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论文精品多篇范文
【摘要】职业教育教学论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所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也在不断增加。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此类人才的教育基地,因此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其中,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实践教学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职业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地探索并建立起适合自己学校以及企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迅速胜任就业岗位,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还必须加强实践性教育课程的革新和探索,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一体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课程训练体系。
一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场地和硬件设备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它根据一定岗位群的业务活动范围要求,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实地的操作设备和场地以供学生锻炼职业技能。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实践实训的场地不充足,实践性设备数量也比较短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些高职学校的资金比较短缺,不能满足逐渐扩大的教学规模。另一方面,现在实训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太快,使得一些落伍设备不能满足现在工业技术的操作要求。
2.实践教学的时间短
现在,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实际训练时间较短。学生要想扎实掌握职业技能,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加强训练。尽管现在多数的教学都已经是现场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授课,但也仅限于在课堂授课上。由于设备少、场地不开放等原因,学生实地进行实训的锻炼还比较受限。
3.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模式缺乏创新
尽管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已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还是被大多数教师采用。学生并没有发挥出自主学习的潜能,实践性教学要求学生必须自主创新、大胆提出问题、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分析和操作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4.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高职理论教学过程中,各学校都已经建立起一系列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但在实践的教学体系中评价指标还没有完备的建立。评价缺乏规范性和准确性,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得不到评价,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规划教学,实践教学质量肯定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建议
1.加大实践教学的条件建设
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学校既要加强实验室教学楼的建设,也要重视校内校外的实地场地建设。比如,在学校内部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使实践基地实用性强、综合性高、与时俱进。学校还可以和企业联合,不断改善实践教学的课堂场地,利用企业的实体厂房,让学生操作练习,掌握各种技术。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合作的企业工作,减少企业对新职员的培训时间,实现两者的双赢。而且学校的实验场地可以延长开放时间,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余可以到具体实验场地练习提高。
2.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
高职实践教学的内容必须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符,实践教学应参考职业技能和职业标准,学校可以学习企业新开发的技术和引进市场操作的先进设备,和企业一起共同研发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依据实践教学的理论,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不断培养实践课程应规范标准,教学应突出学术与应用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特点,明确高职的教学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素质目标,使理论与实践和谐并进。
3.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
高职实践教学应改变以前传统的期末考核形式,加强评价体系的建设,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形成。比如,考核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不仅有任课教师的评价,还可以加入学生的自我评价。考核的内容不应只是理论知识的考核,还应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其中包括实际操作技能、职业素质、创新能力等综合考核。摒弃考核形式的单一化,可采取笔试加口试的考核,在实践基地布置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看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技能掌握情况。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一个整体性的工程。实践性教学的主要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巧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夯实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学校可以创造更多的训练条件,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联合等一系列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的政策。通过这些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培刚。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策略探究[J].高考(综合版),20xx(9)
[2]张岩岩。高职会展实践教学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5)
[3]王淑云。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绩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xx(30)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二
摘要:文章首先对开展创新资源配置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总结,在此基础上重点总结了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根源因素。最后整理出通过创新资源配置来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帮助创建适合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促进教育资源分配到基层并能够得到高效运行。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创新资源配置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创新作为引擎推动,才能体现活力,而创新资源的匹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探讨创新资源配置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2创新资源配置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创新资源的配置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创新资源的配置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资源创新配置,在原有资源分配的基础上做出了创新设计,这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使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可以与实际需求保持一致,这样的教学模式才具有长期应用的潜质,并且能够帮助深入解决常见的隐患问题,并通过相互配合促进来提升教学计划的完成效率。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现阶段教育计划中所重点论述探讨的内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定量资源分配的形式,这样并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对职业教学的需求,创新资源配置是基于传统模式做出的优化,其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实现教学计划可持续发展,为高等职业教学计划开展创造适合的基础环境。
