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实用29篇)范文

(作者:时间:2022-11-18 16:11:10)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29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相关的范文。

篇1: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完全,有些观念需要教师的灌输和引导。不同的音乐表达不同的情感,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来传递自己的情感,用音乐改变自己的心情,使自己始终处于兴奋、快乐的环境中,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幸福的童年给学生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诚恳的交友态度。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用音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优美的音乐能够给学生带来幸福的感觉,能够愉悦学生的心情,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再变得枯燥。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向上的音乐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生活处处有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播放赞美生活的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二、通过音乐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很多音乐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先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来源和意义。例如国歌,通过国歌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了解祖国的历史,对祖国和民族英雄产生敬爱之情。学生在这样的熏陶下,会树立自己的目标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持之以恒的思想,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去收获音乐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与此同时,应该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音乐可以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不断配合和共同探究激发自己的音乐灵感,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渗透和培养,可谓事半功倍。

音乐无处不在,好的音乐可以说是心灵的鸡汤,滋养着我们的身心,为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通过对音乐的理解,给学生听适合的音乐,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育人为本。

篇2: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中小学音乐课本所选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当代优秀儿童歌曲的创作量不大,适合学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现有音乐课本的理论等内容过于专业化,使学生不易接受。我们的教育应从单纯的唱走向多元化,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带给我们新的启发。21世纪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务实求真为基础,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前言: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关键词: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让处在音乐干涸期的流行乐坛为之一震,成为此次春晚的一个亮点。《老鼠爱大米》以其诙谐、风趣的歌词和简单明朗的旋律走进了万户千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 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的老师们应如何改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在现代化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载有各种教学资料的音像带、视听盘和各种电脑多媒体光盘、课件等软件,已成为教学媒体的主流,成为极具特色的现代音乐教学设施与手段。在现代音乐教学活动中,这些手段与设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育与社会的融会贯通,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特点为:普及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因此,多媒体的普及带给老师们的应该是教学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纪,老师们的知识和教学法的更新或许才是培养下一代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的条件。

改良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希望我国全体国民都真真切切的关心我们的下一代,务实或许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篇3: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基本情况

录像课来自北京市参加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评价学业水平测试的区县和学校。每个区县随机抽取一所学校的测试班,每个测试班摄录一节常态课。全市共录制10节。见表1。

二、研究结果

本项目的评价是针对10节音乐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从分析的整体结果看,各项评价指标的平均值相差不大,其中教学内容的平均值最高,为8.4分;其余均为8.2分。

(一)教学目标

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分别从3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来看,10节课的教学目标平均值为8.2分,这表明课堂教学目标比较恰当。3个二级指标的平均值均在8.0以上,且差异不大,表明教学目标在符合课程标准的程度、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可操作的程度三个方面均有良好的体现。其中,在可操作程度上得分最高,平均值为8.4分,表明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比较强。例如,“多数学生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正确完整演唱墨西哥民歌《拉库卡拉查》,能够准确演唱歌曲中一音多字和弱起节奏的部分”。这样的表述既有学生应达到程度的具体标准,又有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可以在课时结束时进行检测,可操作性强。但有的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表述上,存在标准不明确的问题,例如,“丰富学生对国外音乐的认知,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美洲音乐”。这样的表述标准不明确,一节课无法承载这样的责任,既无法达成也无法检测。

(二)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分别从6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来看,10节课教学内容的平均值为8.4分,这表明10节课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比较妥当。通过对6个指标的比较,我们发现,没有科学性错误这一指标得分最高,平均值为9.7分,说明教师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较好。教学内容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这一指标得分最低,平均值为7.7分,说明教师对教学目标对于其他子系统的指导作用认识不够充分,致使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例如,唱歌课《红河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为:学习歌曲《红河谷》,表现歌曲舒展、宽广的意境,初步了解北美洲音乐的风格,从而产生了解世界各地音乐文化的愿望。教学内容设计为:演唱、识读乐谱、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目标中“初步了解北美洲音乐的风格,从而产生了解世界各地音乐文化的愿望”的达成,必然要涉及音乐风格和音乐与社会生活两方面内容,但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这两方面并未涉及,说明该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意识不够强。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分别从4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来看,10节课教学过程平均值为8.2分,这表明10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比较合理。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比例合适、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这两个指标得分最高,均为8.4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两方面的处理比较妥当。1.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分析项目组采用S-T评价方法对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了分析。10节课学生行为占有率平均值为56.1%,教师行为占有率平均值为43.9%,这表明教师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见表4。从课堂教学模式来看,10节课中除1节器乐教学课为练习型外,其余9节课均为混合型,体现了音乐学科实践性、体验性的学科特点,见表5。2.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分析在教学过程的二级指标中,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评价最低,平均值为7.6分,说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方面的思考还有待加强。例如,唱歌课《茉莉花》(B)的教学时间安排:第一环节聆听导入(5分钟);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包括竖笛演奏5分钟)(21分钟);第三环节拓展欣赏(11分钟)这是一节唱歌课,核心内容应为演唱,相关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应该较为充分。但课堂实录中第二环节学唱歌曲的实际时间仅为16分钟,占课时的40%;第一环节聆听导入和第三环节拓展欣赏的时间却用了16分钟,占课时的40%。学唱歌曲时间不充足,致使唱歌学习中的基本目标“唱会”都未能达成,课时结束时学生演唱不但存有音准的问题,而且不能较熟练完整地演唱歌曲,“能够比较熟练准确演唱歌曲”的教学目标未能达成。(四)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从4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来看,10节课教学效果平均值为8.2分,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见图3。通过对4个二级指标的比较,我们发现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注程度平均值最高,为8.7分,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况,较好地面向全体施教。例如,在唱歌课《茉莉花》(C)教学实录中,教师不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歌曲的教学,而且分别对男、女生进行了演唱声音的关注与指导,并适时进行了个体演唱评价反馈与指导。这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全体学生的关注程度较高。但教学目标达成度平均值相对较低,为7.9分。结合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在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上得分较低,这说明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有针对性的了解和分析,致使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易达成,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达成度关注不够,动态调整教学行为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结论

10节课从4个一级指标评价值来看,差异不大。其中,教学内容平均值为8.4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平均值为8.2分。这表明10节课整体教学质量多处于良好水平。从4个一级指标下的所有二级指标来看,差异较大。其中,教学内容下的二级指标“没有科学性错误”的平均值最高,为9.7分,教学过程下的二级指标“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合适”的平均值最低,为7.6分。从单一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来看,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二级指标差异性相对较小,教学内容下的二级指标差异性相对较大,其中,“没有科学性错误”的平均值最高,为9.7分,“围绕教学目标”的平均值最低,为7.7分。

(一)优点

1.教学目标确定准确,可操作性强10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较为准确,基本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文字描述标准、有层次,加之可观察行为动词的运用,使得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教学内容核心突出,知识传授准确无误教师多能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核心内容,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科知识技能的认知规律呈现教学内容,同时确保所授知识准确无误。3.教学方法得当,凸显学生主体10节课在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比例方面较为恰当,突出了学生主体;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能够较好地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师注重发挥示范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4.信息技术使用恰当,有效辅助教学不论是哪一种课型,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都较为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适时运用,从而有效辅助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

(二)问题

1.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目标方面有待加强个别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与了解不够深入、全面,致使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指标的评价值相对较低。2.教学内容设计不全面、表述不确切个别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全面、准确地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和文本写作能力方面有待加强,表现为教学内容设计不全面、表述不确切。3.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欠妥当由于缺乏围绕教学目标、围绕核心内容进行设计的思考,教学中表现出核心内容的环节时间设计较短,相关辅助内容的环节时间设计较长的问题。4.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注不够,动态调整教学行为能力缺乏,致使教学目标达成度有待提高。5.授课类型选择过于集中采样的10节课中,从授课类型看,器乐课1节、欣赏课1节,唱歌课8节,表现为授课类型过于集中,也折射出日常教学中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对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培养有待提高。

四、建议

(一)拓展音乐教学领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教学领域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每个领域又包含三至四项内容。演唱不是音乐教学中的唯一内容也不是最重要的内容,各区县小学音乐教研员及教师应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和北京市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系列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音乐教学领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如欣赏教学、器乐教学、创造领域的相关教学等,提高教师对不同领域内容教学的认识及教学设计、实施能力。

(二)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关注目标达成

教学目标设计中,个别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能力,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行为,致使教学目标达成度相对较低。建议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前,对学生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细致、准确、有针对性地分析,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了解他们针对每课教学的原有知识技能储备,使教学目标的确定更趋于合理与实际;同时,提高动态调整教学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个别教师存在教学内容设计不全面、表述不确切的问题。建议教师认真学习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学科教学内容;加强作品分析,明确音乐话题和教学话题;同时认真学习北京市小学音乐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法与表述形式,进一步明确每课的核心内容,从而围绕教学目标更加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

(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个别教师的教学环节时间设计欠妥当,致使教学目标达成度相对不高。建议教师进一步关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时间安排。一方面要确保核心内容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学过程中对时间的掌控能力,通过确实有效的教法、学法,提高时间效益、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篇4: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悦纳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音乐

“悦纳教学”的策略表现在采用“建构式六模块教学法,即:优化情境;自主质疑;指导合作;交流展示;适时引导;悦纳提升。结合该策略,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笔者联系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提出以下两个观点:

(一)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

“悦纳教学”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境界,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去学习,自由愉悦地成长,在学习中不断去吸纳,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社会。作家秦文君说“:学习应是带领人走向丰富、体面、明朗、幸福的,那是美丽灿烂的进程。”课堂体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学生学习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后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学生不能只学习知识,而是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自身对于外部世界的看法逐步走向成熟。具体到音乐学习来说,就是要通过音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热爱生活,启迪思维。如,二年级《十二生肖歌》,我通过让学生猜谜语,讲、听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生肖开火车游戏,学唱、表演歌曲等活动初步了解了我国特有的生肖文化,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进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自己和他人并加以悦纳提升

