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现状报告多篇范文

(作者:[db:zuozhe]时间:2023-06-11 07:23:36)

【导语】学校现状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校现状报告多篇

【第1篇】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 调研目的

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改革,让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可持续、均衡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们对全镇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的开设、体育艺术群体活动的开展、场地设施、器材、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旨在全面分析我镇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采取的促进策略与措施,全面提高学生体育艺术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调研对象及调研方法

(一)调研对象

冷水镇各中小学、教学

(二)调研方法

1、问卷法:

调查体育艺术教师师资队伍状况;经费投入;未来7年发展规划。

2、访谈法:

与体育、艺术教师、校领导、办事处教研干事及学生面谈。

3、观察法:

看档案资料;看场地、设施设备;看器材

三、调研综述

(一)我镇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发展成绩

1、开齐开足了课时,严格组织管理

调查发现,全镇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教学管理的依据完全来源于上级下达的指导性文件,各校体育艺术工作由校长亲自负责,下设由主管副校长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安排和实施。各校均开齐开足了体育艺术课时,并把体育艺术活动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做了细致认真的安排,并得以落实,组织领导与管理体制健全。

2、因地制宜落实群体活动,竞技成绩、艺术成果喜人。

全镇各校积极开展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了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两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克服场地、器材、经费的限制,因地制宜搞好学生群体活动,做到有时间保障,有训练内容、方法,有训练记载,充分调动了义务教育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以体促智,以体育美,以体育乐的目的。“课外一小时锻炼活动”开展率达100%。

各校体育艺术兴趣小组及运动队训练达98%,俱乐部式的体育艺术教学法模式营造了生动、活泼、友善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各校坚持举办1—2次春季或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展月或季体育艺术活动,如“三大球”、“三小球”、广播操、拔河、踢毽子、歌咏比赛、美术作品展等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在参加各级体育、艺术比赛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体育艺术教育设施简陋,但成果喜人。

3、体育艺术教师素质迅速提高,稳定教师队伍

冷水办事处积极响应国家、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争取指标先后组织体育艺术教师到武汉等专业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为体育艺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创建平台,落实体育教师服装等有关待遇,并在评先晋级中优先考虑。真正提高体育艺术教师地位和待遇。

(二)我镇学校体育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艺术教师地位不高,编制不足。

调研中发现,我镇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师人均每周上课在14—18节不等,但额外工作量大,按照21世纪课改的要求,义务教育学校1—2年级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保证每班每周4节体育课,其它年级3节体育课。目前体育艺术教师编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村小师资严重匮乏,学生只知道上体育课就是玩。

从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看,中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仅占5%,而高级职称为零。从社会舆论看,虽然近年来反复提倡提高体育艺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可实际落实还是远远不够,存在的差距还很大,轻视体、音、美和对体育艺术教师的偏见依然存在,多数学校在评先评职时不能够考虑体、音、美学科的特殊性和艰苦性,晋级评优存在偏重文化课教师的现象,体育艺术学科教师评高级职称更是可望而不可及,部分体育艺术教师被迫转岗或下海,造成体育艺术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2、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设施失修。

冷水镇义务教育经费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由于经济比较落后,财政困难,尤其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经费严重短缺,致使学校体育艺术不能很好开展。调研发现,许多学校体育艺术经费所占比例不到学校教育经遇的1%。有的学校每年甚至零投入。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艺术工作不够重视,在资金筹措方面存在等、看、靠的思想,没有积极主动地想办法给予解决。

部分学校体育艺术场地设施建设不够科学,部分设施被占用,体育艺术设施存在着极大的浪费现象。由于养护不善,大大降低了器材设施的使用寿命,致使器材频繁损坏,甚至报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春、秋、冬多风季节,各校体育场地扬尘现象严重,很大程度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给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

(三)促进体育艺术教育持续、均衡发展的策略与措施建议。

1、加强体育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师资培训。

建设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体育艺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体育艺术的开展给体育艺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和艺术,更要有突出的学识和引人注目的人格风范,还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法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求知精神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必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加大体育艺术教师培训的力度,教育部门应把体育艺术教师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一方面要抓住“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培训工作,制定政策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充实到我镇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形式,对现有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开展本校教学改革试验、校际相互观察、交流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派出部分兼职体育教师和有兴趣的富余教师到专业院校进行培训和函授状大队伍。提倡校际之间教师相互聘任。促使他们更新知识,增进专业教学能力。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使体育艺术教师享受与其他教师相同的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积极性,稳定体育教师队伍。

2、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严格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件》中规定的体育经费,努力达到全国平均,在经费的使用上,每年应有大致的固定比例,切实解决有些领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计划但难以落实的问题。

在教育经遇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也为学校体育艺术经费增加创造了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艺术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同时也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集经费,迅速改变学校体育艺术遭遇严重短缺的局面。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学校体育艺术场馆设施不被侵占,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艺术活动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配置,从制度上保证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的正常运行,创造一个卫生、安全、整洁、舒适的现代化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翠绿的草坪、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运动场景中,去奔跑、去跳跃、充满生机和活力地成长发展。

