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文(必备精品多篇范文
[摘要]地理教学论文(必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地理教学其实质在于科学、灵活、实用。它是一种创造的劳动,是教师根据地理教学实际,正确协调教师、学生、教材、教具之间的动态联系,设计实施师生活动的最佳途径与程序,从而全面完成地理教学的多项职能,以实现最佳组合。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必备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一
杨xx老师认为,教育的实质就是爱,爱是做好一切教育教学的基础。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不缺乏爱心,品学兼优的学生人见人爱,但是,品不好、学不优的学生更多,能爱他们才是真正的爱学生。对学生少了一分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分尊重。做到了这些,你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你的学生。包容是爱的起点,能包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允许学生有缺点、犯错误,你的教育才真正开始。杨xx老师从教27年,做了24年的班主任工作,却没有带过连续三年一届的班主任,他在几所学校任教,几乎都是做“最差班”的班主任,班级转化好了,就交给了别人,他再去做“问题班”的班主任,他有一个绰号“救火班主任”,别人问他有什么绝活,他微笑着说,“我哪有什么绝活,用爱心慢慢浇灌罢了”。他说得很轻松,但是其间的委曲、辛苦,甚至是屈辱,只有他一人清楚。2010年,杨老师所带的班级转来了一个叫严小蝶的女生,是学生中的“大姐大”,这是一个特殊的女生,一个时时刻刻在犯着过错的学生、一个谁批评她她就和谁顶撞的学生、一个自私又自我的学生、一个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同时又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一个活泼好动的学生、一个善良的学生……在学校内没有朋友,她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成年“朋友”,说脏话、骂人、谈恋爱、上课时一直吃零食、迟到、旷课、上网、打架……,学生能犯的错她都犯过,别的老师都说,“这个学生只有劳教或许才能教育好”、“还是把她劝退了吧”。杨老师觉得,“爱,就要能包容学生的缺点与错误”,他下定决心用自己的爱心去唤回这个迷途的“羔羊”。一次次谈心、一次次劝导、一次次宽容、一次次辅导、一次次帮助、一次次动员,为了这个学生,杨老师还为她“量体裁衣”创造了“情境教育法”,慢慢地,杨老师的话她开始觉得有道理了,她开始融入班集体,其他学生开始愿意与她交往了,她身上的毛病一天天少了,她的聪明才智开始显现了,她的活泼好动给班集体带来欢乐了,2011年,她获得了学校“文明进步奖”,在那一年高考中,她考取了成都美术学院,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她雀跃着奔向杨老师,热泪盈眶地说:“感谢您,老师!没有您的教导,我不知会走到哪里……”
他欣慰地笑了,从此,他更加坚信:“爱心浇灌之下,总有奇迹发生”。类似的学生、类似的事情还很多很多。
在教学中,杨老师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到“以能力为中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探索出地理课堂“变式教学法”,使走出“题海”的困扰,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在全国许多地区、许多学校推广使用;教学中他勇于探索创新,立足新课改,悉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积累了大量经验,他写成《减小课堂容量,构建思维缓坡》、《太阳 高度角理解“三步曲”》等一批文章,先后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等杂志上发表,多年来,他坚持笔耕不辍,在各类地理教育、教学刊物上共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余篇、试卷几十份,形成了自己的地理教学方法论,使他的地理教学走向理论化阶段,同时也推广了他的地理教学经验。
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杨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地理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在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做了大量可贵的探索,几年来,杨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案例有:“xx一中门前交通状况的调查”、“灵璧石成因探究”、“xx山芋粉丝加工业影响的调查与分析”、“春港花园小区广告中‘小桥流水、江南人家’的地理分析”、“火山喷发实验改进及效果分析”、“xx土壤调查”、“石龙湖湿地喷泉成因探究”、“关于红绿灯设置的调查分析”、“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地理知识”等等,这些专题的开展,改变了地理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而,他所带的学生中鲜有不爱学习地理的。
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书型”教师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教研型”教师才是新型教师的重要标志。课题研究是促进老师专业成长的良好平台,也是教师走向更高层次的重要途径。杨xx老师是xx一中课题研究的“拓荒者”,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经历了艰难的探索过程,他先后主持了《新改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微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市、省级课题的研究,参与部级课题《地理课堂变式教学的研究》、《课堂教学方法、手段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验研究》的研究,独立开展《文化现象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同时,带动、影响了一批年轻教师,很快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
杨老师二十多年来,始终以校为家,近年来,孩子去外地上学、接着在外地工作,爱人在乡下工作,离家较远,一个星期只是周末回家一次,杨老师更是长期工作、生活在学校了,早上5点多去学校,晚上11点多回到家,星期天与爱人一起散步,他也坚持要到校园内走一走,别人问他为何那么喜欢学校,他笑而不答,爱人在一旁诙谐地说:“他的魂在学校”。是的,他所热爱的事业在学校、他所热爱的学生在学校,他的心里满满装着的是学校呀!长期操劳,他身患多种疾病,输尿管结石、双肾结石、胆结石、心室早搏,服药、输水止痛、碎石治疗、手术,他常常是夜间输水,早上接着像正常人一样上班。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晚上输水的时间就是休息呀,白天输水休息,晚上我就睡不着了”。他的乐观向上不仅战胜了病魔,也感染着周围许多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杨xx老师在教育教学上拼搏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2010年获得市第三届学科带头人的称号、市录像课二等奖;2012年,被评为全国教研先进个人,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研先进个人表彰大会;2015年被评为市第四届学科带头人;他的教学论文2010年获省三等奖、2011年、2012年获市一等奖、2013年获省三等奖、2014年获市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宿州市十佳教师”。
地理教学论文 篇二
有关地理的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共识。地理学科内容丰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增强思维活力,使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开拓型人才。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
