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教学教案(精选9篇)范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9篇《雨后教学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雨后教学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雨后教学教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在这个季节里,你最喜欢什么天气?
2.你们喜欢雨天吗?雨后你们在校园里怎样玩的?
3.冰心奶奶知道同学们喜欢玩水,就为大家写了一首小诗(师板书:雨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师范读,生看书思考:从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3.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
(3)师检查,让学生用字组词,个别的字进行说话练习。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自读第一小节。
(1)雨后的广场怎样的情景?“快乐的好像神仙一样”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体会到此时的快乐。
(2)雨后是清新的美景,有一群孩子正在欢快的玩乐,应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2.细读二、三、四小节。
(1)诗中描写了哪些人物?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说明了什么?
小哥哥摔倒后是不是很沮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觉得小哥哥是怎样的一个人?
(2)小妹妹长得什么样子呢?她跟在谁的后面呢?“泥裤子指的是什么?哪些句子是描写小妹妹的动作和神态的'呢?但她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3)小朋友们的心情是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4)再读课文,用欢快的语气读。
四、拓展延伸
1.在这雨后的美景中,同学们,你想做些什么呢?
2.用心观察和体会画一下雨后的美景。
五、练习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写的字,师生共同讨论字的笔顺及占格。
2.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3.学生互评,提高书写质量。
六。课堂练习
背诵课文,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的心情。
七。作业安排
书写本课生字
八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件
九。自我问答
雨后的情景是怎样的?你喜欢吗?
篇2:雨后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
《妈妈,不要给我送伞》
海淀区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
授课教师:王春荣
2004.8
《妈妈,不要给我送伞》
教学设计
《妈妈,不要给我送伞》是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都是描写有自立的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描绘了放学小朋友在雨中淋着雨独自回家的情景。因为学生下雨时很少淋雨,所以对淋雨的乐趣感受不深。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重难点放在: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和欣赏图片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联想的能力。体会淋雨的情趣,感受自立的自豪。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都在发生变化。作为一名实验教师不能把教材看成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更不能看成是对教学内容的限定。教材是学习的向导,是开阔视野的镜子。教师既不能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作为唯一的标准强加给学生。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妈妈,不要送伞来》这课教学中重点进行了三方面的设计。
第一:雨声引入,把学生带入雨中的情境,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适时、恰当地使用课件,能够给学生具体形象的感知,帮助他们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体会课文“细细的雨丝”“大雨里奔跑”时,为学生播放了两个课件:雨丝中慢悠悠地散步,雨点中花伞间奔跑,学生很自然的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感受到乐趣与自豪。这时抓住时机,引发想象,再让学生读书上的句子,学生情感一下起来了。同时课文的难点得以突破。恰到好处的课件演示有利于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三:阅读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思维的发展应在阅读中去培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了三次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第一次:在学习到“悄悄话”这一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想象如果是你会说什么?
第二次:在欣赏课件“大雨中奔跑”时,引导学生想象心里想什么?
第三次:在结尾处让学生说说“想对妈妈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在发散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可能是漫无边际的,但教师不应该轻视学生的回答,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及时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创造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三次发散,学生的思维一次次被打开,他们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
2. 了解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文中小朋友的形象。
3.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联想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自立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能够读准字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雨声导入,创设情境,训练说话
1.教师导语:我们放学时,有时会突然发生这样的变化:听,什么声音?在这个时候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板书:认读:伞,(像形字)如果没带雨伞,面对纷纷而落的雨点,急着回家的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最想说的是什么?
(点评):通过雨声,引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激发情感,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同时渗透象形字的特点。激发对汉字的情趣,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二.学习课文
1.揭题:有一个小朋友他想的是什么呢?
(1)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2)读课题,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为什么不让送?真懂事等)引导学生质疑
(3)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整体感知课文,树立人的形象。
2.初读课文。
(1) 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
(2) 检查字音掌握情况:课件出示词卡片,选读相应出示拼音,正音、巩固汉语拼音:
伞群 慢悠悠 雨丝 机灵 小鹿 奔跑 淋坏 勇敢
(3) 课件出示字卡片:
读准音:悠、丝、灵、鹿、奔、淋 、敢。合作学习记忆字形、读准字音。
记字:丝、灵、淋。
如:“丝”要求学生同时说出两个词语(学生说:丝绸、真丝、蚕丝、吐丝);“灵”字让学生记忆字型,巩固拼音。当学生带读到“淋”字时,让学生与“林”区分。(句子比较)
灵:淋:(拼音)
(4)抽读生字卡片:悄悄话,互听字音。
(5)打擂台。(大面积训练)
(点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供口语实践机会,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3.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学生思考:在雨中的孩子怎样?(整体感知课文)
板书:喜欢淋雨、懂事、勇敢、欢快、
(2)他喜欢在雨中干什么?找一找。什么心情?
