[教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上题。
[课件播放]
2NaOH+H2SO4======Na2SO4+2H2O 21 0.1 mol n(H2SO4)v(NaOH)n(NaOH?v(H2SO4)n(H2SO4)n(H2SO4)?1?0.10mol?0.05mol
2答: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H2SO4 0.05 mol。
[练习]上述反应中同时生成水多少mol?[提醒学生注意解题格式]
[过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外,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换算。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请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出下列各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填写][投影]
[过度]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全面地学习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板书]
四、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
在上述例题中,计算所需H2SO4的质量是多少?[学生活动]
[投影]因为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根据m=n·M=0.05 mol×98 g·mol-1-1=4.9 g
1答:所需H2SO4的质量为4.9 g。
[投影]例2:将30 g MnO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 mol·L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浓盐(2)生成的Cl2的体积(标准状况)。[学生板演][课件播放]
解:(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n(MnO2)=1m(软锰矿石)?w(MnO2)30g?76.6%?0.26molM(MnO2)87g?mol?
1△4HCl(浓) + MnO2 ====== MnCl2 + 2H2O + Cl2↑ 41 ×V[HCl(aq)]
0.26 mol
4?0.26molV[HCl(aq)]=?0.087L
1?12mol?L?112 mol·L-1△
(2)4HCl(浓)+
MnO2=======MnCl2+2H2O+Cl2
1 0.26 moln(Cl2)
0.26mol?1n(Cl2)=?0.26mol
1V(Cl2)=n(Cl2)Vm=2.26mol×22.4L·mol=5.8L1
[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同种物质的单位要上下一致,其他有关物质的单位必须保持左右对应。如上述求Cl2体积的后一种方法中,MnO2的单位均用mol,Cl2的单位都用L。
[小结]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第三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 篇五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和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仪器药品
教师用具: 投影仪、镁条、铜片、铝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锅钳、砂纸、火柴。
学生用具:试管(若干)、烧杯,镊子、铁刀、氧气、镁条、铝丝、锌粒、铜丝、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砂纸、火柴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情景】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型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
【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结】前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物理性质,后一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过渡】要想更好的使用金属,就需要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回答: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用火烧(“真金不怕火炼”),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问题导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投影】明确教学目标
【展示】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的镁条和铝片,并把其与砂纸打磨后的镁条与铝片相比较。
【提问】是谁给纯净的镁条和铝片穿上了“外衣”呢?
【点拨】确切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
阅读,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
回答:空气
学生知道学习目标后,学习方向明确,学习更加主动【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
活动与探究:前面的学习告诉我们,金属和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在实验中取不同的金属丝和箔片,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进行燃烧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探究指导:
(1) 将镁带、铝丝、铁丝、铜丝用砂纸打亮,放在空气中。过一会儿观察并记录现象。
(2) 用坩埚钳夹一段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团棉花伸进装有铝粉的试剂瓶内轻轻蘸一下,让棉花团外围沾上一些铝粉,将其在酒精灯上点燃后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氧气瓶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注:可看到耀眼的白光和大量的白烟)
(4) 将一根铁丝绕成螺旋状系在一根火柴上,用坩埚钳夹住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红热铁丝伸入盛有少量水的氧气瓶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用坩埚钳夹住酒精灯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培养操作技能,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的观察、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对比能力,证明镁、铝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金最不活泼。
【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
【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如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驴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这也是铝的产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的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补充】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
【过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铝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如因其导电、质轻用于电线,导热用于炊具,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允许铝摄入量为60 mg,过量容易引起老年痴呆。因此,要尽量少吃油炸食品,尽量少用含铝的膨松剂,尽量避免使用铝制的炊具及餐具。
【学生板书】
2mg + o22mgo
4al + 3o22al2o3
3fe + 2o2fe3o4
2cu + o22cuo
回答: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之故;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通过反应现象判断产物并能书写化学方程式。
通过对比突破难点,并为金属活动性顺序做铺垫。
问题导思,激发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投影】
活动与探究:
将学生分成a、b两大组:
a组: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 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探究参考:填写表格(参见附一)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由学生口述】
【提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
【评价】大家回答的都很好。
【指导阅读】欣赏课本图8-13 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学生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板书】
a组:
mg+2hcl==mgcl2+h2↑
zn+2hcl == zncl2+h2↑
fe+2hcl==fecl2+ h2↑
b组:
mg+h2so4==mgso4+h2↑
zn +h2so4== znso4+ h2↑
fe+ h2so4==feso4 + h2↑
回答:(1)镁、锌、铁可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镁、锌、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锌,然后是铁。
(3)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
(4)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
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的观察、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反应现象判断产物并能书写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过渡】我们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
【投影】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反应出来。
活动与探究:
(1) 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用砂纸打磨、擦亮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
(2) 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用砂纸打磨、擦亮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
(3) 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用砂纸打磨、擦亮的铝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
(4) 在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用砂纸打磨、擦亮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由学生口述】
探究参考:填写表格(参见附二)
【提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铁>铜>银
【介绍】“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我们祖先的业绩发扬光大。
学生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板书】
fe+cuso4 == feso4+cu
2al+3feso4==al2(so4)3+3fe
cu+2agno3==cu(no)32+2ag
问题导思,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培养操作技能,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的观察、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反应现象判断产物并能书写化学方程式。
培养自学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讨论】铁与氢相比较谁更活泼?
