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快速扑救与灭火安全授课教案范文

(作者:阿白42128642时间:2021-03-08 18:50:43)

林火快速扑救与灭火安全授课教案

一、案例分析

2010年12月5日中午,甘孜州道孚县发生草原火灾,在处理余火时突起大风,导致火灾加剧。火灾发生在道孚县鲜水镇孜龙村呷乌沟,距离道孚县城直线距离6公里左右。火灾发生后,当地部队、武警和干部群众前往扑火,火势于15时左右得到控制。15时10分在清理余火时,突然一阵大风将余火吹燃,扑火的战士和群众被围困在沟中,造成15名甘孜军分某部战士、5名群众、2名林业职工共22人遇难。

存在问题:

1.对灭火安全常识不掌握,不熟悉危险地形;

2.指挥员指挥能力不足;

3.装备保障欠缺。

3.02达拉林场灭火案例,是一个典型的由于没能有效的组织前期处置而造成的特大森林火灾。

时间:

探知起火时间为3月2日上午,

3月3日5时总队接到省森防指命令,5时30分总队第一梯队陇南支队70人前往扑救,

兰州大队接到命令时间4日14时开进,

平凉支队7日接到开进命令。

数据:

接到通报时快速蔓延达230余公顷(卫星监测显示最高达16个像素)

两会期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汪洋副总理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尽快扑灭森林火灾,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武警部队1300人,800+300+200

直升机2台

前期处置:

管护局发现火情后派出6人前往扑救,至下午起风,火势失去控制。然后才逐级上报。

从整个过程看,一直在用添油战术。

存在不足:

1.信息获取慢

2.前期处置重视程度不够

3.重兵投入力度不够

结论:

1.前期组织快速处理是关键

2.掌握灭火安全常识是基础

二、林火的快速扑救

(一)快速扑救的条件

1.信息

火灾监测的准确和及时是减少火灾发生的关键,也是贯彻我国“打早、 打小、打了”扑火原则的前提。从50年代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火灾的监测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不断被应用到火灾监测中。火灾监侧正在由单一的地面火灾 监测向地面、航空与航天遥感立体火灾监测转变,这种立体监测包括地面巡护、了望台监测、飞机巡护监测和卫星监测4个层次。但总体来讲,我国的火灾监测技术仍比世界发达国家落后。在国外,特别是近几年新的火灾监测技术如红外线探火、电视探火、地波雷达探火、雷击火监测系统、微波探火和卫星探火等发展相当迅速。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火灾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如美国部分、德国全部火灾监测了望台己被自动监测系统所取代;波兰植被区己经全部使用闭路电视观察火情;加拿大各主要植被区空中红外探火与地面红外探火己连成网络,成为各主要植被区火灾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火灾监测主要靠飞机完成;前苏联90%的植被区被飞机监测,直到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仍然保持了60.70%的植被区飞机监测,很多国家己广泛重视卫星监测火灾的利用,并已经开始利用卫星进行火灾预报。

2.人员

人员数量:

保证人员的在位率或者能够及时召回,组建专业灭火队。确保人员在位率,召集率。

人员技术:

虽然每年都举办短期扑火指挥员培训班,但事实上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其原因一是时间短,不可能系统的学习防扑火知识;二是多数为防火办的领导,由于事务性工作太忙,不可能回去后做普及工作;三是真正参加扑火的人员不可能听到系统的,针对性强的授课。

具体做法是:

(1)建立防扑火教员培训基地

根据参加扑火人员的实际情况,可分为军、地两部分进行培训。

一是依托森林部队教员,为当地防火职工培训灭火技能。二是建立地方防扑火教员培训基地。

(2)组建专家教授教员队伍

依托两个学院并抽调全国最优秀的专家教授、实战经验丰富的扑火指挥员,组建专家教授教员队伍,并使之常态化。各军兵种国家级防扑火教员可根据部队要求组成教员培训组到住林区部队为广大官兵巡回举办防扑火讲座,提高官兵的实际扑火能力。

3.装备

灭火装备要更新,满足前期扑救需要,尤其装备要向以水灭火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观念的认知,国家有能力也应该加大防扑火资金的投入,变被动为主动,采取多种形式为经常参加扑火的林区驻军、职工群众配备扑火装备,解决“无火时钱袋朝上打火时钱袋朝下”的问题,从而杜绝或减少扑火人员持续发生伤亡事故。

扑救森林火灾属于人与自然灾害的高强度对抗,随时伴随着危险。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扑火人员使用原始简单的扑火工具,又没有专用防火服,险情到来时无异于飞蛾扑火。四川道孚火灾发生后,我们看到了牺牲15人的独立营官兵,扑火时拿的是铁锹、脸盆,穿的是作训服,戴的是作训帽,脚下是易被树茬穿透的普通胶鞋。采访中省军区政委的话很值得让人回味“这支部队经常参加扑火,我们应该配备一些扑火装备”。

