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案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4-12-04 07:09:20)

目录

正文

第一篇:说课2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说课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人的呼吸说课稿》教学设计.doc 2014-09-14 19:59

2014-05-22 21:56

《人的呼吸》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这部分教材先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再从呼吸系统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引入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有关知识。即三个中心问题:

1、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 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

3、 人体内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

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消化、运动、循环、排泄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学好这一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对“新陈代谢”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呼吸频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及组织里的气体

交换。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通过学习人工呼吸,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学习呼吸频率、肺活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肺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运动的过程

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

分析:

(1)肺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生物学观点的建立。

(2)呼吸运动是本节基础知识的重点。该原理需要通过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动画之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点。

(3)呼吸运动解决的是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接着要解决的

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如何交换问题,无论从知识的完整性来看,还是从能力的培养来看,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应作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1、呼吸运动的过程

2、扩散作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分析:

(1)呼吸运动是负压呼吸,而学生还没有压强的概念,就很难理解空气是“压入”肺内而不是“吸入”肺内。

(2)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而扩散作用这个物理概念要从生物学的角度教给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加上肺泡里、血液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都是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微观过程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教学方法

自学导思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自学导思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中的肋骨运动的演示实验是平面的,不够形象,很难形成知识的迁移。而媒体动画是立体的,直观的、动静结合的,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将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引导到了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学习方法指导

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以后的学习。

4、学会用系统表、表格、图解表来总结,便于记忆。

四、教学程序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设 计 意 图

引言 1、 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有哪些?

学生活动:

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2.气体的进入是由哪个系统来完成的? 通过生活常识来设问,激发了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课题,

新知识学习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设问: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学生活动:

学生自学教材,观察教材中的系统模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

① 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自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②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

③ 注意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

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体实际来学习,使学生感到能为自己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提醒学生观察图形、模型时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观察,使观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条理和细致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重点突出肺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辩证观点;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设问:

1、呼吸系统各组成器官有何特点?

2、鼻涕和痰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呼吸道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上述问题,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设问:

1、肺的功能是什么?

2、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猪肺实物,观察肺的层层放大图,自学肺的结构特点,开展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教师评价。

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 示媒体动画一

我们进行呼吸,外界气体进入体内的什么器官?

那么气体是如何进入肺的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如何变化。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获取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学习有得必先有疑”,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也是人的一项重要素质。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设 计 意 图

新知识学习示媒体动画二、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演示实验,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

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演示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先让学生明白是胸廓变化引起气体进出肺的,解决肺的负压吸气问题。再让学生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最后综合思维。形成对呼吸过程的整体理解。

与教材相比,这种教学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更容容易接受。

强调学生在观察动画时,要有目的,有重点、有次序、有对比地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

示媒体动画三(侧面观和正面观)

学生活动:

观察媒体动画,思考:

1、主要哪些骨胳肌参与引起胸廓的变化?

2、肋间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肋间肌舒张,胸廓如何变化?

3、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示媒体动画四,这里既反映了肋骨的运动,也反映了膈的运动,肺的体积变化也体现出了。

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结合动画,以及前面的观察结果,开展小组讨论后,通过层层推理,依次说出吸气的过程。利用表格来进行总结。

至于呼气的过程正好与吸气相反就可以了。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对比记忆。学生活动:

呼吸频率:

让学生进行自测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报告结果。让三、四个同学快速做15个起蹲动作,马上测定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请学生概括什么是呼吸频率? 肺活量:

结合体检经验,强调肺活量是在尽力吸气后,再一次尽力呼气呼出的量。讨论为什么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人工呼吸:

强调是人为外力完成表格中粗体字标出的工作。再介绍人工呼吸的方法。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呼吸频率、肺活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设 计 意 图

新知识学习人体内如何进行气体交换? (1)由学生实验引入

学生活动:

先让学生来做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继而提出为什么呢?(问题产生)

再问:增多的二氧化碳哪里来?

——组织细胞利用了氧而产生了二氧化碳。

再问:肺吸入的氧是如何进入体内组织细胞的呢?体内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出的呢?(推理分析)

围绕氧和二氧化碳的来与去层层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符合探究式学习规律。 学生亲自动手,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2)原理

学生活动:

喷洒空气清新剂,为什么前排的同学先闻到香味,而后排的同学后闻到? 观察图片,为什么在书房能闻到厨房里的香味?

观察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气体分子由浓度高向浓度低方向扩散。

通过一些现象(香味的扩散),这是一种感性认识,再用一个模拟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3)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要学生结合动画,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哪里的氧含量高?哪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并将气体交换的原理迁移到这里,说明为什么气体扩散的方向是这样的?

