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策略之如何做好课前准备范文
【摘要】:班级管理最主要的莫过于班级常规管理,它包含方方面面。任教三年多以来,我一直处于摸索与学习中,和自己以往的教育经历比起来,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更是全新的挑战:高等学校的孩子大多能做到自己管理自己,而面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多的可能要去“盯”,让他们有些许畏惧感,方可见成效。今天在这里想谈谈常被忽略的一个管理方面——课前准备。看似很不起眼,实则重要之极。
【关键词】:班级管理;课前准备;制度
从《教育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关键是看各个班级的管理,同时,班级的管理也直接影响班级的班风、学风及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因此,抓好班级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它是落实教学常规,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班级管理最主要的莫过于班级常规管理,它包含方方面面。任教三年多以来,我一直处于摸索与学习中,和自己以往的教育经历比起来,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更是全新的挑战:高等学校的孩子大多能做到自己管理自己,而面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多的可能要去“盯”,让他们有些许畏惧感,方可见成效。
今天在这里想谈谈常被忽略的一个管理方面——课前准备。看似很不起眼,实则重要之极。当教师的都有体会,当你走近一间教室,人还未到,教室里的吵杂声传来,进入教室,眼前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走动的、哄闹的、闲聊的、扔东西的……你必须首先进行组织和镇压,才能开始上课,而上课前的大好心情已经不复存在,教学计划甚至也都受到影响……课前准备的各种混乱,直接影响到教师上课的情绪和教学效果,也影响到其他任课教师对这个班级的评价,这种差评,对班主任和全班同学都是一种打击和伤害。三年级的时候,我的班级在中间位置,其他班级授课老师进入班级去上课时都会经过我们班级门口,时长铃声响后,班级还是一片嘈杂,影响非常不好,因此,我的师傅也找我谈过,她跟我说“时常到班级门口走动走动,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他们”。 从那以后,我逐渐重视并强调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要真正做到位,并非易事。开学伊始,在班级开了会,布置了任务,说明了要求,并且选出了负责人员。其中,对执勤负责人的要求是:每节课预备铃响后站起来执勤,提醒同学不要走动或讲话,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我的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我却忽略了中年级孩子的特点,他们不会令行禁止,不会完全服从班委的安排,甚至会从中挑衅,不服从管理。这种吼叫式的“镇压”即要么不管,管的时候又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学生不听班干部的,班干部只能靠大喊大叫。往往一声高分贝的“不要讲话了!”响彻整间教室,能吓人一跳。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班干部常来抱怨说同学们不听,他自己也是精疲力尽。于是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想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一些班干部不给力。
再好的制度也是靠人来执行的,所以,人的能力和素质起决定性作用。职责都知道,但是,很多班干部并未履行。可能是班委不适应新的班级制度,以前没做过,不敢管理,不好意思管理,或者根本就忘了又或者他本身在班级中缺乏威信,没有人愿意听,等等。
二、我们班级中部分学生的规则意识欠缺,并没有形成“打铃就是上课”的条件反射。
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打上课铃不是信号,依然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老师进教室也不是信号,学生照样可以说话、走动甚至往教室外跑。一直要等到老师说话了,开始整顿纪律了,学生才意识到要上课了。然而这个时候往往已经过去数分钟了,即使开始上课,心思依然还没有回来。
这两方面因素相加,导致课前准备情况并不乐观。如果班主任亲自抓,情况要好些。比如有几次我会在预备铃响后走到教室门口,学生看到我会停止讲话开始着手准备上课用品,但依然仍会有窃窃私语,不过情况要好的多;但是,不能什么事情都指望班主任啊,且不说班主任的事,顾头不顾尾,就算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讲,中年级的孩子应该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了。之前的政策执行了一段时间,我也观察了一段时期,有效果,但问题也充分暴露。于是我开始着手解思考改变方法,解决问题。
可是,何为好的方法呢?我想寻求一个良策,一旦决定实施就一直执行下去,付过反复变换,我想对孩子也是不好的。于是我开始向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他们的方法大多已成熟且执行到位,我汲取他们的经验方法,开始设计思路。首先还是教育,面对全班的教育。
第一,强调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一次少先队队会上,我特地把这个问题列出来讨论,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曾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课前准备相当于运动员比赛上场前的热身活动,没有做好准备活动,如何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听课效率呢?于是,我列举多个例子,强调了课前准备的重要,孩子们略有所悟。
第二,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诉学生。当老师走进一个非常混乱的教室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以这样的情绪开始一节课的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学水平吗?教师教学受影响,谁损失最大?用移情教育让孩子感同身受的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如果你是老师,面对这样一个班级,你还想上课吗?”
