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论文(推荐43篇)范文

(作者:时间:2023-01-09 15:39:31)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43篇《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论文》相关的范文。

篇1:小学美术教师教育论文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不足

根据调查,我国很多小学中的美术教学都普遍存在以下的不足:教学设计具有单一性,以欣赏课及绘画课为主,美术教师运用导入—绘画方法—示范—学生绘画的模式,学生的思维形成了定式,大多数学生只是简单地模仿,缺乏创新思维;学生对美术课程缺乏兴趣,这都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美术教师只是将课本的知识进行讲解,课程枯燥,课堂沉闷。

二、动画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解决小学教学中的不足,将动画资源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1.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动画故事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的,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因此,美术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将动画片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动画片主要有四种类型,即童话、写实、改编及科幻。其中最多的就是童话类的动画片。比如《白雪公主》《铁壁阿童木》《哪吒》等等。这些动画资源可以成为美术教师的课程导入资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动画声音

动画故事给学生以视觉感受,而动画声音则能满足学生的听觉感受。比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教学生画小动物的课程,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动物的动画声音,比如《森林王子》等,这里有很多小动物的声音,将其作为导课部分,让学生对小动物有一个声音认知,让学生对动物的特点进行总结,为下一步绘画做好基础。同时有些动画音乐很优美,教师也可以作为资源利用到美术教学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动画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弥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不足,利用动画资源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尤其是应用到导课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2:小学美术教师教育论文

一、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插画是一种附在图书、报纸、杂志中的一类图片,能对文字内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由此突出文章的主题,提高艺术表现力。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插图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并且很多插画都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能提高美术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先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一些插画和文字,在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以后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一个美术作品,而在欣赏插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插画上丰富的图案和色彩所吸引,通过插画中的风景和人物能够联想到很多的画面,能提高学生创作时的想象力,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二、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美术制作课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小学美术制作课要求学生在观察完图片以后自己动手完成手工作品。在开展手工制作前学生要准备好制作的工具。以小学二年级的《今日菜单》为例,教师展示了很多菜肴图片,学生要准备好彩泥、剪刀以及彩纸,运用自己的想象造型出各种菜肴,有学生制作了农家菜、小辣椒、豌豆等,还有的学生制作了大虾、鱼等菜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效果非常好。其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生用彩泥造型出各种菜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正确的颜色、如何搭配出表现力强的菜品。工具:彩泥、牙签、格尺、垫板。教学过程:观看插图,与学生互动,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将自己造型出的菜肴展示给学生,教师指导难点动作,学生观看学习;学生互动交流,自己制作一个作品,在同学面前展示。上面插画教学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中只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篇3: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例文

小学生的最大特质就是,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样的想象力可以说是“天然去雕饰的”,这也是当前美术教学理念所看重的,下面是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的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本文以“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对情感渗透的具体操作方式展开论述,希望为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情感渗透;教育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相对的一则概念,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情感与认知的平衡,充分发挥情感意识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作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求知、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品质和人格。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普及并深入人心,情感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愈发明显,因此在这样一种宏观的教育背景下加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众多美术学家、教育学家也认同情绪的培养、情感的发达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能够间接提升创造力和审美力的重要渠道。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路径

1.美术教育丰富学生情感

理智感是人们在探索和感知真理的过程中,因个体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而生成的一种情感意识。小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问题和奥秘的进取心以及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深厚的理智感是促使人们发挥智慧的潜在力量,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作品丰富理智感。例如,学习基本图形的画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怎么画和为什么这样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无形中增加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术教育要想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绘画技巧,不能将教育目标局限在对技能的掌握和美术知识的传播上,而要基于基本的理论道德,利用美术教材的优势,借助时间的灵活性以及美术课程自身的优势,运用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作品、感受美的同时,不断熏陶审美意识,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美、创造美。

2.情境教学,培养感悟能力

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习惯采用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只负责讲解,学生只负责聆听,“教”与“学”是两个独立的、没有关联性的环节。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更无法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审美元素产生关联性与感悟,不利于培养美、创造美所需的条件。例如,学习《鸟语花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自身的感情融入情境中。首先,小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小鸟和花朵十分熟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花朵和鸟类的特征,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鸟语花香”。其次,根据小学生的回忆以及对大自然中鸟语花香的感受,教师开始讲述本堂课的关键,即如何绘出小鸟和花朵的线条,怎样让花朵更加有层次感,怎样让小鸟更逼真,表现出飞翔的张力。但是该怎么样才能画好线条呢?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准备一组连笔画模板,在一张大纸上标上不同的汉字、数字等,让学生用黑色的线将相同的数字连接起来,用黄色的线将相同的汉字连接起来……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粗细的线条表达美术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图形跃然纸上的过程,进而感受到愈发靠近成功的急切感。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拓展学习,如为花朵和小鸟绘制面孔,感受它们的喜怒哀乐。有的学生在花朵上画上笑脸,表示空气环境良好;有的学生在小鸟的脸上画上泪水,表示树木被砍伐小鸟找不到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收获到更为真实的人生感悟与生活阅历。

3.实践活动提升审美水平

美术教学离不开手工环节的辅助,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效果,是提升小学生动手操作本领的重要措施。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制作出多元化的美术作品,将心中所想、内心所感表达出来。例如,在《童年的手印》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泥巴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纳入到课堂中来,在泥巴上烙上自己的手印,利用泥巴捏出各式各样的物件,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知识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展开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老的陶瓷技艺,了解中国传统的泥塑文化等,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感知和更为全面的艺术形式的认知,小学生将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间接提升审美水平。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教学现状和教学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将情感渗透融入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鲁雅婕.人教版与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比较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5.

篇4: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美术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改进美术教学方式,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深入研究传统美术教学方法的不足与缺陷,积极寻求更加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做了论述,并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做法,希望能够对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创新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美术与音乐、体育一样,往往被人们当作副科看待,特别是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美术也是小学课堂里面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之一,美术是一门培养着孩子们独特的艺术课程。在目前的课程改革之下,美术与语文等其他课程一样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现在新的课程改革指导文件下,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新的改革探讨。需要做好的是及时将美术课程的定位维持好,也即是侧重分析美术课程的价值,因为学生们对于这种个性课程也是要重视的,毕竟影响着孩子们的未来的综合发展和潜力的发挥。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上教师演示过多。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上面,老师们过多的展示着自己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观念,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们其实是很有天赋的,所以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应该多多激发孩子们对于美术的想法,尤其是需要鼓励好孩子们去画画,去绘画属于自己心里面所想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够避免演示过多,而忽略理论孩子们的兴趣。进而可以提高好孩子们的美术主动动手能力。

2.理论知识讲述过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理论知识讲述过多,而且较为抽象,学生光靠想象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理论知识是不可以有太多的,现在的小孩子其实是很调皮的,他们对于老师的要求是希望老师能够采取独特并且有趣的课堂知识来引导他们进行美术的学习。

3.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多。在小学美术教育里面,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对于教师还是有一点陌生感和隔阂感的,因此需要增强好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质量,加强好老师和孩子们的交流,只有交流多了学生们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去学习,也就才会对美术课堂感兴趣。此外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绘画任务时,往往规定具体的事物,老师们很少主动的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作画,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美术教学。

二、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由于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上面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所以进行好目前小学美术的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创新就是最为基本的策略研究,具体有如下方法:

1.做好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其实也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只要做好引导孩子们,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这样就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给激发起来了。教师们需要循序渐进,将小孩子们爱好的东西了解下,因为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很厉害的.,只有将美术课程导入到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动物,又或者是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上面,继而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就提升起来了。这个时候,教师们就可以利用美术课程上面的自由发挥时间,引导孩子们进行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艺术创作,这个时候孩子们多半都是很感兴趣的。并且在教师们引导孩子们进入美术课程的自由发挥时间之后,老师还必须对孩子们做画的画表现出兴趣。因为孩子们的好奇心是需要被引导的,只有在这个时候夸奖孩子们画的很好看,孩子们会激起他们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从而以后教师在美术课堂上面的深入教学也会逐渐的顺利起来。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起学生听课的兴趣,起到很好的作用。

2.努力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即使是小学美术,其理论也十分抽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努力尝试将这些较为抽象的专业美术语言具体化,美术的价值可以是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也可以是将具体的东西抽象化,这就是美术的艺术魅力。所以其实教师们在美术课程教导上面需要做好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因为孩子对于周围的事物还是有着很多疑问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将事物给具体化起来。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小学生比较天真,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美术的绘画和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开拓的过程,教师在美术课程上面应该及时的发散好学生们的思维,比如学生在绘画自己所喜欢的动物的时候,这个创作的过程是会有很多的疑问的,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及时的引导好,进而发散好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维模式,因为孩子在进行美术绘画的时候也是一个大脑在被开发的过程。

4.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美术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现在多媒体技术即互联网知识是与时俱进的。对于美术教学来说,也是一样的,可以指导老师们将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在多媒体技术上面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们对这个卡通人物进行故事的创作,继而指导孩子们将多媒体上面的卡通人物给画出来,丰富好美术课堂。现在的美术卡通不是死板的,而是充满着效率的,只有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水平,及时将教师的循循善诱精神发挥出来,最终就能够实现起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论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其目的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从而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校教学的多元化。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真正重视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结合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美术的课堂活动中来。例如实现美术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加强美术与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并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真正保障并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曹静.浅谈小学美术教学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2,(05):121-122.

[2]易天云.改进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3,(05):47-48.

篇5: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活用美术语言,提高课堂效率

文/高柯佳

摘要:新的美术教材都加入了美术语言方面的内容,在新课标下,也强调了“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教学应体现美术语言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美术语言;美术教学;课堂效率

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我们发现,新的美术教材都加入了美术语言方面的内容,在新课标下,也强调了“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那么,在我们平时面对一些小学生时,该怎样去体现这些美术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呢?

一、认识语言,感受语言

低段的学生,教师知道他们没有丰富的,漂亮的词汇,在上美术课时便更难以用一定的语言来解释一幅画。画中的造型以及色彩的运用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感受、去领悟。或许结果学生会说:“老师,我能感受到画者的心情和想表达的意境,但我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这便是学生真正的感受。可惜,我们现在的教师却在给学生作着一些盲目的定义,比方说,教师会告诉学生,“红色”是热情、祝福、勇敢;“黑色”是罪恶、恐怖、邪恶;“直线”使人感到刚强;“曲线”使人感到柔美……于是学生便机械地记牢了这些美术语言,殊不知任何色彩或者形象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如果一地鲜红的血,那是热情、祝福吗?如果一次晚宴,某人穿了一身黑色服饰,那一定是罪恶、邪恶吗?如果一块横幅笔直挂在墙上,那是刚强吗?如果一根生锈的钢丝扭曲在一边,这还柔美吗?盲目给学生下一定的美术定义,只会让他们去死记硬套,真正的美术语言它具有无穷的魅力,让学生产生任何的联想和感受。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术语言呢?

1.依托作品,领略魅力

【案例1】在教学《小小建筑师》一课时,我让学生先上网去找我们中国以及国外的一些不同的材料建筑。有些学生找到了北京奥运馆那个“鸟巢”般的建筑,学生被这些各式各样的建筑惊呆了,原来房子还可以造得这样漂亮,有这么多类型啊!随后的课堂上,我再让学生去试着“造房子”,此刻学生的想象力也开阔了,打开了局限性,不再是平时看到的一些方方正正的房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也学会了试着创作。

2.积极参与,动之以情

【案例2】《风儿吹过》一课对小学生来说,觉得有点无从下手。风,看不见,摸不着,要在美术作品中如何来表现呢?我教学生将风和周围的事物进行联系和对比,并自己亲手来制造风。有些学生说电风扇,有些说吹风机,有些说空调等等制造风的方法。并让学生讲了很多关于风的句子,风的类型,以及在风作用下的效果等。有了这些基础,学生表现风的时候不再是那么空洞。学生还感觉到,原来风是这样来的,风还能有这些效果,风也能带来那么大的危害等。学生了解了风的知识,也感受到了风的.魅力,兴趣被调动了,学习起来就更方便。

3.给予机会,开发想象

【案例3】教学《指印的联想》一课时,当我提出今天的美术课不用画笔来作画时,学生一阵狐疑之后说:“不用笔?难不成用手啊?”学生拿出了彩色笔,先在自己手上“上色”,再印到本子上去;有的便拿来教师给学生敲印章的印泥,发现印泥只有红或蓝色;又有学生想到了不曾用过的水粉颜料……

学生用手指,绘画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虽然没有画得那么形象但也有一点神似。指纹的肌理,手指的韵律,绘画的表情,这些都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美术语言,也学会用各种方式去表达更多的美术语言。真正体会“肌理和韵律”.

二、读懂语言,表达语言

学生感受到了美术语言的魅力之外,还要去更深入地读懂,并运用美术语言来表达。

1.展示个性,体现真实

【案例4】在给高年级上一节外国绘画欣赏时,学生看了《星夜》这幅画,都不解地问我:“老师,为什么梵高要这样来表现星夜?”“一点都不像,却那么有名。”“要我画星夜,我绝对画一颗颗的繁星点点。”再看孙恒俊的《满湖曲折》,学生问“: 老师,怎么就几根线条呢?”“我觉得他画得不够生动!”面对这些方式的表现画,学生提出的疑问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所应该有的。面对这些疑问,我告诉学生说:“在面对同一景点同一事物时,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主要取决于作者对大自然的不同感受与当时的心境。可以通过任何的线条和色彩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告诉别人,让看画的人用心去体会你当时的心情,想象当时的情景,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法。”

2.开发潜力,肯定创意

【案例5】在教学《奇妙的字母》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自己来想象26 个字母,学生的联想让我为之吃惊,有人想到“云”是交警的手势,“允”是爷爷的钓鱼钩,两个“杂”是正在争斗的两条蟒蛇等等,更让我佩服的是,学生在一张纸上画了山,画了太阳,画了天空,他说,那就是太阳下山(上山)时的“匝”.他用一个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课堂的实效性就这样体现了!

在美术课上,要求教师能抓住美术语言这个最基本的元素,我想,这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我们美术课最具有价值的体现。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小学)

篇6: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

(一)比较注重模仿

一些美术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忽视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单纯教学生画“简笔画”,认为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快速学会描画一种物体,绘画的基础就有了。殊不知,这种不用观察、思考,只需模仿的方法,只会让小学生离艺术越来越远。当代美术教育讲究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鼓励他们用心钻研,主张表达,讲究标新立异而不是简单模仿。因此,美术教师要认清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要懂得绘画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技术转变教育理念和方法,保护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认为可以速成

所有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都需要很深的艺术功底积累,大师名作的灵感也许只是一瞬间,但是那一瞬间的福灵心至是靠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日积月累的磨练,由量变积累成的质变。教师应该懂得这个道理,而一些小学美术教师为了在短期内体现出教学效果,往往会在从一开始就传授学生大量的绘画技巧,让学生脱离了艺术的本身而去追求繁琐的画工。的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学会完成一幅画,但那时候就仅仅是一幅画,而不是一件作品了。绘画本身是没有技巧可言的,它是人们心中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对小学生来说,绘画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思维活动。我们所运用的各种笔法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不要本末倒置才好了。

(三)力求达到规范

很多学校都在使用一种涂色书,给学生们准备好了参照物,不仅仅是图案、大小,甚至该用什么颜色都有明确的规范。一幅印刷的色彩清晰的图画,旁边把颜色去掉只留白,然后让学生照着填色。笔者认为这种图书绝对不能采用,因为它对小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学生不能把颜色涂出框外,为什么要有框?为什么要有颜色限制?谁规定天空必须是蓝色的?谁规定每一片树叶经络分明才算是好的作品?那不能称为作品,仅仅是复制而已。学生的画里运用的颜色,往往是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绿色的天空、彩色的树干后面隐藏的是他们想对这个世界表达的思想,而这些就在日复一日的填色中被消磨殆尽。当学生不能用语言文字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就是绘画;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学生通过色彩的渲染来宣泄快乐,通过形的描绘来构建自我认知的空间,通过与身边伙伴的互动,来学习与他人相处,然后开始步入社会生活。

二、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一)美术教学应该走向“生活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使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生活的技能,在观察、实践、思考中抽象出事物的特性,并用画笔艺术地表现出来。笔者已清醒地认识到“艺术生活化”是大势所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力求达到生活化。例如,笔者在教学生画砖墙的时候,不是在课堂上立即教学,而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观察砖墙是什么颜色、砖块垒砌有什么特点等。在课程开始后,笔者先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有的学生说砖墙是青色的,有的说砖墙是红色的,有的说是彩色的;有的学生说砖是一块叠一块垒砌的,有的说是一层砖和一层砖是错缝垒砌的.。此时,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砖墙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出砖墙的特点。在学生对该事物有了清晰、完整的认识后,笔者才开始一步一步教学生砖墙的画法。

(二)美术教学应该关注“人文性”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在传授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内在情感的表达和净化,它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美术作品中。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例如,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采用明快的颜色,说明他的内心充满喜悦;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充满暗淡的色调,则说明他的心情是灰暗的。此时,笔者会和学生谈心,了解他的心思,如果发现该学生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三)美术教学应该启迪“灵性”

灵性是指人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绘画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力,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和全面素质的提升。在美术教学中启迪学生的“灵性”,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智慧,从而使学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四)美术教学应该呈现“开放性”

教师思维的开放性、教学手段的开放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开放性”。要想美术教学活泼生动,必须使其呈现出“开放”的状态,不断吸收外界新的信息,定期重组所有的环节、因素和关系,构建和“生长”新的知识体系,保证教师的思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常新,促使教学功能不断优化,确保美术教学健康快速地发展。所以,笔者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注重为学生营造动态的、开放的、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把学到的美术知识逐渐变成自己的“血肉”。

(五)美术教学应该突出“自然性”

在现代美术教学课程中,简单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美术课程内容纷繁复杂的状况。对于美术教师来说,最好的教学方法是不断整理、概括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美术知识,运用最“自然”的教学方式渗透到学生内心,进而使其外化为学生对艺术审美。这种教学的“自然性”,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

三、总结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要摒弃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提升他们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个性化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篇7: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境之美,为修养之源

中国茶艺追求境之美,白居易有诗云:“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描写了一种意境之美。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审美是重要的目标,审美情操则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将美好世界观、人生观向学生慢慢渗透。