2.2创新资源的配置能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受区域发展情况以及多种因素影响,在所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常常会出现区域性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现象,长时间在此环境下,也增大了教学任务开展的难度隐患,不适合创新模式发展落实,通过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配合能力,开展教育资源的创新配置,能够解决这种区域性的差异问题。帮助增强各个教育区域之间的沟通联系,有关于教学任务完成质量下降的问题也得到了更深入的解决,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同时还能够根据教育资源现状来进行各个区域之间的调节配置,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高等职业教育开展期间才能更合理的解决区域性经济能力差异的问题,为学生营造出均衡发展的学习环境。
2.3创新资源的配置能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矛盾问题
对于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矛盾冲突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运用不合理,以及教育教学质量不达标两方面。通过创新资源配置的开展,会重点解决教学计划中所存在的隐患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增强教育人员的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法促进管理计划可以全面发展,并达到理想的教育标准。还能够帮助地方根职业教育需求来扩大教学模式,同时对可供利用的资源做出整理,观察落实应用过程中是否可以帮助继续深入解决教学模式扩大所遇到的矛盾冲突问题,降低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所造成的现场工作隐患,在各个实际教学质量都能够得到保障。
3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资源配置虽然取得较大的成绩,也出现一些问题。
3.1未能有效体现出效益和公平兼顾原则
现阶段大部分教育资源分配都是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及招生数量来进行的,这种模式看似公平,但实质上却阻碍了教育资源的深入发展,不利于提升职业教学办学规模,甚至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也会因资源分配而产生很大的差异性。虽然在资源利用效益上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却没有达到公平发展的需求,长时间在此环境下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全面落实发展。对校方也造成了错误的理解,认为只有扩大招生规模才能够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可能会导致实际教学需求与规模创建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
3.2区域性的资源配置差异性较大
对于区域性的教育资源分配差异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招生过程中这也是学生选择考虑的参考内容之一,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增大区域性的资源配置差异性,甚至会造成高等职业教育分配不均衡的主要矛盾出现。这种差异问题还包规模、教育能力等方面,解决需要从宏观控制层面来进行。除此之外不同区域的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地方实际调查也是导致问题的根源。
3.3教育部门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困难
在所开展的资源配置计划中,教育部门对各个办学区域缺乏深入调查,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增大了不公平现象发生的概率,仅仅依靠上报的信息结果来进行资源调控,自然会与实际情况之间产生很大的差异性,造成工作隐患问题出现。教育资源分配后在不等高等职业院校的落实应用缺乏监管,导致教育资源存在滞留的现象,并没有在基层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4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配置的有效措施
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配置应该综合考量,合理分配,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状态进行科学论证,通过多元化的整合资源,做到有效使用。
4.1通过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在开展资源分配任务之前,首先要对各个区域的发展现状做出深入调查,明确在开展高等职业办学计划中所遇到的资源缺失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够更深入的解决常见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政府的宏观调节作用也得以发挥。政府在调控过程中将各个区域视为整体,通过监管职能来促进教育资源分配到基层后能够得到运用,促进管理计划全面落实开展。政府宏观调控需要制定符合区域高等院校办学发展的工作规划,这样在不同的时期才能更发挥监管任务,并提升工作任务的完成效率,实现区域性的综合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还能够帮助加强各个区域之间的沟通联系,实现资源方面的灵活调用分配,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各个区域的均衡公平发展,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职业学习环境,这符合创新资源配置的初衷。
4.2强化高等职业院校和其他办学主体之间的合作
强化合作可以形成基层的资源配置网络,各个高等院校之间通过主动联系能够对自身的办学现状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这一点符合高等院校的办学需求,同时也能够根据常见的资源落实困难问题来学习借鉴经验,达到更理想的资源利用水平,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实现突破性的发展。这种合作交流还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实习环境,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口碑才能够得到认可。高等院校与其他办学单位之间建立合作管理,可以实现资源配置上的共享利用,这样做不但闲置的教育资源得到了运用,同时在办学计划中也能够相互借鉴经验,确定更符合自身办学发展的道路,在规模扩大方面也能够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出现,避免教育资源在分配过程中出现浪费现象。
4.3建立多元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办学格局中也要注重创新分配的引入,传统的办学体系中经济性并没有得到体现,通过这种多元化格局的创办,可以帮助解决资源之间所存在的运用困难问题。在办学过程中经济性与发展性都是要同时体现出的,这样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下也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综合能力也会有更大的进步。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资源运用隐患问题,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交流配合,同时将经济性体现在办学计划中,这样一些民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解决自身发展的财务需求问题,更能够实现规模上的逐渐扩大,符合当今的教育市场发展需求,在同等院校之间也能够减少区域差异性所带来的影响,增大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通过上述文章中所论述的内容可以了解到,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主要包含了信息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全社会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所有资源综合,是一个参与、维持、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系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所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等各种资源在使用方向和投入比例中的一种最佳分配方案。由此可见创新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夏焰,崔玉平。中国省际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生均经费支出差异及收敛的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xx(5).
[2]刘华军,张权,杨骞。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与极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xx(9).
[3]戚瑞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xx(10).
[4]张永春。提高职业教育资源整体效能的途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xx(21).
[5]张晨,马树超。分类指导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xx(12).
