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论文范文
第1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论文范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里,新课标对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第一,语文课上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从文章的内容出发,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加的。
第二,学习课文,就得披文入情,不能脱离语言分析内容。
第三,语文课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应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因此,语文教学担负着双重任务,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需要正确地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互为联系,既教书又育人。教学时忽略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科学的。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在朗读训练中渗透
朗读,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途径,也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方法。尤其是感情朗读,既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消极语汇变成积极词汇,把课文中规范化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又能激发情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章抒情性很强,文字却明白如话。教师如能适当地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表情朗读训练,必然能起到分析讲解所起不到的作用。在学习“感悟亲情”这个单元时,我都让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自己体会理解文中作者的那份感情。
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又出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体会感悟那份情感,在讲课时,我被作者父亲对孩子的那份深深地爱所感动,父亲对孩子的爱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特别是父亲为“我”买橘子的那段文字,我更是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父亲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来体会父亲那无言的,深沉的爱。此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每个学生都被感动了,一些女生还哭了,她们肯定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他们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后来,我又让学生找来有关亲情的文章来读,其中一篇文章《娘,我的疯子娘》让班里成了哭泣的海洋,每个学生不仅仅为文中的那位疯子娘对孩子的爱所感动,而是更深刻的理解了自己的父母亲。一瞬间,每个学生都长大了,变得懂事了,知道在家里替父母做事了,看到此,我打心眼了为自己的学生而高兴。可见,对作品进行朗读,学生能从朗读中了解作品的动人情节,领略人物的品格、风采,感受人物的艺术形象,领悟文章的思想。
另外我还通过移情入境的品析训练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深入课文的境界,深刻感受、领会、理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思想感情,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运用语言艺术手段并配以必要的表情手势,生动形象地把课文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境界中去,使他们受到艺术的感染,获得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教学《最后一课》,我先通过情绪饱满并富有感情色彩的生动的讲述,在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发挥想象,感受、理解韩麦尔先生的崇高形象,深刻地体会他的爱国之情。学完这一课后,我班的学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爱国热情油然而生。特别是我我班的'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思想不够进步的学生,也被老师的爱国情绪所感染,变成了一个想学习的学生。最后,我让学生写学后记,学生们在日记中用不同方式表达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很多学生还由此明确了今后的学生目标和方向。学生们从本课中获得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与教育,也许对他们一辈子都有好处。这比平时我们架空分析进行的说教好多了。“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朗读感悟,创设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让生命去感动生命,点燃学生心灵亲情的火焰。
二、在阅读欣赏中渗透
这是一种以写促读的教学方法。河南省教研室的孟素琴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三件法宝是读背写。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我有意的不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学,边看书边做笔记,积累文中的优美句子并自己试作赏析要求在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旁边做批注,重点是写上自己的感悟。这样学生带着欣赏作品的心情来看书,带着自己独特的阅读感觉来读书,自由性和乐趣性很强,他们就能集中注意力来学习。
比如,我让学生读关于陶渊明的诗歌《饮酒》时,我让学生课外读他的其它诗歌,并做上批注。在潜移默化的阅读欣赏中,学生对陶渊明这个人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然后,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进行欣赏。比如用词的妙处、句子的含义、表达的感情、描写的方法、写作的方法、表达方式等等角度进行细腻的品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提高了阅读欣赏水平,就可以更好的做到古为今用,让古人的思想情操、人格灵魂陶冶影响学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在讨论认识深化中渗透
真理愈辩愈明。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我让学生就课文中所涉及的思想道德问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以求得认识的深化。讨论不仅可以增长学识,培养与提高求异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在教授《谈骨气》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了课文之后,要求学生做过这样一件事:文中所摆的三个事例都是相对于我们来说是前人,在现在社会高速发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是否还有骨气的人或事迹?或是没有骨气的人和事迹?我要求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然后把大家所观察到的人或事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明确:有骨气的人在社会中到处都是,他们处处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美;没有骨气的`人也有不少,但他们最终的结局是受到人们的轻视、唾弃。讨论过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写了一篇短文《我怎样才能做到有骨气》。这样,经过课堂分析、课后练习、讨论、写作等方法,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甚至去规范自己的言行,“教其行文,使其明道”。
四、在榜样感召中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爱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来进行播种。”要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爱国的种子,就必须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数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同时也孕育了无数的爱国民族英雄,这些在语文教材中有着较多反映。木兰女扮男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些民族英雄宁死不屈、气呑山河的气概荡人心魄,可歌可泣。
我们应通过课堂语文教学让学生与这些民族爱国英雄的思想产生共鸣,使他们在对英雄人物的敬慕中产生爱国主义情操,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文中的英雄模范以及其他优秀人物的良好品德行为思想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综上所述,把中学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坚持文道统一,这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中学生灵魂的塑造,不是某一科、某一课就可以完成的,它要靠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并有机地加以渗透和结合,不露痕迹,达到随风潜入的境界,这可以说是真正贯彻了文道统一的思想。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实践,真正实现叶圣陶所说的“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文道合一。
第2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这个网站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论文范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元江县东峨中心小学宋素琼
