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马霞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小学
古人云:道生法,慧生智。时至今日,智慧教育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走进了我们的小学校园,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赋能。正如2022版新课标指出: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恰逢其时,巧妙地运用智慧教育,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再枯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兴趣,学习才会更加深入,从而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智慧教育能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能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原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情境,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世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真实的生活场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在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导入环节,微视频导入工人师傅给护栏安装玻璃这一过程。在面对真实的生活问题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点燃了。一改过去的找信息,提问题的机械,学生热情高涨的想知道:玻璃多大才合适?这块平行四边形玻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进而引导学生求玻璃的面积,就是要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在面对真实熟悉的生活场景时,会激发探究兴趣,唤醒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为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二、智慧教育与课堂深度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等都是学习数学的载体,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也要打破局限,让智慧教育赋能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用智慧唤醒课堂。
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周长的认识》这一课例中,在由实物的周长向图形的周长迁移时,利用课件“摇身一变”,既形象直观,又正向思维迁移得出图形周长的概念
谈话总结: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周长的认识。
谈话:我们学习了花坛的周长,这些花坛摇身一变,变成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扇形,它们有周长吗?
预设:有
谈话:什么是圆形的周长?
圆形:绕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形的周长。
长方形:绕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绕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扇形:绕扇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扇形的周长。
追问:三角形呢,平行四边形呢,梯形呢?
总结: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
在落实新课标的当下,我们学习周长的认识增添了尺规作图这一环节,对图形的周长理解更加深刻。尤其是利用尺规画出不同的拼接线段,表示同样的周长这一环节,及时的拍照对比,学生一目了然,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了对周长这一概念的理解,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在这时,老师轻松赋予了这些线段以具体的数据表述,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周长就是各边线长度的累加,就是长度单位的累加。
让知识变成智慧,智慧唤醒课堂,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会更博大,更广阔,更能给予学生萌生智慧的新天地。
三、智慧教育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了数学课程的育人导向,高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课堂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掌握学业知识和形成基本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智慧广场《分类列举》一课中,在练习中有这样进行设计,既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体现了数学作业的价值。
给三位小朋友拍照片,至少拍一人,最多拍三人,一共可以拍多少种不同的照片?
老师在与学生交流这一作业时,让三名学生站在同学们面前,通过教师机与电子白板同屏,真实的再现拍照过程,学生苦思不得的答案,跃然大屏之上。
数学的乐趣藏在实践性的作业中,如此作业设计,既能减负又能提质,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智慧教育下的数学文化
我们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只是要教会孩子们背几个公式,学会几道计算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方法,培养数学的思维,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懂得学习数学的价值,明确数学文化的内涵,感受数学文化力量,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最终实现对数学发展的推动。
例如,在《分数的认识》一课时,起初孩子们并没有感受到分数的产生的价值。通过动画视频,介绍古代分东西时出现不是整数的情况,孩子很容易就理解“分一张饼不够”,所以才产生了半张饼1/2。通过算筹的介绍和《左传》、《九章算术》中对于分数的记载,追溯根源,了解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孩子们对分数就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因此,在孩子们研究新问题时,也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微视频的直观播放,让学生很好的了解数学文化,体验数学文化,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在新课标实施的当下,我们需充分运用智慧教育,让知识插上智慧的翅膀,让新的教学理念走进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