音乐本身充满着人文的魅力与价值,而这也是驱使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满足学生对于人文魅力与价值的渴望,只有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不断改善,从而更好地学习。其次,我们的音乐教学满足了学生“好动”的渴望,小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动是他们的特点,对此,我们不应该压抑,而是应该积极调整,主动适应,通过音乐课程的改进,使得课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从而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吸收知识。此外,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也不容忽视,要通过对学生的正面评价、表扬、鼓励,满足他们的好胜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我在教学二年级音乐《请你唱个歌吧》这一课时,在歌词创编环节,我问学生们,在春天里,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小杜鹃,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一起唱歌呢?于是,各种答案出现了,小布谷、小蜜蜂、小黄鹂、小麻雀等。我让大家分别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这时候有的小朋友不能很好的处理好声音,于是我加以引导:“小蜜蜂的嗡嗡声是不是应该小一点呢?”接下来当有些同学的叫声模仿的不准确的时候,就有其他小朋友纠正我们,小黄鹂的滴哩哩应该再清脆一点……在我的引导下,分组演唱、分角色演唱,有的小组表演小黄鹂;有的小组表演小布谷;有的小组表演小蜜蜂……在学生们愉快的模仿声、笑声中,很快地就把歌曲学会了,每一个学生脸上的表情也是极富童趣,可爱至极,甚至平时不怎么开口的同学也开心的唱了起来,每一次模仿演唱都惟妙惟肖。他们唱歌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在合作中悦纳提升,吸纳他人的观点,将学习所得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悦纳音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悦纳学生的个性,同时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音乐教学要面向每个学生,考虑整体,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使他们受益。此外,考虑整体并不意味着忽视学生的个性,我们还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法学习,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要将整体与个体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有些家长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例如培养学生钢琴、电子琴等方面的技能。而对于学生的这些技能,我们要好好把握,比如在表演上、课堂上,可以安排这些学生为大家表演。使得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既满足了整体学习的欲望,又满足了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当然,对于一些唱歌方面没有天赋的学生,我们不应该放弃,要通过个别、细心的辅导,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悦纳音乐课本以外的相关资源

课本是一个宏观性的内容,具有结构性、整体性等特征,是教学的基础。而对于具体的教学活动来说,在重视课程的同时,也要重视课本以外的相关资源,课本的内容是有限的,但课本以外的资源是无限的。比如,在三年级的`西南少数民族歌曲教学中,教材歌曲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较远,如《金孔雀轻轻跳》(傣族)、《铃铛舞》(苗族)等,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进行这个单元教学时,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现代化工具寻找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再如,搜集同民族的其他歌曲加深印象,如《月光下的凤尾竹》《苗岭的早晨》等等。学生都不由得被那种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所陶醉,仿佛看到了活灵活现的孔雀、大象,清澈的河流,好客的少数民族小朋友,还有泼水节等情景,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跳起来。

(三)悦纳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得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的意识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法、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灵活、多变,多方式、多方法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鼓励大家追求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起他们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都具有爱唱、爱跳、爱玩的天性,唱唱跳跳就是孩子们的一项生活内容,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地采取启发提问法、体态律动法、自由参与法、分组比较法、现场录放法、课件激趣法等方法,使他们在感到有趣味的过程中学到音乐知识,得到审美教育。

(四)悦纳、引导课堂生成

不可否认,音乐本身具有一种自由性,而正是这种自由性使得人们对于音乐能够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具体到我们的音乐课堂来说,对于学生的回答,在正确答案范围内的,我们应该表扬。对于学生大胆、个性的回答,我们更应该鼓励,而不是否定,要通过这些个性、大胆的回答,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捕捉这些回答中的闪光点,利用这些回答突破固定答案的限制,从而使得音乐课程充满活力。在教学二年级《请你唱个歌》一课时,在学会歌曲后,我让学生将乐曲中的歌词进行创编,再一起随着音乐唱歌,开一个森林音乐会。同学们开心热情地表演了起来,正当我为学生们的表现高兴时,只听见一位男同学大声“呱呱”的青蛙叫声,扰乱了大家的歌声,十分顽皮,同学们都生气了,纷纷指责他。我看他小青蛙学得还挺像,于是灵机一动,笑着对同学说:“小鸟们,原来我们的森林音乐会把小青蛙都吸引来了,小青蛙的呱呱叫声要是轻一点就可以为我们伴奏啦。你们还请了哪些小动物一起来呢?”同学们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还有小白兔”,有位胆子大点的同学冒出一句“。说得不错,小白兔的舞姿很美,肯定能为音乐会添彩的!”我马上鼓励道“。还有小鸭子,它的歌声最美!”又有学生接道,“有小树叶,它会伴奏!”……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学生的兴致上来了,有的为我们伴奏,还有的为我们伴舞,结合进原来的乐曲当中。望着兴致勃勃的学生们,我觉得教师千万不能丧失点拨引领的作用,让错误资源的价值发挥得恰到好处,也能把节外生枝变成最佳的教育时机,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生成而有味,我由衷地感谢那位调皮的男同学。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完善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悦纳的体验。

篇5: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进行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能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促进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真正的树立美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

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对一些重点科目较为重视,不重视音乐的教学,只单单认为音乐就是教音乐知识和音乐本身,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的观念较为陈旧,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进步和发展。

(二)过于重视对技能的培养

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不能真正的了解和感受音乐。

(三)教育内容的乏味

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无法真正了解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使得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只重视抽象的一些理论,不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感受音乐,不能全面接触和感受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的问题

在对小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和落后,不能真正的使学生参与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音乐的审美。

三、全面实施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要积极创设好的审美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音乐审美的教学规定,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能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全面的了解音乐,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积极性。

在一个良好的音乐情境下,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能更好地感受、接触音乐,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创新,能通过美的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使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相连接,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进行审美的锻炼,全面激发声乐审美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使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形象,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受。

在课程的设计上,加强引导,不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对音乐的美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动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的审美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要全面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课堂上的语言和表情一定要切实的吸引学生,逐步将学生引入音乐审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要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能力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能力,不断地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和把握,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因为枯燥和单调的教学方式,而产生厌倦的情绪。

真正地促进音乐能力提高,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四、结语

音乐课程作为不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必须不断地加强课程的改革。

音乐课不再是传统的技能的教学,而更加增强审美能力的教学,音乐是美的艺术,小学是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只有不断的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掌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6: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试谈小学音乐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是小学生必须接受的基础课程,可以让小学生在音乐世界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得到心理健康教育。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略谈几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响应“科教兴国”基本战略的号召,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开展教育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小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心理发展方面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小学音乐教学是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美育以塑造健全人格为终极目标。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广泛而现实的意义。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略谈几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小学音乐教师要用爱呵护自己的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从而愿意投入音乐教学,接受音乐旋律的感染。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创设理解、宽容、关爱、轻松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沉浸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开展教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天生表现欲望强,性格比较外向;而有的学生显得比较内向和拘谨。

针对能力强的学生,笔者经常对他们竖起大拇指,以欣赏的方式促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就感,激励他们争取获得更出色的表现;对于能力弱的学生,笔者用和蔼的态度和温和的语言引导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即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告诉他们音乐世界中没有正确与错误,只要敢大胆表现自己就是最棒的,以此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感和亲近感,感悟音乐的魅力。事实证明,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教师要用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引导学生,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实现因材施教,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现音乐教学生活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实现活教育,即把大自然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从自然界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小学生对自然界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蓝天、白云、鲜花、绿树……这些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从身边的自然条件出发,让小学生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为大自然尽情歌唱。比如笔者在教学“春天”这一主题时,没有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坐在课堂中,对着教材唱歌,而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为他们布置了“尽情玩”的任务。在笔者的带领下,学生们尽情追着蝴蝶,嗅着花香,嬉笑打闹,当他们的心情达到高潮时,笔者带领他们一起歌唱《小燕子》《春天在哪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在美好的心境中,孩子们唱出的歌曲和沾了蜜糖一样甜,情感得到了升华,并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能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满足,还能逐渐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营造团结合作情境

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集完全宠爱于一身,很容易缺乏团结合作意识,部分学生还表现得比较孤僻、任性,并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情况极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音乐教师为小学生提供团结合作的机会至关重要,引导小学生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舞蹈、合唱等教学活动。在合唱中,要求学生的声音强弱、气息、口型以及表演姿态都要尽量保持一致,要学会互相协调。在合作过程中,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不管是高声部还是低声部,不管是领唱还是伴唱,小学生都要恪尽职守,不断努力,以此实现和谐统一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在群舞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要保持队形整齐、动作一致,以达到整体美感效果。通过这些训练,小学生会逐步领会到团结合作的真谛,养成主动关心他人、注意集体合作的良好习惯。总之,小学音乐教学有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天条件,教师要努力挖掘音乐课程的有利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为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7: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纪,是一个创造的世纪,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正在落实的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确立,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我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创造意识即创造思维,是创造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放在首位,并且留给学生创造的机会与条件,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实践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 、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活泼、好动、好奇、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想象用音响表达出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的息怒哀乐,还可以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再经过教师的讲解,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由于每个人的理解力不同,联想出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加之想象本身又是一种再创造,所叙述的情节就会千变万化.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多加以肯定,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创造,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利用体态律动展示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其本质与价值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而且音乐情绪的息怒哀乐也能够通过身体形态的律动来表达.因为体态律动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激发人的自由联想,要想充分表达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内容和情感,容易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境.如教唱歌曲《小雨沙沙》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小雨、种子、通过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并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歌曲学会后,加入打击乐沙锤伴奏,效果也是非常好.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证明,体态律动以及小型打击乐器的加入,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两种方式的结合,不但锻炼了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乐感以及创造思维.体态律动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进入音乐,并能展示其多种功能.