3、重视群体教育,促进良好的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形成。

实现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不仅重视体育艺术课程教学而且还应重视群体活动和兴趣小组的训练等群体教育,坚持每年举办两次田径运动会制度,积极组织“六一”、“五四”、“元旦”及“三八”师生体育、艺术汇演活动。因此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校的群体活动。建立青少年业余体育艺术俱乐部,组织多种运动项目的课外训练运动竞赛,并以“体育与艺术”“积极生活”为主题,有计划的开展体育艺术节等活动。建立群体教育的评估标准,把体育艺术群体活动作为对学校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要从提高学生的体育艺术认知水平、体育艺术素质、体育艺术能力和意识着眼,构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新体系。将体育艺术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课内、课外、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育模式。采用教育部门、体育艺术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多边互动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

4、加大体育艺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力度。

体育艺术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为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艺术的目标,国家教育部把体育课改变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这是我国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面临新的教育观念、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体育艺术课程必须加大改革和建设的力度,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修订体育艺术课程计划,使体育艺术教学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内容要多样化、弹性化符合学生兴趣和爱好,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实践能力和体育艺术素养,使学生的终生体育艺术思想形成和发展。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间互动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体育艺术教学环境。

【第2篇】学校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集体场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必须有坚实的安全防范工作做保障,否则,不仅会破坏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甚至会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

一、中小学校园安全现状

该乡共有中小学7所,笔者通过对这7所学校的实地查看,以及对相关负责人的走访,对该乡中小学安全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硬件

1、校园建筑设施

全乡义务教育阶段校舍建筑总面积23080平方米,危房703平方米,d级危房占校舍总面积的3.05%。xx年建淮中心小学、万圩中心小学、蚌山中心小学共维修校舍面积521平方米,新建校舍283平方米,共计投入28万元。xx年投入9万元维修三河尖初级中学校舍300平方米,投入7.56万元维修正和希望小学校舍252平方米。并规划投入26.08万元为三河尖乡直小学新建校舍567平方米。就总体而言,校舍安全状况较前些年有了明显的改观。目前多数学校已经告别了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校园建筑造成的安全隐患正在逐步减少。

2、操场改造

操场是学生活动和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在校园安全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xx年三河尖乡直小学新建了水泥地面的篮球场,并新建了环行跑道。新的操场使得学生的活动及体育锻炼多了些安全保障。但是,部分学校的操场还存在安全隐患:篮球架是用石头压住固定在地面,看上去似乎摇摇欲坠;操场凸凹不平,有些地方还堆积有建筑垃圾。

3、消防设施

安全有效的消防设施是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教育系统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对消防器材进行维修和更新,仅今年上半年就添置灭火器1000个,维修灭火器300个。现在各基层单位的灭火器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消防部门的规定。该乡唯一一所寄宿制学校—三河尖乡初级中学,校园学生宿舍都装有应急灯和安全通道指示牌,。但是有的学校楼房由于建筑年代比较久远,所以没有消防栓,而且因水压不够,建消防井也不起作用,消防隐患比较大,目前采取的硬件措施是增加灭火器数量。

4、电路改造

xx年该乡对所有学校的电路进行了全面改造,废除了过去的老线路,同时更新了各种电气设备,消除了过去老线路的各种安全隐患。但是,各种用电器数量猛增,用电量大大增加,所以也要求我们不能放松警惕。通过实地查看,笔者发现有些学校的墙壁上的日光灯的开关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急需改进。

5、学校饮食安全

三河尖乡初级中学有在校生1756人,其中在校就餐的学生占多数,学校xx年新建了学生餐厅,采取私人承包的方式进行管理,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饮食卫生,经常就卫生问题召开承包者座谈会,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对餐厅的食品卫生进行不定期检查。目前,该餐厅未发生一起学生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

(二)软件

1、组织机构

健全高效的组织机构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的关键,乡教育办公室成立了以办公室主任为组长的安全防范工作小组,同时要求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安全防范工作小组,负责校园安全工作。各学校专门配备了保卫人员,负责日常校园安全事务,每天都会安排值班老师巡查校园安全状况,为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2、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作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该乡各学校的教师都能在日常教学中加入安全方面的教育,各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校园安全知识讲座,邀请交警大队或是派出所民警宣传安全知识、普及法制教育,并且通过黑板报、读报栏做宣传工作,使得安全意识深入广大师生员工内心。

二、对该乡校园安全问题的思索与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取得的成绩:校园危险建筑正在不断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宽敞、平坦的操场成为孩子们玩耍嬉戏的安全地带;一排排的灭火器成为校园安全的守护神;日光灯、各种教学电器设备走进了教室,让孩子们享受到了科技乐趣;学校的餐厅也总能吃上放心饭;各个学校针对安全工作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宣传教育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

但是,与成绩同在的是校园安全防范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硬件方面的安全隐患还是很常见的,年久失修的房屋,操场上固定不到位的体育器材,不符合要求的消防设施,裸露的日光灯开关等等都是校园隐型杀手。软件方面,各组织机构对安全问题存在侥幸心理,不够重视。宣传教育工作方式也有待进一步改进,使得安全成为人人乐于关心的话题,安全意识深入每个人内心。

三、总结

此次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调查,实际地反映了当前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状况,希望此次调查对三河尖乡中小学校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进行有所启示,相信在社会各界的齐力配合下,校园安全防范工作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第3篇】学校德育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xx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学生德育现状,让中职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道德知识、增强学生道德意识、提高道德修养,让学校在不断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中,形成符合学校特色的德育体系。基于以上目的,通过调查问卷,及时掌握中职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需求,评估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和质量。

