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案(多篇)范文

(作者:stevenchiao时间:2024-05-04 00:00:15)

【说明】新课标下教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新课标下教案(多篇)

新课标教案 篇一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一、“学案导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利益为最大化。“导学式教学”实施的过程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因为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他们的知识建构活动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所以要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就必须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将语言知识转换为语言技能,学会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另外,教师的导学主要是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舞台,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体现出学习的快乐。

2.坚持启发性原则。“启发”与“导学”大同小异,“启发”主要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实施,而“导学”则是整体的、全方位的,从始至终实施。然而,没有某一问题便没有整体的解决,因此,在“导学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启发的手段,引导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研究,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探索或互相讨论启发而获得知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现出自身价值的存在。

二、导学案的设计

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学科组设计出学案。学案包括以下6个环节:

1.学习目标: 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2.快速阅读训练:掌握大意,初步获取信息。

3.仔细阅读训练:进一步获取信息,培养阅读技能。

4.重点、难点导学及突破训练:学习语言知识。

5.达成训练:巩固语言知识。

6.能力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学案设计的说明

1.关于快速阅读训练的设计。快速阅读是一种从文字中迅速全面获取有用信息的科学方法,也是一种高效率的思维方法、记忆方法和教学方法。能否快速地阅读,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进行快速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可先设计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然后设计6-8个问题,可以设计成判断正误,或有关主要内容和主旨的问题,也可以用WB中的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总之,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让学生尝试只要快速阅读一遍便可进行回答的成功感,营造良好的成功氛围,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2.关于仔细阅读训练的设计。在通读全文、掌握了文章主题思想的基础上, 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阐述和发展主题思想的主要事实, 或者按要求找出特定细节。这个环节中设置问题的难度应加大,不仅要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实,也要涉及文章的寓意(或称隐含含义),要求学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设计这类问题,可用suggest (暗示) 或should (理应)这类词语进行发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找到文章中与答案有关的范围之后, 就在此范围中逐句阅读, 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 不仅要理解其表面意思, 还要通过推理和判断, 理解其潜在意思。对于生词要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对于难以看懂的长句, 对其作语法分析, 理解其意。

3.关于重点、难点导学及突破训练的设计。这是整个导学方案的重点。课文出现了重要语言点和新的语言点现象是通过本环节进行讲解和训练。但教师的讲解不宜过多,可根据语言习得理论,把正面讲解转化成句型示范或有足够思维量的问题情境,题型要多种多样,如完成句子、单项选择、句型转换、英汉对译、单句改错等,把一个个新的知识点化解成由浅入深的问题台阶,指导学生一一解决,从而最终达到熟练掌握。

4.关于达成训练的设计。达成训练是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的训练。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同时,选题要紧扣大纲要求,典型性强,辅以适量针对性的语法练习。也可直接把课本所附的练习置入本环节。

5.关于能力训练的设计。要注意巩固所学知识,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点,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把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要注意加大习题难度,题型要与NMET接轨,以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总之,在导学方案的各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多地设计具有一定思维量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留有空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维、联想、归纳、讨论、总结,回答并进行填写,从而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能力。

四、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将“导学方案”课前发给学生,发“导学方案”之前也可先介绍一下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如有必要,也可先教学几个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但不宜把全部生词教给学生,要留一部分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以达到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新课标教案 篇二

关键词: 学案教学 新课标 同行

学案教学是教师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的原理出发,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精心编制的学生学习方案,以过程为导向,引领组织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体现了“师生互动”、“师生平等”的新理念,突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组织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洽,成为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一、学案教学的原则

1.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

2.层次性:个体的差异要求都是因材施教、辅优补差并重。

3.探究性:都是应尽可能地设计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4.创新性:培养学生怀疑态度、激励求新求异意识。

5.合作性:立促师生在“平等的对话中”形成“学习共同体”一起成长。

二、学案编制的人格体例、要求与准则

1.学习目标:新课标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人文的关爱,教师应熟读教学内容,比照纲目,扫清知识障碍,弄清知识间内在的联系,梳理出知识线索,并找出重、难点,再查阅相关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方案,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

2.预习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生成是教师依据新课标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的问题材料,亦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环节,要求学生课前独立完成预习,可以参照教材、教辅、网络等资源,按照题目要求认真落实到行动上。

3.合作展示:本环节分三部分:

(1)分组讨论

课前教师以成绩、能力、性格等诸多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分别代表较差的学生、一般的学生、较好的学生及很好的学生,每四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ABCD四层学生各一人,分别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学生讨论“预设案”。由于学生带着各自疑问讨论探究,加上“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现象的存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小组归纳