( 3)指名读一段,边听边想:你怎么感到小雨中的孩子喜欢淋雨?引导学生感悟:慢悠悠什么样?(动作课件)细细的雨丝(多细)落在身上什么感觉?说什么悄悄话?
(课件演示)让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情景和心情。
(4)让学生读课文2段话,思考:感受到什么?体会:机灵、五彩、伞群、奔跑。大雨中身上会怎样?心情是什么?学生评价。
学生说:好舒服、我多了不起!再次体会不同雨中的不同情景。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4)提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喜欢淋雨?是因为好玩吗?读3段。
板书:勇敢、欢快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他会怎样说?
(点评):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通过导读让学生体会到雨中的乐趣,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自豪、敬佩、赏识、羡慕的情感之中,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三.总结谈话
5. 发散: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怎样锻炼自己?(填空)
如:晚上脱下袜子后妈妈要给你洗袜子时,我说“--。”什么?
吃饭时妈妈给你盛饭时,我说“--。”:------时,我说:“ ----。”
6. 总结全文: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对于生活中的困难要尽量自己解决,不依赖家长。
7. 在学习中能不能自己来想办法学会呢?下面我们看今天要求会写的几个字,你怎样记?
怎样写?
四.指导书写:选一个最难写的。研究。(尊重学生的选择和需要)
五.布置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雨中的歌谣、故事、诗歌、歌曲、舞蹈。(注重了学科间的整合,体现了语文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设计理念
根据教学目标,我试图以雨中的情景为主线,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的优美意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是享受快乐和美的殿堂。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如在导如新课时,我以有声有色的雨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不知不觉地产生阅读的兴趣,并结合课文理解“慢悠悠、雨丝、奔跑、伞群”等,以使学生对要认的字第一印象强烈、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联系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如:课前的表达训练饿课后的语言实践训练,做到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在布置作业时,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雨中的歌谣、故事、诗歌、歌曲、舞蹈,注重了学科间的整合,体现了语文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2.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重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逐步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在导入新课时,考虑到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因而在出示课题,引起思考后后,马上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让他们也来读一读;在学生遇到阅读障碍,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后,我立即组织学生回顾阅读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之后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组学习生字;在学生运用借助拼音、询问他人、猜字法等识字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探究出了一些识字方法后,又立即请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识字经验,以加深对生字的第一印象,扩大识字成果。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阅读,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难题,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掌握朗读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
儿童的语言特征是词语概念,总是和事物表象紧密结合着。针对这样的特点,利用插图、音乐、多媒体等模拟再现生动的生活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模块,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准备”。这是因为阅读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相应生活场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受到感染。引入课文时,我选取了一雨中的声音课件,通过想象,孩子不仅感悟到了细雨轻盈下落的动态美,而且领悟到了边读边想象的朗读方法;指导朗读儿歌的第三句时,我又通过动作引发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慢悠悠、”的生活画面,读“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促使学生领悟到一句话就有很多的读法;在引导学生理解“大雨中机灵的小鹿”时,我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先联系生活实际在头脑中想象小鹿画面,再想一想、说一说“心情怎样?”。
4.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不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阅读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的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不认识的字,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选择认为难写的字指导书写,都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我喜欢细细的雨丝”的环节的设计,我不强求学生统一的读法,是尊重学生不同情感体验的体现。另外,教学时,指导儿歌朗读时各设侧重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掌握了边读边想象的朗读方法(第三句),又积累了词语(第四句)、体验了一句话的不同读法(第七句)、发展思维进行了仿说,丰富了语言及课程内容(第八句)。
5.突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特点,加强识字、写字指导及板书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提高写字质量。
本文出现的生字,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记忆,并渗透汉字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情感。在课上我根据大多数学生提出的认为比较难写的字来指导书写,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对要求认的字利用游戏、猜字、组词、缩小语境等多种方法,努力做到当堂认记,及时巩固。在认字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渗透。
[雨后(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雨后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1个生字及与生字相关的词语。
2、感受雨后小兄妹戏水时的快乐,背诵课文。
3、巩固各种学习喜欢。
4、知道课文的作者是冰心,知道这是一篇名作。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感受小兄妹戏水时的快乐。
2、巩固各种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 夏天雷雨过后会有怎样的情景?
(2) 示题。
(3) 介绍作者。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感受并质疑。
2、指导解疑,适当点评。学习生字:裙
三、学习课文。
1、深入读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
2、交流。
(1)“水里一群赤脚的海子……”
神仙没烦恼,这些孩子也没烦恼,很快乐。
(2)“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使劲”说明踩水的力量大,哥哥很顽皮,不怕水溅湿衣服。
(3)“而他通红的欢喜的脸上……”
很兴奋,很快乐。
四、读文质疑。
读了课文后,你还有哪些问题想问吗?