职业教育论文 篇三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现实情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企业规模迅速扩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逐渐被重视,企业工商管理的概念普遍被接受。多数企业都意识到提高自身企业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内在竞争力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一些先进理念的引进和工商管理学科自身的发展研究,我国企业或多或少尝试进行一些企业工商管理的尝试,也从实践经验中吸取经验、进行总结,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理念。这些企业工商管理事件活动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但如果就此认为我们企业已经达到现代化管理水平,处于较高的管理层级,这将是一个误解。我国企业还是处在一个转型期,还处在较低的企业工商管理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企业自身对企业的定位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不少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多数依赖外贸订单,企业处于一个代加工、贴牌加工的层次。这是产业链中最底层,价值取向最少的一个层次,很难得到快速发展。有些企业基于这样的定位会严重影响企业工商管理的水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让一些企业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发展,一些企业就认为自身是先进企业、自身的管理很先进,这样的企业定位,会忽略很多问题,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这包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杜绝浪费、重视环境保护,关注社会福利和社会影响。关于社会责任在转型期的我国企业做的并不好。
(二)企业自身和内部权责划分不清晰
在企业自身权责的划分上存在问题,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界定不清晰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中小规模的民企中。企业自身权责清晰的划分是企业发展的要求,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企业主体活力的要求。界定不规范的情况会影响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界定也存在问题。部分企业沿用老的部门架构,部门权责确认上出现空白或者漏洞。部分企业套用了西方组织架构,部门职责上不是出现空白就是出现重叠。这样以来就造成企业部门之间沟通不畅通,协调性很差,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这也导致企业不能快速规模化发展和很难做到向管理要效益。
(三)企业市场意识不强
经济形式的转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让企业开始认识到重视市场、照顾客户需求的重要性,市场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可是在企业工商管理层面如顾客第一的质量要求和市场意识、照顾顾客为主来开发产品的理念、创建顾客至上的售后服务体系这些内容做的都不理想,和真正的市场要求还相差甚远。企业内部的不协调也削弱了市场意识在企业内的推行。
(四)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企业工商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的推广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来完成。实际情况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很缺乏。这种有知识、有能力和有技术的专业人才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我国的企业发展历史和企业工商管理历程决定我国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我国企业不能过多的依靠资源和人口红利来高速发展,企业需要从最基本的管理方面改革。上述问题的存在是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带有很大的危害性。需要找出根本原因,提出相对对策,指明发展方向。
二、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在当前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市场情况下,有效改革发展、做好企业工商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改革的趋势。做好企业工商管理需要从几个方向推进:
(一)清醒的认识到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和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要大力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水平。企业工商管理需要专业人才来推广。建立和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推进企业工商管理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等一些具体的工作也是推进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工作。
(二)企业管理需要改革落后管理方式的缺点和不足,根据现代管理理念,结合当前管理思路建立一套适合时代适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管理体系。这也是企业工商管理中重要的发展方向。
(三)企业要夯实上述两个工作的基即做到权责清晰,不管是企业的还是企业内部。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打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进而准确的掌握市场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发展方案。这是企业工商管理的目的。
三、推进企业工商管理发展的做法
(一)引进、培养和管理专业人才是整个工作的前提。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需要具备企业工商管理基本知识、了解行业或者企业现实情况、拥有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来完成。针对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引进专业的人才或者外部资源。依据企业自身发展趋势,从企业内部储备和培养后备人才。对这些后备资源可以进行定向培训工商管理知识,进行多个岗位的岗位锻炼。总之,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需要一批专业的管理人才,并且需要保持其不断创新的意识。
(二)企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组织架构,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体。这就要求营造一个良好、高效的管理环境,这也要求建立一个权责分明的组织架构。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入手,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通过对架构的梳理来完成对工作流程的强化和优化,而后在工作程序的基础上制定公平、合理的奖罚制度、晋升降级等内部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做法确保企业的设置简洁、合理、高效和适应公司现实情况、发展需要。通过这些做法规范企业内部工作流程、提高内部管理制度的针对性进而提升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氛围,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
总之,企业工商管理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并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企业在本着基本管理特征的基础上,广泛的吸收采纳现代管理理念,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大胆的进行改革创新,切实的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有效的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论文 篇四
一、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数量轻质量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人才的质量并不高,需要在学历教育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职业教育培训既要有一定数量和速度的发展,又要注重质量的提高,真正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重知识轻技能
职业学校教师所界定的职业教育培训是“技术应用”,在理论上所遵循的原则是“必须、够用”,不仅偏简单,还比较片面,教学上的学术性不强,研究方面也是如此,理论与实际脱节,任课教师对社会实际的了解不够全面,不具备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交通行业教育培训的课程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专业课程所占的比重过小,学生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不足。
(三)照抄照搬普教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并不长,职业培训工作也是直接产自于普通学校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全日制教育模式和各种形式主义的束缚较为严重,因而职业教育培训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同时,忽视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这种状况难以培养出“入世”及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全面的素质和广泛活动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四)与社会需求脱节
由于社会的现实情况是多方办学、多头管理,这就导致出现了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现状,使得职业学校的布局不科学、不合理。各学校、各企业、各部门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办学,入学门槛在不断降低,盲目争抢生源,专业的设置也不合理,教学管理落后,造成毕业生过剩;而一些急需人才却没有相应的专业培养,导致学校的规模效益不能得到提高,交通行业职业教育培训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二、解决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丰富学历教育,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