经过小组成员讨论,在CD层学生的指导下,AB层学生某些疑难可能在小组内化解,有些则不能解决,因此资料员及时将其收集归纳,以备后续学习之用,供全班讨论解决。

(3)精炼概括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点名将某小组问题展示出来,然后让其他小组补充,待全班补充完毕后,教师点名让提问较少的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展示。待上述问题解决了,只剩下全班同学学习中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再进一步补充。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在讨论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这是合作展示环节成为学案精髓原因之所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更是整体活动过程中的调解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既要“主动撤离”,又要“适时登场”,做到“五让”、“四精”,即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提出,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对反馈的疑难做到精选、精练、精批、精讲。还要注意学生学习形成的丰富性、随机性、个性展示的多样性,以及小组合作学习中团结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4.检测反馈:教与学是一个互动过程,检测反馈对教学活动具有调整改进等功能。教师依据该环节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方式,积极地适应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与时俱进。学生依据该环节,顺利实现自身的评价,并依据人文文化铸造自尊自爱的品格,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在体验中走向成功,在点滴成功的积累中铸造辉煌。

三、学案教学的基本流程

学案是教与学相结合的有机载体,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那么学案教学必然要以学案的动态生成加以分析与完善。

教师:(1)个体首先备案,然后集体研讨;(2)集体制定学案,个体课堂组织实施;(3)课后反思,补充学案。

学生:(1)课前预习,初步认识学案;课内自主探究合作,完成学案;(2)课内自主探究合作,完成学案;(3)周结月清,强化学案。

四、学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备课入手,严把基础关。教师备课,应首先明确三个问题:(1)学生学什么?怎样学?(2)教师教什么?怎样教?(3)学生练什么?怎样练?对这三个问题的合理解决构成学案教学的存在与特色。其次,要落实四个定位:定时、定点、定人和定内容,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分工合作。最后做好“五案”:(1)个人初备形成个案;(2)集体讨论形成初案;(3)完善整理形成定案;(4)跟踪听课形成复案;(5)教后反思形成补案。

2.教学的各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环节的教学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有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只有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有效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标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预习反馈:

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

整体感知:

1、听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思考品味

1、本文第一自然段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1)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3、学习第三至七段

齐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4、学习课文八、九自然段

齐读第8-9自然段,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

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齐读10—11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

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

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教师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拓展延伸

作文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第二课时

教师导学: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今天,我们在从写作手法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

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具体分析。

5、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又怎样的启示?

体验反思

怎样理解:

1、“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的感受。

课堂反馈

1、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

2、你认为文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最好,请你仿写几句。

新课标教案 篇四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51-02

随着我国高中新课改的推进,案例教学作为新课改中的重要教学手段,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案例教学能够充分弥补传统教学课堂中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不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更多的应用性内容融入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地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程案例教学方式,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地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要点

地理案例教学是指在地理课堂中以案例为载体向学生传达地理知识,将地理内在规律和特征借以案例讲述和深入挖掘的形式在课堂中展开教学。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综合涉及地理知识的各个方面,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因此,在此教学方法中,对于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要点:

1.选用有据可查的案例,而不应随意杜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地理事件,教师选择一些地理事件作为案例,会让学生感到案例真实可信,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学以致用,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乐于探讨。例如,2016年4月16日0时25分在日本九州岛熊本县发生了地震。这次地震的震级7.3级,震源深度10千米,已致900多人伤亡。房屋、大桥、公路等均有毁坏,民众生活也受到影响。位于熊本县境内的活火山――阿苏山,在当日上午8时30分,发生了喷火。这次地震震级大,可能余震不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重大新闻作为案例,做一些恰当的、简单的地震模拟体验,让学生相互发表感受和感想,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撞击,共同探讨地震成因、类型、分布、危害、监测及一些地震逃生知识。

2.案例应当能够综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案例教学以案例讲述和深入挖掘的形式来展开教学,学生必须先进行问题的原因分析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独立思考,又有相互讨论交流,然后确定方案去解决问题。因此,案例应当能够综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假如是一些简单的、不典型的案例,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必修3“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时,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作为案例。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进行开发的自然背景包括地形、气候、地质和自然资源等要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制约和渗透,这就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开发建设的内容多,如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和土地利用等;综合治理的措施。这些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必须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调动已有的经验、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迪,能力得到了提升。