学生质疑,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梳理。
问题可能集中在:(思考:)
“为什么哥哥跌了一跤,说糟糕的同时,脸上却放射出兴奋和骄傲?”
“为什么妹妹轻轻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这么痛快地摔一跤?”
(读文,小组讨论,交流,朗读有关句子)
让学生充分感到作者想告诉我们的雨后的快乐,心理的矛盾,孩子的童真。
五、朗读背诵。
冰心《雨后》
栏目:新诗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4-5-28 23:58:56 浏览: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他喊:“妹,小心,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1959年6月23日
《雨后》是一首描写童稚举止、心态的诗,也是一支充溢着儿童情趣的欢乐的歌。它发表于1959年6月27日《光明日报》。这首诗的文采、格调,相较于她往昔被誉为“冰心体”的诗作,似迥然而异。
在旧中国的二十年代,冰心除创作小说、散文外,也有许多诗作,影响最大的当首推《繁星》和《春水》,这两部诗集一问世,立即轰动文坛,风靡神州,成为当时最流行的一派诗体。不论文学界对《繁星》与《春水》褒贬不一,而赞美,仿效者之众多却是毋庸置疑的。那时,冰心诗作的独特风韵,已如她自己在《诗的女神》一诗中所表白的,她向往的艺术境界是“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读冰心的诗,有人感到如饮清凉芬冽的泉水,更多的读者则激起自己对于慈母、家庭、故土以及孩提时代的追忆,从而洒下满溢情感的泪水。故而有人曾批评冰心初期的诗作,意境是美的,文笔是冷的,貌似温柔而内含莲心苦,其中是非曲直,有它的时代色彩与个人的情愫,且不去评说。这里所要讲的是,冰心写于新中国成立后的诗篇,与以前相比,风格上确乎有了明显的变化。
1951年,冰心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她熟悉而热爱的北京城。几年不见,北京已不再是“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而是一派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的景象,那处处洋溢着的蓬勃朝气,不仅激发起她的创作热情,也使她定下今后的创作方向。这就是:愿为创作儿童文学而努力;并要求自己在作品中描写“健康活泼的儿童”、“快乐光明的新事物”和“光辉灿烂的远景”(见冰心《归来以后》)。在这种心态下,冰心创作了不少优美而欢悦的散文和诗,《雨后》即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一共四小节,中心是描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状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自然,如再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感到其中更深邃丰富的内涵。在这首诗中,冰心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欢乐图;她寓情于景,寓理于境,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生动欢快氛围中的艺术境界。
第一节四句,把这首诗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点出了春末夏初这一季节;“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可见这广场之阔大,使人自然联想到天安门广场。诗人对天安门广场是有着特殊的感情的,在这里爆发的“五四”运动,曾把她这个有文学才华的少女卷进文学的浪潮。在《归来以后》一文里,她曾感慨地写道:“尤其是‘五四’纪念地的天安门,那黯旧的门楼,荒凉的广场,曾是万千天真纯洁的爱国青年,横遭反动统治阶级血腥迫害的处所,如今是金碧交辉,明光四射,成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团结一致争取和平的象征,成了春秋节日,伟大的人民领袖检阅壮大的人民队伍的地方了。”这样,我们就不难理会,诗人正是以“一群赤脚的孩子”雨后在这里淌水嬉戏,“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的图景,去传递她对于翻天覆地后的新中国,犹如雨过天晴所感到的欢愉,对亿万儿童能幸福地生活、成长所感受到的喜悦。
诗的第二、三、四节,具体地描绘了众多孩子们中的一对小兄妹踩水嬉戏的动人情景。他们之所以能这样无忧无虑地玩耍,不仅在于童稚的天性,也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给予了他们生活的保障。试看冰心写于二三十年代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何曾出现过如此安定、欢快的图景?那时,她虽然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却未看到新兴力量的成长和祖国的光明前景,因而不时从母爱、童真和自然美中去寻找精神危机中的避风棚。她向母亲倾诉:“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今,她看到新中国的儿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爱护下,茁壮成长,“一阵阵清朗活泼的笑声,叫出了新中国的希望。”她还凭借诗的语言抒发了心中的愉悦和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使劲”二字可谓点睛之笔,将小哥哥的情态、兴致摹状得唯妙唯肖。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看来,小哥哥对于滑了一跤很高兴,你看,尽管把泥裤子弄得水淋淋的,嘴里也连说“糟糕--糟糕!”,可他心里却很惬意,不是吗?“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把一个男孩子淘气、勇敢、快乐的神态活现出来了。最后写小妹妹紧跟在小哥哥后边,尽管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然而,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这几行诗,新颖、生动、精巧,小妹妹举止、心态的反差写得那么真实,不禁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只有具有深谙儿童的心理的功底和写诗的高超技巧,才会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与此同时,我们自然也从中感受到始终热爱儿童的冰心对孩子们是怎样以她的创作去“鼓舞他们做一个有教养的、乐观的、英勇刚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回来以后》)的。
(张美妮)
感谢冰心
─教《雨后》有感
读着,读着,
灿烂的笑容在脸上绽放。
读着,读着,
孩子们的眉间堆满了笑意,