【学生讨论并回答】
【结论】铁可以把氢从化合物里置换出来,说明铁比氢活泼。
思考并回答:铁可以把氢从它的化合物里置换出来,说明铁比氢活泼。 问题导思,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讲解】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板书】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思考、理解、记忆、记录
引导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现象到本质产生飞跃。【过渡】下面,是我们本节课探究时所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
【投影】
mg+2hcl == mgcl2+ h2↑
zn +h2so4== znso4+ h2↑
fe + cuso4 == feso4 + cu
cu+2agno3==cu(no3)2+2ag
【讨论】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习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并回答】
【评价】回答的很好。化学上,我们把具有这一特点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板书】三、置换反应
特点:a + bc = b + ac
思考,回答:
这些反应的特点是: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
【投影】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依据:
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投影】
课堂练习: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
思考、理解、记忆、记录
思考,使知识再现后完成课堂练习。
培养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
获得学生反馈信息,检测本节课所学知识。
【投影】
课后思考题:
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2.学完本课题后,你能否想出另外的办法来鉴别黄铜与黄金?
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且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各不相同,根据金属与酸反应或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可以判断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同时,我们也认识了一种新的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创新作业】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 zn > fe > cu
课后习题3、6、8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活动性:mg、al>fe、cu>au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置换反应
特点:a + bc = b + ac
【教学后记】
理科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地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意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l.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懂得研究科学的一般过程,知道观察和实验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中,养成求异思维的习惯。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设计实验方案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实验方案进行比较,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和新方法,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思维方式。
2.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通过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促进学生思维,以加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本节课通过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操作、纪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这一过程,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学生掌握实验能力,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用它来验证假设,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具备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还包括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仪器的选择和装置,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类的训练。在这堂课中,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的实验能力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综上所述,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化学的课堂教学中。
金属的化学性质 ,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了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猜想——假设——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化学的奥秘,获得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钠与水的反应
难点: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中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1. 探究法:实验探究钠与水的反应。
2. 讨论法:讨论钠与水的反应的现象并进行解释,最后形成结论。
--整体思路:
本节课紧承上一次课的金属性质,深入分析金属与水的反应。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整节课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设计教学时,考虑到让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设计了一些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中逐步理解金属与水的反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要素:
1.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以及金属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温故而知新
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有关知识,引导学生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角度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这将有利于本次课的教学重点的理解。
2.做好演示实验,增强示范性
演示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有效方法。钠与水的反应是能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典型实验之一,演示过程中利用投影,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演示实验中还可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事故意识,例如,如果切一大块钠进行实验,容易引发事故。
3.教学过程中体现探究要素,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实验探究过程中,抓住“猜想——假设——验证——归纳结论”这样的程序进行引导,有利于让学生把握探究要素,学会自主探究。这是本节课--的重心。
4.在讨论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升华
本节教学中,讨论是关键,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时地给予反馈。这样,看上去“闹”的一堂课,才是真正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从而最大程度地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习旧知
金属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
回顾已有知识经验,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
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金属除了与氧气反应,还可以和酸反应,那么能不能和水反应呢?以金属钠为例:钠保存在煤油中,能不能保存在水中?