一、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情况

(一)学校德育队伍现状分析:

我校为中等职业学校共有x个教学班, x名学生,其中住宿学生x名,占学生数的1/2。教职员工x名。我校班主任青老教师结合,其中35周岁以下占x%,班主任工作经验3年以上占x%。均具有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学校设有政教处,校团委。

(二)学校的德育理念

党的十八大和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贯彻党的十八精神教学指导纲要》,对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重要的指导思想。德育教育要更加重视养成教育,做到高要求,低起点,让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和时代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职学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只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进而影响德育效果。因此,我校实施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从亲身参与活动中,体会“传统”德育模式与“体验式”德育模式的不同。

二、调查方案

(一) 调查内容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共设计了22道题,由道选择题和道主观题组成。该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1)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分析我校学生道德意识。(2)我校开展了哪些“体验式”德育活动,取得了哪些效果;(3)对我校开展的“体验式”德育活动还有哪些建议。

课题组为了保证课题调查问卷的答题客观性和调查结果的可靠性,问卷调查均由课题组成员亲自主持进行,由于课题组的全程参与,过程严谨认真,被调查中专学生态度认真端正,无抵制和随意答卷的现象。因此,测试结果可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德育现状。

(二)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1、部分学生自由散漫,纪律观念差。

通过问卷我们可以看出,41%的学生都处于留守状态,且还有13%的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仅是因为不受处罚。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他们都是和爷爷奶奶长期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中家长疏于管理或者管理不到位导致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同时,学校虽然重视德育工作,但部分老师仍然认为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情和自己无关,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引导,纪律观念差。

2、有很深的自卑心理,上进心不够,不愿意主动参与各种活动。

在本问卷中,x%的学生虽然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不知道怎么去面对,x%的学生觉得自己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中职学生以前学习生活中累积的失败经历在长时间内一直笼罩着他们,过去他们是教师管理上的“边缘人”,家长眼中的“学习废物”,使他们认定自己不是“那块料”,进而扩展到自己“什么都不行”,这就造成了他们没有上进心,不愿意主动参与各种活动。

3、德育合力初显,有效整合欠佳。

在本次问卷中,仅有25%的学生在本学期召开了家长会,并认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这一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学校倡导“德育为先”,倡导在不断探索中,形成“走进学校,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教育模式,但因为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不足,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的责任,不主动积极的配合学校工作,最终致使家校合力效果欠佳。

4、德育活动丰富,活动参与率与效益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知道,学校重视德育活动的开展。结合传统节日和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式”德育活动,每学期的艺术节、迎新晚会,每月的主题班会、班团课;每周一次的国旗下经典诵读、社团活动等,可以说是办的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但仍然有部分学生认为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率不高,只是极少数的参与进去了。同时,认为在有些活动热闹过后并没有什么实效性,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内化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三、德育工作的解决策略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呢?我做了几点思考。

1、通过多种途径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弥补缺失的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采用讲座法、讨论法、竞赛法、等方式,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成立家庭学校或家长委员会,让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正常化、经常化,创造正常沟通、交流的时机。运用现代信息工具与学生父母亲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反馈信息,了解情况,共同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2、切实加强德育团队的自身建设。加强对教职工进行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校服务质量,努力使校园成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3、针对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活动。中职学校的学生心理具有独特性,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学生心中的不满、烦闷、逆反、自卑、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成立心理咨询室,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健康知识竞赛等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互动,如校外参观拓展活动、短期的实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找到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差距;班集体的团建活动、每月以班级为单位评选“礼仪之星、进步之星、友善之星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取得成功时的喜悦,慢慢改变学生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实现参与、感悟、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德育亲切、可信、有用,从而把道德观念内化成了品质和习惯。

总之,“体验式”德育模式在我校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有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不断探索中,找到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新模式。

【第4篇】#县学校布局现状与教育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调研报告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铜梁人艰苦努力,奋发争先,教育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随着教育向更新更高层次的推进,发展趋缓,后劲不足状况逐渐呈现,需要客观思考、积极探索、力寻突破、创新发展。由此,县政协针对我县学校布局现状与教育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布局现状

随着出生人口下降,生源结构逐步呈倒金字塔走向,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增大的趋势,我县从1997年来对学校布局进行了较大辐度调整。先后撤、并普高三个校点、初中30个校点(其中乡镇初中23所)、村小170所,并于xx年实现高中全部集中县城。

目前,全县有建制学校109所。包括普高3所、职高1所、初中25所、中心小学69所(下辖村小167所)、特校1所、幼儿园2所和主办中等职业教育,兼办少量普高、初中、小学班的纯民校8所。非建制公、民办幼儿园、学前班点314个。学生总人数131396,其中县外生4623。具体为普高11886人、中职(含大专班)3986人、初中32972人、小学67509、幼儿园和学前班14991人、特校52人。

从分布看,普高、中职集中县城。初中县城4所、学生8800人,中职初中班377人,占28%;乡镇21所、23795人,占72%。小学县城3所、6933人,国茂、燎原612人,占11%;乡镇中心小学66所、44796人,占66%,村小167所、15168人,占23%。