应强调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与肺泡部的气体交换相对比地学习,相对比地记忆。 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发生了气体交换后,动脉血和静脉血是如何转变的?加深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的理解。再结合血液循环的路径,强调气体是由血液进行运输的。从而把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呼吸全过程的整体理解。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用媒体动画的形式来展现微观的生理动态,突破难点。

这里是用层层提问的方式,侧重的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体现了呼吸与循环系统的联系。

小结

练习学生活动:

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课外阅读:煤气中毒 http://hd-info.net/message/jjzs/

(大众医药) http://zj.chinaschool.net/midschool/biology3/d6z/d2.htm(中国国讯网校)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指导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分三大块。

第一大块是用系统表来总结呼吸系统的组成。

第二大块是用表格的形式来总结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

第三大块是用图解来总结呼吸的全过程。

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

练习与评价:

我精心编拟了难度适宜,题量适中的练习,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及时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反馈评价,学生则可以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巩固提高。

在练习的内容上,主要分为基础知识题,分析思考题,综合应用题。层次分明,

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

在练习的形式上,让学生以游戏式愉快参与,轻松投入,答对有电脑奖励,答错有电脑鼓励,有的题目还让学生亲自上台来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练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现代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使学生感到学习“易”、“趣”、“活”。

五、教学思想

下面我概要地说明一下,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优点,以及其理论依据。

1、注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模型、学生实验,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与静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2、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学生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观察和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第二篇:初中生物优质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项城付集一中:李进峰

教材分析:

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度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而上陆生活。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和特点。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 分析来获得结论,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板书设计: (一)、 两栖动物的生殖

1. 雄蛙的鸣叫及其意义:

2. 雌雄蛙的抱对及其意义:

3. 青蛙的生殖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生殖活动离不开水。

(二)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1. 蛙的发育的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 --幼蛙—成蛙

2. 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区别。

外部结构 呼吸器官 生活环境

蝌蚪 有尾,无四肢 用鳃呼吸 只能生活在水中

成蛙 无尾,有四肢 用肺呼吸,并用皮肤辅助呼吸 可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陆地上

3. 变态发育:

4. 两栖动物:象青蛙这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5. 代表 动物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6.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7. 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和水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两栖动物的知识,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中我们最熟悉的是青蛙和蟾蜍,两栖动物还有很多种类,还有大鲵(娃娃鱼)、蝾螈,它们也都是两栖动物。教师着重介绍蟾蜍的蟾酥以及娃娃鱼名称的来历。这些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上有许多共同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新授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是否曾经在电视或通过其他途径看到过青蛙的生殖过程?

2.学生描述之后,教师对学生描述的这个过程进行补充、订正,给学生介绍青蛙生殖的过程。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进行的。春季,在池塘边你会发现雄蛙的鸣囊一鼓一鼓的鸣叫,鸣囊其实就是蛙的共鸣器。如果你有耐性,你还会很幸运的看到雌雄蛙的抱对现象,之后,雌蛙将卵细胞排到水中,雄蛙将精子排到水中,你仔细观察可能会看到水面漂浮着一片片胶状的东西,这就是雌蛙产生的卵块。课本中的卵细胞之外有一层角质膜,在水中起保护作用,接着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相遇而受精形成受精卵。我们看到的卵块内既有受精的卵也有未受精的卵。

3.请同学们思考青蛙的受精卵能直接发育成青蛙吗?是否有细心的同学观察过青蛙的发育过程?

4.学生描述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首先发育成小蝌蚪,蝌蚪具有羽状外鳃,用腮呼吸,之后蝌蚪的外鳃逐渐消失,慢慢长出了后肢,接着又长出前肢,具有了四肢的蝌蚪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尾巴不断缩短,长成了青蛙的样子,最后尾巴完全消失,成为了幼蛙,渐渐成为成蛙,这时它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营水陆两栖生活。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

1、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两栖动物的发育具有自身的特点,是什么特点? 像青蛙一样其他两栖动物的发育也有变态发育的特点。

2、同学们想一想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广吗?

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存在的范围十分狭小,因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都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现在你应该知道两栖动物为什么分布范围越来越狭小了。

两栖动物是一类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环境的限制的动物,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经变态在陆地上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从我做起保护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

(三)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有外鳃的蝌蚪→外鳃消失的蝌蚪→长出后肢的蝌蚪

→长出四肢的蝌蚪→尾没有完全消失的幼蛙→幼蛙→成蛙

三、总结: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体外受精,变态发育。青蛙 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么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我们宝贵的水资源,来保护青蛙吧!