第三,混乱的课前准备会让我们这个班级很令人厌烦,让其他授课老师心塞,带来的是差评,别人会说我们班浮躁、班风学风不好,诸如此类。大家愿意听到人们对我们这样的评价吗?不会的。我们都有集体荣誉感,班级就像我们的家,谁希望听到别人说自己家不好呢?
第四,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从打预备铃开始,而不是等科任教师发话才开始的。在这里和学生说明“预备铃”的作用,预备铃响,他提醒我们要进入教室,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自由时间了,学生不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两分钟处理与本节课无关的事务。
当然,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教育虽然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学生的规则意识普遍淡漠,不辅以一定的制度,效果绝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教育虽然必不可少,但制定相关的规则更是当务之急。在说理、讨论等反复教育的同时,我向孩子们说了我的方法及要求。这也是受到一位老师的启发,在教室白板的左上角有一块区域划分,我决定在这里每天指定同学抄写一首诗词,供课前准备时用。于是,下面就是一些人员的分配,每天由谁来抄写?由谁来负责课前带读呢?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都愿意为班级做一些事,纷纷举手,很是踊跃。最终,我选出了五位抄写员和五位带读同学,并向他们提出要求也寄予希望,最后就是“拭目以待”执行效果了。当然,课前准备除了纪律要求,“软件”(学生的状态)外,还要有“硬件”上的保证:黑板必须擦干净、讲台保证清洁整齐、桌椅摆放到位、(根据学科要求)电脑或者投影等设备准备就绪等等。
为了保证课前准备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再次强调并指导学生该怎么做。首先,每位同学要学会如何掌握时间,个人事务一下课就处理,不要等到打铃才想起要做什么;下课时间其实没有十分钟,要把握好时间,做适宜的运动,最好只在班级门口活动,避免下楼;注意力要集中,要把课前准备当做大事来对待,而不是很随意的,负责人员一定要有责任意识,时刻把课前准备这件事记在心上,只要思想上重视了,要求不难达到,过去做不好主要是因为没把这个当回事。
课前带读古诗词,这一课前准备活动执行了一周左右时间,根据观察和经验,课前纪律有了很大改观,但仍出现下面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心目中的副科,如音乐、美术等等,因为是副科,也不是考试科目,学生自然不重视,以为就是让他们放松的,所以课前准备自然不上心,教师看到学生的这种状态,也多少有些泄气,经常向班主任倒苦水。二是对于脾气较好、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的课堂。学生对老师的脾气摸得很透,他们总是先突破防御最薄弱的地方。
鉴于此,我在执行原先政策的前提下,制定了一些规则以及奖惩措施。首先,发挥班级干部的带头作用,使班级干部不再是一个虚有的头衔,他们要辅助带读同学管理,做好课前准备,在薄弱环节增加管理力量。其次,将“课前准备”作为一周工作重点,提升学生的重视程度。为了在管理上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我的习惯是每周有一个工作重点,提前告知学生和家长;对于在课前准备中做的不好同学,实时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抄写代替朗读。在一周之内,强化管理,巩固成果。科任教师走进课堂时,一切准备工作必须就绪,同学们的心已经定下来,进入了这节课的学习状态,对教师的教学有所期待。这样,科任教师就可以立即开始教学活动。我的要求是决不让科任教师来维持课前的课堂纪律,不让科任老师因班级混乱而不愿进我们班级的课堂。当然,作为班主任,我也时常在自己有空的时候,多去教室走走,而不是仅仅是听班委的汇报。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结果还是可喜的。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古诗词诵读打破了课前准备管理的僵局,一方面使孩子们静下心来,慢慢进入状态班级管理的水平终于又上一个新台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孩子们积累古诗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叶圣陶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如此种种都诠释着好习惯的重要,而学生的好习惯养成与班级管理息息相关,班级管理又直接影响班级的学风,学风又与孩子的学业成绩息息相关,而一节课的40分钟则是精华,如何让一节课有个好的开始,课前准备那是必不可少。“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课前准备活动的认识可能有些后知后觉,但我觉得什么时候开始实践都不算晚。只要认识到此项活动对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并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学生学习的兴趣肯定能得到激发,班级管理的能力也一定会得到的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环境会更美好,学生的自信也将大大提高。
教育,是一个长远且艰巨的大工程,教育之路于我来说,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周正华教授:《影响教师的101个经典案例》
[2]郑英:《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
[3]李静: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民主化初探[J].黑河教育.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