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活动方案—— 让“老手艺”活起来范文
传承非遗活动方案—— 让“老手艺”活起来
一、案例背景
活动的背景要从一次非遗宣传开始,2015年,乳山市文化局在我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30多块看板详细向学生展示牛郎棍、糖画、镂绣、木板年画等40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的展出,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大家对就在身边却毫不熟悉的新奇“玩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校的深度思考:乳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乳山人民精神和物质财富的结晶,可是老祖宗传下的好东西孩子们却不认识了,许多传统工艺更是濒临消亡,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这些老手艺在校园“活起来”,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校是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多年实施的经典诵读工程和传统文化课程使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相对浓厚,对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情感,为非遗文化在我校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最佳契机。
二、乳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施过程:
(一)建立互助合作的非遗传承形式
非遗进校园,师资是关键,如何能有使非遗才艺得到老师的“真传”?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积极协调乳山市文化馆,建立一种互助合作的非遗传承形式。由文化馆为学校提供师资。2018年4月份,双方在二实小举行了“非遗传承项目进校园”启动仪式,正式签订了《乳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合作协议》,会上,学校领导郑重为指导教师颁发聘书,承诺共同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基因的重任,协作扛起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大旗,将其发扬光大。
(图片全找原板)
(二)非遗项目正式纳入拓展课程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校原有的拓展课程学科特点,学校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大的调整:
1、人员调整:首先,对部分社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原有内容可相融的社团合二为一,并从中吸取了部分学生组合到非遗社团中来,我们号召有兴趣爱好的老师、家长参与到非遗项目的学习和指导中来,为今后的社团活动储备力量。
2、设备器材购买:进驻我校的葫芦烙画、砂陶器制作、糖画等,都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材,为此,学校根据需要购买了价值5000元的设备和器材。
3、调整上课地点:因为砂陶器及糖画制作都需要宽敞的、楼层较低的活动教室,为此我们重新进行了社团活动地点的调整,为非遗社团学生活动提供最大的方便。
4.课程的设置
经过调整,非遗传统项目:葫芦烙画、木板年画、糖画、砂陶器制作、平绣等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式纳入课程。
我们感谢潘周、姜傲波、于淑兰等八位民间大师,感动于大家对传统文化的执著与坚守,更感动于大家无私地传授技艺,传递正能量。我们借校园文化节这一契机,将我们乳山的非遗文化在师生、家长中间传承开来,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动手操作非遗技艺,会让更多的少年儿童了解和热爱我市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校“快乐星期五”社团活动的内容,拓展了少年儿童的知识和技能,同是也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非遗保护传承后继有人。
(三)乳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研学活动
多处校外教育基地。学校相继组织学生开展了“作家冯德英”、“书法国画传统艺术品鉴”“红色教育研学之旅”、“小手拉大手 共筑碧水蓝天”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悠久历史,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情感,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三、取得成果——组织乳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观摩现场会
随着“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普及,我们二小有序的推进中华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进校内相互交流,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同时也给孩子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张扬自我的舞台,第二实验小学乳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观摩现场会和家长进校园活动,社会各界人士近距离地参观了我们学校的非遗项目展区及其非遗宣长廊看板,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各界人士介绍乳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成果。每个展区都吸引不同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他们开心的穿梭这各个展区,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有的还跃跃欲试还有点恋恋不舍的走到下个展区,成为我们现场观摩会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传统文化是一项树魂立根的工程,我们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以更丰富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传统文化,让“非遗”与“教学”更好的融合,培养平凡而幸福的人,传统文化将为孩子的人生打上亮丽的底色,让“非遗这些老手艺重新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