3.案例应当兼具时代性,教师应当选用时间较近、学生比较熟悉的、能够体现某一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案例。案例兼具时代性,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案例兼具时代性,也才更好地体现地理知识与现实的关系,从现实生活中、社会发展中发现和分析问题,易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题的探讨,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效果。例如,2015年12月10日0点4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个案例展示后,就卫星发射基地的优越条件、发射窗口以及天体运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知识,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掌握知识,启迪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填鸭式”教学为主。目前的案例教学实际上还没有摆脱传统的一贯模式,教师往往是将案例拿到课堂上,换一种方式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师只是将案例作为一种授课形式,并没有将案例作为知识的载体。例如在进行大气污染的讲解时,教师只是将有关雾霾的科普文章当作案例拿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在案例中进行学习。这并没有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只是将学生的学习材料从教科书转变为材料,教师在分析案例时也以传授为主,没有精心设计城市雾霾应该钻研的内容,尤其是雾霾的形成要素、危害及预防措施等内容,没有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辩论。教师依旧是课堂中的绝对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致性的。

2.课堂环境创设欠缺合理。案例教学强调课堂交流的高效完成,但是,目前的课堂硬件设置并不利于交流的进行。如学生全体面向老师,一旦有学生想要发表看法,就需要学生先举手,教师允许后起立,再发言。这实际上在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另外,教师也不擅长利用多媒体设备,只是利用其进行幻灯片的播放,不利于案例的传达和展示,更不能够帮助建立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

3.教师精力不济,无法专心教学。案例教学不仅需要老师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而且更加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目前,由于一线教师受制于升学率、排名和分数,心理压力已经很大,很少有教师会将精力投入到开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并加以实施和改进。而教师也没有时间进行案例的筛选和阅读。如在利用案例教学讲授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时,教师应当搜集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从中发现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其他一些地理规律和原理,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但是,教师往往只能够找到一至两个案例,对于规律的发现还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填鸭式”教学。老师过多地关注成绩和升学率,就会忽略自身素质的提高,导致教师与时代慢慢脱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三、高中地理实施案例教学的策略

1.转换课堂主体。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师将案例下发后,学生应当根据案例进行科学而又系统的讨论分析。如进行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讨论时,教师应当选择具有典型性且答案不唯一的案例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教师在课堂中应当以引导为主,若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教师不应当在第一时间予以否定,而是应当适当加以引导,指导学生转换分析思维,并帮助学生更换资料查找方法。若学生得出几种不同的结论,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自由进行交流讨论。但是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把控课堂节奏,避免无意义的争执。在课堂最后,教师应当进行总结,并就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适当点评和鼓励,将课堂作为学生进步的平台,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角。

2.改善教学环境。目前,我国的教室硬件设施参差不齐,硬件设置单一,环境设置也较为刻板。如学生的座位设置全部面向教室黑板,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若想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教师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改变教室的教学环境,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更加顺畅交流的可能。例如采用分小组围坐方式会更有利交流。同时,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增加硬件设施和善用多媒体设备。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若教师将所有案例印刷并直接下发到同学手中,势必要减弱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若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将案例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播放,则进行讨论的案例就从文字等拓展到视频、图片、音频中。多元化的案例表达能够在课堂中同时传达多重信息,更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3.提高教师素质。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应当根据当前发生的热点新闻或符合学生的知识认知范围合理选择案例。同时,教师应当能够有着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的能力,并有着极强的基础知识,能够将课本知识信手拈来,以便能够及时地、可靠地解决在课堂上的突发状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阅读大量的文献材料,进行分析比对,以此来挑选适合的案例。教师还应当在课后及时与科组其他教师交流探讨,共同确定适合的案例,并应当根据课堂实际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但是,教师不应该将教学的重点只放在案例中。案例是知识的载体,教师还应当承担起传输知识的重任,把控课堂节奏,帮助学生完成课标内容。因此,教师应当权衡案例与知识传输的比重,不能够使案例教学形式化。教师除应当掌握地理知识外,还应当掌握丰富的教学技巧。

综上,案例教学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尤其在面临高考的升学压力下,教师如何端正自身心态,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创新教学策略和方式是重要的问题。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此事进行重视。可以预见,案例教学必将会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卫华。浅谈案例教学法的作用[J].职业圈,2015(6)

[2]覃燕飞。高中地理教科书中案例运用解答[J].地理教育,2015(3)

新课标教案 篇五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案;关系;误区;编制;探索;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教案奉为至宝,授课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教案循序渐进,而完全将学生抛在一边,这就是典型的“一言堂”。这种教学模式,或许可以将教师个人才华展示得淋漓尽致,但学生毫无主观性可言,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率自然就大打折扣。

新课标的理念主张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引导。这一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之相应的教学设计也由“教案”变为“学案”。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案的应用极为活跃。下面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供同仁们参考。

学案使用中要考虑的三个关系

学案与教案。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而教案则是教师教学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两者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在传统观点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则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学习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素质难以提高。要提高学生素质,就要从学生出发,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把“教学方案”转变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即以 “学”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案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关系。教材是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由专家编制的教学典型案例。学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完成大纲中的学习目标。所以,学案的内容要紧扣大纲,同时要注意不局限于教材,使内容更加充实,便于学生理解。因此,大纲是核心,教材和学案都是我们用来完成大纲规定内容的手段。

