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

(作者:曹英63377时间:2024-03-27 09:44:19)

放手阅读,是提升思维能力的金钥匙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吴家山六小:**

【摘要】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尤其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阅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它与国际数学教育发展密切相关。21世纪教育有三大特点:一是把原有的学龄教育发展为终身教育;二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原有教学内容、课程、模式、方法发生了根本变化;三是合作学习使用教育资源无限扩展。数学阅读教学正是顺应这三个特点的需要而形成的。为此,数学阅读被许多经济发达国家提到了重要地位。数学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语言,学习时也离不开阅读。数学阅读是学生学习时借助数学课本来接受数学知识、引发数学思考的基础。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包括数学语言的理解应用能力、阅读推理能力、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认知能力等。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从学生正式接触数学就开始着手。

【关键词】 数学阅读 阅读能力 数学思维

什么是数学阅读呢?数学是一种语言,不过,这种语言是“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则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还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一、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的目标。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相关数学阅读能力就尤为重要。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

教学效果的事与愿违引起了我的反思: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为什么会如此低下?带着这个问题,我对学生进行了数学阅读能力调查,让我们先来看看学生的阅读能力现状吧!

镜头一:浮光掠影式

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数学书时和阅读小说或故事书一样,较少注意细节,经常进行跳阅性和浏览性阅读。如:二年级剪绳子问题一根绳子长600米,第一次剪下200米,第二次剪下300米,现在比原来短了()米。A.100B.500C.400 当时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A.分析原因:学生只是蜻蜓点水似的快速地浏览了一遍,定势思维认为剪下就要用减法。

镜头二:直奔主题式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时,喜欢带着问题直接去找答案,并不善于系统、条理而又重点突出地阅读数学教材。如: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是400米。小刚家到学校的距离是600米。两家相距多少米?很多学生只是迅速抓住相距这一条就直接把400+600=1000米而快速解答。而忽视这题要全面思考,两家在学校的一边还是两边,从而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

镜头三:“数形”脱节式

数学教材中大量的存在着图文混排的形式。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往往缺乏数形沟通的能力,而他们在阅读时又不能主动地将文字叙述的例题和直观可感的线段图沟通起来,这就势必影响到学生对数学教材的理解。试想如果在阅读中能做到数形结合,那么学生对问题将有更为深刻地理解。

在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教师座谈后,我认为,小学学生阅读能力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生阅读数学书本的意识比较淡薄;

2.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3.学生不善于通过阅读思考,找到背景知识中新的问题;

4.学生不善于联系实际把问题情境联系实际生活;

5.学生不善于从阅读的内容中作出自己独特的新的理解;

6.学生不善于主动地将文字、符号、图、表结合起来,转化为数学语言。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提到数学阅读同学们大多是逃避和头痛的表现。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只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能认识到上述问题,并在低年级就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那么孩子们必然在小学就夯下自学能力的基础。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他们数学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数学思维能力,我提出了以下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策略一:理解题意,弄清题目要求,抓住重点词语,注意细节变化。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练习题的题目要求是很重要的,可适当让学生找一找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费时不多,但收效颇大。如练习题中,往往要求“用两种方法”、“用竖式计算”、“笔算”、“保留X位小数”等,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语,就会顺利地理解题目要求,顺利地解答出来。不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丢三落四或不按要求做,出现错误。

1、标重点字词法。

顾名思义,标重点字词法就是阅读题目的同时,标划重点字词并着重理解,以便尽快掌握阅读内容或找出解题思路的一种方法。如: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让学生在讨论归纳的基础上阅读课本的文字,并标出重点词——“末尾”,引导理解“末尾”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及时出示“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文字叙述,让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并举例说明。这样,通过标出性质中的重点字词和阅读理解,学生也就能够真正地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了。

2、标划数学术语法。

解答应用题时,还经常会碰到“增加”、“增加到”、“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照这样计算”、“比……多”、“比……少”、“产量”、“平均产量”、“原计划”等数学术语,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标,试着加以阅读理解,教师可适时地给予点拨。学生只要能够明白题目中术语的意义,问题也就算迎刃而解了

