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标准范文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 开课部门:汽车工程学院 | ||||
课程代码:Qqczh | 学分:4 | 学时:60(理论30 学时,理实一体 30学时) | |||
授课时间:第5学期 | 授课对象: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 | ||||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B类课) | ||||
教学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汽车实训车间 | |||||
二、课程定位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是汽车修理工职业升迁必须具备的能力。分析汽车常见故障原因,正确使用常用的检测设备与工具,制定合理的故障检测方法与手段,确定故障排除方法与维修步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的基本要求,因此《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是对前期课程《电子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汽车传动控制系统构造与检修》、《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和《汽车转向与悬架系统检修》等核心课程的综合与归纳,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故障的综合检测、分析判断、排除和修理的能力。
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熟练将前修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对汽车综合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觖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熟练使用X431、KT600、、GDS、博世综合故障诊断仪等智能检测仪器和设备,检测汽车的各种基本参数;
(2)会正确操作汽车性能检测线检测汽车各项性能参数;
(3)能利用经验诊断法诊断汽车常见故障;
(4)能应用检测数据对汽车技术性能做出正确判断;准确判定故障部位、确定故障排除和修理方法;
(5)能正确使用各种专用工具、量具。
2.知识目标
(1)掌握被检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
(2)熟练掌握各种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
(3)掌握常用检测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流程。
3.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养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喜爱汽车行业的兴趣;
(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3)培养安全和规范标准意识,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4)培养自我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为适应汽车行业岗位群的要求打下基础,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求职的竞争力;
(5)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客观地评判自己或他人的工作业绩。
四、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课程内容选取主要依据汽车机修岗位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参照国家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和有关国赛规程,遵循高职学生技能形成规律,以课程目标为基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汽车机修工职业能力培养,选取课程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系统化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意识,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汽车实训车间实施“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按照突出汽车机修职业岗位情境性与科学性并重的原则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1)课程内容的选取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流程和方法,掌握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步骤和排除过程,掌握常用检测设备和专用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为重点内容。通过与企业合作,总结归纳出汽车常见的十二类故障现象,以这十二类实际故障案例为典型任务,以常用检测设备为诊断手段,通过对故障的检测、分析和排除过程,设计制作十二个故障案例教学模块,使学生能通过有限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故障案例,尽快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和故障的排除方法和技巧。
(2)教学方法
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基于汽车机修岗位工作过程,以“六步”教学法为主贯穿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每个学习单元内容特点,有针对性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和启发引导法。
仿真教学法,主要适用于故障检测。学生先在教学软件上进行仿真训练,熟悉检测方法,掌握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要求,然后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检测,积累工作经验。
案例教学法,将汽车4S店汽车维修典型案例引入教学中。首先告知学生汽车故障现象,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确定故障可能出现的部位,最后与案例中故障出现的部位相比较,若一致,总结经验;若不一致,分析出错原因。
启发引导法,主要适用于故障的分析和判断。教师从故障现象开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障原因,制定检测方案,分析检测结果,确定故障部位,确定维修方案。
(3)教学组织
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采用教师案例分析,启发引导学生制定诊断流程和检测、维修计划,分组讨论确定维修方案,并通过开放实训实施,最终完成常见故障排除的训练。
2.课时分配(总学时52)
学时分配原则:以汽车4S店机修项目工时为基数,考虑学生掌握所需知识与运用时间、技能掌握与技能提升时间、教学组织与考核所需时间,依据学习任务内容与难易程度分配教学任务学时及课程单元学时。
序号 | 课程单元 | 学习任务及教学要求 | 参考学时 | |
1 | 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 发动机不能起动故障诊断 | 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现象,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诊断流程,发动机主要工作参数的检测方法。 | 4 |
发动机运转速度不稳故障诊断 | 发动机转速不稳的故障表现,发动机转速不稳的故障原因和诊断流程 | 4 | ||
发动机机油、燃油消耗增加故障诊断 | 发动机燃油、机油消耗过多的现象,掌握发动机燃油、机油消耗过多的故障原因及分析方法 | 4 | ||
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故障诊断 | 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故障现象,掌握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故障诊断步骤和原因分析 | 4 | ||
2 | 舒适性及安全性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 汽车行驶不稳故障诊断 | 汽车行驶摆头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汽车直线行驶性能不良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汽车直线行驶性能不良故障诊断步骤, | 4 |
汽车操纵不良故障诊断 | 转向操纵异常故障诊断过程,掌握制动系操纵异常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 4 | ||
舒适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 玻璃升降机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中控门锁电机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后视镜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 | 6 | ||
灯光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 倒车灯不能正常工作故障诊断,制动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转向/警报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雾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大小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 | 8 | ||
3 | 汽车传动效率不足故障诊断 | 汽车行驶无力故障诊断 | 汽车行驶无力故障现象,汽车行驶无力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 8 |
汽车传动系异响故障诊断 | 汽车传动系异响故障现象,掌握汽车传动系异响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 6 | ||
总计 | 52 |
3、课程单元描述
课程单元1
课程单元名称 | 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 课时数 | 16 |