学案与教辅资料。学案中可以适量编入习题,但由于题量少而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所以,在利用学案的同时要有一本高质量的资料供学生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二、学案使用中要避免的两个误区

学案替代教案。由于学案与教案各具特点,因此两者不能相互替代。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学生是一个个探险队员,而教师只是一个向导,向导的作用在于引导探险队员向着他们自己的目标前进,但向导是无法替代探险队员完成探险的。学案好比队员手中的地图,可以引领他们向着最终的目标前进,少走弯路。教案则是向导心中的坐标,使他可以更好地帮助这些探险者向目标迈进。

学案当作考卷。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将学案当作考卷,提前较长时间发放,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做完,再进行批改,这是不妥的。因为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考卷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作用不同,使用方式也不能相同。

三、学案的编制过程、分类与体例的探索

学案的编制,应该由备课组集体完。组内老师先集体讨论,由骨干教师主笔,接下来进行组内评价、审议草稿,定稿。定稿之后印发给学生;最后由首先使用的教师反馈课堂效果,为其他人授课的改进提供建议。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学案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使用时机分为新授课学案和复习课学案;根据呈现形式分为填空式学案和问题探究式学案;根据使用方式分为单纯的学案和教案学案一体化等。

学案的体例。一般来说,学案包括以下内容:(一)学(复)习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德育目标体现在配套的教案中。(二)知识结构 使学生通过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这一点在高考复习中尤为重要。(三)重点、难点 使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有所准备,做到有的放矢。(四)主要内容 通过设计问题或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相关知识。“学案”是一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五)学(复)习札记 这是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抽象的学生。不同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因此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札记能帮助教师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这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六)习题 用来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明确使用学案的作用

1.突出环节,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在编写学案时,通过设计学习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列出,使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了学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重点,使学生知道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上课重点听什么,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积极提示;通过设计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本节内容与哪些生物学知识密切联系,使学生建立生物学知识网络和联系,以便用旧知来学习和理解新知;通过设计教法选择,根据各位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选择适宜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设计学法指导,参照历年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预习时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新知;通过设计课堂小结,使学生知道课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通过设计填充式学案的详略,来体现生物课堂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都能参与到生物学教学的全过程中,知道课前、课上、课后都要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等问题,真正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预习、听课、复习和练习,体现了“先学后教再练”的原则,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新课标教案 篇六

关键词:高中;人教版;英语;备课;教案

一、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教学特点

原有的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标准在总体上更注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系统掌握,强调记忆和机械的训练,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常出现学生英语成绩很好,但无法开口的尴尬现象。另外,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需求与自主学习能力关注程度不够,使得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也不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老师对高中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又有了新的教学定位,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学科之间的交流也有所加强,教学重心逐渐由注重语言知识的培养向注重语言能力培养转移。这些都促进了更为完善的新课程标准的诞生。

经过改良的新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1)新的教学设计思

路。新课标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从小学、初中、高中进行综合考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难度和能力水平分为九个等级,保证各阶段课程的有机衔接。(2)新的教学课程目标。新课标以让21世纪的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为目标。即让每一名学生都具有终身学习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为学生今后的升学,就业终身服务。(3)新的教学模式。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民主性和开放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任务目标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4)新的教学评价机制。新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为目的,更公平、公正、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5)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新课标对高中阶段英语词汇量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目标,从而促进了阅读量与阅读内容的丰富,给我们增添了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给高中英语带来的这些新变化,推动了教学目标定位的变化,给我们的课程准备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定位与英语备课的重要性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有目标的行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课堂评价的标准。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合理,直接决定教学成效。要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和水平,教师就必须对我们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教学的整体功能出发,考虑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要对高中英语课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首先要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描述,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提出的教学要求,设置每个学习单元的总目标。其次,合理分配课时后,根据单个课时内的教学容量设置每个课时的目标。最后,按照教学流程设计,再将单个课时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教学活动目标。这些内容都需要通过教师的备课来实现。

备课过程不只是简单的教学内容准备,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等多种因素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进行准备设计,让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其特有的教学设计目的,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更注重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准备旅行单元的课程时,就可以以训练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设计一些模拟实际情境的教学训练。

三、教案教学设计要与课堂和实际紧密结合

我们所说的教学准备设计就是备课的重要工作之一,课程教案的编写。教案编写必须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课外作业布置和教学后记等。其中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程、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和课外作业布置,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设计。