(一)自然之美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一直喜欢“道法自然”。茶,取于水,燃于木,用于叶,无不体现着与自然亲近的妙处。喝功夫茶的步骤,就很接近山水画的构思过程。比如,宋朝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第一步“纳茶”,有如给画面构图,茶叶粗细按层次铺于罐底就如将千里江山错落安排于纸上,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第二步“候汤”,相当于精心调色,水的沸度要“蟹眼已过鱼眼生”,这个靠的是眼力与经验,作者调色亦是如此;接下来“洗茶”,好似画家在运笔,画家的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茶艺的“冲点”步骤,就像绘画中的晕染,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茶艺“刮沫”步骤,看似简单,其实就如画家对画面的着色,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使画面层次分明;最后“品茶”,若家有一套茶桌,那简直就是一方江山微景图:其高低层次、水流聚汇让人极易联想到田野山涧,仿佛山间巉岩飞泉,苍松修竹,瓦房茅舍,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二)韵味之美

《河岳英灵集》中有句:“格高调逸,趣远情深”,“风雅之迹,浩然之气”,无不是在说韵味之美与修养相关。喝一杯茶,点一柱香,抚一弦琴,即便是泡茶的女子,也有无限的美感值得欣赏:或拨弄茶叶的轻柔,或刮沫冲茶的典雅,或茶桌上水雾的飘渺,似融入了水墨画里。中国画的韵味当与茶韵相媲美。国人喜欢用荷来自喻纯洁清雅,张大千就画过《泼墨荷花》,利用水在宣纸上的晕染、渗透产生的泼洒、堆积形成水、墨、色相辉映的效果。再运用浓破淡、色破墨等方法,出现了斑斓绚丽的画面。给人变幻莫测却又轻松自然的效果,这些都是画者特有的情怀。表现出中国画空灵飘逸,虚实相生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风雅自清。教师当教会学生去品味,让欣赏者与画者心意相通。

二、味之美,乃技巧之所

“啜苦咽甘”是茶味的美妙之处,品茶人选好茶之后,接下来煎煮的技巧才是重中之重,这是将茶之美味到达最佳状态的途径。最后才可鉴尝汤色(看茶)、品啜甘霖(喝茶)。

(一)传神之美

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棕褐、红褐、姜黄等,听来很神奇,这么多的色,岂是一般人能看懂的?而中国人却都能在画面中表现出来。“传神”之味岂能不提齐白石的《虾》系列?白石老人一生追求创新,创造了特例独行的画风。他擅用淡墨掷笔,绘成虾的躯体,再润之,显出虾体通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笔成金,干净、利落传神。再以细笔表现虾须、爪、螯,凝练传神!显示出画家精妙绝伦的艺术功力。我们要了解画家使用墨色的巧妙,又要体会富有金石味的笔法,然后才能尝试学习结构里丰富的.意韵和高妙的技巧。顾恺之提出过“传神写照”的命题,画家的这些技巧,即使学生画不出来,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大师用笔用墨巧妙之处,体会到“传神之美”的魅力。

(二)含蓄之美

含蓄之美,有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之意。“含蓄”一词属于美学范畴,是晚唐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的,它的最高境界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茶艺也得之精华,正因味不尽,才会苦未尽而甘出。含蓄,在美术作品创作中,也是一种技巧方法。诗、画本为一家,作画也应尽显含蓄之意,小学美术教材中也有诗配画的课题,彰显其趣。有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现代画家傅抱石将此诗浮现于画纸,青苍的柳色,带着浓浓的雨意,成为画面的主体,把诗中特有的惜别气氛表现了出来。画面中没有画离别的挥袖,也没有依依不舍的拥抱,只有落寞的雨色,让人不由跟着惆怅。含蓄之美,反而更能将画面的意味深入到人的心里去。对高年级学生欣赏作品的味道,自然要从含蓄之美进行评价。也是做个有品味、有思想深度的人所必备的技巧。

三、器之美,从造型之需

所谓“器之美”,原本是指茶的美色,需要与之相配的器具,才能映衬出其色泽、姿态的美感。鉴赏茶的汤色素瓷杯或玻璃杯,在光的折射作用下,茶汤上、中、下三层幻出三种色彩的光环,十分神奇,耐人观赏。美术教学里也有“器之美”,即美术中的造型表现领域。

(一)雕镂之美

《文心雕龙情采》有句“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在美术教材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传统文化内容。苏教版《美术》教材中就有《罐和壶》一课,我们可以欣赏到宋代“人形壶”,还有古代美洲陶罐,通过图片我们从器具本身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几乎能嗅到那个时代传递过来的文化特征:或沉静,或张扬,无不与那朝那代的文化思想有着深远的联系。雕镂之美不光是在这些小的器物上,教材中还有专门关于雕刻艺术的体系贯穿各年段前后,如《非洲雕刻艺术》一课,就是专门让大家来了解某类型的雕刻艺术特征。我们可以从传说到习俗文化再到实物图片,慢慢体会非洲雕刻艺术的独特之处。雕镂技艺本身就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造型方式,或圆润细腻,或粗犷厚重,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培养学生审美也需要从习俗文化及地区风格等方面入手。

(二)阴柔之美

太极阴阳的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精髓。古代美学中就认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是说阴柔之美更加温和长久,容易入人心。茶道中的阴柔之美,我们除了对汤水本身的柔美欣赏之外,更能从煮茶者的身上找到各种美。青花瓷,算是器物柔美之典范。其中尤爱装饰花瓶的造型。初看,仿佛一位穿着蓝印花布旗袍的女子,婀娜的曲线,典雅的服饰、脱俗的妆容、适宜的发型等,似乎就是那位为你精心泡茶的女子。细看,瓷器的花纹中又深藏着绝妙世界,有如周杰伦的歌词中提到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黑色深处被隐去”,像在青色的天地里等候那场烟雨,而此时的炊烟在袅袅升起,隔江万里,会联想起每个人心底的故事……

篇8: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论文:流云涛影读不尽

福建省将乐县城关小学 陈琳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绘画才能。儿童身上本来就有一种好奇、好动,跃跃欲试的创造欲,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富于启发,便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创新意识。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儿童认知事物的心理特点及绘画的特殊形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面向生活,激发兴趣

美,就在我们身边,生活是创造的唯一源泉,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是创新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儿童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都是在室内进行的,由于缺少生活,没有“心”的参与,学生的绘画结果呈现出模式化、固定化的特点,缺少创新,没有个性。如果转变下环境,让学会们用心去体验生活,去感受生活,必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开拓其思维。例如有次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画命题画《我最感兴趣的活动》,结果收上来一看,学生们画的都是一些陈旧的题材,他们实在想象不出有趣的事情。这也因为他们跟大自然太少零距离接触了,环境让他们的童年色彩平淡,不再多姿多彩。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多去接近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去感受生活,还是上次的命题画,这次,我让学生走出去,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结果他们很放松自己,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有特色的活动。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经过引导,一幅幅个性色彩鲜明的图画跃然纸上。

在儿童绘画创新过程中,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展创新的机会,引导儿童积极思维,让他们在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创新,体验创新的快乐,从而掌握绘画创新的自主权,使绘画活动转变为儿童内心需要的显现。“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走进生活,感悟生活,这是儿童绘画创新的生命力所在。从生活出发,让他们的绘画贴近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才能促使儿童创作出真正充满童真童趣的创新性作品,使其创新才情得以展现。这是培养儿童绘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细心观察,大胆尝试

走进生活,用心品位生活,还得学会仔细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犹如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带他们走进知识的宝库。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应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使整个观察过程围绕着预定的目的进行,这样的观察才能持久、有效。首先得学会“看”,然后才是“画”,你能看出多少东西,就能画出多少东西,你能看得深入,就能画得生动。由观察而产生理解,()由理解而产生联想,由联想而产生创造,这样必能激发儿童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指导儿童画一盆花时,如果老师不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孩子们往往会得出笼统的印象,画面必然会粗略。这时,教师可以和他们共同商量观察的内容和顺序,如花盆的形状、颜色、质地、花叶,由上而下、由外而内等。在老师有目的地指导下,他们遵循观察目的,细心观察,就能够大致把看到的事物画下来。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进行联想添画花盆背景,从而使画面内容变得丰富,不致于单调、乏味。当然,良好观察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创设良好氛围引导学生乐意观察、主动观察。在一定观察方法的指导下,促进他们观察能力的提高。

观察是创新的前提,如果不把观察的结果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观察也只是徒具形式罢了,因此,还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观察结果表现出来,允许他们展开想象的空间进行大胆地尝试,即使尝试的结果与原物不相像,老师也要大胆鼓励。没有尝试,创新就无从谈起。这种尝试是儿童拥有自己个性的一个过程,在尝试的过程中,一方面体现他们观察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使他们的创作个性得到最好的发挥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给与学生尝试的机会,最大程度地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以流露。这样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儿童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小巧的帆船》的绘画指导课上,我首先指导孩子们观察帆船的`结构,一般说来,帆船分为船体部分和船帆部分。现实生活中的船体形状是长条形的,船头有点尖。在仔细观察的前提下,引导他们进行大胆的尝试,让他们不要仅仅满足于这种形状,把船体画得更好玩些。如画成西瓜的形状啊,画成鱼的形状啊,飞鸟的形状啊,或者你喜欢物体的形状等等。试一试,这种在观察后的自由随意画出来的帆船就更有新意,学生一定会设计出各种不同形状的美妙帆船来。

三、教法灵活,富有创新

教师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必然感到乏味,兴趣减退。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寓教于乐”,在儿童与美术创新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和新奇中表现心灵,提高思维的创新性和敏锐性。就象流淌的河水一样,因为流动变化而灵动、秀丽。对儿童绘画创新能力提高而言,亦是如此。创新教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都是可以采用的。当然,多变的教学形式并非只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兴趣,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因为他们是主体。应设法使儿童的天性得以充分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儿童的创新兴趣。如将故事与绘画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推理多种结局,并就自己的推理进行绘画构思。例如我在教《帽子回来了》一课时,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小猪的故事,引导学生听完故事后设想多种结局,有的学生回答是长颈鹿先生帮忙,有的说是小鸟用嘴衔下来,有的讲是大象用长鼻子勾下来。学生设计的结局各异,此时老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展现自己独特的绘画思路,就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音乐熏陶,激活想象,音乐能激发儿童无限的遐想和创造。在想象画《我想飞》教学中,我利用优美的音乐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他们想象: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突然间有着一双美丽的翅膀,我飞过碧绿的草地、飞进苍翠的林间,飞过――你们还会飞到哪儿?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除了长出翅膀可以飞以外,还可以怎样飞?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说: “是仙女带他们飞。”有的说“是在鸟儿的翅膀上飞翔。”在美妙音乐的感染下,孩子们的想象如同真的插上翅膀一样在空中飞翔,一幅幅有创新的图画从孩子们的笔端涌出。除此以外,教师还可用猜谜、童谣、游戏、试验等方法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在此就不一一阐述了。

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如在绘画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有趣而丰富的课件以及制作材料等,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空间。如引导孩子用废品废蛋壳、旧挂历、纸盒等制作剪贴画,用木板、旧毛线、水粉颜料制作版画等,都能使儿童受到启发并激发他们创新的意识。

流云涛影读不尽,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的途径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无穷的创造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其创新才能,让他们画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9: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引入语文元素,凸显诗情画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用来表述美术与文学艺术的相得益彰再好不过。如诗如画用来形容山水的美,彰显了美术与语文元素的相互促进和融合之美。语文是文字的传承,美术是造型视觉艺术,将语言文字的诗情画意融入到美术的流畅线条中,能彰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实施诗歌配画、日记和作文配画,或者将美术的点、线、形、色彩、明暗与空间等视觉艺术,以优美的文字语言进行表述,显示出艺术的美。如版面设计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语文中的艺术字体、文字搭配等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小组学习模式,展开黑板报或电子版小报的设计,使得小报布局合理、颜色协调、搭配得当。在小学美术学习中融入语文艺术,彰显文字中的图案美,激发学生创新思考。

二、引入音乐元素,凸显节奏韵律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音乐相对流动,是时间艺术,美术相对静止,是空间艺术。美术与音乐的整合符合动静搭配原理,将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想与思维创造的音乐艺术,以可视化的美术艺术呈现出来。同时,美术教学可以借助音乐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如“听音乐画音乐”这一小节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将美术与音乐结合起来,在感悟音乐的同时,自由想象,画出学生心中所想,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音乐中呈现出来的`内容。以不同的线条、色彩搭配、画面设置彰显音乐和美术的艺术魅力。又如引入“彼得与狼”音乐艺术,引导学生在音乐故事中畅想,发散思维,深入学习美术知识。以音乐的感染力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将音乐思维中的意境以可视化的美术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三、引入数学元素,凸显立体思维

美术不是一门单方面的艺术,它不能独立存在。数学中几何图形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美术艺术的作画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缺乏对数学三视图、立体图形知识的学习,美术学习就会受到阻碍。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凸显学生立体思维,体现数学学科特色,立体几何图形的学习,为美术学习增加动力。如“拼拼搭搭”知识的学习,结合数学中三角形、四边形、圆形与立体图形知识,分析点线面组合的规律,激发学生创意思维,拼搭出画面生动的组合。又如“纸柱造型”知识的学习,结合数学中的立体图形知识,运用裁剪、卷压、折叠、黏贴等方法,打造出纸雕艺术。纸雕是一种运用卷曲、立面、立折、立柱、立体,将平面纸立体化的技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结合生活用品与建筑,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

四、引入科学元素,凸显无限奥秘

小学科学课程是自然、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融合,没有将每个学科进行细分,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发展与自然环境。将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结合起来,深入了解花鸟鱼虫的习性、特点与生活环境,探索自然的瞬息万变与灵活多样。结合眼观、耳听、手摸,进行比较分析,将这些知识与美术艺术融合起来,增加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和了解,更好地运用到艺术学习中。如“自然现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分析下雨、打雷、刮风、下雪时的自然现象,或者展现火山、瀑布、夕阳等景象,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又如“春天的色彩”相关知识,也涉及科学中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自然中感悟和体验,将其表现在美术作品中,以此强化学生艺术体验,提升艺术素养。

五、结语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需要重视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小学美术教学有效与语文元素、音乐元素、数学元素、科学元素整合起来,凸显语文的诗情画意、音乐的节奏韵律、数学的立体思维、科学的无限奥秘。将多学科元素的优势和特点融入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美术课堂上多学科艺术交融、整合与升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美术课堂的生命力,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与艺术修养。

篇10: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通过轻松的环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好老师,因为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所以,开展兴趣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拓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给学生创设发散性的情节思维,要结合教材深入的挖掘情景教学的各种因素,老师在语言上要多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通过语言让学生的思维活力加大。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把学生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例如,老师让学生创设“浅草没马蹄”的情景,学生可以通过任何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运用剪纸、折纸、图片或者绘画等一系列相关的形式完成这一主题内容。有的学生是运用绿色来创设一副立体的图片,老师针对这位学生的作品运用形象的语言来给学生描述一下画面中的情境。这时候有的学生能够想到一些点子,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动手制作,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来对主题进行创造,有的学生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够通过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但是,所做的作品没有创意都是模仿别人的想法,老师最好要运用学生对于线条的了解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对于有些作品有更加感性的认识,通过想象来开展作品的认知。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

(一)教学技法的训练

美术课的教学对于教学技法有着很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对描绘的对象有着正确的描述,之后才能够开展创作。这里面包含很多的技能,比如:蜡笔水彩画的造型、勾线、手工折纸、裁剪等相关的技法,开展的训练要符合课堂的规律,老师要把握好全局做到各个方面都有结合,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个人能力突出,还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在鼓励表扬中运用具体的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技术上的相关困难。我们在教学《丰富的表情》这课的时候,引导学生了解和发现眉、眼、嘴等器官的变化规律,就眼睛的画法来说在高兴、生气和开心的时候都有明显的变化,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模拟人的表情,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摆放五官的位置,学生通过观察发展当人不同表情的变化,学生可以用手偶来模仿,也可以自己用工具来制作一些简单的表情。比如,有的学生用铁丝制作愤怒的小人都很生动,有的学生还会很调皮的模仿,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超出了老师原来的设想,学生因为课堂活动的生动会让整体的思维非常活跃。所以,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就需要时间让学生来进行思考,对学生想象思维的积极性进行调动。

(二)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很多发明都是从创造开始的。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来通过艺术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表达,让学生在乐趣探索的过程中去寻求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教学法: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实物进行展示,学生在这个时候就能够明白任务,老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创作。如上《画一顶帽子》这课学习的时候,老师最好能够出示几个不同颜色和不同外形的帽子,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的材料能够让帽子有不同形状和质地,学生可以用自己挑选的材料来制作帽子,学生不但自己做出漂亮的帽子,还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来制作出雨伞帽、魔法帽等“新品种”,学生用的材料也各种各样,有的学生用朔料瓶子来制作帽子,根据材料的硬度和形状能够学生制作出很多有新意的帽子。学生还可以介绍自己帽子的功能,比如,塑料帽子能够防止淋湿。老师要灵活的运用语言,通过语言情景使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不断的大胆想象,比如在彩塑课《青蛙》这课中,老师有声有色的讲述一些青蛙的童话故事,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会越来越宽,学生在想象中进入到青蛙王国中。学生喜欢模仿,有时候学生就会运用面部表情模仿青蛙的有趣动作,在形神兼备的动作表演的过程中过程增强对青蛙的认识。

三、结语

动手教学展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其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针对自己的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改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其他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学生在表自己的观点得到小伙伴的认同,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美术是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知能力的课程,所以,老师要探究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究教学。

篇11: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小学生的色彩心理倾向特点

澳大利亚心理专家经过大量实验证明:年龄越小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与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人的颜色心理倾向会受年龄阶段、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思想纯洁、好动并好奇心强,容易被纯色、明亮度高、饱和度高的色彩所吸引,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视觉敏感色都是可以产生强烈视觉刺激的颜色,都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因此都成了小学生的最爱。颜色是促成世界的重要元素,面对色彩缤纷的世界,采用有效的色彩教学方法以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色彩、分辨色彩、感受色彩,是为小学生走进美术天地而架起的一道绚丽的彩虹桥。

