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范文
一、基本情况介绍
小菲是我班一位四年级的女生,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同学面前不苟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接触。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小菲就是这样一个胆小自卑的女孩。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三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四年级的学习,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二、成因分析
通过对她一学期的深入观察与了解,我发现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现的方式却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同事告诉我,小菲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她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我制定了相关计划,采取了以下措施。
三、教育和辅导策略
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小菲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起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小菲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地找小菲闲谈,中午她在校午睡时,帮她盖好毛毯。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小菲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小菲同学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我们的……”在各项班集体活动中,全班同学逐渐把班级看成一个整体,而小菲也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小菲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还天真地问我:“老师,你是老师吗?”“我不像老师吗?”我反问。“不太像,你上课老爱笑,老师上课是不笑的!”我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说:“好孩子,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上课爱笑的老师多得很!”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胆小的小菲被所在小组选作了代表,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故意给她的机会,我就发动她的好朋友去劝说她积极参加,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她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改变了许多。对学习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而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有一天她问我:"我能行吗?"我笑着说:"你这么棒,当然行。演讲都表现得那么好,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她激动地不住点头。从此,她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质的飞跃。
3.重视家庭,提高能力。
小菲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父母请来,详细地分析了小菲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进行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孩子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通过家务劳动,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
4.进行评价,促进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她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小菲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小菲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她在一次次的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5.参与管理,自信自强。
通过自主管理课题的深入,我们将更多自主的空间给了学生,在班级中,我们提倡"班干轮换制"、"组长负责制",在年级中我们推出了各项管理岗位,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在经过一番激励之后,小菲也积极投入到各项自主管理中来,从班级的小组长开始,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在管理中,小菲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通过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协作,她所在的小组不但各项评价合格,而且在班级中也名列前茅,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小菲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她的行为更自律,态度更积极,学习更自信。
四、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小菲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校期末考试总分班级第六名,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之所以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害怕自卑。对于那些自卑的孩子,我们要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
面对小菲的成功转变,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小菲这样的学生,我们作为老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
希望小菲在我们共同的关怀下,能渐渐找回孩童应有的朝气和勇气。看到她渐渐拥有笑容的脸庞,老师和同学们定会感到同样的快乐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