学习 目标 | 1.掌握汽车发动机综合故障的表现形式。 2.掌握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步骤。 3.掌握汽缸密封性的检查方法。 4.掌握单缸断火法检查工作不良缸的方法。 5.掌握跳火试验法检查点火系故障部位的方法。 6.掌握利用诊断仪检查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方法。 | ||
学习 内容 | 1.发动机密封性检测; 2.单缸断火法判断各缸工作性能的方法; 3.跳火试验法判断点火系故障部位; 4.发动机运转不稳的故障原因和诊断过程; 5.发动机不能启动或启动困难的故障原因和故障排除过程; 6.发动机机油、燃油消耗过大的故障原因和诊断流程; 7.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古杂会难过的分析过程; 8.熟练掌握利用解码器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的方法。 | ||
教学 方法 和建 议 |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 1.教师提出故障现象和故障在汽车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故障现象力求详细、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引起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各种故障原因的分析、检测和判断方法。并提交和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在独自陈述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总结归纳讨论结果,讲解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实验用车上实现故障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常规判断。 5.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获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制定修理计划,排除故障。 7.通过开放实训分组独立操作,加深和巩固故障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 ||
教学条件要求 | 汽缸压力表及接头、车用万用表、解码器,接线及接线夹、发动机性能检测仪。 | ||
学生已有基础 | 对熟悉汽车发动机各部分的结构,熟练掌握待检测部分的结构、工作原理,对发动机点火系、燃油供给系、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润滑和冷却系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有充分的了解。 | ||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 熟悉发动机的构造,掌握发动机各部分的结构和功用,熟练掌握各种检测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对各部分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参数非常了解。 |
课程单元2
课程单元名称 | 舒适性及安全性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 课时数 | 22 |
学习 目标 | 1.能正确分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车身抖动、摆头和直线行驶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故障的诊断过程和排除方法。 2.掌握汽车转向操纵系统常见的故障现象及诊断过程。 3.掌握变速器操纵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修理方法。 4.掌握制动系操纵异常故障的诊断过程和排除、修理方法。 5.掌握灯光控制系统故障诊断过程和故障排除方法。 | ||
学习 内容 | 1.汽车起步抖动故障的原因和诊断流程; 2.汽车行驶中方向盘抖动(俗称摆头)的故障原因和故障的分析过程; 3.汽车直线行驶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故障分析和排除过程。 4.灯光控制系统原理及检查步骤。 5.玻璃升降及中控锁的控制原理及故障检修方法。 |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 1.教师提出故障现象和故障在汽车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故障现象力求详细、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引起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各种故障原因的分析、检测和判断方法。并提交和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在独自陈述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总结归纳讨论结果,讲解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实验用车上实现故障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常规判断。 5.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获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制定修理计划,排除故障。 7.通过开放实训分组独立操作,加深和巩固故障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 ||
教学条件要求 | 实验实习车辆、频闪灯、四轮定位仪、钢卷尺、游隙检测仪、专用拆装工具。 | ||
学生已有基础 | 前期已学过《汽车传动控制系统故障检修》、《汽车行驶控制系统检修》《汽车转向与制动控制系统检修》等课程。 | ||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 熟练掌握汽车的整体结构及底盘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尤其对万向传动装置、转向系统、悬架、四轮定位等要非常了解。会使用和操作游隙检测仪、四轮定位仪等。 |
课程单元3
课程单元名称 | 汽车传动效率不足故障诊断 | 课时数 | 14 |
学习 目标 | 1.掌握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与维修。 2.了解底盘主要技术参数的检测方法和故障判定方法。 3.熟悉底盘主要部件的拆解和修理方法。 4.掌握传动系间隙的检查方法。 | ||
学习 内容 | 1.汽车行驶无力故障产生的原因; 2.汽车行驶中异响的故障原因和故障分析判断方法。 |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 1.教师提出故障现象和故障在汽车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故障现象力求详细、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引起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各种故障原因的分析、检测和判断方法。并提交和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在独自陈述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总结归纳讨论结果,讲解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实验用车上实现故障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常规判断。 5.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获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制定修理计划,排除故障。 7.通过开放实训分组独立操作,加深和巩固故障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 ||
教学条件要求 | 对底盘的参数都要能实际检测,通过检测确定其性能的好坏,检测时建议对学生实行分组,对检测数据各组进行比较,确定所使用的方法和检测过程是否正确。 | ||
学生已有基础 | 前期已学习《汽车传动控制系统检修》、《汽车行驶控制系统检修》等课程。 | ||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 熟练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各主要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底盘主要参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流程。熟练使用底盘测功仪、游隙检测仪,会调整主减速器啮合间隙。 |
五、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的方式考核。
过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开放实训成绩构成;
结果考核在模块化课程结束后进行。
考核内容主要分为理论与技能考核两部分。
2.考核组织
理论考核部分由任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卷,实行“教考阅”分离;
技能考核部分,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校企教师共同实施考核。
3.考核范围
理论考核包含常见故障的诊断流程的制定、检测设备及检测参数在故障分析中的应用,系统常见故障分析、检测与诊断。
技能考核以系统拆装、检修后运行效果、故障排除后系统性能参数与标准参数的差异等可检测内容为依据,设置考核项目。
4.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过程考核成绩50%+结果考核成绩50%;
过程考核成绩=平时成绩20%+开放实训30%;
结果考核成绩=课程理论考核成绩50%+课程技能考核成绩50%。
六、教材
使用教材: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李勇主编。
参考教材:
[1]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孙志刚、董大伟编著
[2]《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第2版,闵永军等主编
七、编制说明
编 制 人:李远武
编制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研究室
编制日期:2021年8月
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审批:宋坚
教学单位负责人:程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