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集锦5篇)范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5篇《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初三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朦胧诗的典范作品之一,作者江河刻画了星星、萤火虫、春、鸟、睡莲、白丁香,以及静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等蕴含深刻象征意义的物象,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追求。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派
2、把握诗歌中“如果…谁还需要…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肯定式,与“如果…谁还需要…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的否定式相结合的结构,能够进行初级的诗歌写作活动
3、理解诗歌中各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诗歌物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通过把握诗歌中反复呈现的结构特征,学会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
教学突破:
1、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恰当的运用联想和类比,开展诗歌写作活动
2、结合与之相关的文学、音乐等,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意境的塑造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配套朗读带;布置学生预习作业,查找有关写星星的诗句、优美文段、歌词、乐曲等
2、学生准备:仔细读诗,扫清字词障碍;收集写星星的相关资料;了解朦胧诗派及作者江河
教学流程设想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由三峡景观入手,配乐朗读舒婷的《神女峰》导入,引导解读朦胧诗派以及本文作者江河
2、播放朗读磁带,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的情感基调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诗歌的结构标志和意象
4、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5、回顾总结,加深对本文特点的再理解
课堂实录
一、由诗作《神女峰》入课,共享收集资料,了解“朦胧诗派”
师:配乐朗读《神女峰》读后,问:这是谁的作品?你知道他是哪个诗派的吗?
生:朦胧诗派的女作家舒婷的作品
师:“朦胧诗派”,谁能把你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一下吗?
(5名学生分别从“朦胧诗派”的产生、命名由来、代表诗人诗作以及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艺术特色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收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刚才说到了“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江河,我们今天就要一起去拜读拜读他的处女作《星星变奏曲》,去领略一番朦胧诗的精彩
二、朗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师:播放录音朗读,提示学生做好标记
问:通过预习和听范读,能否体会到诗歌中的感情基调?
生:体会到温情、希望的感情
师:过渡语:是啊,还是让我们去找课文自己,问问它吧!
三、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诗,找找:诗歌中是否有反复出现的诗句?
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划,稍后有的学生在与同桌交流
生答:有反复出现的诗句:是“如果…谁还需要…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如果…谁还需要…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
师:这两组句子都是什么关系的?它们所表达的语气相同吗?
生1:这两组句子都是递进关系的,都是否定语气
生2:这两组句子都是假设关系,都是否定语气
师问生2:你是用什么判断是假设关系的?
生2:因为有“如果”一词(同学们表示赞同)
生3:我认为第一个是肯定语气,因为我认为“谁不愿意”是反问(同学们再次表示赞同)
师:[分组合作]请大家合作,自学:反问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问句还有哪几类?你能找几个这些各类的句子吗?(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反问句的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第一节朗读一遍吧! 学生齐读教师评读
师:“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的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运用了什么修辞格?作者描写这个情景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生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有一种宁静的感觉
生2:自由自在的感觉,你看“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啊
生3:有温柔的感觉,“柔软”一词可见吧
生4:由“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我还认为有浪漫的感觉(全班认同,鼓掌)
师:[分组合作]请大家分组合作,自学:比喻有怎样的结构?它有什么特点?把我们收集的精彩的比喻句讲给你的伙伴,可以吗?你能就我们今天学习时的“心情”,写一个精彩的比喻句吗?你知道比喻有几种类型吗?(教师参加一组的合作学习) 随后,生积极参与交流自己写的比喻句
师:“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也用了什么修辞格?作者描写这些情景又给我们怎么感觉?请大家讨论
[学生讨论]
生1:都用的是比喻给我光明、美好、浪漫,反正是好的感觉
生2:“蜜蜂”一词,我感觉到甜蜜和自由
生3:“鸟落满枝头”让我感觉到无忧无虑、幸福、乐趣
生4:“星星”使我感觉到光明
生5:“白丁香朦朦胧胧”我感觉到温馨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反过来想想:“光明、美好、浪漫、甜蜜、自由、温馨、温柔、宁静”的光明、美好氛围的营造,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的?
生:通过“诗、星星、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鸟、白丁香”来表现的
师:这些事物,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平常见贯的,但在此文中,作者赋予它们特殊的意义,那么,这些被诗人赋予特殊的意义的事物,就是诗作中的物象或意象,诗人正是通过这些物象或意象来传达自己的情感的问:第一节作者传达自己怎样的情感?
生:光明、美好、浪漫、甜蜜……
[能力训练]
师:你能说说诗人们眼中的“柳”这个意象的含义吗?可以用资料佐证吗?比如:诗词句,现代诗歌中的句子等等来佐证一下
生1:它暗含离别之意,“客舍青青柳色新”中“柳“就是的,老师曾说,“柳”与“留”谐音
生2:它还有思乡的意义,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师:它还有“送别、伤感、春天和美好”的意象
师:你还知道其他的事物的含义吗?