全球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必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开拓型人才,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职教学中创新意识建立和创新思维培养尤为重要。地理学科涉及自然、人文等众多要素,综合性、实践性强,许多地理问题贴近时代,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质疑、探究、创造的欲望,在培养创新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高职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一、激发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动力
兴趣具有巨大的推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心理因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的奥秘。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浓厚兴趣。课堂教学中,内容导入是首要环节,教师应想方设法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始,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对优化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教学内容的导入方式形式多样,一则有趣的故事、一曲动听的音乐,一段精彩的视频、一张生动的图片、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等,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兴趣盎然。在此情境下再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创新能力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宽松的教学环境。卢梭说过:“只有环境与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学中要改变师讲生听的单向传递,鼓励学生间、师生间相互讨论的多向交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发展学生思维。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评价学生时,要改变过去过分重视结果,而更多关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探索精神、投入程度以及思维的广度深度与创新性。“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促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三、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训练逆向思维,促进思维的流畅性
逆向思维是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束缚,带有创造性。地理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促进思维流畅性的发展。例如,假如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那还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吗?假如黄赤交角不存在,地球上还会有昼夜更替吗?热带、温带的范围会有变化吗?学生不会分析昼夜更替、温度带划分的原理,是不可能作出正确判断的。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假想性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加深对事物原理的认识,拓展思维广度与深度,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训练发散思维、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一个问题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独创的见解、思路、方法,积极开发发散性思维。例如,对于我国东北老工业区改造有什么建议?启发学生从地形、交通、资源、人口、技术、市场等方面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点燃创造的火花。“如何合理开发区域旅游资源?”、“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否适于大规模开发?”、“南水北调怎么调?”等地理问题都适于开发发散性思维,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中,仅停留在发散思维上是不够的,发散思维必须与聚合思维相结合,因此教师还必须重视收敛思维能力的培养,“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养成科学论证、检验假说的严谨学风。
(三)培育批判性思维,激发思维的求异性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曾提到“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比较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把握批判性思维这一理念。”批判性思维意味着作出合理、明智的判断。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要敢于对既成理论、方法作出理性分析,甚至敢于质疑“权威”,要对思维定势进行反思、剖析,培养思辨能力,避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三
对于教学,蒋桂枝一丝不苟。她总是预先做足准备工作,认真备课,研究学生,精心策划教学课堂,坚持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蒋老师经常告诉同学们:“一定要快快乐乐地学习、快快乐乐地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课余的时候,蒋桂枝常常放弃休息时间,深入学生中间,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适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努力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不消化”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鼓励每一位学生相信自我,战胜自我,赢得了学生们的深深爱戴。“蒋老师经常来到我们宿舍,了解我们的学习生活,帮助我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蒋老师既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朋友。”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二年级59班的自应吉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对待青年教师,蒋桂枝总是一腔热血,不遗余力:为青年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他们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为青年教师认真组织和应对各种教学比赛;负责组织每年一次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高级教师示范课”活动,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自我、快速成长的平台,在南涧县民族中学营造了浓郁的教学科研氛围,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蒋老师不仅是学生们的好老师,还是我们的好导师,她指导我们备课、上课,还带领我们进行教学科研,使我们得到了更好、更快的成长。”南涧县民族中学的罗桂芳老师这样评价蒋桂枝。
对待自己,蒋桂枝总是十分严格。她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更要做一条长流长青的小溪!”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她积极带头参与省、州课题研究。2008年,蒋桂枝主持研究了省级立项课题《高中地理教学中图像、表格设置和实施过程研究》,2010年7月顺利结题;2008年,蒋桂枝积极参与州级立项课题《山区少数民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在历年高考中,南涧县民族中学的高考上线率连年实现了新的突破。
