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4篇范文
解读新课程,做新课程实施的领跑者
语文教学大纲是21世纪之前我国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这一切的变化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于2001年7月颁布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具体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它为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绘制出了施工的蓝图。然而怎样领会新课程的精髓,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呢?《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正是为了让人们正确认识新课程了解新课程而呈现于我们面前。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对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有了很深刻的见解。
本书从六大方面加以论述,分别是:概述、语文课程的目标及分析、教学建议与评价、常见教学类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等方面。每一方面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课程加以分析与解读。在概述这部分,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对于解读新课程所体现的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的论述。这一部分作者从五个方面来解读新课程所体现的改革的方向。首先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变化,语文学科的性质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尝试、改进,也是经过了很长的曲折的过程的。1956年以前是强调思想性摒弃工具性;到了1963年改为独树工具性摒弃思想性;1987年又为强调思想性兼顾工具性……,真是经过了曲折的过程。那么新课程对于课程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本书摘录了一部分内容,并加以阐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书
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论断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书中说,这一规定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语文课程教学的本质就是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是啊,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语文的教学,我们这是最应该明确的。“工具性”往往关注人在理性、认知、过程等方面的发展;“人文性”往往关注人在非理性、情感、动机等方面的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使理性、情感、动机得到有机的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接着本书又从新课程中的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分析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发展方向。书中提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到的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书中对如何理解与把握这四个基本理念进行了分析与说明。通过本书的说明我也理解了这四个基本理念,其根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语文能力。接着本书又从课程目标的演变、教学内容的演变、教学评价的演变等方面来分析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读来让人不忍释卷意味深长,而我也从中深刻理解了新课程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我了解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另一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本书的第六章——新世纪语文教师的素养,其中第二节语文教师教学角色的定位。书中说,教师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精髓就要塑造自我、确立新的教学理念以新的面貌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那么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首先是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再也不能搞“知识本位”而是应该以学生为本,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把学生从知识灌输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教师传统的知识的传播者的角色必须转变。教师第二个转变就是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平等的交流者。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居高临下”、“先知先觉”的角色,转而以学生平等融洽的交流者的角色参与课堂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第三个要转变的就是由课堂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教学多样性和变动性,创造新形式、新内容,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的灵活性,通过教育教学体现自己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思想观念。教师第四个需要转变的就是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灵魂的导游者。这句话的内涵,书中是这样分析的,现在的教育应该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转变,“教师应该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榜样的力量唤醒学生的共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担当起引导学生灵魂的责任。这些论述确实是令人深思的,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已不再适应当今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面对新课程,面对新课程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角色,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自己的体会做新世纪适应新课程的新教师。我们的小班化教学很显然给了我们教师一个崭新的定位,你不再是课堂的灌输者,你是启迪智慧的导演;你不再是一言堂的讲解者,你是一个掌管全局的指挥者。课堂活了、精彩了,教师乐了、要求更高了,学生参与了,效率高了。新课改真的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什么是会教,什么是真正的掌握。
当然,这本书可以说是关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全书,对于如何理解新课程以及如何把握应用新课程都给予了很全面的论述。而我只是在浅读的基础上得到的一点不成熟的理解。我想,通过继续的研读,我还会更多的理解文中的精髓,会有更大的收获。
第2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
这段时间,细细地品读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的内容也正是当前正进行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场变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责任,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向着重组织学生的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新的知识资源,注重学生的个性……”,从此可以看出对教师角色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对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教学方式、现有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等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我们青年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下,把握社会发展,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学生个体需求。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了反复思考,故有感而发,作以随笔。
一、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作为新教师,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静下心来备学生。认真备课的同时我们还要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二、做反思型教师
从师范院校学习的教育理论怎样才能更好的运用到课堂上呢?这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我会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最精彩,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我坚信只要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们会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会有新意,有亮点。
三、做敬业教师
做一名敬业型的教师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学生。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其次,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第一,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博爱之心,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时刻提醒自己一个不能少,每个都重要,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第二,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必须丢掉师德尊严的“面具”,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第三,爱心应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宽容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他们是孩子。第四,教师的爱心表现在对待学生的责任感上。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时刻关注他们的微小的变化,并及时作出适当处理。