通过调整,收缩规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布局分散、弱校过多的状况,促进了教育资源整合、质量提高和优势打造。

二、问题分析

不适应生源结构变化趋势。随着出生人口下降,我县小学适龄儿童逐年递减。据不完全统计,7岁儿童xx-xx年,分别为9131、6746、5863、5377、4992、4314人,预计xx年后大致稳定在4000人左右。6年后小学生总数30000、9年后初中生15000人左右,比现在下降50%以上。

现有乡镇学校分布散、数量多、生源少、容纳率低。村小尤为突出,校孝班少、学生不足的为数不少。每校1-3个班的分别为19、42、36所,占总量的11.6%、25.7%、21.6%,班平不足25人(国家规定25-30人)的67班,占13%。安居波仑、金星、葫芦村小各2个班,学生仅19、22、31人,最少的班9人。同时初中学生总数不足1000人的11所、500人的4所,双山中学仅159人。这类学校虽然解决了学生就近入学,但因规模太小,基础太弱,不仅投入成本高,而且师资、设施、管理等内部结构难以优化,只能低水平维持。如不调整,随着学生减少,这种资源浪费大、办学水平低的态势还会加剧。

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较低。目前,多数学生在乡镇就学,由于财力所宥,布局分散,有限资源利用不充分,乡镇不少学校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环境,特别是文化大环境无法与城区学校、窗口学校相比,一些薄弱学校甚至可以说相差天壤。不少村小教师难配套,都是包班教学,”全能”包打包唱,加之教学设备设施差,无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总体不高是我们的现实。

基础教育优势潜在下滑。恢复高考以来,我县基础教育领先全市,创建了骄人的业绩。我们提出建设教育大县目标,主要是基于基础教育优势。但随着国家教育培养目标向现代化、素质化转变,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单纯升学率领先已无优势可言。新的教育观、人才观重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而教育梯次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特别是小学、初中段教育资源未实现优化组合,成为我县素质教育推行成效不突出,教育质量上新台阶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基础不牢,塔尖动遥近年,乡镇学校质量普遍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优质教育量孝面窄,加之中考联招冲击,高中已出现优生危机。不仅全市领先地位岌岌可危,还有可能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教育向高层次发展,影响铜梁人才培养,影响教育大县奋斗目标的推进。

优质教育需求矛盾突出。随着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激增,我县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加大,初中、小学尤为突出。初中看巴中、小学看城区几校,以致小学、初中生源向城区涌流,成为势不可挡之潮。这是社会”渴求”优教,优教供难应求矛盾突出的反映。

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普九”全县在乡镇兴建了不少校舍,教育基础设施大改观。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仅数年时间,一部分崭新的、债务未清的学校就已闲置,随着生源递减,这种状况还将继续。如果继续按”普九”模式发展,今后还将重蹈旧辙,形成新的分散投入,重复建设,浪费有限资源。

三、调整对策

鉴于上述问题,建议适时调整全县小学、初中布局,逐步实施相对集中办学:即小学集中乡镇,初中集中县城。通过集聚资源,优化结构,促进教育全面提质,推进教育大县建设。

集中办学有利于推进教育大县建设。建教育大县,既要体量,更需质量。体量我们仅有一定量的普教、中职,没有大学,谈不上规模大、门类齐;质量还没有形成突出特色、绝对优势和对外辐射强力。但毕竟我们有基础教育的相对优势,吸引了近5000名外地学生来铜就读,这是建教育大县的根基。通过调整,改变布局分散,提高办学水平,做强优势,打响品牌,增大引力,形成区域性基础教育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向高层拓展,兴办高等教育,建设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县。

集中办学有利于整体提升办学基矗教育设施、师资等集中,避免分散造成的高耗低效运作。通过资源优化组合,有利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别。集中办学,还有利改善教育环境。在现代社会,城市的人文环境大大优于农村,而人的社会性决定环境影响至关重要。学校向城镇集中,教育大环境层次提高,学生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接受良好熏陶,更有益培育他们健康成长。高中集中县城,基础整体提高的成效就说明了这一点。

xx年

秋期以来,少数乡镇小学积极探索生源减少,校点收缩后集中办学的新路子,试办了寄宿制班,教育环境改善、质量提高,学生、家长普遍支持,社会反映很好。但宥于校舍、特别是学生宿舍不足,推广困难。若初中逐步集中县城,空出的校舍办小学,村小集中集镇,定位高起点,投入集聚,优化发展,我们的办学基础必然整体上台阶。

集中办学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多年”普及”教育的奋斗,解决了大家有书读、有学上的问题。但随着现代经济、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进步的重要因素,文化素质成为个体竞争发展的最终实力。人们已不满足有学上,还要上好”学”。择校成”时尚”,举债读”名”校,成了政府不导而”火”的现象。从”普及”向”优质”转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谁把握了先机,把优质教育”蛋糕”做大,谁就会占领教育发展的”制高点”。

集中办学,人力物力集聚,有利于师资、设施、管理等内部结构优化;教师工作、生活环境改善,有利于充分调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小校、弱校自然消失,多数学校办学基础基本同等,有利于良性竞争,增强活力,加快发展。这些都是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兴办好校、名校的必要条件。通过努力,变优教优校数枝”独秀”为”百花竞放”,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教育向更新更高的层次发展。