二、美术教学中引导小学生感受色彩的有效途径

美术教学中小学生对色彩感受的学习,来源于美术教师的辅导,“辅”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辅助作用;“导”在于如何循循善诱的加以正确引导。由于受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在15分钟左右、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不同等制约因素的影响,美术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图片识色,游戏场景中的色彩捕捉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是他们乐于参与的天堂,美术教学中利用美术教学游戏融于教学中,可以发挥兴趣的魔力,可以是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全身心的投入、提高学习效率。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创设出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因此,将各种颜色的图片穿插出现在儿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捕捉色彩、感受色彩,是儿童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越大。”小学生们喜欢使用鲜艳的颜色涂涂画画,是他们想感知这个世界的表现方式,游戏中的乐趣可以使小学生的美术天性一触即发,瞬间得到释放,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形与色》一课中,在认识常用的色彩学习内容中,如:红、黄、蓝、绿等色彩可以收集各种颜色系列的水果、动物、植物等卡片,红色系列收集红苹果、红枣、西红柿、红石榴、红枫叶等形状;绿色系列收集猕猴桃、绿甘蓝蔬菜、绿色树叶、绿色葡萄、西瓜等形状;黄色系列收集橙子、木瓜、柿子、芒果、柠檬、杏、梨等形状;蓝色系列收集蓝莓、蓝色大闪蝶、浅蓝色的天空、深蓝色的大海、马兰花、蓝色金龟子等等卡片。根据收集的卡片数量混合后平均分配给全班学生。小朋友,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谁找的快又准!接下来老师每讲完一种颜色,看看谁手中的卡片和老师手中的卡片是朋友的就举手,到讲台上来在老师的卡片周围放好。于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认真听完老师讲课后,都争先恐后的将自己手中的卡片放到台上准确的位置。学生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学习中充满了乐趣。

(二)音画结合,音符跳动中的色彩呈现

把音乐带入美术课堂,可以激发人的灵感,使画面色彩内容更加丰富,提高画面色彩的感染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耳濡目染的催化作用,情绪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色彩印象会更加深刻。美术是流动的音乐,音乐是凝固的画面。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音画结合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增强美术色彩的趣味性,又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拓展艺术空间,声中有画、画中有声、色彩随音乐起舞的学习环境充满了快乐,美术色彩在音乐感染力的辅助下更加具有动感美。例如:《春天的颜色》一课中,可以伴随着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同时展示符合这首歌曲的一幅青山绿水、红花绿草、小黄鹂的春天风景画: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学生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共同作用,在跳动的音符中感受春天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春天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美好的记忆。小朋友们,春天如此的美丽,那么春天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呢?你想用什么颜色来描绘春天呢?我们都来画一画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加以描绘和表现春天。涂抹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的色彩,表达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丰富他们七彩的精神世界。

(三)缤纷生活,观察出身边的色彩世界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美术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因为艺术就在身边。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人的大脑信息80%是来源于视觉下的观察,而观察在美术学习中不但伴随着思维与记忆的产生,而且是收集与储存美术知识的窗口。因此,培养小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为进入色彩世界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在美术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校园真热闹》的学习中,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构图与绚丽夺目的色彩表现出校园活动热闹的氛围。小学生在校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与平时的校园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每个学生联系自己的身边的生活,在回忆中观察出校园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场面。美术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准备好的图片资料,讲解画面中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活动中的热闹气氛、充满美感的形式构图、不同色彩的视觉体验。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各种画面的活动场景描述,激发了小学生记忆中的画面,将最喜欢的一幕使用喜欢的各种色彩跃然纸上,让小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色彩是一种艺术语言,是传达艺术精神的一抹重彩。马克思曾经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幻想,渴望使用喜欢的色彩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画出自己蓝天下的七彩童年。为了使童年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他们渴望学习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以此来完善好自己的蓝图。美术教师要将各种颜色的情感特征引导学生认知、理解与感受。为小学生的想象力增加一些可变元素,使小学美术教育中富有感情且充满变化的色彩教学焕发出神奇的艺术魅力。

篇12: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二、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增强其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三、美术教学活动也应该动静结合,动中有静。

美术是内心活动的表现。美术教学活动如果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因素,也不是一堂好的美术课。通过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不仅培养他们动脑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我们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美术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每个美术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和名画家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可以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思想教育。

我在上《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一课时,从古代的青铜器到现代精致绝伦的微雕,都充分地向学生展示了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上课时我尽量把这些工艺品变成看得清楚、摸得着的物品,例如利用录像、实物投影及收集一些实物工艺品,具体直观化地进行讲解。《长信宫灯》的古朴、灵便,《莲鹤方壶》的清新流畅、纤巧,象牙雕的玲珑精巧……学生都看得津津有味:用手指点着,小心地抚摸着,不可思议地赞叹着……青铜器的发展史、景德镇瓷都的精湛技艺、繁艳华丽的景泰蓝及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对我国艺术瑰宝的疯狂掠夺,同学们都听得如痴如醉,随着激奋的惊叹,随着失去的愤慨,他们的欣赏程度加深了,爱国主义情感也增强了。

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大胆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将成为强者,反之则为弱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了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种状况下,学生成为被动地适应教师教学、接受现成知识的“机器”,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对美术怀有强烈的渴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并非主动参与,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为了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在美术课堂上,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仪上大胆地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到很快乐、很有信心。

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有艺术涵养、高素质的人才!

篇13: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课堂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科学分组,落实指导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采用民主集中制方式,考虑到学生的意愿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自由组合,四五个人为一小组,每小组的成员一般以好、中、差的程度搭配。小组打破日常的坐位制把几张桌子拼接在一起,小组成员围坐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间关系的融洽,彼此乐于接受,各组间的整体水平也较平均。

二、情系后进,三步巧转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些后进生,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中只能顾及班级的整体水平,对后进生的转化就顾及不全,使转化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现在通过“合作式”的学习,我总结出一套对转化后进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即“课前选定———课堂合作———课后帮助”三步进行曲。

1、课前选定:我在学期初私下交待各小组长在学习中选定一些较容易的工序,让后进生完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免得在合作中一下子让后进生接触到难度大的工序,产生恐惧感。

2、课堂合作:优、中等生在帮助后进生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具体步骤时,后进生也根据优、中等生的建议或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画笔表现出来。如:形态的设计或描绘,让后进生参与活动,边看边学,边动手边体会。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使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合作中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3、课后帮助:为了弥补后进生对知识掌握的缺陷,小组中的优、中等生利用课余时间,为后进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料或现场指导、示范等方式进行帮助。

三、开展评比,引导竞争小组间的评比激励机制是促进合作完成优秀作业的催化剂。班级自从建立小组的评比机制以后,同学们在课堂纪律、语言表达、构图设计、色彩表现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是因为小组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纷纷讨论,献谋献策,把各自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然后小组统一最好的方案,再一起动手完成作业,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表现性和创造性。总之,我认为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形式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今天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只有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成为社会的高级人才。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黑格尔人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一、兴趣的激励。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在讲《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时,把录音机带进课堂,上课时放了一段动物圆舞曲,学生听了都陶醉在优美动听的旋律创设的'情境之中,我问:“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学生:“音乐很美” 。“好像在大森林里听小鸟们开演唱会” 。“仿佛在和小动物们跳舞呢”,这时学生已经跃跃欲试要画小动物了,借此情景我便推波助澜,在黑板上当场示范画一幅可爱的小动物图画,学生们更加兴致勃勃了。当学生作画时我提示,不要囿于教材或老师的范画,而要把自己心理所想的画出来,学生欢呼极致。在兴奋中学生画出了一幅幅动态不一、情趣可爱的动物图,到最后评画小结时,我把作品集中在黑板上展示,构成一幅动物群图,然后再度播放音乐,曲图并茂,学生们开心极了。

二、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敬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有时像童话一样引人入胜,不要看不起小学生捏泥人,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创造。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

想象是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启发学生为儿歌配画、讲故事配画、记忆画、命题画等等。如为儿歌《小小的船》配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天。”学生们不仅能从诗句中感受生动的形象,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画画的联想范围和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并且使儿童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他们的技能可能会幼稚,表现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们的构思往往很新颖,别有趣味,对于学生们这些闪光的创造性火花必须给予鼓励,通过鼓励一个学生,而激励起全体学生进行再创造的热情。

三、改变教学方法,变照葫芦画瓢为引发。照葫芦画瓢———即老师挂一张范画,学生照着画;或老师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笔,谁画的像谁的分就高。这些传统的,错误的儿童绘画教学方法只能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要强调引发,引发学生内在的感受,情绪、想象、气质和才能等等。由引发然后产生联想,联想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美术作品恰恰就是形象思维的产物,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形象思维训练,而且能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我在讲一年级的《各种各样的线》一课时,就是通过引发而运用了类比联想,类比联想是指由这一事物的形象联想到另一事物相同或相近的形象。首先我给学生们看一张画满了短线的范画,然后让孩子们联想你觉得像什么,由此联想到其它什么物象。学生积极动脑筋,学生:“像下雨一样”“还像密密麻麻的小蚂蚁”“又像小蝌蚪”“也像树纹”“有点像远处看去塞住的车”“像一大群正在飞行的小蜻蜓”……我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对了”。又如在讲一年级《画圆形物》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这个圆形联想有什么其他物象是圆形的并把它画下来,想到多少就画多少,到最后结果出来的时候学生们的画面真是好丰富,有皮球、太阳、苹果、西瓜、橙子、纽扣、鸡蛋人、轮子、钟、风扇、救生圈、花、各种小动物、瓢虫……等等,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酝酿出理想的构思,在随意的拼搭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四、充分运用多谋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益。美术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电教多谋体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图文并茂来传达给学生,唤起他们的审美知觉,开启他们的联想,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特定情感,且有益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在讲一年级《穿花衣的热带鱼》一课时,让学生欣赏老师制作的小电影和课件,孩子们被那生动有趣的电影画面和精美的课件制作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有如身临其境,而且思维也很快跟着活跃起来,在接下来装饰热带鱼的时候,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现热带鱼身上的图案和色彩,到最后当学生把一条条的热带鱼“游”到黑板上老师特制的大海里时,呈现在你面前的好似一群活灵活现的美丽的热带鱼,这时你一定会惊叹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是如此特别与丰富。

总之,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创造型学生的培养必须先有创造型的老师,多学习多思考,不断地创新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为绽放的多姿多彩的花朵。

篇14: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平时说理论联系实际,即我们要接受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仅凭口头说教是不行的,必须得通过实践。

对于美术的学习也是这样。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即通过美术的学习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通过学习个体即学生本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来体验美术活动和乐趣。

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艺术实践的能力却可受到内在及处在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一,个人兴趣是学生艺术实践的源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个领域非常热爱的人,必将对这一领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美术教育,而出类拔萃者则为数不多,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一名画家,因为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只有在整体培养的基础上去发现,挖掘其具有艺术素养的学生,使其在文化修养提高的同时,艺术天赋也不至于被埋没,丢失,这就需要课余时间多向这一方向倾向,以不至于象古时的方仲永,久而生疏,直至成为一名平庸之人。

其二,重视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导地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解放思想,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这就要看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我也尝试过让学生主动的观察事物,表现事物,

让他们体味其中的乐趣。而学生自身的顽皮性和依赖性以及意识形态的不成熟性,成为他们自主学习中的最大障碍,长期以来被动的接受,不动脑思考,老师布置点我完成点的思想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根本不会去挖掘教材之外的东西,也根本不会顾及课程的延伸与关联。因此,此次新课改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彻底地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力军,能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其三,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为重要成的前提下,学生艺术实践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一堂写生课中,我把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统一到操场上,然后分散,每个同学自己去找写生对象。安排好任务后,我说三十分钟后检查,然后看了看表,再看同学们,他们也是你看我,我看你,有的用嘴咬画纸咬钻笔,我说开始呀,他们仍无动于衷,一个大胆的学生突然说:老师,操场上空荡荡的,画什么呀?我说:同学们,仔细看看,咱们操场上有什么呀?同学们都说,蓝球架,单杠。我说,再往四周看看。“有树,房子。”同学们都异口同声,我因势利导,:“第一组画蓝球架,第二组画树,第三组画房子,第四组画自行车。”同学们都找到写生对象了。于是便分散开来,针对自己的写生对象开始观察了。通过这次课堂写生实践,我发觉到了老师指导作用的重要性。我们一方面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对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确引导,组织也不容忽视,因为我们必定受过专业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也相对形成,所以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必须从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角色。

美术课是门技能,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审美能力的提高,艺术修养的形成,重要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来亲身体验,因此,新的课程改革也赋予美术教育工作者以新的任务,要求广大美术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对学生们实施教育,并能配合好其他各科教师,搞好课程资源

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的。

篇15: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速写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绘画的一个基本技能,小学美术速写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小学美术教师正视这些问题,采用各种方式方法,促进小学美术速写教学。

关键词:小学美术速写教学学生

新课程改革中关于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双基”,而现实情况却是学生的创造能力明显缺乏,而小学的学生由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应该是天真烂漫,善于观察发现,小学美术教学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用好速写,帮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表达展现出来。速写是美术创作中常用的绘画手法,它是指用简短的时间,快速地概括勾画出所要描绘的事物,对于培养下小学生的观察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小学美术速写教学的意义

1.1锻炼小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还不是很精细,所作的画也只是对于绘画对象笼统的认知。在日常教学中,小学美术老师会发现,学生的绘画往往不是画他们所看到的事物,而是倾向于画学生想到的事物,速写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从画所想的事物过渡到画所看到的事物。速写能帮助学生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通过速写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更善于发现小学升眼里所看到的事物美。

1.2提高小学生概括感受能力

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喜欢用线来绘画,所以对于学生用线的训练学生更乐于接受,而线正是速写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通过对于小学生的速写训练,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线的粗细、直曲、长短等特点,通过对于生活中的事物的感受,用速写中常用的线条勾勒概括出绘画对象的特点和轮廓。

1.3拓展小学生视野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创作是对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的直观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用范画跟图片的结合,这样的方式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要想得到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在教学中多多的让学生接触生活和大自然。特别像在小学生速写练习时,可经常性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向大自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师需要做的是在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

2小学美术速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小学美术速写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速写教学对于学生的绘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小学美术中的速写教学,盲目的追求“素质教育”,只追求形式,开展贴画、沙画、涂色画等,在这样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只是被动的跟着老师展示的范本,模仿作画,这样的小学美术教学只是“急于求成”,学生的美术创作浮云表面。

2.2小学美术速写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在日常的小学美术速写教学中,有些老师过于关注学生所谓的美术素养提高,对于学生的美术绘画技能和绘画的基础知识的传授过于弱化。这样的美术教学以提高学生美术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为借口,无视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所对应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反而使得学生的绘画作品过于样板化,起不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2.3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基本不足

部分教师本身速写基础就比较差,对于绘画对象的快速勾勒不够准确,导致这些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时,刻意的回避速写教学,或者是开展速写教学时也是敷衍而已,此外小学美术教学除了速写以外还有大量的简笔画和制作课,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就把教学的主要精力集中于此,忽视了速写这一美术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3小学美术速写教学的方法

3.1立足学情,开展速写教学

小学的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分布的比较广,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更趋向于幼儿阶段的形象思维,对于绘画充满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教授一点简单的速写勾勒知识;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绘画的创作热情已经不是那么高了,这个时候的速写教学应该结合提升学生的兴趣点,不能用成人化的速写训练,一味的要求学生重视比例和透视这些难懂的概念。

3.2形式多样,唤醒学生速写学习热情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速写教学不只是写生课,还要包括观察课,在观察课中渗透小学美术速写的基础知识,小学美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去观察一些事物,逐渐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一些速写的基本知识。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活动之后,可以收集一些学生具有代表性的速写作品,组织学生一起欣赏品鉴,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又能启发学生。

3.3珍视小学生速写作品,树立学生速写自信

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速写教学时要明确:小学的美术教学不是专业的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速写要求不可以太过严苛。这个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只能称之为生活中的美术教学,学生的绘画对象和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学生的速写作品更是各不相同,有点学生关注明暗对比,但对比又过于强烈,有的关注事物的比例,但是在比例的把握上又不够准确。教师面对学生的这些速写作品,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而不是一味按照速写的标准批评指正,这样会挫伤学生速写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更本不愿意去开展速写创作,那小学美术速写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3.4延伸小学美术速写课堂,培养学生速写能力

速写所需要的材料也相对简单,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帮助学生完成速写,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范围也存在局限性,如果只是依靠课堂的教学想要学生学好速写,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鼓励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速写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课间,课后去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速写技能开展创作。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速写教学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观察事物,概括分析事物的能力,在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要正视速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小学升的年龄特点,采取积极的方法,鼓励学生开展速写创作,延伸小学美术速写课堂,帮助学生学好速写。

篇16: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通过渗透情感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拥有正确的情感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同时,开展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总结后丰富自身的情感,从而对学习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欣赏美术作品,对美术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自己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小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欲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播放音乐或视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充分放松心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和积累美术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延伸和补充教材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多媒体可以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将图片和音乐等有机结合,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创作欲望和灵感,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二是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不同的作品能够传递给人不同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各类富有特色的作品,使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懂得不同作品具有的时代特色以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如,教师在播放可爱的卡通形象时,学生常常会表现得很激动、很喜爱。而在播放类似《三毛流浪记》的图片时,学生表现出的情绪往往很复杂,有的同情,有的悲伤。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欣赏过程中体会到不同人物、场景、时代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三是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美术实践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加深其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如,在上“我的新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黏土,让学生亲手制作出自己的新朋友,这个朋友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其作品也各有特色,充分体现出了学生浓厚的情感。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展示,制作的如果是人物,可以鼓励学生送给人物本人,加深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如果是动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大家讲述自己与新朋友间的趣事,锻炼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情感。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作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并根据学生的喜好制作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四是在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是表达和培养情感的关键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通过学生的表达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并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意识。如,在讲解“童话里的小屋”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关于“童话里的小屋”的作品,让学生观察之后再说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及其体现出的美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发言,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觉得童话里的公主好美,有的觉得公主生活的环境好美。教师也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出发点都不同,体会和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并获得不同的知识、灵感和情感。

三、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实践教学,不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在互动过程中逐渐渗透情感教育。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案,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美术鉴赏力,从而实现美术情感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

篇17: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现在小学教学过程之中美术教学也日益提升上日程,我们要在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个性也是必须进行的教学。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标志,也是我们进行社会化必须走的过程,我们培育人才必须使其有独特的个性,这样才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美术作为一门最需要想象力和独特性的学科,是我们培养小学生独特性最好的手段。本文就是探讨小学美术课堂培养独特性的问题和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个性培养;应用措施

目前,在我国的小学课堂之上多出现大班教学的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出现趋同势。小学的美术教学过程之中,出现许多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师生关系出现问题,学习环境较差,等影响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阻碍学生的个性化的养成,影响美术教学的质量。我们要培养小学生从思想、态度、行为、意志等方面都有和他人不同的个性,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培养出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现代化教学,促进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模式的革新。

1小学美术个性培养出现的问题

1.1老师过度进行干预:目前在我国的美术教学的课堂之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起着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独特性的养成。例如,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之中,老师布置美术作业,说学生可以成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是老师总会不由自主的引导,加入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样就严重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这样进行培养的学生,及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也只是在老师思想下为前导的,没有自己独立的东西,这样是不利于学生进行真正的独立性培养的,对学生的个性化养成形成巨大的阻碍。

1.2老师重知识轻个性:随着新课改的提出,美术教学目标为两个。一者为,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授课和教学。二者为,培养学生的美学思想,学会独立的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但是现在的教学之中,老师只是进行性单体的示范教学,不断的传授美术知识,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的过程。学生的美术作品也只是对老师画法的复制,没有进行创新,学生的整体画风都被限制住了。在这个过程之中就是老师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造成的恶果。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会造成画风枯竭。

1.3个性的审美风格被压制: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是最能培养自己的个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许多的想法就是学生自身个性养成的关键性因素,但是老师却教学过程之中对学生发出的独特的思想进行扼杀或者进行王权否定。然后老师在讲解自己对作品的见解,这样严重的压制了学生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同时同学之间进行谈论时,提出新奇的想法,也会被同学以老师讲解方法给予否定。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严重限制了学生自己的审美兴趣的提升,对个性化的养成造成巨大的限制。

2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策略

2.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奇思妙想最多的时候,没有过多的限制,小学生对新的是事物,经常会发出天马行空的想法。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之中,老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新奇的想法必须给予鼓励,使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丽。比如《影子的游戏》的教学过程之中,老师可以领着学生走进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各种景色,观察不同的事物的影子;同时在这堂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还可以带上学生的家长,以及自己喜欢的玩具,观察不同影子的不同。在课堂实践结束后,我们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讨论自己所看到的,观察到不同的情景。在这时老师可以传授一些影子在在一天之间会出现不同的情境,影子总在自己的身后和影子是黑色等基本知识,促进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的提高和个性化的养成。

2.2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目前,我们的小学教学的过程之中经常出现问题。老师不仅要教学生进行基本美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不同作品的色彩,线条,比例等基本理论对大自然和人间的艺术品做出自己的鉴赏。老师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之中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老师要对学生提出自己的鉴赏看法时给与鼓励和支持,掌握自己的度。例如,在进行《蒙娜丽莎》的鉴赏教学的时候,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观察,提出自己的新奇的看法。老师要对这些看法进行整理,积极的给予鼓励。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养成。

3结语

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改变现有僵化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思想,促进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养成。我们要认识到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不仅要进行传统的美术知识的教学还要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提高重视,实现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淳尚琴.情感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的个性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

[2]刘琼.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谈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

[3]胡怀庆.“高山、树木和草丛”:对美术教学与个性培养的思考[J].辽宁教育,2014.