四、做创新型教师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唯有培养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新时代的教师,任重而道远,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善学、善问、善思,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者”,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把握时代脉搏的主人,。教师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教育自身的规律,做到及时调整自我,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新时代的创新型教师。
第3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
有幸拜读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真是受益匪浅。当今的语文教育,是一个正处于一个变革的转型时期,新旧教学理念、新旧教学模式、新旧教学方式的碰撞,不仅给中小学语文教学与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中小学语文教师究竟应具备怎样的素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活动非常狭小,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限制了语言文字社会功能的发挥,因此当前实施的语文课程教法,是很有必要的,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开放性教育观念的体现。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不少人把“发展”与等同于考试分数等,误认为语文成绩就是语文素养的体现。在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学往往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淡化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一,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懂得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怎样可以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可持续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生持续发展。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每个学生在智力、生活经验、认知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同时加德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多种智力组成,每个人智力成分中的优势部分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优势部分决定了人的智力差异。学生个体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也决定了教学形式不能单一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为不同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指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还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激发兴趣, 学习语文兴致盎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学习将贯穿人的一生。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真是任重道远,我们要应该根据具体的课文和学情,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其实,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学生一旦爱上了语文,就可能是一辈子,读书、写作的习惯也许伴随他们一生。
3.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在活动中可以互相学习,每个人都可以讲述自己的学习方式。彼此之间又可以互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学进去的东西,用学生的理解方式、学生的语言表达给同组的成员。这样的合理分组能够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的同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对于帮助学生的日后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中,学生学习“狐假虎威”的意思。学习薄弱的学生理解“假”字为“假的”,狐狸的威风是假的。有学生从课文中的“狡猾的狐狸是接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来理解词语,并提醒小组成员关注课文的解释。总之合作学习,其实是一个共享学习资源、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合作搜集资料,合作制订综合性学习方案,合作办手抄报,相互交流各
4.教给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有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交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不如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因为我们现在进入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新鲜的知识总是层出不穷,如果仅仅局限于在学校的知识,肯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能力,要让学生不仅 “学会”,还要在“会学”。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等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就会在广阔的语文世界里自由
飞翔。
二,在这本书中的最后一章,还讲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我们又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呢?
1, 要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这就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的老师,才能跟得上现在课程教育的需要,也就是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要有自来水。新课程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
2, 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实践,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教师要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才能成为一个在专业上有长足发展的老师。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要不断的阅读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的书籍,和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坚持写教后反思,把自己每节课的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同时更要详细的记录自己存在不足的地方,反思自己这个环节应该怎么处理比较恰当,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反思提高。如果一个教师可以长此以往,坚持不懈的这样努力,一定可以有自己的独特的教育风格,一定可以使自己的每节语文课都有新意和亮点。
3, 做创新型教师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要向一个有活力、有生命力的崭新课堂发展,如今的课堂教学,正处在一个转折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新旧观念的冲突、不同理念的相互碰撞十分激烈,它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有探索的热情,开发潜能,做一名创新型的教师。
4,做一名具有奉献精神的老师。众所周知,教师是个良心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具备奉献精神,做一个敬业的教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教师要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这才不愧为人师。
第4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
再次拜读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受益颇多,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应该是我们都感兴趣的、值得诸位教师讨论的一个话题。
当今,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往往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天长日久,学生不仅会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可能会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懂得,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近十年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不能孤立地看待阅读,众所周知,阅读与写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的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才有可能写出好的文章,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讲,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所以,每个学期开始时,我都会在班级里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把家里的图书带到学校里来互相传阅,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有目的地阅读,尤为重要的是,在同学们阅读之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因为交流合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共享学习资源、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探究,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还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摘抄好词好句,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优美的句段摘抄下来,也可以把在报纸上看到的好文章剪贴在本子上,同时鼓励学生写心得体会,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同学们不仅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在课堂上,我适时的鼓励,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产生自信,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