集中办学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集中城镇,有利促进城镇”文”化,强化中心地位,增大对农村的带动、辐射和吸引力。集中办学有利于增加城市人口,扩大城市消费,加快城市建设,带动三产发展。教育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潜能巨大,发展持久。近年,教育调整,集中办学给巴川城区带来的生机显而易见,无疑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集中办学具备一定基矗一是积累了一定经验。近年,我们调整教育布局,较大辐度收缩乡镇学校,实际已走了相对集中城镇办学的路子。高中全部进城、巴中改制扩规,龙都小学兴建,县城教育从规模到层次都有了很大发展,成效十分明显。高中尤其大改观,三校竞相发展,逐步步入良性轨道。农村小学寄宿制的探索,适应了社会需求,也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已形成广泛推广之势。

二是有一定社会支持度。小学进镇,初中进城,顺应了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虽然相应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但这部分家长大都是青壮年,长年在外打工,子女”全托”学校,释去因隔代教管的后顾之忧,同时又切身感知文化知识的重要,重视子女教育,也有一定经济能力。据调查,90%的农村小学家长愿意孩子寄宿。初中多数是住读,进城后费用约增,不是大问题。从发展看,社会总体是支持的。

三是有一定资源基矗小学进镇可利用初中校舍,不存在多大问题,关键是解决初中进城基础设施。现初中城区已容纳9000余学生,占28%。随着生源递减,若巴中稳定在100个班,东城中学、南城中学合并扩至60个班,西北中学招40个班,加上原师范校、进修校恢复办初中和三所高中招初中,可解决100个班,或适时再新建1所60个班的学校,或在原三大镇各保留一所初中,几年后初中全部或大部进城是能够实现的。随着学生递减稳定在15000人后,可再调整满足高中普及所需。

四、实施建议

纳入规划,逐步实施。集中办学是一项”大”工程,具体施行会有许多问题,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建议作为办学总体思路,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方向,突出重点,逐步推进。争取5-8年,实现小学进镇、初中进城的目标。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集中办学是社会的需求,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但以我们现有财力,由政府一手包办,一”刀”硬”切”的行政强推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市场规律。建议遵循以需促调、社会选择、自然淘汰、市场推动原则,因势利导,着力宏观调控,培育良好环境,引水入渠,水到渠成。

整合资源,多方推进。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框框,加大资源整合。通过体制改革,促进多元办学。如出让名校产权,融资再建新校;允许名校办民校、高中自筹办初中;支持民校办名校,扶持社会办学,大力实施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及合作、股份等多种办学形式。广引各方资源流向城、镇办学,推进集中办学进程。

放宽政策,自主办学。集中办学,是发展的新事物,必须要有宽松的环境。学习沿海发展战略,抢占先机,放水养鱼,既讲政策又讲因地制宜,既求合法又求合理,既促发展又充分考虑社会承受力,避免生搬硬套。如多元办学,公、民校并举,必然涉及收费不一问题,可根据法规许可、资源投入性质和社会需求、大众承受力等因素,制定相应政策,首先保障有学上,同时满足上”好”学的多层次需求,并建立社会扶助机制,切实保证贫困学生入学。

要扩大办学自主权。上级主要加强宏观监管,制定规则,让学校在人、财、物等具体事务方面充分自主,调动办学积极性,促进挖潜创新,创办特色,优势发展。

【第5篇】学校食堂的现状调查报告

食堂是在校大学生一日三餐就餐的地方,是每个同学都必到的场所。根据调查96%同学的吃饭问题都是在学校的食堂解决。食堂紧密的联系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食堂既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之一,又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了解校食堂情况,为学校更好的加强对食堂的管理,我们做了一次有关学校食堂的调查,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校食堂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食堂监管工作提供了依据。

一、我校食堂基本情况

我们进行调查的时间为20xx年xx月xx日到xx月xx日共计两周时间。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口头访问的形式,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各年级的大学生,各个年级的同学所占比例基本持平,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调查问卷发放主要是在xx月xx日到xx日期间,其中大部分问卷是我组组员在学校各个食堂发放,有一小部分问卷是在上课教室发放,总共发放五十份问卷,回收四十八份问卷,有效问卷xx份。我们小组在xx月xx日到xx月xx日一周还进行了20位同学的拦访问问调查以及三天的实地观察调查。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认真分析,我们发现同学对学校食堂大体上还是基本满意的,但认为我校食堂管理存在细节缺失;同学们比较关心一些实质性问题的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例如拥挤等。

我学校食堂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对我校食堂基本满意

在与同类院校食堂比较后,我校同学对我校食堂基本满意。从调查问卷和拦访问问中对食堂满意度的调查得出的结论,50%的同学对我校食堂持中间态度,选择不满意为30%,选择满意为20%。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同学都持中间及以上态度。这是对我校食堂的一种肯定。

(二)对食堂各种问题都有提到,并且不满意居多

2.对食堂的卫生不满意。根据调查有同学提到卖饭人员不戴口罩,口沫四溅等。有四分之三的同学反映桌上餐具堆放过多,塑料袋乱扔在桌面,回收餐具速度较慢。有81.6%认为餐具(餐盘、筷子)洗得不干净。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食堂油烟气太重,特别是公寓食堂。还有就是认为桌椅摆放不整齐、地面卫生得不到及时的清扫等。

