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说课稿(精选32篇)范文

(作者:时间:2022-10-02 17:19:59)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32篇《高中音乐说课稿》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高中音乐说课稿》相关的范文。

篇一: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飘逸的南国风》是高一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任何文化都是属于民族的,本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中的“母语”。而本节课中的南方地区民歌是母语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婉转、细腻、抒情的旋律,含蓄的歌词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美的传承。在前面几节课分别欣赏了西北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以及中原民歌,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收尾课,因而除了在感受体验南方民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同时也要在小结“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的基础上,探究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二、说学情

学生音乐双基较薄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比较片面,特别是对民歌知识了解甚少。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但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与热情,喜欢唱歌并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抒情、细腻的风格特征,运用讨论、体验法、图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了解民歌的音乐特征同时自主参于各项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能感知歌曲的情绪、表演形式及不同的音乐风格,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力和理解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唱过程中,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对比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聆听、演唱三首民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为主动的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将使用图片展示法、小组合作法、体验法贯穿整个教学,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与体验,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避免枯燥的说教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使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六、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让学生能主动的学习,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思想感情,通过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需要调动不同特性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情绪正常,在歌曲分类环节、分析歌曲调式的旋律、结构、演唱特点、伴奏特点等环节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互动集中在学生自己演唱演奏的环节中,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作品,情绪得以调动。

七、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视频音乐作品三首南方民歌进行欣赏,请学生探究以下问题:

1、是我国的哪个省,知道哪些景点和民歌。

2、比较三首民歌的音乐风格谈谈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3、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

云南: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少数民族云集。民歌特别丰富并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设计意图:直接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对云南民歌的聆听,加深学生对云南民歌风格的印象,为新课民歌的风格对比做好铺垫的作用,通过我声情并茂地示范演唱导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听辨引进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分析探究南方山歌的风格特征

(1)首先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歌词用了比兴的手法,暗示着爱情的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见。

(2)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

弥渡地处滇西高原。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南诏铁柱置于弥渡县城西约6公里的铁柱庙内,欲称天尊柱,现存大殿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悬挂“威镇昆弥”金匾。大殿达三阁五殿,建筑规模巨大,是弥渡县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

(3)播放配套课件中《脚夫调》的视频材料。

问题:南北方山歌的区别。

(4)再次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起—平—落。

(5)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弥渡山歌》的引腔的主体部分,引导学生感受山歌节奏较自由的旋律和起伏较大的特点。

(6)在完整演唱《弥渡山歌》后,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特点,并与《脚夫调》进行对比,对比南、北方的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学生通过画面深入体会环境对民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分析、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地域环境对民歌风格的影响,在引导学生了解云南山歌的结构特点中,自主小结引腔在南方民歌中的特点,以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和地域特征,最终主动探索形成民歌地方风格的原因。)

2、欣赏浙江民歌《对鸟》

(1)音频MP3播放课件中《对鸟》,引导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和讨论提问。

问题:

作品《对鸟》运用那种民族调式和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特点,范唱并指导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几句,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其旋律与当地方言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唱作品第一部分的谱子并分析旋律进行特点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进一步探索民歌风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时探索民歌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3、欣赏湖北民歌《幸福歌》

1、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其热烈欢快的情绪及歌曲的时代特点。

2、播放课件中在音乐会上演唱《幸福歌》的视频音乐,引导学生探索民歌的发展。

3、师生合作共同演唱《幸福歌》,进一步体验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设计意图:探索民歌发展的时代特点及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体验和表现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环节三:拓展与探究

1、播放本单元欣赏过的几首民歌片段,讨论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2、我进行点评。

(1)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因素上。

(2)影响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的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该民族的民歌会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相交融,最终造成音乐风格发生变化的结果。

八、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三首南方民歌的欣赏,了解了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并对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我国民歌浩如烟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所以,课后请同学们找几首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欣赏一下。

九、板书设计

篇二: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音版的第14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鳟鱼钢琴五重奏》

(二)教材分析: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诗《鳟鱼》,创作了声乐作品《鳟鱼》,旋律轻松、活泼,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多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鳟鱼在水中的灵巧形态。《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一首变奏曲,充分运用音色、速度、力度、调性、节奏等对主题进行变化,细腻地再现了故事情节,形象而生动。

主题:小提琴的演奏舒缓,小鳟鱼的生活平静、悠闲。

第一次变奏:钢琴在高音区主奏主题,弦乐器的衬托,表现河水的清澈透明,小鳟鱼的活泼、愉快。

第二次变奏:中提琴演奏主题,钢琴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以六连音的和声华彩来伴奏,描绘小鳟鱼在清澈透明的河水中悠然自得地嬉戏的情景,“我”的心情也受了感染。

第三次变奏:大提琴、低音提琴深沉的音色,钢琴快速、激烈的音响都预示着危险即将出现;但庞大的主题音乐与快速的伴奏衬托出鳟鱼的单纯、无辜。

第四次变奏:音乐色调突然变暗,钢琴地六连音的反复,小提琴、中提琴与之相呼应,大提琴、低音提琴则奏出装饰的低音部,音乐更显得紧张不安,示意渔夫无情地闯入小鳟鱼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鳟鱼遭遇不幸。

第五次变奏:主题由大提琴奏出,其他乐器伴奏。音乐充满了惋惜和叹息,表现出作者对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

结束段:活泼、轻快地小快板,主题旋律再次出现,在小提琴、大提琴上轮流演奏,钢琴声部也再现出歌曲《鳟鱼》的半奏音型,与开头相呼应。

(三)教学重、难点:对于《A大调钢琴五重奏》这样寓意深刻的作品而言,其欣赏应当以培养兴趣爱好为主,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认为了解变奏曲式和室内乐作为本节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变奏曲式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

1 .能够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有所了解。

2.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

3.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去获得对变奏曲式和变奏方式的了解,对作品中所塑造的音乐形象的认知,对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的体验,从而较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4.在聆听《鳟鱼》第四乐章时,能分辨各种提琴的音色。

二、教法、学法:我将采用的教法是:

1、引导法:对每一个变奏主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变奏的作用

2、比较法:通过和另外一首变奏曲的的比较,启发学生对其比较。

三、学法:

1、观察法:利用课本上的谱子及乐器图表,观察其每段主题的演奏不同之处。

2、体验法:学唱主旋律,再聆听在其之上的变化。

四、教学程序:

1、课堂引入:先是让学生在屏幕上观看《鳟鱼》歌词并聆听《鳟鱼》这首歌曲,了解这首歌曲的讲述内容,并熟悉歌曲的主旋律,可先学唱一下这首歌,因为将要学习的《鳟鱼钢琴五重奏》是在这首歌的旋律上改编的,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接下来是讲解《钢琴五重奏》的创作背景,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诗《鳟鱼》,创作了声乐作品《鳟鱼》,旋律轻松、活泼,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多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鳟鱼在水中的灵巧形态。《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一首变奏曲,充分运用音色、速度、力度、调性、节奏等对主题进行变化,细腻地再现了故事情节,形象而生动。 本节课只听他的第四乐章。带问题聆听,这首钢琴五重奏和刚才听的那首《鳟鱼》歌曲有什么不同。

3、欣赏钢琴五重奏《鳟鱼》。

(一)完整聆听:1、师:同学们,舒伯特还创作了一首《鳟鱼》钢琴五重奏,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的第四乐章。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主题出现了几次?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2、完整聆听,并请学生边听边用手势把主题出现的次数示意出来。

3、认识变奏曲式。在学生关于主题出现了几次的讨论中,发现主题虽然共出现7次,但它们跑来跑去、变来变去的。有了这个发现,老师把音乐的结构写出(主题 + 出现五次+ 结尾),并简单介绍变奏和变奏曲式。

4、认识钢琴五重奏。在回答第二个问题后,老师介绍钢琴五重奏,使学生认识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钢琴五件乐器演奏。意图:完整聆听时,通过两个问题和手势示意,使学生思想高度集中,在初步聆听、讨论中,认识钢琴五重奏和变奏曲式。

(二)分段聆听:1、看谁耳朵灵。 以音色分小组,第一小组代表钢琴;第二小组代表小提琴和中提琴;第三小组代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由学生从5个变奏的乐段中挑选乐段听,要求在欣赏的过程中,当听到你们组代表的乐器出现,就请举手表示,主题在哪个乐器组,就请该组把手举过头顶,看谁的耳朵最灵敏。

2、找变化。 (1)在变奏乐段的音色听辩后,老师请学生对这一变奏乐段和原来的主题进行对比欣赏,要求听出主题的变化在哪里?(音色、节奏、调性、速度、力度等)

(2)对不同的变奏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及不同的表现力,通过第一次变奏和第四次的变奏进行对比感受,方法是在琴声中歌唱(音色、速度、力度要有鲜明对比),然后分男女声歌唱。【设计意图:提高举手、举高手这一小小动作的参与,使欣赏时,学生对音色的注意高度集中,使其对音色的听辩也迅速起来。通过变奏乐段和原主题的对比欣赏、讨论,使学生对变奏手法有较清楚的了解,通过对比歌唱,对变奏的表现力有进一步的体味。】

4、学唱主旋律,讲解变奏: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作一些变形,使乐曲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听起来和演奏起来更多变,有利于乐曲更好地表现其感情。变奏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一段相同的旋律能通过不同的方法变幻出很多形式的变奏曲。 每一个变奏主题都用了不同的乐器作为主奏乐器,利用教学光盘的乐器表让学生了解各种提琴的声音,熟悉过之后,利用讲《鳟鱼》故事的方法分主题聆听各种乐器在每个主题中的作用。

课堂过程设计说明:在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让学生自己找不同。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体验能力,学会自主探索。

篇三:高中音乐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我是应聘高中音乐教师的1号,我的题目是《鳟鱼》,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6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说教材

这一课选自于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九单元。《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夏天写成的一首艺术歌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整体气氛轻松活泼。这一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乃至整个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打下基础。

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得到提升。

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鳟鱼》,感受歌曲情绪,能够 随音乐哼唱,理解记忆音乐主题。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他对音乐的贡献,知道“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音乐知识。

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聆听舒伯特艺术歌曲,感受其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体验三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审美价值。

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较强,在初中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并有了大量的音乐素材积累,但是对音乐本体的组织形态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还不够了解。这些都将成为我组织教学考虑的因素。

说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欣赏法、评价教学法等。

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合作探究法、实践练习法等。

说教学过程

我将我的课堂顺序设计为4个步骤:

1.导入

以舒伯特的一些趣闻轶事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并让他们对舒伯特有一个初步印象。

2.新授

(1)学生初听《鳟鱼》,感受音乐基本情绪,之后我会讲述艺术歌曲的特点以及该曲的背景知识 。

(2)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尝试归纳该流派风格特点。

(3)分段聆听乐曲,并对乐曲的曲式结构、配器以及旋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更加理性的感受乐曲。

3.巩固练习

(1)聆听《鳟鱼》的钢琴五重奏版,应到学生跟随乐曲哼唱旋律。之后让学生谈一下聆听不同版本的感受。

(2)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讨论贝多芬和舒伯特的音乐风格的同异。

4.小结

(1)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之后以师生共评的方式进行探讨。

(2)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并介绍一些其他优秀的舒伯特作品供学生课后欣赏。

说板书设计

为了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适合学生学习,我将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板书主要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内容以谱例为主,谱子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了解音乐的旋律组织形式,副板书的内容以知识点为主,方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篇四:高中音乐说课稿

