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lonlyboy时间:2024-02-11 10:00:13)

[寄语]六年级下册教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六年级下册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判断问题中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3:通过策略多样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有关正、反比例的知识。

师: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课件出示)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 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和判断,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对于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看样子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还学习了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一)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究例5)

过渡语:看,李大妈和张奶奶在讨论什么问题,想不想去看看!(出示情境图)

师: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不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帮李奶奶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2: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出示自学提纲。

(1)题目中有几个量。

(2) 谁和谁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怎么判断的?

(3 )哪个量是固定不变的。

(4) 根据比例关系,列出等式。

3:学生交流自学结果,相互补充,呈现一个完整的解答过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用比例知识来解决问题的?

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导生说出等量关系:水费∶吨数=水费∶吨数,然后尝试解答。

4、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

5即时练习

过渡语:同学们帮助李奶奶解决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王大爷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出示对话情景。

师:观察帮助要王大爷的问题和帮助李奶奶的事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的交流中逐步认识到这道题与例5相比,条件和问题改变了,但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

小结: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不变量,只要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关系解答。

(二)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学习P62例6)

师:解决了生活中水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生活的电中蕴含着什么数学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了解题目条件与问题。

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交流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过渡语:像这样的问题也能用比例的方法解决。请同学们仿照正比例的解题方法,并参照课本62页的内容,自学例6.

生:交流汇报解题思路。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结果。

师:(教师手指25x=100×5,x=20。)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是什么?

生汇报:因为总的用电量一定,所以用电天数和每天的用电量成反比例。也就是说,每天的用电量和天数的乘积相等。

2.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多少天?

师:会解决吗?

生:独立解决,交流订正。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哪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只要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就可以用反比例关系来解答。 3:总结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

(1) 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2) 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 解比例。

(4) 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三:巩固练习

1: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要求用比例知识解)

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说说原因。

学情预设:小明买的是同一种圆珠笔,所以圆珠笔的单价不变。那么买的支数和所用的钱数成正比例关系,所以用正比例关系能解决这个问题。

2: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支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只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支。

第2题,用反比例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感受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谈谈你的感受。

板书

用比例解决问题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X:10=28:8 25x=100×5

8x=28×10 x=500÷25

X=35 x=20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二

【设计理念】

以“单位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在讲授本组教材时,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涵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讲授环节,都有意识地凸起本组专题。在《同步阅读》5篇课文的处理上,调动学生课外自立阅读的积极性,发挥这些个故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讲堂上给学生搭设展览阅读收获的平台,重点指导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探讨自立阅读历程中的困惑。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六年级下册课文:《逝世前的科学记录》《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宇宙生命之谜》《只有科学家才能做研究吗》?

【教学重点】

1.从本单元的科学故事中体会相关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感受科学精神的鼓舞,成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附后)。

2.群文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是一股清泉,洗去人们心中的愚昧;它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给人们带来光明;它是人们新鲜的血液,不断地求实创新;它是人们力量的源泉,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今天,让我们一起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感悟这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吧!(出示课件知识树和树干里的“科学精神”几个字)相信孩子们会用精彩的阅读展示,让这棵大树长出茂盛的枝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主题回顾

在第五单元的四个科学故事中,什么样的科学精神打动了你的心?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三

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文学名作是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重心所在。而解读文学名作的文艺理论性文章学生读得不多。如果说文学名作本身是感性而鲜活的,学生会爱不释手,自觉投入,那么我们不得不考虑到面对理性而呆板的文艺评论,学生可能会眉头紧锁,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我想紧抓名作本身,以血肉丰满的小说为平台引出学生对作品的原始解读,再顺其自然引向小说理论家伍尔夫对《鲁》这一作品的解读,从而把学生从感性的读引向理性的评这个层面上。同时,紧扣课文,集中精力让学生了解伍尔夫解读小说的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再联系文中提到的读者的透视法和学生解读小说的过程来体味像伍尔夫这样的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是如何解读文学名作的,从而使学生获益,觅得一些解读名作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让学生以读过的文学名作为例,进行两种透视法的比较分析,从而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从教学论的意义上说,这是引导学生再次发现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用他们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名作及作者,读出自己的心得,读出自己新的见解,读出自己的个性。这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概括《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

2?反复品读本文,把握作者伍尔夫解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基本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

3?对比分析作家的透视法和读者的透视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让学生阅读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或播放碟片。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大家有过出外遨游,探险漂泊的梦想吗?那么试想一下,你们都会有哪些经历呢?(学生自由发言)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满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动荡,假想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尽管它与世隔绝,但居住其间的人却怡然自乐。英国小说家笛福的名作《鲁滨孙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孙因着一心要遨游探险的想法,几次出海,最终流落荒岛,关在那里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孤独生活。如何来解读这篇小说呢?英国意识流小说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伍尔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板书课题)

二、重温原作,引入课文

1?请学生概述《鲁滨孙漂流记》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2?(多媒体播放鲁滨孙的航船触礁这一情节)如果写到鲁滨孙九死一生,爬上荒岛这一情节时,笛福请你为他往下续写,你会如何写下去?(请23名学生简述续写思路)

3?思考:为什么以上同学的续写各不相同?为什么他们与作者笛福的思路也完全不同呢?

4?我们能从今天要学的伍尔夫的文章里找到上面这一问题的答案吗?(将问题引向本文)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第3段中说《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恰切的例证,作者要用这部小说证明什么呢?

2?小说家的透视法指什么?它对我们解读小说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小说经典之作。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和崭新的小说创作理念的小说家伍尔夫对其进行了独具慧眼的解读和评论。她告诉我们全面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我们解读小说的良法之一。课下让我们再读文本,进一步了解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五、布置作业

反复研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说由于读者的经验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对小说情节及人物的理解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要深入解读一部文学名作,就必须爬到小说家的肩上,通过他的眼睛观察。本节课,让我们借助伍尔夫的慧眼来分析一下笛福的透视法。

二、深入分析,攻破难点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1段,其他学生思考:作者让我们在探讨作品的过程中,要有一场孤独的战斗,这场战斗指什么?

2?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3?集体朗读课文第2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举哈代和普鲁斯特要引出哪个概念?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三、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1?请找出文中关于作家透视法和读者透视法的分析,谈谈两种透视法的关系。

四、拓展运用

1?未学本文时,大家是怎么解读《鲁》这部作品的?学了本文之后,作者的解读对你有哪些启示?对作者的解读,你有哪些看法或补充意见?

2?试着运用作者的解读法来解读你们熟悉的文学名作。

五、小结全文

虽然这篇文艺评论文行文较为含蓄,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曲折地表达观点,但透过作者伍尔夫的深入分析,我们知道了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解读文学名作的一条良径,今后同学们不妨一试。

〔附〕板书设计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六年级下册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六年级下册教案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452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六年级下册教案精品多篇.doc》
六年级下册教案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