3.认为学校食堂吃饭比较拥挤,午餐最拥挤,其次是早餐。

4.对食堂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服务态度的不满。45.3%的受访者对打饭工作人员的态度不满意。20%的受访者认为打饭速度比较慢。另外36.1%的受访者认为食堂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管。

【第6篇】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

为更好地推动家长学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近日,连云港市灌南县妇联、县教育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对灌南县的家长学校基本情况、运行现状进行了广泛调研,对家长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家长学校基本情况

家长学校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及其抚养人为主要对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组织的成人教育机构;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场所。家长学校的开办,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灌南县现有中小学校60所,已全部办有家长学校,其中省级5所,县级30所,目前有15660名家长参加过家长学校培训。

二、家长学校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1、举办专题家长培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内容选择家长共同的话题。如: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举办新生家长培训班,传授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明确怎样做好孩子入学准备工作,知道怎样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迈好成长第一步。对毕业生家长以“成才基础教育”为主题。根据六年级毕业班的特点,重点作“怎样的毕业生才是合格的毕业生”、“临近毕业学生的心态分析和我们应注意的问题”、“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等讲座。学校中总有一定比例的后进学生,他们有的道德品行较差,有的智能较差,有的则是体质较差。针对这种情况举办“后进学生家长培训班”。在这一专题家长培训中,注意方式方法。做到:①不告状;②不在会上批评或批露孩子的错误;③不责怪家长教育无方。请他们来谈认识、分析孩子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孩子的现状及双方配合的策略,使家长放心而来,满意而去。

2、开展亲子活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亲其师,信其道”说的是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同样,在家庭教育中也是这样,只有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家长才能和孩子之间建立最起码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有效。

(1)实施“做合格小公民”系列活动:在家做个“小帮手”,在学校做同学的“小伙伴”,在社会上做个“小标兵”,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共同参与活动的场所,潜移默化进行品德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开展亲子活动,融洽家庭关系。结合传统节日的有利契机,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玩一玩,猜一猜,做一做,乐一乐,开展了融游戏和教育于一体的亲子游戏活动。在亲子游戏过程中,为人父母的,享受到了孩子的童心童趣,改善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为人子女的,在与父母一起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了信任,建立了爱的基础。

(3)营造“爱的感动”,激发爱的行动。独生子女在爱的氛围中成长,父母长期的爱的付出让孩子或多或少地形成了自私、骄横、任性的性格特征。孩子们把享受父母的爱当作理所当然,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回报。针对以上具有现实性的问题,开展“爱的感动”专题教育。以“寸草之心报春晖”作为活动的主题。先是感受父母的爱,听一听父母养育孩子的故事,看一看从小到大的照片,说一说最感动的事。组织开展“感动班会”。激发了爱的感动,要落实到爱的行动上,开展四个一活动,要求孩子从细节处做起:“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每天为父母倒一杯茶,每天为父母夹一筷菜,每天逗父母乐一乐”。争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让父母一起来参与到活动中来,督促和教育孩子每天的孝心行动。很多班级还把这项活动引向了深入,相继开展了“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爸爸妈妈说说心理话”等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心中都充满了感恩和感动。

3、改革家长学校办学形式,实现教育的广泛性。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总希望自己孩子品学兼优,办事能力强,更希望他们出色、成才。这些想法正好与学校老师工作目标相一致。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始终不能与学校工作协调一致,他们往往重知轻德,轻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一部分老师缺乏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学生个性特点,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家长学校重视与家长们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要求教师深入每个家庭实施因材施教,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各项活动,从而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采用的主要形式有:

(1)教师走访家庭。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师走访家庭活动,安排全体教师定期集体家访与分散家访相结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家访,并写好访谈录。重点上门接受咨询,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教方法,同时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有效调整学校教育。

(2)把家长请进校园①听课。学校每年举办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来校听老师怎样上课,子女在课上有什么表现,让家长领悟到教学的艺术,知道子女怎样才能上好课,养成哪些学习习惯,便于家长配合学校教学。让老师聆听到改进的意见,便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②观摩。请家长到学校来参加观摩活动。“学校艺术节”、“科技小制作展”“优秀作业展”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家长。家长在观看活动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增强育人的责任感,懂得“外面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必须培养孩子全面素质,发展个性特长。③参与。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有关活动和比赛。

(3)家长交流育人经验每个学期评选“优秀家长”。为了倡导正确的家教方法,通过优秀家长介绍家教知识交流各自的家庭教育体会,传播家教方法。通过评选来树立榜样,以典型引路,促进全体家长素质提高。

三、家长学校存在的问题

1、家长学校工作发展不平衡。各校对家长学校办学工作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不一,家长学校工作的发展状况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家长学校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创新,甚至名存实亡,以家长会取代家长学校工作,应付了事,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活动。

2、师资队伍力量缺乏培训。家长学校师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本校领导和富有教学经验、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老师,一般都是班主任兼任,这支队伍主要是满足本校自身的需要,由于个别老师自身家庭教育知识比较欠缺,加上他们的特殊身份,往往会使家庭教育课从内容到形式都变成另一场家长会,偏离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二是本校的优秀家长代表,他们更多的是介绍教育子女经验体会,理论成分较少;三是家庭教育讲师团老师或是学校聘请的心理教育、幼儿保健、法律教育工作者,哪个学校需要给家长上课,便临时请这些人员去举办讲座。由于师资队伍组织形式上的松散,很难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地对这支队伍进行培训和提高。

