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教材通过方案一和方案二中的两个实验,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以实验5-1和实验5-2这两个实验,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从而实现本节课难点的突破。
二、学情分析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在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一些化学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重点,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含义和应用
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微观含义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释反思—交流应用”的程序来探究。整个设计不仅注重了科学知识的获取,更注重了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以实验探究为主,多次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本节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位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融入到课堂中,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化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实验用品:镊子、烧杯(中) 试管、酒精灯、火柴、托盘天平、锥形瓶
铁钉、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红磷。
七、设计思路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复习引入 写出木炭、磷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学生上板书写 | 温故知新 |
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那么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与反应物磷和氧气的质量有什么时候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呢? | 产生猜想,出现不同的想法 回答三种可能: 1、大于。 2、小于。 3、相等。 | 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来进行探讨,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
3、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有三种不同意见,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哪一种是正确的。 (1)教师演示: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把锥形瓶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用玻璃管引燃红磷,观察红磷燃烧现象,气球变化,以及天平指针的变化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把锥形瓶和铁钉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将铁钉放入锥形瓶中反应,观察现象铁钉表面变化、溶液颜色变化),天平变化 | 观察并思考】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 细沙 (2)玻璃管有何作用 3)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 反应原理: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红色)(白色)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天平平衡 观察并思考】 1)铁钉表面颜色变化; 2)溶液颜色的变化; 3)天平的变化。 反应原理: 铁+硫酸铜铜+硫酸 亚铁实验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学会从现象的观察中去思考本质原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学会从现象的观察中去思考本质原因。 |
4、收集证据 实验中得到了什么结论? 5、解释与结论 组织与适时点拨,进一步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突出重点。 板书:课题及质量守恒定律内容。(见PPT略) 6、反思与评价:有没有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呢? [讨论]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后质量减轻;镁带燃烧后质量增加,分析是否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 教师演示:碳酸钠与稀盐酸密闭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测定与方案一、二做对比。 [小结]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找一名学生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变化规律。 学生一起读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学生代表叙述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师生归纳小结:在不是封闭的体系中分析数据时,不要忽略参加反应和生成的气体 |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初步记住定律 通过反思与交流,讨论使问题得到逐步明晰和解决 |
三、巩固与升华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会守恒呢?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有理论依据呢? 学生游戏:电解水过程微观示意图: 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而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学生回忆旧知识、讨论、分析、推导出新结论。 | 激发学生温故知新 用理论揭示伪科学 使学生从理论高度认识变化的本质。 |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练习见学案) 1.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 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 (A)18克 (B)7克 (C)8克 (D)6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g水蒸发成水蒸气后仍是1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蜡烛燃烧后,越来越少,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试管内固体药品 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3L水,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CO2和H2O,试推断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4.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B.煤燃烧后质量减轻C.双氧水分解后质量减少D.10克的冰融化后变为10克的水 5从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小组合作讨论 独立完成。 | 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述,便于学生记忆和使用。 及时反馈,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运用 |
五、体验成功,谈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参与,你有哪些收获? 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认识上有什么提高? 能力上有什么长进? 学得快乐吗? 把你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享。 | 畅所欲言 | 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对化学的最深感受,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
六、布置作业 学案中的课后习题 |
板书设计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
二、守恒原因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微观)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许多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由于学生们的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由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分析,在理论依据上支持了质量守恒定律。给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体验。这样的教学,增强了本节课的色彩,教学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