各位考官好,我是应聘高中音乐教师的03号考生,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金蛇狂舞》,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我的说课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

说教材

这一课选自于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此曲是聂耳在1934年根据民间器乐曲牌《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录成唱片的。乐曲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出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画了一副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民乐队合奏曲的了解。

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激发。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家聂耳音乐风格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聂耳的生平及他对音乐的贡献。

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感受《金蛇狂舞》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能够为乐曲创编丰富的打击乐器节奏。

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较强,在初中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并有了大量的音乐素材积累,但是对音乐本体的组织形态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还不够了解。这些都将成为我组织教学考虑的因素。

说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欣赏法、评价教学法等。

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合作探究法、实践练习法等。

说教学过程

我将我的课堂顺序设计为4个步骤:

1.导入

让学生谈一下对聂耳的了解,并告诉他们聂耳除了写出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音乐以外,还有很多专业性很强的音乐作品,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课。

2.新授

(1)学生初听《金蛇狂舞》,感受音乐基本情绪,之后我会讲述该曲的背景知识以及聂耳的生平与贡献 。

(2)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民乐合奏音乐,尝试归纳该音乐形式的特点。

(3)分段聆听乐曲,并对乐曲的曲式结构、配器以及旋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更加理性的感受乐曲。

3.巩固练习

(1)给学生以视频的形式介绍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的音色和节奏特点,并抽出常见节奏型进行练习。

(2)播放一首被去掉打击乐器的民乐曲,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给曲子编配打击乐,并进行实践。

4.小结

(1)每个小组展示编配成果,之后以师生共评的方式进行探讨。

(2)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并介绍一些其他优秀的聂耳作品供学生课后欣赏。

说教学体会

为了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适合学生学习,我将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板书主要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内容以谱例为主,谱子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了解音乐的旋律组织形式,副板书的内容以知识点为主,方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篇五: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飘逸的南国风》 是高一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根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任何文化都是属于民族的,本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中的“母语”。而本节课中的南方地区民歌是母语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婉转、细腻、抒情的旋律,含蓄的歌词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美的传承。在前面几节课分别欣赏了西北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以及中原民歌,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收尾课,因而除了在感受体验南方民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同时也要在小结“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的基础上,探究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二、说学情

学生音乐双基较薄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比较片面,特别是对民歌知识了解甚少。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但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与热情,喜欢唱歌并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抒情、细腻的风格特征,运用讨论、体验法、图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了解民歌的音乐特征同时自主参于各项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能感知歌曲的情绪、表演形式及不同的音乐风格,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力和理解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唱过程中,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对比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聆听、演唱三首民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为主动的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将使用图片展示法、小组合作法、体验法贯穿整个教学,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与体验,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避免枯燥的说教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使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六、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让学生能主动的学习,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思想感情,通过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需要调动不同特性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情绪正常,在歌曲分类环节、分析歌曲调式的旋律、结构、演唱特点、伴奏特点等环节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互动集中在学生自己演唱演奏的环节中,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作品,情绪得以调动。

七、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视频音乐作品三首南方民歌进行欣赏,请学生探究以下问题:

1、是我国的哪个省,知道哪些景点和民歌。

2、比较三首民歌的音乐风格谈谈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3、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

云南: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少数民族云集。民歌特别丰富并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设计意图:直接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对云南民歌的聆听,加深学生对云南民歌风格的印象,为新课民歌的风格对比做好铺垫的作用,通过我声情并茂地示范演唱导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听辨引进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分析探究南方山歌的风格特征

(1)首先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歌词用了比兴的手法,暗示着爱情的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见。

(2)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

弥渡地处滇西高原。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南诏铁柱置于弥渡县城西约6公里的铁柱庙内,欲称天尊柱,现存大殿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悬挂“威镇昆弥”金匾。大殿达三阁五殿,建筑规模巨大,是弥渡县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

(3)播放配套课件中《脚夫调》的视频材料。

问题:南北方山歌的区

篇六: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 说目标

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中阶段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现状和教材的分析我设立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感受体验不同国家合唱作品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合唱的类型和编制。

能力目标:在学习合唱知识的同时,继续学习和巩固歌唱的基本要素,能尽量达到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重唱或二声部音乐作品的一个声部,并与其他声部融合。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演唱合唱作品,培养学生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二、 说教材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歌唱模块中的第四单元世界之光中的一节,本单元在整册书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在巩固和学习其他单元的时候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单元的内容要点是:(1)本单元要选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唱作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各自不同的风格;(2)对比欣赏混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童声合唱的不同,归纳总结各自的合唱编制;(3)“实践”一直是整个歌唱模块的重心,本单元要实践的是歌唱艺术中的“重唱”,也可采用二声部合唱训练;(4)本单元还涉及到了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声区和音色的统一,这一知识专业性很强,我们只作常识介绍,同时继续深化前三单元的歌唱基本要素。根据本单元的内容要点,我将本单元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完成前三个内容要点,第二课完成第四个内容要点,第三课排练一首歌曲《含苞欲放的花》,今天我要上的是第一课世界之光――合唱艺术,根据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设立如下:

重点:合唱的种类和编制

难点:独立完成重唱或二声部合唱的一个声部

关键:熟练掌握歌唱的基本要素

三、 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1、比较法:在导入环节里,让学生通过听辩比较四首来自不同国家的合唱歌曲,完成一道连线题,并感受体验各自的风格。

2、探究法:在合唱的种类和编制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书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知识的探究,并结合比较法,归纳总结合唱的种类和编制,并亲身参与混声合唱的编制。

3、讲授法:讲授法虽然是比较传统的授课方法,但是对于歌唱的要素和歌曲的排练过程中有很多专业知识,这些必须通过讲授传达正确的教育信息,让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并结合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学法模仿来完成歌曲学唱这一环节。

理论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的要求:

1、体验。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要启发学生在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比较。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势、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3、探究。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合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四、 说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新课堂、新学法,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听辨导入2、欣赏与探讨3音乐实践4、才艺展示

高中音乐世界之光――合唱艺术说课稿,标签:高中音乐说课稿,音乐说课稿,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

教学

播放音乐学生步入课堂

师生问候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营造音乐学习氛围

二、导入

播放四首合唱作品的录音或视频片断完成连线题

请同学们用审美的耳朵仔细聆听,思考四首合唱作品都来自哪些国家?(连线)

学生讨论后回答:美国、法国等

吸引学生注意并产生兴趣。

展示标题:“世界之光”――合唱艺术。

在感受体验来自不同国家合唱作品的同时,走进我们今天的课题第四单元“世界之光”继续我们合唱艺术的学习。

观看幻灯展示的课题“世界之光”――合唱艺术

三、新授

(一)

合唱的种

类和编制

探究

合唱的种类

混声合唱

同声合唱:童声合唱

女声合唱

男声合唱

请同学们继续讨论刚才的四首合唱作品的不同之处?

归纳总结讨论的结果:童声合唱

女声合唱

男声合唱

混声合唱

通过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合唱的编制:声部是合唱中的基本组织单位;

第一女高音、第二女高音

第一女低音、第二女低音

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

第一男低音、第二男低音

又可分为一声部、二声部;或者一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同声合唱多用)。

①同学们想想看,在合唱的种类里,我们这个班级组成的合唱团应当是什么类型?

②下面我们以混声合唱为例参照书上42页一起了解一下合唱的编制。

③我们通过幻灯片了解一下各种合唱类型的队列,同时我想请四位同学用肢体语言面向我(指挥)按相应的位置站好。

学生回答:混声合唱

高中音乐世界之光――合唱艺术说课稿,标签:高中音乐说课稿,音乐说课稿,

同学们打开书的42页

在了解队列的同时,掌握混声合唱的英文缩写S女高音、A女低音、T男高音、B男低音

(二)

练习

音乐实践

①歌唱前的基础练习

两次呼吸练习(慢吸和急吸)。

发声练习。

②二声部作品《深深的海洋》

今天我们就用混声合唱演唱一首二声部作品《深深的海洋》,在演唱之前我们做基础的发声练习。

学唱歌曲《深深的海洋》。

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要求,做好学习过的歌唱的基本要素来指导发声和歌曲的演唱。

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由浅入深,在学会两声部歌曲的同时能与他人配合完成重唱。

(三)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展示学习后的成果。

我们分声部分别找八名同学来演唱这首歌曲。

上升高度,我们找两名女同学为我们演绎女声二重唱。

根据老师的要求,选出代表参加表演。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合唱的类型和编制,并学习了二声部歌曲《深深的海洋》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歌唱,不仅能独唱,还要会与他人合作进行重唱和合唱,我想你们一定会从中找到乐趣,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下课。

五、作业

回去学唱歌曲《含苞欲放的花》。

课后拓展。

篇七:高中音乐说课稿

高中音乐说课稿范例

一. 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一课的导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响乐《第六悲怆交响曲》和《长江之歌》,还有的就是要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因为内容比较多,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由于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时候会结合音乐作品来分析.这两节课我都会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贯彻思考,体验,表现的原则,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音乐.

四.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五,说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在音乐作品中体会音乐要素的形式以及作用,难点是能对比聆听出在不同的饿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所发挥的作用.

篇八:高中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铁蹄下的歌女》,接下来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铁蹄下的歌女》是花城版高中音乐全一册第三单元第1课的一节鉴赏课。全曲旋律悲痛、深情,但又富于强烈的戏剧性。整个作品蕴含着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被誉为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抒情歌曲的典范之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作品创作特点,感受聂耳表达对旧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激发爱国热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的赏析以及对《风云儿女》片段欣赏,体会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歌女的凄楚生活。

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体会歌曲旋律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激发爱国热情。

难点是了解歌曲创作背景,通过学习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激发爱国热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多媒体演示法、提问法、探究法。

学法:聆听法、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整体感知、分段赏析、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采用多媒体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的方式进行导入,并提问:每当国歌响起时,你会有一种什么感受?