四、作业:

1、什么是两栖动物?你知道哪些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2、请你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3、请你描述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说说它们的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

4、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保护两栖动物?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注意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培养。在每一次观察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的线索。这既是观察的内容,又隐含着观察的顺序,无意识的对观察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训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看到的表面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深层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养成。

第三篇:苏教版初中生物《人的性别决定》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人的性别决定

班级:初二(2)授课人:邵建美时间:04年10月19日

一、 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体染色体的特点,区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观察分析,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

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开展游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

二、导学重点

1.概述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三、导学难点

理解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四、课前准备

1.了解我国人口性别情况。

2.制作用于游戏的图片。

五、导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介绍我国人口的性别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导致这一结果

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进一步提出问题:人类性别是什么因素决定的。

(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学生观察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人体染色

体的特点以及男女染色体的异同。

(四) 人的性别决定

游戏:生男生女的奥秘

1.课前准备两个纸盒,分别写上“男”和“女”,准备10张红色的

圆形纸片,每张纸片上写上字母“x”,放入写有“女”字的盒子中,准备20张蓝色的矩形纸片,10张写上“x”,10张写上“y”,放入写有“男”字的盒子中。

2.随机从两个盒子中各抽取一张纸片。若分别是x和x,则为生女,

若分别是x和y,则为生男。一共抽取10次。

3.填好表格,汇总数据。

讨论:理论上生男生女的比例是多少?

通过讨论,师生共同小结:理论上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

(五)作业反馈

(六)放飞课堂

生物的性别决定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请大家收集相关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学的八年级上册教案

评课稿

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自然,歌曲激趣,新旧知识连接紧密。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复习数字,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使新旧知识自然有效地连接在一起。

2、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本节课注意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设计了多个活动,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4、设计练习形式多样,梯度练习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易到难地掌握和运用了所学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采用完全开放性的练习,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很多学生不仅很好的操练了新学知识,也有意的使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知识。

第五篇:初中生物《昆虫》一课的网络教学教案

初中生物《昆虫》一课的网络教学教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参选教案

教案背景

1.我们正进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目前,中学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应用日新月异,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更使教学技术信息化进入了高潮,网络教育成为基础教育及教学科研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我们也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优化网络教育资源并使之与优秀的传统教育资源有机结合、合理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与探索。

2.生物学科教育教学手段需求多元化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它要求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开展各种动手操作等活动,要求学校必须配备相应的的实验器材及设备。但是,各个学校或因为资金不足,或由于地域条件、季节变化等因素,有时候不能做到实验器材、实物、标本准备齐全。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型实验虽然不能完全代替真正的课堂实验,但对一些不适合在课堂上操做的、或者是由于资源及种种原因不能让学生自主动手的课堂实验和活动,是一个很好的代替方法。

教学课题来源

江苏教育科学出版社《生物》(七下)第十一章第二节《昆虫》

教材分析及设计

本节教材的编写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昆虫特征探究,第二部分为观察蝗虫,第三部分为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部分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这部分和学生生活相联系,组织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昆虫,利用百度搜索它的主要特征,然后在交流共享平台内和全班同学进行共享。最后通过学生共享直观呈现昆虫的主要特征,既能了解五彩缤纷的昆虫世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课本设计在种类繁多的昆虫中,选择蝗虫作为观察对象,原因是它个体比较大、外形具有昆虫的典型特征便于观察。在教学设计上出于对地域因素及季节变化等诸多因素,利用网页软件模拟观察实验替代实物观察,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解决自己在观察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部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理解、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利用教学网页和百度搜索所获得的丰富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合作学习,通过资源共享等栏目,同学间互相交流学习成果,互相发现问题、

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课前呈现多种昆虫图片让学生欣赏,营造学习氛围,并为课堂学习铺垫。 引言: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小动物图片,他们在生物分类中都属于同一个类群,

都有着一个统一的称呼,你知道叫什么吗?

学生:昆虫。

教师:你还能列举一些身边的昆虫吗?

学生回答略(会有答错的如:蜈蚣、蜘蛛等,写在一边备用)。

教师:刚才大家举了很多小动物,其中部分动物,很多同学也表达了不同意见,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只小动物,是不是属于昆虫呢?

学生:找出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师:下面我们就利用本节课,大家一起共同探究。

呈现课题,进入“研究学习”版块。

教师:(呈现苍蝇、蚊子、螳螂图片)这三种昆虫你都认识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下面我们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选择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昆虫利用百度搜

索引擎,查找有关该昆虫的相关信息,并选取该昆虫形态结构特征的内容,进入“交流共享”版块和全班同学进行分享。

学生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昆虫进行百度搜索和在bbs跟帖共享。

教师:通过bbs留言版块,同学们列出了对三种昆虫形态结构特征的搜索,现

在你能找出这三种昆虫的共同特点吗?

学生:他们三个的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都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

一个口器。胸部都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进行百度搜索并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分析了三种昆虫

的共同特征。下面我们一起利用昆虫的代表物种蝗虫,来进一步深入对昆虫的研究!