要想使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得到发展,就必须要提高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也就是要主动出击寻求突破口,实现办学的多样化,丰富学历教育。办学质量保障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是不断运动而非静止的。但它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短期培训的实用性特点,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特点,决定了短期培训教师不仅要懂得教学规律,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资格证书,具有解决生产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用发展的眼光看,师资的“一体化”和“双师型”是学院短期培训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改革培训形式,注重技术技能的实践
职业教育培训是面向经济活动的,它直接服务于生产的培训,应当以学生的技术技能的提高为目的。鉴于此,职业学院必须在传统的培训形式上做出改变,实现校园空间的突破,把学生交通方面的技术技能的实践搬到课堂上,精心策划、精心组织调查研究、专题研讨和案例分析活动,使培训形式与学生的成长需要、职业特征、心理特点等相适应,与学生技术技能实践的内容相统一,把课堂设在最贴近实践的地方。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变换课堂形式,将“案例”模拟教学搬到现场去,使学生身临其境,成为真正的实践者。
(三)变换培训模式,合理配置管理人员结构
组建一支有一定素质的培训队伍,培训市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这样的个性:心态要年轻,思想要张扬(面对培训市场,培训对手,培训对象,一味地“讷讷底调”,老是一副老太龙钟的姿态,带着“三分稳重,七分颓废”的心态,肯定无意于工作);做事要激情,研究要固执(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而精神要靠激情去支撑。人没有了激情,也不可能有憧憬,自然也不会有干劲。但又必须是“有度”的。做事情一定要认真,有自己的想法,同时能为自己的想法去研究,思考);为人要规矩,才能要实用(市场化缺乏约束力,容易出问题,在用人上应特别注意品质,自律能力;人才的才能必须与我们的工作实际有关联,有帮助,起促进作用)。要有对工作不断取得成就的理想,不断地焕发出工作的激情,去催生梦想,激发成长的欲望、激发创造力,达到“德技双优”。
(四)强化教师队伍,注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要解决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就要加强教育培训实体与劳动力管理使用部门以及劳动力人才市场的联系,使经济生产活动对劳动力需求的信息能够有效影响教育目标与培训方向的确立。优质的师资队伍是顺利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必备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现有职教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也不够高,还不能适应未来的职教事业。
因此,为使交通行业职业教育的培训工作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从企业中选择技术性人员到校任职、让专业教师进入有关单位深造,实践、在职业学校内建立,完善实验研究与开发中心。邀请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研发项目,职业学校应调整好专业设置,及时变更相应培训机制,提高对专业技术的适应能力;认真的分析相关企业提出的研究课题,对学校的课程以及教材进行针对性的改变,,通过不断的创新工艺、技术与知识点,建立出具有强烈的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同时对学生传授综合性较强的案例,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创新、交际、合作能力,以促进交通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很好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三、结语
在新时期,我们应当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尤其是交通行业职业教育的培训工作,需要我们广大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者不断进取、共同努力,追求我国交通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春天。
职业教育论文 篇五
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关系分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普通教育是向更高一级院校输送人才,而职业教育使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普通教育热与职业教育冷的现象普遍存在,政策导向不尽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招生政策存在差异
国家、政府的政策、资金、人事、招生等方面的不平等,致使职业教育资源出现流失现象,有些职业学校被层层下放,有的职业学校被停办或改做他用。在招生政策上,考分高的进入普通一、二、三类高中,所有普通高中录取完毕后,剩下的低分考生再进入不同的职业高中。同样,在高校招生中,由于本科层次几乎不设职业教育,本科录取阶段固然不存在职业教育的录取,而只能参与专科阶段的录取,但即使是参与第三批录取,高职院校和高职专业仍得排在师范、农林类专科院校或专业之后再进行,剩到最后的低分考生才是职业高校的录取对象。这种招生政策的倾斜导向,实际上是进一步强化了“重文轻技”思想,加大社会等级观念,滋生了追求高学历的社会环境,这种失衡的社会心理需求必然导致国家教育结构的重大比例失调。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录取比例及办学质量不协调
普通教育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发展为宗旨,以学习基本知识为导向,在新一轮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下,21世纪,我国普通高中大发展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大滑坡。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xx年以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构呈现了明显改变的趋势,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由20xx年的830万人降低到20xx年7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由20xx年869万人降低到698万人,而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由20xx年640万人增到823万人。从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招收人数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自20xx年以来经过几年的大力调整,基本实现了高中阶段普职比例相当,但高等教育却却普职发展不协调,在普、职沟通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保障。综合来看,普、职教高等教育之间在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仍存在不协调的现象。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办学政策不连续、不互补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建立连续、互补的教育体系,为人们选择不同的成才路径,为多样化途径培养人才提供了选择。同时,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建立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初、中、高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淡化“职中、中专、技校”和“普通高职、成人高职”以及“学历教育与培训”之间的差异,强化中、高职的统一管理,实行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型相结合的办学体制,彻底解决长期存在的条条块块的管理模式,打破本位主义的束缚。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突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并相互衔接。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一致性,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完全可以根据个人愿望选择入学。这样才能使教育的能效和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也给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建立沟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补习教育,建立一种规范的补习教育制度,具有综合教育选址的学校,学生可以接受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进行有选择的定向学习,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比较合理的沟通和衔接。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关系分析
1、学生本身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认知
在几千年“学而优则仕”的封建观念影响下,莘莘学子千军万马去挤考大学这座“独木桥”,然而能升上大学的毕竟只是少数,在同龄人中只占6%—7%,其余的人被挤下“独木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从教育客观上来讲,应调整中等教育的结构,即学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后进行分流:一部分分流到职业学校,一部分分流到普通高中。分流的比例为60%—70%进入中等职业学校,30%—40%进入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毕业生少部分升入对口高等院校深造,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绝大多数学生学有一技之长,回家发家致富,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和领头雁。
此外,不同地域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认知差异明显。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中西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国家一直强调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适当通过行政手段的调控来促进它的发展,但目前中西部地区的中等
职业教育远不能撑起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及就业形势的变化,人们对于教育改变命运的看法,会因地域、经济、文化背景等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群体也会形成其特有的认同模式。对于广大中西部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教育的选择不仅是自身意愿的结果,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形成的应对策略。