还不时地跺着脚、挥舞着小拳头。
闭上眼睛,
孩子们飞奔到雨后的广场,
赤着小脚丫,
欢快地踩着一个个水塘。
广场上不时飘荡着银铃般的笑声。
感谢冰心,
是你描绘了这充满生机的雨后。
是你引领孩子们走进知识的广场。
请孩子们分享着嬉水的快乐,
体验着童年的无穷乐趣。
[雨后 教案教学设计]
篇4:雨后教学教案设计
雨后教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雨后》是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情感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堂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射”和“短”两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刚刚与春姑娘告别,夏姐姐就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瞧,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转眼,天空下起了一场暴雨。雨过天晴,空气中洋溢着阵阵清新,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我们迫不及待地冲出了家门,此时此刻你会做些什么呢?谈谈自己的趣事,和自己喜欢做的事,由此引入课文。
2.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快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诗,说不定,诗中还有我们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呀?(板书:5 雨后)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不带拼音):
树梢 赤脚 使劲 妹妹
糟糕 发射 兴奋 短粗
辫子 咬着 嘴唇
(2)自由读,遇到不会读的到课文里去找。
(3)指名分行带读,相机板书易错字的读音,如:
使(shǐ)劲(jìn) 兴(xīng)奋 (fèn)
(4)读给同桌听
(5)同桌互相交流,你已经知道了哪个词语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
(6)开火车读、齐读词语。
大家一起商讨,解决一些生词。
3.把词语带入课文中去读,把句子读通、读顺。
再读课文,回答问题:诗歌中有哪些人物,什么时候,他们做什么,心情怎么样?
4.检查读书:
(1)指名分段朗读
(2)相机指导难读的句子,以点带面,扎实训练。
回答问题
5.反馈置疑:通过读书,你知道了这篇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雨后的场面是什么样的?
(这是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引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写生字
1.按结构出示本课生字齐读:
梢 劲妹射短粗咬(左右结构)
奋(上下结构)/赤(独体字)
2. 重点指导并范写:
赤:第二“横”要拉长,像顶帽子遮住身体。
射:新偏旁“身字旁”和“身”字的区别。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练写,教师巡视。
4.反馈、点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进一步复习掌握课后第三项的生词,随文理解词义,当堂默写。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2.理解小哥哥“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的心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反馈,回顾课文
1.听写词语:
赤脚 使劲 发射 咬着
2.批改并点拨:
赤脚:注意赤的第三笔横要写长一点,就像一顶帽子。
发射:射的身字旁要和身字区分开来,撇不能出头。
3.齐读词语。由这四个词你想到了课文里的哪些内容?
4.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视频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雨后的情形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雨后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生接: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生接: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提问:为什么会闪着金光?为什么说孩子们象神仙?用什么语气读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赏析,理解词句
A.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在这群赤脚的孩子中,有一对兄妹,他们呀可有意思啦!咱们先来看看小哥哥是怎么玩水的,好吗?
(1)相机出示小哥哥的贴图,贴在黑板上。
(2)找快乐:
自读2、3小节,想想你从哪里读出了小哥哥的快乐?
生自由读,可圈圈画画,师巡视。
(3)反馈:“我的发现”
①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溅起多高。
指导读出“使劲”、“溅”。板书:踩
②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指导朗读小哥哥的话:
指名读,指导声音要喊出来。齐读。(生拖长音大声喊小哥哥的话)
“妹——,小心——,滑——!”
听老师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同?
“妹——,小心——,滑!”做了个差点滑倒的动作。
比较体会“滑”的读法,为什么这样读?引出下句意思。
板书:喊、滑。
一起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看!齐读。
③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联系上文,体会小哥哥兴奋什么,骄傲什么?(因为前面说他摔跤了)指名读第三节: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读到这里,你产生什么疑问了吗?(为什么明明摔跤了,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体会小哥哥的心情,虽嘴上说糟糕,心里却因为觉得摔跤好玩而快乐。自读第三小节,练习体会、读出快乐。
(4)整和、感受快乐。如果你就是那位小哥哥,你读的一定更好!请你带着小哥哥的感受来读读2、3小节,练读。
2.小哥哥玩的这么高兴,其实小妹妹玩的同样快乐!相机贴小妹妹贴图。自由读第4小节。
(1)小妹妹是怎么玩水的?请一女生回答。你能演一演吗?一男生在前踩,女生在后表演踮脚尖、小碎步跑。为什么咬着唇?为什么提着裙?为什么要跑不走?跑为什么是轻轻的小心的?