三、学科多元化能够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虽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它可以放射出人类追求光明和灿烂理想的光芒.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发表了著名的相对论,创造出世界的奇迹.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除了与科学相关联外,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现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突出,英语在生活、在音乐中也随处可见,大家耳熟能详的《Happy Birthday 》和《Merry Christmas》要唱好必须要发音准确.而在英语课堂上也需要作律动,让孩子将英入音乐,将音乐应用于英语,这种听觉与感觉的联想能够启发学生更好的领悟英语,更深地记好英语.音乐与美术学科也是相关学科.心理学有一种说法叫做“感觉转移”,这对于学生学习、感觉音乐音乐作品是很有帮助的.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听到“弦外之音”,同样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能看到“画外之景”,即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这种视觉与感觉的跳跃联想,能够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领悟音乐作品.另外,音乐与美术都是美的艺术,都是以“形”诱人,达到一种语言难以描述的意境,并且还能够把各自抽象、模糊的内容转化成直观形象 的内容,让学生整体想象构思,对新知识更有利于接受.音乐还与很多学科有广泛的联系.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从学生自身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促使学生将各科知识综合起来理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开辟一个有利于创造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在传授知的同时,不失时机的进行创造性教育,全面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篇8: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审美情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十分必要。从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五点建议和认识。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思考

音乐作为素质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获得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青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笔者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新时期音乐教学的方法,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心理享受。

一、让学生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

学生只有理解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感受到音乐课堂所传递的魅力。用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之中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鼓励学生对音乐发表意见,讲自己身边学习音乐的事故,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之中都能找到闪光点。要鼓励他们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学习音乐但不局限于思维的束缚,学习技巧但不局限于音乐的技法,能够在音乐中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用音乐提升意志品格,领略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在创新之中提升情感、丰富知识、活跃思维。

二、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语言,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音乐家的情感在其中,这种情感体现在音乐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刻印了作品创作的时代特色。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音乐歌曲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等,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创作环境,把握音乐的感知力和感染力,诠释音乐的内在含义。要教会学生进入作品环境,读懂读透歌词中的语言,把握正确的音乐旋律,掌握音乐中独特的情感,把对歌曲的理解融入其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三、为学生创设多媒体音乐环境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时候,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把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相融合,能够创造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音乐情境,使学生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充分调动,活跃教学的气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往往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有些难读的音乐符号理解比较难,机械式的记忆方式缺乏情感的沟通,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透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歌曲的教唱方式,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影的环境中学习,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学唱,让生活、唱歌、情感融为一体,触碰到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唱的效率。同时,小学音乐课中抽象的乐理理解起来比较难,如果对音乐的概念理解不够,更深入学习音乐的节奏、高低音等更困难。多媒体能够让复杂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转化为更直观的具体事物,在学习中同步播放歌曲的节奏片段,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为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小学生在小学校园学习阶段年龄跨度较大,教师可以选择分层次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教学,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如小学阶段1~2年级属于低年龄阶段,教学应主要以感知音乐节拍为主,以知晓节奏为学习入口,把握简单快乐的音乐节奏,使内心深处与音乐旋律相融合,在简单的歌曲旋律中激发兴趣。3~4中年级阶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寻找学生喜爱的乐器,增强感知乐器的`能力,在教学中把握发音、掌握旋律、吐字清晰等,在音乐实践之中提升音乐的学唱能力。另外,5~6高年级阶段教学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价值,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把握作品传递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五、为学生布置音乐课作业

作业是巩固提高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小学音乐课作为基础课程,也应为学生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课后练习,课前主动查阅资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值得注意的是,音乐课堂的作业形式并不固定,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布置,如果是音乐欣赏课,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查阅作者的生平简历以及音乐背景有关的文化知识。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例如,在课堂上学过歌曲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在家人面前演出,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激发。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应突出学生享受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学懂音乐的发声技巧,让全班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音乐激发情感,形成健康的性格,为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佳.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戏剧之家,2015,(11):204

篇9: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 ;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 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 方法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 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 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 衣,我也来。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 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 抽象思维。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 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 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 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 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高。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竖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 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七、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 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 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 ”,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视唱法” ,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

八、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 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 。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的重要前提。

先轻轻地唱,边唱自己声部,边听另一声部,注意把握音高。反复练习几遍以后,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 记在脑子里了,再唱别的曲子就不难了。

九、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 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 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 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 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 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 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 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4、不断学习音乐理论,不断提高自己弹、唱、跳、谱(谱曲)、编(编舞)的技能技巧,因为“熟能”才 能“生巧”。

以上这些,仅供小学音乐教育同行们参考。希望能通过我的“抛砖”,能引出更多的“玉”来,让我们小 学音乐教学法这块百花园能开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鲜花来!

篇10: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来理解音乐,为音乐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艺术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提高其音乐素养和丰富人格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塑造其完美人格,使学生能够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归音乐。

关键词:

小学音乐;培养;学习兴趣

前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多元化的作用和重要意义。而兴趣则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紧密相连,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条件。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时,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回归音乐,感受音乐之美。《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将音乐情感体验作为载体,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来丰富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审美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完善人格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1.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和教学环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教学环境和氛围是紧密相连的。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使学生沉醉在音乐美的熏陶中,教室的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和活动,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艺术美。例如:教师可以在课间或者课余时间,为小学生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定期举办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在教室的布置上体现温馨、优雅和艺术气息,可以运用乐器、歌片、图片等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创设音乐情境,启发想象力

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理解音乐形象,从而更加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以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欣赏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相协调,巧妙地运用各种暗示,如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形象的肢体表演等,启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感受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和震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来,从而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

创设音乐情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插上音乐翅膀的重要手段。当音乐结束后,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管是歌曲欣赏还是演奏歌唱,我都会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所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苏少版新课本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个小兄弟》一课的教学中,先放伴奏音乐,教师与学生一起跟随音乐律动身体,之后让学生表达听过歌曲及身体律动后对歌曲情绪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七个音符,一边听赏,一边表演,使学生得到直观、感性的认识,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得到很大提高。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鼓励和帮助学生创造其他“乐器”给歌曲进行伴奏,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一个瓷碗,用筷子敲出清脆的声音,有的串起一串酒瓶盖,摇出一片轻松的唰唰声;也的是把小石子装进易拉罐,摇动时沙沙作响,清脆入耳。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进行合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体验到创造的成功与愉悦,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启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强调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就要创造多姿多彩、趣味无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不能墨守陈规,重点、难点要合理搭配,灵活多变,还要设计别具一格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我在教《我的家乡在日喀则》这首歌曲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美丽的草原风光,带领学生走进歌曲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特色,激发学习兴趣。在歌曲学习之后,根据这首歌的歌谱,以《我的家乡》为歌名开展填词游戏,然后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填的最受欢迎的。用此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家乡是同学们最熟悉的地方,每个人都能通过歌词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很快地完成歌词的创作,对最佳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全体同学进行集体演唱。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和游戏法的教学手段,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这个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身体动起来,思维更要动起来,在主动参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4.拓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后采用各种方式积极拓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虽然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得音乐的主要渠道,但音乐课堂并不是音乐教学的唯一途径。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开展音乐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音乐融入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之中,充分利用网络等其他音乐资源,将音乐课堂延伸到每个角落,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外活动时间邀请知名音乐艺术家开展讲座、成立学校合唱团、艺术社团、创办学校音乐网站,定期举办文艺汇演、进行校园好声音选拔赛等一系列音乐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场所进行慰问演出,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敢于展示自我,大胆实践,塑造全新形象,为他人带去欢乐。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享受音乐的快乐,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公益,帮助他人的高尚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教学育人的最终目的。

结论

音乐是所有教育中最富感染力的一门有声艺术。音乐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认知规律和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学习,体验情感。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归音乐,真正做到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感悟艺术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娇.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实施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____0(12):58-60

[2]王艳芝.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大众文艺,____(02):45-46

[3]周启琴.小学音乐新课堂教学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____3(10):23-25

篇11: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对音乐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变了我陈旧的音乐教学方法,更新了我原陈旧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真切、音乐兴趣更浓厚,审美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下面就是我在音乐新课标下教改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激情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过去上每堂课,总是习惯性地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按部就班导入,让学生感到千篇 一律,索然无味。不能调起学生的兴趣。现在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设计出新颖的课堂导入。例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利用课件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通过故事当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感人故事情节,诱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音乐,体验歌曲情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相较于以前的教学活动,我在保留了整体欣赏、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欣赏、品味歌曲,对比欣赏、体验歌曲两个听的环节,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同时去体验情感之美,充分发挥音乐听这一重点。

三、唱演歌曲,培养创新意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的演唱歌曲,为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环节,调动情绪,发挥小学生活泼爱动的性格特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唱小学一年级第二册《我们来开音乐会》这首歌时,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能唱唱春天的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创作,并在创作出歌词的基础上改一改旋律,让他们自己去表现创新后歌曲的效果,听着自己的歌曲,学生们激动了,创新的意识也就高涨起来了。

四、表演歌曲,给学生美的教育

体验了歌曲情感,创新了歌曲内容,可以说是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已经有一了个总体细致的认识,接下的表演歌曲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这种认识通过配舞蹈,拓展情节等形式表现出来,与同学一起去分享歌曲的内容美,情感美。

总之,新的教学理论指导我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用符合学生情趣的方法进行教学。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提高音乐鉴赏和音乐审美能力。

篇12: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让音乐课“活”起来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领悟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以美激趣。

音乐教室是孩子的音乐乐园,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唤起孩子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例如:

钢琴上摆一盆绿色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墙的一侧剪贴成用各色吹塑纸制成的动物贴画:弹琴的小松鼠,吹圆号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构成美妙的森林演唱会。另一侧中心位置是“我型我秀”的红花台,可以激励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旁边贴着音乐家画像,使孩子了解认识音乐家,并产生热爱音乐的思想。