[4]李传明.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J].赤子(中旬),2014,01:370.

篇18: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情感渗透;教育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相对的一则概念,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情感与认知的平衡,充分发挥情感意识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作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求知、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品质和人格。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普及并深入人心,情感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愈发明显,因此在这样一种宏观的教育背景下加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众多美术学家、教育学家也认同情绪的培养、情感的发达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能够间接提升创造力和审美力的重要渠道。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路径

1.美术教育丰富学生情感

理智感是人们在探索和感知真理的过程中,因个体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而生成的一种情感意识。小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问题和奥秘的进取心以及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深厚的理智感是促使人们发挥智慧的潜在力量,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作品丰富理智感。例如,学习基本图形的`画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怎么画和为什么这样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无形中增加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术教育要想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绘画技巧,不能将教育目标局限在对技能的掌握和美术知识的传播上,而要基于基本的理论道德,利用美术教材的优势,借助时间的灵活性以及美术课程自身的优势,运用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作品、感受美的同时,不断熏陶审美意识,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美、创造美。

2.情境教学,培养感悟能力

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习惯采用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只负责讲解,学生只负责聆听,“教”与“学”是两个独立的、没有关联性的环节。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更无法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审美元素产生关联性与感悟,不利于培养美、创造美所需的条件。例如,学习《鸟语花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自身的感情融入情境中。首先,小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小鸟和花朵十分熟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花朵和鸟类的特征,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鸟语花香”。其次,根据小学生的回忆以及对大自然中鸟语花香的感受,教师开始讲述本堂课的关键,即如何绘出小鸟和花朵的线条,怎样让花朵更加有层次感,怎样让小鸟更逼真,表现出飞翔的张力。但是该怎么样才能画好线条呢?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准备一组连笔画模板,在一张大纸上标上不同的汉字、数字等,让学生用黑色的线将相同的数字连接起来,用黄色的线将相同的汉字连接起来……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粗细的线条表达美术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图形跃然纸上的过程,进而感受到愈发靠近成功的急切感。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拓展学习,如为花朵和小鸟绘制面孔,感受它们的喜怒哀乐。有的学生在花朵上画上笑脸,表示空气环境良好;有的学生在小鸟的脸上画上泪水,表示树木被砍伐小鸟找不到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收获到更为真实的人生感悟与生活阅历。

3.实践活动提升审美水平

美术教学离不开手工环节的辅助,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效果,是提升小学生动手操作本领的重要措施。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制作出多元化的美术作品,将心中所想、内心所感表达出来。例如,在《童年的手印》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泥巴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纳入到课堂中来,在泥巴上烙上自己的手印,利用泥巴捏出各式各样的物件,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知识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展开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老的陶瓷技艺,了解中国传统的泥塑文化等,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感知和更为全面的艺术形式的认知,小学生将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间接提升审美水平。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教学现状和教学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将情感渗透融入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鲁雅婕.人教版与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比较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xx.

篇19: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通过美术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更加乐观的成长。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因此导致参与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很难有效地从中获取充足的知识,这样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师将需要讲解的课程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讲述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美术;有效性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出现了一些新业态,这些新业态不仅应用于经济领域,在教学、医疗等领域还有很好的应用。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学生很难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参与到其中,因此导致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也很难从教学中熟练掌握一些美术知识与绘画技能,这样对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兴趣低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许多的优越性,对学生综合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教师应该注重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没有在学习中表现出足够的积极性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主动意识较弱,很难主动地参与到美术的教学中,所以在小学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很难表现充足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多教师都是通过教材进行美术内容的讲解,学生仅通过教材中少量的图片和文字很难对美术有足够的了解。从教材中也不能很好地掌握绘画的技能,导致学生不能理解美术的语言艺术和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这样就会使学生的作品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可能因此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美术教材内容中包含了许多名家的画作,例如毕加索、梵高等,这些名家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深奥性,对学生的理解也会产生阻碍,也是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热情的因素。

2.一些教师都有着固定的教学观念在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固守以往的教学观念,例如课堂中仅通过教材进行美术的教学,教材的知识内容只是一些知识要点的囊括,没有全面地解释某一知识点,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知识吸收的有效性。而且这样很难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被动地进行知识的吸收,这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教材中内容有限,仅通过教材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在美术的学习中,绘画者也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使欣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所以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对学生的美术能力与审美水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的一些建议

1.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当前的小学美术学习中,学生都是围绕教材进行学习,仅通过教材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无法全面地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而且这样的学习方式还会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总是站在单一的角度思考,这样会造成思想的局限性。因此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认识到网络技术对于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通过网络去寻找合适的资源,在对网络资源进行研究和学习基础上,吸收其中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量。

2.需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情境教学,以图片或者动画形式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课堂,相比传统课堂中教师通过粉笔一笔一画的板书,它很大程度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学生都会有新颖感,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对多媒体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多媒体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3.通过多媒体技术突显教学重点一些学生可能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有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进行标注,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再次记忆。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突出所讲内容的重点,即通过在幻灯片中的圈画文字,或者通过视频展开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深刻。相比传统课堂单调的黑板,多媒体教学则给学生很强的视觉效果,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白文章内容的重点或者中心思想。多媒体中有很多小功能,比如圈画功能,当出现重点语句或者错误的地方,教师可以用这个功能圈画出,作为强调。而且通过多媒体屏幕的表达尤其是体现在色彩的表达,使景物可以生动地表现在眼前,这有利于学生对图画的理解,从而可以挖掘出图画所要表达的含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应用于教学领域,需要教师围绕着所要进行的教学对象进行有效的设计,再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讲授,这样可以将更多的媒体信息传输给学生,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相比较传统的美术教学存在着许多的优越性,教师需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这样对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雪梅.例谈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A版[J]20xx(7)

[2]廖迎;试论多媒体对高校“两课”教学的促进作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xx(5)

篇20: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首先,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施,能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小学生通过合作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大家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美术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在合作中,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对增强学生团结互助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展,有助于活跃美术课堂教学氛围,以往美术教学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沉闷的美术课堂氛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施,使学生相互研究美术学习中的问题,学生活跃的思维和表达使美术课堂教学氛围充分活跃起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美术艺术细胞,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1]。再次,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施,学生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合作,教师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打破了以往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良现象,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实现了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和教师共同合作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一方面,有助于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方案,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营造合作氛围

良好的合作氛围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美术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例如,在“泡泡飞呀飞”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之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使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用肥皂和水等制作一些可以吹泡泡的设备,并要求学生将这些教学需要的设施带到课堂中,教师将课堂拓展到户外,如学校操场等地点,将学生科学分为两组,每组学生要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以及其他特征,比比哪个小组发现泡泡的特点最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细心观察泡泡的特征,小组学生在合作中轮流记录,其他学生观察,学生将泡泡大小、形状以及泡泡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的特征全部记录下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纷纷吹出不同的泡泡,泡泡在操场上飘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小学美术教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

2.制定合作任务

制定合作任务是指在小学美术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安排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制定合作学习任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任务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托,保证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所理解与掌握。其次,任务要具有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第三,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复杂程度要适中,保证学生具有完成任务的信心。例如,在“可爱的动物”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从动物的外形以及其他特点了解不同的动物,之后将学生分组,要求小组学生课下制作一组小动物,制作材料不限,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比一比哪一组学生制作的动物最多、最好。在教师的指导下,课下学生们组织在一起开始构思制作哪些动物、用哪些材料,等等,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开展合作评价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课堂评价。例如,在“化装舞会”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先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之后学生之间互评,之后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合作评价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评,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我,教师通过学生的意见看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双方面都有所提升,有效的提高了小学美术教学效率。

三、结论

综上所述,美术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时期就应该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中,而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施,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不断发挥其创造思维进行创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21: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1前言

微课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而衍生出来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简言之,微课就是一种微型的课堂,一般利用视频播放的手段为学生讲解知识,视频中会针对性地把课本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系统性地阐述出来。微课的重点就在于这个“微”字,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很简短的教学视频为学生讲解知识,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对每一个知识点只能讲解一遍,如果有的学生当时没有听懂,在课后复习起来就非常困难,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指导每一位学生;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去观看教学视频,在课余时间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2微课优点分析

授课不受时间限制微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点在于,微课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教师完全可以不用站在讲台上讲课,只要出现在视频中,用语音为学生进行授课,教学生动、有趣,也可以不受场所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远程直播方式来为学生传播知识,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观看教学视频。学习具有针对性微课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知识讲解具有针对性,一目了然。在微课视频教学中,其中讲解的知识一般都比较清晰,重点知识会进行详细讲解,主题简洁鲜明。这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利用很短的时间就掌握重点知识,提升学习效率。课堂不受场所的局限微课的课堂之所以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发生飞跃改变,这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由于微课教学方式观赏性强,师生可以通过在线观看和下载的模式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反复剖析,直到完全掌握。学习也不受场所的局限,学生可以在家利用电脑或者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实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律意识[1]。

3小学美术课微课的设计原则

微课的生活化微课并非一个简单的利用视频播放来完成教学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的目标是让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在生活中学习,才能将学习到的有关知识最大限度地利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微小性与完整性微课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小”,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必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知识点的详细讲解。也就是说,微课中学到的知识必须是一个系统性的完整知识点,只有保证知识的完整性,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完全掌握。教学的辅助性微课是一种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一般可以利用动画、视频技术、语音播放等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形象地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展示出来。但是,微课是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展示。所以,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时刻要牢记,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目的,不能完全对其产生依赖心理。

4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为探究性学习提供方便微课教学要做到以新课程的教学标准为基础,针对性地开展针对某个知识点的重点教学,同时也要做到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某个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性地观看这些教学视频,做到反复观看和探究性学习[2]。如在“造型、表现”教学中,一些学生受到观看时间和角度的影响,会感觉看不清楚或者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将此类知识点以微课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呈现出来,这样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并制定微课教学设计表。比如在“剪对称鱼形”一课中,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对称剪纸的具体方法。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将折、画、剪一系列程序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做每一步时都能注意每一步的注意事项。首先是学生将自己手中的纸对折。问题出现了:对折后的纸上该怎么画鱼呢?是画一整条,还是半条?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谈论完成后请各小组代表谈一谈本组成员的看法。待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可以做以下总结:鱼肯定是只需要画一半,同时还需要画在靠近折痕的那边。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鱼种,根据鱼的外形特点,仔细地画在纸上。教师可以简单地绘制几种常见的鱼类,如热带鱼、鲤鱼、飞鱼等示意图。待学生画完自己的鱼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谈一下自己所画鱼的特点,每种鱼的头、身、尾、鳍都有什么不同,有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各不一样。最后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鱼种。本节课的微课设计如下:微课名称:剪对称鱼形知识点描述:掌握对称剪纸的具体方法教学内容来源:小学美术教材教学目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鱼种适用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小学美术教师及相关从事人员教学设问:对折后的纸上该怎么画鱼呢?是画一整条,还是半条?教学实践表明,在美术微课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微课让探究性学习变得生动、形象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生动、形象。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虽然有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但独立思考问题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让学生学到更多未知的知识。如在“画太阳”一课中,教师在微课中以视频播放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一场视觉盛宴:太阳一会儿变成一个可爱的姑娘,过一会儿又变成一个调皮的小孩,一会儿又变成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奶奶。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现在每位同学可以想象一下,在一年四季中,自己想让太阳变成什么样子?有的学生说:“夏天很热,我想让太阳戴一副墨镜。”有的学生说:“冬天很冷,我想给太阳戴一顶帽子。”这时候,画面中的太阳便会根据学生的心愿变成一个戴墨镜的男孩,过一会儿又变成一个戴着帽子的老爷爷,学生看到后,露出了开心的笑脸。利用技术手段将学生的想法真实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内心产生无比的向往。最后,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阳形象,并进行交流互动,评比出画得最好的学生,将其作品在校园中展示出来,向其他学生分享。这种教学模式让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将一些网络信息资源合理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得到更好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这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观点。在美术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感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如在“美丽的昆虫”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感知昆虫的形态美,可以在微课上利用简短的视频向他们展示出各种各样的昆虫,如蚂蚁、蟋蟀、蝴蝶、知了等,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每一种昆虫的形态来发现其中的色彩美、外形美。图片给予学生的视觉冲击,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一种昆虫,从中获取美学知识和灵感,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发现”“欣赏”和“评述”过程中增长自己的美术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最佳条件。只有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利用色彩斑斓的画面和优雅动听的声音,让学生产生一种对艺术的享受,进而将课本中静态的知识在微课中以动态的画面展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3]。如“春天的消息”一课中,让学生以绘制自己心目中春天景色的明信片为背景,让他们感受春天的景色。这样就能很好地将课本上描绘春天景色的文字信息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在眼前,让人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学生通过绘制自己心目中春天景色的明信片,并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每位学生能看到的春天的景色有绿叶存生、蝴蝶飞舞、燕子筑巢、冰雪融化等,鲜明生动。这时候,教师可以放一些轻柔的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再次感受春天的气息,学生通过观赏后都发出由衷的赞叹和对春天的向往。微课在情境创设中利用试听一体化的优势,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让学习变得轻松而快乐。

5结语

微课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衍生而来的新型教学模式,采用微课教学让课堂变得生动、趣味、方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高效思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优点,让学生体验到美术教学的艺术观赏性和情感价值,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篇22: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灌输式教育是传统美术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回顾与总结美术教学,发现当前许多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为此,必须重新认知美术教育,明确美术教学的内容,理清学生需要学习的美术知识。鉴于此,以新课改为背景,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增强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分别是学生方面与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则主要为有效学习,即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有效的教学理念培养之后,能够在学习方面获得有效提升;教师方面则主要为有效教学,具体表现为教师为促进学生进步而采取的所有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主要有三点,分别为: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二是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需要学习什么,掌握哪些知识;三是采用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手段。

一、将游戏融入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进步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适当的游戏,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增加和活跃课堂氛围。此外,科学设计游戏,也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及观察力,培养他们的团结互助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融入适当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进步,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游戏”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活动,借助游戏活动进行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教学之中,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如在《水墨游戏》课程教授中,为了能够避免枯燥乏味的水墨画教学,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堂,融入游戏成分。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随着线条跳舞”的游戏场景,先后播放一段舒缓的轻音乐和爵士乐,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跳动,融入其中,进而趁热打铁,播放《赛马曲》,让学生在欢愉的氛围中,听着音乐画墨线,一边感受到骏马驰骋草原的景象,一边伴随感受进行绘画创作。学生在游戏中绘画,体验着不同墨色之间的转变,同时,一幅幅水墨画作跃然纸上。在游戏氛围的衬托下,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在无垠的时光中自由遨游。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过早用绘画技巧对学生进行规范,应该注重对他们绘画兴趣的培养。然而,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十分重视教学知识的教授、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手段的运用,但相对忽略了对学生个人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从小就被固定的思维方式束缚,从而形成“千人一面”的作业现状。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教师必须对此种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尊重学生,鼓励创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小学生对绘画的兴趣相对较高,画的很快,会根据自己的想象错误地在画板上增加不同的色彩和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绘画结果存在瑕疵。但是,作为教师,切记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因为这样会打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挫伤学生的天真与稚拙,导致学生天生的领悟、感觉被常识所取代。故应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将正确的绘画技巧与领悟相结合,从而进行绘画创作。2.指导观察,培养感悟。观察是绘画的前提,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进而结合自身的感悟,才能绘制出美妙的画卷。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并分析事物的本质,加深对事物的了解。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对学生思维感悟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构造,特别是虚拟抽象构图。此外,教师也应当适当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从而将感悟有效地转化为图画,并展现出来。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培养,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美术。作为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师,应当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表扬与鼓励,鼓励他们学习美术,坚定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主要有三个方法。1.语言评价。教师要积极鼓励小学生学习美术,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多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意见,少用批评或否定的词语,比如“很棒”“做得好”“继续努力”等鼓励词汇。此外,在日常的课堂教育中,教师要及时表扬与鼓励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2.肢体评价。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除了语言评价外,教师还应采用肢体评价,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向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伸出大拇指,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也可以通过一个微笑或抚摸表示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3.物质奖励。小学阶段,学生是十分看重教师的物质奖励的,如一朵红花,一个小勋章或一个小饰品等。在课堂之上,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可以设定为发言的同学发一朵小红花,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激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

四、善于引导,巧妙提问

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教师如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讲授方式和知识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教学之中,必定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所以,教师应对课堂讲授进行刻意的设计,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用。在向低年级学生讲授《三个好伙伴》课程时,考虑到专业的美术教学术语(如“块面”“构图及色彩”)比较苦涩难懂,教师就可以运用较为简单的白话进行讲授,由浅入深。运用“这幅画漂亮吗?什么地方你记得最牢固?”等简单的方式提问,引导他们进行思考,进而引起他们发现红黄蓝三种颜色能够调出其他颜色,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然后,结合红黄蓝这三个颜色的实例,对“块面”“构图”等专业术语进行解释,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这些术语,同时也能够更加主动参与美术课堂。

五、课堂设计注重语言情感和德育感染

辅德益智启美是美术教育被公认的功能,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美术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触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层次。如在对《自由领导人民》一画欣赏过程中,面对半裸的自由女神,同学们的表现各有不一,有的感到好奇,有的表现为忸怩不安,有的甚至不敢观察。面对这样的情况,美术教师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作为重点,借助有关的人体构造图,联系实际,向同学们解释人体的生理是自然现象,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们明白人体绘画作品是以表现人体的动态美与形体美为目的的,是对人体自身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是一种健康的艺术,从而纠正学生思想中不健康的因素,提升他们对美术的认知。总之,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美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改革趋势,对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改善,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切实获得有效的美术知识和提高美术认知,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晓燕.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式之研究[J].科普童话,2016,(14).

