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与责任范文

(作者:左儿3363时间:2019-12-31 20:51:53)

传统德育往往用道德的尺度来衡量学生言行,将学生的言行简单地划分为道德的与非道德的。事实上,一些学生的异常言行并非仅仅是因道德意识缺失而引起的道德问题,光靠思想政治教育是无法解决的。如果我们从人性化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学生的心理,运用心理学方法来疏导解开学生的心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以下就是我担任班主任时成功运用心理学进行心里疏导,从而解决学生德育问题的德育案例。

上课五分钟后,安静的课堂被一阵“哐哐”的踢门声惊扰,学生们都把目光集中到教室门口。我赶紧打开教室门,就见学生覃康歪着身子站在门口。看到他一副不在乎的样子,我生气地大声斥责道:“为什么迟到了?”谁知他把头扭向一边望着门外,一副不理不睬状,大有不把我放在眼里之势。我不禁火冒三丈,很想立即就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教训一番。但为了不耽误教学,我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怒火,让他先进教室上课。

课后,我已完全冷静下来,开始思考怎样处理这名学生。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一顿,要他写检讨-----因为根据《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规定,他的行为至少犯有三个错误:上课迟到、损坏公物(踢门)、不尊敬老师。可是,我意识到,他目前正处于抵触情绪中。如果我现在找他训话,很可能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最多他会迫于老师的权威表面上承认错误,却是口服心不服。这样就起不到教育人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用心理学方法来处理这一事件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回避矛盾,侧面了解事件真相,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为此,我一开始没有亲自出面找他进行戒免训话,而是找来一名与他关系较好的班干部,请他去了解具体情况。原来,当天中午,覃康要看《新闻30分》,结果不仅没得到许可,反而被母亲痛骂了一顿。他本来就带着一肚子委屈到学校,接着又被老师训斥。因此,他当时对家长、老师充满怨气,进而转化为对抗性行为。

其次,正面接触,变“训话”为“谈心”,帮助学生疏通心理。弄清原委后,我把覃康请进一间无人会议室,与他像朋友一样平等地面对面坐下。他显得有些拘束,惴惴不安地低着头。我笑着说:“怕什么?这里又没有老虎。你那天踢门的胆量哪里去了?”一句话把他说得不好意思地笑了,也放松多了。接着,我又为自己那天草率地发脾气诚恳地向他道歉。他也表示对那天的行为感到后悔,但他同时又辩解说自己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我一方面赞扬他看新闻节目的要求是合理的,既有利于学习又能增长见识;但也指出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发脾气是缺乏修养的表现,特别是因此而损坏公物、对抗老师更是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他无奈地说:“我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可是我受了委屈就是忍不住要发作。老师,我该怎么办?”我于是举了几个青少年由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时冲动酿成大祸而后悔莫及的典型案例,使他认识到一个人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为所欲为和调节控制情绪的重要性。然后告诉他调节情绪有理智控制(在发火前深呼吸几次,想想冲动的后果)、转移注意力(去跑步、唱歌、踢球)、合理宣泄(写日记)等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宜的方法来调控自己的情绪,使自己避免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做出不该做的事情。

再次,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彻底消除事件产生的根源。与覃康同学谈心后,我又通过电话与覃康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在电话中,我向他的家长通报了这一事件的经过(包括处理过程),在说明孩子要看新闻的要求是合理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当之处。他的家长也感到意外,本以为把孩子痛骂一顿,让他看不成电视,就达到了家庭教育的目的,谁知竟会引发不良的连锁反应,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他们表示会听取老师的意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教育方法。

后来某天,覃康特意跑来高兴地告诉我,自从老师给他妈妈打电话后,妈妈不仅向他道歉了,而且允许他适当地看新闻节目了。从此,他在所有课堂上表现得特别积极,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可以说,他的学习积极性之所以得到提高,是由于老师巧妙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让他真正对老师产生信任和感激,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word该篇德育、教育与责任范文,全文共有165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德育、教育与责任.doc》
德育、教育与责任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