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生态化课堂建构的实践研究范文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传统的教学弊端比较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采取“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教师主宰课堂,全面控制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只关注优秀生和学困生,却忽略了一批中间生;学生之间存在不合理竞争和排斥等课堂生态失衡等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高考新政的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和增强,这些不和谐、违反生态化的诸多教学乱象不仅在实践上难以为继,而且与当代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和内容格格不入,导致语文课教学内容可信度降低,教育功能弱化,进而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为了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根据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必须建立符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发展的语文生态化课堂模式。实践证明,语文生态化课堂的建构和确立就是一种解放思想、打破常规的有效模式。
语文生态化教学就是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照和思考复杂的教学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家庭看作是教学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每一种因子的存在、发展变化都关乎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效果、成绩。这个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系统,在生态化教学过程中,必须动态处理好教与学中的各种关系,最终促进教、学、考的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就其本质而言,生态化教学就是要寻求生命的和谐发展,尊重教学中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充分体现生命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共同建构和丰富个体生命的内涵和价值,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促进其整体、和谐、有序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高中语文课生态化教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具体表现在:
1、师生思维的开放性。教师和学生作为教与学的主体,他们的意识、思维都是开放的。
2、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除了课本上的内容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本土特点,选取和挖掘适合本校学生特色的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
3、思想交流的开放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放下架子,真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给学生创造一个畅所欲言、勇于思考的教学环境。
4、课程评价的开放性。课程教学评价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
建构高中语文生态化课堂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人为本,谋求共同发展。
在高中语文生态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主动将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以“教”促 “学”,以“学” 促 “教”,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生态化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重新整合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内容,从传统的“如何教”变为“怎样教,才能促进学生学”,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这样,学生就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
2.潜移默化,实现完美升华。
在生态化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学生、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动态变化过程中逐步改进,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分析和欣赏,学生会体会到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领悟到课文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理念。而这些人文精神和审美理念对学生的终身幸福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能够潜移默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素质,实现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升华,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真正目的,有利于全面提高和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
3、设置情境,引起情感共鸣。
在生态化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展示生活的舞台,教学内容应该是多姿多彩、异彩纷呈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预设多种情景模式,巧妙设置问题,诱导学生深入到老师设置的情景中去加以情感体验,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生活记忆,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课堂知识相联系,以引起学生与作者、作品的共鸣。
4.平等互动,构建新型关系。
在生态化语文教学课堂中,高中语文教师应着力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突出的教学能力、严谨的教学风格、良好的人格修养和独特的教学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由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互动关系,即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解读,进而实现学生、教师与课文的对话,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和课文作者之间的共鸣。
新时期、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走和谐生态教学之路。语文生态化教学就是遵循语文学习的生态化规律,不做作、不矫饰,推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观能动的发挥,追求教学的自然、高效、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最终实现理想的语文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