孩子们在紧张的文化课之后,迈进音乐教室的一刹那,无不被这优美而富有艺术情境的教学环境所感染,犹如进入音乐的殿堂。心感到欢快与美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自觉、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二、在教学中孕育美————以美润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注重课堂纪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学生带着厌恶、压抑的心情去上音乐课,试问学生怎么会快乐呢?有怎么会对音乐课感兴趣呢?所以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更喜欢音乐课。

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副美的图画,给人以视觉美和听觉美。教唱歌曲决不能单纯教孩子唱会一首歌,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美,

受到艺术上良好的熏陶,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学《嘀哩嘀哩》这首歌,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课前,我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上课时,我导言入题:“都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季节,那么,春天到底美在哪儿?小朋友,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因为有过切身体验,孩子们发言踊跃,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象,并富有激情地朗诵:山青了,树绿了,小草偷偷的探出小脑袋,柳树吐出了新芽,小鸟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春天再次映入孩子们的眼帘,他们被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至此,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并将这种情感带到歌曲学习中,在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学会了这首歌,真正体会到歌词美,旋律美,春天更美。

创设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美景,从而感受音乐,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三、在欣赏中领悟美————以美怡情。

爱美是人之天性。音乐作品,不管是声乐曲也好,器乐曲也好,里面存在很多美的因素。比如:一曲《春江花月夜》,音乐一开始,学生突然从不安静的课堂气氛中竖起了两只耳朵,那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丝丝入扣的演奏,似乎把学生带到三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中,学生听完以后还要求再听一次,并且有的学生边听边舞起来,这就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通过这种

娱乐性的欣赏,学生的精神愉悦了,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

在音乐教材中有表现雄壮的歌曲,有描写诙谐的乐曲,有抒情优美的音响,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姿美,使学生的情感丰富,并且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音乐对孩子们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美。

四、在活动中创造美————以美激智。

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现美,感受美,并去创造美。例如:在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的过程中,教师先问:“用什么表现方式能使歌曲听起来更热闹?”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可以一半学生唱歌,一半学生当“啦啦队”,而且带韵律地喊“加油,加油”。教师顺势将学生分成两组,一起感受这种表现形式的实际效果,接着,教师又激励学生改变它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激烈的比赛场面。教师适时肯定了学生的创意,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创新活动充满信心和热情。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情绪,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在共同创设美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求知欲望,愉悦了学生们的心情,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在实践中体验美————以美导行。

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心脾。例如在合奏合唱排练中,因为乐队,合唱队是多人组成,首先要求大

家奏或唱要齐。这就需要大家心齐才能奏唱齐,另外在齐的基础上还要讲究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音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这一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正是“以美导行”所产生的效果。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我们共同搭建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在儿童的心中璀璨地绽放!

篇13: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提高小学音乐教师能力的主要途径

影响小学音乐教师能力构建的主要因素:在教育理念上与新课改的要求有差距,在教学环境上与新课改的需求有差距,在教师素质上与新课改的要求有差距。既然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构建面临许多问题,那么,寻求解决之道就是一种必然。我以为,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能力构建水平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强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从修剪枝杈的“园丁”转变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二、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师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教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了解;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对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等等。同时,通过制定规则、及时鼓励、协调关系、树立威信、纪律控制等各种措施对课堂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这些工作,既是教师的必修之课,也是教师能力构建的必由之路。

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小学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及时学习、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勇于“触电(电脑)”、“触网(网络)”,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武装自己,不断拓展音乐教学的途径和渠道。

四、注重教学研究,反思问题成因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囿于教科书、参考书的圈禁,很少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施展自己的创造性,教学研究似乎只是专家的事情。然而专家并不处在教学的第一线,并不能及时发现课堂上的问题。因此,培养和造就专家型的一线教师就成为改革和改进小学音乐教学之必须。而新课改的实行,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师的能力构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研究的途径之一是反思,而反思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弥补缺陷,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能力构建的途径和渠道。

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构建看似一个简单问题,实则需要深钻之功。有句话说得好,功夫在诗外。当教师把功夫下到的时候,能力自然构建起来。换言之,当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时候,他的努力、奋斗、积累,即他的能力构建就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篇14: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合理的课堂计划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堂中可以运用小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来对音乐有再认识,再创造。无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终究要涉及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音乐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戏的方法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二、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要培养学生专注不断地倾听,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因此,在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1.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是辨别乐器,听出主题出现了几次,还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还可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例如,在听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划拍,轻轻地摇摆,边听音乐边模仿指挥,边听音乐边模仿乐器的动作等。孩子们有了这些小动作可以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内心能和音乐产生共鸣。

2、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

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地把握主题旋律,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

在欣赏《蜗牛与黄鹂鸟》时,我为主题旋律创编了歌词,当学生唱熟了主题音乐后,我要求他们听到乐曲中出现主题音乐时,要边唱边加上蜗牛和黄鹂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器乐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是根据维吾尔族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旋律改编而成的,学生对这首儿歌非常熟悉,在欣赏前可让学生先唱唱这首歌曲,然后在聆听器乐曲时可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理解乐曲在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

3.通过“动”的参与,体验音乐乐趣

在低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中,当学生听到欢快、富有动感的音乐时,他们往往会很开心,并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热情舞动;当学生听到低沉、舒缓、抒情的音乐时,他们的动作就会变得轻柔、舒展起来。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的真谛,获得精神的愉悦。

篇15: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介绍背景

简介作者及作品产生的背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解说歌词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词明朗易懂。可以先让学生读后说出大意,接着引导学生挖掘其中隐含的情感。

三、含情范唱

教一首歌曲,我重点咀嚼隐性的情感。在范唱中,通过抑扬顿挫的声音和丰富多样的体态语言,尽量把歌曲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感受到歌曲中情感的无穷魅力。

四、听音联想

给学生播放录音磁带,要求他们全神贯注地闭眼倾听,听后,让他们说出自己仿佛看到的生活画面及内心感受。听歌,完全可以让学生做由此及彼的联想。通过联想,激活他们的情感,使其情感与歌曲情感对接共鸣。教师一定要检查学生联想的成果,否则易流于形式。

五、巧用课件

借用多媒体技术,把歌曲还原为一组组鲜活生动的画面。对照画面,激发学生在认真感知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

六、编舞伴唱

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编制出相应的舞蹈动作,在边唱边舞或听唱看舞的教学活动中,让情感的阳光雨露照耀滋润学生的心田。这一环节,学生情感最奔放,教师必须加强组织,既要求学生欢快展示,又要求学生郑重对待。否则,易流于滑稽和随意,影响教学效果。舞,或教师编或学生编,尽管舞姿稚嫩粗糙,不必过于追求完美,表情达意即可。上述做法,可令学生陶醉忘情于音乐课。在活泼轻松欢快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欣赏、表达乃至于创造情感之美的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篇16: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兴趣教学而过度地重视技术教学,很容易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1)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传统音乐教学讲究的是技术与知识点的教学,课堂形式固定,教学内容也比较古板,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可以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既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力,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学生在日后学习中的发展。

(2)采用表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觉到新奇,尤其是让学生上台表演,他们既兴奋又紧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创造和兴趣是互为因果的两种因素,让学生自己利用音乐创造、表演,学生就会对音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样,学生对音乐有极大兴趣,就会创造出内容丰富的表演形式。学生在体会到表演的喜悦之后就会更加喜爱音乐,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简化表演形式。例如: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经常进行小组舞蹈比赛,教师给出特定的音乐和舞蹈,让学生学习,然后评比出优秀的小组。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秩序,以免影响课程的进度。

2.保证师生关系良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

使学生亲近教师,才能使学生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需要音乐教师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树立良好形象,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教师信服,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与此同时,教师也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标准,让学生体会到努力就会有进步。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束语

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为了给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很有必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使小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充满快乐。

篇17: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 音乐被誉为无国界的语言,是陶冶心灵、舒缓精神的有效办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要更好的体现音乐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必须转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让音乐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本文就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从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入手,提出改革教学的新方式,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小学; 音乐教学 ;改革研究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小学音乐课程作为教学的重点,必须适合新的标准,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发挥音乐对学生智慧启迪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虽然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师都能力明确音乐课对学生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却非常单一,教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扎实他们的音乐素养,就必须深入实施教学改革,加强社会的关注度,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要共同努力,为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奠定基础。

1 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教学改革是针对小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的改革,音乐课程不是中高考的知识,使得很多教师常常忽视这门学科的教学,且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和固定,缺乏变通性,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对音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可以弥补原来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用多样化的手段实施教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落实好小学音乐教学,还能够突出教学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改革中进一步发挥音乐在缓解学习压力、舒缓心情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社会关注度

教学改革是针对小学教学提出的全面完整的教学重塑的过程,它不仅仅需要教师和学校努力改变教学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整个社会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从多个方面共同改革,改变原来的单一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人民都意识到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明确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手段创新对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理解音乐对舒缓精神、放松情绪以及减轻负担的重要性,并且积极调动全社会参与到音乐改革之中,提出改革的有效方法,在音乐教学基础设备上给予支持。

2.2 教育机构联合努力

教育机构是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育机构可以看作是教学的主体,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必须要以教育机构的联合努力做支撑,强调改革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学校之间也可以建立联合统一的示范点,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例如,教育机构之间可以定期举办与音乐有关的活动,通过学校之间的竞赛和活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建立音乐示范园区,并给予积极参与的学校一定的奖励,真正的发挥音乐的巨大作用。

2.3 教育工作者加强努力

目前我国众多小学生配备的音乐教师在招聘时就不够严格,很多都是一毕业就参与教学,还有的稍有点音乐基础就开始工作。另外,音乐教师在授课方面也有一定问题,如对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课堂气氛或许拘谨严肃、师生间关系不和谐等。总之学校在教师配备方面有一定不足,对学生音乐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对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完善自我,积极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首先,教育人员要对音乐课程改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改革的具体方法;其次,教师要开展积极学习,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教学的新方法;最后,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较好的精神面貌,用热情的态度开展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想象和创新发展的空间。

2.4 家长配合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刨除课上学习的知识,就是课外在家的生活。而家长作为学生的领导者,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我国的很多家长都不太重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教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无法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教学改革也不够彻底。针对这样的现象,学校要联合家长,与他们打成共同参与的决定,让家长在学生的课外时间内也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学习音乐给予大力的支持,特别是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让孩子学习钢琴、小提琴、古筝等艺术课程,并及时的向教师进行反馈,坚持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模式,真正的落实好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

3 结语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明确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不断创新,遵循新的发展思路,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当前,我国众多小学音乐教学理念还有待革新,教学方式还存在问题,如依旧依靠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方式组织教学、音乐课程不受学校和家长重视、学校配备乐器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化的改革,转变音乐教学的固有思想,强调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文君.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视角下的乡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研究[J].儿童音乐,20xx(05):55-57.