4.机制

建立防扑火指挥员等级制度

防扑火指挥员等级制度可参考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的成型做法,由各级国家相关防火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考核,颁发指挥员等级证书,并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使之担任扑火队长、防火办主任等职,力争多年后整个防火系统的领导干部,都由经过严格培训并获得相应级别的防扑火指挥员等级证书的人员担任。彻底解决扑火中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

加强林区基层群众职工扑火常识培训

目前林区基层群众职工的防扑火培训基本处于空白。通过严格培训的专业队或半专业队队员,在非防火期要对本地区的林区基层群众职工进行防扑火知识培训。利用熟人熟地熟情的有利条件,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单位与个人家庭相结合讲清火灾带来的危害与传授防灭火知识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听者能够入脑入心便于接受。

(二)扑救指挥

1.原则

打早打小打了

在实践中应遵循以下两点:

一是“杀鸡用牛刀”,就是重兵投入。

毛主席的话: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指的就是要重兵投入,红军作战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基本上用两倍以上的兵力作战,少数牵制。火场作战也应坚持。

多年火场实践证明,灭火时限一般是当天有火当天灭,当天不灭三天灭,三天不灭半月灭,半月不灭靠天灭。因此,要把林火消灭在初发期,一个重要时机和时限就是在火灾发生后24小时以内。如果这个时限不能将其消灭,必将失去灭火有利战机。要抓住这个战机,就要集中力量,重点用兵,力争当天有火当天扑灭,防止小火因扑救不及时而蔓延相成大火。

二是“打蛇打七寸”,即科学用兵。要实现“打早、打小、打了”,首先是处理好抓战机打难段、打险段,先控制、再消灭的用兵关系问题。道孚火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战法

总结多年来扑救森林火灾的实践,可把灭火作战的基本战术总结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多点突破,分段扑灭战术,也称速决战术

速决战术,体现的是快速灭火,主要是利用地空两线运兵,多点投放兵力,同时选择多个突破口,将火线分割若干段,分别歼灭。其具体行动包括:一点突破,两翼分击;多点突破,分段消灭;紧贴火线,递进超越;先灭明火,再清余火,后灭暗火;跟进快打细清,巡护看守等。此战术适用于在有优势兵力的情况下,便于机动的火场上灭火作战。

(2)两翼推进,追歼火头战术,也称追歼战术

追歼战术,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灭火队伍从侧翼火线突入,两个侧翼向火头(火发展的主要方向)实施夹击和合围;二是从火线尾翼突入,沿火烧迹地内侧直插火头,先将火头控制,后兵分两路侧翼火线向火尾扑打,最终实现合围。其具体行动方法包括:暂避火峰,侧翼迂回;首取要害,攻克火头;两翼并进,呼应合击等。此战术适用于火蔓延速度较快、火场兵力不足时使用,也适用于扑打急进地表火灭火作战。

(3)烧打结合,以火攻火战术,也称火攻战术

火攻战术,主要是指人工直接靠近火线采取点烧攻火与直接扑打相结合的灭火方式直接灭火。此战术适于火势较弱的火线,也适于灭侧翼燃烧较规则的火线,而当火势较猛、灭火人员无法接近和灭下山火或在燃烧火线不规则区段灭火时,应采取间接的以火攻火的战术,即利用依托点烧攻火的方式以火攻火达到控制火势最后彻底灭火的目的。这种战法既可阻击火势又可进行防守,是灭火战法中的“双刃剑”。其主要行动包括:直接点烧,打清配合;利用依托,迎火点烧;分组实施,多线点烧;攻守结合,全线点烧;打烧结合,边打边烧等。

(4)阻打结合,阻打攻火战术,也称阻打战术

阻打战术,主要是指采取开设隔离带与直接靠近火线灭火相结合的灭火方式灭火。开设隔离带是指在火线前方适当地段利用人工或机械开设生土隔离带,带状砍伐树木,清理地表植被或对地面可燃物采取喷水、洒化学药剂、碾轧等方法形成不燃的阻火隔离带。具体行动包括机耕、人工或机械开设隔离带,喷洒化学药剂隔火以及火烧除法等手段,清除地表可燃物形成隔离带阻火,加之人工直接扑打清理灭火最终达到灭火的目的。这种战术适用于地形复杂、植被繁茂,灭火人员无法直接接近火线的区域和灭树冠火和地下火时的灭火作战。

三、灭火安全

灭火行动中,不管专业、半专业力量,还是非专业力量,在扑救上要按照“情况不明先侦察、气象不利先规避、地形不利先隔离”把握。

(一)火场危险环境因子

(1)特殊危险地形

(2)特殊的地形。当燃烧火线遇到有利于火势发展的特殊地形时,火势会突然增大,瞬间形成高危险环境。历次火场伤亡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90%以上的灭火人员被烧伤烧死,都发生在特殊地形中。这些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30度以上朝阳山坡的中上部,朝阳迎风的狭窄山脊线上,山脊上的谷地和鞍部区。