学生活动:利用flash观察蝗虫各结构特征。

教师:下面我们来自己给自己把把关,看看你认识了多少个蝗虫结构。 学生活动:点击“试一试”,对自己进行检测。

教师:满分为12分,如果你没有得到12分,可以请你周围满分的同学帮你查找,

是哪里出了问题。

学生活动:同学互助,直至所有同学得分均为12分。

教师:大家都掌握了蝗虫的相关结构,那么下列有关蝗虫的生理知识问题,如取

食物、呼吸、运动等,你能答出几个?

学生回答略。

教师:如果你觉得对某些问题有疑问,那么利用你手中的电脑,进入百度搜索或

者老师在页面上给你的网络链接,寻找相关答案。

学生活动:利用网络资源,对蝗虫的生理知识进行进一步学习。

教师:请同学来回答我们网页上的几个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通过了前面苍蝇、蚊子、螳螂和蝗虫的学习,现在你能更加明确的告诉我

昆虫的共同特征吗?

学生回答网页“昆虫世界”栏目的习题,检测学习成果。

教师:我们不仅要能够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更要将归

纳出的共同特征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老师这里有一些小动物的标本,可是将上面的动物分类标签给弄丢了,只剩下动物名称了,你能帮忙判断

它们是不是昆虫吗?这些标本在你们的桌肚里,现在请你拿出来进行判断。

学生活动:判断手中的昆虫标本是否属于昆虫。

教师:请学生来告诉我,你手中的动物是不是昆虫。

学生回答略。

教师:本节课开始我请同学举例身边的昆虫,有同学举了黑板上的几种动物,现

在我们再请这几位同学来判断,自己当初举出的动物是不是昆虫。

学生回答略。

教师:今天我们所接触到的只是昆虫世界的冰山一角,昆虫是所有动物种类中最

多的一类,占整个动物种数的2/3。他们与人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能举例谈谈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吗?

学生举例略。

教师:对待有益的昆虫我们要保护和开发利用,那么对于有害的昆虫能不能直接

将它们全部消灭?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即使是对人类有害的昆虫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

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只能采取防治、控制的方法,使其不至于造成大的危害,而不能采取极端方法。最后我们通过一个“小结检测”版块来共同检测自己本节课所学知识。

学生活动:完成小结检测。

教师点评。

教学反思

一、各种学习方式的有机运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网络课《昆虫》这一节中,我通过组织学生百度搜索、bbs跟帖共享、flash自主观察等多种方法,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出学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开展搜索成就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多媒体教学不管课件作得如何精美,学生有时候还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不同,老师将学生引入网络知识的海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的选择任务、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更有利于其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积极的心态下,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尝试解决新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搜索相关信息并结合教师帮学生制作的flash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克服地理位置、季节等环境因素影响以及出于对生命的爱护无法开展真实实验的困难,让学生可以很好进行的“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的学习。让学生即使不能亲自实验的情况下也有机会主动参与学习,一步一步的进行探索,从消极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地发挥其认知能力,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网络环境下的生物教学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如何在网络教学中体现出学科特色。

正如蒯超英老师在《网络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专题报告中所提出得,课堂教学只能姓“学科”,而不能姓“网络”。如何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

为我们的学科服务,而不是把我们的专业课变成信息课,是须关注的问题之一。所以对于网络课的选题就必须谨慎,就我们生物学科性质而言,本身就是一门自然学科,应该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探究式学习方法获得知识,因此不能一味的全部都搞网络课。所以在《昆虫》这一节,我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让学生搜索相关昆虫的信息,再利用flash课件模拟实验弥补季节因素导致的课本设计实验不能进行的不足。最后再从身边出发,捕捉现在身边可以捉到的昆虫和非昆虫,让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辨别昆虫和非昆虫。使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服务学生实现“探索学习、自主学习”。

2.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求更高。

网络海洋浩淼无边,我们的课堂就像一艘航船,如何控制好这艘船的航向是另一需要问题。在初次尝试网络教学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预订计划让学生上网搜索相关信息,但是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学生还是没能通过网络搜索达到我预期的效果,还有很多学生搜索到资料后不加分析,直接复制粘贴到bbs里,共享版块混乱不堪。事后分析,错在我没有准确把握学情,给学生的命题面太广,导致了最后的混乱。所以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对这个版块进行了整改,对于想让学生通过搜索获取的内容,先将搜索内容细化便于学生学习。其次自己上网搜索,对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进行提前预测预防,提前有针对性的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协助学生在有限的活动时间里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

经过反复的尝试与探索,《昆虫》一课的网络搜索教学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页获得了广大同行和专家的好评,我还将尝试将网络搜索式的教学应用于其它适宜的课题教学中,以网络的资源促进我的教学。

附:

网络教学网页地址:

学生百度搜索交流论坛地址:http://zjsycz.zje.net.cn/jdlyb/,或点击教学网页“交流共享”栏。

向你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 (1)

《生物入侵者》教案2

word该篇初中生物教案范文,全文共有1243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初中生物教案.doc》
初中生物教案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