通过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目的在于通过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做良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是整体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会先播放《铁蹄下的歌女》并提问:听到这首曲子,你们感受它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通过学生自由回答,我总结得出音乐情绪是非常悲痛的。接着我会简单介绍电影《风云儿女》。其次,再次播放全曲,请学生们为全曲划分段落,最后得出共分为三个部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将作品从整体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本首作品。

第三环节是分段赏析环节

对于作品细致、精准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播放歌曲第一部分,提问大家的感受,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什么样的内容?通过学生回答。我进行总结:第一段前两句为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不甘痛苦生活的心情;后两句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心中的不平和对黑暗社会的质询。

其次,我播放音乐第二部分,提问歌曲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又有哪些不同,它又表达了什么?让分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学生回答我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第二段转入字字血泪的叙述,音调中充满了辛酸与凄楚。这一段的音乐处理刚好和第一段相反,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挪前,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移后,使“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漂流”两句更为突出,更为感人。

接着,我会请学生根据前两段欣赏步骤总结第三段。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进行补充总结:第三段综合了前两段的音调和节奏的因素,前两句仍是不平的呐喊,随后,节奏突然拉长,音乐到达了最激动人心的高潮,表现了“被鞭挞得遍体鳞伤”的歌女不可抑制的愤懑之情。

最后我会播放全曲,请学生说一说整首歌曲它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通过学生自由回答,我总结:这首歌的语音、声调、语气和情绪的变化,同音调、节奏的结合非常贴切,音乐的处理与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装饰音的运用富于女性的特点,乐句从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部分歌词的内容及柔中带刚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者不平的呐喊。通过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围绕本节课重难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同时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思考及探究能力。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播放《风云儿女》电影片段,提问:大家通过这段影片以及歌曲,谈一谈聂耳创作这首歌曲对社会的影响。这样做这样有利于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也能够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爱国情怀。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小结时我会提问学生通过这一节课所得到的收获。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让学生们课后观看《风云儿女》整部电影,然后相互交流观后感。

通过这样方式,不仅回扣本节课知识点,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激发爱国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环节,着重的体现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情绪、情感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板书直观的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九: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必修)第九单元的一节鉴赏课,该单元共包含三部作品,分别为《魔王》《鳟鱼》《菩提树》,其中《魔王》是一首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歌曲,歌曲主要描绘了,一个狂风之夜,父亲怀抱病重的儿子骑马飞奔,魔王不断诱惑儿子,企图夺走儿子生命,最后儿子死在了父亲的怀中。

整首歌曲的发展里,钢琴自始至终疾快的三连音,营造出一种紧张、危极的情绪基调。第二首作品《鳟鱼》,取材于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音乐轻松、活泼,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统治下的弱者的同情。第三首作品《菩提树》选词于缪勒的诗歌,是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歌曲,主要描写了一位流浪汉,看到门前的“菩提树”回忆起过去的生活,表达力主人公期盼能够回到安宁的生活的心境。

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艺术歌曲的定义,以及“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知识的学习,已掌握了一般的学习方法,他们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比较丰富,逻辑思维比较成熟,但是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会积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总结归纳。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聆听《魔王》《鳟鱼》,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运用感受、体验、合作、表现等方法,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了解国外艺术歌曲及我国的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欣赏《魔王》《鳟鱼》,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风格特征。难点为掌握艺术歌曲的概念及风格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听赏法。

六、说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深入探究——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进行导入,在上课前我会弹唱《摇篮曲》,引导同学们在听赏的过程中说出歌曲的名字,顺势引出作者舒伯特,简要介绍作者,由此导入本课的主题——《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第二环节是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的环节,我共分三部分进行,首先,我会引导同学们听赏《魔王》,并提问同学们这首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又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作答,而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作品的情绪是紧张的、不安的,其主要向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个狂风之夜,父亲怀抱病重的儿子骑马飞奔,魔王不断诱惑儿子,企图夺走儿子生命,最后儿子死在了父亲的怀中的故事情节。随后我会引导学生再次听赏作品,感受作品的演唱方式,学生不难发现,该作品的演唱方式为男生独唱,由一个男演员扮演父亲、儿子、魔王、叙事者四个角色,而后引导学生感受伴随着故事中人物的情绪愈加激动,演唱者的声音也愈发变高,以此感受到演唱者演唱技巧的高超,而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配乐朗诵,真正的参与音乐当中,成为音乐的主人。

探究学习的第二步,我会引导学生聆听《鳟鱼》,交流歌曲的主题及人物,简介作品、了解作品的故事内涵、分析歌曲的情绪。

《鳟鱼》主要讲述了鳟鱼与渔夫的事。作品开始音乐轻松活泼,表达了天真的鳟鱼自由自在的欢快的游着,后来音乐紧张表现鳟鱼遇到了危险。

最后绝望了。本首歌曲的内容仿佛一个寓言故事一般,在歌词的表象后面隐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这部作品的歌词选自舒巴尔特的诗,因为政治的原因,舒巴尔特被关进监狱,为了表达他向往自由的心情,他写了许多抒情诗。《鳟鱼》,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上当受骗的小鳟鱼。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愤慨和不满。在学生对作品的内涵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带着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切身演唱乐曲。

深入探究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会引导学生一同总结艺术歌曲。

概括出艺术歌曲的特点为歌词多采用名家诗作;

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旋律表现力强;

表现手段及创作技巧比较复杂;

对演唱技巧要求高;

伴奏占有重要地位。是歌曲最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习歌曲、了解歌曲。

第三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

我会引导同学们聆听艺术歌曲《嘉陵江上》《教我如何不想他》,感受中国艺术歌曲的博大精深。

这样做不仅能深入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还能在了解西方艺术歌曲的基础之上,对中国的艺术歌曲有一定的了解,不仅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新学又提高了艺术审美的能力。

篇十: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本第二十八节。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⑴知识与技能:搜集、阅读相关知识,认识国歌作者聂耳并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⑵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能主动地投入到本课的各项音乐活动中,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⑶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⑷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选用举例、聆听、比较、自行分析、小组讨论、交流看法、情感共鸣等分析作品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为四个环节:

情景导入——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论——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情景导入——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论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㈠情景导入(5-8分钟)

⒈放映20xx年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片段,起立唱国歌。

①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中、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

②情感教育人们唱起国歌,就会居安思危,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师生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㈡聂耳生平及代表作(5-10分钟)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聂耳的资料,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㈢作品欣赏(25-30分钟)

⒈赏析《金蛇狂舞》

①听由民乐演奏的《金蛇狂舞》,先不介绍作品。思考:谈谈你想到了什么场面?心里激起了什么情绪?

②学生回答思考题

③教师补充:乐曲是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变创作的民乐合奏曲,表现了欢庆的节日场面,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聂耳于1934年亲自指挥并灌成唱片。聂耳将乐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金蛇和狂舞个指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④介绍“螺丝结顶”概念:“螺丝结顶”是一种旋律写作手法,他将歌(乐)曲中的某几个乐句采用逐渐删减、收缩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的效果。师:大家看,这种句子越说越短,最后只剩下一个音在音乐中就叫“螺丝结顶”;一问一答就是“对答呼应”,这是我国传统的创作手法。这部分乐曲运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

⒉欣赏《毕业歌》

①《毕业歌》创作背景;这首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毕业前他们欢聚一堂时唱了《毕业歌》。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起到了提示主题、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战场的作用。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热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学唱《毕业歌》。请学生当指挥,全班齐唱。

㈣总结讨论(3-5分钟)

⒈《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

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⒉《金蛇狂舞》运用了螺丝结顶的发展手法来发展音乐。

⒊《毕业歌》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我们不仅欣赏聂耳的优美作品更应欣赏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代代传唱!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处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篇十一:高中音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苹中分校音乐老师张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欣赏《鳟鱼》”我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 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二) 教学背景分析

(三) 教学目标

(四) 教学重难点

(五) 教学过程

(六) 特点预设

我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是:

(一) 指导思想:

音乐欣赏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面向全体,同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融合相关多元文化知识。把基础知识作为切入点,立足于学生本身,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音乐实践,实践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鼓励音乐创造,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艺术熏陶和音乐教育。从而真正达到审美水平的提高。

此指导思想,来源于初中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兴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二)

1、教材分析:

《鳟鱼》是《北京市义务教育》第15册第三单元的一首欣赏歌曲,是一首舒伯特写作的钢琴五重奏,属于西方音乐体系中的浪漫主义时期一首作品、在初中三年的课本中,从巴洛克时期到20世纪音乐,共被分别分在了5个学期中,在西方音乐中,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为西方音乐的重要时期是不可或缺的。从本学期来看,本单元是学生接触西方音乐唯一的一个单元,所以应当适当联系上学期的内容,使得学生对西方音乐有正确、整体的认识。本节课也是本单元的起始课程,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本首作品选自钢琴五重奏《鳟鱼》第四乐章。是一首典型的变奏曲。明显的变奏曲式是本曲的特点之一,是学生了解曲式的较好途径。

2、学情分析:授课的班级为我校初二年级(4)班学生,这个班级是新组建的普通班,整体来讲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愿意欣赏,能听辨小二度与大二度,能较为准确的模仿节奏型。模仿音高。但对于识谱,识别节奏,有一定的困难。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能有大致的定位、但不够细腻。对音乐细节的关注不够。音乐理论知识较差。所以,本节课要把音乐基础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兴趣中,切实学会相关音乐知识,把音乐内涵作为着力点,提高学生审美水平。把音乐与创作背景结合,挖掘其中的情感,从而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受益终身。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基于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分析,我指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1.学生愿意继续了解西方音乐、并对其感兴趣。(因为在课标中提出,兴趣爱好是学习音乐的动力,并且要尊重多元文化)

2.学生能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义。并能理解作曲家在写作时的想法。(课标中要求: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3. 学生会钦佩舒伯特的才华、并能鼓励自己继续努力。不断前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之前欣赏音乐的方法,通过对比、体验、听辨、模仿等方法欣赏本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以及判断他们在演奏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

3.学生能够掌握“变奏曲式”特点、并能运用。

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分析,我预设了教学的重难点:

(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变奏曲式”特点、并能运用于分析其他音乐。

(二)教学难点:对于本曲中调式的感受和理解。

为了更好的完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如下设计了我的教学过程:

(五)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2、欣赏音乐

3、演唱主题

4、听辨乐器

5、分析段落

6、分析情感

7、检测扩展

8、运用创作

9、总结升华

(六) 教学设计的特点: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总体把握,和深入挖掘,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设想回答情况,形成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总结的教学模式,并且注重情感教育,能力培养。这样有助于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不依靠教师,而是依靠自己,真正具有可持续性,可发展性。让学生终身受益。

篇十二:高中音乐说课稿

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选自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第二章的第二节,这是一首民族管乐曲。

2、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尧章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3、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4、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主要的乐器是琵琶、筝、箫等。

说学情

我们高中的学生以前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较差,但对民族音乐欣赏的比较少,兴趣不浓。

说教法

根据学生和音乐的特点,我能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是: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开发创新思维。(音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有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才能进一步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往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所以鼓励他们展开有个性的想象,只要确实是根据音乐想象的都 是正确的。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

2、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音乐,处进对音乐的理解。

3、音画式教学法:根据音乐,我在电脑里画了几幅画,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具象的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来理解音乐。(我们的学生欣赏水平比较低,很难指把音乐和它所表现的意景联系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还错误的认为只要是欣赏音乐就是听歌曲,有一次我给学生欣赏《梁祝》时,竟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怎么光有音乐没有人唱呢?”结合画面来欣赏音乐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知道音乐还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

说学法

根据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可用讨论法、分析法、想象法。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他们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以及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3、能力目标: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重点:了解琵琶、箫、筝的音色以及表现力。重点欣赏其中的“渔歌唱晚”,它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琵琶、箫、筝是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也是我们民族管乐队中的重要乐器。掌握和了解它们的音色和表现力,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欣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难点: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结合画面欣赏音乐的方法促进对乐曲的理解。)

说教学程序

一、 开始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去欣赏

提出问题:①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②这首乐曲用主要乐器是什么?