学生又说了如:绿叶、竹、菊、鸿鹄、春风、珍珠的物象的含义
师:母亲节,我送了一束康乃馨给她,代表我的什么心愿?
生:美好、幸福、母爱
师:同学生日,你送什么给他呢?为什么?
生1:君子兰,愿他品行如君子
生2:一幅万年青为主题的画,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师: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你们认为这诗中有哪些意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1:意象有“大雪、青松”,反映了青松的高洁
生2:我觉得除了从诗面上反映青松的高洁外,还是陈毅同志的自喻,是说不管形势有多么恶劣,他都要如青松一样,保持自己对自己从事的革命事业的忠诚,保持自己的清白,表达了他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
师:是啊,同学们理解的很好那么,本诗歌的第二节中,你觉得有哪些意象呢,给我们怎样的意境?
生1:“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僵硬的土地”,是寒冷、黑暗、残酷的意境
生2:还有“瘦小的星、冻僵的夜晚、火、太阳”
师:我们看一下,这些意象中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几类?
生:两类“火、太阳”是一类
师:我们一起把后4行朗读一遍,是什么意思呢?
生1:反映了诗人的追求
生2:反映了诗人的那种牺牲精神
生3:诗人有向往光明的愿望
四、比较阅读,体会诗歌的主旨
师:前后两节给我们的意境分别是怎样的?我们如何理解呢?
生:前一节是光明、美好的,后一节寒冷、黑暗、残酷的,作者肯定了光明、美好,否定了寒冷、黑暗、残酷,反映了诗人对光明、美好理想的向往,歌颂了诗人的牺牲精神
师:大家看,前后两节诗节奏相同,结构对称,句式大致相类,修辞大致相同,就像我们音乐学科中的什么?
生齐答:曲调
师:题目 “星星变奏曲”中“变奏”我们如何理解?
生1:变,主要是前后两节的意境不同,形成鲜明的对照
生2:句式只是大致相类,也有变化,用字用词也不是完全相同,也有变化
师:《星星变奏曲》,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表现了追求光明、美好的主题,前后两节诗节奏相同,结构对称,句式大致相类,修辞大致相同,但前后两节的意境不同,形成鲜明的对照,句式和用字用词也有变化,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使前后两节诗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变奏曲”
五、回顾总结,加深对本文特点的理解
本诗歌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江河的处女作,本诗歌在主题、创作手法、诗歌技巧等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点全诗歌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都以“如果…”的假设起头,一气呵成诗人以“星星”象征光明,用一系列的物象,含蓄的构造了对照鲜明的两种意境但诗歌中的“星星”又有特定的情景和意义,它的光芒,不同与太阳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这正展示现实与理想相背离,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光明的理想
六、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仿照本诗的结构特点,写一节诗歌,表达某种期盼
课外作业:在班级办一期关于朦胧诗的墙报
篇2:人教版初三上册《星星变奏曲》语文教案
《星星变奏曲》课文原文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一、导语: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谁写的什么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齐背这首诗: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首诗作者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天上的幸福自由来反衬现实生活黑暗。从而表达了作者憧憬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也是星星的诗——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而这首诗中作者又借助星星来表达怎样的思想呢?
二、整体感知:
1、导入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提示: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寒冷残酷的现实的厌弃和憎恶。
2、分别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节诗在形式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一):
光明与美好的意境对比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追求和憧憬厌弃和憎恶
注:像这样两节诗所表达的内容相反或相近,形式相近,两节诗形成对偶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变奏曲”。(再举例来说明,如音乐。)所以,标题中的“星星”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而“变奏曲”揭示了诗歌的结构。
三、局部品味探讨:
1、分组:分别找出每一节诗所描绘的意象是哪些并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从其特点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提示:
星星、湖、萤火虫、春天、诗、蜜蜂、睡莲、鸟、白丁香、火、旗子弹
——温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
夜、寒冷、冰雪、苦难的诗、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
——可怕残酷——黑暗残酷的象征。
2、重点品味以下诗句的含义:
(1)、为什么说“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提示: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像蜜蜂一样酿造出来蜜一样的甜。
(2)、“谁不愿一,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荧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验该句的含义)
提示:讨论板书:
晚上湖
黑暗(残酷)和平(自由、舒畅)
睡莲——象征着人的安闲自在。把夜晚的宁静、平静、温馨和自由自在,给人以温柔和梦的美好感觉。
(3)、“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这个比喻揭示了怎样的深刻含义?
