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

(作者:大眼睛7581时间:2020-06-10 11:20:18)

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志趣的同学自愿组织的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的群体团体,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形式,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织层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我结合自身所在学校社团建设情况,对当前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思考。
  一、社团建设现状
  我校学生社团自2016年成立到目前有学生社团18个,包括艺术、体育、文学、志愿服务四大类,参加人数共2000多人,占在校生总数60%左右。学生社团中规模较大的超过50人,而30-50人的社团占较大比例,社团中体育类与艺术类社团社员数量相对较多。

在我校开展的社团活动主要分以下三类:
  1.学习型。学习型社团以理论学习为主,通过读书会、演讲会、专题讲座等开展活动,如“英语沙龙社”、“读书社”等,社团成员相对比较稳定,一般都是同专业的学生,活动也比较规范,活动质量也比较高,大部分社团聘请相关专业教师指导,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2.兴趣型。兴趣型社团根据广大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成立,社团规模较大,像“书画社”、“摄影社”、“街舞社团”等等。兴趣型社团不定期地开展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大,成员更新比较快,活动也丰富多样。
  3.活动型。这类社团结构比较松散,以各类文体活动为主线成立,如“声乐社”、“篮球协会”、“舞蹈社”、“乒乓球社”等。活动型社团缺乏严密的组织,活动开展有一定的阶段性,有些校内外的活动参加者不仅仅限于本社团成员。

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团学生流动较大。社团的选择以兴趣为导向,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社团,但由于学生选择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部分学生不同学期选择的社团并不相同。并且,每年下半年新生报到,绝大多数新生加入到社团中来,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老生流失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如此新老交替,社团的学生的流动性可见一般,社团往往成了“扫盲班”,这不利于社团内涵的提升,难以出更好的成绩。
  社团活动缺乏必要的规范性。目前,许多学生社团没有严格规范的章程,光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在维持运转,随意性较大。因社团活动主要以教师指导为主。指导教师大多都身兼多职,工作头绪多精力很难向社团发展倾斜,再加上学校各方面工作对社团活动的干扰,各处室、年级组活动挤占社团活动时间,很难保证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社团活动正常开展。还有就是个别社团一直没有固定活动场地,比如像棋艺社、街舞社、器乐社等,这也导致活动随意性较大。
  社团课程缺乏延续性。目前,社团课的安排以学期为单位进行,社团课程内容也相对独立,部分社团每学期简单重复,缺乏延续性和创造性。比如平面设计社团,这一学期安排入门内容,下一学期由于大量新人的加入,还是入门内容。但社团的部分学生参加过上学期的学习,没有必要原地踏步,他们需要继续深入。
  社团活动层次较低。近年来,我校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学生社团建设上没有总体的发展规划,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对学生社团建设听之任之,导致一些学生社团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学生社团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此外,许多社团活动缺乏整体策划,缺乏老师的指导,尽管大部分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因为指导老师都是兼职辅导,不可能投入全部的精力,使得一些社团活动在低水平上徘徊。
  三、问题分析
  1.学生社团体制不健全,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
  学生社团这一快工作主要是团委负责,具体有老师指导开展活动,有学社联干部进行督查。学社联干部更换也比较频繁,对他们的培训也跟不上,各方面制度也不健全,他们开展工作的不严谨也导致社团低水平发展。
  2.社团指导教师作用发挥不够,学员自主开展活动严重受阻
  学校鼓励广大学生参与社团,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拓展知识,培养兴趣特长,还能极大丰富自身课余生活,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对指导教师只有工作量的认定,对社团指导成效也没法考核,老师去了有工作量,不去也不会承担什么后果,这使得我们的社团指导教师有时候尽形同虚设,甚至有些社团没有老师的辅导学生自主活动效果还比较好,这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就有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让我们的学生大胆管理自主开展社团活动,当然这只适合部分社团。
  3.学生自主选择与社团科学发展的矛盾
  在社团发展过程中,我校一直遵循人性化管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社团的选择由学生凭兴趣自主选择。然而学生的选择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比较盲目,往往是一哄而上,二是动机不端正,有些学生参与社团纯粹为了赚取学分。每学期社团都会迎来大量的学生,尤其是新生,他们最初兴趣盎然,时间一长则开始热情渐消,最后不了了之。因此这部分学生往往是一鼓作气,再而哀,三而竭。如果长此以往,要提高社团的品质,提高内涵,要出精品活动,便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
  4.社团短期建设与长期发展之间的矛盾
  虽然学校为促进社团建设发展,在教师工作量认定与活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但无法回避师资不足、活动场地不够、指导老师及社团学生的流动性大等问题,都不利于社团的长期深入发展,不利于品牌社团的建设,无法形成较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合理协调与解决,将对社团工作发展造成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必须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四、社团活动积极开展的对策
  1.从兴趣入手,还学生主体地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社团指导教师在制定社团活动计划时,要多采取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活动过程的重点放在活动中的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鉴赏、在鉴赏中创新、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体验,从而实现“唤醒学生兴趣需要,发展个性特长”的和谐统一。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让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集聚在一起,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既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表现形式,又对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 

2.加强社联干部培训,重视活动过程

对社联干部定期组织培训,对社团活动定期调研。社联作为社团的管理者与服务者,团联与社团荣辱与共,社团的成长与团联息息相关,团联作为院团委直接管理下的组织,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团联定期组织社团负责人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加深了解社团运行的规律,如何带领好社干开展活动,社团文字资料的整理汇编,社团部门的健全等方面;团联每三周开展一次工作例会,了解社团的近期情况,加深团联与社团的感情,及时针对社团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建议,相信这种培训对社团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
  3.重视校外活动,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通过观察发现,目前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基地都是在校内,没有打破活动开展的空间和限制,社团活动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种形式。既然确立为社团活动,就应该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部分社团活动应该让学生走出校园,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用第二课堂促进第一课堂,比如:汽修社团,轮滑社团,记着社团,摄影社团等都可以走出校园进行活动。还可以积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社会上的一些知名人士:心理教育家、书法家、公安干警、政府退休老干部等走进校园,以报告会、讲座、演讲等形式,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不出校园就能看到大千世界。

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到的本领得不到展示,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不到保鲜。其实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们展示自己个性才华的有效舞台。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认识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对于我们职业院校来说,更应该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人”。要实现这一任务,学生不仅要要在校内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该凭借社团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奉献才智的过程中大大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因此,学生社团工作需要我们通过对社团工作现状的分析研究,不断摸索,找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可以积累好的工作经验,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word该篇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全文共有338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doc》
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