思考,假设
新
知
学习
实验
探究
猜想:对钠是否能够保存在水中进行猜测
学生大胆进行猜测,
生1:能,水也可以隔绝氧气
生2:不能
……学生之间形成一个“对立”
假设:预测产物并讨论如何验证
假设1:能,会怎样?
假设2:不能,又该如何验证
最后决定进行实验,来确定到底能还是不能保存在水中。
验证: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现象,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
讨论
分析
1.引导学生描述所观察的实验现象
在黑板上写下学生的描述,鼓励学生尽量多地回答。先不做评价,只给予赞赏和鼓励。
2.分析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适当的调整与解释
描述现象:
生1:有气泡…
生2:来回动…
生3:冒烟
生4:在水上面。
生5:变红了
……
归纳
整理
师生共同总结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原因: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浮
金属钠的密度小于水 0.97 g/cm3
熔
反应放热,钠的熔点较低97.81 ℃
游
产生的气体推动金属钠来回游动
声
剧烈反应,产生气体
红
有碱性物质生成
反应方程式:2na + 2h2o == 2naoh + h2↑
拓展
迁移
问题一:
钠可否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结论
(1)猜想:生1:能
生2:不能
同样形成一个“对立”
(2)假设:要想证明自己的观点,验证方案该如何设计?
(3)验证:进行实验验证,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并思考
(4)得出结论:
不能。
因为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cuso4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2na+ 2h2o == 2naoh + h2↑
2naoh+ cuso4==cu(oh)2↓+na2so4
问题二:
水雷事件
XX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前后后共飘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飘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十米高,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
据悉,其中另有一铁桶被过往船只发现,并将其打捞上船,打算清洗后使用,但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冒起浓浓白烟,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即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其推入江里,一遇水,这个桶就又爆炸了。所幸该船只迅速逃离,伤亡不大。
问题:
1、推测以上的爆炸物是什么金属?
2、短文中提到了该金属的哪些性质?
回答,并总结钠的化学性质
思考
讨论
1.问题:从水蒸气的产生、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反应产物的检验等环节,讨论反应装置的设计。
2.提示:
本实验设计考虑因素:
(1)水蒸气的发生装置
(2)水蒸气与铁粉反应装置
(3)产物的检验(收集)装置
3.指导:对学生画的方案进行指导,并解释教材中方案
思考,讨论,画装置图
小结
本节课主要探究了金属与水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跟水反应而置换出h2,而氢后面的金属不可能跟水反应产生h2。
板书设计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1、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酸→盐+水
2.金属与水的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 == 2naoh + h2↑
(2)铁与水的反应
课后反思:
本课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尤其是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猜想、假设与验证的能力。课堂气氛很活跃,主要是因为在学生的回答及时地给予了正面的反馈,给了学生进行探究的勇气。在拓展迁移部分,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学生已经完全能够自主进行探究,自主获得知识,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逐步地变化,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而是终身学习的方法。
但是,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做的不够完善,主要是一些问题的设计中,原本是希望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力,有层层递进的效果,但是有些问题的递进程度不是很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积累经验,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力以及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争取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我校学生特点出发,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考虑,设计更好的教学案例,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附:《钠与水反应的科学探究》学案
探究主题:钠与水反应的科学探究
学习方式: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
学习过程:
1.问题与思考:钠为什么不能保存在水中?
2.猜想:
3.假设(1)预测产物na + h2o→
(2)产物验证方法:
4.实验验证过程:
观察提示:(1)注意钠与溶液的变化;(2)有没有气体产生;(3)有没听到声音。
实验纪录:
实验内容
观察记录(你看到了什么?)
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
实验3-3
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
1
2
3
4
5
……
总结:(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思维拓展
(1)金属钠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铜吗?说出你的判断,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2)请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网上信息摘录: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XX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前后后共飘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飘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十米高,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
据悉,其中另有一铁桶被过往船只发现,并将其打捞上船,打算清洗后使用,但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冒起浓浓白烟,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即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其推入江里,一遇水,这个桶就又爆炸了。所幸该船只迅速逃离,伤亡不大。
问题:(1)推测以上的爆炸物是什么金属?
(2)短文中提到了该金属的哪些性质?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