[2]秀连.小学美术教育[J].读写算,2017,(20):93.

[3]夏军芳.示范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22):150.

篇23: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当下热门的环境教育课题,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目标体系和教学方法,最后研究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评价体系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美术;环境教育;体系研究

近年来,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在注重环境问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将环境问题和美学问题结合起来,并将此作为美术教育改革的新契机。除此之外,《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环境教育的具体要求。因此,新的美术教育改革需要将环境教育真正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这样有利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有鉴于此,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目标体系、教育方法、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对环境教育的体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目标体系

当前环境背景下,将环境教育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总目标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培养他们的综合环境素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通过准确了解环境和美术之间的关系得以提升;使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相关环境科学知识,在实际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端正自身的环境保护价值观,在环境实践活动中能够自觉以正确的态度、情感以及行为模式对待自然,在提升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自我责任感。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

前文提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环境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该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美术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合适的教学方式能够改善学生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使其环境保护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种授课方法:

1、渗透式讲授法

所谓渗透式讲授法是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材中的环境基础知识,通过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以达到提高学生环境认知能力的目的。但是,在使用这种方式的过程中要切记“照搬照抄”,这就需要教师在美术授课过程中将环境意识加以适当的穿插,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漫等形式,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具体到为学生讲授装饰画制作的时,教师可以将“变废为宝”的循环保护理念融入课堂的讲授过程,引导学生将家里废弃不用的彩色废旧挂历或者穿旧的花色衣服,通过独特的艺术思维将这些色彩丰富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加工,用以装饰教室,通过这样的动手能力,将环保理念融入他们的创作思维。

2、辩论式教学法

所谓辩论法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不同的观点相辩驳,并通过学生之间的这种辩论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具体在课堂实践中就是,教师将不同的美术作品陈列,并且让学生就该作品存在的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随堂设置一些争议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就此进行辩论。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如,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当前我国水污染的资料片段,让学生意识到水质污染的严重性。就此,让学生进行讨论“面对这样的水质污染,我们应该怎样做”,讨论结束后让学生以自己的真实体会进行相应的画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以海报的形式进行粘贴、宣传。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评价体系

明确了小学美术环境教育的目标机授课方法之后,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环境教育评价体系,以此来了解教师的教授是否实现了环境教育的目标以及学生的适应程度、学习效果以及价值观是否发生变化。该评价系统主要是针对教师、学校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授课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观察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发生变化,而针对学校的评价就应该是综合性的评价,包括教育的环境、氛围以及相应的设施设备等。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并且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授课方法,达到教育的目标。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目标在前文中已经进行阐述,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以及他们的环境素养,最终能够将我国环保事业从源头抓起,将环保的理念通过教师的讲授以及学生之间的辩论,深深埋藏于他们的脑海。因此,此处谈到的环境教育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防止个别教师将这一新的授课理念形式化,需要学校和社会双管齐下,将评价制度落到实处。例如,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对授课效果良好的教师适当的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提高他们的授课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好的环境保护习惯提升他们的环境素养,而且从长远来说有利于我国环保绿色事业的稳步进行,真正的实现绿水青山。当然这也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需要教师、学校和学生的有力配合,真正做到创新式的美术教学,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注重教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够生动的向学生展示美术与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学习提升自我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学校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多进行交流学习,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设施设备,并且适时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在教学完成后及时进行教育评价。相信通过以上努力,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环境教育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玲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马军.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J].才智,20xx,36:123.

[2]王晓丽.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11:99+106.

[3]刘中华,王小军.绿色美术教育初论——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06:145-147.

篇24: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加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措施分析

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更加重视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秩序混乱等。美术作为一门美育的特殊学科,其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等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采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学好美术课。为了加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应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发挥主导作用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很多小学在美术方面的教师资源力量还比较薄弱,专业水平也不高,有的美术老师还是语数英老师兼任的。此外,教师的自身素质也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倡导自主学习的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美术老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其次要加强自身专业水平。

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还不能完全理解教材插图的造型与艺术表现背后的含义,对美术作品的内涵、艺术风格等也没有掌握,达不到审美的要求。因此,美术老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不仅仅要具备美术专业知识,还要善于将自己对美术的见解与经验,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用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主动参与的形式,提高自身美术教学水平。

(二)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丰富课堂教学小学生比较好动,容易被别的东西吸引注意力。要想保证课堂教学规范,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要求教师发挥教学热情,采取多样的形式,传授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丰富课堂教学。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教学就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从网上获取教学资源,结合美术课程的特点,拓展、丰富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创造自由互动的课堂也是非常有效地手段之一。

综合使用讲授、游戏、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采取合作互助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自己判断美丑、感悟绘画作品的内涵,并进行自己的绘画构思。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丰富课堂,加强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

培养审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的动力。小学生的思维跳跃非常快,总是乐于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展开一些思考和研究。因此,美术教学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兴趣资源,吸引学生主动去认识美,发现美,集中注意力在美术课堂上,学习效率必将有所提高,从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探究性、综合性美术写生活动的开展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手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从具有不同形态、结构、比例和色彩等的世间万物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有特别感悟的绘画素材,不但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亲身体验,从教材、从周边的人事物中发现美、领悟美,享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四)实现多样化教学评价。

启发审美创造不同的人对事物的欣赏角度不同,发现的美也不同,因此,对小学生美术课的评价不应该限定在分值上,教师必须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从实际从发,针对小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不同感悟能力,制定出层次分明的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教师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在尊重学生的艺术欣赏的同时给予客观指导,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构图或调色能力,从临摹相似度或创新性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

二、结束语

为了加强教学质量,作为小学生美育的启蒙者,美术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规范美术课堂,不断创新欣赏教学绘画的方法,让学生不仅学会欣赏美,还要学会创造美,更要学会感悟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审美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才是最高教学目标,这才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表现。

篇25: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绘画才能。儿童身上本来就有一种好奇、好动,跃跃欲试的创造欲,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富于启发,便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创新意识。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儿童认知事物的心理特点及绘画的特殊形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面向生活,激发兴趣

美,就在我们身边,生活是创造的唯一源泉,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是创新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儿童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都是在室内进行的,由于缺少生活,没有“心”的参与,学生的绘画结果呈现出模式化、固定化的特点,缺少创新,没有个性。如果转变下环境,让学会们用心去体验生活,去感受生活,必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开拓其思维。例如有次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画命题画《我最感兴趣的活动》,结果收上来一看,学生们画的都是一些陈旧的题材,他们实在想象不出有趣的事情。这也因为他们跟大自然太少零距离接触了,环境让他们的童年色彩平淡,不再多姿多彩。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多去接近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去感受生活,还是上次的命题画,这次,我让学生走出去,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结果他们很放松自己,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有特色的活动。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经过引导,一幅幅个性色彩鲜明的图画跃然纸上。

在儿童绘画创新过程中,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展创新的机会,引导儿童积极思维,让他们在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创新,体验创新的快乐,从而掌握绘画创新的自主权,使绘画活动转变为儿童内心需要的显现。“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走进生活,感悟生活,这是儿童绘画创新的生命力所在。从生活出发,让他们的绘画贴近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才能促使儿童创作出真正充满童真童趣的创新性作品,使其创新才情得以展现。这是培养儿童绘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细心观察,大胆尝试

走进生活,用心品位生活,还得学会仔细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犹如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带他们走进知识的宝库。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应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使整个观察过程围绕着预定的目的进行,这样的观察才能持久、有效。首先得学会“看”,然后才是“画”,你能看出多少东西,就能画出多少东西,你能看得深入,就能画得生动。由观察而产生理解,()由理解而产生联想,由联想而产生创造,这样必能激发儿童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指导儿童画一盆花时,如果老师不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孩子们往往会得出笼统的印象,画面必然会粗略。这时,教师可以和他们共同商量观察的内容和顺序,如花盆的形状、颜色、质地、花叶,由上而下、由外而内等。在老师有目的地指导下,他们遵循观察目的,细心观察,就能够大致把看到的事物画下来。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进行联想添画花盆背景,从而使画面内容变得丰富,不致于单调、乏味。当然,良好观察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创设良好氛围引导学生乐意观察、主动观察。在一定观察方法的指导下,促进他们观察能力的提高。

观察是创新的前提,如果不把观察的结果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观察也只是徒具形式罢了,因此,还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观察结果表现出来,允许他们展开想象的空间进行大胆地尝试,即使尝试的结果与原物不相像,老师也要大胆鼓励。没有尝试,创新就无从谈起。这种尝试是儿童拥有自己个性的一个过程,在尝试的过程中,一方面体现他们观察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使他们的创作个性得到最好的发挥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给与学生尝试的机会,最大程度地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以流露。这样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儿童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小巧的帆船》的绘画指导课上,我首先指导孩子们观察帆船的结构,一般说来,帆船分为船体部分和船帆部分。现实生活中的船体形状是长条形的,船头有点尖。在仔细观察的前提下,引导他们进行大胆的尝试,让他们不要仅仅满足于这种形状,把船体画得更好玩些。如画成西瓜的形状啊,画成鱼的形状啊,飞鸟的形状啊,或者你喜欢物体的形状等等。试一试,这种在观察后的自由随意画出来的帆船就更有新意,学生一定会设计出各种不同形状的美妙帆船来。

三、教法灵活,富有创新

教师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必然感到乏味,兴趣减退。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寓教于乐”,在儿童与美术创新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和新奇中表现心灵,提高思维的创新性和敏锐性。就象流淌的河水一样,因为流动变化而灵动、秀丽。对儿童绘画创新能力提高而言,亦是如此。创新教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都是可以采用的。当然,多变的教学形式并非只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兴趣,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因为他们是主体。应设法使儿童的天性得以充分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儿童的创新兴趣。如将故事与绘画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推理多种结局,并就自己的推理进行绘画构思。例如我在教《帽子回来了》一课时,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小猪的故事,引导学生听完故事后设想多种结局,有的学生回答是长颈鹿先生帮忙,有的说是小鸟用嘴衔下来,有的讲是大象用长鼻子勾下来。学生设计的结局各异,此时老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展现自己独特的绘画思路,就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音乐熏陶,激活想象,音乐能激发儿童无限的遐想和创造。在想象画《我想飞》教学中,我利用优美的音乐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他们想象: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突然间有着一双美丽的翅膀,我飞过碧绿的.草地、飞进苍翠的林间,飞过――你们还会飞到哪儿?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除了长出翅膀可以飞以外,还可以怎样飞?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说:“是仙女带他们飞。”有的说“是在鸟儿的翅膀上飞翔。”在美妙音乐的感染下,孩子们的想象如同真的插上翅膀一样在空中飞翔,一幅幅有创新的图画从孩子们的笔端涌出。除此以外,教师还可用猜谜、童谣、游戏、试验等方法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在此就不一一阐述了。

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如在绘画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有趣而丰富的课件以及制作材料等,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空间。如引导孩子用废品废蛋壳、旧挂历、纸盒等制作剪贴画,用木板、旧毛线、水粉颜料制作版画等,都能使儿童受到启发并激发他们创新的意识。

流云涛影读不尽,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的途径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无穷的创造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其创新才能,让他们画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26: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情感体验;教学水平

当前,新课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也使得美术课程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且也加大了此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的比例,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地提升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值得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给予广泛推广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科学情境

为了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就要充分结合美术教学的基本特点,因为美术课程有着较强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课程,就要帮助学生体会到真正的色彩以及图画,只有如此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进行直观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比较符合美术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模拟相似的场景,进而帮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色彩与情感[1]。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绘画“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这一画面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春天百花盛开,蝴蝶翩翩起舞的景象”,并且要把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的动作逐渐拉近且放慢,帮助学生仔细地观察蝴蝶的姿态,了解蝴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开展绘画创作。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要点与规律,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绘画作品。

二、通过视觉冲击丰富学生的感觉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即为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美术作品自身所具有的较强的视觉性,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视觉性的强化,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生活情境,从而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艺术构思,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当中。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一美术作品时,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较少,其历经的苦难较少,无法深刻体会到在美术作品中展示出来的人们承受战争时的痛苦以及无助[2]。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与图片,然后帮助学生体会到灾难会给人们带来的无助与痛苦,使得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获得相应的感受,然后再把这些感受迁移到《格尔尼卡》这一美术作品当中,准确地找到地震画面和这部美术作品彼此间存在的相同点,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感知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深刻内涵。

三、合理融入其他艺术元素

对于不同种类的艺术文学而言,其彼此间是具有紧密关联的。所以,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美术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他艺术形式的作用,将其合理地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月夜”这一美术形象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情境中加入一些文学与音乐元素,可以为学生播放《静夜思》以及《春江花月夜》等相关的音乐[3]。然后,再从文学的角度为学生讲解这两首古诗中所蕴含的美丽情境与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使得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投入到其中,从而更好地了解“月夜”这一美术形象。在此情况下,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美术形象,并且可以更加准确、深入地描述美术形象。在绘画出美术形象之后,就会使美术形象具有更加深刻的意蕴。不仅如此,通过音乐与文学的展现也可以帮助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其不仅可以准确地把握美术形象,也可以在其中加入更多个人的体会,从而使得绘画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赋予其新的灵魂。

四、引导学生自主营造学习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有着比较丰富的想象能力,而且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对于事物也有着个人的独有见解,愿意用个人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与表达[4]。在此情况下,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鼓励并且引导学生能够凭借个人的能力创设出准确表达个人心声的情境,如此一来,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不仅如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表现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也可以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挑战,进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斗志,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情境创设中,可以不断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小学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五、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必须要获得相应的基础知识,而掌握技术方法的前提即为必须要历经实践探究的过程[5]。随着实践活动次数的增多,时间的增长,就会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基本特点,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实践情境。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剪纸的相关课程时,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剪纸艺术的基本特点、发展现状与具体分类等。另外也要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折纸的方法、操作流程以及纹样的处理方法等,并且,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多次的实践与探究。在此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剪纸艺术,提高学生的剪纸技能。而且可以通过大量的实践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构成原理,了解其语言特点,有效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美术文化,使其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美术作品。六、创造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学情境作为人类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美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关联。所以,就要把美术学习看作是一种文化学习,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美,实现对美的鉴赏以及创造,使得学生更加追求美,更加热爱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此外,美术也是一种文化气息,其可以将主题的多样性准确地表现出来,也可以表现出社会的百态,可以培养人们对祖国山水的无比热爱,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艺术观,可以更加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总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即为借助于一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形象逼真、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认知以及情境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出和谐、自由的情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此教学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作水平。因此,每位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就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发挥此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包玉荣.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运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6,(10):47-52.

[2]邓冬兰.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172.

[3]努尔麦麦提图尔荪.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漫谈[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5):38.

[4]刘金琴.谈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与好处[J].文理导航旬刊,2016,(10).

[5]姚海静.创设生活化情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08):176.