3、对家长学校的管理督导不够。家长学校缺少规范统一的评估、约束标准,对其机构组成、教学场地、教学计划的实施等软硬件缺少具体、量化的评价标准。没有建立家长学校的激励约束机制。

4、活动经费缺乏保障。家长学校普遍反映没有专门的办学经费,只能从有限的教学经费中挤出资金来维持运作,部分学校缺少举行大型家教活动多功能室。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家长学校的扩大及发展,影响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活动的主动性,制约了家长学校的工作开展。

四、几点建议

1、加强指导,完善管理机制。为促进家长学校健康、持续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管理办法。一是明确领导机制。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家长学校工作进行指导与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具体指导。二是加强考核评估。要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德育评估体系,对家长学校的领导管理、组织建设、办学条件、教学管理、理论研究、家长受教育率、考核合格率等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三是建立动态激励机制。建立家长学校与教师的职责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职责,定期进行考核测评,表彰奖励优秀家长学校、优秀教师和家长。

2、加强建设,增强服务家长的能力。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支业务强、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加大家长学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每年至少统一培训一次,帮助教师掌握家长学校的工作方法,更新家庭教育知识。要形成一套适合家长学校使用的教材,提高家长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要增强家长学校的凝聚力,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家长切实感受到学有所得。

3、加强学习,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终身课堂。家长素质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影响,要通过大力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引导广大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通过学习,提高素质,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克服“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倾向,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观念,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4、保障经费,促进家长学校良性运作。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家长学校的资金投入,把家长学校的办学经费作为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逐年增长,财政可采取按生均标准拨给家长学校办学经费,保证家长学校正常运转。其次,推行有偿教学,允许家长学校收取一定的费用。因为家长学校是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不应纳入义务教育“一费制”的限制范围。通过“政府拨一点款、家长交一点费、学校出一点力”这样“三个一点”来解决经费问题。

【第7篇】学校党组织生活的现状与对策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学校党组织生活执行的如何是关系到党的基层组织是否有动力、活力和生命力,是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得到贯彻,能否成为广大群众的实际行动的大事。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生活存在内容单薄、形式单调、途径单一的现象,我们必须按照xx大精神的要求,创新党员教育活动方式,找准结合点、发掘新亮点、抓住着力点,增强组织活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关键词:组织生活、找准结合点、发掘新亮点、抓住着力点。一、问题提出:党的xx大报告明确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这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工作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加强了组织生活的管理,开展了党员教育活动,发挥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组织生活有了新的内涵,也有了新的要求,我们清醒看到,组织生活发展不平衡,有的组织生活还处在单独活动的思维定势,缺乏生机与活力,党的基层组织没有吸引力,凝聚力,更谈不上战斗力。如果不重视研究如何切实有效过好组织生活,没有在创新党员教育活动上下工夫,那么党组织将是一盘散沙,就不能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就不能带领广大群众去努力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为此,本人与部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访谈、了解他们对党组织生活的看法和建议进行调查。二、调查结果:1、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党组织生活能按期进行但内容单薄:笔者与不同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员交谈,了解到学校党组织生活能如期举行,但遇到其他活动组织生活就推迟或取消,支部不同组织生活次数也不一样,有的每月一次,有的两次。但共同感觉的是内容单薄,单薄指的是未学完一项内容,上级文件又到,又得学另外一项。支部原定的学习计划被打乱。 2、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党组织生活能扎实开展但形式单调:从倾听党员的苦衷了解到,学校党组织生活能扎实开展,但形式单调。不是读报纸就是交党费。不是讲理论就是写心得。实效性如何讲不清,组织学习的呆板致使党员感到疲倦,没有了吸引力。3、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党组织生活能完成任务但途径单一:与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座谈,了解到学校党组织生活能完成任务,但组织生活渠道狭窄,途径单一,组织生活就是学习,没有多渠道开展组织生活,学的知识面不广,支部没有凝聚力,一句话,就是没有创新意识。三、情况分析:1、学校党组织生活内容单薄,在于组织者缺乏计划性。 学校党组织生活内容单薄,原因在于组织者缺乏计划性,甚至组织生活时间到了,才匆忙地想到今天要学的内容或开展什么活动。对学习的文章也没有抓住重点,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造成组织生活没有动力。2、学校党组织生活形式单调,在于组织者缺乏主动性。 学校党组织生活形式单调,原因在于组织者缺乏主动性。把组织生活制度看成一成不变的东西,组织生活的目的就是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党员增强党性修养,这就要求组织者针对支部或党员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组织者在工作中没有主动去设想用什么方式教育党员,以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的,造成组织生活没有活力。3、学校党组织生活途径单一,在于组织者缺乏创造性。学校党组织生活途径单一,原因在于组织者缺乏创造性。组织生活是促进广大党员增强党的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确保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的重要平台,由于组织者思维定势,缺乏创新精神,没有从党的组织建设实际需要出发,拓宽渠道,造成组织生活没有生命力。四、对策思考: 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都要从各自的特点出发,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努力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必须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我们要针对组织生活中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创新党员教育活动载体,探索党组织在新时期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和方法,使党的组织生活充满活力。(一)、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以先进理念引领,丰富组织生活内容,找准组织生活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党的xx大明确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改革创新是组织工作的动力之源。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面对改革开放新情况、新问题,要找准组织生活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