提示:“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环境一定是无人打搅,十分宁静。“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一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从而反衬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把“鸟落满枝头”比作“星星落满天空”,形象的揭示了“光明”的美好。
(4)、“闪闪烁烁”是用来描写什么的?为什么作者却用来描写声音呢?
提示:——痛感手法。
A、视觉的;
B、“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和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的“闪闪烁烁”相通。而“朦朦胧胧”的白丁香就像声音一样时断时续,隐隐约约之感。所以,这种用描写听觉的词来写视觉的方法叫做“痛感”。
(5)、分析:“寒冷中寂寞的燃烧”、“苦难的诗”、“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夜晚冻僵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粒瘦小的星”、等词句的含义?
提示:(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历来讲解。)
A、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牺牲。(在残酷、黑暗中失去幸福、美满的生活。)
B、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谱写自己的悲惨的人生。
C、将要坠落,使人害怕的情景。令人忧心忡忡的感觉。
D、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
E、残酷的社会无情的摧残着地上的生命。使这些小生命像星星一样的陨落。
四、布置作业:
(一)、阅读第一节诗完成:
1、字词略
2、这节诗写出了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它可以分为三层,请具体概括每一层中作者所抒发的美好意象世界。
A、B、C、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答:
3、“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答:
4、按照例句形式仿写句子:
如:春之生机勃勃;夏之————-——;秋之————-——;冬之————————。
5、每当仰望夏夜灿烂的星空,你一定有不少遐想。请仿照“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诗句抒发你的感受。
《星星变奏曲》教学反思
《星星变奏曲》以主人公对失落的梦的追忆为构思线索,把梦与血淋淋的现实作残酷的、令人震颤的对比,从而抒发诗人心中充满骚动的苦苦渴望。诗人渴望什么?渴望重建失落了的理性,而重建理性后的感性显现是什么模样呢?是阳光普照,每天都是一次美好的回忆,就像一首和谐、生动的诗,就像这首诗中美妙动听的每一个音节。有美好而温柔的夜晚,有生动活泼,洁晶如星,有赏心悦目,馥郁如白丁香。在这样温柔的春天,那曾经狂热地挥动过的旗子和心中曾有的那一团理想的火,应像它本来应有的样子一样闪闪发光。但是,现实却是另外一副样子,寒冷、寂寞、孤独、凄凉、黑暗。诗人只能在深沉的夜里凝望着遥远的天空,寻找星星的安慰,渴望星星能在心中的太阳熄灭之后,为他驱散寒冷和失望,帮他重新燃起一盏希望的灯。这样,他便可以停止写失落了理性后充满了苦难的诗,可以缓解他那充满了压抑的生活。
这首诗的体裁是朦胧诗,朦胧诗的特点就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的表现经验,使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也就是具有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本着朦胧诗的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上巧妙的与音乐学科进行了整合,导入我通过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星空》把学生带入一种朦胧的优美的意境当中,对后面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其次,在让学生体会诗歌用凝炼的语言创设意境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出示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想像,感受再对比这首诗歌作者创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朗读时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学生通过不同的画面及老师的引导,很快很准的把握住了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另外,作业布置,我设计一类让学生调查远近时代经典歌曲,赏析歌词,有的就是一首很好的诗。学生对此都很感兴趣,我相信他们课后一定会很认真的完成,因为兴趣是很好的老师。
这节课让我充分的体会到了学科整合的魅力,通过整合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诗歌教学重在让学生进入意境当中体会诗人的感情,除了用课件帮助之外重点应该让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去品味语言。而在整体感知部分,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很多学生的朗读欲望被调动起来,但我确没让学生读,而是通过听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在探究问题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提,教师补充,而我忽视了课堂上应随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问题是为了读,在读的过程中感悟诗歌的意境,而我只是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没有进一步的去读。
3、拓展写作我设计让学生试写诗歌,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应该让学生根据好的句式进行仿写,或者通过“增、换、删、改”语言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
篇3:初三上册课文《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
初三上册课文《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知识与技能)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过程与方法)
4、让学生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开创朦胧诗派。这些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五、练习:
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篇4:九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 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诵读,体会诗歌的 情景,意蕴和诗人的 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 联想想象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朦胧诗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 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二)
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篇5:《星星变奏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知识导学
作家作品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于北京,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他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在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了社会瞩目。
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表达了他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却依然执著的豪情
布局谋篇全诗共有2节,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诗人对光明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第二部分(第2节):诗人对黑暗冰冷的严酷现实的否定,表达了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写作特点
1采用象征手法来抒发感情。
这首诗以“星星 ”来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而用 “冰雪 ” “风 ” “僵硬的土地 ”等来代表苦难,寒冷和黑暗的现实。
2 结构精巧,一唱三叹。
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上下两节各16行,都以“如果…”的假设起头,再以“谁还需要”
“谁不愿意”等多次反问的形式,引出一组递进式比喻。这种结构整齐优美,具有我国古代诗歌的结构及其音韵之美。
难点探讨
1.“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有着怎样的联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2.比较课文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形式上的异同点,简述这两节诗是怎样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的?