(2)观看后的同学回答小妹妹怎么玩的。相机板书:跟、咬、提。
指导:“轻轻地小心地跑”读起来声音要轻。练读、齐读。
(3)小妹妹这么小心翼翼地跑,其实心里怎么想的?(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你对最后一句话有什么疑问吗?指名回答或讨论。
(4)那该怎么读呢?自己练练。
让我们听听咱们班的小妹妹读,怎么样?全体女生读第四小节。
男生也来试试吧!“果然,还是女孩子更能体会小妹妹的心!”
5.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喜欢这篇课文吗?让我们从头开始快乐的自由读读吧!
B.背背课文,画画雨后。
以下两种可让学生自由选择。
1.背一背这首诗歌中你最喜欢的那一节。可以找同学背或找老师背。
2.这雨后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你可以画画冰心老人这首诗歌中所讲的哥哥和妹妹的故事,也可以画画在校园里,你和同学们雨后玩水的故事。
三、写字教学
1.出示左右结构的生字:短 粗
2.重点指导并范写:
粗:和“组”对比区别并范写。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练写,教师巡视。
4.反馈、点评。
板书设计: 雨后
踩
喊 滑
跟 咬 提
课后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
2.补充阅读
3.搜集有关雨的成语
教后记:冰心老人总是能把儿童的心理描写得入木三分,不仅孩子们读了会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满足,就是大人读了也会亲切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特别是本文中哥哥和妹妹的矛盾心理。在授课中,我感觉到哥哥滑倒反而兴奋和骄傲的心理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只是妹妹“提着裙儿、咬着唇儿、轻轻地、小心地”与“跑着、希望自己也摔一跤”的心理,孩子们不是那么容易就理解了。
篇5:《雨后》教案
教学目标:
1.创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喜欢学习.
2.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阅读的乐趣:1感受课文的情境美,意境美,人文美;2感受朗读美,享受阅读自主,自由的快乐.
3.通过实践,学会10个生字,认识3个绿线内的生字;背诵课文,积累生字词.
教学过程: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教学设计试图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的良好环境,有效提高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一,欣赏阅读,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及课文特征.《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写的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给人以艺术美,生活美的享受.想欣赏这篇课文的朗读吗
2.欣赏朗读.教师朗读课文或播放“配乐朗读”.建议让学生欣赏两遍;第一遍看课文听朗读,让学生在视听状态下体会和理解课文内容.第二遍不看课文听朗读,让学生尽情想像课文的意境和画面,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确立目标.怎样练习才能朗读得好呢 引导学生讨论并确立自主性的学习目标;一要借助拼音把字音和诗句读正确;二要多读,把课文读流利;……
[阅读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的,智慧的生活,让学生欣赏较为成功的课文朗读,不仅能够受作品情趣,意境的,人文的,语言形式的美,而且还能够感受富有创意的朗读美.这无疑是美好生活的体验,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文化的建够必然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练习朗读,识字写字
1.练习朗读.
(1)提示:“同学们,在练习朗读之前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
(2)实践.朗读练习是重点,建议安排20分钟以上,并注意课堂调控.调控一:让学生作学习提示.调控二:强调主动学习,相互交往,倡导人文关系的课堂文化.如询问:“学习中有得到同学帮助的吗”,“怎样相互鼓励呢”等问题.调控三:同桌轮换朗读.既要求朗读正确,流利,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态度,过程,方法,习惯等多角度评价和肯定同学,确立多元的价值观.调控四: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听听他人朗读后各自练习朗读.调控五: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汇报学习成果,相互鼓励.
2.识字写字.
(1)拼读和组词.先让学生自主练习生字的“拼读和组词”(如读“梢”字sh—ā—shāo 树梢的“梢”).然后四人小组以“开火车”形式教读.
(2)突破难点.先选择难认生字集中教学,再发挥小组作用,人人过关.
(3)写字教学.
教师的引导程序:
①读帖,利用田字格自主分析字的间架结构
②描红,同桌俩一人描一人看,注意笔画笔顺,互相纠正;
③临帖,每字写1~2个,自我修改不满意的笔画;
(4)鉴赏,相互评价,打“o”,奖星星.