【第8篇】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工作核心,着力做好人的工作。学校是以培养人事业的阵地,做好人的工作,特别是下一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工作的重点。学生的德育不好会出危险品,因此,作为主抓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时刻从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格外关心下一代人的成长与成才,才能促进人的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取得的成绩是主流。但我们必须看到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近段时间来,学生的思想消极,不求上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普遍缺乏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缺乏青少年应有的蓬勃朝气,让人深感担忧。经过调查发现,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由于上一个年度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本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抓好教学质量上。特别是上届初三教师,忙碌一年到头,却落了个罚款的下场,一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不如以前,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学科的教学之中,很少顾及德育工作;当前,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有的学校每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也往往是被占用。由于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 “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其二各个学科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一个模式,“一刀切”的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有学生反映:校会老调重弹,国旗下讲话东拉西扯,团、队活动很不正常,至于社会实践活动,一学年也难得搞一次。

2.学生德育活动时间不够。安排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有时候很尴尬。现在学校的课程排的很满,很难让学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做有充分准备的德育实践活动。

3.班主任德育意识不强。班主任忙于事务性的检查上交,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所以每次的德育例会成为了很多班主任诉苦的时间。班会活动只做记录,不开展活动,或者有一点点时间应付性的开展活动,剩下的时间用来上课,甚至直接上课。对于必须参加的大型德育活动,也只是选择一两个人训练,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存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懒散,熟视无睹,不能积极引导和纠正。比如做操。

4.全员育人成为一纸空文。开展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是班主任;组织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处室管理人员。很少有主动关心德育活动的其他教师。全员育人,除了在课堂上能有所体现,课后很难见踪影了。学校制定的《全员德育工作考评》操作难度大,工作量大,加上但主观上努力不够,德育这一块在整个考核方案中所占比重很小。还有人反映,以往评选德育先进学校凭印象、凭上报材料,很少进行认真扎实的实效评估,评优的不公正也挫伤了一部分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5.教师的精神面貌待调整。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有相当的影响。升国旗讲话,队容不整;开会接电话,上课打手机,学生做操时、上课时大声喧哗,讲笑话或开不宜在学生存在的公共场合开的玩笑;学生进办公室是打游戏,种qq农场;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等现象在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

6.三结合的教育力量失衡。学校是育人的殿堂,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而且需要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目前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很不协调,特别是撤乡并镇后,我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尤其是失调失控的网吧,无人监管,有的孩子成天挂念上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成为现实生活没有网络生活精彩的诱因之一。大多数青少年的品行不良也与家庭教育失当有很大关系。当前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单亲家庭,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

【第9篇】学校师德现状分析报告

学校师德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自开展师德主题实践活动以来,我中心校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理论学习、查摆问题等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梳理剖析了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将中心校师德现状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中心校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校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教学成绩优秀、在学校和社会上享有较高声望的模范教师。他们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影响和带动了整个教师群体,广大教师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一心扑在工作上,努力追求一流的教学成绩和育人质量,逐步建成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队伍,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然,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心校在师德建设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个别教师事业心不强。有的中年教师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不强,将从教当成了谋生的手段,教学上应付,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学成绩平平,却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起不到骨干教师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少数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怕吃苦受累,动不动就要和其他一些单位攀比福利和待遇,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工作上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在与青年教师的座谈中,一些教师坦言如果待遇相同的话,自己愿意到别的行业或单位去工作。可见,部分教师缺乏献身教育的事业心。

2、少数教师缺乏责任心。个别教师对学校的改革发展漠不关心,对学生缺乏关爱,觉得学生学习与否、成绩如何、表现怎样与己无关,对学生的困难漠然置之,对学生的不良表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不去主动纠正与帮扶。

3、极个别教师存在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公平对待,根据自己的好恶偏向一部分学生,厚此薄彼。有的教师缺乏应有的耐性,有时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教育学生是一种艺术,但是在部分教师身上却只有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他们对学生没有爱心可言。

所有这些现象,都与教育的社会形象、与人民教师的工作性质、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格格不入,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警惕,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刻自查。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三、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师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活动领导小组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督促。

2、培养树立身边典型,带动全体教师。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把近年来中心校在师德方面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模范教师筛选出来,总结他们的工作成绩,交流他们的先进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模范带动作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干有目标,努力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3、以活动为载体,讲求师德效果。一是通过举行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广大教师在参与的同时更好地接受教育,努力提高师德素养;二是丰富教师业余生活。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活跃教师文化生活,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强对教育理论和业务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4、构建评价机制,科学评价教师。一是坚持搞好学生评价教师活动。每学期组织两次学生评议教师活动,精心设计评议内容和表格,发到每位学生手中,让学生对每位任课教师进行评议、打分,并指出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学生家长评议教师机制。定时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表达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三是领导班子成员评议教师制度。由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定期评价每一位教师的德、能、勤、绩。

5、建立师德建设激励机制。把师德作为评模晋职、评优选聘的重要内容,从而营造人人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氛围。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学校现状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学校现状报告多篇范文,全文共有2187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学校现状报告多篇.doc》
学校现状报告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