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的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文具的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明理”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等,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文具的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字活泼,富有童趣,且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课文主要写主人公贝贝由于年纪小而经常丢文具,在妈妈“让文具回家”的教育下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的故事。通过贝贝对待文具态度的转变让学生学会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贴合日常实际,借助课文拼音,学生基本能自主阅读简单文本。因低年级的学生常常和文中的贝贝一样出现弄丢文具的情况,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利于学生养成整理文具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贝贝和妈妈的对话;
2、能通过情景的设计,想象铅笔、橡皮会对丢三落四的贝贝说什么;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读好贝贝和妈妈的对话。
教学难点:能通过情景的设计,想象铅笔、橡皮会对丢三落四的贝贝说什么;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里有三个同学,对图片上的三个词语争论不休,他们搞不清它们的意思,我们先来读一读,然后再请同学们告诉我它们分别指什么。(出示“玩具 工具 文具”)
学生朗读并举手回答。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文具的家》。(课件出示标题,老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标题两次)
二、课文学习
1.复习13个生字
老师在屏幕上出示13个要认识的生字,学生自己识记。
老师出示“生字摘橘子游戏”,每掉下一个生字,学生齐读。
2.学习1到2自然段
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文具的家”指的是什么?贝贝有哪些文具?
学生回答:“文具的家”指笔盒;贝贝有铅笔、橡皮、转笔刀。(老师板书:铅笔盒)
师:再读课文第1、2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贝贝把文具弄不见了。
老师圈出文中的“只”“一次”“一回”,问:就用了一次就不见了,贝贝的心情怎么样?
生:失望、不开心。
老师出示课堂图片,几位学生坐着听讲,其中一个女生座位下有橡皮和尺子。老师问:你们知道哪个是贝贝吗?(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铅笔、橡皮无助的躺在地上,不知贝贝会不会想起它们,你觉得这时它们在想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3.学习第3自然段
学生朗读句子: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师:妈妈和贝贝之间有什么对话呢?我们一起读一读。(学生朗读对话)这里是两人的对话描写。选择请同桌互相扮演贝贝和妈妈,来读读这段对话。
学生互相扮演贝贝和妈妈,朗读第3段的对话。
师:妈妈对贝贝乱丢文具的行为不满,而贝贝觉得自己不知道怎么回事文具就不见了,接下来,妈妈是怎么对贝贝说的呢?请看第4自然段。
4.学习第4到6自然段
师:妈妈说了什么?请全班同学来读一读,注意读书时,坐姿要端正。
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师:妈妈的话告诉了贝贝什么道理呢?
学生回答预设1:妈妈的话告诉贝贝要让文具都回家。
老师点评:是的,我们有家,文具也有家,它们要回的家就是文具盒。
预设2:妈妈的话告诉贝贝要爱护文具。
老师点评:我们的文具都是爸爸妈妈辛苦赚钱买来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要好好爱护。
师:你们读第5自然段(学生朗读),贝贝找到文具的家了吗?
生:找到了,文具盒就是文具的家。
师:贝贝以后还有弄丢文具吗?请你自己朗读第6自然段,然后举手回答。
生:贝贝以后没有弄丢文具,她每天放学都会仔细检查文具是否都回家了。
师:最后一段中有“小伙伴”,请问是指什么呢?(生回答“小伙伴”指的是文具)是的,这里把文具当成人来写,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师:贝贝经过这件事,最后养成了什么好习惯?
生: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师:希望学习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像贝贝一样,把乱丢文具的坏习惯改掉,让文具们能平平安安地回家!
板书设计:
15、文具的家
文具的家→铅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