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如何更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功能范文

(作者:七彩阳光541时间:2020-07-06 22:55:44)

浅析教师如何更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功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应是教育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每个优秀的教师的价值追寻,也是教育工作者们孜孜以求的境界。中华民族有着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传统,在优秀的传统育人理念中,无不包含着对立德树人的追求,作为承载德育主要工作之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新时代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当肩负起引领学生培养良好的德行的使命,使学生的发展朝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延续和强化,让学生在教学中既能提高知识素养,亦能树立更加完备的道德情怀,培养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学生。

道德与法治课程突出地体现着德育的精神,其中,很多教学环节都无不渗透对良好品德的培养,整个教材体系体现着培养学生德才兼备、适应社会的目标导向。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树立两个并行不悖的原则,一个是知识教学原则,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知识素养,能够达到学业考试的要求并不断进步;另一个原则是教师不断树立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不断践行本课程呈现的道德品质和精神,使之不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体数来,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修身正己,树立榜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自然受到尊敬和爱戴,自古而今,我们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身处世,处处都有特定的要求。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者,自身首先要修身而养德,不仅要具有渊博的教学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能有一身“浩然之气”,从而使自身更加具有教学自信。

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要不断重视提高自身的修养,广泛领略古人的德育智慧,在学生眼中,教师如同灯塔,更是榜样,每一节课的教学和每一次沟通,都是直面学生的懵懂。所以,教师应该将课程中所渗透的基本德育常识和原则体现在自己身上,让自己能与书本知识融为一体,尤其是体现在课本里的优秀美德,纵然不能一一秉承而践行,也要能够在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中,乃至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让学生看到教师美好的德行和品质,既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同,也树立起榜样,达到以身作则的目的,相互提升。

树立榜样对本课程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不仅要符合教师基本要求,还应该着重力促使自己广泛集聚美好的德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还应注重体现自身积极健康的一面,尤其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将课程中渗透的道德品质结合自身的实际而体现出来。同时,还要发挥各类素材中模范人物的榜样,榜样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更容易受到榜样的激励,要让学生在聆听中获得学习的趣味,并得到启发。教师也应从榜样中学习,锻造自己良好的品德,加强学生对教师人格的信服,既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染力和认同感的融合。

二、引领价值,培育情怀

进入新时代,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学生,在理论思维上尚不够成熟,而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刻体现着着党和国家对人才价值引领的深切期望。因此,作为本门课程的教学者,更应当特别注意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导,让学生树立投身祖国未来建设事业的高度自信。

在本课程教学中,要努力注重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要求,把课堂知识中的主要价值要求渗透和融合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断学习“国事家事天下事”,结合各类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的家国情怀,认识到自身对于国家与民族未来的意义。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之余应当不断去钻研党和国家的各类制度和战略,从更高的层次拓展自身理论视野,梳理完整的价值结构,才能给学生更明确的价值导向。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中还更加应该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围绕丰富的历史题材,深刻体会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内涵,让中学生树立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人。同时,更要不断注重传统文化的培养,通过本课程要让学生在其他各类课程学习中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尤其是结合各类文化知识素材,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力和地位。同时加大对传统美德的学习,尤其是结合语文课程和历史课程所学,在备课时,将各类美德知识融合在教学环节与习题训练中,加深学生记忆,以深刻的文化,承载深邃的文明,践行美德,共建精神家园,树立积极的人生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学生朝着积极的人生方向迈进。

三、注重方法,知行合一

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也应该是美德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尤其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中更应该相当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学生是教师忠实的聆听者,教师的行为观念和处事原则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青少年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经常浸润在感受品德教育的知识课堂里。因此,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自身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设计探究活动或者组织教学过程的时候,能循循善诱地在整个过程中贯穿一条以用道德教育感化学生的主线。掌握正确的批评和教育的方法,以德服人,注重宽容和严格相互并用的方式。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和与学生的对话中,尤其是对学生进行劝诫和勉励时,需要做到“身正而正人”,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应该首先有“浩然之气”,以严谨的态度治学,以严格的要求督促学生做人处事,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更要注重正确的引导,学会给学生自我反省的时间,同时在班级树立严守正道的教学风气。用集体的力量督促学生,也有助于避免直面冲突带来的误解,让学生自我感知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集体的道德要求。严格的同时也要同时把握宽容的原则,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并成熟,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里也应该注重宽以待人,严格的要求、丰富的学识、宽容的态度,能让学生在敬畏老师的同时更加贴近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高效而有持续影响力的教学和人格品质的锻造。