迎风、朝阳、狭窄的沟谷处,朝阳沟底处的V字型区域。

丘陵山地朝阳坡上的平台处,宽阔草塘沟的中心区,石塘、石崖与植被交汇处。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在这种区域内迎火、堵火和开设隔离带阻火,以火攻火也要讲究方法,严防大火回烧危及灭火人员自身安全(表2-2)。

表2-2地形与人员伤亡比率关系


地 形

山坡

山谷

山脊

鞍部

沟塘

其他

人员伤亡比率

49%

35%

6%

5%

3%

2%

(2)易燃植被类型

可燃物种类和分布与人员伤亡的关系

轻型可燃物干燥,含水率低,燃烧速度快,并且轻型可燃物燃烧容易被轻视,往往大部分人员伤亡就发生在这些区域。

植被成立体分布,下层植被着火后上层预热快,垂直燃烧后形成火环境,危险系数非常高。

(3)恶劣气候条件

任何火场由于地形的变化,植被的分布不同,都有局部小气候,这些与周边环境不同的小气候区温高、湿度低、风速平稳,在没有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局部环境比较稳定。但是当燃烧火线侵入时,会迫使这一局部相对稳定的小气候区环境发生变化。在火线燃烧产生的高温作用下,会形成较大的温度差,瞬间使这一局部地域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风力增大,导致火势增强,引发局部区域内出现火旋风和火爆,形成高危险环境,这些地段的基本特征是:

局部小气候区风的变化引发险情。局部小气候区的风向、风力变化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当山风、谷风与高空主风方向不一致时,极易形成火旋风和火线回烧现象。当山风、谷风与主风方向一致时,就会形成烟道效应,火势会突发性增强,迫使燃烧速度加快形成爆燃火。

火场主风的风力风向变化引发险情。火场上主风的风力风向变化决定着火的发展方向和火的蔓延速度。火场上空主风方向的变化也决定着火场空气、湿度、温度的变化。而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又会直接影响火的行为变化。经验证明,如东北风时天转阴,东风时天阴雨,东南风时天转晴,南风时天气暖,西南风时天干热,西风时天气凉,西北风时天寒冷。由此而知,最有利于火线燃烧的风是南风和西南风,其次是西风和西北风。实践证明,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多发期大部分都是在西南大风的天气条件下形成的,这就说明在西南风天气条件下灭火的危险性大,特别要掌握好4~5级风火藏险、6~7级风有火爆、7~8级风火狂燃的规律,这一规律在东北和西北地区较为明显(表2-4)。

表2-4风力与人员伤亡比率关系

风 力

1~2级

2~3级

3~4级

4~5级

5级以上

人员伤亡比率

4%

8%

76%

9%

3%

火场温度和空气湿度变化引发险情。据资料统计分析,当火场平均气温在10~30℃,空气相对湿度在30%以下时,火的行为变化最为强烈,灭火人员伤亡率最高,并且在12~16时是火场燃烧最为猛烈的时段,是发生灭火人员伤亡的最高时段(表2-5,表2-6)。

表2-5 气温与人员伤亡比率关系

气 温

0~5℃

5~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以上

人员伤亡比率

1%

20%

34%

17%

14%

11%

3%

表2-6湿度与人员伤亡比率关系

湿 度

60%以上

60~50%

50~40%

40~30%

30%以下

人员伤亡比率

0%

2%

22%

29%

47%

(二)火场紧急避险方法

(1)避开危险火环境

灭火作战中要主动避开危险地形和高强度地表火、树冠火。火场局部产生火爆、火旋风、飞火时,通常不要轻易接近火线,不直接灭火。在密灌丛中和复杂地形条件下灭火时,不盲目接近扑打,应注意观察火场情况,主动避开中午12至17时高温、大风时段。

(2)快速转移避险

灭火行动展开后,遇有风向突变、风力较大,灭火人员无法以人力控制火势,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如火场附近有有利地形或撤离路线,且时间足够,应立即组织灭火人员快速转移至安全地带避险。

(3)点顺风火避险

如火场周围没有依托条件或虽有依托条件,但不具备点烧迎面火的时间或距离时,迅速组织点烧顺风火,并顺势进入火烧迹地内避险。点烧时,风力灭火机手以弱风跟进助燃,水枪手清理火烧迹地内较大的火星或倒木,灭火弹手集中灭火弹随时准备对袭来的火头实施压制,确保在较短时间内烧出较大的避险区域,确保灭火人员在火烧迹地内安全避险。

(4)冲越火线避险

在其他避险手段不能使用时,灭火人员应利用防火服、头盔、面罩、手套等防护装具选择火势较弱、地形相对平坦的部位,逆风迎火强行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避险。冲越前,要按要求穿着防护装具,冲越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扔掉装备,快速冲越火线。

word该篇林火快速扑救与灭火安全授课教案范文,全文共有547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林火快速扑救与灭火安全授课教案.doc》
林火快速扑救与灭火安全授课教案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