俗话说:“学习不好是次品, 身体不好的是废品, 思想不好是危险品。”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但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更要保证思想道德健康。近年来国内外一些耸人听闻的校园事件层出不穷,这也不断地警示我们思想道德教育不容忽视,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更要担负起这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培养一位思想道德修养好的学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几句说教就能接受的事,在语文课堂上渗透思想道德的教育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精心挖掘语文课本中的德育素材进行爱的教育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语文教学应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广义的爱。现行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以丰富的题材,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德育素材,我们应该充分的、精心的利用现有的素材。如四年级课文《虎门销烟》《长城和运河》可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如四年级上册课文《九寨沟》,四年级下册课文《南沙群岛》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五年级下册课文《海伦·凯勒》《二泉映月》可教育学生敢干同命运抗争、热爱生活;还有五年级下册课文《大江保卫战》,六年级课文《最后一课》等是进行大爱无疆思想教育的最典
型的素材。其次我们还可以借助小学语文课本里很多素材,让学生从小树立热爱人类、热爱集体、保护生态平衡等。教学中我们除了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广义的爱以外,还要教育学生懂得狭义的爱。如借小学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文,进行小家之爱的教育,让学生懂得报答父母,懂得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语文教材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而凡是写我们祖国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的篇章,都有发扬民族自尊心和启迪爱国主义思想的作用。我们的教学不要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对于爱的教育也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更不能为应付考试而教学,那样教出的学生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头脑灵活,四肢灵巧,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二、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明白 “知恩图报”
在学习中渗透爱的教育,我们还要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在一些学生或家长的眼里老师施于学生的爱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于是有的学生毕业以后遇到老师装不认识,有的还因为曾经被某老师批语过召集社会青年报复老师,有的趁学校没人溜到学校里来搞破坏等。出现这些状况也是教育的一大失误,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懂得爱的同时也别忘了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因为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优秀品质,感恩是一种人生智慧。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第12课《番茄太阳》就是一篇典范的知恩感恩的教育篇章。这篇文章的小主人翁是一位从小就失明的小女孩,父母为了给她做眼角膜移植手术搬到了城里,以卖菜为生。当一家人得知有人肯为她捐献
眼角膜时,激动不已,小姑娘还对腿残的作者说:“阿姨,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这是只有五岁的盲童说的。因为她得到了好心人帮助,为了感恩她也要为人献出自己的双腿,这是多么好的感恩题材啊!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读通古诗,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特别要抓住诗人心情变化去理解这首诗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启发学生:诗人去之前心情如何?到好朋友家没人来为他开门时,他的心情如何?当他准备离去时,发现了什么?这时心情又如何?进而激发学生想象满园的春色,再启发学生讨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蕴含的哲理。最后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通过多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诗的意境美,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又如《九寨沟》一文,语汇丰富,语言优美,生动地描绘了四川九寨沟的美丽风光,教师不需作过多的讲解,应让学生有感情地多读,也可以开个小小的朗诵会,教师可以用课件配上一些九寨沟的风景画,以及动听的音乐。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九寨沟的美,从而产生一种自觉地想保护美的意识。特别是小学低段的课文语言浅显易懂,语句精炼,更具有趣味性,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教师教学时,可以采用激情表演的形式。如三年级上册课文《蒲公英》,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地
背诵。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任何事情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四、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低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高年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已走向成熟,独立判断能力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五、在作业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就如春雨点点,必须一点一滴地渗透。教育者仅从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不够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们必定要接触一些
作业、练习,其实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选择课后作业、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这样才能使学生练有所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要选编了一些科普题材的课文,我教完本单元后,我就要求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一位学生写到未来的汽车用太阳能启动,不但节约能源,还不污染空气。我是这样写评语的:你的想法很不错,相信未来的你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发明家。你也是一位很注重环保的人,现代社会就需要你这样的人。作业发下去后,那位学生看着我写的评语,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可见这样的评语,不但激发了孩子爱科学的热情,还增强了环保意识,自然而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其次,在作业中发现学生一些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有一次作业,我要学生用“哈哈大笑”造句,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小明不小心摔倒了,我看到后哈哈大笑。我就在这题的旁边写上:句子是造对了,但缺少爱心。如果真有人摔倒了,你应该把对方扶起来,而不是站在一旁大笑。那学生看到我的评语害羞地低下了头。平时老师都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很多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只注重答题对与否,不注意这些小细节。其实只要我们多用心一点,在作业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用花费很多口舌,而且收效很高。
六、教师要树立爱的典范。
以上谈了很多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但如果作为老师自身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就彻头彻尾地失败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需要的不是说
教,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一只点拨方向的手。教师应在生活、工作中树立起爱的典范。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父母亲的温存,是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关爱和信任是一种人间情怀,也是一种境界,宽容、理解、尊重学生并且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你会发现,你的真诚和关爱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关爱之心无声地“感染”、“熏陶”直至“感动”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中发现更多的美丽风景,才会有师生共同创设的和谐与奉献的爱心之旅。
语文教学就是生活。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能从学习课文内容到生活实践都能从感情上的产生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