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统编教材下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范文

(作者:东皋斜阳时间:2019-09-22 22:21:49)

把握统编教材特点  突围作文教学困境

——浅谈统编教材下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沂水县许家湖镇南尧小学    王桂为

【摘  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教师重视不够,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实践体验少,阅读积累量小,导致学生写作水平很难提高。统编教材习作具有编排立体化、题材生活化、指导具体化等特点,因此我们要立足农村小学实际,努力把握统编教材特点,突围作文教学困境,培养写作兴趣,鼓励阅读积累,丰富见闻感受,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农村小学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统编教材  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现状调查   对策建议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多数学生的作文经常出现内容空洞、词汇量少、缺乏素材等问题,一些教师对于作文课也不同程度存在犯愁心理,这已经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统编教材习作具有编排立体化、题材生活化、指导具体化等特点,与之前教材相比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研究如何利用统编教材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一、农村小学学生习作水平的现状

为全面了解农村小学习作水平现状,笔者对我镇五所农村小学和650名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小学学生作文中主要存在三大弊病:

(一)作文千篇一律,缺少真情实感。一篇好的作文应当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但是目前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已经很少见到真情实感。往往是教师布置作文题目以后,学生就会查看与题目相关的文章,进行稍加改动甚至照抄原文即可交付,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充满空话套话假话。比如让写《我的老师》,学生的作文中就会出现一个共同的老师——敬业无私和蔼可亲,带病工作坚持上课,或者曾经在课堂上背着生病的“我”去医院;写妈妈就是天天为我做饭洗衣服不辞劳苦,自己却舍不得吃穿;写好人好事就是帮助老人过马路、捡到人民币上交老师等。千篇一律的作文太多,有自己结合实际生活创意的作文少之又少。

(二)作文语言成人化, 缺乏童趣。这次调查查阅许多学生的作文,通篇都是辞藻的堆砌,句式更是模仿痕迹严重,甚至是抄写。同时发现,一些教师为了省时省力,在极力抹杀儿童的天性,让学生以范文为例写出“规范的”“合格的”作品,学生自始至终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所写的内容和思路都被老师事先设定,长期以来,学生的选材和结构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和填空式的作文。久而久之,儿童化的语言越来越少,学生在选材上失去了新颖性和创造性,也写不出有儿童情趣的好作品。

(三)闭门造车,生编硬造。农村学生普遍阅读量少,语言材料积累少。《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万字。这样的标准对于农村学生可以说是天文数字。学生的生活空间小,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作业又多,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就很少。加上近几年学校为确保学生安全,春游、野炊等活动都取消了,学生根本就没机会去了解和积累写作素材。当面对有些陌生的作文题目时,学生只会咬着笔杆冥思苦想,生编硬造,写出来的作文华而不实。

二、农村小学学生习作现状原因分析

(一)教师层面

1.把握教材不够

统编教材编排极具立体化,以三年级教材为例:单元习作每学期八次,撑起了习作学习的骨架。另外,教材设计了小练笔,三年级上、下册各十次左右。小练笔多位于课后,也有部分位于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除了单元习作、小练笔,教科书中还有一些习作单项练习,内容涵盖标点符号的用法、习作修改、语言积累等多个方面,是统编教材习作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关注修改符号的使用”、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关注引号的用法”。统编教科书中习作单元、单元习作、小练笔、单项练习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训练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网络。

然而,面对这极具立体化编排特点的教材,一些教师不知如何去教,对于作文能力的培养与全方位训练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单元训练中的作文时,才开始进行作文训练,而这又仅仅局限于“教师讲解、读范文——学生列提纲,打草稿——抄写”的固定模式,把作文教学与其他全方位训练脱离。教师没有遵循作文教学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所以收效甚微。

2.教学方法陈旧

以往各套教科书的习作指导偏于题材范围的解说,对“如何写”指导不足。针对这一点,统编教材对习作指导具体化,每次习作都力争提供一定的写法上的支持。有的是直接提供例文,更多的是进行写作思路的指导。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一次习作“猜猜他是谁”,习作的重点是要写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想?教材给出了一个例子,用泡泡的形式从外表、习惯、爱好、典型事例四个方面描述一个人,给学生思路上的启发,同时提示写的时候不必面面俱到,“选择一两点写下来”就可以。教材的这个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具体化。

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指导方法仍然单一陈旧,总是讲在前,以范文引路,让学生模仿或是在学生缺少观察、体验的基础上,笼统指导。更有甚者,为节省课时数,教师只是在课上简单说明这次作文要求,让学生在课外自由完成习作,完全忽略了指导这一环节。这样学生的思维被定格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和范围内,可想而知,学生写出的作文必然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创新思维没有得到发展。另外,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习作能力的提高。

3.习作讲评忽略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习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听讲评,它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获得老师的称赞表扬,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对作文课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是将批改后的习作直接发给学生了事,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有的教师因为班额较大,在没有系统指导的基础上,习作评改完全由学生完成,出现了乱改乱批的现象,学生的自改、互改能力得不到提高,缺少写作的积极性。