2、学生家长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认知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知识型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的家庭寄希望用知识武装自己;同时在巨大的竞争就业压力下,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用高学历敲开未来美好生活得大门。于是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自然进入普通高中教育的大门,而有着巨大生活压力的父母们也满心期待进入高中校门的孩子能够圆两代甚至祖祖辈辈的大学梦想。于是,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把更多的希望寄托给了普通高中教育,希望可以通过对教育的高投入带来高收益,实现人力资本边际效应的最大化。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走进高中的校门,那些没有良好的家庭社会资本,没有可利用的人脉关系,对孩子未来就业状况没有强大信心的父母,选择对就业有承诺的职业教育,同时较少的教育投入,让很多没有条件可以依赖的家长看到了希望。同时,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好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职业,或在大學阶段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在面对就业选择时还需要重新回炉,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这对渴望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来说,相对较短的学习时间,压力相对小的学习环境,可以期待的学习成果,成为选择职业教育的动因。
3、现实条件影响认知和选择
无论是考虑到教育成本与收益,还是家庭社会资本的权衡,学生选择职业教育更多的是想在毕业后得到期许的工作,但是中等职业教育能为大部分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吗?现阶段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产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他们在知识经济时代赢得了满桶金。不收学费的中职院校,只是在维持着一种正常的义务性教育活动。学校师资、教学质量、配套设施等良莠不齐,多数院校都不能为学生找到理想工作。曾经对职业院校的“分配工作”抱有无限期待,可用一位家长的话的说,“分配到街边小摊上也叫分配工作”,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对于学生就业出路不负责任。此种状况之下,人们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可以预见的美好前景,对职业教育越来越没有信心,产生信任危机。
在升学率这一硬性指标的规定下,不管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磨难是最多的。父母和老师在承受压力的同时,把更多的希望和嘱托寄予学生、孩子身上,把考试技能当成唯一技能来对学生进行培养,缺乏对生活技能、心理素质和学生道德品行方面的培养。这使接受普通高中教的孩子们,成了之乎者也的书呆子和考试的机器,面对生活和未来就业等的竞争压力,没有较强的应对能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难、毕业之后的再回炉,这些都是他们选择普通教育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动融通、协调发展的策略
20xx年6月,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曾经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两个支柱,必须协调发展,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家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度的提出,传统文化观念等一些社会外在因素的影响,对于推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提出战略性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价值观层面保持一致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在追求个人主体性发展的同时,还重视对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是以培养人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发展职业教育应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长期政策。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更好地衔接起来,更好地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2、政府部门作出对职业性人才的培养指示,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共生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劳动保障部提出八项关于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措施,其中,第二项措施指出: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实施“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第三项措施指出:组织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活动,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第四项措施指出,改进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第五项措施指出:建立高技能人才开发交流机制,促进其发挥更大作用。第六项措施指出: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引导更多的技能劳动者岗位成才。
3、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促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衔接
受传统观念“一纸文凭定终身”及学历本位的影响,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完善以能力本位取代学历本位的聘用、晋升和薪酬制度,建立健全以职业为导向、以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为重点,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并重的人才评价体系,逐步规范企事业单位劳动用人机制,切实保障职业教育毕业生和普通教育毕业生都有同等的竞争机会。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六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改革。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变革进行研究,论述了新媒体时代对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以及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的变革。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计算机;职业教育;变革
跟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式也在不断进步,新媒体教学已经被普遍应用。新媒体时代下,对教育的影响巨大,教育的模式逐渐改变,从最初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运用新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新媒体时代下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现代化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
一、新媒体时代对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为符合时代的发展,都在进行改革。新媒体是在报刊、杂志、电视的基础上进行发展,通过网络的形式,利用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各项服务。新媒体通过移动网络,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将信息传递给使用者。新媒体具有高效性与及时性。新媒体的信息内容庞大,实现海量信息共享,先进的网络技术,有利于公司企业、政府、学校,进行办公与教学,为社会的各行各业提供便利。新的教育模式,利用视频、图像、动画等媒体方法,向学生传达授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新媒体时代下,教育模式的改革,最主要的便是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计算机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的特质,因此新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更能体现其主导作用。新媒体技术,不仅使得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还使得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正在进行创新改革。
二、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
1.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具有多样性。在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的讲解对应实际的上机操作。计算机教学中,存在大量专业性的知识理论,相对较难理解,并且计算机操作流程,也相对复杂,因此对授课教师的整体要求较高,特别是重点难点的讲解部分。而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授课,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细化,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势展现出来,将学生需要深刻理解的部分,进行具体化,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同时降低教师讲解的难度。新媒体技术,利用图片、视频、动画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知识,并印象深刻。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更具有多样性,课堂内容具有丰富性,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大大提高计算机职业教学的质量。2.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具有互动性。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相。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具有较大的区别,新媒体使得课堂需要较多的互动环节。计算机传统教学,互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上机操作,而老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恰好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3.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具有实用性。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新媒体时代下的计算机教学,不仅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与目标上面,进行变革。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人民的工作生活离不开网络。因此新媒体的应用,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计算机作为新媒体技术的表现形式,更加突出其实用性。在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中,应增加新媒体知识,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学习,提高计算机的实用性,也是计算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计算机的教学目标,将新媒体的技能学习,与知识理论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上面,增加有关于新媒体的知识内容,例如微博等交流平台的操作管理,以及如何制作H5页面等。