(带着问题欣赏,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质量,还能提高他们想象能力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要求学生有个性的联想可以与众不同,只要你确定是根据音乐想象的,就是正确的。往往音乐是中性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不同,再说,本来《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古曲,是后人给他取的名。)

二、由学生回答引出讲解主要乐器,结合图片和音响资料认识和了解它们的音色以及表现力。

认识乐器并了解它们的音色。

①琵琶:是民乐中的弹拔乐器,有丰富的表现力,往往表现一些气势磅礴的场面。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接着放有关琵琶音色方面的音响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琵琶的音色,加深印象。)

②箫:音色悠扬动听,往往表现柔和的月光。(放有关箫音色的音响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箫的音色,加深记忆。)

③筝:音色明快,往往表现流水,有著名的独曲《高山流水》。(放有关筝的音响资料,加深印象。)

三、展示教师对这首乐曲的感受。(是我根据音乐画的一幅画,并朗诵诗句,促进学生的理解。)

四、讲解结构

1、展示乐曲的题目《春江花月夜》。

2、介绍《春江花月夜》

3、结构

引子

主题:江楼钟鼓

月上东山

风回曲水

花影层叠

变奏 水云深际

渔歌唱晚

洄澜拍岸

桡鸣远濑

欸乃归舟

尾声

五、理性欣赏

(因为刚才一开始就进行了没有任何提示下的欣赏,让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现在必须系统的、理性的欣赏。让学生结合画面和老师的讲解来理解音乐。)

引子部分:琵琶使用弹挑、轮指、模拟江楼上阵阵低沉的鼓声。使人联想到一夕阳西下,夜幕将临。箫和筝奏出的声音,似春风在江面上吹起的层涟漪。江面显得那么的静。

主题:江楼钟鼓:让学生看谱子听音乐。(主题是全曲的基础,一切音乐都是由主题变奏而来,因此要熟悉主题旋律。)

月上东山 箫的演奏表现月亮在东山升起。

风回曲水 利用琵琶的滚奏、轮指来演奏,表现了岸边的花草、垂柳在晚风的花影层叠 吹指下,婆沙起舞,频频点头的情景。

水云深际 表现了江面上、空旷朦胧,水天相接,连锦不断的远山在皎洁的月光下隐约可见。

渔歌唱晚 这一段是全曲的高潮作为重点欣赏,它表现了船越来越多,由远而近,江面上顿时热闹起来,江水拍打着江岸,人们在玩耍打闹,欢歌笑语,洄澜拍岸 尽情享受,这美丽的江南之夜。人们玩到了深夜,该回家,他们渐渐的远去,江面上恢复了平静。

让学生讨论:

船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江面上由静到动,又由动到静,江水拍打着江岸。

1、这段音乐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这个场面的?

2、是怎样表现的?(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琵琶、箫、筝的音色以及表现力的了解。最后老师总结。①琵琶在力度上由弱到强,在节奏上由缓慢到激烈,表现了船由远而近,越来越多,最后整个乐队加入,表现了江面上人们玩耍打闹的情景。②筝有力的划奏与乐队时强时弱的音响,形成江水拍岸,浪花飞溅的景象。)

桡鸣远濑

省略

欸乃归舟

尾声:琵琶和筝奏出悠扬、徐缓的、抒情的旋律,前呼后应,结束全曲,它使人联想到:船渐渐远去,江面上风清月白,万籁无声,只有那一轮明月映照着春江流水,江面上泛起粼粼的波光,体现了“静”。

六、手法

静→动→静

远→近→远 这首乐曲有动有静,有远有近,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把江南美丽的夜景→情→景 景表现的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篇十三: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第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中的第一课,也就是整本书的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萧.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多声重唱-鸟儿在歌唱和风笛演奏-优雅,还有的就是排萧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还包括音乐知识欧洲音乐.因为学生普遍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所以我在讲音乐知识的同时会尽量结合作品,让学生轻松的接受.这节课我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贯彻思考,体验,探究,实践的原则,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音乐.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轻松的学习,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音乐知识时,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和影响资料,做到让学生轻松的接受,努力让理论知识变得不会那么枯燥.这节课的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主题歌的音乐来导入,着重让学生听有风笛演奏部分的音乐,并提问学生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由此来引出今天本课的饿主题-欧洲音乐.这种导入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音乐中感到亲近与轻松,并能从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一些音乐知识.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

1,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初步知道欧洲民间音乐的饿概况.

2,了解风笛、萧的音乐特点.

本课的重点是:从音乐中了解到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并让学生结合作品了解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

难点是:能从不同的声音中分辨出风笛与排萧的不同之处,并说出主奏乐器.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主要包括三首欧洲民间乐曲,我在整节课中会应用讲授法,体验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1)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音乐来导入,特别让学生来注意前奏的音乐是用那种乐器主奏,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今天的主题-欧洲音乐.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饿音乐入手,引起学生对本课的亲近与兴趣.在这里我主要应用欣赏法与谈话法.

2)我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写在本课开头的李斯特的名言,并指出今天的教学任务:欣赏几首欧洲民间音乐,并了解民间音乐的饿美妙与特点.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从李斯特的名言中更加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的饿印象,使学生了解到民间音乐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是极具特色的,从而升华了今天的饿主题.在这里我应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

3)完整播放<鸟儿在歌唱>,并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这首曲子的特点.他与美声唱法有什么不同?回答完毕,请班级上学过美声的饿同学来演唱,让同学们能现场对比聆听两种唱法的不同.完了之后,教师指出这是一种欧洲唱法-欧亚唱法,并结合作品来解释什么是欧亚唱法.在这里我应用的饿是谈话法与参与实践法,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让学生近距离的饿体会两种唱法的不同,并能通过请学生演唱,加深学生对本课的印象.

4)完整播放<优雅>并提问:这首曲子用了那种乐器啊?学生回答;

风笛.

下面多媒体显示风笛的形状,教师简要讲解有关风笛的知识.完了之后,多媒体再弹出一个画面,是中国的竹笛.通过对竹笛的饿介绍让学生能分辨竹笛与风笛形状上的饿区别.

最后教师指出不管是风笛还是竹笛他们都是民间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这里主要应用讲授法,通过对比介绍,让学生能事先体会到民间音乐的美妙.

5)小插花,播放两段音乐,请学生来分辨主奏乐器.

(一段是中国的饿竹笛,一段是风笛).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准确,这时侯教师拿出两个乐器,对,就是竹笛与风笛,教师师范演奏,并请学生来学.当燃教师辉控制住场面,不会让学生太闹腾.在这里我应用了实践法,这样能让学生从亲自参与演奏中体会到民族乐器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6)完整播放<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饿舞蹈>,教师顺着音乐跳几个罗马尼亚民间舞蹈.完了之后,提问,主要由那种乐器演奏并出示排萧图示,简要介绍排萧并请学生来说明与风笛的区别.完了之后,再播放一遍音乐,请学生来体会这首曲子的饿情绪如何,并请音乐科代表来回答听后的感受.完了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并指出;

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对与音乐的饿听后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他没有固定的回答,并鼓励学生今后多积极发言.再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应用谈话法,设计意图是通过对乐曲的欣赏,来教育学生今后音乐课上该如何表现.

7)最后请几位学生来读一读上了这节课之后对后面的饿音乐知识最有感触的一段,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来讲欧洲音乐的特点,完了之后教师做补充.这里我主要应用的是谈话法。

六、总结

本节课秉承着体验,参与,思考的饿原则,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能了解到民间音乐的饿乐趣并升华了主题.

篇十四:高中音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欣赏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中的第二节《悲剧美》,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人类在创造历史,开辟未来的的斗争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与奋斗牺牲,先进人物为探索真理而经受磨难,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捐躯,人民大众饱受压迫和痛苦,这一切都是悲剧美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悲剧美是在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它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的震撼,以其特殊的艺术感召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

音乐不同于文学和戏剧,它在表现悲剧性冲突的具体情节方面受到很大局限,然而它却能以特别强大的力量表现悲剧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再现最深沉、最激越、最动人的悲剧性情感。

通过对《悲剧美》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悲剧美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学生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2、教材分析

《松花江上》

作于1936年,“西安事变”前,词曲作者张寒晖正在西安二中教书。当时呈现在西安街头的东北军官兵和大批东北逃亡者的惨痛的景象,深深触动着他的心弦,于是便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他们饱含热泪的如泣如诉的音调,愤恨哀伤的情绪,提示出当时因遭受日本侵略而背井离乡的东北同胞的悲惨生活,倾诉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由于它唱出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心声,所以迅速传遍全国各地。

3、教学目的

①在音乐欣赏中,能够随老师琴声哼唱有关悲剧美的音乐片断。

②能独立或与同学一起探讨悲剧美的基本概念。

4、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在倾听悲剧美的音乐时获得深层次悲剧美的情感体验。

②理解悲剧美的基本含义。

二、说教法

1、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对悲剧美作品的认识和看法,并举例说出几部了解的悲剧美的作品(如歌剧、戏曲、舞剧、歌曲等体裁的作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讨论完后:教师播放课外补充作品《等爱的人》,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们注意,旋律和音色在悲剧美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近年来小煤矿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和层出不穷,在资源开采暴利的贪欲驱使之下,忽视矿工生命安全。这部作品旋律如泣如诉、婉转低回、或暗淡深沉,或警号长鸣,这些都对于渲染悲剧美的氛围,增强悲剧美感人的力量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2、欣赏《松花江上》

在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者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1936年,当时身为中学教员的张寒晖先生,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大地犯下种种的滔天罪行和当地百姓四处逃亡的悲惨景象,他含泪写下具有浓郁悲剧美风格的《松花江上》。此曲一经传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共鸣。产生了重要影响,下面先让我们将这首歌完整欣赏一遍。并思考: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联想,你头脑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或场景: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思考发言)

3、分段欣赏

这首歌采用bE大调,3/4拍,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结构。

①歌曲第一部分有两个长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以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描述了东北家乡的富饶美丽。第二乐句的结尾;旋律以“ ”下行级进到“ ”,加强了歌曲悲痛的情绪,表现出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惨痛心情。

②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旋律在小调上展开。前两个乐句基本相同,只在绪尾的三个高降低八度。旋律带有呼号,哀伤的感情色彩。

③当尾声“爹娘啊……”的呼于抢地似的旋律出现时,歌曲的情绪达到最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激励人们起来战斗,抗日救国,收复可爱的家乡。

4、浏览性的聆听欣赏《光荣牺牲》、《英勇就义》、《一个华沙幸存者》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篇十五: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百鸟朝凤》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音乐全一册艺术与欣赏第三单元第二十三课,这是一节欣赏课,通过赏析作品,体味民族音乐的艺术美丽,了解唢呐这一民族乐器的特征和风格,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并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

学生在学唱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并能够自由表达所思所想。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通过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通过学习《百鸟朝凤》,培养保护自然、喜爱自然的感情,以及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喜爱。

2、通过聆听、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形式,体会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

3、能够清晰分辨出音乐中唢呐模仿的不同种类的鸟的叫声;能够清晰分辨出各乐段的主题旋律。了解唢呐的乐器风格和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赏析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听辩和区分各乐段的主题旋律。难点是了解民族乐器唢呐,体会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视听结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感知乐曲――探究乐曲――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将采用音频导入和师生提问的方式,播放各种鸟类叫声的音频并引导学生想像鸟类的形象,并讨论音乐中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来进行艺术创作的乐器,顺势引入今天的课题。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感知乐曲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播放一遍乐曲《百鸟朝凤》,并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的情绪是欢快跳跃的,速度是散板、自由的。随后我会为学生们简介作品《百鸟朝凤》的相关知识和唢呐的乐器背景知识,辅助学生熟悉乐曲。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请同学们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强调音乐实践,这在我们的探究学习中也需要有着重体现。