编写教案时,除了要注重基础内容的完整外,更应该注意的是教学设计目的的细节补充,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该写出它的教学设计目的。这样详尽的教案,能够帮助老师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让教学与练习时间得到合理的分配。另外,教案的编写一定要与课堂实际紧密结合,充分考虑课时、课堂环境、学生人数等实际因素,这样能够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顺利进行,同时也让预期的教学设计目的发挥应有的课堂效用。

教案的重要内容就是老师对课堂的教学设计,除了要与课堂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外,站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而言,更应该注重教学设计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例如:在讲到奥运会的主题单元时,不同地域的教学应该结合当地的重点体育项目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际语言训练或者布置相应的课外作业。像少数民族地区就可以以射箭为小的学习专题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搜集这项运动的奥运历史,有哪些项目,哪些人获得了奥运奖牌等资料,积累相关词汇内容,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竞赛等。

备课过程与教案编写是老师进行课堂指导的重要准备工作,对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新课标教案 篇七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地理教学 实践与思考

课程标准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它既是选择课程内容的必要前提,又是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基本出发点。为了使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更具体,新课程还在总目标下划分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进行分解。由于课程目标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特点不同,因此要求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不同。

一、知识与技能的案例教学策略

知识与技能主要指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具体分为地理陈述性知识、地理程序性知识、地理策略性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在新课程中选择地理学的知识体系,基础的、有用的知识仍是主要学习内容,且关注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1.陈述性知识的案例教学

陈述性知识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如地理分布、地理术语、地理名称、地理景观等。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时较适宜采用引述式案例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中的教学案例一般采用最简单的表述方式,在案例中直接给出需要了解或解决的问题,学生一般只要读懂案例,并经过简单思考就能达到要求。其教学过程一般可简化为:教师呈现案例―引入学习主题―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1]太阳风暴袭击地球

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会以每小时300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有人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喻为“太阳打喷嚏”。

太阳风暴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使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通信设施受损。据报道,2003年10月23日到11月5日,太阳风暴连续多次袭击地球。亚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的短波通信受到干扰,通信设施受损。例如,日本一颗通信卫星信号中断,一颗环境监测卫星已经无法恢复使用。

这则案例资料,它可用于完成地理新课标必修1,行星地球中“太阳活动影响地球”这一课标要求的教学。教师呈现案例,学生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现象。

2.程序性知识的案例教学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是以陈述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它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它要说明地理概念、规律、特征或成因,因此适宜采取探究性案例教学。教学过程是前面提到的完整的教学流程。例如:

[案例2]中国的家庭经营

中国农民李某家庭共有6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李某承包了8块地,共0.5公顷,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来做。李某家与另外5家村邻共同购买了一头耕牛、一台水泵、一台电动推力机。其他小型农具每家自备。一般情况下,李某用0.3公顷田种植双季稻,0.1公顷田种单季稻,0.1公顷田种其他作物。他家每年约收获稻谷3800千克(双季稻产量为1050千克每公顷、单季稻产量为650千克每公顷),其中2500千克留作家庭口粮、饲料用粮及上缴公粮,其余1300千克到市场上去销售。

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提出以下讨论问题。

(1)材料中提供了哪些有关农业生产的资料?反映出该农业的哪些特点?

(2)李守银家水稻生产的商品率是多少?如何提高其水稻的商品率?

(3)李守银家要实现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的限制条件是什么?

这一案例教学分三个层面:第一层是通过学生阅读获取该地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劳动力的数量、生产规模、经营方式、机械化水平、作物种类、产量等基础知识信息,理解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基本特点,形成形象思维,也为第三个问题做铺垫;第二个层面是探讨其形成的条件,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揭示案例与原理的联系;第三个层面是知识的拓展延伸,讨论其发展规律。

3.策略性知识的案例教学

策略性知识指如何学习、记忆或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地理策略性知识一般为地图运用能力、地理阅读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等。其学习的重心在于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也适用探究式案例教学法,但是注意案例的选择不宜过难,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在学习地理新课标必修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中的案例是南昆铁路,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体现交通线的选择区位因素,所以我使用了案例3。

[案例3]泛亚铁路的建设

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一吉隆坡一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表:

泛亚铁路三个方案的比较

教师呈现案例后,确定研究主题为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师生进入讨论。提出问题:“你认为选择哪一个方案比较好?请说明理由。”讨论过程可以采取各抒己见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由于涉及初中的区域地理,有些学生往往不清楚这些城市的地理位置,因此很自然地会主动查找地图。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开始借助地图来说明问题。在这一案例教学过程中,其实学生已经在不自主地运用地图来解决问题了,但并不是有意识地进行的,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将其上升到稳定的策略性知识层面,使学生认识到地理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图文转化,地图中各要素是可以进行拆分和整合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用图能力。深入的讨论又使学生掌握了如何对交通线路进行选择和评价的方法及思维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的案例教学策略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这一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因此在进行教学时采取将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的研究式案例学习法较好。其过程是: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教师给学生布置实践活动任务――确定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编写案例报告――课堂呈现案例――师生评价。具体做法如下:

[案例4]水污染问题的学习(湘教版选修VI说明了水污染及其防治)

1.学生已有知识。淮安市里运河水污染严重,学生有切身体会;

2.活动内容及研究性学习。教师布置了三个活动任务――①测量淮安市里运河水的含氧量。②到环保局获取里运河水质有关数据:③走访几家大工厂调查废水排放情况;学生分组开展相关的研究,并做了案例报告。

这一案例来自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实地测量获得的,学生体会到地理研究的过程、掌握了地理方法,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学生初步学会通过测量获取地理信息,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讨论过程中教师按照学生思维路径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的技能及相关学科知识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突出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教案 篇八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写作;创新

0前言

近几年以来,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在各行各业得以应用,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全世界已经开始了课程大改革。在新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方针政策,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都逐渐和国际接轨,教育也不例外。我国的现代教育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距离,为了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推行素质教育,提出了新课改,为我国教育发展带来生机。

初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期正是孩子心理、性格形成期,因此初中教育尤为重要。语文教育是其他各科的基础,是初中教学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写作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对语文教学成果的检测,因此,能否在新课标下进行好写作教学方案的创新成为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部分。

1现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语文考试方式单一

在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来看,阻碍老师课堂发挥和学生写作欲望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语文考核方式,现在大部分初级中学的语文写作考核方式大部分还是命题或半命题,题目还是很老很久的方向,一般写作框架已经订好,留给学生自我发挥的余地很小。这样的考试模式就令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极少进行课外拓展,只是按照考试类型来进行教学,这样语文写作课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进行写作创作的欲望也会减弱。这样就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思想方法产生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令教学目标单一化,忽视了在教学中的主题——学生的需求,阻碍了写作教学的进步。

1.2老师教学方法陈旧

时代在进步,语文写作在改革,走在写作改革前头的应该是语文老师。然而,就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现在还有相当多的一批老师惟分数至上,认为只要学生能在考试中达到高分就是成功的教学;还有的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管学生的底子如何、天赋如何,采用统一的教学,这样会令成绩、悟性相对较好的学生感觉到无聊,令写作水平稍差的学生学习十分吃力,高耗低效,事倍功半。

1.3学生缺乏信心

写作一直是很多学生的软肋,提起写作,很多学生第一反应就是头疼。这就给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作带来了阴影,不管是写什么题目,什么题材,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不会写,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写出成功的文章,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学做写作的进一步提高,他们会排斥写作,以至于排斥语文的学习,造成整个吴文成绩的下降,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不小的困难,也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2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改革方案

2.1加强信息化教学

对于新课标下的教学工作,其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信息化的发展,帮助老师更加生动地讲述自己的课程,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学校里增加的高科技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图像、视频、交流互动等形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写作,对写作有更加开创性的想法,也更好的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在每个学生的家中,计算机的应用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写作信息,指导自己的实践写作。

2.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初中学生的阅历有限,只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知识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走入真正的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感受,启发写作灵感。课外活动是语文写作中的重要组成,教学工作者必须在课外活动的具体实施中有新的想法,以更好的进行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尽量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不知写什么的困扰。

2.3采用分级教学

现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标的警示是不相符合的。对于写作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提高对他们的要求,他们的写作技巧已经基本掌握,重点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对于那些写作较差的学生,老师在基础知识上要多加关注,将其能较为准确的理解写作技巧。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在新课标下全面地发展每一个学生。

2.4扩大素材积累量

心中没有事可写是现在初中学生写作中的一个大问题,归其原因还是因为阅历的不够,读书是一个增加阅历的好方法,多多积累写作素材,在进行自己的文章写作时就会有新的思路,也会使文章更加有知识性。优秀文章要进行背诵,这包括古文和现代文,古文阅读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进行文章引用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现代文中的美句可以在写作中直接应用,增加学生自己写作的亮点。

2.5多写多练

单纯的进行阅读无法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必须亲手进行练习。但是阅读会给学生提供很多优秀写作的例子,供学生模仿。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既能留下珍贵记忆,又能在实践的写作中逐渐掌握基础技巧。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很多优秀的文章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所以要立足课本,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让学生在读后感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写作的兴趣。

3结束语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教学是孩子们学习母语的最好媒介,而其中的写作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新课标下要求我们对旧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教学工作者要积极响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琴。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J].贵州民族报

[2]周叶。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水平的策略与方法[J].治学之法

[3]李健芬。中学语文写作教学高耗低效原因浅析[J].现代语文

新课标教案 篇九

责任与角色同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

情感态度: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小品表演(引言的内容)

提问:

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由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如何决定?