[这部分教学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合作学习,教师侧重于学习活动的组织,侧重于多元价值观的导向,侧重于人文关怀教学文化的构建,体现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三,体验生活,感情朗读
1.学习第一小节.
(1)读读想想:雨后的场面是什么样的 教师可用请教的方式提问题:为什么树梢会闪着金光 你们想像中的广场有多大 水有多深 孩子们快乐得像神仙一样,他们会怎么玩水呢 以上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在多元的“会话”中,由学生自主辨析和想像.教师不必作统一的归纳或评判.
(2)试一试,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学第二,三小节.自主朗读,引导质疑.从质疑中有侧重的组织讨论,着重把握“小哥哥”外部表现特征和内心状态:1小哥哥为什么要使劲地踩水呢 ——让学生演演,感受玩水的快乐.2为什么提醒妹妹要小心自己反倒滑了一跤 ——让学生自己体验.3他为什么嘴说“糟糕”而脸上却表现出“兴奋”和“骄傲”的面部表情 ——让男生先回答,表演“兴奋”和“骄傲”的面部表情,再让女生回答,也表演一下.4小哥哥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自主感悟.5怎么读这两小节呢 ——可建议按自己的理解用不同音量,速度和语气来尝试,寻找满意的朗读效果.
篇6:《雨后》教案
一、创设教学情境,唤起生活经验
1、上课开始,听儿歌《大雨和小雨》。
2、大雨哗哗下,大家听到了什么?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夏天,一场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池塘里水满了,明晃晃的,像一面大镜子,碧绿的荷叶上晶莹的水珠滚来滚去。青蛙在大声地唱歌,蜘蛛在树杈上忙着织网。家家户户打开门窗,大人们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孩子们一溜烟地跑出家门,尽情地玩耍起来。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觉得非常有趣,就把孩子们玩耍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
教师板示课题。
4、谁有兴趣来读一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介绍作者)
5、想知道诗里写了些什么吗?那就赶快去读一读吧!
二、营造乐读氛围,激发自主阅读
1、乐读的第一步: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请你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可以,两遍也行,三遍、四遍就更好了。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还要把句子读通顺。哪个小朋友读得特别好,等一会儿请他当小老师领大家读。
(教师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在教室里巡视,发现读得好的可以摸一下他的头,以示鼓励。发现错的随时纠正,对求助的热情帮助。)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树梢、赤脚、使劲、溅、糟糕、兴奋、发射、短粗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比读、打乱次序开火车读。
(读中随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始终保持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2、乐读的第二步:
(1)小朋友,生字新词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分节读课文,你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多读几遍。
(等学生读完后,老师可相机评价:“你读得真棒”“读得真有兴趣,你们能读得这么有趣吗?”“读得不错,再练一练,肯定能读得更好”等鼓励的话语,不断激励他们朝着新的目标努力,使他们相信自己“我能读得更好”,“我一定能学得更好”。)
(2)小朋友,敢和别人比赛读课文吗?赶快去找对手比一比吧!看谁最厉害?”
(让小朋友自己找对手比赛读,乐读的情绪会更大。)
3、谈谈总体感受:小朋友,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
三、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过渡:小朋友都说得这么带劲,一定很向往,那就让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玩一玩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
2、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3、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
4、刚才,你们玩得那么开心,说得那么起劲,现在,能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你们的快乐吗?请你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想读几遍就几遍,看谁读得最快乐。
学生可以轻声读,也可大声读,可一个人单独读,也可以同桌合读,还可以找好朋友一起读,反正方式不拘。最后指名读,并让其他同学评议一番,说说理由。
四、通过表演,体验生成快乐。
1、学生自由读第二节。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这节内容我想让小朋友来演一演。要想演得好,就一定得把这节内容读熟,而且还要想一想可以怎么演?下面我们再好好读几遍课文,好吗?
4、谁愿意来演一演?
(1)一男一女两个学生表演。
(2)学生评议:你觉得他们哪儿演得最有趣?
(3)学生在小组内再演一演。
5、你们能把这种有趣读出来吗?可以自由读,也可以找好朋友比赛读。教师相机出示插图,评价:“读得真不错,把这图上的有趣情景都读出来了。”
6、教师采访表演的孩子:“你滑了一跤,觉得怎样?心里怎么想?”
7、我们再来看看书上的男孩是怎么做的?
8、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读第三节。
9、谁愿意来演一演?
10、老师觉得很奇怪,滑了一跤的男孩子,一边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一边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这是为什么呢?