这一环节,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通过“整体感受―分段赏析―完整体验”的步骤学习,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各段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唢呐的炫技型演奏技法等知识要点。其中,对于各乐段的主题风格和表现形式,通过聆听学生就比较容易能够总结出,因此只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概括即可。但对于第二乐段中唢呐的炫技演奏技法,是这节课的分析要点,在这里我会选择启发问答、讲授法、互动讨论法的方法来进行引导。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模仿第二乐段中不同鸟类的叫声,来感受唢呐的声音特点和风格。最后再通过完整聆听,带领同学们对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的感知过程,并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这首歌曲所传达的精神主旨是什么?通过一步一步的教学推进,学生能够发现这首歌曲表达了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并从所感所悟中培养对于民族音乐、民族器乐的热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同学们聆听钢琴版本的《百鸟朝凤》,并自由讨论一下,两种演奏风格有什么样的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学们又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不同版本作品的聆听和对比,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引入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关注。同时,将自己对于《百鸟朝凤》的所思所想总结成小短文,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请同学们在欢乐的乐曲中结束本节课的课程。

七、说板书设计

篇十六:高中音乐说课稿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戏曲的语言、曲式特点以及角色行当、情境设计和创作来体会和感受淮剧的艺术特点,进而喜欢这种古老的戏曲形式,愿意继续了解相关音乐和文化。

2、能力目标:探索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网络使学生能独立获得所需的音乐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充实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更方便更积极地学习知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时代接轨,使淮剧成为学生可以学习的一部分。)

3、 知识目标:通过层层深入和具体模仿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淮剧这一古老的地方戏曲。

[教学重点]

如何科学的欣赏和学习地方戏曲

[教学难点]

1、淮剧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学习和了解。

2、根据特定的情境设计完成表演创作。

[教学准备]

投影幕、投影机、电脑各一台,收集关于上课所需的视频以及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由老师依次播放三段不同戏曲的精彩片段(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淮剧《牙痕记》),每播放完一段视频就向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剧种吗?”,由此引出淮剧。

二、教学主体

(一)、收集关于淮剧的基本资料

请两位同学来讲解或介绍,在课下收集有关淮剧的基本资料。(由学生亲自演示,老师做补充)。

(二)

、播放教学视频

1、老师向同学播放一段京剧片段视频。

2、播放一段淮剧片段视频。

3、通过欣赏著名淮剧片段,并进行对比,让同学们对淮剧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欣赏完这些片段之后,让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淮剧和以往我们所熟知的京剧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点在哪?(由此导出语言的不同)

(三)、语言学习

1、再次观看播放过的淮剧片段视频,并提醒同学们注意表演者的吐字特点和发声方法。

2、播放完视频之后,让同学们进行自由讨论淮剧中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特点以及吐字方法。

3、学习淮剧所使用的地方方言,首先先简要介绍淮剧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特点以及吐字方法(比如:我家住在健康路),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

(四)、情境设置和即兴表演

1、老师先简要介绍特定的情境设置(淮剧中的著名片段中的情境,包括人物及性格特点以及剧情发展)。

2、让同学们通过特定的情境设置,用现代的表演方式来演绎。

3、接着再播放同一情境下的淮剧中的演员表演方式,通过这一环节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和认识淮剧的表演艺术方式。

(五)

、知识拓展

1、简单介绍淮剧的曲式、配乐和声调特点。

2、简要介绍淮剧的四大行当以及经典剧目和著名的淮剧表演艺术家。

(六)、教师寄语

师:通过今天对京剧的体验和感受,我想同学们已经对淮剧这一古老的地方戏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充分领略到了淮剧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我想请同学们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记住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还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等待着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最后,让我们在淮剧的经典片段的欣赏中结束本次的课程。(播放经典淮剧片段)

课后学习:同学们如果想欣赏到更多有关淮剧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和书籍来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这一古老的地方戏曲。

篇十七: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说大纲

我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是《非洲音乐》,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课堂中选择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并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听辨导入,欣赏与探讨,创编与表演,拓展与延伸四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节奏模仿、鼓乐模拟、旋律模唱、音乐情境创编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许多学生律动活动,如简单的非洲节奏模仿,非洲鼓乐的模拟,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本课的非洲音乐情境的创编与表演环节,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乐。让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课堂最后设计了非洲音乐与世界音乐的拓展学习部分,学生通过欣赏、思考与讨论,理解每一种民族音乐都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音乐也是如此。从而使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五、说教学过程(略)

六、说反思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与活跃,积极与投入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们高中音乐教师更应该在我们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尽可能合理的设计学生的律动及创编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堂氛围,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单一和枯燥。

篇十八: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并喜爱贝多芬的音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介绍以及引导学生聆听及浅析,以《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片段来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创作。

2.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及创作背景人物生平等的研究激发学生对于贝多芬的喜爱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及《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有初步的体验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3.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四、教法

启发开放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目标:让学生产生对于贝多芬作品的学习兴趣。

导入方式:音乐导入

导入内容:范唱《欢乐颂》合唱主题。引出贝多芬及其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

导入策略:通过范唱,以及对《欢乐颂》词曲作者的介绍,引出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并简要介绍该曲的曲作者贝多芬。

(2)精讲:

精讲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内容,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有初步的体验,

精讲内容:

1、 介绍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及交响乐团的队形和编制

2、 第九交响乐的基本曲式结构。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交响乐公演片段,重点让学生赏析:①前两个乐章的感情基调,②主题的出现意义及发展,③第三乐章的柔版男女声部旋律的交替运动,④第四乐章最后的高潮,⑤光明动机和黑暗动机的数次交织和碰撞。

3、 从第九交响曲中探究贝多芬音乐的革命性和斗争性

4、 结合视频最终的观众特写镜头及相关历史时期的介绍,提炼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

精讲方式:体验法、提问法与讲解法相结合

精讲策略:

1、先介绍交响乐和《第九交响曲》的大致结构特征(几个乐章组成,交响乐团的演出形式和编制示意图)。

2、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片段,教师在几处关键点进行讲解,带领学生浅析各乐章的主要动机,调性色彩和主题的出现、柔版旋律男女声部的旋律交替运动的意义以及最后全曲的高潮。

3、从第三乐章之后强调光明和黑暗两动机的碰撞。让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作者在每一个乐章中所想要表达出的斗争性和革命性。

3、探究这部交响乐的时代意义。对于贝多芬这个作曲家有一个新的更加具体的认识。

(3)略讲:奏鸣曲

讲解目标:让学生们感受奏鸣曲,进一步体会贝多芬奏鸣曲的结构并且能够哼唱《悲怆》奏鸣曲的主题。

讲解方式:体验式教学法 启发开放式教学法

讲解内容:首先介绍《悲怆》奏鸣曲的大致结构形式和各乐章调性,通过播放软件分解过的音块图像。讲解贝多芬《悲怆》

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让学生体验奏鸣曲风格,主题的两次出现有何区别。并找同学尝试哼唱第三乐章的主题部分。

六、课堂小结与课后作业

今天我们了解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有关内容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以及这部作品和贝多芬这个音乐巨匠做出的划时代的贡献,毫无疑问,他的作品都是伟大的,经典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音乐作品才是经典的音乐作品呢?给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定义并做一定程度的引申和升华。布置作业:

作业1:欣赏《热情》奏鸣曲,背唱《热情》奏鸣曲的主题。 作业2:搜集贝多芬的名人轶事一两件,充分了解贝多芬的性格特点。

篇十九: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说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二、说课程标准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学习并逐步掌握乐器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演奏形式实践,并能进行互动式的排练。

三、说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我们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2、在音乐欣赏和乐器练习中,让学生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互相讨论,

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演奏水平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

四、说教材

本节课属于自编教材〈〈演奏〉〉中的一节起始课,包括三方面内容:初步认识扬琴;介绍扬琴起源发展及音色;学生掌握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这堂课,有利于〈〈演奏〉〉这一模块的更好开展。

五、说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和欣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于身边的事物,创设情景。

3、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说教学重点难点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七、说教学方法

教法:导学法 激励法

学法:体验法 探究法

八、说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演奏扬琴曲〈〈龙船〉〉

学生活动: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声音的节奏型来练习击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当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 ,装水的酒瓶),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九、说教学构思

1、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各种方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扬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十、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扬琴一台 琴竹60副 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组

十一、说教学过程

1、导课:这一环节我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

a、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乐器的话题,再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走近扬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组合? (女子十二乐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乐器? ( 古筝. 二胡.笛子. 扬琴 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 (音乐的魅力)

(师):这一段精彩的演奏,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这就是民族乐器带给我们的魅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认识其中的一种乐器——扬琴

( 板书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2、分节教学:

在这一教学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练结合的程序来体会.

a、多媒体展示: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b、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借助多媒体把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课桌当成扬琴进行练习,通过观察发现在模仿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确,夹臂等常见的毛病。

(2)借助实物扬琴示范,详细介绍正确的持竹方法:将琴竹的四分之一处放在自然弯曲的食指的第一关节上,大拇指自然弯曲,用指肚偏上一点压力在琴竹上,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两手轮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键敲击琴弦发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夹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导。(敲扬琴就像拿菜刀剁猪肉,全靠手腕上下挥动)

(3)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 创建节奏型,巩固扬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练习)

马蹄声 | XXX XXX |

哒哒哒 哒哒哒

钟表声 | XX XX |

滴哒 滴哒

知了声 | X.X X.X |

知了 知了

鸟叫声 | XXXX XXXX ︳

豌豆八哥 豌豆八哥

( 4)老师讲述故事,学生按不同场景,击出不同节奏型。

一名军官骑着马从远方奔驰过来| XXX XXX |,他看了看怀表,

心情很激动| XX XX |,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亲人,他已经忘记了炎热,哪怕知了在不厌其烦的鸣叫| X.X X.X |,他仿佛看到了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上的小鸟在嘻闹 | XXXX XXXX ︳似乎在欢迎他的归来。

3、达标测评:

a、学生分为八组,每组一套碗(瓶),探讨不同大小的碗(瓶)通过敲击发出不同音高,给乐器按音高排序。

b、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闪烁的小星〉〉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5 5 | 4 4 | 3 3 | 2 — | 5 5 | 4 4 | 3 3 | 2 — |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两只老虎〉〉

1 2 | 3 1 | 1 2 | 3 1 | 3 4 | 5 — | 3 4 | 5 — |

56 54 | 3 1 | 56 54 | 3 1 | 1 5 | 1 — | 1 5 | 1 &

篇二十: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大纲 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2、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课堂中选择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3、说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并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

4、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5、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

二、说教法与学法

高一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让学生听,看,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在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听辨导入,欣赏与探讨,创编与表演,拓展与延伸四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节奏模仿、鼓乐模拟、旋律模唱、音乐情境创编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许多学生律动活动,如简单的非洲节奏模仿,非洲鼓乐的模拟,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本课的非洲音乐情境的创编与表演环节,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乐。让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

课堂最后设计了非洲音乐与世界音乐的拓展学习部分,学生通过欣赏、思考与讨论,理解每一种民族音乐都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音乐也是如此。从而使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四、说反思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

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与活跃,积极与投入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们高中音乐教师更应该在我们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尽可能合理的设计学生的律动及创编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堂氛围,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单一和枯燥。