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作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做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作业布置:

怎样才能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

珍惜新起点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心的同学、新的班级,与同学友好相处,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珍惜学习机会,同时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教学重点:

创建新集体、享受学习。

教学难点:

珍惜新友谊掌握初中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看我们身边还有些陌生的同学,看看我这个完全陌生的老师,我们就知道新的生活开始了。

其实,说到新,大家肯定还有更多的感受,不仅仅是因为环境的不同。现在,就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这几天的学习、生活、心理和小学时相比,有什么显著的变化。

一、新学校 新同学(板书)

(一)初中生活新体验(板书)

(学生发言或小组讨论,提示:比如军训生活的紧张有趣、心理压力的增大、学习内容的复杂等等。)

师:同学们刚才都谈到了新生活带给自己的兴奋和不安。兴奋是因为那么多新奇有趣的事物等着我们去认识,不安是因为还有那么多我们未曾了解的问题。我想,同学们肯定急于想知道的东西很多,比如我们的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它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和期望?比如各科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是和蔼可亲还是严厉苛刻?再比如班里的同学,谁爱学习,谁比较淘气,谁能和我成为好朋友?还有,我们这个班集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集体,是一盘散沙,还是团结和睦?这么这么多的问题,有些需要我们认真观察,有些需要细细调查,当然也有一些可以通过相互交流来获得信息。

学生发言:

1、自己对学校的印象——教师总结出学校的特色及对学生的要求。

2、介绍自己,其他同学谈对他的初步印象。

师:听了大家的话,我觉得许多同学已经对新的生活开始逐步适应了,对其他同学也已经了解很多了,有的甚至成了朋友。所以,这个“陌生”的环境对我们来说其实也不那么陌生,小学的同学、朋友很多不在身边了,但我们又有了新的朋友,而且这段新的友谊将陪伴我们走过三年的求学路程,让我们不会感觉到孤单、寂寞。所以,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新友谊。

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小结。(略)作业:怎样才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礼仪展风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什么作用。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能力目标: 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交往中加以运用。

情感目标:

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并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

己的风采是本框的难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看北京奥运会上礼仪小姐的画片,提问:

2学生对此的认识?

3你有可感想?

4今后你应在哪些方面向他们学习?

教师总结:(略)

作业:同学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展你的风采

竞争合作求双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什么是合作中竞争。认识什么是竞争中合作。

2、过程与方法:把握在合作中竞争的技能。把握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二、教学重点:竞争与合作及其关系。

三、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电视片段:中国女排在世锦标上获得冠军。引入《竞争合作求双赢》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解释合理竞争和不合理竞争,区别,联系。

2合理竞争带来的好处?带

3不合理竞争带来的后果? 教师总结:(略)

结论:竞争不忘合作。双赢才是最佳效果。

作业:

1在时常生活,学习中怎样加强合作?

2竞争在团体中人作用有哪些?

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我国面临严峻人口形势,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情感目标:

通过大量的事实资料的分析对比,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冷静分析,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教学重点: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图片:中国地图和人口密集

春运期间北京火车站一幕

提问: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学生讨论:

教师导入新课:春运这个词实际上是中国特有的,春运所反映的许多问题无不与我国的人口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给我国带来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板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图表

计算题:中国人口如果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几圈?中国人口增长每分钟一个排,每小时一个团,每天一个集团军,中国每两秒钟就有一个婴儿诞生,请你计算每分钟,每小时,每天,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数?

我国有文化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图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图。

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

6.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预测表。

7.中国人口分布的图表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担一个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讨论题目是:每个情景分别反映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什么?

师生小结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我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这些就是我国人口的特点。

作业:人口过快增长寻我国产生哪些影响?

严峻人口形势带来的后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我国面临严峻人口形势,了解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整理大量的图文、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形势带的影响。

情感目标:

通过大量的事实资料的分析对比,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形势带的影响。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1.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图

2.环境破坏的漫画

3.城市垃圾包围居民生活圈

4.中国与世界教育经费对比图

5.新增人口消耗的图表

6.北京人才招聘会

提问:以上情景说明什么问题,你对此有什么切身感受。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

图1.说明人口多给自然资源造成压力,人均占有量少。

图2、3.说明人口多给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带来压力。

图4.说明人口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图5.说明新增人口多影响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图6.说明人口多给就业带来压力

板书 2.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业:回家调查你们老家的人口问题,并写出调查报告

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整理大量的图文、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具体要求。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冷静分析,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新加坡、印度的人口政策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宣传画。

提问:结合上述事例,说说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全班讨论,各抒己见,发表看法。

师生小结:(投影)

解决各国人口问题的出发点是各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口过多的国情决定我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同时也要提高人口素质,双管齐下,才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为此1972年开始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3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中国人口少生2.8亿,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将长期坚持下去,一百年不动摇。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高度看待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又是世界性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必须从整个地球,全人类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

为此我们的口号是:关注地球!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人类!

