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时事热点材料分析题的系列解题方法》教学设计范文
《探究时事热点材料分析题的系列解题方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主题:探究时事热点材料分析题的系列解题方法
二、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热点材料为媒介,以活动为载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材分析:教材理论知识较多,案例较少,学生理解比较困难,运用更多的案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理解材料。
四、学情分析:学生很少有时间去关注社会热点和身边的生活,而且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观点有针对性地分析有关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考试时,经常写一些似是而非的答
五、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2.能力: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
3.知识: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六、复习重点:国情、“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党的有关知识
复习难点:国情、“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党的有关知识
七、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党的十八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想作为九年级的同学应该对十八大有所了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段十八大的报告。看完后,请同学们思考:这段报告属于什么材料?(时事热点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重要信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
这是一则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时事热点材料,那么时事热点材料分析题有什么命题特点和规律呢?
(二)探究:
活动一:时事热点材料分析题的命题特点和规律:
请学生回答之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1.时事热点材料分析题的命题特点:
(1)突出长效特点。(2)呈现方式主要是文字。(3)依托教材知识,考查能力素质
2.时事热点材料分析题的命题规律:
(1)内容:体现类(是什么)、原因类(为什么)、行为类(怎么办)
(2)形式:案例分析类、维权类、看法类、建议类。
活动二:学生自主练习
同学们知道了时事热点材料分析题的命题特点和规律,那么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解题呢,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练一练。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十八大”提出,“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材料二:“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财政办大事,中央财政用在与人们群众生活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证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总共达510亿元,比2011年增长18.1%。
材料三:乐山市“十二五”时期,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1)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党和政府为什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3)请你为当地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活动三:师生互动,教师点评,总结方法
现在我们来展示几份同学们的答卷,请这几位同学说说他们的解题方法,也请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发表意见。通过这次练习,我们总结出了时事热点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注意事项。
解题方法:
1.读,即认真阅读时政材料,明确材料的大意。
2.圈,即圈出关键词句,抓住问题的要害。
3.概,即概括材料的内涵,领会命题者的意图。
4.联,即联系书本知识,透过材料折射考点,将材料同考点知识有机结合。
答题注意事项:
1.良好的书写习惯。
2.要点序号化。
3.语言表达科学性、规范性,尽可能使用思想品德学科术语。
活动四:学生分析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通过仔细分析材料,它与教材的结合点有以下几点:
知识链接:
1.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
2.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的立法权。
4.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5.党和政府千方百计丰富民主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6.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7.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自由和权利。
8.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9.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10.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正确得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1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2.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活动五:学生根据参考答案,检查自己的答案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参考答案,检查自己的答案。
参考答案:
1.物价高、房价高、看病贵、优质教育失衡、社会保障差
2.(1)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3)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4)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5)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6)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3.(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4)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活动六:师生互动,分析失分的原因:
请同学们通过对比,谈谈自己失分的原因。我现在把你们失分的情况归纳一下:
1.未能扣住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句”。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
3.对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把握不够准确。
4.答题不规范。
活动七: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用归纳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注意事项再进行一次练习,相信同学们会有不少的收获。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指出:四川要在民生改善水平上缩小与沿海和周边地区的差距,应在民生改善上有突出体现,民生改善的相关内容进一步细化,将幸福指数、控制基尼指数等纳入规划。
材料二:江西省“十二五”规划指出: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党和政府为什么要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2)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举措解决民生问题、提升人们幸福感?
活动八:收获与感悟
同学们,学习完这节课你一定有不少收获与感悟,请在练习卷上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国情、“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党的有关知识。同时学生了解了时事热点材料分析题的命题特点和规律、知道了解题方法和答题注意事项,但是对于怎样运用,还要通过不断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强化训练。