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舞蹈基训教学进度表范文
课程名称 (英文) | 舞蹈基础训练BasicTraining of Dance | 学分 | 3 | |||||||||
开课对象 | 授课人数 | 20 | ||||||||||
课程类别[i] | 专业教育课程 | 课程性质[ii] | 专必修 | |||||||||
课程类型[iii] | 理论课(含实践) | 教学周起止 | 1-16 | |||||||||
总学时 (周学时) | 16周 | 理论讲授 | 10 | 授课时间 | 授课地点 | |||||||
实验(践) | 6 | 实验项目数 | 个(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数 个) | |||||||||
主讲教师 | 联系方式 | 电话: e-mail: | ||||||||||
实验指导教师 | 联系方式 | 电话: e-mail: | ||||||||||
辅导教师 | 联系方式 | 电话: e-mail: | ||||||||||
答疑时间 | 答疑地点 | |||||||||||
课程描述及与其他课程关系 本课程为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是舞蹈教学体系中的一门主课。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是在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并借鉴了芭蕾科学的训练经验和方法,所建立起的一套即符合民族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范,又科学、系统、有效的训练教材。以中国古典舞为训练方式是练习好舞蹈基本功的基础,它决定着学生的动作概念、训练习惯及技术能力,是为练舞者打下坚实基础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培养与树立正确、全面、扎实的舞蹈技术素养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是由基础规范、强化训练、综合表现三个进程构成了训练的整体程序,它包括把杆、地面及中间三个部分的训练,强化身体韵律与动作技术有机结合。主要侧重于解决学生身体的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以及跳、转、翻等技术技巧所需的身体素质能力。通过练习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古典舞的审美风格特征、技术技能、运动规律等方面的内容,并让学生从专业素养、基础素质能力以及舞蹈表现力得到全面提高。 | ||||||||||||
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沈元敏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王伟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 ||||||||||||
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考试:现场基本功展示 (2)评价标准: 考核等级评价标准 优秀(90-100) 基本功扎实、动作规范、舞感好;平时上课认真、无缺勤 良好(80-89) 基本功较扎实、动作较规范、舞感较好;平时上课认真、无缺勤 中等(70-79) 基本功一般、动作基本规范、舞感正确;平时上课较认真、无缺勤 及格(60-69) 基本功一般、动作时而规范、舞感基本正确;平时上课偶尔松懈、基本无缺勤 不及格(低于60) 基本功弱、动作不规范、舞感不正确;平时上课不认真、常缺勤 (3)成绩构成:现场基本功展示(70%)、平时成绩(30%)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 绩由到课率、课堂表现来判定。 | ||||||||||||
教学方法与手段及相关要求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始终以突出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训练性的原则。在教 材组织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基础到高级的互补互动、相辅相成的逻辑规律。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合、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以语言传授和动作示范教学法为主。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讲述动作要领,启发学生理解训练要求,以完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完整正确的舞蹈动作形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除此之外,也仍要贯穿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身体表现力和思维创造力。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挖掘学生的“一技之长”,调动自身优势,发现自身更多可能性。 | ||||||||||||
教学网站 北京舞蹈学院教学vcd | ||||||||||||
本学期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在舞蹈学(师范)专业中的性质、价值和内容。 2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素质。训练学生的身体柔韧性,重心的把控能力及肌肉能 力(控制力、爆发力),逐步使学生掌握对自身肢体的控制能力。 3培养学生将身法韵律与技术动作相协调的运用能力,强调动作的连接、动作的性格、 技术动作质量的提升,为组合强化阶段和技术技巧的综合运用奠定基础。 4使学生通过训练得到文化的熏陶和审美层面的体悟,培养出有文化责任感、高素质 的综合型舞蹈人才。 二要求 1知识要求:系统掌握舞蹈学科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和学术能力提升,掌握舞蹈教学、表演、编创及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 2能力要求:具备掌握舞蹈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掌握舞蹈表演和编创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掌握舞蹈评论与舞蹈理论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运用符合舞蹈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评估原则、方法于实践,具有对于舞蹈艺术的学科思维与学术研究的基本能力。 | ||||||||||||
其他需说明事项 | ||||||||||||
课程教学进度及相关要求 | ||||||||||||
教学周[iv] | 课时 | 主要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与要求) | 教学形式、方法、修读书目及篇章 | 作业布置与辅导安排 | ||||||||
第 1周 | 6 | 把上擦地、蹲 | 动作呈现、正反面示范 、规格要领讲解、教法提示、动作解构 | 擦地、蹲 | ||||||||
第2 周 | 6 | 把上小踢腿、环动 | 动作呈现、正反面示范 、规格要领讲解、教法提示、动作解构 | 小踢腿、环动 | ||||||||
第3周 | 6 | 把上单腿蹲、腰 | 动作呈现、正反面示范 、规格要领讲解、教法提示、动作解构 | 单腿蹲、腰 | ||||||||
第 4周 | 6 | 把上控制、绷脚大踢腿、勾脚大踢腿。 | 动作呈现、正反面示范 、规格要领讲解、教法提示、动作解构 | 大踢腿 | ||||||||
第5周 | 6 | 中间重心组合 | 动作呈现、正反面示范 、规格要领讲解、教法提示、动作解构 | 重心组合 | ||||||||
第6周 | 6 | 控制组合 | 动作呈现、正反面示范 、规格要领讲解、教法提示、动作解构 | 控制组合 | ||||||||
第7 周 | 6 | 片盖腿组合 | 动作呈现、正反面示范 、规格要领讲解、教法提示、动作解构 | 片盖腿组合 | ||||||||
第8 周 | 6 | 转:平转、四位转组合、端腿转组合 | 动作呈现、正反面示范 、规格要领讲解、教法提示、动作解构 | 平转、四位转组合、端腿转组合 | ||||||||
第 9周 | 6 | 踏步翻身组合 | 动作呈现、正反面示范 、规格要领讲解、教法提示、动作解构 | 踏步翻身组合 | ||||||||
第 10周 | 6 | 点步翻身组合 | 动作呈现、正反面示范 、规格要领讲解、教法提示、动作解构 | 点步翻身组合 | ||||||||
第11周 | 6 | 吸腿翻身组合 | 动作呈现、正反面示范 、规格要领讲解、教法提示、动作解构 | 吸腿翻身组合 | ||||||||
第12周 | 6 | 跳:原地小跳、变位变身小跳、舞姿小跳 | 动作呈现、正反面示范 、规格要领讲解、教法提示、动作解构 | 原地小跳、变位变身小跳、舞姿小跳 | ||||||||
第 13周 | 6 | 舞姿中跳、劈腿跳 | 动作呈现、正反面示范 、规格要领讲解、教法提示、动作解构 | 舞姿中跳、劈腿跳 | ||||||||
第 14周 | 6 | 凌空跃组合 大射燕组合 | 动作呈现、正反面示范 、规格要领讲解、教法提示、动作解构 | 凌空跃组合 大射燕组合 | ||||||||
第 15周 | 6 | 倒踢紫金冠组合。 | 动作呈现、正反面示范 、规格要领讲解、教法提示、动作解构 | 倒踢紫金冠组合 | ||||||||
第 16周 | 6 | 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 将考试组合完整展示一遍 | 准备考试内容 | ||||||||
注:①“实验项目与要求”含实验类型、实验性质及实验要求。
②“教学形式”为讲授、实验、教学见习等。
[i]课程类别: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大类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副修课程四类
[ii]课程性质: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iii]课程类型:分为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三类
[iv]教学周:按教学日历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