在教学之余,蒋桂枝积极探讨教学改革,参与教学设计,撰写了很多教育教学论文,并多次荣获省、州级奖励。2002年参加“云南省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设计评比”荣获二等奖,教学论文《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浅谈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培养》等理论文章先后在报刊上发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蒋桂枝的辛勤付出获得了丰厚回报,她先后10余次荣获县级以上的表彰奖励。1999年,蒋桂枝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01年被评为县级“普九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县级“优秀教师”,2011年被评为南涧县首届“彝乡人才”,并多次受到县教育局的表彰奖励。
然而,蒋桂枝并没有满足。她说,成绩属于过去,“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作者单位
地理教学论文 篇四
论文关键词:地理 教学 环境
论文摘要:对初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日益重要。对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环境主题活动法、问题教学法、比较法、探究法渗透环境教育。
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公众话题,环境保护日渐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中学生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还应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对此,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方式进行了探索。
一、通过环境主题活动法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主题活动就是以环境主题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认识环境、爱护环境及保护环境的活动。这种环境主题活动主题鲜明、目的明确。既可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实施,也可在课外单独进行,形式灵活;它和课堂内容联系紧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所需的时间可长可短,有利于教学的安排,教学效果良好。当然,一个好的环境主题活动的设计不仅要选好主题,考虑活动的依托形式和部分组成,还要遵循环境教育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主题活动更有成效。
环境主题可以细分为多个方面的内容,如认识环境、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环境主题活动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境意识。
二、通过问题教学法渗透环境教育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通过提供给学生一个个有争议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最好与当地环境有关,让学生亲自参与调查,收集资料,并就获得的相关材料和初步确定的解决措施进行讨论,以使学生得到环境技能方面的训练、环境知识的丰富和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争议问题不仅可以由教师提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独立从事他们自己选择的问题的调查。
问题教学法之所以受到教师的欢迎,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一教学法能培养学生若干的必要技能,而这些技能又是实现环境教育目标必须的过程。如识别环境争议问题的技能;分析争议问题和以一定方式调查争议问题的能力;确定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和执行行动计划的能力。
三、通过比较法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与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在环境教育中用比较法较为适用。比较法是逻辑思维方法的一种,通过比较可以突出某一区域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深化对环境问题的科学认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在环境教育中,比较法又具体包括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
1.纵向比较法
可以比较某一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状况。如讲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早可追溯到古时,那时,由于用火不慎,大片草地、森林发生火灾,生物资源遭到破坏,使它们不得不迁往他地以谋生存。早期的农业生产中,刀耕火种,砍伐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2.横向比较法
可以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如结合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比较我国东部和西部环境问题的差异。东部由于生产力水平高、人口稠密、城市化发展迅速,主要的环境问题有资源开发过度、水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城市垃圾严重等;而西部气候恶劣、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主要问题有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森林面积锐减、沙漠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这样既可说明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又可以明确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应同时考虑、统一规划。传统的以资源的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通过探究法渗透环境教育
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地理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多样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其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当然,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地理环境教育中是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的,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解决或部分解决的问题,才适合于探究式学习。例如,在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危机”这部分内容时,通过探究讨论有关环境保护问题,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上课时,笔者让学生就“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不力所引发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进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方式还有很多,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进行探索,这样就可以发挥初中地理课堂的教育功效,收到好的环保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冬梅。环境教育教学方法及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xx-06.
[2]梁丛城。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03.