策略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提供一些信息“亭子灯有36盏,筒形灯比亭子灯的2倍多10盏”,让学生自己提问,通过讨论他们发现可以提出不止一种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事实也是如此,质疑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策略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

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

通过同中求异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旧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如:“苹果有48只,香梨的只数是苹果的6倍,两种水果共有多少?”与“苹果有48只,是香梨的6倍,两种水果共有多少?”,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虽然都是最后求总数,但香梨的只数却不同,一个是求几倍数、而另一个是求一倍数。

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如:“增加4倍”,指的是比原来的数多了4倍;“增加到4倍”即原有的1倍加上增加3倍。

策略四:弄清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中许多应用题让学生头痛不已,教师也觉得棘手,埋怨学生不开窍,弄不清数量关系,这也是平时不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造成的。阅读是理解的前提,学生不会阅读,自然就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从以下步骤入手,指导学生:

1、快速阅读,把握大意

在阅读时不仅要特别留心应用题中的事件情景、具体数据、关键语句等细节,还要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据此估计是我们平常练习时的哪种类型,会涉及到哪些知识,一般是如何解决的,在头脑中建立初步印象。

2、仔细阅读,提炼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各个关键数据,还要注意各数据的内在联系、标明单位,以简明的方式列出各量的关系,提炼信息,读“薄”题目,同时还要能回到原题中去。

3、总结信息,建立数模

根据前面提炼的信息分析,通过文中关键词、句的提示作用,选用恰当的数学模型,例如由“……比……多……”等联想到用减法解决,由“一共……”联想到用加法或乘法解决,将题中的各种已知量用列数量关系式的方式来准确地反映出其内在联系。

4、解决数模,回顾检查

在建立好数学模型后,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应回过头来重新审题,一是看看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用得是否准确,要充分挖掘题中的条件并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三是判断所列关系式是否符合生活经验;四是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

在学生认识理解的过程中,目标是方向,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就体现在是否有目的的阅读,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这对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必须依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数学阅读,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阅读习惯。

1.自觉的阅读习惯

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设置有效的教学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导产生质疑,进而猜测,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让数学阅读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遇到问题时,不急于动笔开始解答问题,而是自觉地静下心来阅读,在大脑里理解、分析问题,理清思路后,才开始解答问题。为养成这一习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动笔解题前两分钟,仔细阅读,反复阅读的形式,让学生说说通过阅读,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你打算如何解答。逐步形成自觉的数学阅读习惯。

2.仔细阅读的习惯。

数学课本上的定义、定律不像文学语言那样生动、形象、幽默。因此很多同学在阅读时蜻蜓点水式的阅读,不能理解深刻的含义,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仔细思考问题,养成仔细阅读,“咬文嚼字”的良好习惯。在图形的认识理解中也同样需要仔细。如小学一年级,“比一比” 素材图的阅读中要注重分类提炼,小兔的只数,小猪的只数,他们分别在干什么?还有什么?可以比什么?

3.完整阅读的习惯。

阅读的完整性是学生是否能有效综合信息得出正确分析理解的前提,只读到一半,就满以为理解了开始动笔做题,必然造成不应该出现的理解错误。

4.阅读后交流的习惯

即要求阅读学习后,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投入相互探讨;另一方面要引导交流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

5.阅读与实践相结合。

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6.阅读视野的培养。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无穷的数学美。此外,作为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数学学习指导物及小学生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期刊等,对于开阔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阅读材料。

数学阅读的本身和实质,是要求学生能自己对概念、定理、公式加以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分析表达,领会数学阅读中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间的相互转换,形成数、形、意三者结合的思维模式,为正确的解答打好基础、作好铺垫,从而使数学阅读变得轻松易懂并充满新奇,让学生由逃到追,转变数学学习兴趣。综合以上数学阅读要求,可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

总之,重视数学阅读,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有意指导,经常训练,才能促使学生愿读数学书,会读数学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进而在这个数字化的社会里得到持续发展。

word该篇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全文共有577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doc》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