篇27: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1 小学美术课堂的优化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美术教育各有千秋。但是,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美术教育, 都在阶段性地进行改革。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改革趋势比较统一,具体而言,都是围绕两点来进行美术教育改革的: 一是丰富艺术知识,并加强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二是合理安排艺术与文化知识,以确保二者的平衡性。在如此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下,奋战在一线的美术教师要作出一定的努力。20 世纪 90 年代,是知识经济时期,从那时开始,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把目光放在了素质教育上 。以笔者自身的理解, 认为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兴趣,教学要更具创新性。在小学美术课堂实践中,小学生创作出的美术作品都是属于自身理解范围内的内容, 且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一定与特定的文化情境相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要充分了解这一点,采取一些技巧有效的引导学生。这样的引导对于初学美术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最优效的,能够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美术教师以这样的角度为出发点,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2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模式

小学美术课,以培养学生审美为基本教学目标,它的美育功能更加强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步骤 。通常,小学课堂教学有界定的时间框架, 美术教师在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中,千万要重视这一点。以此为基准,笔者认为实施教学结构的优化, 至少需要完成四个阶段的课堂内容,为学生上一节最具价值的美术课。

第一阶段,作为美术课堂活动的初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 教师对于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教师可安排一些有趣的开场作为过渡,让学生快速的投入到美术学习中。由于不宜在此时浪费过多的时间,一般需要将时间控制在 5 分钟之内。例如,教师配合课堂教学的主题,讲小笑话、小谜语、小故事、听音乐、欣赏图片、看录相等。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时地引入此次教学主题。这是整个美术课堂教学的铺垫。

第二阶段,进入新授阶段,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抓住这黄金时间, 清晰的讲解该节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方法,为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方法的探究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了让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进行得更加顺利,教师需要做好一番准备工作。例如课前推敲教案, 或者收集、制作课堂所需图片资料、确定教学重难点等,让美术教学课堂充实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枯燥、生涩的知识,教师此时的表达方法应该更加灵活生动。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即学生练习阶段,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会遵循一点原则, 即精讲多练。这种原则对于美术这门学科而言,意义重大,也必不可缺。在此阶段,让学生有实践的时间,课堂练习是反映学生知识掌握与否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要进行适当辅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让学生带目的地去实践、去练习。

第四阶段,评价拓展阶段,该阶段的课堂教学已进入尾端,此时,教学应以多评价、多提建议为主,该阶段的课堂教学以交流活动为主。比如教师设置一些形式,让学生评估自己的作品。展示、评比的方式,可以自行选择,最终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作品的不足之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

3. 1 树立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

以临摹为基础的美术教育观念,在追求素质教育的风气下, 显得过于老旧。在这种美术教育观念里,教学体系的构建只会围绕一项内容,即加强学生的绘画技能。这种让学生临摹的做法, 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更不利于学生创作出更具意义的作品。从表面看, 学生的绘画作业近乎“完美”,但潜藏在这种完美表象下的却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残缺处。小学生活泼好动, 有可能是美术设计人才的好苗子,因此,美术教师要重视转变美术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美术教学理念,不磨灭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3. 2 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为了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导入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能否保证,关键要看它的开端是否好。如果教师没有运用好的导入方法,学生在课堂开始就难以进入学习状态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就没有那么强烈了。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境遇,美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把握三点,分别如下:

第一,导入不能没有针对性。小学生年龄偏小,心理特征与初高中生有明显差别, 且能力基础不扎实,这些因素使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遇到了不少难题。只有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后, 美术教师在设置课程导入时才能胸有成竹。此外,虽然都是小学生,但是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有差别的,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以自己所教年级学生的特点来安排不同的导入方法。

第二,导入不能缺少启发性。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能一味地自顾自地讲解新的知识点,可通过采用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创设教学氛围。这样就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美术知识当中。启发性的设问更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分析、比较、动脑、动手实践的欲望。

第三,导入不能过于形式化。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的过程中,要运用新颖的方式导入。新颖的导入对于强化他们的感知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具现实意义。例如, 在进行《太阳月亮你们好》这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营造出整个教学氛围, 在进行导入时,笔者讲述了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在课堂上,先引导提问: “你们知道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吗”,接着讲述故事,这种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了烘托出氛围, 还利用有限的时间播放动画片《后羿射日》的一些片段。之后, 分组讨论。这样的导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符合他们的性格特征,能给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3. 3 更注重灵活运用教材

受新课程理念的指导,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时,不能单纯依赖现有教材内容。于教师而言,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范例。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该适当的进行拓展。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不论是生活范畴,还是大自然范畴,亦或者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都不乏与美术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要认识这一点,并充分利用这重要的资源。从这点上来看,收集和整理就是灵活运用教材的重要步骤。在具体的美术课堂教学之中, 除了整合和理顺资料之外, 还需要考虑自身和学校的条件,有选择、有计划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材即利用开放的教学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如此做,美术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都能兼顾。

在理解新课程标准、教材编排意图后,规划整体单元教学的内容,分层次设计教学内容。另外,考虑自己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样化地选用授课教材。例如, 在欣赏美术大师和学生作品时,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该作品的审美认知,教师可以先让一些愿意分享亲身经历的学生谈谈。并类比作者,该如何表现这种感受。之后,教师收集整理一些类似的作品,整理出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性及创作观念等,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其中收集整理的一些类似的作品就属于美术教材的一部分,这些资源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展现自己的的价值观。

3. 4 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选用合适的美术教法。合适的美术教法能有效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需要更具操作性。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演示、练习、互动式等。其中, 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打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方法涉及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还涉及安排教师行为活动的顺序。为了将教学方法的实用价值发挥到极致,美术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习领域、教学目标等。

3. 5 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设备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已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中, 也可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升美术课堂的有效性。为了让美术课堂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可以借助新型的教学设备来实现。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往往能运用的教具就是黑板,以板书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课堂内容,一节美术课下来,所教授的内容有限。这种形式,让学生感到课堂无趣,因而也不会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美术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美术课件。生动、有趣的课件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美术课堂教学而言,更强调的是视觉冲击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好符合这一点要求。

3. 5 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设备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已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中, 也可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升美术课堂的有效性。为了让美术课堂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可以借助新型的教学设备来实现。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往往能运用的教具就是黑板,以板书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课堂内容,一节美术课下来,所教授的内容有限。这种形式,让学生感到课堂无趣,因而也不会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美术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美术课件。生动、有趣的课件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美术课堂教学而言,更强调的是视觉冲击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好符合这一点要求。

4 结语

总之,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设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课程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让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对于小学生而言,塑造自己审美观,就要从课堂中获取丰富的美术知识。课堂中的优化教学是在一线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为了让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得更具现实意义,美术教师需要树立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更注重灵活运用教材,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设备,升级评价机制,以此更加有效地进行美术教学。此外,美术教师还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认真履行自己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的职责,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贡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篇28: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美术课堂的梦幻美感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欣赏水平有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工具的欠缺,美术老师往往会感觉不知道如何开讲,很难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做到认真描述,而美术课堂的所特有的色彩美感也不能与学生充分分享,对于学生的课堂教学大打折扣。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可以将事先挑选的图像、声音、视频和背景知识整理成为课件,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多媒体课件所传达的教学内容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眼睛和耳朵,刺激其视觉和听觉,充分渲染美术课堂的课堂教学氛围,打造亦真亦幻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进行模型结构分析和色彩搭配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模型内部结构和外观设计,而且可以通过模型的旋转来充分体会到建筑之美,感受到建筑物的3D立体之美,整个课程教学可以立体生动,比教师简单的宣导要有效的多。而在色彩搭配教学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三原色的之间色彩原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就可以通过三原色的搭配模拟出自然界任何一种颜色,这种教学模式就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到色彩的原理,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色彩之美。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美术课堂的创新视野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脱离家庭环境,步入社会的第一个阶段,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通过课堂知识的宣导,学生可以继承过去创新思维的结晶,也可以为将来的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努力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也是广大美术老师的教学重点之一。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没有必要的辅助学习资料和自身的年龄限制,对于创作感觉无从下手。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提高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比如,在进行相关的设计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课堂搬入到多媒体教室,教师通过多媒体电脑给学生们播放相关的光盘资源或者相关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手段来表现设计元素,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美术课堂的德育渗透

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是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教学的手段。美术教育作为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培养方面也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大多停留在教师的课堂宣导和课下温习巩固上,德育渗透或者流于续表,或者成效甚微。多媒体技术作为最强的信息技术,它可以充分结合小学课堂的审美教育,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课本中的德育内涵,从而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比如,在美术欣赏课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我们国画大师的山水画精品,带领学生们感受我们国画所特有的氛围,也感受到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魅力和国家的大好河山,通过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将爱国心和民族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美术课堂教学中来,使得学生,们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而在《我爱劳动》、《美丽家乡》等主题创作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的创作素材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于劳动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憧憬,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总结

多媒体技术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课堂辅助教学工具,能够真正有效地将趣味性、实用性和开拓性融入到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极大地减轻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又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小学美术老师一定要积极努力地掌握这门技术,将它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不断地将小学美术教育推向纵深发展。

篇29: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课堂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科学分组,落实指导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采用民主集中制方式,考虑到学生的意愿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自由组合,四五个人为一小组,每小组的成员一般以好、中、差的程度搭配。小组打破日常的坐位制把几张桌子拼接在一起,小组成员围坐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间关系的融洽,彼此乐于接受,各组间的整体水平也较平均。

二、情系后进,三步巧转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些后进生,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中只能顾及班级的整体水平,对后进生的转化就顾及不全,使转化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现在通过“合作式”的学习,我总结出一套对转化后进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即“课前选定———课堂合作——课后帮助”三步进行曲。

1、课前选定:我在学期初私下交待各小组长在学习中选定一些较容易的工序,让后进生完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免得在合作中一下子让后进生接触到难度大的工序,产生恐惧感。

2、课堂合作:优、中等生在帮助后进生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具体步骤时,后进生也根据优、中等生的建议或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画笔表现出来。如:形态的设计或描绘,让后进生参与活动,边看边学,边动手边体会。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使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合作中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3、课后帮助:为了弥补后进生对知识掌握的缺陷,小组中的优、中等生利用课余时间,为后进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料或现场指导、示范等方式进行帮助。

三、开展评比,引导竞争小组间的评比激励机制是促进合作完成优秀作业的催化剂。班级自从建立小组的评比机制以后,同学们在课堂纪律、语言表达、构图设计、色彩表现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是因为小组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纷纷讨论,献谋献策,把各自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然后小组统一最好的方案,再一起动手完成作业,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表现性和创造性。总之,我认为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形式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今天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只有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成为社会的高级人才。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黑格尔人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篇30: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兴趣的激励。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在讲《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时,把录音机带进课堂,上课时放了一段动物圆舞曲,学生听了都陶醉在优美动听的旋律创设的情境之中,我问:“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学生:“音乐很美” 。“好像在大森林里听小鸟们开演唱会” 。“仿佛在和小动物们跳舞呢”,这时学生已经跃跃欲试要画小动物了,借此情景我便推波助澜,在黑板上当场示范画一幅可爱的小动物图画,学生们更加兴致勃勃了。当学生作画时我提示,不要囿于教材或老师的范画,而要把自己心理所想的画出来,学生欢呼极致。在兴奋中学生画出了一幅幅动态不一、情趣可爱的动物图,到最后评画小结时,我把作品集中在黑板上展示,构成一幅动物群图,然后再度播放音乐,曲图并茂,学生们开心极了。

二、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敬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有时像童话一样引人入胜,不要看不起小学生捏泥人,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创造。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

想象是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启发学生为儿歌配画、讲故事配画、记忆画、命题画等等。如为儿歌《小小的船》配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天。”学生们不仅能从诗句中感受生动的形象,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画画的联想范围和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并且使儿童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他们的技能可能会幼稚,表现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们的构思往往很新颖,别有趣味,对于学生们这些闪光的创造性火花必须给予鼓励,通过鼓励一个学生,而激励起全体学生进行再创造的热情。

三、改变教学方法,变照葫芦画瓢为引发。照葫芦画瓢———即老师挂一张范画,学生照着画;或老师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笔,谁画的像谁的分就高。这些传统的,错误的儿童绘画教学方法只能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要强调引发,引发学生内在的感受,情绪、想象、气质和才能等等。由引发然后产生联想,联想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美术作品恰恰就是形象思维的产物,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形象思维训练,而且能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我在讲一年级的《各种各样的线》一课时,就是通过引发而运用了类比联想,类比联想是指由这一事物的形象联想到另一事物相同或相近的形象。首先我给学生们看一张画满了短线的范画,然后让孩子们联想你觉得像什么,由此联想到其它什么物象。学生积极动脑筋,学生:“像下雨一样”“还像密密麻麻的小蚂蚁”“又像小蝌蚪”“也像树纹”“有点像远处看去塞住的车”“像一大群正在飞行的小蜻蜓”……我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对了”。又如在讲一年级《画圆形物》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这个圆形联想有什么其他物象是圆形的并把它画下来,想到多少就画多少,到最后结果出来的时候学生们的画面真是好丰富,有皮球、太阳、苹果、西瓜、橙子、纽扣、鸡蛋人、轮子、钟、风扇、救生圈、花、各种小动物、瓢虫……等等,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酝酿出理想的构思,在随意的拼搭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四、充分运用多谋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益。美术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电教多谋体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图文并茂来传达给学生,唤起他们的审美知觉,开启他们的联想,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特定情感,且有益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在讲一年级《穿花衣的热带鱼》一课时,让学生欣赏老师制作的小电影和课件,孩子们被那生动有趣的电影画面和精美的课件制作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有如身临其境,而且思维也很快跟着活跃起来,在接下来装饰热带鱼的时候,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现热带鱼身上的图案和色彩,到最后当学生把一条条的热带鱼“游”到黑板上老师特制的大海里时,呈现在你面前的好似一群活灵活现的美丽的热带鱼,这时你一定会惊叹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是如此特别与丰富。

总之,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创造型学生的培养必须先有创造型的老师,多学习多思考,不断地创新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为绽放的多姿多彩的花朵。

篇31: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二、学习过程中的“言语”激励

言语,是教师和学生的直接互动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能带给学生无限的影响。在课堂中,经常听见老师们用“说得真好!”“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此类笼统的语言来表扬学生,多而滥,缺乏激励效果。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是建立在学生美术学习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试图找出学生在处理学习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及其缘由,了解每位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如“会动的线条”教学活动中,我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会动的线条?”学生找到了翻滚的海浪、飘扬的头发、摇摆的小草等,这时有一位学生说:“我在缥缈的烟雾中找到了会动的线条!”“太棒了!你用自己的双眼看到了别人不曾注意到的线条,有这样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老师相信你会发现很多与众不同的美!”这是我对学生由衷的赞赏。之后,全班学生的思维都拓展开来,以寻找生活中更多更奇特的动态线条。美术评价要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的培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大胆观察、敢于表达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增强其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四、作业呈现中的“印章”奖励

美术教学重视学习过程,但必然也要通过各种媒介将自己的所感所想用不同形式表现出来,也就形成了课堂作业。美术课堂作业一般以绘画、手工作业为主。绘画作业呈现在作业本上,教师应及时批改,给予学生作业相应的反馈。在作业本批改中,我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写上一句简单的评语。在此基础上,我再给予评价和印章的奖励,写出我的感受,让学生从自己出发、从他人观点、从老师建议多角度了解、感受、评析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及时反思,更上一层楼。在美术课堂学习中,学生不论是对自己或是对他人的作品展开评价,都可以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评价过程中学会评价的方法、诚恳的待人态度,同时他们的表现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以及批判思维均能获得进步。

五、课后拓展中的“物质”奖赏

我经常会收到学生的“小礼物”,如用太空泥捏制而成的小动物、用彩纸制作而成的折纸卡片……这些都是学生用课余的时间制作的。作品不一定精美,但稚朴纯真,表现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爱。这时候,我也经常会给学生一些“物质”奖励,如我亲手绘制的卡通漫画、自己制作的橡皮印章等,学生们如获至宝,面容堆满可爱的笑容,似乎得到了很大的荣耀。在每节课的作业安排中,我都会添加一些课外的小延伸。如“小泥人”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小泥人的制作方法,下课前,我将把涂色的方法印成“学习卡”发给学生,旨在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涂色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给自己捏制的小泥人涂色。有兴趣的学生作品完成后,会带给我拍照留念,有的学生还会作为礼物送给我,我的办公桌上到现在还放着孩子们的作品。课堂中的学习是依课表制订,而课外的自主学习才更加难能可贵!因此,对课外能主动进行美术活动的学生应给予大力的赞赏,以树立学生的自信,

激发学生的持久兴趣。课程实施中的评价对象是学生,评价的每一种方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教学过程或学生作品展现中灵活地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持续进行多元评价,才能够做到真正有效的评价,促进课堂效果的提高。

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

篇32: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术基础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概述了小学美术在不同绘画领域的教学方法,给出了色彩教学与实践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小学教育

正如美术学家小林秀雄所说的,色彩是破碎了的光,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色彩是人认识世界的开始,对色彩的喜爱和追求是小学生的天性,注重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与实践,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审美的提升以及价值观的正确确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色彩的运用,利用色彩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1.小学美术在不同绘画领域的教学方法研究

1.1小学美术在国画中的色彩教学

国画在一些大中院校的开设已经比较普遍,近几年在小学美术中的教学逐渐变得广泛。国画是中国的主要画种,具有较强的民族特性,对小学生进行国画教学,在增强其对色彩的感知的同时,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相对来说,国画当中的色彩变换相对较少,色彩调配也比较简单,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所画的国画童味比较浓,彩墨效果强烈,颜色的晕染也比较自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放松对绘画技能的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自己独特的绘画当中感受笔墨与色彩的融合。

1.2小学美术在水彩中的色彩教学

水彩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所谓水彩,顾名思义,融合了水和色彩两种元素,以水为调和媒介,具备了水清澈、透明、柔和的特性,又具有五彩斑斓的多样色彩。相对来说,水彩是比较难把握的,因此在教学初期,可以利用油画棒进行绘画,在绘画过程中,注意对小学生水彩感的培养,水彩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训练出来的,需要对自然界的素材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让学生都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油画棒进行绘画创作后,学生能够直接感受道水彩颜色的斑斓多彩,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世界颜色进行水彩的定义,丰富自己对色彩的感应能力。

1.3小学美术在版画中的色彩教学

大众对版画的认知度相对其他画种来说是比较低的,但是版画自身是具备很高的艺术地位的,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说的“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版画是伴随着印刷术而发展的,巧妙地运用“留黑”的手法对其进行处理,会得到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进几年儿童版画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儿童版画的特点就是对色彩的运用。进行版画教学时,首先要利用一些简单的活动,例如手印、叶印、拓印、做印章等,让学生对版画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同时激发其对版画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套色版画进行教学。儿童套色版画一般是一版多色,当作品刻印完以后往往是不能再印了,从而成了绝版,因此可以成为学生自己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将色彩的感觉,像是冷暖、轻重、华丽朴素等融入到教学中去,让小学生在创作中感受不同的色彩,认知色彩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2.色彩教学与实践的具体措施

2.1利用游戏让学生感受色彩

在小学生的世界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都非常有趣,而艺术源于生活,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是无法吸引其学习兴趣的,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与空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引领小学生走进生活,拓展视野,发现、观察和研究色彩。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以此来提升对美术构图中色彩元素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与把握周围物体的色彩。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采用游戏环节,在大家积极参与的愉快氛围中,提升小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举例来说,在进行《彩的对比与协调》一课的学习时,老师可以为大家准备好玩具熊以及小熊各种颜色的衣服,让学生为其搭配,在各式各样的搭配中,发现问题并感受色彩的美。

2.2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辨析色彩

当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活动中一项基本的手段,在小学的美术教育中教师也应该多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举例来说,在进行《色彩的冷与暖》一课的学习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播放,对色彩主题进行讲解,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入具有鲜明的色彩特点的图片和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辨识色彩的冷与暖。与此同时,在具备不同色彩的图片的播放过程中,可以配上与情景相符合的背景音乐,增强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给学生增加身临其境的感受。

2.3走进生活让学生认知色彩

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色彩,单单在教室中对色彩进行教学局限性太大,因此,小学老师可以进行室外教学,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更好地感受色彩。可以走进大自然,欣赏红的花、绿的草,白色的云彩、蓝色的天空,还有五彩缤纷的蝴蝶等等,又或者走进一些具有独特绘画风格的建筑中,在其多样的颜色设计中给学生讲解有关于色彩的知识,在这些亲身体验的情境当中,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会大大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在注重科学教育的同时,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逐渐被现代的化的教育系统所代替,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利用色彩环境的熏陶,促进小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其审美水平,并促进其正确的价值观的确立。

参考文献:

[1]王安宇.浅议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J].亚太教育,20xx,09:32.