[2]袁英.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戏剧之家,20xx(24):234.

[3]金东默.浅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措施[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卷[C].20xx:2.

篇18: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文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学会唱歌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唱歌方法,培养对音乐的体验能力,从而让学生点点滴滴中培养音乐的素养。

关键词:音乐 歌唱教学 探究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课标的这一阐述,应该是音乐课歌唱教学的基本理念。然而许多老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先复习旧歌,再练习新歌的重难点,接着教唱新歌,然后处理歌的情绪。这种模式与课标提出的理念相距甚远,也有碍于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表演潜能的发展,有碍于学生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欣赏,有碍于学生形成独立的见解。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学会唱歌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唱歌方法,培养对音乐的体验能力,从而让学生点点滴滴中培养音乐的素养。

1 准确生动的范唱

很多音乐教师习惯放录音范唱给学生听,采取听唱法让学生学会唱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记忆力有好处。但是,这样学生却不能对新歌演唱时的声音处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也就无法达到真正的演唱效果。我认为,新歌的教学是否成功,与教师的范唱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模仿能力很高,在学生唱歌之前,教师的范唱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准确生动的范唱,能较好地揭示歌曲的内容,让学生清楚的认识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绪,感受和理解歌曲风格与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教师正确的发声、咬字、吐字的口形与歌唱的姿势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帮助学生较快的学会歌曲。

例如这样的一个教例:在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在第一节课上先和学生进行熟悉和交流,再让小朋友们唱唱歌展示一下自己的音乐才能。小家伙们个个兴趣盎然,唱歌的特别多,嫩嫩的嗓音让教师感受到了童心的天真。这时她故作神秘地对大家说:“老师听了你们的歌声嗓子都痒痒了,让我也来唱一曲吧!”在一阵掌声中,教师落落大方地地走到小朋友中间,动用她所有的情感、最甜美的声音,演唱了《劳动最光荣》,在这中间她还搭配了一些适当的动作。孩子们一下子就来了精神,跟着她的旋律一起拍手、演唱、舞蹈。在教师时而轻柔时而高亢的歌声中,孩子们紧随其后。一曲终了,他们欢呼了起来:“老师,你唱得真好听!”教师却说:“你们没发现刚才你们的声音也非常好听吗?”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趁热打铁,教师紧接着说:“我们要让歌声变得动听,首先要想方设法地让自己觉得好听得不得了,然后才能打动别人,大喊大叫的声音是没有人爱听的,对吗?”这个教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的范唱十分重要,它对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帮助其掌握音乐的情绪,理解歌曲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教会学生“轻”声歌唱

少年儿童大都活泼好动,爱喊爱唱,自控能力较差,而且发声器官正处于细小嫩弱的时期。这个“轻”首先是教师对学生在人性上的关怀。其次,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歌唱方法,尽量运用头声,学生能较容易地找到头声的发声点,通俗易懂地让学生掌握演唱方法。再者,轻声演唱还能让学生养成随时倾听演唱效果的习惯,将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心,完全地、真诚地放到集体的表演中,与人合作的好品质也能得到很好的养成。不过,这里所说的“轻声歌唱”,并不是说让学生用虚声、假声来演唱,它应是建立在实在的自然童声的基础上。低年级孩子头声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自然声音位置的稳定,所以教师不必说“去找眉间发声点”之类的话,而是让他们用有控制的、轻声的声音来歌唱,久而久之,到了中年级再有意识地强调头声,学生就能很自然地寻找到那种感觉了。

3 正确的呼吸运用

正确的呼吸方法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一些情景或想象来促使他们正确的呼吸。并随时纠正学生吸气耸肩颈粗的不良习惯。在教唱不同情绪的歌曲时,不同的呼吸运用也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演唱雄壮有力的《共产儿童团歌》等曲子时,吸气应较沉着、坚定;演唱轻快活泼的《小鸟、小鸟》这些歌时,吸气应较轻快、灵活;在唱较安静、抒情的歌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吸气应较柔和、平稳、持久。在不同的情感体验中,学生才能发挥其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使演唱具有表现力。

4 歌曲意境的启发

比如在学习《卖报歌》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体会报童的痛苦生活,而以欢乐的情绪演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学生个个喜笑颜开,仿佛是在表现“阳光下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的情景和心情。这就偏离了作品本身的内涵。这时教师应及时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报童的生活状况,适时调整学生的情绪从欢乐走向凝重。又如在教唱歌唱《小白船》时,教师及时地启发学生对歌曲意境发表自己的感受,进行集体讨论,有的学生将天空想象成蓝色的海洋;有的学生提出夜空中应该是宁静的;还有的说月儿像小船,我和小伙伴一起坐在船上飞,小船儿轻轻荡漾在蓝色的海洋中……孩子们自己体会出的歌曲意境,要比教师主观灌输的想法更易让他们接受、理解并表现出来。

篇19: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结合音乐实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通过实践活动掌握音乐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活动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积极的探究活动中中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综合能力。

一、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时,经常向学生灌输纯理论的知识,这些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虽然小学生很喜欢唱歌,但是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兴趣缺不高,就是教学内容过于枯燥的原因。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运用音乐知识参与实践活动时,能主动进行探究和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在把音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在平等的关系中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鼓励他们进行大胆探究。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热情,使他们认真学习音乐知识,不断提高音乐综合能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学习指导,使学生通过学习,积累更多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对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指导,增加他们的音乐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让他们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内容。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优美的乐曲,并结合多媒体给他们讲述乐曲的内容和创作背景。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他们对音乐欣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进行深入分析,加深他们的音乐体验,提高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

2.对演唱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演唱歌曲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在演唱歌曲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歌词,还要对他们的演唱技巧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在音乐课上学会演唱教材中的学唱歌曲,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演唱能力,促进他们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演唱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演唱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演唱表演,对其他学生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歌曲学唱中,大大提高学唱效率。

3.加强识谱学习指导,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识谱学习指导,使他们通过认真学习提高识谱能力。在识谱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知识灌输的方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让学生进行识谱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歌曲进行教学,如可以利用《粉刷匠》《两只老虎》等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兴致高涨的进行学习,使他们的识谱能力有效提高,并对识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指导的学习中,教师更容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三、结合游戏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是紧密联系的,他们对于感兴趣的知识能全身心的进行探究,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寻找解决办法;反之,不感兴趣的知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属于被动状态,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后不会进行主动探究,而是等待教师和同学告诉正确答案。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结合有趣的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游戏是小学生都喜欢的活动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把游戏和音乐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快乐的游戏环节掌握音乐知识。在设计游戏时,教师要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使学生能在游戏环节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让他们高效的掌握音乐知识。例如,在教学《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你做我猜”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教师选出一名学生根据歌词做出动作,让其他学生猜测。在游戏活动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很快记住了歌曲,并学会了演唱歌曲,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设计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还要结合音乐实践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学习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节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知识,结合实践进行理解,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在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时,教师既要考虑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性,还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活动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中高效进行。

篇20: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方法

1.1营造轻松的上课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必须可以做到主导学生,才能充分调动上课的活跃度。在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自主权,营造轻松的上课氛围,解放学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与学生应该平等相处,积极解决学生的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建议,并适当的对学生的好点子给予鼓励及奖励。高度肯定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建议,最终老师与学生的意见达到一致。尊重学生,虚心接受学生所提出的建议及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意识。