三、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的变革
1.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新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给计算机教学带来诸多便利,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新媒体教学,教师要更新观念,不要对所传授的知识,生搬硬套给学生,并且仍是采用笔试的方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估。这样的方式,与新媒体教学的含义并不相符。新媒体是交流的平台,需要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评论者,都具有发言权,将自己的思维传递给众人,便是新媒体时代的力量。计算机教学也应该结合这一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计算机教学,将学生的想象变成现实,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成就未来。2.采用表现性评价方法。在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职业教育模式,在教学评估方面,需要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估方式,是笔试与上机操作俩部分组成,注重计算机的操作流程测试,将计算机学习仅仅作为一种操作行为。在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的学习不仅是操作流程的学习,还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开发、创新,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创造出自我作品,大大提高学生的科技水平,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大有益处。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是将技术、创意、知识、实践相结合,对于学生的考核,不仅体现在知识内容以及操作水平,还应该对创新的表现性进行考核。将学生的计算机表现性,以及对应的创意作品,作为一种评估方式,加强计算机评估的难度,同时也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主要是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教学具有多样性、互动性、以及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范新宇。试论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01):45-47.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篇七
现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会计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对会计的用人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而在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校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如果仅仅只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应对当前的社会要求。
1.会计教学中现阶段存在的弊端
我国的高等院校对会计的教学方式仍然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每个高校对于会计专业的教育以及教学的改革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探索。会计专业对一个企业的经济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是现在会计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扩大,就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学而言,虽然很多学校已经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践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模拟还是主要体现在财务会计的教学实践的环节,单独针对各类的会计财务的模拟的课程还不是很多。
1.2 缺乏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讲课、习题、考试的教学流程中,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是有所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掌握能力不同,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流程,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不良影响,严重地阻碍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1.3 知识结构偏窄
现在的教学内容都是通用的知识教育,虽然可以使得学生对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到达一定的熟知地步,但是它的整个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只是针对一些会计知识,没有和一些相关的知识相结合,在实际的会计实践中缺乏系统性。
1.4 教师结构单一
在课堂教育过程中,老师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没有真正地了解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操作,使得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很片面,对学生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地提供有效的帮助。
1.5 单一的考核方式
在对学生的考核中,只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考核,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是平时上课的成绩以及最后的卷面成绩,缺乏根据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考核目的。
2.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
2.1 教学方式的创新
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形成多途径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一)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218将未来的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定位教学的导向,也是教学改革的必要发展趋势。而对于老师的要求就是在课堂上,针对每章的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针对性训练,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教育,知识的内容体系比较复杂,对于一些初次接触的学生而言,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那么老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由于会计本身存在的复杂性以及难懂性,老师可以采用探索性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好奇心为中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2 塑造个性化教育。
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前提,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老师将上课的时间进行分割,即部分时间用来知识的教授,剩下的时间作为学生的互动环节。
(一)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情绪对人的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当人的精神比较饱满时,在学习一种新的技能的时候就会对其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掌握得更快,这个时候是学生学习效率最好的时机。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着较高兴趣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
(二)完善实践化教学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专业业务的学习,整体提升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的自身素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改变考试的方式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对学生最后成绩的评定不再单单只是根据课堂的学习情况以及最后的卷面成绩,而是将学生平时的实践情况、操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综合的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应用型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总结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更多的适用性人才,在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虽然学校都已意识到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因为种种的因素造成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改革进程缓慢的状况,导致在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理论多于实践的现状,学校应该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八
浅谈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逐步改革,我国职业教育也在日趋完善。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我国职业教育依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对于职业教育的后续发展会造成阻碍。本文对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的前期发展和积累,目前,职业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张进入到了精神发展的阶段,但是就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还有很多职业院校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职业教育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职业教育的现状,我们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确保职业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