[2]王峥如.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xx,09:205-206.

[3]王文京.提升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措施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xx,10:128.

篇33: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美术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个人追求和特点,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极具影响力。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水平,小学美术老师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加以创新,而探究式教学正是其中的一种,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个人艺术素养。其主要的特点包括自主实践性、综合开放性等,既可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生;美术教学;高效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美术教学产生深远影响,老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合理有效的方式,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式教学可以打破传统“填鸭式”和“满堂灌”教学方式的桎梏,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为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探究式教学作为现代教育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如何高效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需要美术老师不断的实践探索,以确保探究式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课前预习

预习是小学教育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老师节省教学时间,还能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探究能力。小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课前预习,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对“精美的邮票”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要求,小学生利用调查、上网等方式,收集各种邮票的相关信息,并且让学生先试着进行绘画,然后遇到难点的时候在课堂上向老师侧重请教,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

二、培养创新意识

在美术学习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是很难创作出好的绘画作品的,这时候需要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从以往所学的知识中找到新的切入点,逐渐掌握新的绘画素材,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对“会游的玩具”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玩具是会游的,它们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小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习到了新的知识,从而可以自己动手绘画出小船、螺旋桨等素材,并且还能根据这些素材自己亲手制作一个玩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小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创新意识。

三、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美术设计的灵感,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创作。例如:在开展“星座的联想”相关内容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问同学们都知道自己是什么星座吗?这些星座的命名规则是怎样的?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利用多媒体在相对昏暗的环境下为同学展示各个星座,让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临摹。这种教学氛围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还能加深学生对星座知识的了解,从而锻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四、进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生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充分进行自由讨论及合作探讨,既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渗透素质教育,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的学生的艺术素养。例如:学生在学习“十二生肖”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自己印象中的十二生肖是什么样的,然后集思广益进行创作。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除此之外还能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小学美术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五、利用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课后作业老师可以清楚的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探究式教学的成效如何。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后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课后作业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清楚感知自身的不足,从而完善美术知识结构,对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例如:学习完“画扇面”这部分内容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一些扇面,然后选择其中比较优秀的作业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对美术作业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在作业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再例如:学习完“喜怒哀乐”相关内容时,让学生将自己平时所见所谓的面目表情都画出来,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水平,培养其自身的艺术细胞,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如何有效的控制自己不良情绪,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六、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种种迹象表明,小学美术是提高学生形象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还能丰富小学生的情感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小学美术老师通过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及充分利用课后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美术综合素养,促使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浅析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高效运用[J].新课程导学,20xx,(1):23-23.

[2]鲍婷婷.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实践及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xx,(19):205-206.

[3]李琛.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分析[J].纳税,20xx,(24):187.

[4]肖佳佳.浅议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xx,(21):55.

篇34: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人文学科,美术教育必须遵循美术活动的规律。我校地处山区农村,如何使美术教学适应学生和当地实际是美术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以适当、适量的乡土教材来辅助国家制订的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学的方便,乐于接受,又能很好的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我校办学实际情况,了解、分析、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水平和能力后,遵循新课程理念,初步探究乡土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在开发校本教材时,我们注重突出本地的乡土资源,就地取材,因材施教。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学生更爱学美术了,还培养了爱家乡的情感。

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并重。作为美术课程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已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被广大一线的美术教师所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开发和利用,取得了不菲的成果。我也对本地有特色的美术教学资源进行搜索整理,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利用。

我校地处农业为主的地区,这里蕴涵着丰富的美术文化,为我们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广大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利用这一特点,在全校大力开展了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利用乡土自然材料资源,就地取材,开发美术学习内容。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于是就设置了欣赏评述环节,通过一些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了家乡的历史、名人、古迹、特产、民间工艺品等,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感和意识,使学生了解家乡、立志建设家乡,扮靓家乡。

二、发挥优势探索创新

家乡地处山西河北交界地,旅游景点较多又是革命圣地和古中山国的遗址,人杰地灵,拥有大量内容独特、类型丰富的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怎样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丰富的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已成为我们美术教师亟需突破的一个课题。于是,我们通过以下的一些举措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罗列、筛选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

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丰富,若要将它作为美术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先将这些美术课程资源罗列出来,并将它们进行分类、筛选,是首先要做的事情。帮助学生去挖掘和欣赏。

(二)、根据教材抓住时机,有效渗透地方性美术资源。

我们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七课《我们的百花园》一课时,学生在校园写生中发现学校的花草稀少可塑性低,透过大门可以看到山边和喝水旁的花草已陆续开放,于是我们走出校门近距离接触自然的美丽和描绘花草的动人的细腻。使学生在无声无息的情境中体会和揣摩。

(三)、以本地自然资源为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

1、布贴造型教学

我们在上《春天在哪里》一课时,带领学生走出了校园,学校外面就是田地,同学们在地头田间观察、畅想,回到教室用各种花色的废旧布头再现美丽的田野,学生的制作完全出乎老师的的意料。有的粘贴出了自己和父母丰收时的喜悦,有的表现了雪夜村庄的幽静,有的表现了蝴蝶纷飞的情趣,有的表现了田野风光的另类,各具特色。这是以往美术课看不到的。布贴画的妙处不仅在于它活灵活现地再现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应用的材料颜色丰富。跟画笔相比布贴有它独特的优势:一块带红点的布就可以做一条石子路,一块小花布就可以成为一块绿草地,上面还点缀着一丛一丛的野花。此处根本不用担心颜色涂不匀的问题。粘贴的材料也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一步步摸索出来的,一开始我们用乳胶,用双面胶,但效果都很不理想。学校的老教师提议用白面打糨子粘布。我们试过后果然粘得很结实,而且还很环保,也不用花太多的钱买,真是经济实用。

2、树皮贴画造型教学

农村学生出门见庄稼,抬头见树木。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学的好材料。树叶千姿百态,与很多物体的形状相似,用树叶来贴画各种物体,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春天在哪里》的又一个收获是,学生们在走出校园观察的时候拣回来一些树皮,树叶,小野花等材料,上《拼拼贴贴“马赛克”》纸贴画那课时有学生就问我:“老师我们能用这个树皮做大树吗?”这句话启发了我,我说:“我们下节课所有同学都去找这些树皮,树叶,野草之类的的乡土材料,我们用这些材料在上一课。”学生们一听是用这些材料兴趣更浓了。课上大家都分别举着自己手中的树皮说,我这个象个大虾、我这个象只老鹰、我这个象只狐狸……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了出来,我又顺着他的想象讲解了构图,画面的完整性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你看看给老鹰添加什么背景,它就成了一张完整的作品了。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分工合作,有做主体的有做背景的,有加工形状的,有粘贴的。平时被用来当柴烧的树皮树叶,在学生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生动的艺术品。

3、家乡布艺——虎头帽﹑虎头鞋造型教学

我们这的小孩在百岁这一天一定要头戴虎头帽,脚踏虎头鞋,做个老虎枕头,自有一番喜庆气象,为了寻找素材我们在家乡的集市上搜寻卖虎头鞋的老太太,老奶奶很高兴她的有人欣赏她的作品,为了让学生了解有关虎头鞋的传说及相关知识,我们带着学生走访民间老艺人听他们讲述虎头鞋的故事。不光是女生喜欢,男生做出的鞋也很棒,学生制作的简直是没有两只重样的,全部都各具特色。

三、大胆尝试、初见成效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摸索,依托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挖掘了大量的可以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并将一些课程资源在自己的美术教学中加以开发利用。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收获。

一是学生能够就地取材来上美术课了,他们经常把身边经常听到、看到的一些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与课堂有机地结合。

二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了教科研水平。学习地方性美术课程,并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师教学时必须自己去开发、编写、实践。提高了教师自己参与科研、进行科研的水平。

三是发掘了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使地方具有特色的美术资源深入学生内心,增强了学生的爱乡之情。

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小溪边的卵石、泥土、家禽羽毛、各种树叶、农家的各种秸杆等等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当地资源,可以设计出很多有趣的课。

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更重要的是热爱美术、学习美术的人多了,孩子们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篇35: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游戏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实际情况以及心智发展规律,因此如果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无缝对接,把游戏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必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效果。赋予小学美术课堂知识学习游戏化效果,使学生能够增强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发挥美术游戏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游戏

1、巧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心理特性等决定其本身爱玩的特性依然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游戏的教学方法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让学生在学习一些枯燥的知识或者长时间学习中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反感。在美术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开展能够缓解紧张的学习氛围,学生会在游戏的驱动下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的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相关美术技能,达到美术课堂学习效果。游戏课堂也是凭借其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过程这个能更好的感染学生,在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小学美术《画故事》这节课的教学中,小学美术老师应该意识到小学生对于故事本身就充满兴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兴趣本来就比较浓厚,教师要善用这一点,把学生对于故事的兴趣转变成画的重点上,通过逐渐的教授,让学生学会如何画故事,在画的故事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画的比较快,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最后给学生留一些时间,让愿意说的学生,自动的来上台说一说,讲一讲自己的故事。通过这种带入游戏活动的美术教学,学生会更加愿意接受,知识、技能学习的接受度也会很高,学习兴趣更能得到极大的激发。

2、巧用游戏,点燃学生创作激情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要学习并掌握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的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激发。因此在课堂中巧设游戏、巧用游戏激发、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非常重要,通过游戏化的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产生创作灵感,以此让学生产生主动创作的热情。只有巧用游戏,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游戏的加入可以让学生一边玩一边直观感受知识,这远远超过了单一、枯燥的教师讲解。例如,在《变垃圾为宝》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巧用游戏的方式,先开展“脑洞大开”游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变废为宝的东西?它们分别是用哪些扔掉的东西利用起来的?是如何利用起来的?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收集,在正式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级分组,以四人为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展示介绍一下自己收集到的东西,自己准备如何改造这些东西,最后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自己组内的创意,在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要运用的材料后,开始用自己的材料进行制作,真正的做到“变废为宝”,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学生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自觉的去准备材料,开展讨论,观察,最后进行创作,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本节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美术创作激情也被很好的激发了,在课堂中愿意去想,愿意去做,愿意去创作。

3、巧用游戏,优化美术课堂

我们教师应该都知道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可能一直保持集中的状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学生的注意力是能够高度集中的,但是过了这个时间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势必会松散掉,这就需要教师在准备课的时候有意识的把握住学生注意力的黄金时间段,通常来说,在每节课的一开始的前十分钟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接下来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涣散。包括我们的美术课堂也是一样的情况,甚至会有不少学生对于美术课不屑一顾,调皮的、捣蛋的都会显现出来。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延伸美术课堂的教学、学习效果非常有必要。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讲授新课,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这时候的游戏的融入与游戏的安排必须是要符合、紧扣教学内容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一定的启发,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玩”中得到知识的学习,同样这样的课堂也能让学习氛围,轻松、教学具有趣味,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小学美术的乐趣,在快乐的小学美术课堂中,去学习美术知识,开展美术创作。例如,在《会变的盒子》的教学,盒子是日常生活中学生都能接触到的物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立足于环保再利用这一主题升华,在布置教学准备材料的时候,就是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用剩下来的盒子,然后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开展“超级变变变”的游戏,让学生先自由发挥,把自己带来的盒子变化利用,学生有的给盒子涂上颜色,有的把盒子做成一个花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合作,看看每个人自己做的会变得盒子能否再变化成一个新的事物,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我们会变的盒子,变废为宝,把会变得盒子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加入了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注意力紧紧的被课堂教学所吸引,主动的参与到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在游戏中也很好的接收到需要的掌握的知识。在游戏的课堂中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最主要的是学生喜欢这样的方式,学习效率也大大增加。巧用游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也不是在课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加入游戏,只要根据需要在适当的时机、适合的环节加入就能发挥游戏的效果。合理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小学美术的学习热情,能够有效的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游戏教学就是让学生感受美术,通过游戏表现美术,最后再回到美术教学的目的中去,所以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游戏就是架起小学美术课堂与游戏课堂的桥梁。

篇36: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小学美术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人格的重要课程,它和校园文化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方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小学美术教育要把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强化美术的美育功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二者关系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就校园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提出几点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校园文化;小学美术教学;融合

在小学生眼里,校园生活应该是他们自由自在、多姿多彩的天堂。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小学美术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用灵巧的双手和活跃的思想亲手打造校园优秀文化,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通过学生的美术实践让优秀的校园文化对每一位小学生形成积极的正能量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感,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1校园文化和美术教育关系研究

首先,校园文化能够改善美术教育。人们的学习认知过程受情绪影响很大,优美的环境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心情可以有效提高人们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因此,校园优美的充满文化与艺术气息的教学环境对学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校园文化和美术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与舒适的学习环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得到艺术的浸润与陶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艺术设计,培养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以及热爱学校的情感。其次,美术教育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能为美术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机会。美术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教学环境和人文环境,把学校的景观和文化建设园地变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与美术实践场所,让学生在这里进行学习与交流,同时用他们自己的作品美化学校的环境,充实学校的文化建设园地。因为这些作品都出自他们自己之手,因此他们对于自己亲身参与实践打造的校园文化具有深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油然而生深刻的爱校情怀,可以有效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校园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策略

2.1探索校园文化与美术教育的契合点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也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的优质资源,并积极寻求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以促成二者的融合。小学美术教学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美育是一个长时期对学生的浸润与影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通过优美恬静的教学环境,和谐向上且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氛围以及厚重积极的人文积淀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影响。由此看来,二者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艺术感染方面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利用他们之间的这一契合点,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小学美术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2让学生亲手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

因为小学美术可以充分展示小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自由自在地释放他们的天性,因此美术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这也正是小学教育利用小学美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出发点。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拓展小学美术教学渠道,引导学生积极应用校园环境以及校园文化。教师要把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园地开辟为第二课堂,指导学生设计班级内的成绩栏和文化宣传栏,用学生自己的作品美化教室环境,在学生中征集班徽或者班级标示牌,可以和学校协商换掉统一的班级标示牌而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同时,也引导学生为学校设计警示标语牌,在全校征集学生的警示标语,用学生的手工作品点缀学校的广场以及体育设施。用学生作品布置学校的走廊和学校的展览室,使学生能够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和活跃的思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要能够欣赏艺术的美也能够感悟生活的美,并且通过美术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信息化时代,小学生也过多地接触到了网络文化,难免会受到其中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甄别假丑恶和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在美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宣传活动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美术创作要注重宣传积极的意义,如爱国主义、助人为乐、爱校如家,同时要弘扬正能量,如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奉献精神。通过这些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也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远大的人生理想,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的学习环境、优化学校的人文环境,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同时,优秀的校园文化又可以感染和熏陶学生,使他们阳光、努力、积极向上,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把小学校园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二者启智、美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希.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0xx(22):168.

[2]魏秀艳.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xx(23):265.

[3]余方.小学美术教育与学生终身发展——论“功利”心态下小学美术教育的出路[J].教育现代化,20xx……(01):235-237.

[4]殷鹏,王硕.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思考[J].文教资料,20xx(20):93-94.

[5]李丽.美术教育与艺术校园文化创新建设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xx(1):159.

篇37: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就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如何创新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加强创造性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和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现代小学美术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其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建立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从小学美术教学入手,结合工作经验,就创造性教育的教学融入,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现状;对策

创造性教育具体是指在创造性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应用创造型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进行引导,同时培养学生个人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同时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贯穿创造性教学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构建创造性美术课堂,强调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教学问题。本文即围绕小学美术教学,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相关要求,就创造性教学的实际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贯穿创造性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传统模式下,小学美术教育并未受到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师的重视,美术教学侧重于基础美术技巧、知识的灌输和传授,美术课程以教师单方面的理论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消极地模仿教师传授的绘画技巧和经验,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健康成长。创造性教育则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和束缚,重点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培养与引导,从而在积极、有效地自我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思维成长需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背景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主要通过对教师绘画技巧和方法的模仿,获得相应的绘画知识和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思维成长需求受到了严重的抑制,故而在以往的学生绘画作品当中,经常会出现“千幅一律”的问题。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创新性教育更加主张学生自主的学习思考和探索,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和思维成长需求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对于学生健全、独立人格以及良好审美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进行,促使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不再作为教学统治者参与教学,而是更多的以教学组织者和教学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客观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个人创造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贯穿创造性教育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

创造性教育背景下,教师首先应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重点加强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关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进行深入、平等的教学交流,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偏好,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观的学习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小学生而言,其普遍受到年龄、生活阅历等因素的限制,而不具备完整的观察能力和事物学习能力,且天真、活泼、好动、贪玩等心理特征较为突出,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状态,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偏好后,才能实现针对性的教学调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二)加强小学美术基础教学

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较高等级的能力和思维,其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实现,是学生主观思维再创造过程的具象表现。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还应注意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授和掌握,保障学生充分认识并理解美术相关基础知识后,在引导学生对于美术的创造性思考。同时,在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分,重点加强学生自主性的观察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美术上色技巧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地演示不同上色方法和颜色选择的对比情况,从而引导学生主观上的选择思考,并通过学生自己的上色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对上色和颜色选择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积累扎实的绘画基础。

(三)创设特殊情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加之生活经验、阅历较为欠缺,其在绘画艺术表达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创造性、创新性的思考和表达。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想象和创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良好学习氛围和情景的创造。美术作品的表达往往具有抽象性、概念性特征,小学生在实际创造和表达的过程中,较容易遭遇相应的阻碍和困难,而良好教学情景的创建,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抽象艺术表达的具象化展现,从而降低美术创造的实际难度,帮助学生在相应的艺术情景中,实现自我艺术创造的良好表达。在美术教学情景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偏好和生活化元素融入的重视和关注,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设置,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在丰富、直观、生动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陶泥的世界》为例,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陶泥卡通人物制作视频的方式,创建陶泥教学情景,借由卡通人物和陶泥实践课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陶泥学习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亲手完成主观思维想法的艺术表达,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成长,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教学评价方法的优化,通过更多肯定性、鼓励性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完成更多的创造性表达,并在不断地创造性实践中,完成个人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全面提高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尊重,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并通过加强基础教学、构建特殊教学情景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林.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

[2]张国伟.小学美术教育中弼造性教育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02).

[3]董志玲.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z1).

[4]珍珠.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与现代化[J].软件,2015,(11).

