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编辑】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六年级美术教案 篇一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电子教案
备课教师:李远刚
第一课明与暗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射灯、静物桌、衬布、范画两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素描范画,说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①把一张白纸放在灯光下观察,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
②把纸卷一下,观察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
③把纸折一下,放到灯光下,有什么变化?
总结: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④把纸揉皱了,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2.通过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1.把石膏球体摆在桌上,观察光线照射时,我们有什么发现?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2.出示石膏几何体观察,找找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画出优秀的作品。
第2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射灯、静物桌、衬布。
教学过程:
一、演示绘画
同学们,怎么作素描画呢?
师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并讲解画法。
1.整体观察分析。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起稿。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标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铺大色调。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近实远虚。)
4.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二、学生实践
1.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明暗素描,师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三、欣赏讲评
1.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总结
通过同学们动手作画,谈谈你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运用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表现了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
第1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请你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板书课题。
二:欣赏发现
1、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请你谈谈对图片的体会
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角度不同、远近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2、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请你谈谈这些自然的景色中,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
小结: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3、请你用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三: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学习用照相机来寻找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肌理的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发现
1、欣赏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
⑴欣赏照片肌理,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⑵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小结: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2、学生讨论
⑴肌理图片的制作方法。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⑵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二:作业设计
1.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
2.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3.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并给作品起名字。
4.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讲评
1.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讨论。
2.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泥浮雕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师: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获20xx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的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意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
(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与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小学美术六年级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与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并能辨别美术作品的冷暖色调
2: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画面冷暖对比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并初步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以及冷暖色调的一般处理方法。
难点:运用冷暖色调处理画面。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画工具等。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色轮挂图,提问:以前我们学过三原色和三间色,请在色轮上指出来
2:用白纸将色轮遮住一半,只露出红、橙、黃等色彩。问:看到这些色彩,联想起什么东西?(学生答:太阳、火)由于這些色彩接近火與太陽的颜色,使人联想到温暖,因产生一种温暖、热烈、光明、突出的感觉,因此叫暖色。
用白纸将色彩遮住别一半,露出蓝、绿、紫等色彩。提问:看到这些色彩,联想起了什么?和刚才说的暖色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冰雪、夜晚)由于这些色彩反映冰雪、夜晚和颜色,使人产寒冷、凉爽、幽静、阴暗、深远等感觉,因此叫冷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冷暖》
3:板书课题
三:新授
1:课件欣赏美术作品,讲解冷暖色调
一幅美术作品,如果大面积色彩是暖色,那么这幅作品就是暖色调,如果冷色点绝大部分,那这幅作品就是冷色调。
《喂食》,画面呈橙红色调,也就是暖色调,充分表现了孩子活泼可爱及母子间亲热的温暖气氛,而用冷色调是难以表达这种亲情的。
《清澈的湖》,画面呈蓝绿色调,也就是冷色调,渲染了大自然的宁静、幽远、清新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反之,用暖色调是难以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2:讲解并与学生讨论画面色调中的冷暖对比
课件出示作品让学生讨论,,使他们了解不同冷暖倾向的色块摆在一起,便产生冷暖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秋日的蓝天映衬着红橙色的枫叶,使得色彩对比更明显,色彩更生动活泼,主体物更突出,艺术效果更佳。
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逢图瓦兹的红屋顶》、《雪夜》、《金鱼》、《工厂》、《吹笛的男孩》等作品,分析画家是如何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教师加以概括。
四:作业练习
1:作业要求;运用色彩的冷暖知识,在作业纸上画一幅冬景(冷色调)或秋景(暖色调),强调色彩的冷暖感觉,注意运用冷暖对比方法。
2: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五:讲评作业,全课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掌握用水墨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
2、在欣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来写生表现身边人物。
3、提高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对这一传统画方式的持久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体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三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让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特点。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赏一赏
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画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分析水墨人物画不同用笔和表现手法。
3、知识回顾: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泼墨写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等。
三、想一想
出示爱因斯坦像与学生的作品,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的?着色有什么规律?
四、学一学
1、出示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2、教师示范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教师补充相关问题。
4、学生作品欣赏,教师要分层次引导学生欣赏。
五、画一画
要求:根据素材,观察人像特点,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六、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七、课后拓展
欣赏彩墨人物画作品。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画家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介绍林风眠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欣赏
(1)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的作品,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2)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
问题二:你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3)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
(1)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2)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3)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的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4)教师总结
4、尝试实践
(1)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画。
(2)学生作业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5、作业评价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拓展
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