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物质水平的提升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进行设备操作,职业教育恰好可以满足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这一需求。此外,通过职业教育还可以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使其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社会上由很多的劳动者由于没有掌握足够的劳动技能,最终只能从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而且报酬也较少的行业。但是,通过职业教育可以使很多普通的劳动者掌握一门甚至多门技术,进而去从事相对复杂的工作,获得相对较高的劳动报酬,提高生活质量和成就感。
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就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来看,针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的研究较少,且起步较晚,大部分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都是来自西方的研究成果,很多都是未经系统研究和实践的理论,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完全符合我国国情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实践。此外。我国关于职业教育的概念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关于职业教育应当包含的内容等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认识。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环境当中缺乏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等的分析缺乏较为系统完整的分析过程,没有这个分析过程,整个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重视在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当中的案例分析。其次,对于职业教育相关的很多基本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很多人还会将职业教育当作一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此外,很多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结论都是理论研究者提出的,很多的理论与实际情况不符,对于职业教育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二)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职业教育
在目前的传统教育观念当中,人们普遍认为教育的重点是理论教育,而且教育的内容覆盖面广,缺乏针对性,与实际的工作情况严重脱节。职业教育正是基于正这样一种情况而建立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其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以实际操作为基础的教育。事实上,在职业教育当中依旧存在侧重理论教育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职业教育与原有的目标发生偏离,进而使职业教育失去其实际意义。在教育大环境中,职业教育常常会也受到很多歧视与排挤,得不到正确的看待,这与大众传统的教育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
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比传统就业要更加面向实际就业,因此,在教育体系及课程设置上要更加注重其合理性。但是,在实际的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当中,很多课程设计都存在盲目跟风或停滞不前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导致院校的课程设计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进而造成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事实上,市场环境在逐渐变化,职业教育的核心与生存命脉正是与市场就业需求密切相关的。因此,职业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当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不可盲目跟风,也不能止步不前,这样才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广泛推广。
(四)现代职业教育育人目标定位存在误区
职业教育面向职场的实战型教育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模式和优势,但是,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是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职业教育成为了他们提前进入社会的一种培训式教学。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依然和大众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有关,但是,生源质量较差只能说明这些学生在前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或者是在默写科目的学习领域不够擅长,而不能够据此确定这个学生就是一个无法接受继续教育和培养的差生。这些学生在传统的理论学习阶段自信心往往受到很大的挫折,因此在进入职业院校之后会呈现出厌学等逆反心理,这时,学校不能够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约束性管制,而是要循循善诱,从心理上解开学生的心结,帮助他发现自己的有点,重新建立起自信,在职业教育当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为以后进入职场打下基础。
(五)现代职业教育社会服务不足
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培养适合于职场的优秀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当中,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还是以全日制学生为主,通过对这些学生的招募,实施一种与传统全日制教育直接对接的职业教育。但是,职业教育要实现其社会价值还要进一步面向社会,向更多的社会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就业机会。在新的政策导向下,职业教育应当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完善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大量的职业教育人才。
三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策略探析
(一)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
职业教育面向的是市场,其教学目标是要为市场输送符合职场需求的优秀人才。因此,开展职业教育前要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市场发展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对职业教育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整,保证职业教育对与时俱进。基于这一目标,职业教育机构可以面向全国建立针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团队,对现代职业教育展开科学的研究和探讨。同时还要将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理论转化成实践成果,应用于实际的职业教育当中,构建成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摆正现代职业教育中文化课程的位置
在广泛的教育层面上,职业教育给大众的印象是比传统教育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文化课程的相关教育。在以现代市场发展为基础的职业教育背景下,文化课程的学习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坚实的文化课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会职业教育的相关技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职业院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是利于后期发展的文化课程,使职业教育和文化课程之间建立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未来的职场发展当中,学生所面临的将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职场环境,学生能否在这个环境当中得到长远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前期的职业教育,更决定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摆正职业教育和文化课程之间的关系。
(三)树立专业技能实用的思想观念
传统理论知识教育对大众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对于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所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大众往往抱有偏见。这种情况会导致职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受阻,在一些教育资源面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些情况对于职业教育的展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职业教育是区别于传统教育,更侧重于职场实际操作的一种教育模式,要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在全社会建立一种良好的氛围,推动职业院校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针对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误读,社会上要建立针对职业教育的正面形象,树立起专业技能实用的正确观念,为拓展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接受度奠定基础。同时,政府也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基于扶持,相关的合作行业也应当提高对职业人才的重视程度,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薪资水平,为职业教育的全方位发展提供支持。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水平也在不断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需要全社会一同参与,建立共识,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与此同时,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也要依据市场环境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与市场接轨,真正为市场输送符合要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岚。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3.