(二)学生层面

1.缺乏习作兴趣

在很多学生看来,习作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是为了完成任务或是为了考试。冥思苦想仍然达不到规定字数、自己想写的老师不让写、觉得写得不错老师却指出了一大堆毛病……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2.缺乏生活积累

叶圣陶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作文其实就是写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统编教材在编制习作题目时十分注意贴近生活实际,不是来自学生经验的题目,一律不要;习作题材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一看这个题目就能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心”的效果。

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学生参与的活动和社会实践少,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少,加上现在农村劳作方式的改变,许多孩子缺少了相应的实践体验,学生能在课后留心观察生活、注意积累素材的很少,所以在习作时常出现“不知写什么”的现象。

3.缺乏课外阅读

受农村教学条件的影响,学生在校内缺少必要的课外读物,加上部分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不重视,造成一些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得不到保证,积累的语言材料就相当匮乏。久而久之,学生语言表达少积淀,写作时常常是有话写不出或有话不会写,遣词造句问题百出,形成了语言匮乏、不能准确表达的现象。

三、改进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从教学理念及方法上进行根本的变革,建立一种全新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机制。要从农村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和需要出发,把握统编教材的特点,培养写作兴趣,鼓励阅读积累,丰富见闻感受,进行多元评价,通过多方面的结合,达到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1.把握教材,指导写作方法

统编教材习作具有编排立体化、题材生活化、指导具体化等特点,教师需要认真把握。教材中关于写作的训练内容,以及其中的一些写作题目和课文内容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对学生的写作技巧进行指导,在讲解课文时,对课文的基本框架和选材角度以及结构布局进行重点的讲解,使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学习课文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文之后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这样就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等课文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景物的写作,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这儿真美》,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景物写作特点,了解它们的写作角度和写作思路,从而对于景物类的写作能够具有一定的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景物的写作练习。

2.开展活动,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首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消除学生的惧怕情绪,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写清楚明白。这样,学生会感觉作文并非深不可测。此外,教师还要开展多种趣味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文训练,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在游戏后让学生写一写游戏过程、在游戏中获得的乐趣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写便条、写日记、写信来丰富写作形式,让作文课变得异彩纷呈。同时,每周将优秀的文章在全班朗读,评出“每周之星”,充分调动学生对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大展拳脚,努力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从而快乐地进行写作。

3.加强阅读,积累写作语言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自古以来就是那些学问集大成者的必经之路。没有大量的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出好作文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丰富见闻、积累语言。只有不断积累语言,才能在写作时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目前,虽然农村小学课外读物较少,但是有三类阅读资源可以充分利用:一是教材,二是学校统一订阅的学生报刊,三是近年来统一配置的学生图书。教师可以将教材的好词佳句予以梳理归类,指导学生摘抄诵读,可以将报刊、学生图书在班内传阅,并安排学生轮流值日推荐佳句名篇,全班诵读。有了读书积累的过程,有了分类整理的过程,学生在习作时就可以各取所需,用日常积累为自己的习作添砖加瓦。

4.体验生活,提高写作水平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语文,生活即作文。”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的活动范围广,有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农村的原野风光、田间劳作、民间艺术、乡土游戏等都是孩子喜闻乐见的。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农村景色,体验农村生活,积累习作素材。学生有了对生活的独到发现,有了自己的深刻领悟,就能写出原汁原味的文章来。

例如,我让学生写关于“春天景色”的作文,学生除了搜罗一些课本上和课外书上的春景外,写不出别的文字。我想,学生生活在春天这个季节,却没有真正走进春天里。为此,我组织了一次春游,带着学生到校外的农田里、树林里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好了很多,其中还有不少生动描写自己眼中春景的作品。这次作文教学,让我真正体验到“生活即语文,生活即作文”的真谛,也让学生明白了生活就是学习语文最丰富的“课堂”。

5.多元评价,促进写作发展

作文评价是促进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新课标下,应当让作文评价多元化。教师要重视习作讲评,梳理学生在遣词造句、表现手法、结构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佳作展示”“病文修改”“同学互赏”等环节,鼓励进步,点拨方法,指导学生取长补短,实现习作的二次修改。要提倡互评互改,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这一环节,根据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组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通过互评互改,学生的自身评判、修改、鉴赏能力会得到相应提高。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组织各种展示活动,学生参与评奖。如创设班级小报、创建文学社团、参加竞赛投稿等,定期进行集体展示,由学生推荐星级作品,并将优秀作品集结成册。这样,人人都能得到展示作品的机会,人人都能成为优秀作品的推荐者,学生会不断感受到习作带来的喜悦,获得成就感、荣誉感,习作兴趣和热情得到充分激发。

总之,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质量并非一日之功,我们应当站在新课程的角度,立足农村小学实际,努力把握统编教材特点,突围作文教学困境,从资源开发、过程引导、评价等方面探寻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之路,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促进农村小学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仁增.叶圣陶谈写作[J].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7).

[3] 田春梅.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32).

[4]周小平.从基础提高小学作文[J].《新作文》杂志社,2019(2).

word该篇浅谈统编教材下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范文,全文共有537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浅谈统编教材下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doc》
浅谈统编教材下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