篇二十一:高中音乐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欣赏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本课是《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全一册)96年版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音乐中第二节器乐曲中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高中音乐课本》中,马思聪的《思乡曲》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优秀代表。引导学生对这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的了解,有助于欣赏他的作品。从而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从内容、风格上进行官能、情感、理智的欣赏。该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作为中学生很有必要去欣赏它,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思乡曲》,学习了解其演奏乐器——小提琴:曲作者马思聪;作品的曲式与风格——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2)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思乡曲》,使学生从情感上愿意聆听,并有进一步学习和了解马思聪其他作品的情绪,培养学生的思乡情和爱国情。

3)德育目标: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使学生在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能正确地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确立依据:

(1)以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教参为指导。

(2)注意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发展学生智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3)正确认识我国民族音乐,落实德育教育。

3、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A、重点:通过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音乐情感上的变化。

B、难点: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评价。

确立依据:《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独奏曲,通过一把琵琶把战争的整个过程描述的非常形象。从列营、吹打到得胜回营每一情节都极具写实性。音乐艺术主要是通过聆听来获得感官上的欣赏,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变化。此曲为标题性音乐,易于被学生理解和参与。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已有所了解,但对这首作品的风格和创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课前以给学生布置下作业,阅读课本,查阅资料。根据以往课堂情况分析,有85%的学生能付诸行动,但这其中只能有30%的学生对这首作品作到较全面的了解,而50%的学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轶闻趣事,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一无所知。基于以上情况我确定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更好 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材的加工重组及补充拓展:

A。重点难点的调整:

重点方面除教材原有的内容以外,又增加了一点学生更深层次了解曲作者爱国之情、思乡之切

的可贵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培养的青年学生所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正符合我校德育实验四情之一的爱国情教育。

B。补充、拓展教材:

《思乡曲》的创作素材取材于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甚至乐曲的第一大部分直接采用《城墙上跑马》的旋律作主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首歌作为提高学生视唱能力的一个手段,即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拓展了知识。

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和校园网查找作曲家的相关资料,在教师引导下采用记者答辩会的形式来介绍曲作者的生平,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和拓展。

三、说教学目标: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已有所了解,但对这首作品的风格和创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课前以给学生布置下作业,阅读课本,查阅资料。根据以往课堂情况分析,有85%的学生能付诸行动,但这其中只能有30%的学生对这首作品作到较全面的了解,而50%的学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轶闻趣事,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一无所知。基于以上情况我确定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模式是参与__体验的教学模式。程序是:情感唤起阶段,以爱美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情感深入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高尚健美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理论分析:以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活动的过程是情感、认知和行为协调的过程,是学生身心协调成长、发展各种能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过程。

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音乐欣赏法;

(2)演示法;

(3)练习法。

教学流程;

(1)导入:教师拿一把小提琴。设置的问题是谁愿意上来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持琴、演奏? (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愿望)

(2)放一段音乐。问题是听了这段音乐有何感受?

(3)同一旋律,音区不同,力度不同,听后会有何 感受?学生反馈。

(4)教师运用力度对比演唱此旋律会产生什么样 的联想。师声互动。

(5)点出课题《思乡曲》以上部分给学生提供多种参与情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愿望的机会。

(6)简介作品:

1)乐曲以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为基本素材 ,具有浓郁的民间音乐风格。

2)此曲采用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写成。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变奏手法。可谓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成功尝试。

(7)学习小提琴。由学生结合实际介绍小提琴的定弦及音色特点。教师归纳补充。

(8)学唱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知识拓展,通过练习评价总结等活动,深化情感体验,知识技能迁移。

(9)介绍曲作者;先由一位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向学生介绍,然后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来介绍马思聪,教师补充。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0)完整欣赏《思乡曲》通过聆听,分析作品曲式。要求学生用手势(食指)表示第一变奏,用两个手指表示第二变奏, 用三个手指表示第三变奏,学生专着的听,并做出相应的反映,最终通过对比学生明确乐曲的曲式。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手段将采用课件和录像。现代教学媒体不受时间、 空间、 宏观 、微观的限制,视听结合,形象直观,如实地传输、保存和再现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作用,使音乐教育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篇二十二:高中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3年级5册第二课《草原上》。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分析:《草原上》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2、教学目标

在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中:“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结合教材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用稍快、甜美的情绪唱好歌曲《草原上》,

2)欣赏《草原放牧》,深入感受内蒙古风土人情 。3)即兴编舞,表现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3、教学重点:根据三年级学生掌握知识的进度、能力、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声音演唱《草原上》。

4、教学难点是: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第二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采用教唱法,以唱为本,将情贯穿始终;运用闭目听赏法,让学生感受音乐,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在课内运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采用了舞蹈律动法、主题唱奏法、模仿表现法、综合活动法、自主活动法,以激发学生内心的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在感兴趣、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到音乐的美。

第三方面说教学程序: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五大环节:(1)课前音乐律动、组织教学;(2)创设氛围,激趣导入;(3)学习歌曲,适度表现;

(4)艺术加工,培养自信;(5)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一)课前音乐律动,课前组织

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我采用让学生在《草原上》的旋律音乐伴奏下,律动进教室,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先入为主地让学生对《草原上》旋律音乐有一个整体感知。

(二)创设氛围,激趣导入3分钟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巧妙的导入是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所不可缺少的,同时导入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本节课,我这样设计课题导入:“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老师在新歌《草原上》的音乐伴奏下,告诉学生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动情地讲述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并激发歌曲学习兴趣。

(三)学习歌曲,适度表现15分钟。本环节我设计如下:

1、利用课件播放歌曲《草原上》,学生初步聆听歌曲,初听歌曲情绪,感受蒙古族歌曲风格。

2、再次聆听歌曲《草原上》,让学生说说蒙古大草原上都有什么?

3、教师出示歌曲《草原上》歌词卡片,学生跟老师进行节奏念白,提示:做到高位置、轻声。为正确演唱歌曲做准备。

4、教师跟伴奏范唱歌曲,大屏幕出示歌曲旋律及歌词。并让学生听出歌曲是几拍子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多次聆听音乐和学会静静的聆听是学唱歌曲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及歌词卡片,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倾听音乐,以防止学生漫无目的听和精力不集中!)

(四)艺术加工,培养自信12分钟

会唱一首歌很容易,但唱好一首歌却常常容易被我们忽视,如何达到音乐课程标准中:“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陶冶”呢?我将鼓励学生把自己独到见解说出来,并用自然的优美的声音表现出来,同时我还将运用评价的积极作用,利用小粘贴或小红星奖励和鼓励表现优秀的同学和进步大的同学,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本环节我这样设计:

1、让学生用“lu”跟录音模唱整首歌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旋律视唱。

2、师生接龙唱歌,教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3、教师弹琴,学生完整唱歌曲一遍,教师随时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突破难点乐句。

4、放录音,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唱《草原上》。

(本环节设计意图,我根据胶南市双主”活板块唱歌课教学模式精心设计,通过让学生多次聆听音乐的基础上,采用听唱法、接龙法、模唱法、表演唱等多种教学形式,突破歌曲难点教学,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唱!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本节课这种教学模式设计非常适合3年级小学生音乐课堂!)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0分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情感,将课堂创设成一种具有音乐性,情感性的音乐情境,使音乐审美教学始终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因此,本环节我设计如下:

1、首先让学生回顾老师刚上课时讲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然后教师简单讲解器乐曲《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其中的一段。让学生对欣赏曲《草原放牧》产生听赏兴趣。

2、初次欣赏《草原放牧》,让学生感受草原放牧时的欢快情绪。

3、再次欣赏《草原放牧》,让学生自编动作,想像假如自己在大草原上和成群的牛羊在一起的心情,表现一下自己和小伙伴一起在大草原上欢歌跳舞的景象。

4、最后,边欣赏《草原放牧》边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四、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传递音乐信息,并能辅助学生学会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所有教学目标。因此,我本堂课根据教学需要,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课题、难点节奏、歌片等大多以多媒体课件及自制卡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总之,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主线”的思想,并根据胶南市双主”活板块唱歌课教学模式及欣赏课教学模式精心设计,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生的主动发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篇二十三:高中音乐说课稿

教具: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曲、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历史背景及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精品的审美,评价能力。

2.通过古曲、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对比欣赏,研究诗乐《春江花月夜》在艺术表现上的异同之处。

3.通过《春江花月夜》诗乐欣赏,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重点难点:诗乐《春江花月夜》艺术性比较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教师:

今天我们继续中国音乐文化欣赏之旅,利用网络欣赏中国音乐文化精品——著名的诗、乐作品《春江花月夜》,课前我看到许多同学按要求积极的进行了初步欣赏实践,非常好!现在能不能请同学说说古往今来人们对这两部作品有哪些较高的评价之词?(闻一多先生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演奏这首乐曲其中的旋律,请问我演奏的是曲中的是那一段?(江楼钟鼓、主题)(教师演奏《春江花月夜》主题旋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代表着人生历程中的五个重要良辰美景,可以想象诗乐作品取名春江花月夜是多么富有诗意。这两部作品之所以流传百世,就在于作品表现出的意境是那么的幽美深邃,那么这两部作品之间有没有联系?他们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异同之处?对他们做一个比较如何?

二、授新课

1、*初步欣赏《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相关音响作品(全曲欣赏、片断欣赏),找出《春江花月夜》主题旋律。初步了解十个片断。

*《春江花月夜》唐诗参考资料预读,解决生字难字。

*《春江花月夜》乐谱对照音乐初步欣赏。

*中华民族音乐“鱼咬尾”、“换头合尾”的含义?

艺术实践任务:

全班同学分成5个小组,建议以不同角色角度完成《春江花月夜》艺术实践,也可另定艺术形式。上课时由课代表主持,进行15分钟的交流(其中部分小组表演时可合在一起)。

文学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唐诗朗诵或吟唱(3分钟以内)。

音乐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创作歌词配《春江花月夜》主旋律演唱或演奏(3分钟以内)。

书画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创作《春江花月夜》或《夕阳箫鼓》书画作品3副(上课时带来)以上,上课时请一位同学即时书写“春江花月夜”五个大字(3分钟以内)。

舞蹈家小组:

完成创编一段《春江花月夜》舞蹈(3分钟以内)。

历史学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创作静态造型“春、江、花、月、夜”五组造型,可用道具(3分钟以内)。活动策划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其他创意(3分钟以内)。

教师:(音乐起)同学们,对于诗乐作品《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比较到此暂告一段落,从大家展开的热烈探讨中,可见同学们对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欣赏和研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作品创意、艺术实践交流板块,请各组同学做好准备。欢迎**同学上台主持。

*各组同学交流《春江花月夜》相关艺术实践、创作交流。

*老师也自己所作的的《春江花月夜》音乐图画与同学交流。

*最后师生全体在《春江花月夜》音乐声中

齐声朗诵唐张若虚诗《春江花月夜》前十六句或齐唱主旋律。

学习小结:课堂师生学习小结,课余音乐学习安排。

教师: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同学们艺术实践表演的成功。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是在积极主动、互相协作、实践创新、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大家从两部《春江花月夜》作品中感受到诗含乐韵,乐融诗情的音乐文化特点。也更加认识到中国音乐特有的韵律美,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及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老师今天也受益菲浅。对于《春江花月夜》,对于中国音乐,值得欣赏学习研究的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余的音乐学习总结能够更加成功。

