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引导青年大学生增强信念范文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引导青年大学生增强信念
——以“湘江战役”为例
【摘要】1934的桂林全州发生了一场异常惨烈的战役——湘江战役。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明确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壮烈的一战,同时也是决定中国革命的一战。广西拥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应当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本文以党史学习团的角度阐述如何利用红色资源来引导、增强大学生信念。
关键词:红色资源湘江战役党史学习
1934年的湘江战役。那时的江面上漂满了红军战士的遗体,鲜血染红了湘江水。至今在桂北仍然流传着一首民谣: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价值性和实践性。青年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自觉融入红色文化,利用红色资源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要求,是传承和弘扬地区红色文化的要求。
一、立足区位优势发掘红色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片孕育红色的土地。百色起义、湘江战役、龙州起义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革命事迹,均是孕育在这片土地之中。八桂大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焕发着勃勃生机,这片红色土地上,有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馆、广西党工委旧址、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旧址等一批重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马克思主义与广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广西红色文化。这与当代青年的思想成长有着内在联系。因此,大力弘扬广西红色文化,立足于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增进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理想信念。
二、正确理解红色文化资源对青年大学生的作用
“实践出真知”,只有脚踏实地的来到红色教育基地才能感受到文化对于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影响。湘江战役纪念园有这样一句话:一山一石一丰碑,一草一木皆忠魂。这就是文化育人的价值。红色文化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教育蕴含着独特的以文化人、育人的价值,这便是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的核心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广西的红色资源包括物质形态、精神形态等丰富的教育资源。湘江战役孕育的革命战斗精神,都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红色资源的精神形态的具体诠释。湘江战役彰显了红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正是这种强大精神力量。在新圩阻击战中,红三军团5 师接到“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到四天”的指令,以两个团对付敌军的两个师,兵力悬殊、困难巨大,但红三军团5 师的回复电报干脆果断“保证完成任务!”。在20 岁的师长李天佑带领下,红军将士顽强打退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全师在师参谋长以下团营连干部几乎全部伤亡的情况下,仍坚持“只要有一个人,就不让敌人到新圩”的使命,直至中央纵队全部渡过湘江。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体现在多样性与数量性并存、这就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成长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学习的平台,构建了青年大学生理解和利用红色文化的重要通道,也为鼓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有效途径。
把湘江战役等红色资源融入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会使得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越坚定,革命年代留下来的理想信念蕴含着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通过湘江战役这样的红色资源融入进青年大学生的生活中,就像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
三、高校学生红色教育现状
(一)高校组织红色教育实践较少。
当代的大学生与红色文化的历史时期相隔较远,对于红色文化没有实感,因而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没有实感,缺乏相应的学习背景和感受背景。许多高校在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时,经常使用的教育形式就是和思想政治课程进行结合,利用授课或讲座的方式进行专题教育,学生对这种形式的教育获取的知识和印象比较浅显,一些高校会组织红色文化类比赛活动,创新能力较差,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在高校内部没有形成整体效应。对于一些红色文化形成地域,以及距离红色文化生成点距离较近的学校,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文化地点的参观,学生在此过程当中关注的内容不一,往往都流于形式,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一些已经成为景区的革命老区或纪念馆,组织全校学生参与的成本较高,不易管理,没有足够的精力和经济成本来组织实地教育,更何况大多数高校都没有相应的地区便利,组织这类活动较为困难,实践起来机率较低。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高校经费有限,多数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生参与数较少,不能做到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中来,缺乏普及性。
(二)高校红色教育时代性不强
高校红色教育大多是以革命战争年代的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优秀革命精神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时代精神为内容,能够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推动了社会和平有序地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然而,很多高校在对红色教育的认识上不够充分,把红色教育归结于只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在反抗外国侵略者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红色文化与精神,而不具备时代特色,不适应于当代社会的主流发展趋势。
(三)高校红色教育缺乏创新性
红色教育依赖学校的强制性,课堂上的红色教育手段比较单一,给年轻人展现的红色文化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有时过多地强调记忆与理论化知识,而扼杀年轻人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积极性。
四、高校开展红色教育的对策与途径
红色主题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校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学习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着眼,积极占领思想教育的阵地,要开展好红色教育,使之不流于形式,高校要努力营造红色文化的育人氛围,探索红色文化的育人机制,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不断拓展红色教育的外延,深化红色教育的内涵,探索一种常规教育日常化、特色教育品牌化、校地互动双向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
(一)红色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是主阵地,高校应大力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找准红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结合点,将红色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将红色文化中的典型案例渗入课堂教学,将红色实践融入教学实践环节,发挥红色文化在思政工作中的育人功能,提升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要改善和创新教学方法,将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讨论式、体验式和研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有效应用于教学过程,将现代化手段教学,网络教学资源运用于红色教育课堂,提升红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制定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和考核办法,将参与红色教育状况作为成绩的考核指标,并与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有效结合,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红色教育的学习和实践。要加大思想政治教师团队的建设力度,通过教师培训、专题研讨、教师说课比赛、以老带新等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红色教育的思想意识,提高传授红色文化的能力。
(二)加强高校红色实践
实践是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红色文化源于实践,同样,红色文化的学习、吸收和传承同样需要实践。高校应因地制宜开展诸如红色旅游、红色资源调查、红色精神宣讲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思想认识、充实精神生命历史纪念馆、红色专家讲座等活动,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热情。高校中有一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可与红色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了解,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对我国的红色资源的利用、保护与开发有较大作用。开展红色教育还要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着力建设一批集历史性、科普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
(三)营造良好红色环境
在红色文化的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党团支部、学生会、红色社团中的学生骨干作用。特别是学生党员,在红色社会实践中应该取到带头作业。高校通过组织筹划多种形式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的教育、纪念、娱乐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以较为自然、真切的方式,参观、接触、解读和体味红色文化,加快红色文化建设的步伐。
五、结语
整合教育功能,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合力。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红色文化的各项教育功能,一要通过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所产生的品牌效应,挖掘其各项功能的文化内涵、精神意蕴和教育实效,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高校实际,不断丰富教育手段,强化教育功能。二要在强调红色文化德育功能之外,也注重其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美育等现实功能,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三要传承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根同源、同向同质的特点,特别是吸收优秀文化中有利于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自身发展的养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