道德与法治课的堂里,教师的尽量可以设置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链接来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本课程中每个章节都有非常对学生不同角度的品德要求,爱国主义、遵纪守法、文明礼仪、诚信待人等知识无不渗透在本课程知识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要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适应社会的重大意义,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要达到知行合一,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部分知识也理所当然地体现在师生的行动中,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和课堂的互动中,必须坚守以知识促进学生来实践知识,将能够直接在学生身上体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内外,学生所学必须能够以实际行动来体现。也可以通过事例和案例分析,通过正面和反面对比,逐渐帮助学生的判断力,尤其是对道德情操认知,将本课程的德育功能真正发挥出来,完善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标。

四、秉持信念,诲人不倦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应当有更加厚重的人文情怀,承担起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要坚守本课程一如既往的德育情怀。因为在本课程的教学里,几乎处处都体现出育人的要求,所以,一定要具备持之以恒的信念,孜孜以求地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甘于默默无闻,能够不遗余力地将本课程的德育价值贯穿于自身的教学生涯中去。本课程的知识体系随学生的成长而逐渐变得深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另一方面要抓住每个环节的德育重点,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避重就轻。教师要坚守“知”与“行”合一的双重理念,绝不可以忽略本课程字每一个阶段的德育目标。

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本课程的教学者,执着于知识,是为了让学生有记忆学识之长,能够以所学而所用。但光执着于知识的培养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树对美好德行的培育,使学生不仅仅具备书本的知识,更要懂得传承美好道德,努力完善自身道德水平。因此,作为教学一线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有一颗诲人不倦的爱心,不仅仅要“授业解惑”,更要成为“传道”的载体。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时长记得慎独而内省,让自己学识丰富起来,道德境界高尚起来,不为太多的名利牵绊,也不为各种社会现象而失去应有的高瞻远瞩,要努力学习古人的教育智慧,多搜集古往今来的优秀德育题材。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后,能运用知识并践行知识的意识,注意看到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应到它们朝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不仅体现在书本的文字上,也更要铭刻在学生的心中,而作为本课程的教师,就是负责铭刻的工匠,我们要有工匠的精神,与学生共同成长,与学生一起进步,在课堂内外,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教学中,要注重道德的启发;在批评和表扬的过程中,要能秉持用道德启迪来教育学生的原则。在这里,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注重对学生有充满耐心的关怀,尤其部分学生在成长阶段大多与父母的沟通并不深入,同时对于社会现象的看法也不全面,容易在处理事情时变得偏激,需要在平时多关注此类学生的引导。在平日课余时间也可以多了解学生的认知习惯,结合自我的体会,充分认识学生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走出误区。

五、关爱学生,寓教于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自古不易之道,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者,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也自然会受到学生的关爱和尊敬。我们要关爱学生,让学生能积极融入教师的角色,尤其本课程的知识点大多相对灵活,部分知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课本中的探究与分享涉及很多话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的方式与学生一起组织探究活动,对于疑难问题,要有耐心地去解释,对于学困生,更应该帮助其找到自身的优势,并促使其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关爱本身就是一种德育,而且是最善意的德育,在这个过程总,学生是开心的,教师是快乐的,寓教于乐,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充满动力的。

关爱学生,亦要注重多学生的启迪,首先,在未成年人的世界里充满好奇,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者,我们需要扮演引导者和释疑者的角色,由于它们的认知能力并不全面,不厌其烦地尽力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其次,关爱学生,要多注意学生的生活,而学习本身是漫长的,也是辛苦的,学生在学校的绝大多数时间是与课本和同学度过的,因此,要多关注学生的课后生活,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一方面要关注他们在友谊方面的变化,帮助它们正确交友,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它们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在课本相关的模块教学中,要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加深他们对家和社会的认识。设计相对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把握住教学的乐趣,将抽象知识趣味化,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指向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以及学生心理和品德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把握教学基本原则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将育人视为一种人生追求,方能收放自如地进行教书育人工作,尤其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需要有更加高尚的情怀,关爱每一位学生,享受育人的乐趣;帮助每一位学生,享受育人的成就感,不断钻研教材,把握德育教育的内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寓教于乐。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持续而深远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势必要承担更多育人的使命,在努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秉持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信念和情怀,要有一种敢于寂寞和平凡的准备,更要不断学习前辈前贤,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情怀,将本课程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word该篇浅析教师如何更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功能范文,全文共有465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浅析教师如何更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功能.doc》
浅析教师如何更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