篇二十四: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标要求,在第二单元领略了我国东西南北中多彩民歌的腔调情韵后,就进入了我国丰富的民间器乐单元。所以在第三单元中,教材安排了鼓吹乐和丝竹乐两部分内容,在《丝竹相和》这节中,教材以我国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两个民间器乐乐种: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为切入口,选择了各自的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为主要教学素材。教材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对代表性的民间器乐种类有所了解,并对这些乐种的音乐特点和文化特征有所体验与感悟。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打下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艺术魅力(放慢加花和支声复调),体会其和谐、谦让的社会文化内涵。 二是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体验其音色特点。 三是能听辨、区分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3、教学重难点 一是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的学习体悟,对江南丝竹:小 细 轻 雅特点的把握。二是对《娱乐升平》和《平湖秋月》感受高胡丰富的表现力和不同的情绪基调。

二、说学情说学法

对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接触过,对演奏乐器、基本情绪、风格有一定的了解。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根据高中课标的新要求,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具体实际,在教学内容、要求和方式上体现出有别于小学、初中的新发展。

所以学法以体验比较、参与感悟为主。在本课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以 “体验”和“比较”为主。“体验”:身体性参与(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脑思考)。“比较”:音色、情绪、风格等方面的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深刻的印象。

三、说教法

考虑到本课教材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和学情,我选用的教法以引导体感悟式为主,适当的环节采用研究点拨探讨教法。

四、说教学程序

考虑到学生全部生活在西北地区,对江南丝竹不很熟悉,我将听音乐感受体验定为本课教学的主要途径,同时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自具特点,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以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容易参与的丝竹乐器音色的感受、体验为主要切入点,在对两个乐种的欣赏比较中,进一步丰富对丝竹乐的感受和理解,保证必要的理解和感悟。,突出“丝竹相和”这一主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乐器间的呼应与合作,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领略作品中所蕴含着的和谐、谦让的人文内涵。

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将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入,第二部分丝竹乐器听辨,第三部分丝竹乐曲赏析,第四部分丝竹风格辨别。

具体步骤是:

(一)课前音乐《江南好》,配合风情图片导入

(意图:营造氛围,作好进入音乐课堂的心理准备。)

(二)丝竹乐器听辨

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纯听觉辨别竹笛、二胡、扬琴、高胡这几种乐器,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区的丝竹乐风格各具特色。把握其中主要乐器的音色是分辨不同地区丝竹乐的基础。

(三)丝竹乐曲赏析

1、欣赏《中花六板》片段,老师点拨引导:这段乐曲中主要有哪些乐器?点出曲名,简介江南丝竹。 结合作品分析江南丝竹艺术特色。

观察曲谱,找每小节第一拍、第三拍的第一个音的特点。

对比演唱骨干音旋律和二胡声部旋律。发现旋律特色。

再听音乐片段感受。引导分析感悟江南丝竹艺术特色的人文内涵。再次听全曲概括江南丝竹“小 细 轻雅”的特点

2、拓展欣赏江南丝竹《欢乐歌》主题(乐队演奏视频)

3、广东音乐《娱乐升平》(教学步骤同丝竹乐曲)

4、对比聆听《娱乐升平》和《平湖秋月》感受高胡丰富的表现力和不同的情绪基调。

(四) 丝竹风格区分

听辨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三首作品片段:《旱天雷》《丝竹调》《彩云追月》

五、说教学反思

1、师生互动的充分性和从容性可能不够。

2、对“和”—作品技术背后的文化内涵的引导方式还可再改进。

3、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

篇二十五: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说课标

根据高中音乐课新课标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的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2、教学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是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高一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让学生听,看,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导入: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地域的民歌风格?然后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声演唱民歌的视频,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2、展示目标、导学达标

采用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

第一步采用听--想--观看--讨论的程序,让他们听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了解各首民歌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情绪等。 阅览歌曲简介、欣赏歌曲、知识链接、互动链接

第二步然后我将结合流行歌曲,给学生介绍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阅读音乐知识,了解花儿、信天游,欣赏歌曲,互动链接

第三步拓展探究 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深入地感知、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并结合流行乐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自然地导出下节课的内容。

五、总结反思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内容在安排上要尽可量紧凑丰富,要力求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师生互动的充分性和从容性可能会不够。对“和”—作品技术背后的文化内涵的引导方式还可再改进。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这些要要依据实际上课情况调控和改进。

篇二十六:高中音乐说课稿模版

一、 教材分析

本课《优美与壮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的美》的第一课,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欣赏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钢琴独奏曲《夜曲》以及《国际歌》,这几首乐曲的选择突出了音乐作品中优美与壮美的不同感觉,对于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且在中学阶段掌握了音乐技能的学习,但他们还缺少音乐理论知识的深化,对音乐的美还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听”和“不好听”,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内涵,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是本课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的目标

感受理解《牧歌》、《国际歌》美的不同

2、 能力目标:

正确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初步具有对音乐

的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目标: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他们音乐文化的兴致

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课内容实际及对学生发展的需要,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理解他们的内涵。 难点:能够准确的辨析感受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

五、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法: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主要运用引导、练习、对比法。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将采用合作讨论练习等学法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也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六、 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天鹅》和《红军不怕远征难》片段,让学生谈谈这两首音乐带给他们怎样的感受,老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行总结,引出书中音乐美的概念及介绍,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乐曲片段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本节课的距离,更好体会到音乐美的不同。

2、 新课讲授

1) 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景画,提问:这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如果让你为这组画面配上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作品,这样的设计是运用了美术的视觉感,音乐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更快、更直接,从而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语言要素方面思考,随后让大家闭上眼睛欣赏无伴奏合唱蒙古民歌《牧歌》,欣赏过后,让学生说说《牧歌》带给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提问学生了解肖邦吗,有同学知道夜曲这种题材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夜曲题材,引出肖邦的夜曲,聆听《夜曲》片段,请学生说说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方面进行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后教师从旋律、速度、 力度、节奏、结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总结优美的特点引导总结。

2) 教师结合历史知识介绍《国际歌》创作背景,并在多媒体上展示巴黎公社照片,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体会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这样的设计是通过历史事件的引入更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随后聆听《国际歌》,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风格,随后老师从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结构等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壮美的特点,总结后学生随多媒体再次欣赏《国际歌》并跟唱,体会作品情感。音乐的美是通过声音来抒发情感的,通过聆听学唱和音乐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壮美的音乐特点,初步感受与优美的异同。

3) 总结本课,通过音乐要素对优美和壮美进行比较

七、 布置作业

1、 课后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片段

2、 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主旋律,并要求能唱出《彩云追月》主旋律。

八、 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做到突出重点、安排得当,乐曲欣赏和图片展示大部分都出现在多媒体上。

1、 牧歌

优美的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诗情画意

2、 国际歌

壮美的特点:刚劲、果敢、勇猛、粗狂、铿锵有力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篇二十七:高中音乐《爵士乐》说课稿

高中音乐《爵士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乐。乐曲速度稍快,表达演奏者愉悦的心情。乐曲开始的前半部分和结尾部分是以小号为主的爵士乐队演奏,当中穿插一段演唱。《不知为何》是诺拉?琼斯的经典爵士乐代表作品,在80年代的爵士乐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一首歌。旋律柔和,已被收纳到高中音乐课程必修。

通过本节课歌曲的学习与感受,学生能够感受爵士乐音乐特点,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教学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受、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了解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逐步对爵士乐产生兴趣。

2.通过体验、对比、小组合作等方式感受爵士乐的音乐特点,通过改编乐曲提升审美创造力。

3.认识爵士乐,了解它的发展和音乐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欣赏,了解爵士乐的风格特点。难点是掌握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并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教授――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分别播放民歌《茉莉花》和爵士乐《茉莉花》请学生感受音乐的不同,从而顺势导入到本课《爵士乐》的学习。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新课教授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会针对学生身心的特点,利用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发先歌曲的特点、体会情绪,并能够通过进一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走进爵士乐,介绍爵士乐的相关内容,了解“布鲁斯”“拉格泰姆”音乐形式,并了解爵士乐的音乐特点。

其次,我会带领学生聆听《南部之子》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及演奏乐器。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之美。同时,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完成基本的授课内容以后,适当地拓展课程之外的内容,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我会将学生分为四小组,将乐曲改编成带有爵士风格的《小星星》

(1)学生小组讨论,根据爵士乐的特点进行创编,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演奏。

这样设计,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四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并请同学们搜集关于“爵士乐”的材料。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篇二十八:高中音乐《爵士乐》说课稿

高中音乐《爵士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乐。乐曲速度稍快,表达演奏者愉悦的心情。乐曲开始的前半部分和结尾部分是以小号为主的爵士乐队演奏,当中穿插一段演唱。《不知为何》是诺拉·琼斯的经典爵士乐代表作品,在80年代的爵士乐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一首歌。旋律柔和,已被收纳到高中音乐课程必修。

通过本节课歌曲的学习与感受,学生能够感受爵士乐音乐特点,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教学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受、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了解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逐步对爵士乐产生兴趣。

2.通过体验、对比、小组合作等方式感受爵士乐的音乐特点,通过改编乐曲提升审美创造力。

3.认识爵士乐,了解它的发展和音乐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欣赏,了解爵士乐的风格特点。难点是掌握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并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教授——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分别播放民歌《茉莉花》和爵士乐《茉莉花》请学生感受音乐的不同,从而顺势导入到本课《爵士乐》的学习。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新课教授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会针对学生身心的特点,利用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发先歌曲的特点、体会情绪,并能够通过进一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走进爵士乐,介绍爵士乐的相关内容,了解“布鲁斯”“拉格泰姆”音乐形式,并了解爵士乐的音乐特点。

其次,我会带领学生聆听《南部之子》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及演奏乐器。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之美。同时,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完成基本的授课内容以后,适当地拓展课程之外的内容,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我会将学生分为四小组,将乐曲改编成带有爵士风格的《小星星》

(1)学生小组讨论,根据爵士乐的特点进行创编,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演奏。

这样设计,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四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并请同学们搜集关于“爵士乐”的材料。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二十九:高中音乐《音乐与生活》说课稿

高中音乐《音乐与生活》说课稿模板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音乐与生活》是今年高中课改音乐鉴赏教材广东版的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生命之歌”、“情感之声”、“生活之音”、“自然之韵”四部分组成。单元中选择的音乐内容充分体现了音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生活之音”是本单元的第3节。

本节课承接了“生命之歌”中论证的“人们从诞生的那一刻起,音乐就陪伴着人生,见证着人生每一个神圣的仪式,伴随着人生每一段丰富的经历”,贯穿了“情感之声”中展现的“音乐是人内心世界(情感、意志、欲望)的表露,是人情感的抒发与宣泄,音乐美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来源于情感的力量”,所以,“生活之音”中选择了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并始终伴随人类各种生活的音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同时,能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进而激发学生构建自己的音乐生活的愿望。

本节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鉴赏作品都是运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生产劳动场景、活动为素材创作出来的精品佳作。

2、 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感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音乐作品的体裁、演奏、演唱的形式,了解钢琴组曲、合唱组曲和标题音乐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记录《打字机》、《盖邮戳》音乐的节奏;能够熟悉模唱《钟》、《赶摆路上》的音乐主题;能够从《永恒的水》观赏中得到启发,并积极参与尝试创作一首“纸乐”。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从音乐音响感知中得到和快乐,获得感悟与启发;能够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创作音乐作品;能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的朴素哲理。