11、学生自由说说。
12、下面我们再来读这一段,你能在读时,把语气读得更像,表情更逼真吗?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再相机评议:“读得不错,我已经看见你脸上有点兴奋与骄傲了。”“读得真棒,越来越像那个男孩了。”老师的不断鼓励,会使学生越读越有劲,越读越精彩。)
13、回归整体,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节内容。
五、学习生字词
1、出示四个生字:梢、赤、劲、妹,问学生:“你认识了几个?又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写。
篇7:《雨后》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伞、红”等八个生字,学会“木、开”等五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5、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教具准备:
森林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大森林游玩,你们高兴吗?(出示图片)
师:森林的景色多美啊!那么雨后的森林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4课《雨后的森林》。引出课题。板题、读题。
师:大树爷爷告诉我们,它已经把图片印在我们的课本上了,大家快来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认生字词。
1、提出要求,轻声自读课文,把每个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
2、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有没有不识的字宝宝呢?(把卡片分发给学生)
4、学习“伞、红、果、叶、图、画、祖、国、木、开、水、耳、雨”等字。
(请手执生字卡的小朋友到台前来介绍:我的朋友是……)
教师将生字逐一贴到黑板上。
师:调皮的生字宝宝一个一个地跳到黑板上来了。它们站在一块,想考考大家,能不能认出它们。
随机指读生字。
男女同学轮流读。
全班齐读。
4、(1)学习“小伞、红果、绿叶、图画、祖国、木耳、下雨、撑开、水珠”等词读词(带拼音)
(指名读,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2)去掉拼音读词。
齐读、领读、开火车读。
师:(你们的火车开得可真快,把字宝宝全给拉跑了,它们躲到哪去了。原来它们全都跑到课文里去了。)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思考:写了森林中哪些好吃的东西?(学生答)师板书
2、再读(喜欢哪个就读哪句)
3、学生汇报时指导朗读(根据学生的描述顺序,课件出示蘑菇、木耳、红果、葡萄的特写图,相机板书与贴图)
(1)红果枕着老树:枕着让学生到前面做动作理解,体会把红果比作人,把绿叶比作枕头,体现红果大而可爱。怎么读出对红果的喜爱。(学生读,指导,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蘑菇撑开小伞:通过看图理解,说蘑菇像什么?体会蘑菇的可爱。
(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女生读)
(3)木耳爬满老树:爬满你知道了什么?(木耳特别多)
(指名读,再读,分组读,齐读)
葡萄滴着水珠:体现葡萄晶莹透亮,惹人喜爱。学生看图理解。
(指名读,齐读)
师:大森林向我们展示了这么美的画面,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能把森林读得更美。愿不愿意把这四句美美地读一遍。(课件重新出现带有四句话的画面。)
全班齐读。
4、理解课文的最后两句。
朗读最后两句话。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是祖国的宝库?(相机板书)
宝库里还会有哪些珍贵的东西呢?
森林那么美,那么可爱,我们应该怎样读?谁能把森林的美和可爱读出来?(强调读出“彩色及宝库”二词)
5、朗读全文。(课件回到首页)你们愿意把整首诗朗读表演给大树爷爷欣赏欣赏吗?
五、拓展延伸,想像积累。
师:森林这么美,这么可爱,你们想对森林说什么?
六、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编出图外的诗句。
教学反思
《雨后的森林》是一篇轻快活泼的小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雨后森林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图文并茂,意境极美。学生们学得很积极、快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进得学习,收效较好!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体现在复习生字,导入新课中:亲爱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到乐园一样的学校中游览了一番,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中去参观!只有读准这些汉字宝宝,我们才能走进森林,相机出示苹果形状的`的字卡,采取了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男女生赛读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我们就一起走大森林吧!
其次,体现在理解课文时,我出示了挂图,带学生走进一副美丽的图画中,用生动的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乐学。
接着,体现在指导朗读时,如“雨停了,雨停了!”我让孩子先听范读,再练习,通过朗读体会雨过天晴,看到美景的欣喜的心情。朗读诗中描写的四种事物的四句话时,让孩子观察,想象,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意境,很自然地读出对大森林的赞美。
最后,体现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演课文,学生们兴致高涨,个个兴奋不已,完全沉浸在课堂的学习气氛之中。不过这堂课还有一个不足之处,我没能大胆放开,如果我能再放开些,让学生学,就会更完美!
篇8:雨后的教案
学校里开展了听评课活动。我执教的是一年级的语文课,题目是第4课《雨后的森林》。教学过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老师拍了一些照片,想请小朋友们欣赏呢!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下雨的图片)
师:是的,雨哗哗得下了很长时间了。现在呢?