地理教学论文 篇五
【摘要】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影响到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及效果,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本文从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出发,分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提出了解决教学衔接问题的相应对策,期望对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学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对策
“地理教学衔接”指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加强连续性的教学思想。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等的衔接和发展。从知识而言,高中地理学习是初中地理学习的传承;从学习技能和地理素养而言,高中地理学习又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递进和深入。新课标的实施使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这将直接影响到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促进学科发展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以期对广大一线教师具有指导意义。
1.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
初高中地理学科地位的差异及课程设置的间断。初高中阶段地理学科地位明显不同,初中地理常被视为副科,而高中地理是文科高考科目之一。地理课程的设置也有差别,初中地理只在7、8年级开设,9年级不开设地理课。初中的地理学科地位及不作为中考科目的客观现实导致了学校、教师、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学生升入高中时面对知识量大、难度高的地理课程时感到“难学、难懂”;初中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成为共性,教师面对高一新生时也觉得高中地理“难教”。这些因素使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失去了连贯性和体系性,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困难的主要原因。
高中地理教学缺乏相关学科知识的支持体系。高中地理(《地理1》)部分内容涉及到较多的理科知识,尤其以物理和数学知识居多,如“气压与风”部分中涉及到气体的压强,“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部分中涉及到匀速圆周运动,“太阳高度角分布及计算”部分中涉及到线面夹角、三角函数等。但上述相关数学和物理知识在高一还没有系统地学习,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客观的困难,这也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
学生学习心理的差异。初高中阶段学生在认知、思维及记忆方式的差异,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障碍因素。初中地理多数要求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有直观了解,而高中地理要求学生对地理现象和事物有深层次的理解。高一学生认知阶段正处于从具体向抽象的过渡阶段,尚缺乏较高的思维和综合能力,如空间感知能力、地理图像观察能力等,这就加大了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难度,极易产生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
2.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重视地理课程设置的连贯性,开设校本课程或地理探究活动。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初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之间存在课程设置的间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一年的间断期(9年级不设置地理课程)。这是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实现地理教学的`连续性成为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必要措施。由于现行教育体制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改变,因此,只能在9年级开设校本课程或开展地理探究活动等形式,以保证学生地理学习的连贯性,促进地理素养和地理技能的进一步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地理校本课程或地理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也符合“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对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有深远的意义。
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阐明人地关系。初中地理知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基础,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基础的深化和升华,两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对初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有效衔接与融合,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构建地理的骨架。初中地理教材无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都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内容涉及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主题。而高中地理则侧重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编写方式人为地打乱了地理知识呈现的区域界限及一个区域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影响和联系,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要使高一学生在已有的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迅速适应高中系统地理的学习,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围绕地理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为核心的系统地理知识的整体框架。而对于地理知识体系而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地关系的和谐性及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其重要特征,如果割裂地对待地理知识就不能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本身及其复杂性有所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构建地理知识的框架。教师在深入研究初高中地理教材及课标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不同阶段地理知识体系。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应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重新整理,了解初中地理知识的重难点,使初中地理知识以恰当的形式嵌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知识的重现进而得到强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要做好高中和初中地理知识点的衔接,使教学内容得到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结语
高中和初中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不论是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还是教学方式;不论是学生认知的广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初中到高中都有很大的跨度。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两者的共同努力和有效衔接。本文从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出发,探讨了解决的相应对策,以期对中学地理教学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余立。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xx:200-220.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xx.
地理教学论文 篇六
一、把握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趣点
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应当课前进行完善的备课,确立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趣点,如此,才能引起学生对于地理章节资料的学习、讨论以及思考。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自主探究性、思维创新性的趣味问题,让学生进行自发性的思考与联想。例如,在世界气候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用典故“诸葛亮借东风”,从中假设学生是诸葛亮,到底是凭借什么条件以及因素来“借东风”,主张学生大胆想象、举手发言与激烈讨论,尽量让教学有“交流”,有“争论”,如此,不经意间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在潜意识中培养其学习兴趣。
二、幽默教学语言,调剂学生情趣
学习,不仅仅仅是兴趣的培养,更是情感的交流。综合二者,教师既是主导者与组织者,又是参与者。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提升其教学语言潜力,丰富其风格、个性以及魅力,使其幽默化、知识化以及通俗化,让教学资料精简化,构建生动、趣味的教学课堂,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常见的做法如:(1)利用谚语,精简教学重点与趣点;(2)采用谜语,提升学习趣味以及学习参与感;(3)巧用古诗文,丰富学习想象力以及提升教学综合性;(4)歌曲聆听,引发学习兴趣以及思维创新潜力;(5)趣味(人文地理)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注意力以及提升其地理综合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求学状态,改善地理枯燥、乏味等特征,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学习效率。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地理教学论文(必备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