两节诗都采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的句式开头,各引出一组递进式的比喻。不同点在第一节的前十二行由“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肯定句式;第二节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句式。
上下两节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但第一节主要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第二节由对光明的向往转为对现实的否定。随着意象的变换,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变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围绕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相关知识
有关“星”的古代诗词名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鹊桥仙》(秦观北宋)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无题》李商隐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杜甫)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课前预习 打基础
正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寂寞( ) 颤动( ) 覆盖( ) 冻僵( )
多音字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1颤:( )颤动 ○2角:( )角落 ○3难:( )苦难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形近字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栖( )栖息 ○2蝈:( )蝈蝈
洒( )_______ 蛔:( )_______
解词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
凝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才更能体会到这种诗意人生与精神自由的弥足珍贵
弥足珍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在静谧的深夜遥望星空
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验收 提能力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颤动________ 凝望________ 安慰________
柔软________ 疲倦________ 覆盖________
2.江河,原名________,1949年生,北京人。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________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3.诗中出现的下列一些物象,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
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飘动的旗子、瘦小的星、火。
(1)象征理想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征冰冷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这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的课外积累中,还有哪些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诗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星星变奏曲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脆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着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6.仔细品味这首朦胧诗,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请谈谈你的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
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
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那么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请谈谈你的分析。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认真地体验这首诗,请从文中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并作点赏析。
最欣赏的句子:
我的赏析:
9.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的感受:
10.“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类文鉴赏
阅读课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们在草地上数星星
刘益善
①
夜色中,我们溜出
村子
躺在草地上面
我们数星星
她数是一万
我数是九千
不行。再数一遍
她却说是九千
我却说是一万
②
晚风拂过草地
飞来莹莹的光点
我们又数起来可总是数乱
我说莹火虫是月亮下的蛋
她说萤火虫是星星流的汗
我们争着、吵着
笑着、闹着抱成一团
啊,两小无猜的时代
天真无邪的童年
(选自《刘益善诗选》)
1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对哪些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来?
12.第①节诗中具有儿童特点的一处细节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节诗中有一处描写既运用了新巧别致的比喻,又体现了丰富自然的想象,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首诗中写“我们争着、吵着”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理,点明题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表达
15《星星变奏曲》一诗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其实许多诗人都在自己诗篇中描绘了美好的理想世界。如果有一天,你校文学社组织一次“诗歌中的理想世界”的主题活动,你准备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显身手
16(南充中考)、读图答题
(1)请说出这幅漫画的含义:
(2)谈谈这幅漫画给你的启示:
3 星星变奏曲
课前预习 打基础
正字音 mò chàn fù jiāng
多音字○1颤(chàn)颤动/(zhàn)颤栗 ○2角(jiǎo)角落/(jué)角色○3难(nàn)苦难/(nán)困难
形近字
○1栖(qī)栖息/洒(sǎ)洒水○2蝈(guō)蝈蝈/蛔(huí)蛔虫
解词义
(1)聚精会神地看。 (2)孤独,冷清。 (3)更加值得珍惜,更加宝贵。(4)安静。
课后验收 提能力
1.chàn ,níng,wèi,róu,pí,fù
2.于友泽 朦胧
3.(1)星星 诗 蜜蜂 柔软的晚上 湖 萤火虫 睡莲 春天 鸟 白丁香 飘动的旗子 火
(2)冻僵的夜晚 寒冷 僵硬的土地 冰雪 瘦小的星
4.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这样辉煌灿烂的光明失去了,连“瘦小的星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点拨】可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5.示例:七八个星天外/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1)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2)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7.这首诗的上下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8.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9.“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10.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11.初夏、星星、萤火虫
12.溜出村子/躺在草地上面数星星
13.我说萤火虫是月亮下的蛋/她说萤火虫是星星流的汗
14.都认为自己数得很清楚,都认为自己有理。/啊,两小无猜的时代/天真无邪的童年
15【点拨】:你可以先朗读一首诗,再联系诗的意象说说描绘了怎样的理想世界,联系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理想世界,还应说说诗中描绘的理想世界对读者的影响。总之,要让听众随着你的发言走进诗人的心中。
16(1) 有人为追求很小的一点经济效益,却丢掉更大的环保事业。真可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意近即可)
(2) 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失去人类长远的发展。或我们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近即可
谭义专
[《星星变奏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