(课件出示雨停了的图片)“雨停了,雨停了”(从天上的彩虹和太阳引入,读出兴奋的语气。第二句语调应比第一句高。)指导读“雨停了”这两句。
师:同学们,雨停了,大家就可以出来玩了。今天老师就准备带你们去大森林游玩,你们高兴吗?但是淘气的小兔子却为我们设下了障碍。它告诉我们,它把生字宝宝藏在我们的课文里了,大家先来找一找。只有正确的认读出生字宝宝,才可以去美丽的大森林,你们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课文)老师范读课文
学生在书中标出生字宝宝,练习认读。
(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宝宝)(学生读,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生字宝宝)(指名读,齐读,组词读)
同学们,恭喜你们顺利过关了!美丽的大森林在向你们招手了。雨后的森林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4课《雨后的森林》。
二、学习新课
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把每个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
学生读课文指名读全文
2、指名读思考:写了森林中哪些好吃的东西?(学生答)师贴图
3、再读(喜欢哪个就读哪句)
4、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喜欢)
5、学生汇报时指导朗读
红果枕着老树:枕着让学生到前面做动作理解,体会把红果比作人,把绿叶比作枕头,体现红果大而可爱。怎么读出对红果的喜爱。(学生读,指导,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蘑菇撑开小伞:通过看图理解,说蘑菇像什么?体会蘑菇的可爱。
(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女生读)
木耳爬满老树:爬满你知道了什么?(木耳特别多)
(指名读,再读,分组读,此文转自.网齐读)
葡萄滴着水珠:体现葡萄晶莹透亮,惹人喜爱。学生看图理解。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6、四句话连起来读读
(指名读,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三、说话练习:
雨后的森林或者草地上还有什么?(师提示动物、植物啊)你能仿照上面的诗句说一句或和两句吗?(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大胆想象说)
四、学习最后两句
1、师:同学们表现真好,谁能用一句话夸夸雨后的森林吗?(学生说)
2、诗中是怎么夸的呢?(课件出示课文后两句,彩色和宝库变颜色)
(指名读,再读)
3、师:你知道为什么说它是彩色的图画,祖国的宝库吗?(学生说说)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
4、学生带着喜悦,自豪的心情读最后两句。(指名读,分组读)
五、回读全文
1、指名读全文
2、练习背诵全文(指名背,会背的齐背)
3、总结全文因为雨停了,所以老师带大家去雨后的森林游玩。因为我们见到了蘑菇撑开小伞,木耳爬满老树,红果枕着老树,葡萄滴着水珠,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景色,所以大家都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森林祖国的宝库。
篇9:雨后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伞、红果、绿叶、图画、宝库几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通过听声音、看图片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感受雨后森林的美丽。
教学重点::理解并朗读课文,感受雨后森林的美丽。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
(同学们欢迎来到语文乐园,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猜个谜语,看谁的小脑子转的最快。)
1、远看像层沙,近看珍珠一串串。只要它一来,遍地开满会走路的小伞花。
2、你们喜欢雨吗?为什么?P1
3、教师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那个地方的美丽,还有小雨的功劳呢!
4、P2 这个地方是哪里呢?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图文结合,感知雨后森林的美丽
(老师这里有两幅森林的图画,一幅雨前一幅雨后,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有什么区别)
1、P3 教师出示森林雨前和雨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区别。
2、指名反馈
3、说一说自己喜欢哪幅图,为什么?(学生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说明理由就可以了)
4、教师总结:雨前的森林和雨后的森林其实都一样的美丽,只是雨后森林的景物因为有雨水的滋润,显得更加美丽。
三、读通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导读,那么课文中,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雨后森林的景色呢?我们一起去读课文。
2、教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P4(学生读书圈生字时教师板书生字,生字不带拼音)
3、自己把生字拼一拼,读一读。P4
4、开火车读P4
5、教师指着黑板上不带拼音的生字,学生一起认读。
1、学生再把课文读一遍。
2、教师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指名读)
3、听录音范读2遍。P5
4、大家一起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感知理解。
1、教师:同学们们再读一次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雨后森林的哪些景物?P6
2、(蘑菇、木耳、红果、葡萄)
3、那书上描写的是怎样的情景呢?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P7 p8、p9、p10
4、为什么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P11
4、学生看图感受森林的色彩:五彩缤纷的蘑菇开了,黑色的木耳爬满老树,红果枕在绿叶上,紫色的葡萄挂满了水珠,多美丽呀!森林就是彩色的图画。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一句:“森林是彩色的图画,森林是祖国的宝库。”p12
3、为什么说森林是祖国的宝库?P13
4、雨后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p14(因为森林里有蘑菇、木耳、红果、葡萄等很多动物植物,所以森林是祖国的宝库。)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雨后的森林这么美丽可爱,我们一起把课文再读一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集体读课文。
小结:延伸作业:
“森林是彩色的图画,森林是祖国的宝库。”同学们脑海里肯定有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拿出画笔试着画出来给老师和同学们看一看吧。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