[2]孙丽霞。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前景展望[J]。职业教育,2015.
[3]赵会琴。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陕西水利,2013.
职业教育论文 篇九
1.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革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更重视自我发展,功利性、价值观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作用研究职业期望值持续增高。发达地区、高收入行业成为热门;而广大的农村与西部地区却少有问津。这些现象都表征着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出现只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物质条件、个人理想脱离客观现实和主观条件以及追求物质享受害怕艰苦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的职业价值观倾向会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负面的影响,各高校应该引起重视。不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期待,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进适应社会竞争,妨碍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职业动机。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才能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避免大学生只重视条件好、待遇高的职业,盲目追求个人价值,合理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努力建立合理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业与实践能力,实现就业。因此,高校应当更为重视职业价值观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作用,及时发现大学生职业选择上存有的误区,帮助大学生找准职业定位,促进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变角色,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2.大学生职业指导视角下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作用
大学深造期间是大学生这一群体职业价值观形成并定型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对大学生的就业理念、择业行为、目标甚至未来职业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科学地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必然成为学校职业指导的重中之重:第一,有助于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帮助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期望值。正确的职业理想往往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考虑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需求,不以条件好坏为衡量职业好坏的唯一标准,重视所选择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下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预期,也可以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从更大的方面看,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我国现存的人才失衡问题。第二,促进大学生认清形势,树立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构建新型就业观。我国就业制度所发生的变化给大学生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这种就业环境激发了大学生的择业自主性,毕竟,大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个人意愿而不是分配制度选择工作岗位,同时,职业竞争的环境会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竞争意识与奋斗精神。只有通过竞争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素质才能实现就业,这种新的用人机制提出了很高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对此,大学生应当更新就业观念,充分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就业素质、就业技能,选择服从社会需要的职业顺利实现就业。第三,促进大学生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对社会劳动分工协作的特征、具体就业环境、实际工作机制的理性认识,激励大学生培养责任、诚信的协作,促使大学生建立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建立创新的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准确定位,把个人职业理想和社会需求结合,并激励大学生自我提升职业能力、实际工作水平,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
3.新形势下职业指导中需重视的几种职业价值观教育
各高校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下,应当在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中更加重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并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3.1职业地位观教育
职业地位观影响大学生的职业评价,是主体判断职业优劣与否的重要标准。目前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过程中仍然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以传统标准来判断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对职业声望和职业前景看待方式过于理想或者单一,不能用辩证科学的眼光看待职业声望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重要标准,造成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集中化,加剧热门地区、热门职业就业竞争压力,并且形成了不健康的职业观念氛围。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所谓的职业地位或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评价也在不断变化,在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都能有所建树。
3.2职业幸福观教育
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职业的选择也就不同。当前社会生活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幸福是否只能与物质利益划等号也是一个争论不断的社会问题。在高校就业指导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观就显得十分必要。一个人幸福和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社会经验浅的大学生往往会忽视这样一个真理:诚实劳动是物质利益获得的前提条件,幸福也应当是先付出后回报。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一夜暴富情况的确存在,但真正的幸福都是通过诚实劳动来创造的。因此在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中,应当明确劳动奉献在先,个人才能更好发展的实践真理,无论在任何岗位,都必须经历艰苦创业后,才有利益的获得,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3.3职业责任观教育
职业的概念本身就与责任、职责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责任感是实现职业理想,成就职业规划的重要因素。在大学生的职业指导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大学生职业责任感的培养。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与忠诚度,帮助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中,勤勉尽责,兢兢业业,认真履行职业职责,不断自我学习完善,努力提高个人职业水平和业务素质。现在,不少大学生在就业后“骑驴找马”频繁“跳槽”,高不成、低不就,不拼业绩,碌碌无为;如此的工作态度,不仅让各个用人单位不敢启用、培养大学毕业生,同时也让大学生失去了不少就业、提升的机会。因此有必要通过职业责任观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勤恳、进取的工作态度,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责任感才能适应当前就业环境,帮助自我不断提升以取得更多发展机会,成为各个行业的合格人才。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职业教育教学论文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