3、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在课堂表现上都是“善于听不愿说”,在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方面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因此,制定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作品鉴赏让学生感知音乐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体会两者相融共通的联系;感受音乐表现艺术的魅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创作音乐作品;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的表现形式并作出一定的评价;尝试自行创作一首“纸乐”。

二、说教法: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因此,要坚持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同时,也要紧紧围绕音乐鉴赏的本质,不能流于欣赏的简单的感性认知。在音乐鉴赏活动中不但要听辨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了解音乐表现的方法手段,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真正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符合从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规律。

为此,我拟定了调查法、启发法、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法、联想法、想象法、演示法等授课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操作中。具体的做法在后面的教学程序中我再细说。

三、说学法: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高效地参与学习,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我在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时,能够紧紧围绕课程目标,运用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建立一定的音乐思维空间,爱护并鼓励学生保留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其二、通过对比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和创造活动。其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做到会提出问题、能分析问题、懂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享受学习的快乐过程。

此次说的是第3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聆听与鉴赏《打字机》、《盖邮戳》、《钟》和《永恒的水》。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进行。

(一)、课题引入:播放20xx年春晚的《过年我当家》(玩的就是节奏)

作品通过艺术夸张,把我们日常当中的具体生活细节活动节奏化了,小到铅笔写字的摩擦声音,大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音,由此汇成一首热热闹闹的生活交响曲。

[设计意图]:通过音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去探究的好奇。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演示法)

(二)、讲授新课:

1、聆听两首乐曲,为它们设计标题并写出基本的节奏谱:《打字机》、《盖邮戳》

作品运用现实生活中“打字”和“盖邮戳”的劳动声音,加上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等表现要素的变化,把简单甚至单调的生活场景变的有声有色,充满了快乐的情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体验“标题音乐”的特点,紧扣本节课“音乐与生活相融共通”的主题。(启发法、分析法、比较法、联想法、想象法)

2、课堂实践:尝试创作4小节“打蚊子”的节奏谱。(与蚊子的飞行动态相结合,时而快,时而慢,最后打死了蚊子。)

例如:2/4 X X| X XX |X · X |X— ||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的创作、表演意识,给他们的自信心,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亲自体会音乐和生活的关系,同时活跃课堂的气氛,避免“审美疲劳”的出现。(演示法、联想法、想象法、合作法)

3、聆听[匈]李斯特的《钟》。要求学生思考:音乐中表现了什么声音?作曲家怎样运用钢琴的特点来表现钟声?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创作音乐作品。启发他们认识该作品中,李斯特巧妙地运用了钢琴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多彩,弹奏技巧多样化的特点,来塑造、模拟“钟”的形象。强调作曲家的音乐创作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细微的观察与感悟。(启发法、分析法、比较法、联想法、想象法)

3、聆听谭盾《永恒的水》。要求学生思考:在观赏音乐中得到什么感悟与启发?

作品在20xx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上首演大获成功,同时也引来乐评人各种观点的争论。作曲家使用了不同的打击乐器,利用其在不同媒介(在空气中、在水中)的传导下产生的不同的音响效果;把水在滴落、流淌、碰撞等状态中发出来的声响和奇妙的节奏感来营造奇特的视觉、听觉的享受。把我们身边最普通、最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通过声音和画面全新地展现给人们。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作曲家的音乐创作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细微的观察与感悟。并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对该作品的评价和看法,培养他们独立见解,达到学会构建自己的音乐生活的目的。(启发法、分析法、比较法、联想法、想象法)

4、课堂实践:启发、引导学生从《永恒的水》中得到感悟,尝试用“纸”来创作一首“纸乐”。(视课堂教学实际时间而定,如若安排不下,就作为课后的作业,延续教学目标。)可以利用不同纸张的材质,通过揉、搓、撕、抖等手法制造出不同的音响区别,再运用音乐表现的要素进行整合。比一比谁的作品更能表现自己的意图,更能让广大同学接受。

5、课后拓展推荐:听赏保罗·怀特的《蚊子之舞》;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野蜂飞舞》。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的或者课后的反馈,达到迁移知识,延续创新的目的。完成教学的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调查法、启发法、合作法、分析法、比较法、联想法、想象法)

五、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生活之音》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课标提出的以音乐为定位的依据,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实际出发,适度地进行学科综合与渗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审美意识的提高。

篇三十:高中音乐《音乐与生活》说课稿

高中音乐《音乐与生活》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高中音乐《音乐与生活》,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音乐与生活》是今年高中课改音乐鉴赏教材广东版的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生命之歌”、“情感之声”、“生活之音”、“自然之韵”四部分组成。单元中选择的音乐内容充分体现了音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生活之音”是本单元的第3节。

本节课承接了“生命之歌”中论证的“人们从诞生的那一刻起,音乐就陪伴着人生,见证着人生每一个神圣的仪式,伴随着人生每一段丰富的经历”,贯穿了“情感之声”中展现的“音乐是人内心世界(情感、意志、欲望)的表露,是人情感的抒发与宣泄,音乐美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来源于情感的力量”,所以,“生活之音”中选择了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并始终伴随人类各种生活的音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同时,能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进而激发学生构建自己的音乐生活的愿望。

本节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鉴赏作品都是运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生产劳动场景、活动为素材创作出来的精品佳作。

2、 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感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音乐作品的体裁、演奏、演唱的形式,了解钢琴组曲、合唱组曲和标题音乐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记录《打字机》、《盖邮戳》音乐的节奏;能够熟悉模唱《钟》、《赶摆路上》的音乐主题;能够从《永恒的水》观赏中得到启发,并积极参与尝试创作一首“纸乐”。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从音乐音响感知中得到和快乐,获得感悟与启发;能够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创作音乐作品;能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的朴素哲理。

3、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在课堂表现上都是“善于听不愿说”,在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方面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因此,制定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作品鉴赏让学生感知音乐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体会两者相融共通的联系;感受音乐表现艺术的魅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创作音乐作品;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的表现形式并作出一定的评价;尝试自行创作一首“纸乐”。

二、说教法: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因此,要坚持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同时,也要紧紧围绕音乐鉴赏的本质,不能流于欣赏的简单的感性认知。在音乐鉴赏活动中不但要听辨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了解音乐表现的方法手段,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真正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符合从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规律。

为此,我拟定了调查法、启发法、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法、联想法、想象法、演示法等授课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操作中。具体的做法在后面的教学程序中我再细说。

三、说学法: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高效地参与学习,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我在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时,能够紧紧围绕课程目标,运用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建立一定的音乐思维空间,爱护并鼓励学生保留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其二、通过对比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和创造活动。其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做到会提出问题、能分析问题、懂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享受学习的快乐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篇三十一: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说课稿

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

一、说教材:

本课题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所教的内容为冼星海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位为依据,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聆听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 形式都有哪些?对《黄河大合唱》中各乐章进行分析。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中重点听三个乐章,《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情感发展。及演唱形式。

四、说学法

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集体演唱小组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思考、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

五、说教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六、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音乐,然后问题式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调动气氛]

(二)出示课题:《黄河大合唱》(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的设计推动课堂进入主题)

1、让学生交谈自己所了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

2、教师小节之后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作品创作故事》来详细了解作品产生过程。

3 教师提出问题,这部作品共分几个乐章?大家最想听第几乐章?

(三) 新课讲授

篇三十二: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

教材版本

本课是现行湘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当中的内容,第一节中学生学习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在小学和初中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了解了声乐体裁,在本课中,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中的几首歌曲,体验大合唱这一大型的声乐作品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震撼力。《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教学目标]

1、知识:创作背景,曲作者冼星海,大合唱定义。

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及朗诵能力。

3、情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演唱及朗诵,充分调动学生的民族情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奋发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讲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并通过聆听、朗诵、演唱等形式使学生能理解与感化。

2、排练《保卫黄河》的轮唱,使学生基本掌握轮唱的基本要点。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主要通过聆听作品,小组合作、探究,朗诵、演唱作品旋律等方法,领会大型声乐作品的丰富的表现力和声乐体裁的多样性,学习正确使用声乐体裁。

说教法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课件结构

1、作品创作过程及作品主题内容

2、通过《黄河船夫曲》、《黄水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四首歌曲的赏析,基本理解作品的精神和艺术内涵。

3、了解什么是大合唱,感受大合唱的丰富表现力及强烈震撼力。

歌曲的创作经过

二、 作品的内容与主题:

这部作品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歌颂了伟大的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作品气势恢宏,音调清新、朴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作品用朗诵作为主线连接起来,它的主题是:抗日救国。

黄河船夫曲

这首合唱曲以民间劳动号子为素材,以一唱众和为演唱形式而创作的,它勾画出黄河的船夫们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音调粗犷,气势磅礴,充满着战斗的力量。

问题设计:作者为什么要在黄河大合唱中描写黄河船夫,这有什么象征意味?歌曲中船夫的开怀大笑又表现了什么?

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坚忍不拔,团结奋战的精神。船夫们齐声大笑,这也表现出我们的人民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乐观豁达的精神。

黄水谣

问题设计:结合歌词大意再仔细欣赏歌曲,看看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几段?每一段的情绪有什么不同之处?

黄水谣

黄水奔流向东方,

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

浪又高,

奔腾叫啸如虎狼。

开河渠,

筑堤防,

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

豆花儿香,

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

奸淫烧杀,

一片凄凉,

扶老携幼,

四处逃亡,

丢掉了爹娘,

回不了家乡!

保卫黄河

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他们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从四面八方掀起复仇的巨浪,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大海汪洋之中。

歌曲采用了齐唱及二部、三部轮唱的演唱形式,情绪坚决而振奋。在三部轮唱之后,有一大段器乐曲,它把情绪进一步升华,从而形成歌曲中新的高潮。这段音乐,不仅有自己鲜明的形象及个性,而且为最后的齐唱部分做好了转调准备,使歌曲在高亢而激越的情绪中结束。

[轮唱]

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称之为“轮唱”。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

怒吼吧,黄河

该曲是一首混声合唱。作者运用主调与复调混合的手法,以号角性与战斗性的旋律,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的胜利在发出呐喊。歌曲具有十分强烈的感人力量。

音乐语言通过不断反复、加快、再加快、再加强,最后达到了一个战鼓雷鸣、号声震天、急流澎湃,不可阻挡的高潮。最后一个乐段伟大而庄严:“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这两句,既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誓死战斗的决心,也是《黄河大合唱》主题思想的最后总结。

大 合 唱

大合唱是大型的、多乐章的声乐套曲。

从内容上看,各乐章间有内在的联系,但每个乐章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从演唱形式上看,它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

从伴奏形式上看,多用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或钢琴作伴奏。

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瞿希贤的《红军根据地大合唱》。

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

原籍是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2019年入广州岭南大学附中读书。1926年到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学习。1930年初,到法国半工半读,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35年夏回国,不久即投入抗日救亡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赴内地宣传抗日。1938年11月应聘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1939年任音乐系主任。1940年赴苏联莫斯科。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毛泽东同志作了“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的题词。

冼星海的主要代表作有: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四部;交响曲《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管弦乐《中国狂想曲》及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数百首。此外,还有一些独奏曲及音乐论文

想一想,谈一谈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大型声乐作品里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也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创作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问题设计: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谈一谈你欣赏完了这部《黄河大合唱》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感受?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可分组讨论再各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word该篇高中音乐说课稿(精选32篇)范文,全文共有6092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高中音乐说课稿(精选32篇).doc》
高中音乐说课稿(精选32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