1.2设计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在课堂上主导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情绪,积极投入课堂。比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自己一个印象深刻的经历,并用钢琴的旋律将自己对那件事的感受表达出来,然后跟学生说,每个人都有一件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再让学生开始积极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经历,老师用音乐将每个经历所表达的情感用钢琴表达出来。通过与学生的这样互动,告诉学生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情感,不同的旋律代表了不同的情绪,可以悲伤,可以明朗。还可以播放歌曲,让学生静静聆听,最后让学生分享听了后的感受,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与老师充分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3转变问答角色模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问答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提问,学生作答。而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进行问答角色互换,给学生时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向老师提问,比如,在学生学习唱《愉快的梦》时,可以让学生听完后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有学生会问为什么不可以用3/8拍,得用6/8拍,此时可以放一段3/8拍的歌曲,让学生听旋律的差别,并告诉学生,应该重视音乐的音高以及节奏感。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认真作答,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提出疑问,是一种深入学习研究的标志,通过学生的主动提问,老师才能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2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改进教学模式,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以及身心的全面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中,应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21: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是艺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网络平台,综合运用文本、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信息技术,可以表现出更丰富的信息。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人机交互,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助推效果。立体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课堂教学由静态到动态,变抽象为具象,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更具感染力的学习情境中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习的深刻性,有利于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多媒体教学为课堂带来高效率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基本样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堂教学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线性特征。假如老师提问,让很多学生同时回答,一是学生之间互相干扰,课堂教学容易出现无序的状态,影响教学进度;二是信息无法完成有效的应答和反馈。但是借助信息技术,情况发生了转变,音乐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同时回答,教师则可以有选择地反馈,并且这种反馈能够在屏幕上即时呈现,让大家知道对错和优劣,以便共同分析原因、找出努力方向。多媒体虚拟教室是一个功能优化的远程实时教学系统,因为它具有高度的交互性,使得音乐课上的师生对话、信息反馈、即时统计、教学评价、协作分析、在线问答、多点视讯教学、分组学习等变得简单高效。现代信息技术使音乐教学充满了活力。比如,在教授学生欣赏打击乐演奏的《鸭子拌嘴》这首乐曲时,教师事先在课件里边储存了几种打击乐器:鼓、锣、镲、木鱼、碰铃、双响筒等的图片和演示图,先让学生欣赏聆听,再通过实物的体验认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几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特点,教师随后播放《鸭子拌嘴》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说出哪种乐器更能表现出“吵架”时的音乐场景。学生通过辨析,用电脑的数据系统提交答案,学生全部提交之后,教师即时统计,了解学生答案选择的倾向性,同时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统计结果。然后,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反复的视听比较,最终选择出理想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以实际参与者的身份融入教学过程,学习体验是非常深刻的。这个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果没有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帮助,有些教学任务在过去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多媒体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xx年版)》要求,在器乐作品的聆听方面,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要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性分析的能力,即从教师带我学什么,逐步向我要学什么过渡,引导学生从感性学习逐步向理性学习过渡。在和学生一起欣赏西洋管弦乐曲《晨景》时,教师可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借助互联网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认识其中的几种乐器并辨析其音色,了解到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上课时,学生争相发言,把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相关知识一一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拓展了知识面,比如西洋管弦乐队中乐器分类、队形排列、指挥站的位置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随后,教师播放音乐并配以表现晨景的视频课件:晨曦微露、阳光初显、树梢朦胧、太阳升起……在视频情境的感染下,学生很自然地就能分辨出音乐开始时有长笛在木管长音和弦的背景上吹奏,宛如清晨传来的牧笛声;继而是双簧管紧紧与之呼应,仿佛令人呼吸到早晨清新的空气,看到缭绕在树梢的薄薄晨雾……乐曲所营造的静谧氛围,给人以无限空旷、幽静的感觉。通过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建立起音乐与生活事物在联想维度上的“映象”联系,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升华艺术情感。为什么说互联网让音乐学习从浅层走向深刻呢?深度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无论哪种艺术技能,练习不低于一千小时可以达到熟练程度,练习不低于五千小时才能成为行家或者专家。艺术素养的获得需要泡茶式的滋养,没有任何一种艺术素养的提升是可以轻易造就的,中国古人把这种素养的习得叫作“浸润”,更有“含英咀华”的说法。因此,深厚的音乐素养不是在几节音乐课上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更多时间与毅力的磨炼、浸润和内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学习正好适应了这样的需求。

不同于以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下载所需要的学习素材,并使用音频播放器、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反复地聆听、练习,尽情地徜徉在音乐的河流里,让音乐随时随地成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使自己的音乐素养在浸泡式的环境中潜滋暗长。

当然,网络学习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时,仍然要对学生经常进行网络学习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资源,帮助他们有节制地上网、有选择地吸收,避免有害内容的侵蚀。

三、微视频里有魔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短短的微视频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将学生带入缤纷的音乐世界。例如,课堂上,教师想用一段师生活动的短视频作为教学课件,就可以抓住最佳时机用手机录制并保存,然后将视频通过大屏幕播放出来,使学生的个人活动成为大家评价分析的教学片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找到这样一个课件,过程烦琐,费时费力,成本高昂。现在,只需教师用手机拍摄,及时有效,方便快捷。这种实时性的教学手段,能够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在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微视频,侧重于我们加入创作的元素,或者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原创,或者是师生排练的片段。我们讲视频,不要动不动就是从网络上搜集一段,那样的话,很难适应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很难让学生喜欢音乐课。我们在平时会进行很多的排练,包括课堂上的演出片段,录下来适度编辑之后,用来作为共同欣赏、共同分享、共同评析的材料,效果很理想。试想,学生排练了一首曲子,或者一段舞蹈,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上,他们并没有机会以一个欣赏者的眼光来审视自我。但是现在,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他们在视频中看到自己在演出、排练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时,就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可能通过对比而发现同学的优点,等等。

由此,他们会以更认真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优缺点,不断修正、提高自己的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真实地获得惊喜、灵感、体验和评价,从而在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下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由此可见,这类素材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才最有价值,也最有意义。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适宜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产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但事物是辩证的,信息技术再先进,它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在教学中背离了“实用、实效、实惠”的原则,频频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反而会扰乱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应该准确把握使用信息技术的“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机融合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完善,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也为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未来的音乐教学环境将更加全方位、立体化,网络信息时代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也将不断发展变化。如何使音乐欣赏课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不断创新,不断助推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应不懈探索的课题。

篇22: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实现互动教学设计的对策

1.1做好教学准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是音乐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将音乐课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完善的教学准备是实现互动音乐课堂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教具、教材准备的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上课质量,而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互动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设置互动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学习任务的设计,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在准备课堂的时候多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小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乐器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新鲜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和学生科学互动,比如说对唱、伴奏和使用科学软件为学生歌唱进行系统打分,这都是互动环节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1.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放松享受的状态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加对音乐课堂的喜爱,更可以高效率的完成课堂任务。最重要的是,课堂气氛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众所周知,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发散思维,进行超常的记忆,要在音乐课上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到放松,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具有注意力不持久,贪玩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因此,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学生都喜欢轻松、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身心舒畅,思维才会得到解放,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师生互动教学才能发挥课堂的生命力。教师要让尊重学生,以耐心、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另外,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个性发展,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地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课堂环境,这样,不仅学生学的开心,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参与音乐课。

1.3进行有效地课堂讨论,精心设计提问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去“一个老师一张嘴,一个黑板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师要勇敢创新,敢于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合作小组,经常以小组或全班的方式展开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参与教学环节,以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音乐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与他人讨论、争辩、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精心设计提问也是实现互动课堂的最佳途径之一,就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要重视提问的效果,同时更要注重提问的有效策略,真正做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实现“互动式”的音乐课堂,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积极思考教师的提问,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想象的场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会全方位的欣赏一首音乐。

2结语

互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师生交流的桥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互动设计对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中,把提高小学生的互动意识作为课堂的重点,使小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23: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节奏是音乐的构成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的生命运动规律的反映,存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音乐的知识领域里,节奏训练是它基础的一部分,是学生学习音乐技能的重要因素。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同时,还可以训练学习者的音乐创新精神,培养强大的欣赏能力和个人修养。

一、节奏训练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价值

节奏训练对小学音乐的教学具有强大的教育意义,更是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常用的方法,对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技能有巨大的帮助。首先,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喜欢和追求。这项训练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喜欢和热爱之情,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提供了良好保证。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很有限的,对一些事情也是三分钟热度,而节奏训练是非常有趣和欢快的,训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这样就可以加大小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其次,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音乐才能。学习音乐要懂最基础的谱子,乐谱是学生进行演唱和演奏的基本,是音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这项训练能够帮助学习者牢记和读懂乐谱,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通过掌握音乐的节奏而记住音乐。最后,发展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才能。这个学习阶段是保护开发简单想象能力的关键时期,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节奏训练可以从学生的感官上刺激他们,促进大脑的发育,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运动起来,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创造创新音乐。

二、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利用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音乐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才能,拥有一定的感知和欣赏技能,进而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利用节奏训练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其同游戏相结合,这样比单纯的节奏训练更有教育意义,对学生的感知和欣赏能力的提升更具有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挑水的游戏,一边放音乐一边让学生跟着节奏装水、运水,不同的环节可以播放不同节奏的音乐,包括最后挑水成功后欢呼庆祝的时候也可以播放一些欢快的曲调。这样反复的练习,学生们在游戏中增加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对音乐知识中不同音符节奏掌握牢固。再者,教师还可以进行声音模仿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声音感知度会更高,模仿起来会更容易和成功,模仿小猫小狗的声音、风雷的声音等等,增加他们的节奏体验,提升他们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利用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是主要教学的内容,有利于增加他们的自信,积极的表现自我和表达自我。学生能够利用音乐来表达自己情感时,就能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快乐,享受美好的时刻。利用节奏训练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随着音乐的旋律做自己想做的动作,即兴发挥。教师可以站在中央弹奏音乐,让学生们围城一个圈,跟着音乐开始扭动自己的身躯,当教师弹奏一些有故事内容的音乐时,学生们的动作就会增多。比如教师弹奏蓝皮鼠和大脸猫的音乐时,学生们就可以模仿小猫和老鼠的动作,弹奏幸福拍手歌时,学生们更是可以随着节奏一起拍手跺脚。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节奏,让他们尽情的表现出来。

(三)利用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后,通过不断的探索所发掘出来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积累,学生们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地练习,渐渐就会发挥出自己的创造能力。利用节奏训练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可以用组合搭配的游戏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音乐组合就是教师列出几个不同的音乐节奏,让学生们进行自由讨论,之后编出自己的组合,最后由学生自己表演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应用接龙的教育游戏锻炼他们的创造力。教师可以首先给出一个音乐节奏,让学生们按照这个节奏进行创作,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综上所述,节奏训练对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应当得到教师们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树立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更新自我教学意识,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自我的教学能力,针对小学生的需求开展节奏训练。有效的帮助学生激发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小静.探索多声部节奏训练,让孩子拥有丰富的立体节奏感———小学音乐课堂多声部节奏训练的探究[J]学术评论,20xx.06

[2]蔡雯.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析[J]音乐时空,20xx.03

[3]袁芳,王卓.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音乐时空20xx.03

篇24: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在较少的课时之内,让学生的音乐素养获得更明显的进步,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用心探究的重要课题。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小学音乐教师要立足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专业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性;因材施教

作为音乐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有效性的不断提升,也是提高音乐教学学科地位的重要途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音乐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也是为了给学生减负,给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教师要重视备课工作,将备课环节做扎实,做牢固