板书:3.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作业:回家调查计划生育执行情况?

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家的小主人,有多种政治权利。特别是监督权并有多种合法方式行使监督权的权利。

能力目标:让学生尝试依法提出合理建议,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觉悟目标:提高学生关心开平建设和参与开平政治生活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公民有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可以行使多种政治权利,特别是监督权。

教学难点

如何采取不同合法方式行使监督权。

教学用具:

图片、投影仪、多媒体、录像。

教学方法:

启发式、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广东开平市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更是文明遐迩的碉楼之乡。碉楼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经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开平碉楼分为更楼、众楼、居楼三种类型,建筑材料和结构分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开平碉楼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与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开平碉楼丰富多变的建筑风格,凝聚了西方建筑史上不同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

【存在问题】

1、碉楼分布太散,又多分布在农村,交通不便,不利于游客参观,也不利于保护。

2、有的游客说开平旅游项目太单调,没有什么好玩。

3、有的村镇看到旅游好赚钱,因而一哄而上搞旅游开发,为了吸引游客,把碉楼修复一新等。

3、有的农民用碉楼来存放东西或其他用途。

尝试建议:

建设好祖国,让我们的家变得越来越漂亮,关键在于我们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碉楼是我们的骄傲,行使监督权,保护好碉楼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请同学们多提宝贵的意见。重在参与!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觉悟目标: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教学重点: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教学难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层层剖析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当前国家实行鼓励消费的有关政策,提出问题:“鼓励消费与艰苦奋斗矛盾吗?在当前形势下,还需要艰苦奋斗吗?”引入课题。

二. 讲授新课:

通过“铁杵磨针、寓公移山”的故事,学生讨论得出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列举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说明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战争年代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列举大庆油田两代“铁人”王进喜、王启明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刻苦攻关的感人事迹,说明艰苦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再次,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分析,说明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就要不断创业。而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三.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了无论是个人理想的实现,还是全民族共同理想的实现都必须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虽然,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但是,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也与鼓励消费不相矛盾,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仍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四. 练习及布置作业:

比较题:不同历史时期的艰苦创业精神有何异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科学地理解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光辉历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深刻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3、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能力目标

1、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觉悟目标:

1、通过重温发生在近现代的几次历史大事,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的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正确性,从而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介绍问题的背景-将学生分组-教师要提供研究的参考资料和相关的资料来源-学生研究提出问题,这样共四步。

1提出五组问:略

2学生分组,明确任务。(如,分为四组)每组确定一个重点研究对象,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小组负责人和中心发言人。

3推荐学习资料,主要有:初三政治课教材,初中历史课本,其他书籍,有条件的可上网查寻

4学习研究。包括分组学习,各组简单讨论,各组分别对所讨论的问题作简单的分析。

结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必然性。

新课标教案 篇十

这个阶段是对前两个过程的概括和总结。教师要全面梳理课堂中的知识脉络,把握好重、难点,对每个小组的方案提出中肯的评价,肯定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成绩。师生再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可以由学生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总结,结合理论知识提出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的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总结时,教师要尽量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案例,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育,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案例把学生带入到教学中。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最能集中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就是给他们讲故事,孩子从故事中受到的教育往往比批评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一堂课中,如果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厌倦、乏味,从而不能集中,如果穿插一些妙趣横生的实例,很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典型性案例,把学生带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兴趣,让学生能较快的进入到课堂中来,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从中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热爱学习。

(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案例为中心分组讨论,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针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自参与,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通过与小组成员协作讨论及其他小组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三)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案例教学过程是开放的,结论也是开放并多元化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会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学生提出的其他见解也不能被认同,学生学会的是背诵、机械记忆,从而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中,案例里的问题没有所谓标准的统一的答案,学生只要通过思考及广泛调查,围绕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有理有据的观点及解决方法即可。各小组中得出的答案可以不尽相同,把研究成果放在一起,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教师再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一般而言,都能得出一个大家公认的、最合乎情理的答案。

(四)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其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要求,通过各种各样途径选择并编写出最合适的案例,而且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不同反应及时加以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对案例本身及涉及的相关知识非常了解。而且,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要掌握课堂中讨论的主流方向,不能偏离主题,要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这对于教师的掌控能力有很高要求。其二,在教学中不仅学生之间活动,教师与学生也有互动,通过共同研讨.教师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且交流有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新课标下教案(多篇)范文。

word该篇新课标下教案(多篇)范文,全文共有2629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新课标下教案(多篇).doc》
新课标下教案(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