[5]萨斯尔.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

篇38: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摘 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自主性,让其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美术教学取得实效。而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生活引导想象、走进大自然发展想象、运用感官提高想象、通过欣赏激发想象。

关键词:小学生 美术教学 想象力

小学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艺术课程。人们通常会将小学美术教学简单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即从不会画到会画、从画得不像到画得像的过程,习惯了以“像不像”来评价学生的画作,却忽略了其身心发展与认知事物的关系;而美术教师和家长也往往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临摹作品,限制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其实这样理解是简单而片面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画匠”,而永远成不了“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也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思考并实践的课题。

一、深入生活引导想象

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深入学生的生活来引导学生想象。任何想象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不存在与生活无关的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当然,想象是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的,并非是现实的简单机械的翻版。所以,美术教师万不可以“像不像”来简单评价学生的画作,那样会使学生都向“像”靠拢而让作品失去想象力。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与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疑问的方式让学生改变思路,同时肯定其想象力,以防止其形成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教学《游太空》一课时,课堂上我首先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准备去太空遨游,你希望怎样上太空呢?同学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后,分别画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会发现他们的想象力是那样丰富:坐飞机、乘热气球、坐太空船、坐UFO、长出一双大翅膀飞上去、搭建天梯爬上去……接下来我问同学们:你到达太空后会看到什么呢?让同学们继续大胆地想象,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太空想象图。绘画过程中指导学生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变形、夸张、错位、组合、打乱、改动……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想象方法,结果同学们都画出了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实践表明:小学生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并且其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会带给我们以启迪。

二、走进大自然发展想象

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来发展想象。法国教育家蒙门说:“自然和社会是我们最好和最伟大的教材。”许多教育家也都主张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体验和学习,通过大自然直接启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同时让他们去大自然中发现美,从而创造美。因此,小学美术教师有必要经常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四季变化等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想象也会随之迸发。例如在教学生《大树的世界》时,我带领学生们去户外观察各种大树,并让他们讲述那些大树的枝干是什么样的、叶子是什么样的、高矮粗细等等,再结合多媒体手段展示各种大树的图片、特征等内容,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学生们了解了各种大树的特点和特征后再进行创作。结果同学们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大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感官提高想象

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提高他们的想象。调查表明,大脑信息的80%都来自于视觉,学生认识世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看”。另外的20%是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这些感官在艺术想象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中,观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过程,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让学生摸一摸不同质地、不同规则的物体,激发他们的触觉系统;通过让学生闭上眼睛闻一闻各种各样的气味,激情他们的嗅觉系统;通过让学生舔一舔各种物品(前提是卫生和安全),激发他们的味觉系统;通过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或者各种声音,激发他们的听觉系统。继而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思想、表达感受,再让同学们利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自己的各种感受,画出自己的想象作品。实践表明:运用感官系统的这些尝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四、通过欣赏激发想象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经典作品来激发他们的想象。纵观凡高、毕加索、米罗、莫奈等大师的绘画作品,无不充满个性、闪烁着永恒的人性光辉,这些经典作品很多都值得永远学习、借鉴和观摩。通过欣赏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让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引导学生向名家学习,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还可以将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集中展览,帮助学生养成乐于观赏的习惯,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和提高其审美能力。

爱因斯坦说: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之所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其能够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现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必须立足本职,认真研究与探索,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39: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修与实践探究。其间,既聆听了专家、学者与导师的专题讲座,也观摩了省、市、县、乡各级的美术研讨课,理念与实践的碰撞,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无一不触动着笔者对当下美术课堂教学深深的思考,让笔者对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示范的必要性、设问探究、欣赏评价等普遍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下面,笔者结合平日对课改教学的探究,对当下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浅析,希望能给同行们以启发与帮助。

一、示范与媒体共存,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多媒体运用越来越广泛,教师的教学示范却越来越少了。分析其原因,其一是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有失偏颇,把《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的“美术课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技能技法传授”误认为是“不要注重技能技法的传授”,认为“改变”就是“放弃”;其二是教师怕教学示范运用不当或操作失误,不但起不到直观的引领作用,而且极易使学生产生模仿行为,影响学生的想象创造,不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理念。因此,许多教师不敢或较少运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而是采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特性对作品进行欣赏分析来加以解决。于是教师们产生了疑问:教学示范是否还有必要再运用?是否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创新?……针对这些问题,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常锐伦教授明确指出:“美术课不能不演示,不能因做了课件而以录像替代直接而直观的演示。”这为示范教学的必要性作了明确定位。诚然,多媒体课件是好,但它只是一种手段,它必须适合教材的内容,并非所有的课都适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如“国画、剪纸”等美术技法课,如果只运用多媒体而教师不示范讲解,学生如何知道运笔的方法?如何体验墨的浓淡、干湿在宣纸上的变化?如何体验剪刀与纸的接触所带来的奇妙效果?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只会是“看得高兴、听得激动”,等到练习时却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又如何体现美术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可见,教师示范是必要的,因为许多的技法效果、方法步骤等光用语言是难以说清楚的,教师亲身制作或作画演示,其方法步骤一目了然,学生易懂、乐学,是最吸引学生的教法。

二、设问与探究相融,提高教学实效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为课堂教学内容是由问题串、问题链环环相扣构成的,而教学过程也正是师生围绕问题互动探究,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针对教材与学生精心设计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使探究富有成效,切勿草率。

否则,提出的问题或是学生无法回答、无法探究,偏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或是无须探究的无效问题,影响探究实效。例如,执教人美版教材第1册《画汽车》一课,教学目标是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而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却问:你们认识了哪些汽车?学生回答: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接着教师没有对车的种类进行设问,致使学生对车的种类含糊不清,偏离了教学目标。而在创作拓展阶段,教师又问:汽车为什么能在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由哪些机器部件组成?汽车是由谁发明的?此时,教室内一片沉默。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学生无法回答、无需探究,偏离了教学内容,是与本课无关的无效问题,探究收不到实效。那么,如何设计好学生回答、讨论与探究的问题,让问题带动探究,使课堂教学持续高效开展呢?笔者研究发现:一是要深刻地理解教材,使设计的问题符合教学内容;二是要把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使设计的问题准确无误;三是要从学生实际及学习内容出发,使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具有思考的价值,即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问题,形成良性的“问题链”。只有这样设计问题,学生才会感兴趣、愿思考、有话说,探究效果好。 三、欣赏与评价并进,提升审美表达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促进评价有效开展呢?笔者在教学探究中发现:

第一,教师在学生欣赏活动之前要对作品的特征和要素做出明确的识别,对作品的形式语言及对称构成原理进行分析和理解,找出美术作品的特点、欣赏要点。当学生对某幅作品有独到理解时,要及时做出调整和反馈,加强学生对作品各部分的理解。

第二,引导学生从内容美、色彩美、造型美、形式美等方面对优秀美术作品进行多方位的感受与体验,并逐步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思想内涵,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

第三,引导学生用美术的语汇、美术的眼光来欣赏作品,即用点、线、面、形状、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从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基本原理层面理解作品的美感,养成良好的部分或整体审美表达方式。

第四,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让学生平等地与教师及美术作品进行交流。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欣赏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感官参与,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并鼓励学生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从而在合作与对话过程中实现审美欣赏能力的建构,使评价持续有效地开展。总之,新课程是一次深刻、持久的教育革命,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开放的学习空间,也给教师们搭建了实现理想、展示机智与才华的平台。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勤于学习,善于研究,敢于挑战,不断总结反思,拓展设计思路,完善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命活力,让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确保课改的成功实施。

篇40: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营造氛围,激发参与热情

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激发了小学低年级孩子们参与美术活动的激情。学校每年秋季举行的校园艺术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参与学生众多,“我设计的艺术挂盘”、“可爱的拼贴”、“我喜欢的海底宠物”这些项目贴近学生生活。春季举行的科技节中的“科幻画大赛”、“科技小制作”、“我爱小发明”等项目,让低年级的孩子有一个充分想象、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也给校园里带来了浓浓的美育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有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很多时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小的贴画、可爱的书签等都可以作为奖品,来激励学生。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运用学过的绘画知识技能,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在教学安排上,要求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联系周围熟悉的氛围和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从而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调整内容,多样教学形式

教师针对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适度对内容进行调整,选择孩子们喜爱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不能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应正确把握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的特点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保持他们的童心、童趣。如在第一册14课《像什么呢》教学时,将非常好看、生动形象的云朵引入课堂,有的像狗,有的像爱心、梅花鹿、地图等,由于孩子们熟悉,生活中的素材引入大胆想象,自由创作。课堂上教师的及时指导,孩子们把奇形怪状的云朵与生活中熟悉的形象紧密联系起来,展开想象,有的像地图、像公鸡、像梅花鹿、像小狗、像爱心……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后面的作业做了有效铺垫。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临画”、“仿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敞开心扉、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在一年级的《水墨游戏》一课教学设计时,我创设了孩子们散步的情境,如,经过草地、树林、小河、山坡,结合不断变化的天气――下雨了、下雪了、电闪雷鸣,让学生用枯、湿、浓、淡、粗、细、连、断等形式的墨线去表现,还可以用变化的墨线去表现各种情绪。引导他们先从心理上握住墨笔,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在不经意的“涂鸦”中,会带来神来之笔,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年人的是不一样的,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以太规范的准则来评价学生,主要看所表现的作业和所参与的活动的态度和热情,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体。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要尊重其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因势利导,紧紧抓住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征,使美术课堂成为童眼观察世界,童心表现生活、童趣创造美好的课堂,凸显低年级美术教学的特点。

篇41:小学美术教学的论文

引言

美术不仅是一门学科,同时它还是一种艺术,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所以当代小学教师应该重视美术教学,努力培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促进其综合成长。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注重绘画技巧的传授,还要注重美术情趣及美术感知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发挥出美术教学的基本作用。但是如今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学校及教师去克服和改善,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使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1.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缺陷

1.1教学方法不够完善

教学方法是影响美术教学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美术技巧,使学生形成高质量的美术素养。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也没有将学生的心理变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之中,这使小学美术教学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之中。小学的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基础知识教学法、专业绘画能力培训法、大量练习法。这三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提高小学生的美术能力,但是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这几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大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而经常使用专业绘画能力培训法,并为小学生布置了大量的练习任务,小学生面对枯燥的美术练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致使小学生对美术缺乏足够的热情,降低了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1.2缺乏高效的教学设备

美术教学设备对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大型城市及经济发达的城镇都可以为小学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也可以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设备,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美术教学系统,也没有比较高效的美术教学设备,不是缺乏专业美术教师,就是缺乏相应的多媒体设计,这就限制了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如果学校缺乏有效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材料,那么教师只能通过简单的铅笔或水彩笔开展教学,无法教导学生更全面的美术知识,这降低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也缩小了学生的学习范围,不利于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1.3师资力量不够强大

美术教学一直都没有引起过人们及社会的重视,因为它并没有被纳入考试范围之内,很多小学也并不重视美术教学,在美术教师招聘过程中,并未对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进行严格的审查,甚至是自降门槛或者降低美术教师的福利待遇,这就使学校招聘的教师没有过硬的专业绘画能力和教学能力,从而使高质量的美术教学成为空谈。美术教师的专业绘画能力及教学能力是开展高质量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教师没有较强的专业素养,那么他们就无法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美术知识及技巧,这就导致了小学美术教学空有其表,却没有内在意义,使小学美术教学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2.如何改善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完善教学方法

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高效的教学方法,要想提高小学的美术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积极的了解美术教学的内在含义及作用,充分重视美术教学的价值,努力使美术教学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作用,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点及艺术情趣,争取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本教学要求,针对小学生所独有的特点完善教学方法,将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不仅要为小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将专业的绘画技巧教导给学生,并通过有效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美术情趣,确保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能得到有效的开展。

2.2加大美术教学资金投入

我国大部分小学都得到了国家的资金帮扶,但是这些资金都都流向了应试学科,大部分学校并未对美术教学进行有效的资金投入,所以我国的相关部门在进行教育拨款时应该规划好资金的去向,尽量保证美术教学得到一定的教学资源,确保美术教学拥有一定的物质教学基础。另外我国很多贫困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自身得到的教学资金有限,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帮扶力度,不仅要提供一定的教育资金,还要为美术教学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绘画工具及材料,保证教师拥有充足的教学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美术教育。

2.3加强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建设

学校在进行美术教师招聘时,应该加大教师的考核力度,确保每一位教师都是美术专业院校毕业,并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另外对在岗的美术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每一名在岗教师都要有较强的美术能力和教学能力,这样才能确保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可以进行有效的实施。同时还要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待遇,拉近与其他主科教师之间的差距,这样才能对美术人才形成有效的吸引力,确保学校可以招聘到高素质的专业美术教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对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及审美素养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教师应该充分的重视美术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其次要完善教学方法,最后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高质量的美术教学,努力克服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争取为小学生的综合成长提供有效的保障。

篇42:小学美术教学的论文

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常常流于形式,通常是教师通过课堂引导,之后进入绘画技巧和绘画知识的讲解,最后进行课堂考核。在整个学期,美术教学绝大多数会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这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化、形式化,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中,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发挥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思考能力、创新精神,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合作学习的意义

首先,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年龄基本相同,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没有过多的障碍。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表达时间,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并通过合作和交流表达自身的想法。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消除他们在课堂上的焦虑感,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有利于推动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其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获得更多交流的机会,他们针对教师讲授的知识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认真听取和借鉴其他学生的想法,有利于将多种思想进行融合,取长补短,提升学习效果。最后,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探究,可以增强他们的情感交流,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并且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接纳他人的好习惯。

2小学美术教学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2.1分配合作小组要详细、合理

在小学美术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分组一定要经过细心考量。这样,一是能够保证在小组学习中每名学生都能够发挥自身的职能,保证能够提高每位学生的操作能力;二是能够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素质比较平均,确保能够提高每个小组的学习效率。在分组时,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持班级秩序,教师将学生分为4~6小组为宜,如果班级学生过多,也可以在每个小组内再进行小组划分。待到小组划分结束后,教师通过课前引导或是引入教学情境,为每个小组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问题。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鼓励,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与综合素质。

2.2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加强合作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合理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围绕美术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和安排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热情,使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和快乐。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尽量选择一些生活中的美术素材,还要确保任务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会说话的手》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手势图片或者影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模仿图片,并摆出相应的图片,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摆出各种手形,并且用笔在纸上勾勒出手形,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画纸上的形状进行补充和添画,使其形成一部新的绘画作品。最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手形,然后将其画成一个个场景或者画面,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龟兔赛跑》等,让学生选出优秀的作品,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

2.3注重课外延伸,拓展合作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课时有限,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合作,拓展学生的合作学习空间,将课内外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合作意识。如,在讲授《节日》一课时,教师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让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收集一些有关节日的小故事、图片等,或者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节日设计海报,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

2.4增加小组成员的课堂讨论环节

要想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还需要在其中增加课堂讨论环节,并且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要加以引导,指明学习方向。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选择图案等,并鼓励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够表达自身的建议,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术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塑造美术作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也是合作教学的积极作用。

2.5完善评价体系,积极鼓励学生

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其能够有效地总结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并积极给予每个小组的作品肯定与鼓励,尤其是一些比较新颖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施行美育,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美学中陶冶情操。由于小学生有善于思考、好奇、活泼等特点,每名学生心中的创造源泉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特点,使学生整体能够全面发展、个体能够个性化发展。

3结语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特点进行合理分组,根据教学内容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和任务,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课内外相结合,拓展合作学习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F结精神和合作意识,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篇43:小学美术教学的论文

1.情感教育概述

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情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产生的过程伴随着认识而进行,与社会性需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按照不同的类型划分,人的情感包括了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情感领域的教育,不仅有着一定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要求,还需要借助于特定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促使学生产生情感领域的变化,培养积极正确的情感价值。对于学生而言,正确的情感能够形成积极的社会与人生态度,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有助于去除不良情感的影响,道德情感教育的地位由此而显得更加突出。

2.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进入小学阶段后,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步增加,小学生的情感内容变得日益丰富,在情感的调节方面的能力,也有了显著的增强,情感表现开始趋于自我。首先,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情感特点有着直接表达性的特点,不仅立场简单,更表现出强烈的爱憎分明。受到认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通常只会简单的把人分为好人与坏人两类。其次,由于小学生的情感形成,尚处于模仿的阶段,表现出很强的依附他人性特征。教师和家长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将负面情感传递给学生。再次,小学生的情感发展,有着很强的可塑性特点。应当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多给予一些正面的引导和鼓励,以促使其情感的健康发展[1]。

3.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通过实施情感教育,充分表达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促进了学生与他人沟通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融入了情感教育的美术教育,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得到了增强,对于生活的热爱由此被激发。同时,在小学阶段的不同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类型。借助于情感教育的实施,学生跨学科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有益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内在的素质和修养,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4.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4.1目的与内容

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情感教育通过对学生社会性情感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好的调控自我情感,促使学生积极情感的产生,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情感教育还有着一定的指向性,需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学龄段,结合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培养出健康的情感。正确积极的情感教育,有助于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2]。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不足,难以获得高水平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其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更表现出直接表达性、依附他人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了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个方面。以美感教学为例,通过物体的颜色、形状、线条等直觉感受,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到物之美。

4.2情感教育的原则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需要结合各个阶段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及时调整情感培养计划,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阶段性和连贯性。通过对人物、动物或其它对象事物的绘画形式,能够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情感方面的教育融入其中,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之中,还包括了课外活动等部分。让学生通过绘画练习来了解世界、了解生活,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起到了促进其情感形成的作用,应当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全过程。

4.3培养积极情感的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段,可以划分为5~8岁的他律阶段,以及9~11岁的自律阶段。学生应当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选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了直接法、启示法、个性法、多样法等。

其中,直接法在美术教学中较为常用,教师借助于自己的肢体语言,能够与学生实现直接的情感交流。对于学生的绘画作品,教��应当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能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助于积极情感的形成。启示法适用于小学中的高年级阶段,随着学生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其情感也逐步趋于稳定。教师在直接引导之外,还应在教学内容中,注重深层次的启发。通过与绘画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交融,促使学生获得较高层次的情感体验[3]。

不同的班级,有着各自的特色,而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情感,还应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结合班级与学生的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需要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灵活变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绘画的创意和技巧。借助于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积累。

5.结语

小学阶段所开展的情感教育,必须以符合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为前提。小学美术教学中所采用的游戏教学方式,都应与教学内容相关,同时注意避免发生强制性和放任型的倾向。由于学生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教师更应当注重自身审美情感表现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正面鼓励和引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联系其生活的实际,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积累,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合理的评价机制下,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充分施展学生的才能,释放和宣泄学生的情感,以促使其内心情感升华。

word该篇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论文(推荐43篇)范文,全文共有9432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论文(推荐43篇).doc》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论文(推荐43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