通过在小学音乐备课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设计有机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音乐素养的熏陶。音乐这门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在备课环节中要注意把对音乐教材的研究心得跟课堂教学具体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等相关教学原则,结合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的知识经验以及不同的个性,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课程的设计做到科学化条理化。教材是备课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在教材的提示下进行教学改革。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参考以往的教学经验,将以前教学中好的经验,融入到新的课程当中,也要避免以往出现的问题。

二、小学音乐教学要充分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分层的因材施教

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不同的,为了真正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让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教师要注重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小学生由于家庭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有不少学生家庭比较重视学生的音乐培养,经常给学生一定的辅导,有的从小就已经在家买了钢琴,并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导,有的对音乐从小就有天赋,在幼儿园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另外,还有很多的学生在音乐方面没有什么基础,他们接受能力比较弱,基本的乐理知识也非常缺乏,在音乐的课堂上,他们的信心也相对不足,所以在这样学生水平层次不齐的情况下,教师既要照顾到全体,又要照顾到个人。例如,学习舒伯特的《摇篮曲》,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让学生听音乐的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早就练习过这首音乐,就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这首音乐的主题,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也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尽快追赶上来。

三、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指导,所以目标一定要明确,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目标明确,可行性强。在以往的教学中,音乐教师经常会感到,教学目标,如果处理的不够清晰,在教学环节中,就容易因完不成目标而感到慌乱,也容易出现目标早已达成,而课堂时间还有很多冗余的情况。传统的教学目标设定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解决若干个知识点为教学的具体目标,然而这样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这样的传统目标设定,让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他们甚至会对音乐课堂的兴趣逐渐降低,所以,音乐教学目标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处罚给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音乐学习环境,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保持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进行音乐的学习。

四、在应用课堂上,要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果提前能够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用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到更加快乐,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自然也会提高。语言的趣味化生动化,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在平时多下功夫。要帮助学生用更加通俗的语言去理解音乐的基础乐理知识。要从学生的用语习惯角度,多用一些学生经常使用的习惯用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信心。也要通过语言的幽默化特点,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受到更多人文智慧的熏陶。在音乐教学中,经常需要学生自主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去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主动与他们交流。对学生的情况了解越多,就越能够为学生设计更加有效的课堂。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其有效性,就要重视备课环节,也要重视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环节,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具体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吴海芸.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篇25: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随着小学艺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理念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而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的信息,是一种非具象的艺术,它所描述的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音乐的有效教学,关键之一既是在歌曲教学中让学生感情融合进诗情画意的情景中。音乐课如何由浅入深、由远到近、由具体到抽象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做了以下初步探究:

一、引导启发想象

先让学生听—些直接模拟的音响,如鸟 的鸣叫,汽车的滴滴声,海浪声等音乐模拟声,引导学生想象。这些熟悉的自然音响,他们一听便能理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很有成效。然后从学生生活出发,启发学生想象,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组成音乐欣赏,学生也容易接受。如教授《可爱的动物》一课时,可先在多媒体中出示一幅图片:在茂密的森林中,有大象、黑熊、小鸟、白兔;然后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图,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形象相联系。一般学生都能想象出“小鸟在树林中唱歌”、“大象甩动着长长的鼻子在草地上走动”、“小白兔蹦蹦跳跳地摘蘑菇”、“笨重的大黑熊在吼叫”等动人情景。这样反覆听反覆讲,就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低年级的音乐课本都有插图,教师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音乐形象。如老师弹奏后可问学生:“你们听了这段音乐好像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使学生的思维随着音调的起伏而加深联想。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会说出各种各样的联想,课堂教学的气氛也随之活跃。在鼓励学生想象时,还要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归纳小结,这样使学生感到歌曲并不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而是有趣味的“活动图画”。在《木偶的步态舞》欣赏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欢乐情绪和愉快情感。在这两个环节中笔者更注重学生听后的自身感受:有的学生觉得小木偶是不想练琴溜出去玩后发生了一些事情,有的学生认为是小木偶第一次来到主人家参观主人家房子时和名猫之间的故事……总之每个学生经过启发后都有自己的理解,虽然不是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但笔者也给予了肯定。

二、语言表述形象

在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还要启发他们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自己所感觉到的形象。如教唱人音版《小雨沙沙》这首描绘大自然风景的歌时,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的感受议论、想象:唱了这首歌后面前有没有出现一年四季“雨”的画面?你能用一句话把你想象的画面讲给大家听吗?学生纷纷回答:“春天的雨,像千万条丝线从天空飘洒下来,沙沙沙沙,就好像谁在拨动琴弦”;“夏天下起瓢泼大雨,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雨水哗哗地流着”;“秋天的雨,带着凉意,唰唰唰唰,把空气过滤得格外清新”;“冬天的雨,是纷纷扬扬的雪花,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白地毯”……

这样透过孩子们的眼光,勾画出一年四季“雨”的不同声音和形态,充实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把《小雨沙沙》这首歌曲唱得感情充沛。在教唱《摇船调》这首充满童趣的歌曲时,可以采用听范唱、读歌词、再听范唱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首歌写的什么?”“是写小船儿出发了,要去美丽的台湾岛”,一个小朋友抢先回答。

“这首歌,在我的想象中是这样的:蓝色的大海,风平浪静的海面,小船扬起风帆,飘向美丽的台湾岛,又载回了台湾的小朋友”……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诉说着自己的激情。这样,即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有助于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真是一举多得。

三、渲染诗情画意

为了运用形象的语言对歌曲的艺术境界进行具体的描述,笔者在教《大海摇篮》一课前,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边有多么迷人的景色啊!在海滨游泳,在海滩散步,可以兴高采烈地拾贝壳,可以兴趣盎然地观日出……蓝天和大海在远处相连,海面上白帆点点,海鸥自由地飞翔,交织成一幅幅多美的侧面。经过如此渲染,诱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而后,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一系列彩色的海滨图片,加深学生对歌曲艺术境界的理解。

再如《拍手拍手》是一首欢快流畅的歌曲。根据歌词的特点,曲作者将旋律写成两个乐段,并采用了领唱与副歌交替出现的形式,领唱部分比较自由,带有叙述性副歌部分配上二部合唱,呈现出欢快的场面,情绪热烈较有声势。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让学生引申理解,加上歌曲本身欢快的节奏,力度的变化,更好地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能够很有节奏的为歌曲拍手,完成间奏,细腻地抒发了孩子们的情感。

四、领悟音乐真谛

儿童歌曲的体裁是丰富多彩的,为了表现出完整的思想内容,塑造一定的音乐形象和体现感情,自然会运用不同的音乐结构形式。而旋律的发展、变化、高潮的出现和歌曲的艺术形象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旋律中,也常常借助于节奏、和声和织体等方面,前呼后应、时急时缓、有强有弱才能生动地体现音乐形象。

如《金扁担》节拍的变化,第一、三乐段四三拍,活泼跳跃而富有舞蹈性,描绘汽车进山寨的欢乐情绪,第二乐段四二拍,形成对比,舒展而富有歌唱性,描绘大路宽广美丽。这使整个歌曲既统一又有对比,既优美动听又适于载歌载舞。

又如《时间象小马车》中,让学生认真体会小马车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的节奏变化,启发学生发现声音变化的逐渐性,并导出“渐强”、“渐近”两种记号,并引导学生用它们来演唱歌曲,指导学生发挥创新精神为歌曲伴奏,并在课后让学生探究本次课的内容,让他们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五、结语

总之,老师每教一首歌曲都要通过理性分析,展开形象思维,先把握音乐形象,然后引导学生在听与唱中展开想象的彩翼,再现歌曲描写的具体情景,使学生情绪饱满、体验丰实,逐渐提高感受能力。让我们像有经验的导游那样,悉心引导学生去探幽寻美,启发学生自己去采掘美的智慧花朵,让孩子们幸福地歌唱,让孩子的感情触合在歌曲的诗情画意之中!

参考文献:

[1]孙睿,孙暾.有效教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基础教育,20xx,(01).

[2]黄缨岚,从评价中反思有效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xx,(06).

篇26: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与劳动中,同时它又高于我们的现实生活;音乐可以慰藉人类的心灵,影响人们的生活。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功课,是一种兴趣,是一种教学启蒙……音乐是讲究节奏的,它是必须要靠一定的节奏来把音乐精神表达出来,所以学习音乐节奏对于掌握音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小学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对于小学生的音乐感觉以及音乐启蒙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他们的未来是有很大意义的。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应用研究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定义

在当代社会,随着我们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落实,我国的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主,提倡当代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更要全面的发展。小学音乐作为一门启蒙课程、作为培养孩子音乐兴趣的一门课程逐渐被很多家长所认可和接受,它已经走进每个地区、每个学校,让更多的人所接受。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很重要的,它也是我们学习的音乐的首要内容。节奏是我们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要通过节奏表达出来,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有助于小学生很好的学习音乐,那么什么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呢?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是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首先要掌握音乐中最基础的知识点———音符、节奏节拍,即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休止符、三十二分音符等以及不同节拍、不同节奏,对这些音符和节奏的反复练习、反复实践,期望所达到的程度。节奏训练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做好节奏训练,为我们学习音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目的

1.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能够使音乐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教学,小学音乐教学首先让小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知识、音乐的构成、音符的分类、不同的节拍等,其次在进行反复练习、反复训练,这样能够使小学生熟练、扎实的掌握音乐中的节奏,这样不仅小学音乐教师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小学生也能够顺利的掌握音乐节奏知识,学好音乐这门课程。2.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能够对小学生有所启迪。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能够挖掘出小学生的音乐天赋,为他们的人生发展道路指明方向;节奏训练还可以挖掘出小学生其他方面的天赋,比如记忆力、注意力、集中力等等,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节奏训练还可以对小学生的其他学习以及生活带来启迪,比如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节奏能够愉悦小学生的心情,而且还可以丰富小学生的业余生活,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为他们学习其他科目也带来积极的影响。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结合生活训练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来进行节奏训练。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通过眼睛来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观察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来发现美好的事物,然后通过一些音符和节奏来表达这些美好的事物,这样不仅能够锻炼了我们的观察能力、注意集中的能力,而且对音乐节奏进行了训练,音乐节奏的训练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方法是很有意义的。2.通过一些体能或者是体育活动来进行节奏训练。体育和音乐都是属于艺术一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体育活动可以为音乐节奏训练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强健的体魄对我们的节奏训练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有助于我们在进行节奏训练的时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我们在体育活动中区渗透音乐节奏的成分,在音乐节奏训练中去考验我们的体能,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四、结论

音乐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它反映着我们的实际生活,同时也传达着人们的一些精神,也激励着人们的行动;有时它既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同时也体现着我们要实现的目标。音乐节奏也是来源于我们的劳动中,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节拍反映着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旨在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孩子适应社会不同挑战的能力,提高孩子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孩子向德、智、体、美、劳方向全面发展,所以我们作为小学音乐教学者要认真对待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节奏训练的教学任务,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蔡雯.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析[J].音乐时空,20xx(03).

[2]王玉群.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法[J].教师,20xx(34).

[3]陈奕萍.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小学),20xx(01).

篇27: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教育,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无穷无尽的。小学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不仅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它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在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积累的教学经验有了些新的思考,与同行们共勉。

关键词:合唱;思考;音乐课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的合唱歌曲,这些歌曲的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还有很多深受学生喜欢的儿童合唱歌曲。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只教唱一个声部,把合唱改成了齐唱,有的干脆不教了。我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教师对合唱教学缺乏认识,教学环境的限制……但主要的还是教师对合唱教学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以来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对合唱产生了畏惧感,最终导致放弃。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合唱教学,坚守“音乐课”这块空地,普及合唱艺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等,对此我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开展了合唱教学的研究。

一、兴趣培养

学生所处的音乐环境会制约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各种影视、广播等音乐媒体,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是优秀的合唱歌曲,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呢?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合唱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唱好每一个音符,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以兴趣入手,对同一首歌进行合唱与独唱的对比欣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合唱带来的巨大感染力。还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蓝色多瑙河》等等。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感受合唱的魅力。

我还经常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进行简单的合唱训练,例如,拿到一首可听性、可唱性较强的歌曲,我通常从节奏入手,过渡到分声部视唱旋律,从简单的轮唱再到两个声部的演唱,循序渐进,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我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对一些简单的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改编成合唱歌曲让学生来唱。

二、注重方法

前年参加了宁波国际童声合唱节,观看了他们的现场排练,使我对合唱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抬头、挺胸、收腹,造成了学生紧张的状态,而他们的教学中老师特别强调的就是学会放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本没有强调他们抬头、挺胸、收腹,反而让他们跟随来势做各种姿态有趣的动作,如“挎部扭一扭”“脖子扭一扭”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放松中激起了对合唱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我也经常使用这一招,使学生学习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

在合唱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呼吸习惯的培养,我会把孩子们带到特定的想象意境中:“一天,爸爸、妈妈带着同学们去逛公园,看公园多美呀,那花,那草,那树,同学们的眼睛都来不及看,突然,同学们看到了一位小时候最要好的,但是有二三年时间没见面了且天天想念的好朋友,那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指导学生用惊讶、惊喜的表情(无声的“ha”,自然、放松、张开,以口腔吸气为主,口鼻同时进行的快吸动作)进行表现,每次从意境引入着手进行惊喜、惊讶表情训练,把它熟练成一种无意识的习以为常的吸气动作,指导孩子们在歌唱时运用这种惊讶、惊喜的歌唱激情,而不是纯粹的吸气动作。

培养孩子们合唱听觉习惯,也是提高合唱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听音、听节奏、听旋律等步骤加强听觉训练,建立合唱听觉习惯。训练开始,我指导学生从要求自己怎么唱的关注点转移到集中听自己歌唱的声音上来。接着进行二个声部的和声音程训练,唱前先明确两个声音合在一起的音响效果,再找到自己的音高,通过琴声给予的和声音响效果,一边唱、一边听,一边调整合唱音响效果。

在教学中,合唱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像孩子们走过的成长道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音乐老师耐心地进行训练。

三、辅助形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最基本的艺术功能就是表现情感,表现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但是音乐又是比较抽象的,具有想象空间,能够表现最复杂、最深刻、最细微的内心世界,这些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现的。

传统的合唱形式以唱为主,不能充分表现出音乐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因此我们必须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加入恰当的舞蹈、打击乐。在日常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加入打击乐或者简单的律动,对合唱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在教唱二声部歌曲《小白船》时,先让学生分声部用竖笛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地得到解决。

四、教学细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课堂上如果单项进行合唱学习终究会将学生引入一个死胡同,我们的合唱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生活出发进行教学。

1。根据合唱歌曲,设计教学环节

好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步步渗透,把双声部的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情境。二年级《同坐小竹排》中,可以在歌曲前加入两个声部的训练,设计成学生模仿壮族的对唱“小――妹――”“小――弟――”。

2。根据学生实际的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

3。合唱教学时,发挥音准好的小老师的特长

一个教学班里,总有音准特别好的学生,同样,也有特别不好的,而大多数是居中的,要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教唱五年级某一课时,第二部分的合唱虽只有一个乐句,但集体唱还是出不来效果,这时学生们自发地选出6个小老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合唱,同学们终于能够听到纯净的和声,教室里可安静了,接下来大家就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两个声部认真练唱。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准!但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听觉的积极的训练。

五、自身修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养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反之,教师自身修养不高,对合唱不感兴趣,则会影响合唱教学的展开。关于这一点,我们音乐老师应多向专家请教,可以多听音乐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

香港的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经说过:“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合唱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以合唱的基本学习和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才能够使下一代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篇28: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对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多元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有较好的赏析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文化认知水平。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增强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了解,加强学生对于音乐背后的多元文化有更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多元文化;小学;音乐;教学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多元文化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元文化融入音乐教学的渗透也已经是一种必要和趋势。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性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不能只是单一的教学生简单的音乐技术,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多种类型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中多元文化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更加认真的体会音乐中所包含的多元文化。

1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中的多元文化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多元文化教育,首先就要从教学内容中渗透多元文化,教学内容中的多元文化教育是在音乐课程教育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从教学导入的环节渗透多元文化,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较为开朗活泼,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都比较难以集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加入多元文化教育,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多元文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还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多元文化。例如,笔者教《七个小兄弟》时,在导入环节用这个歌曲的伴奏进行导入,引导学生一起跟着节拍拍手,然后问学生还记不记得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学生们回答记得,然后再问学生最喜欢里面的谁,学生们会回答很多不同的答案。在此时渗透进入多元文化的教育,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小矮人们的团结、友爱、真诚、善良的品质,其实在音乐的王国中也有“七个小矮人”,引导同学说出音乐的七个基本音符。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往下进行教学,告诉学生有一首专门给七个小矮人写的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有很大的提升,会对这首歌产生非常大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多元文化,像在学习一些有关动物、风景的歌曲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这些动物或风景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表现,让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综合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增强对于多元文化的认知。

2小学音乐情感体验中的多元文化

音乐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体验对于音乐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渗透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体验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感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不断的让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和素质,陶冶情操。例如,在学习《娃哈哈》、《我爱北京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都可以在培养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这些歌曲的背景搜索,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写作背景,从而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背景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沟通、交流,既增加了学生搜索整理资料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搜索的过程中更好的感知歌曲的创作背景。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不断的深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展现一些自己擅长的乐器,既能让学生在过程中不断的展现自我,又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课堂快要结束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歌词的创作,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这样的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很好的学习了音乐的基础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收获丰富的多元文化知识,让学生的音乐鉴别和创作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3小学音乐教师素养中的多元文化

教师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对跨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对音乐课堂中的多元化教学有决定性的影响。现实当中,许多小学教师的音乐专业知识底蕴并不丰厚,对各种音乐文化的解读能力也就参差不齐,这样一来,一旦课本上出现的知识正好是该教师的短板,那么教师就无法为学生透彻的讲解,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这种模棱两可的教学方式就使得音乐课堂的多元化教学处于落后状态。所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是提升多元化教学最直接的手段。教师应加强对各种不同音乐文化,音乐背景的了解,上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图片等更直观的表达形式向学生们展现出一种音乐较为完整的背景。这种方式不仅拓宽丰富了教师的知识面,增强了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发掘了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教师要不断的增强自身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自身的学习在课堂上感染学生。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的将多元文化教育融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讲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足准备,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多元文化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要过难或过易,要恰当的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小学音乐课程是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一个基础性的认知,还要通过音乐教育更多的认识多元文化,为今后的学习做充分的准备。教师要让学生对多元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用开阔的心态看待事物,培养学生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体验,让学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或音乐背景文化的认知中更加懂得如何更好的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

参考文献

[1]厉萍.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9):182.

[2]陈乐平.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J].音乐大观,2014,(3):129.

篇29: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 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 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 衣,我也来。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 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 抽象思维。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 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 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 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 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高。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竖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 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七、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 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 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 ”,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视唱法” ,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

八、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 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 。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的重要前提。

先轻轻地唱,边唱自己声部,边听另一声部,注意把握音高。反复练习几遍以后,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 记在脑子里了,再唱别的曲子就不难了。

九、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 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 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 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 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 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 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 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4.不断学习音乐理论,不断提高自己弹、唱、跳、谱(谱曲)、编(编舞)的技能技巧,因为“熟能”才 能“生巧”。

以上这些,仅供小学音乐教育同行们参考。希望能通过我的“抛砖”,能引出更多的“玉”来,让我们小 学音乐教学法这块百花园能开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鲜花来!

word该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实用29篇)范文,全文共有5850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实用29篇).doc》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实用29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